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死相随:《与妻书》背后的伉俪情深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电影《辛亥革命》中胡歌扮演的林觉民说完后英勇就义,借此有着“第一情书”之称的《与妻书》更是得以广为流传。这封绝笔信情真意切,字字泣血,从小家到大家,写尽了对爱妻的深情与不舍,写满了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痛恨。时过一百年,这一千三百余字所呈现的为国捐躯的大义与对爱妻的深情仍令人感奋、落泪,这种“宁汝先我而死”的真情与“以天下人为念”的革命者觉悟将伴随《与妻书》一起,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林觉民于1887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幼年时过继给叔父林孝颖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是个生性善良仁爱,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嗣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但林觉民却十分厌恶封建科举考试,在他13岁的时候,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开了考场,惊呆了考官和同学。
林觉民15岁的时候遇到一个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人,他考入了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的新学堂: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而陈宝琛有一个侄子叫陈元凯,陈元凯的女儿陈意映就是林觉民的妻子。林觉民在全闽大学堂学习期间,接触了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的先进思想,还常常与同学一起讨论时局,并且认为“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校长在他的父亲面前夸奖他,“是儿不凡,曷少假宽,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林觉民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不仅加入学生爱国组织,还与友人创建进步报刊,发表演讲。一次,林觉民在城内七星庙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时,在场一位学监听了他的讲演,惊呼:“亡清者,必此辈也!”
林觉民的行为让林孝颖深感担忧,一面希望儿子成才,又不希望他走革命的道路,怕日后有危险傍身。于是乎,他做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林觉民在林孝颖的安排下,返回家乡迎娶陈氏名门闺秀陈意映。出生在诗书礼义俱全家庭的陈意映,容貌温婉姣好,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两人虽然是媒妁之言,但一见钟情、相见如故,仿佛命中注定一般。婚后两人感情融洽,恩爱有加。后来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两人住在双栖楼,并肩携手,赏花赏月,没有什么感情不诉说。
有虽然有个相亲相爱的妻子,但是林觉民并没有像林孝颖期盼的那样沉浸在温柔乡里。他在家中办女学,动员妻子陈意映、堂妹林孟瑜等亲友10余人入学。他亲授国文课程,抨击封建礼教,并介绍欧美先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男女平等情况。在他的劝导下,家中一众女眷纷纷放脚,还有人进入福州女子师范求学,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为了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林觉民决心出国学习,深明大义的陈意映并没有阻拦,在1907年,林觉民在妻子的支持下离开了家乡,东渡日本,开始了留学的日子。林觉民学习日语和哲学,同时还学习多门语言,学习进步的思想。孤身在外学习的日子是苦闷的,林觉民忍不住对爱妻的思念,提笔写了情书给陈意映,“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烂漫真女子也。”
留学不久之后,林觉民便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每年暑假都会返回家乡探望妻子和父亲,顺便与福州其他同盟会成员秘密相会。久而久之,陈意映便发现了丈夫的秘密,深明大义的她非但没阻止丈夫,反而在同盟会密会的时候主动帮丈夫放风。后来经过多次参与,陈意映明白了其中的危险性,于是哭着对林觉民说,“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
1910年11月,孙中山召集黄兴、赵声等同盟会骨干举行会议,决定向海外华侨募捐钱款购置武器,在广州再举义事。
林觉民于是就离开了日本到达了香港,黄兴看到林觉民的到来,十分高兴,说:“天助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于是,黄兴就派林觉民离开香港先回福建组织一批革命义士后再共聚广州。
林觉民回到福建家中后,以学校放樱花假由在福州停留了10余天,期间,他在福州动员了数十名青年义士。当时,林觉民还承担着向广州运输一批炸药的任务,他原打算让陈意映扮为孀妇,用出殡的方式把炸药藏到棺木中运出。由于陈意映当时已经怀孕八个月了,也不能长途跋涉,只好改由方声洞的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陈意映虽然极力想和丈夫同行,但因为怀孕在身,林觉民坚持不让,让她乖乖在家等待,却不曾想竟天人永隔。
1911年4月24日深夜,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妻子和家人,也想到了即将到来的起义胜负难料,生死未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终彻夜疾书,分别在白巾上给自己的妻子和父亲写下了诀别书。给妻子的那封便是举世闻名的“百年情书”。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同盟会的人一起进攻总督衙门,而这场起义无疑又是失败的,众多仁人志士死在了敌人的圈套里,林觉民也负伤被捕。被俘后的林觉民拒绝投降,慷慨就义。
林觉民一共准备了三块白巾,分别给妻子、父亲和友人沈仲英,他牺牲后,他的诀别书经同仁阿三之手转交给在清朝任职的好友沈仲英,沈仲英打开给自己的那份信,读完后直接焚毁。另外两封信,沈仲英让自己的管家趁天黑时从福州早题巷林家的门缝中塞了进去。
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林家人躲避到了乡下,整日担惊受怕,陈意映更是担心丈夫的安危,夜夜难以入睡,这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林觉民已经英勇就义,只是整天祷告着,他能够平安回家,全家人能够团聚,以后再也不分开。收到丈夫的《与妻书》,知道丈夫已经不在人世,陈意映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瞬间瘫软在地,自己恨不能马上就去死,这样自己便能和丈夫永远地在一起,只是自己怀有身孕,在公婆的劝说下,陈意映才逐渐稳定,只是,丈夫的死因为她悲伤过度,已经成了自己的一块心病,也因为如此,她早产了,林觉民死后不到一个月,陈意映生下了孩子,陈意映给孩子其名为仲新,取改天换日,迎来新中国之意,这便是林觉民的志向所在。生完孩子以后的陈意映仿佛完成了丈夫生前的遗愿,只是自己仍旧沉浸在丈夫去世的悲伤中,身体也愈发虚弱,两年后,陈意映紧随丈夫而去。
