1. 老电影里有一首,抬木头的歌,是什么影片
蔚蓝的梦 - 成诚
作词:马宝亮&贺磊
作曲:伍林发&冯丹
演唱:成诚
是谁把万千时空铺平
是谁将岁月汇成龙的图腾
放眼世界东方激荡起澎湃的中国梦
你看那智慧港通达五洲驰骋纵横
中国龙 中国梦
一带一路势如虹
中国梦 中国龙
富民兴邦唱大同
啊我的海港
啊我的憧憬
让我们激情拥抱未来的梦
是谁的使命风雨兼程
是谁当自强丝路大展雄风
锻造一身傲骨
每一步都迈出大国情
你看那大码头万船争流扬帆前行
中国龙 中国梦
满腔热血正沸腾
中国龙 中国梦
东方日出满天红
啊我的家园
啊我的航程
让我们一同走向民族复兴
啊我的家园
啊我的航程
让我们一同走向民族复兴
让我们一同走向民族复兴
2. 求几部电影,比较老的
第一部《天雷地火/暴力战士》(Cyborg)1989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Vd2w-LOp9s
第二部《阿姆斯特丹的水鬼》(Amsterdamned) 1988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FGvQb14qo
第三部《危机四伏》(What lies beneath) 2000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m4Fw2QElA4
3. 电影《锦上添花》是在哪里拍摄的
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子站
4. 哪位大神有电影《锦上添花》里面的那首抬木头的劳动号子,韩非写的 很老的一部电影了。。 急求!!
你再看看那电影呗,巧了我昨天刚又看了,不过可记不住
5. 有一部80年代的喜剧电影,关于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的故事
是北影厂的经典老电影《锦上添花》!!那可不是80年代的,是60年代的老电影,特别逗!!主演是那个年代最最著名的喜剧明星韩飞!其它主演有赵子岳、凌元……我百看不厌的经典啊!!!
6. 老电影锦上添花观后感600到800字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7. 公社是棵常青藤歌是什么电影
是电影《锦上添花》里面的插曲。
《锦上添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62年拍摄的71分钟黑白喜剧片,由谢添、陈方千执导,韩非、赵子岳、凌元、田烈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青年段志高来小桥车站学习锻炼,由于经验不足,虽努力却常闯小祸,几番欢乐经历,恰逢车站几桩好事,段志高也如愿顺利接班的故事。
剧情简介
铁路业余学校的青年教员段志高怀着满腔热情,乘火车来到他新的工作岗位——小桥车站学习锻炼。车站全体员工在站长老解决的带领下辛勤工作,并和附近公社亲如一家。段志高热情有余、经验不足,常好心办坏事,在小站引起了一些波澜。
这让即将退休的老站务员老怀表看不过去。站长老解决和生产队妇女队长胖大娘有心相爱,却不好意思主动表白。扳道员小发明和在生产队的姐姐铁英暗地筹划利用河水建立一个小发电站,段志高凭着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计划。
几番欢乐经历后,小发电站成功建造,老解决和胖队长终成眷属,段志高也顺利接班,老怀表终于可以放心从岗位上退下了。
8. 有谁知道国产老电影《锦上添花》的迅雷下载地址啊
http://blog.xunlei.com/web/category.html?uin=nianlunn&category_id=106&cid=
进去就在下面
你说的应该是这个吧
9. 跪求有一部女特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5Wt98Tj7S_OaOra-Um5Hqw?pwd=abns
金发碧眼的洋娃娃(Emily Browning 饰)宛如一只时刻会受到惊吓的小鸟,这一天她被送进一家私人会所。该会所由蓝佬(Oscar Isaac 饰)掌控,他四处网罗妙龄女孩,并让葛斯基夫人(Carla Gugino 饰)教授她们舞蹈,旨在取悦那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和手眼通天的政要。洋娃娃在此结识了小甜豆(Abbie Cornish 饰)、火箭女(Jena Malone 饰)、布女郎(Vanessa Hudgens 饰)、黑琥珀(Jamie Chung 饰)这4名好友。洋娃娃不愿沦为供人把玩的工具,她与朋友们商量从此逃走。逃亡计划需要4样工具:地图、打火机、刀和钥匙。朋友们负责盗取这些工具,而洋娃娃则用她那迷人且极具魔幻色彩的舞蹈吸引着蓝佬等人的注意力。
10. 凌元的人物经历
