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2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
全部注释
1.此诗又见李商隐集。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即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
2.不与:若不与。
3.铜雀: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铜雀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此论兵之诗,立意奇特,不写赤壁史实,却以假设发言:若无东风助周郎,说不定战争的胜负就相反了。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历史偶然论。而另一层深意,大约是杜牧自负深知兵法,认为周瑜当时之用兵,并无必胜的把握,就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若无东风,则万事皆成徒劳矣。前人以为杜牧过分夸大了东风的作用。其实杜牧的见解是非常有道理的,战争的胜负,的确需要百虑而无一失,有一失则足以毁百虑。古今中外无数战事是因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的,这其实是极普遍的真理。
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为谓议。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采用火攻,占用了数倍于已的曹军。他之所以火攻奏效,是因为在决战时刻,适值刮起了有力的东风。故此,作者评论此次战役成败的原因,只选取胜者及其取胜之因——东风来写,而且据《三国志》所载,尤其是《三国演义》的渲染,东风的确是致胜的关键,所以诗人将东风置重要地位来写。但是他偏不从下面来摹写东风助周郎致胜,却从反而以假设而言:倘若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曹操就为胜者,大乔与小乔自然要被掳去,锁于铜雀台上以供曹操享用了。由于二乔并非民妇,而属东吴最高层贵妇,虽与战争无关,其身分地位却代表东吴尊严。东吴不亡,二人哪能囚于铜雀台呢。故用“铜雀春深锁二乔”来叹喟假如曹操得胜的骄横和东吴亡败的屈辱,形成强烈的反差,不只美人衬显英豪,同上句的周郎相映相辉,更凸显其情致。
❸ 关于“铜雀春深锁二乔”
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不佩服“赤壁鏖兵”的精彩描写的。尤其是诸葛亮智激周瑜、曹操横槊赋诗诸节,更是令人们赞不绝口。但是,当我们欣赏罗贯中高超艺术技巧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帮了罗贯中大忙的唐代诗人杜牧。
晚唐诗人杜牧善咏史,其《赤壁》诗,风格独具,脍炙人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乔”是东吴两个美女,身份非同一般,大乔为孙策的夫人,小乔为周瑜的夫人。这首诗意思是说,如果不是数九天东风起,一举火烧曹兵,那么春意盎然的铜雀台上,从此便又多了两位国色佳姝,东吴也就不复存在了。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深晓个中三昧,独得诗之神髓,在《三国演义》中,虚构出了三个动人的故事情节。
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写曹操“于漳河之上”,“筑铜雀台”,欲“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计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写曹操率军南下,诸葛亮赴东吴欲达成孙刘联盟,共破曹兵,而东吴则文官要降,武将要战,难以决策。诸葛亮便以曹操欲夺“二乔”置之铜雀台来激周瑜,并及时朗诵曹植《铜雀台赋》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闻听,勃然怒发,誓与曹操决一雌雄。其实赋中“二乔”是指上文的“两条飞桥”,“乔”古字作“桥”,此为诸葛亮故意曲解。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写曹操酒酣对众将说:“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权、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河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
这三个情节,前后呼应。第一个情节为后面两个情节作铺垫。第二个情节突出了诸葛亮随机应变的聪明才智,反衬了周瑜一激即怒的狭隘心胸。后一个情节,既补足了前两个情节,推进了故事的发展,又着意暴露曹操贪图女色的缺陷。
其实,这三个情节皆属子虚乌有。历史记载,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后三年始建铜雀台,后五年方有曹植的《铜雀台赋》。“揽‘二乔’于东南兮”诸句,赋中本来没有,系小说作者杜撰之词。可见,铜雀台与赤壁之战并无联系。可是罗贯中把却这一故事写得活灵活现,令人赞叹不已。在史实中虽找不出任何根据,可这却是真正的艺术创造。而这正得力于杜牧的《赤壁》一诗,所以,小说第四十八回,作者写完曹操发誓欲夺“二乔”,便引了这首诗,印证了前面的情节,这便更能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同时也预示着曹操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的残局。这真是绝妙的构思!
