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赵寿山的大事年表
1894年11月12日生于陕西户县北乡定舟村。
1909年考入陕西陆军小学。
1911年入西北大学预科,后转入陕西陆军测量学校学习。
1917年秋在陕西靖国军司令部任科员。
1919年到北京,在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上尉参谋。
1921年任少校参谋、教官。
1924年春,赵寿山加入杨虎城部队。西安事变时,赵寿山参与指挥第十七路军的军事行动,事变后任第十七师师长。第十七师驻防三原期间,赵寿山给红军支援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
1926年11月在国民军联军第十军二师混成团任团长。
1929年11月任国民党军第十七路军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
1930年12月所部进驻汉中。
1932年10月后与红四方面军建立联系,订立互不侵犯的秘密协定,维护与红军合作的局面。
1935年10月起,先后到北平、南京、上海,结识进步人士,逐步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6年,曾向杨虎城建议联共反蒋抗日。西安事变时,他兼任西安市公安局长,受命负责指挥西安市内的军事行动。事变后,调任渭北警备司令、第十七师师长。曾多次得到博古、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等人的接见,坚定了抗日的信念和与共产党合作的决心。
1937年抗战爆发后,赵寿山率领第十七师,自三原誓师北上,转战保定等地。同年10月,在井陉西的雪花山、乏驴岭一带,与日军血战九昼夜。在正面对抗日军的同时,赵寿山带一团袭击敌后,插入井陉南关和火车站,与敌白刃格斗。经过浴血奋战,部队伤亡极大,战后全师仅存2700余人。1938年,豫北日军一部企图北犯太行,第十七师予敌重创;随后又在高平关设伏,打击日寇。同年4月,第十七师、第五二九旅与八路军、山西决死队密切配合,先后攻克了长治、晋城、沁水等县。5月,赵寿山任三十八军军长,率部到山西平陆茅津渡,开展了长期的抗日斗争。经过努力,全军将士先后粉碎了日军对中条山的11次“扫荡”。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赞说: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
1938年1月所部开赴晋东南,接受第二战区东路军朱德、彭德怀指挥,先后在山西洪洞、长治、晋城、垣曲地区进行抗日游击作战,配合八路军在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同年夏升任第三十八军军长,8月率部进驻平陆县,在中条山地区坚持抗日作战,两年零四个月中曾指挥所部挫败了日军十一次“扫荡”,同时全面开展了改造部队的工作。
1942年,在赵寿山的申请下,中共中央批准接收赵寿山为中共特别党员。1942年冬,赵老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冬,蒋介石施其调虎离山伎俩,调赵老到重庆中训团受训。
1944年3月,又以明升暗降的手段,调赵老到甘肃武威蒋军嫡系部队任第三集团军空头总司令,而派嫡系亲信张耀明接替三十八军长,实行其“偷梁换柱”、“分编遣散”阴谋。赵老对蒋的一切阴谋,“领教”在胸,临行前,对旧部作了密示。
1945年7月17日,在河南洛宁故县镇起义,投奔解放区的刘威诚等三十八军2300多人,都是赵老精心培育的正义军人。后来以此为基础,组建了西北抗日民主联军三十八军。
1946年8月被国民党当局撤销了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职务,调到南京。他利用“出国考察水利”的准备时间,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在董必武的精心安排下,于1947年3月到达晋冀鲁豫解放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老以赴美考察水利为名,于1946年11月摆脱蒋的罗网,在共产党的护送下,绕道南京、上海,经北平、天津,于1947年3月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7月3日通电全国起义反蒋。
1948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为解放西北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省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2年11月调回陕西,亦任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12月改称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1965年6月20日在北京病逝。
