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有一部电影、大概的剧情是家里的老人快要死了就把他们送到山上去、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该影片是《楢山节考》。
《楢山节考》是今村昌平执导,绪形拳、坂本澄子、秋竹城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于1983年4月29日在日本上映。
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1)楢山节考高清版免费观看电影扩展阅读
《楢山节考》剧情介绍:日本信州深山的一个小村子里,由于贫困沿袭下来的传统是,活到70岁的老人要被长子背到楢山上丢弃(曰“参拜楢山神”)。 69岁的阿玲婆(坂本澄子 饰)离上楢山的日子已不远,她常为自己异常结实的身体而苦恼。
丈夫在前一年因害怕被丢到楢山上逃跑一事,阿玲婆并没放在心上,她所操心的是 长子辰平(绪形拳 饰)的继弦和村里人都讨厌的次子利助的性饥渴,所担心的是辰平像他父亲一样懦弱,不敢将她背上楢山惹下笑柄。
而看着辰平、长孙袈裟吉都娶到了称心如意的妻子,辰平的新妻子学会了如何捉鱼,利助也在她的努力下饱尝了性爱滋味,阿玲婆心里便只剩下了上楢山。
② 楢山节考辰平为什么杀死父亲
误杀。在电影《楢山节考》中,父亲不想送自己的母亲去山上,辰平怕家人被村里人嘲笑,便和父亲争吵打了起来,情急之下发现了家里的猎枪,本想用来吓唬一下父亲。没想到竟然失手误杀了父亲。《楢山节考》是1958年6月1日上映的日本剧情电影,由木下惠介执导,高桥贞二、田中绢代等主演。
③ 重温36种故事情节
代表作品:《淘金记》《关山飞渡》《星球大战》
元素:求告者、逼迫者
A:
(1)帮助他去对付敌人
(2)准许他去举行一件他应做而被禁止做的事
(3)给与他一个可以终其天年的地方
B:
(1)舟行遇灾的人,请求收留帮助
(2)行事不端,被自己人斥逐而祈求别人的慈悲
(3)祈求恕罪
(4)请求收取葬骨和取回遗物
C:
(1)替自己亲爱的人求情
(2)在亲戚面前替另一亲戚求情
(3)在母亲的情人面前替母亲求情
2.援救
代表作品:《党同伐异》之“母与法”
元素:不幸的人、援救者、天降救星
A:
(1)救援一个被认为有罪的人
B:
(1)子女援助父母
(2)受过恩惠的人报恩失救
代表作品:《伊万的童年》
元素:复仇者、作恶的人
A:
(1)为被害的祖宗或父母复仇
(2)为被害的子女或后人复仇
(3)为被害的妻子或丈夫复仇
(4)为被侮辱的子女复仇
(5)为妻子受侮辱(或几乎受侮辱)而复仇
(6)为被害者的情夫复仇
(7)为朋友被杀或者受损害而复仇
(8)为姐妹被奸污而复仇
B:
(1)为了存心做对,故意为难而复仇
(2)为了趁人不在,暗加攘夺而复仇
(3)为了蓄意谋害而复仇
(4)为了故入人罪而复仇
(5)为了逼奸强暴而复仇
(6)为了夺取所有而复仇
(7)为了一两个人的奸诈,对整个团体的复仇
C:
(1)职业的追捕有罪的人
代表作品:《狮子王》
元素:复仇者、作恶的人
A:
(1)父亲的死,报复在母亲身上
(2)母亲的死,报复在父亲身上
B:
(1)弟兄的死,报复在儿子身上
C:
(1)父亲的死,报复在丈夫身上
D:
(1)丈夫的死,报复在父亲身上
代表作品:《筋疲力尽》《邦尼和克莱德》《天生杀手》
元素:捕逃者、追捕或惩罚的势力
A:
(1)违反法律(有时为不得已)的或因其他政治行为而逃
B:
(1)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逃
C:
(1)好汉对这位大势力的抗争
D:
(1)半疯狂的人对着阴谋的整治的抗争
6.灾祸
代表作品:《鸟》《幼儿园》《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元素:受祸人、胜利的人
A:
(1)战败
(2)亡国
(3)人类的灭亡
(4)天灾
B:
(1)君位被夺
C:
(1)旁人的忘恩负义
(2)不公道的被惩罚或受敌视
(3)遭遇横逆和暴行
D:
(1)被情人或丈夫遗弃
(2)丧失子女
代表作品:《西鹤一代女》《活下去》《雁南飞》《早春二月》《稻草人》《末代皇帝》《芙蓉镇》《活着》《钢琴师》
元素:不幸的人、制约者
A:
(1)无辜的人,为野心者的阴谋所牺牲
B:
(1)无辜的人,为了那应该保护他的人而受伤害
C:
(1)能人,有力的人在困苦贫乏中
(2)一向被宠爱的人,或一向备受亲昵的人,发现此刻他是被遗忘了
D:
(1)失去了唯一的希望
代表作品:《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农奴》《黄土地》
元素:革命者、暴行者
A:
(1)一个人的反抗
(2)很多人的反抗
B:
(1)一个人的革命,影响了很多人
(2)许多人的革命
代表作品:《阿拉伯的劳伦斯》《巴顿将军》《出租车司机》《红高粱》
元素:勇敢领袖、敌人
A:
(1)备战
B:
(1)战事
(2)争斗
C:
(1)劫夺一个所欲的对象和人物
(2)夺回那所欲的对象和人物
D:
(1)冒险的远征
(2)为夺回所爱的人而冒险
代表作品:《完美世界》
元素:被绑架者、绑架者、被绑架者保护人
A:
(1)绑架一个不愿顺从的女子
B:
(1)绑架那愿意顺从的女子
C:
(1)夺回那被绑的女子,但没有杀死绑架者
(2)夺回那被绑的女子,但同时杀死暴行者
D:
(1)救出那被绑的朋友
(2)救出一被绑的小孩