凌元,原名张敏。汉族。 最初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在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 由于从小热爱电影艺术,当看到伪满映的招生广告时,瞒着家人报考了满映的演员培训班。1937年考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和郑晓君一同参加培训,同年在影片《壮志烛天》中饰演母亲一角。 从1938年到1945年间在伪满映的二十多部电影中出演。日本投降后,满映解体。为了告别过去满映演员经历,张敏改名为凌元。 对于自己几十年来在银幕上一直未老的“善良妈妈”形象,凌元笑着说:在电影里我从来就没有年轻过。可能是我的形象就适合演妈妈,所以在我20岁第一次拍电影时,导演就让我演母亲。但当时因为太年轻,心里特别扭。没有办法,导演让人给我的脸涂上了很多黑的颜色,一块块的,难看极了。再加上还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儿子”在旁边,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他刚叫一声“妈”,我立刻就臊得脸上发烧了。记得这时候在一旁的老师就大声对我说:你现在演的是人物,不是你自己。不要想当明星,要做名演员。当时我想,那就让观众看我的戏,不要看我这个人了。于是我硬着头皮,跟那个和我年龄差不多大,不断喊着我“妈”的“儿子”一起,第一次扮演了母亲。
就一直没有离开“善良母亲”。她一直记着老师对她说过的话:“创作人物,不是演自己”。也懂得了让观众“承认戏比承认自己更好”。
自从1951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后,30多岁的凌元就开始以“善良母亲”的艺术形象亮相于电影银幕,一直到89岁。
扮演李向阳的演员郭振清和凌元一直相处得非常好,不管什么时候都还管凌元叫“妈”。 1955年,38岁的凌元在长影著名影片《平原游击队》中扮演了主人公李向阳的母亲。这不是凌元第一次扮演母亲,但却是她做了母亲之后第一次演母亲。当时片中的情节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半夜从外面归来,一直挂念儿子的母亲没有诸如“你回来啦,”之类的对话,而是从眼神里表现出真正动情的关切,凌元把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真挚的感情,从内心深处用一双眼睛表达了出来。这个真实感情的投入,让她几乎忘了这是在演戏。几十年后的今天,凌元仍然忘不了那一段李向阳母子情深的表演。
回忆自己扮演母亲的历程,凌元觉得自己真正体会到母亲疼爱孩子的艺术表演,是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母亲表演,因为那时自己也做了母亲。
戏里的默契,离不开戏外的真情,戏外的李向阳和母亲也是一对亲情无限的母子。扮演李向阳的演员郭振清和凌元一直相处得非常好,不管什么时候都管凌元叫“妈”。后来过了很多年,戏里的母亲、儿子又一次在戏外重逢,“儿子”依然是一声亲热的“妈”。亲切之情,俨然一对亲生母子。如今,“儿子”已远在天国,“母亲”却深深地怀念那一段难忘的母子深情。
所以凌元当时思想上有包袱,特别怕演完了人家骂她老不正经。 1962年,45岁的凌元扛着行李卷,提着洗脸盆和导演谢添,演员赵子岳等来到了一个小站——沙城火车站体验生活,开始了喜剧电影《锦上添花》的拍摄。电影放映后,凌元扮演的“胖大嫂”,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提起当年《锦上添花》中那个和蔼的“胖大嫂”,凌元却说她在最初接受这个角色时,心里有很大负担。现如今,老年人的“黄昏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4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老年人谈恋爱还不大好拿到明面上,似乎不容易让人接受。
另外,喜剧片对于台词、动作的要求都很严格,不仅要非常准确,而且要节奏快。所以在塑造“胖大嫂”的过程中,凌元一直感觉压力很大,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凌元说很多得益于谢添导演的启发及与赵子岳的默契配合。比如一段在小亭子里等老站长的戏,凌元的表演总是放不开,谢导就在旁边说:“怕什么呀,瞧,老太太谈恋爱有多美呀!”大家都笑了,凌元也放松了许多。而赵子岳的敬业更是深深感染着她,因为担心自己背台词慢影响拍片,他总是不惜时间认真背台词。一次在十三陵拍戏,正赶上天气非常热的中午,大家都在休息时忽然发现找不着赵子岳了,找了半天才看见他正坐在池塘边专心地背台词。我还记得,为了演好和小猫说话的那段戏,赵子岳因为不断抚摸小猫,双手被小猫抓破留下的一道道伤痕。
凌元和谢添、赵子岳还在《甜蜜的事业》、《生财有道》等影片中分别有过愉快、默契的合作,至今回忆起来,凌元仍然念念不忘。她说:能够和多才多艺的导演谢添、艺德高尚的演员赵子岳合作,让我难忘,也是我的幸运。“影片公映后,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走在北影的大院里,孩子们看见我就恨得要命” 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反特故事片《黑三角》公映后,片中那个令人悚然的惊险场面成了街头巷尾离不开的话题。议论最多的,自然就是片中凌元扮演的女特务于黄氏。至今,提起电影《黑三角》,人们对当年于黄氏从门缝后面偷窥的阴险目光仍然记忆犹新。这个让凌元塑造得最经典的恐怖镜头,曾经让那个时代的很多观众晚上想起来睡不着觉,因为人们始终忘不了凌元那充满了凶狠的一双眼睛。