⑵ 姜文是一位怎样的导演
姜文是个文化人。
在往后,他的电影可能将愈发苦涩难懂,能看懂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但看懂他的人,会更死心塌地的爱上他以及他的电影。
没办法,他注定是一个被两级分化很严重的人。
没办法,姜文这个文,不是文盲的文,是很有文化的文。
⑶ 福州抗战的历史,谁有具体资料啊
1938年5月13日日军占领厦门后,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福州地区。当月,日舰开始炮击闽江口梅花、黄岐、北菱等地。随后,日机不断袭击福州,31日、6月1日,中国军队担任闽江口封锁任务的“抚宁”、“正宁”号舰艇先后被日海军击沉,在南港停泊的“楚泰”舰亦被击伤。1939年五六月间,日机频繁轰炸海军马尾要塞司令部及所属学校、医院、陆战队营区和闽江口要塞各炮台,并先后派快艇进犯长门、福州、亭江,均被守军击退。6月27日,日军除派飞机轰炸闽江口外要塞阵地,还以川石岛为据点,多次派快艇进犯亭江、琅岐各岛,都被海军陆战队和要塞阵地的炮兵火力击退,日军舰艇先后有2艘被击伤,1艘被击沉。1940年下半年,日军准备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加强对国民党政府诱降,妄图早日结束侵华战争。11月,日蒋秘密谈判未成,日本遂决定再向国民党军施加军事压力。国民党政府在厦门、广州沦陷后,东南沿海对外补给线被切断,但浙江宁波、温州、福州三地小型港湾仍能输入物资。为加强对东南沿海的封锁,夺取福州,日本大本营于1941年2月制订了“福州作战—C4号作战计划”。其兵力部署是:陆军华南方面军所属第四十八师团及第十八师团之佗美支队的4个步兵大队和近卫师团第二旅团之多贺大队,共1?郾2万余人,由四十八师团主力从连江登陆夺取马尾、福州;佗美支队从长乐、梅花、福清海口登陆切断守军退路;多贺大队攻占闽江口岛屿,并“扫荡”附近各炮台。完成任务后,佗美支队、多贺大队返回驻地,四十八师团驻守福州、海口及沿闽江要地。
日本中国方面军所属海军第二遣华舰队,各种舰只30艘,汽艇70艘,负责水上输送和掩护登陆作战。福州地区守军为国民党第三战区第一○○军所辖第七十五、第八十师及海军陆战队第四团,连同地方保安队,共有兵力3?郾3万人,由一○○军军长陈琪统一指挥固守福州地区。其部署是:以七十五师、二二四、二二三、二二五团分别担任福清海口至梅花、连江、宁德海岸防御,以八十师主力为预备队配置在福州郊区,一部协同海军陆战队第四团扼守闽江口及闽江下游两岸。军指挥所位于南平。
1941年4月18日,日军登陆运输舰艇冒着强风巨浪驶抵闽江口海域集结,日军30架飞机随即对福州及闽江口两岸地区轮番轰炸。19日拂晓,日军登陆第一梯队在海、空军火力的掩护下,抢滩登陆。佗美支队1000余人在长乐县梅花、漳港登陆。福州地区守军二二四团一营2个连在前沿阻击,伤亡惨重,被迫后撤。日军跟踪追击,随后攻占金峰该营主阵地,并乘胜向长乐县城方向追击。守军一营机枪连爱国官兵在沟东山观音洞设伏,以猛烈火力,杀伤了日军的追击部队,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日军后续部队包围了观音洞,以飞机对观音洞进行反复轰炸,并以步兵进行频频攻击,该连爱国官兵进行顽强抵抗,反复拼杀,全部英勇为国献身!日寇15时占领长乐城,当晚进占营前。
日军佗美支队另外1000余人,在松下、海口地区登陆。松下农民、国民兵分队长陈俊盛、水警分队长程文龙率领国民兵、水警100余人,据险抵抗,击退了日军登陆的先头部队,击毙日军9名。尔后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反扑,国民兵、水警大部伤亡,陈俊盛身负重伤,不甘被俘受辱,举枪自杀,为国捐躯。而守军二二四团二营,于海口附近不战而逃,由李梅退至东张,准备反击。
日军四十八师团2000余人,由连江县大小沃,百姓、东垡、浦口地区登陆,当日攻陷连江县城。守军二二三团阻击未奏效,分别向连江城西北琯头退却。日军500余人,袭占罗伦。守军主力连夜退向丹阳。
日军多贺大队登陆后,向闽江口、福州、琅岐岛进攻。守军陆战四团2个连在獭石、电光山、烟台山、金牌各炮台的火力支援下,顽强抗击、英勇奋战。福斗守军陆战连与日军苦战3小时,大部壮烈牺牲。琅岐岛守军陆战连于吴庄地区击溃了日军的进攻,后因守军支援炮火中断,该岛失守。15时,陆战四团三营在下岐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团长陈名扬临阵脱逃,副团长周嘉惠英勇牺牲,敌我双方伤亡甚多。与此同时,日驱逐舰3艘,向川石芭蕉尾航进,川石日军也开出4艘汽艇,协同行动。守军各炮台待敌舰艇进入有效射程内时,“合力向敌舰艇射击,击伤日军驱逐舰1艘,击沉快艇2艘于亭江附近,其余的舰艇退至芭蕉尾”。日军攻占下岐后,进逼长门。长门炮台处于被围之中。守军见危局无法挽回,炸毁火炮,用步兵武器分守各要点,进行顽强抵抗。后因日军轰炸,阵地被毁,才于18时突围,向东岐炮台集中。当晚,日军占领琯头。