诚然,罗贯中是大手笔,富于想象和虚构的艺术天才,但是,如果没有杜牧这首构思巧妙、幽默诙谐的咏史绝句的启示,断然不会写出这样入情入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的。当然,生活在公元9世纪的杜牧,是绝对不会料到,在他逝去500多年以后,还为《三国演义》的创作立下了这一功劳。
❹ 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作品赏析
三台并立,铜雀为首
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铜雀台位于三台中间,南与金虎台、北与冰井台相去各六十步。中间阁道式浮桥相连接,“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其中铜雀台最为壮观,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建成之日,曹操在台上大宴群臣,慷慨陈述自己匡复天下的决心和意志,又命武将比武,文官作文,以助酒兴。一时间,曹氏父子与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对酒高歌,大殿上鼓乐喧天,歌舞拂地,盛况空前。
史载,铜雀台原高十丈,殿宇百余间。台成,曹操命其子曹丕登台作赋,有“飞间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之语。次子曹植,才思敏捷,援笔立就,也写下了《登台赋》一篇。
折戟沉沙为底事?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杜牧《赤壁》一诗从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这次战役: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该诗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曹操精心设置铜雀台可以归二乔享用了。
传闻曹操虎视江南,其实也为二乔。曹操发誓说:“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
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说孔明用智激周瑜时,篡改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众所周知,二乔,即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孔明为了促使周瑜联合起来抗击曹操,特用激将法来激怒周瑜,使周瑜听孔明背诵完修改版《铜雀台赋》后,果然马上被激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并当即表示:“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于是,孔明的激将法凑效了。
早在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赤壁》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其实所谓孔明篡改《铜雀台赋》也只是推测而已。
不言而喻,这场残酷的赤壁之战与争夺二乔有一定的联系。、
铜雀宫深深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在波涛汹涌的远处,有一座座神秘的楼台时隐时现在我们面前晃动。“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此时他们或对酒高歌,歌舞拂地;舞罢还一起共图一统之策, 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昔日盛况空前的铜雀台历经了千年风雨洗蚀,如今只剩下一堆残垣颓壁。千余平方米的黄士青砖台基,孤独地静卧在蓑草斜阳中,任凭游人叩问,也终是无言。
云雾遮掩了这段历史,君知否?在那高高的铜雀台上,曹操不知道有多数个夜晚在寂寞如雪的辗转中度过!二乔是美丽的,尤其是小乔,天生丽质,为周郎所最爱。一阵东风导致曹操惨败,赤壁这一战;曹操是伤感的,不仅伤感军事上的失败,更是伤感感情上的挫伤,最终导致了铜雀台上,始终见不到二乔美丽的舞姿。
远远的望去,“烟波彰河使人愁”啊。铜雀台是寂寞的,曹操在铜雀台上留下了《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青青子衿,幽幽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铜雀台建成了,曹操却输给了“东风”,也输掉了二乔。“铜雀不曾飞将来,此地空余铜雀楼”,曹孟德金屋藏娇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南望涛涛江水,“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之心始终困惑着这个一代英雄,相终没能在铜雀台上与二乔对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赤壁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更增添了对艺术作品《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想像空间。
❺ 铜雀春深锁二乔 啥意思
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讲的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故事:大乔、二乔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如果赤壁之战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
原文如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如下: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5)铜雀春深锁二乔电影免费观看扩展阅读:
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❻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
❼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乔分别是谁的妻子
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分别是指谁的妻子?二桥那是指江东桥式的两位绝世美女。大乔是江东之虎孙策的妻子。而二桥则是周瑜的妻子。二桥呢吃以美貌闻名于东吴,而周瑜和孙策在之前呢都是东吴非常有名的人物,所以老会到江东大户打好关系,也分别取了大桥和二桥。而后来呢,孙策英年早逝,被人刺杀于江东,终于据传说是被诸葛亮气死,但实际上呢也是属于有个病,所以英年早逝。而且呢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呢为了激周瑜,所以呢就编了一首诗,说曹操呢之所以讨伐东吴,就是为了要迎娶大桥和二桥。这些呢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大乔二乔的美貌以及知名度。
❽ 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锐教育温馨提示: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春:美好的事物,指美色
深:幽深,深藏
❾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铜雀台。曹操在邺都修铜雀台,上置美女。二乔:三国吴乔公的二女,极美,大乔嫁孙策,二乔嫁周瑜。
这两句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使他能火烧曹营,则吴国将灭于曹操之手。
❿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行了方便,恐怕获胜的人将是曹公。这里拿江东两位美女命运的变化,反映政治格局的变化。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解释:诗人感慨自己缺少周瑜那样好的机遇,空有满腹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