纵观林觉民的一生,他对得起天下人,唯独对不起妻子一人。我们通过《与妻书》可以看出,哪怕是面临死亡,林觉民都不曾惧怕,唯独放不下妻子。他把自己的身躯交给了国家,把自己的灵魂留给妻子,而妻子的追随丈夫的果决,造就了他们动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他们的爱情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后记: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有喜欢他们故事的朋友建议阅读《与妻书》原文,感人至深;喜欢影视的朋友推荐《辛亥革命》、《百年情书》;喜欢歌曲的朋友推荐齐豫的《觉》,这是一首以陈意映角度写的歌。
② 《与妻书》
作者:林觉民
内容:1.段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2.段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3.段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 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4.段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5.段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6.段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7.段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译文:
1.段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2.段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3.段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4.段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5.段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6.段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7.段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③ 与妻书的介绍
《与妻书》是由许晴、佟大为、李子雄、吴孟达、肖聪、王姬等主演,由北京海润影业出品、王小列执导的电影,整部电影由两个平行的故事组成。一个是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的唯美绝爱,另一个是导演范中原与其妻夏珊的现代爱情故事,交相互应。
④ 情书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情书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的一天清晨,语文课堂上翻开了新的篇章,标题《与妻书》,作者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当时的我虽然只是懵懂少年,不能完全读懂字中的缱绻与决绝、矛盾与苦痛,但心底却似一泉清水汩汩地涌出感动,有着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怆,以至于这篇文章不用老师督促、自己就了然熟背。紧接着,便听到了齐豫的《觉》和童安格的《诀别》,不同的是齐豫以陈意映的口吻回复了丈夫的遗书“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离去”,而童安格则以林觉民的心境做了补充和说明“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两支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多年来,《与妻书》深深铭记在我的心头,一直被我视为最至情至性、令人柔肠百折的“悲”文,每有触及,便不胜感慨!
20xx年5月,傍晚,刚回家的我换着拖鞋,电视里传来电影《百年情书》首映报道,听得我心里一颤,可惜新闻结束,无法印证我的判断,事后网络一下,果然就是那篇文章的题材,想想今年是广州起义100周年,多好的题材,总算有人做了该做的事!只是又让我想起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想起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盟会战友,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斗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情不自禁,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因为举义之事已经被叛徒泄密,明知“事必败,败必死”,但抱着“吾死以醒国人、以敲响鞑虏丧钟”的信念,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再坚强的人也难免心碎肠折。所以文章字字泣血飘泪,感人肺腑。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凛然正气却又儿女情长,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令人断肠落泪。倘若作者没有因为革命而牺牲,以他的文学修养和高尚情操,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想必会多出一朵璀璨的奇葩!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25岁!
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悲痛欲绝,度过了郁郁寡欢的一年后,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而逝,在他们悲怆的故事中再添辛酸。
20xx年5月13日,金舸导演的电影《百年情书》全国公映,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容的情书时隔百年之后从教科书中走进影院。很想看,可是太悲剧,又不敢看,怕触动太深,走不出来……
20xx年6月17日夜,还是忍不住网络,有了,就看吧。影片以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的爱情故事,林觉民投身革命参加起义,成为两条并行不悖的线索进行叙述,爱情因为国殇、因为自我牺牲而升华,即使是在梦里遥望,依然低低切切,无悔无怨。坦白说,这样真实的内容不用导演煽情,观众也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遗憾的是我的理解里叙事有些紊乱,表演有些生硬,剪辑也不够紧凑,而且红色的标签非常明显。与其说电影的观后感,不如说是我对《与妻书》的又一次回忆与感触!