20日,福清方向二二四团副团长怀马良率领三营及团步炮连、二营机枪连,于凌晨向福清反击,拂晓受阻于福清西郊,又遭日机轰炸伤亡惨重,被迫退回东张。
长乐方向,日军由营前经峡南渡乌龙江,沿南台岛向湾边推进,切断福州与永泰之间的联系。
连江方向,二二三团主力与二二五团一营展开于连江、潘渡反击,后遭日军炮击,又退回朱山。连江日军遂沿大道逼近汤岭,另一部经梅岭向宦溪推进。守军第八十师为阻止日军进入福州,以二三八团进驻宦溪,二三九团进至黄土岗、龙潭山一线,准备阻击日军。
闽江口方向,福州马尾要塞司令部抽调驻马尾的2个陆战营,于黎明前沿闽江北岸东进,扫清塘头、竹岐等处零星日军,后向琯头反击。双方激战多时,各有伤亡。尔后,日机轰炸,我陆战队受挫,日军进逼东岐。聚集在东岐的陆战队及炮台官兵分守炮台及背后山地各要点,顽强抵抗。随后,日军后续部队到达,攻势凶猛,东岐炮台陷落。马尾要塞司令部为保卫福州,将陆战队集中于马尾、红山、闽安一线,竭力固守。
21日,沿闽江北岸进攻的日军一路向闽安,一路向马尾进攻。陆战队分头迎击,重创来敌。当战局略有好转之际,马尾要塞司令李世甲却奉命后撤,陆战四团遂放弃马尾港,撤往鼓岭、寿山,马尾失陷。
此役,毙伤日军806人,守军伤亡失踪9000余人,其中为国捐躯2505人。“福州地区沦陷之快,守军伤亡之大,是福建军事当局奉行有限抵抗方针的结果。战斗打响后,第一○○军不但没有对前沿部队以应有的支援,反而在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形势有转机的情况下,于21日晚,致电军司令部要求部队放弃福州,转进第二线大湖、大穆阵地”。从日寇抢滩登陆到21日,战斗只打了3天就让日军顺利进占了福州。
此次抗登陆作战中,据守梅花、漳港和沟东山观音洞设伏的守军3个连官兵的英勇抗战为国献身的事迹应当铭记,尤其松下水警和国民兵迎敌,浴血奋战,挫败日军的先遣分队登陆松下,事迹感人。国民兵分队长陈俊盛负重伤后,不甘被俘受辱而举枪自杀的英雄行为,应该立碑为后人永远奠祭。而福州地区守军在作战指挥上有下列惨痛教训引人深省:
一、既然福州是对外接受援助的三个联系口岸之一,就关系到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全局利益,应该集中必要的兵力兵器于福州地区抗登陆作战,坚守福州地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调5个师团南下,而中国战场则将主要兵力使用于敌后占领区的情况下,采取有限的抵抗方针,是绝对错误的。以3?郾3万多人的兵力对抗1?郾2万人的日军远涉重洋的登陆作战,以伤亡损失9000人之巨,3天丢失福州,教训也是深刻的。川石岛竟能让日军安设据点近2年之久,不动日军毫毛,可见守军消极防御达到了顶点,也是福州失陷的必然。
二、应集中兵力于日军便于登陆的主要方向上,不应将七十五师3个团分兵把口。将二二四、二二三、二二五团分别防守福清的海口,长乐的梅花,连江,宁德3县沿海地区,七十五师无机动兵力增援一线或实施反击,这就造成处处防守,处处不得力。其结果是长乐、福清、连江的2个团打得很吃力,而宁德地区的1个团地却无用武之地。一○○军在部署上的惨痛教训,当然与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陈仪、三战区最高司令官顾祝同的指挥是有直接联系的。他们集中7个师8万人的兵力封锁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和制造举世震惊的皖南事变,企图消灭皖南新四军。而对三战区有全局利益、有政治影响的省会城市福州却不放在眼里,舍不得集中兵力把1?郾2万日寇歼灭或者赶下海去,这充分表现了他们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行为。
三、在战术运用上,应避敌有制空权、制海权之长,扬我人熟、地熟、民族仇敌心理和陆军兵力优势之长,以夜战、近战避开日空军火力之长,分割歼敌,必能制胜。例如,1939年11月7日—12月21日,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谭震林指挥由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第五团及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的第六团三营保卫安徽省繁昌城,五战五捷,仅以4个步兵营与日军600—2600余人对垒。日军也是步炮空协同作战,而我军单一兵种,利用夜战、近战、伏击战、袭击战等战术手段战胜了敌人。5次战斗,歼灭日军850余人,我仅牺牲了排长以下官兵58名,使繁昌始终巍然矗立在我手中。
⑷ 井陉旅游景点大全 盘点井陉有什么景点