其实,当年凌元被领导告知要扮演《黑三角》中于黄氏的时候,她的脑子里只有三个字:不愿意。一方面,她从来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心里没底;二来,亲朋好友都担心凌元一贯的善良母亲形象受到损害。为此,凌元几次找到领导,不想演这个反面角色。但是领导却说,这是分配给你的工作,必须演,并鼓励她克服畏难情绪,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应该演好。没办法,凌元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她最不想演的角色。
她还想到了更多的困难。因为拍摄《黑三角》时,正值“文革”刚刚结束,文艺舞台创作的正反面人物都脸谱化,所以如何塑造一个生动的“女特务”的形象就比较难。她反复考虑,觉这个人物应该夸张但又不能过分,但是不夸张又怕通不过,很难把握分寸。更困难的是,她对女特务的那种生活不熟悉,不知从何入手。她先是找了很多反特小说、电影,一边看一边找感觉。但过后她觉得关键还是要分析这个人物的思想逻辑。特务也是人,于黄氏的信念就是当好特务,以后飞黄腾达,成为人上人。要演于黄氏,就得分析出女特务那种表面温和善良,骨子里凶残狠毒的双重性格。经过反复琢磨,凌元通过眼神、点烟、抽烟的细微动作,把一个表面和气,但瞬间眼珠一瞪就可以下毒药、开枪,从骨子里充满了仇恨的女特务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为了在生活中体会女特务的感觉,凌元甚至培养自己看见好人也要仇恨的心理。但由于
在拍片的间隙,凌元还要关心、照顾当时只有17岁的女主角刘佳,这戏里戏外的多重身份,可给凌元的表演增加了不少难度。 2006年,已经年近90岁的凌元,应邀在电视剧《春风沐雨》中扮演了一个部长的母亲。十几场的戏,凌元每场都是一气呵成,台词也是一个字不差。如此了得的台词功夫,无不令在场的晚辈们惊叹、佩服。
谈起大家都羡慕的台词功夫,凌元说:其实在生活中,我这个年龄已是丢东忘西的人。但我的职业习惯是要求自己台词一个字都不能错,不背好台词不能进片场,多年来形成了习惯,进了片场从来都是不差一个字。所以1979年复排话剧《日出》时,虽已时隔20多年,我仍然又一次能轻松出演了“顾八奶奶”,86岁时还演了《新甜蜜事业》。
凌元说,其实我从来没觉得背台词有多难,因为对一个演员来说,演戏的最大压力不是背台词,而是创作人物的过程。 在影片中,凌元需要有很多吸烟的镜头,表演出于黄氏的阴险和凶狠。为了演好这些镜头,从出外景开始,生活中烟酒不沾的凌元,一连吸烟两个多月。她从观察别人吸烟的动作开始,从用手指夹烟卷、点烟、吸烟,她认真琢磨每一个动作,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每个吸烟的动作,直到演出了银幕中那个两眼露出凶光,一根接着一根不断抽烟的女特务于黄氏。影片中凌元吸烟的表演形象逼真,每一个镜头都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但其实每次拍完吸烟的镜头,凌元都浑身不舒服,嗓子火辣辣的难受。
《黑三角》公映后,凌元回忆说,当时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走在北影的大院里,孩子们看见我就恨得要命,他们一边追着我,一边喊:大特务,于黄氏,于黄氏,水鸭子,水鸭子!喊得我心里特烦。同院的小孩看见我就哭,甚至有人告诉我,看见卖冰棍的老太太小孩都哭,我心里就更难受了。后来过了一阵,心里也慢慢想开了,因为我爱人对我说,小孩子恨的是电影里的于黄氏,不是你这个人。这说明你把这个坏人的角色演成功了,所以后来再看见孩子们冲我喊时,我冲着他们笑一笑就过去了。
我要求自己台词一个字都不能错,不背好台词不能进片场。 自1984年离休后,凌元就一直没闲着,除拍了好多戏外,还参加很多活动,尤其喜欢参加老龄委和帮教青少年的公益活动。还时常参加一些艺术界的纪念活动。
或许,这就是凌元艺术常青的秘密。这是生活中真实的凌元,也是那个虽然“拍片无数,和各种电影奖项无缘”,却依然快乐生活、快乐创作的凌元。
2008年,反映都市年轻人生活的电视电影《大漠赤诚》在北京昌平郊区举行了开机仪式。91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凌元到场,她说这次出演是被剧情深深打动。
《大漠赤诚》由青年演员岳红主演,讲述的是因工作、爱情陷入困惑的几个都市年轻人,为了完成一位老红军战士的遗愿,奔赴西北大漠寻人。凌元现在已经很少接戏了,她说《大漠赤诚》这种题材的影片很少,对年轻一代很有教育意义,“应该告诉他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有责任为年轻一代做点什么。”凌元不担心自己的体力,“只要我高兴拍,就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