宅在家的几天闲来无事翻出了以前看过电影的影单,看到《情书》的片名被我当时用粉色的马克笔画上了温柔的波浪线,想着当时的感动,便决定在这个下着小雨的夏季午后一个人窝在沙发上重温一遍那份美好。
缓缓的钢琴声,很容易地便能把观众带入情景中。
映入眼的是女子的侧脸特写,紧闭双眼仿如无息,几秒后才重重呼吸,吐出的是几年来郁结于心的感情和对过往生活的告别。等到影片结束再细细回味这一镜头,又觉得应是博子在同一座雪山向地下的藤井树告别抑或是想体会藤井树面临死亡时的感觉。
随后的一个大全景,博子慢慢走出镜头直至消失,漫天的雪花飞舞,孤寂的冷色调,博子留下了她的青春她的记忆,正如雪般死亡中新生。
这部影片以博子与女藤井树的来往信件慢慢揭示了记忆中的过往,那儿有着太多美好与遗憾,太多青春与残酷。
影片中回忆校园部分是我最喜欢的情节,那时的树和树都正年少,有着那个年纪该有的单纯与美好。
图书馆中藤井树背靠窗户看书的画面无疑是最击中我的,导演用了微爆的镜头处理,使人物的边缘略模糊,微黄而又明亮的灯光伴着徐徐微风下起伏的窗帘,使画面更为朦胧梦幻。
我想,那时的女藤井树应已在脑海中留下了专属他的映像。所以,当多年后博子询问起有关藤井树的事情时,她仍能如此清晰具体地回忆起他们的点滴,才能在一堆杂物中找出保存完好的那张换错了的英语卷。
博子与女藤井树虽长相酷似却性格截然不同,但不可置否,这两个人都是让我喜欢着与心疼的。
博子对藤井树的感情浓烈又克制,即时他已去世多年,博子仍放不下他,放不下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情去拥抱新生。
因此,当得知藤井树对自己的感情抱有对年少感情的弥补时,她再也不能压抑自己的委屈而崩溃大哭,她捂住脸哭得不能自己,没有了以往的平和与淡然,却更让我心疼与心酸,也不禁感叹那该是一个多么善良又坚强的女孩子啊。
而女藤井树的感情更多的是遗憾与唏嘘,只怪当时的我们都太年轻,没有那一份勇气,来不及也不会去说那句我喜欢你。但也正应这错过的美好,才有现在回想时加倍的珍惜与甜蜜。
最后的最后,博子终鼓起勇气去了那座藤井树出事的雪山,当她在空无一人的雪地里大喊着你好吗?我很好。镜头来回在博子与病床上的藤井树之间切换,两人不断重复的话语,在某一刻让她们交织在一起。
随着泪水的滑落,这声声的呐喊,是她们对从前,对自己,对藤井树的告别,哭得泪流满面的我心酸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她们的欣慰与压抑后的如释重负。愿意放下执念,对从前说再见后的自己将会是更好的自己,你好,明天,我们含着泪微笑。
一封封的信件,最后由博子全部重新寄回到了藤井树的手上。情这一字,包含太多。这一封封,是博子与女藤井树的情书,是博子与藤井树的情书,更是女藤井树与男藤井树的情书。其中承载的是一段美好与一个难忘又永不回的时代。
正如女藤井树手捧的《追忆似水年华》中那张夹着的借书卡,历经时光荏苒,记忆中的你还是那个你,我亲手写下名字后,害怕却又期望你看见的背面我记忆中的你。
《情书》的开头是男孩子的去世两周年追悼会。在一种压抑和混乱的氛围中开始。女主角渡边博子的深情表现在她的痛苦与歇斯底里中,因此我判断她一定深爱着死去的男孩子。但是醉酒一幕却让我感到纯粹感情中的一些杂质。
在男孩中学时代的毕业纪念册中,女孩子记下了男孩以前的地址,她知道那个地方已经不存在了。因此他就当做给天国写信,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名的人给她回信了。看到这里,我无法将两个人联系起来,一个是优雅文静的博子小姐,一个是爽朗甚至冒失的`藤井树,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至此,电影对男孩藤井树的交代甚少,这样也引起了观众的思考。
博子特地去小樽探寻真相,直到两个人有一面之缘,博子惊讶的发现两个人长得太像了!因此她直觉的觉得男孩子是因为她和那个藤井树相像才跟她交往的,她可能只是他的一个精神寄托。
博子在痛苦中探寻一个她不想知道的事实——男孩藤井树爱女孩藤井树。博子给阿树写信了解国中时代的藤井树,这引起了阿树对自己高中三年生活的回忆。
压抑而沉闷,因为那个同名同姓的男孩子,因为同学们对两人恋爱的起哄和嘲笑,阿树说自己一点儿也不喜欢高中三年的生活。可是从她对点点滴滴的和男孩子有关的事情的回忆中,我们发现,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女孩子怎么会说那是压抑而沉闷的呢?作为一个还怀有少女情怀的女子我了解阿树的内心,她是喜欢他的,但是她不想说出来,她希望他说出来。女孩子追忆着和男孩子相处的时光,并且去以前的学校怀旧,在一种美好的对过去的回忆中,她很快乐。当她从老师口中知道男孩子已经死去的时候,她悲伤极了,她想起了十年前父亲的去世,想起了在雪地里冻死的蜻蜓。
人生的悲观情绪继续在电影中蔓延,女孩子感冒加重,高烧昏倒,救护车赶不到,这让我担心难道一切是命中注定吗?难道男孩子的英年早逝,难道女孩父亲因为延误救治时间而去世,一切无法抚平的伤痛是上天的安排吗?