1、仙台山,仙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为国家AA级旅游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是以山峰、森林、溶洞、峡谷、古迹为主,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风景区,主要有原始森林景区,仙台峰景区,护国院等三大景区,共96处景点。仙台山山势逶迤,峰峦耸秀,沟壑纵横,悬崖峭立,奇龛怪石,古柏横生,主峰海拔1200米,其势俨如一尊大佛,故名仙台山。仙台山南松北柏,四季常青。阳春三月,桃花烂漫,百花争艳;酷暑盛夏,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消夏避暑,气候宜人;金秋十月,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享有中国最大的红叶区美称。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中山、东汉、北齐、明代四代长城。护国院建于公元874年,神秘的传说,证明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到仙台山可阅历史千年,知天文地理,观生态美景,赏万山红遍。
2、苍岩山,苍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东南30公里,距石家庄市70公里,海拔1000余米,为太行山支脉,景区面积180平方公里,是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苍岩山周围皆为荒山秃岭,唯独此山林木苍翠,古树葱笼,故名“苍岩”。古诗称其为“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苍岩山上断崖绝壁,古木参天,层峦叠翠。山上飞瀑高悬,山下清泉流畅,其中以“碧涧灵檀”、“阴崖石乳”、“峭壁嵌珠”等“苍岩十六景”最为著名。这里气候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游览和避暑胜地。苍岩山古建筑甚多,主要的有福庆寺、书院、万仙堂、公主祠、桥楼殿、玉皇顶、峰回轩、藏经楼等。在对峙的断崖之间飞架着一座长15米、宽9米的单孔石拱桥,桥楼殿就坐落在这临深约70米的桥上。此殿是我国三大悬空寺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从桥楼殿再向北行,就是福庆寺。
3、于家石头村,于家石头村,是一部用石头抒写的村落史诗。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十五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石头村在四面环山的洼地,山峦环抱,绿树掩映,不到村头见不到人家。当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走进这个村子,一下就置身于石头的世界: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村路也是古老的石头铺就的。铺路的石头多是青灰色,石质坚硬,岁月的摩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但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洁静,走在上面,脚下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的声响,这声音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站在这石头街上,环顾四周,与脚下的石路相连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两旁全是石头房院,随便推开一扇石门,便又会看到一个石头筑造的小天地。
4、井陉天长古镇,天长镇位于井陉县西部,东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市45公里,西距山西省会太原市135公里,北距革命圣地西柏坡60公里,南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38公里。该处为太行八陉之一,是石家庄市进入太原市的必经之地,素有“晋冀交通咽喉”之称。这里交通方便,有石太高速公路、国道307公路、省道平涉公路从镇区通过。天长镇为河北省重点镇,现辖49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101.1平方公里。总人口41247人,其中,镇区有常住人口11158人,外来务工、经商和求学的暂住人口5510人。镇域现有耕地40800亩。2008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442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4元。2008年全镇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天长镇历史悠久,作为村落始于汉,唐代中期称天长镇,唐末设天长军,成为著名的军城。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移井陉县治于此,历经金、元、明、清、民国至建国初延续800余年,一直为历代县治之所。
5、井陉龙窝寺石窟,龙窝寺石窟位于井陉县城微水西南25公里、天长古城西10公里的小龙窝村西0.5公里处石崖上。石窟前临燕晋古驿道,今307国道由石窟西南绕过。石窟东北为石太高速公路。龙窝寺石窟为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十余处石窟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佛像雕刻以及石壁上诸多古人题刻,故在1993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窝寺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清雍正《井陉县志》中有“龙窝,在县西南二十里。石壁峭立,古柏崖生;梵宇楼台,颇为可观。传神龙断路,货郎仗剑斩之。至隆庆间,大雨冲出枯骨一窖,约数百斤许。”龙窝寺及其西大龙窝村、其东小龙窝村皆由此而得名。原龙窝寺规模较大,寺前西南、东北两端各建有楼阁一,阁下即为燕晋往来大道。而寺建于两阁间古道西临石崖处。旧有大殿、配殿及僧舍等建筑。昔为邑中名胜之一。寺院于解放后扩建石太公路及文革中拆毁无存,今惟余崖壁上的摩崖石刻。
6、天长镇乏驴岭,乏驴岭井陉西部一个有故事的小山村。“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村口绵河之上,百年铁桥横亘;村中老民居前,骡马古道遗迹尚存;村后,太行第一渠“绵右渠”至今流淌。地处冀晋险要的乏驴岭,是娘子关下第一门户,“欲夺娘子关,必占乏驴岭”。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乏驴岭周边存有三座古山寨,晋军坑道工事随处可见,日军曾在此建有七座炮楼。对日作战中,这里曾发生过惨烈的“血战乏驴岭”之战,曾是百团大战的重点战场之一。传说与史实,古代与近代,水利与战争,乏驴岭虽小,故事却可圈可点。从井陉县城微水向西19公里,天长镇西侧4公里,在井阳公路(307国道辅路)边,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铁桥,这就到了乏驴岭。铁桥的南头,有一个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塑像。乏驴岭名字的由来,据传就与张果老有关。《列仙传》载:“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
⑸ 井陉乏驴岭简介
【简介】
乏驴岭,井陉西部一个有故事的小山村。“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村口绵河之上,百年铁桥横亘;村中老民居前,骡马古道遗迹尚存;村后,太行第一渠“绵右渠”至今流淌。
地处冀晋险要的乏驴岭,是娘子关下第一门户,“欲夺娘子关,必占乏驴岭”。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乏驴岭周边存有三座古山寨,晋军坑道工事随处可见,日军曾在此建有七座炮楼。对日作战中,这里曾发生过惨烈的“血战乏驴岭”之战,曾是百团大战的重点战场之一……
从井陉县城微水向西19公里,天长镇西侧4公里,在井阳公路(307国道辅路)边,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铁桥,这就到了乏驴岭。
铁桥的南头,有一个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塑像。乏驴岭名字的由来,据传就与张果老有关。《列仙传》载:“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在民间传说中,张果老和柴荣驴驮日月、车载名山,前往忻州,途径此岭,驴困车覆,因此有了乏驴岭这个村名。
【著名地点】
乏驴岭铁桥,是一座正太铁路桥。当年,正太铁路的窄轨小火车通过此桥跨过绵河,穿过乏驴岭隧道向东。乏驴岭铁桥,,高7.5米,宽5.5米,桥面至谷底30米。石太线建成后,有关部门曾酝酿拆除此桥,但因为它是乏驴岭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被保留了下来。
井陉县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许永峰介绍说,铁桥的构建全部由铆钉固定,全桥没有一处焊接。村里有老人曾经给他讲过乏驴岭铁桥的建造过程,因为铁桥没有一处焊接,都是用铆钉铆合起来的。当时在30多米的桥下河滩中,架起火炉,铆钉被烧得通红以后,桥下的工人将铆钉迅速抛到上面作业的铆工,再通过机器将钉铆到桥上。