爷爷坚持将阿树背到医院,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阿树得救了。而此时的博子也来到了藤井树出事的雪山,在一个清晨,歇斯底里的呼喊:“藤井树,你好吗?我很好。”她要彻底的忘掉过去,开始崭新的生活。
故事的结尾,一群高中生来到阿树的家里,给她看借书卡背面画着的女孩,至此,男孩对女孩的情意是不用再怀疑的了。可惜就像那本书的名字一样《追忆似水年华》,十年过去了,男孩不在了,美好的年华如同流水一样流走。这张表白之画被发现的太晚了。
我内心一直渴望着一场由纯美暗恋开端的爱情,可惜青春短暂,这样的故事总是没有开始,也谈不上结局,就像是电影里面所表现的一样。不禁为青春的短暂黯然神伤。
曾经幻想着时间很长很长,天真的认为他会一直等我,当他喜欢上别的女孩的时候,心痛极了,他什么时候能发现我深藏的含蓄的爱呢!就像那封迟到十年的情书,当时的我们只是没有承认互相喜欢,而十年过去之后,这份没有开始的爱被发现的时候,是遗憾怀念。
美好的东西总在渴望与回忆中,这是生活。
⑤ 陈觉的与妻书的主要内容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叔父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⑥ 求 与妻书 林觉民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链接:https://pan..com/s/1_ukVcEruiSAnmWXG9WVZJg
作品相关简介:《与妻书》是由许晴、佟大为、李子雄、吴孟达、肖聪、王姬等主演,由北京海润影业出品、王小列执导的电影,整部电影由两个平行的故事组成。一个是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的唯美绝爱,另一个是导演范中原与其妻夏珊的现代爱情故事,交相互应。
抢首赞
⑦ 跪求中国姐弟恋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中国姐弟恋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我是女王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⑧ 请问大佬有与妻书2012年上映的由 许晴主演的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资源吗
《与妻书》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m_6_0tj2ycMJqPy4A1G1AQ
今天和平富庶的生活,与无数先辈们舍生忘我的牺牲息息相关。当我们歌舞升平之时,怎可忘记那些沉睡在历史荒丘中的名字?女演员夏珊(许晴饰)驾驶豪华跑车飞驰在曲曲弯弯的山道上,期间不知为何她神思恍惚,结果出了严重车祸。在深度昏迷中,夏珊仿佛听到来自百年前的呼唤,在那个位置的时代,仿佛有一个她牵挂了百年的男人,他的样子正渐渐清晰起来。那个男子名叫林觉民(佟大为饰),曾经身着白衣,大汗淋漓跑上自家楼梯,劝说待字闺中的陈意映(许晴饰)嫁给一个不爱的男人。这一面在两人的心底牵上红线,他们终于结为夫妇。而在那个动荡多难的年代,林与陈的爱情,最终化为一封字字凝血的
⑨ 跪求《与妻书(2012)》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王小列导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7Z2ZRgMLIVyB3oSvmCIaPQ
⑩ 急!跪求!林觉民《与妻书》相关的电影电视资料!
《六壮士》之《林觉民》是四集民初戏。何家劲扮演革命先烈林觉民,魏秋华扮演林觉民之妻陈意映。全剧重点在“与妻诀别书”。何家劲以洗练而富内涵的演技,把林觉民的允文允武、大义凛然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碧血黄花剧情
历史教师向学生介绍青年节的起源:
福建林觉民离别爱妻,
赴穗从事革命工作;
广西韦义廷随师傅李德山参加起义;
四川喻培伦,
培棣兄弟争相赴义,
合共七十二烈士在黄克强领导下起义,
矢志推翻满清,
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