资料显示,乏驴岭大铁桥是法国巴黎DAYDE&PILLE 公司承建,采用的是19世纪流行的锻铁(puddle iron)技术,和越南的“龙遍”铁桥、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使用的是一种技术。
【见证抗日历史】
正太铁路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连通了山西和河北。1937年,日寇占领河北后,为保证正太铁路将山西的煤炭运输到各出海港口,重兵驻守该铁桥,并在周边修建了7座炮楼和两座地堡。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时,正太铁路乏驴岭铁桥成为了百团大战破袭重点之一。当时,聂荣臻指挥八路军破袭正太铁路,乘大雨倾盆的良机,在午夜发起攻击,用两个连兵力攻碉堡炸铁桥。“因当时我军炸药奇缺,仅炸坏桥头部位,最后炸毁桥上钢轨数段抛进河底,当地民兵又炸坏火车,才最终切断日寇运输。”许永峰告诉记者,“现在被炸毁的地方已经重新用铁板固定,但桥头当年战斗中留下的弹痕仍清晰可见。”
在许永峰的指引下,记者在乏驴岭铁桥的桥头处,找到了三四处当年战斗中留下的弹痕。聂荣臻1940年8月的《正太战役破击报告》一文中记载:“乏驴岭铁桥在二十日夜三时所破坏,因药甚少未获彻底破坏,仅将桥之左端炸毁一部,铁轨炸断了数条,现已不能通车,惟行人其上尚无大阻碍。”
⑹ 英雄故事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
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
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
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子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
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
“女子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子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
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
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
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
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
能让人服吗?”
隋,唐
平阳公主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过大业13年时,柴绍可没有诗中的这股英雄气概。听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还对老婆说:“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怕带着目标太大,自己一个人逃跑胜算就大一点。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
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冈山时收编王佐,袁文才颇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实,不知道当时是否想起过这段历史。
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的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由于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3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公主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穆桂英,佘太君,杨门女将,在丈夫,儿子死后仍然能够挂帅出征,抵抗外敌,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尊敬。
秋瑾,女,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是女性。”这是共产国际女领导人卢森堡的名言。说明巾帼不让须眉,女人对自己的信仰,也许更坚贞,更执著。
我们熟知的女烈士,如赵一曼、投江八女、江姐、刘胡兰等,都是女中之豪杰。但作为中国近代女革命家,首先要数秋瑾。秋瑾比卢森堡小4岁,却比她早牺牲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