(3)救出一信仰错误的人
代表作品:《公民凯恩》《后窗》《放大》《对话》《现代启示录》《鸟人》《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元素:解释者、迷
A:
(1)必须寻得谋人,否则处死
B:
(1)必须解释谜语,否则遇祸
(2)同前,但迷为所爱的女子所作
C:
(1)悬赏以寻出人的名字
(2)悬赏以寻出人的性别
(3)试验一个人是否疯狂
代表作品:《林家铺子》《去年在马里安巴德》《星探》
元素:取求者、拒绝者、判断者
A:
(1)用武力或诈术,获取目标
B:
(1)用巧妙的言辞,获取目标
C:
(1)用言语打动判断的人
代表作品:《呼喊与细雨》《乱》《野战排》
元素:仇恨者、被恨者、互恨者
A:
(1)兄弟间一人被诸人所嫉视
(2)兄弟间互相仇视
(3)为了自利,亲戚间互相仇视
B:
(1)子仇视父
(2)父与子互相仇视
(3)女恨父
C:
(1)祖仇视孙
D:
(1)岳父仇视女婿
E:
(1)婆婆仇视儿媳
F:
(1)婴儿的杀戮
代表作品:《高跟鞋》
元素:得胜者、被拒者
A:
(1)恶意的竞争者为自己的手足
(2)两兄弟间,彼此恶意的竞争
(3)两兄弟间的竞争,其中一人犯了奸淫
(4)两姐妹间的竞争
B:
(1)为了一个未嫁的女子,父与子的竞争
(2)为了一个已嫁的女子,父与子的竞争
(3)同前,但此女已为前父之妻
(4)母与女间的竞争
C:
(1)庶堂手足或者姑表间的竞争
D:
(1)朋友间的竞争
代表作品:《天国车站》
元素:有奸情者、被害者
A:
(1)请人杀害丈夫,或为了情人杀害丈夫
(2)杀害一个“推心置腹”的情人
B:
(1)为了情妇或者私利,杀害妻子
代表作品:《幻觉》
元素:疯狂者、被害者
A:
(1)因为疯狂而杀害了骨肉
(2)因为疯狂而杀害了恋人
(3)因为疯狂而杀害了无辜的人
B:
(1)因为疯狂而受耻辱
C:
(1)因为疯狂而失去了亲人
D:
(1)因为怕有遗传的疯狂,而导致疯狂
代表作品:《飞越疯人院》
元素:鲁莽者、受害者、失去的对象
A:
(1)因鲁莽而自致不幸
(2)因鲁莽而自致耻辱
B:
(1)因好奇而自致不幸
(2)因好奇而丧失所爱的人
C:
(1)因好奇而至别人死亡或不幸
(2)因鲁莽而致亲族死亡
(3)因鲁莽而致爱人死亡
(4)因轻信而致骨肉死亡
代表作品:《小城之春》《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元素:恋爱者、被恋者、说明者
A:
(1)误娶自己的母亲
(2)误以自己的姊妹为情妇
B:
(1)误娶自己的姊妹为妻
(2)同上,唯系受人陷害
(3)几乎以自己的姊妹为情人
C:
(1)几乎奸淫自己的女儿
D:
(1)几乎在无意中犯了奸淫的罪
(2)无意中犯了奸淫的罪(如误以为丈夫已死而改嫁,其实未必等)
代表作品:《楢山节考》
元素:被杀者、杀人者
A:
(1)受神命,几乎在无意中杀了自己的女儿
(2)同前,但因政治的必要
(3)同前,但因与人作恋爱上的争宠
(4)同前,但因怨恨他那所不认得的女儿
B:
(1)无意中杀害了或几乎杀害了自己的儿子
(2)同前,但系受奸人的拨弄
(3)同前,同时并有对其他骨肉的仇视
C:
(1)无意中杀害了或几乎杀害了自己的手足
(2)为了职务的关系,无意中杀害了自己的姊妹
D:
(1)无意中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2)受奸人拨弄,无意中杀害了自己的父亲
E:
(1)为了报仇或者受拨弄,无意中杀了自己的祖父或其他长辈
(2)迫于不得已的杀害
F:
(1)无意中杀害了一个所爱的女子
(2)几乎杀害了一个不认识的情人
(3)没有去救一个不认识的儿子的性命
代表作品:《闪闪的红星》《南京!南京!》
元素:牺牲者、主义
A:
(1)为了诺言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2)为了种族的成功或者幸福而牺牲性命
(3)为了孝道而牺牲而牺牲生命
(4)为了自己的信仰而牺牲生命
B:
(1)为了信仰而牺牲恋爱与生命
(2)为了事业而牺牲恋爱与生命
(3)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
C:
(1)为了义务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D:
(1)为了信仰而牺牲了自己的荣誉
代表作品:《神女》《一江春水向东流》《克莱默夫妇》《楢山节考》
元素:牺牲者、骨肉
A:
(1)为亲戚或所爱的人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2)为亲戚或所爱的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B:
(1)为了父母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前途
(2)为了父母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前途
C:
(1)为了父母的生命而牺牲了自己的恋爱
(2)为了子女的幸福而牺牲了自己的恋爱
D:
(1)为了父母或一个所爱的人的生命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与荣誉
(2)为了亲戚或所爱的人的生命而不顾自己的贞操
代表作品:《魂断威尼斯》《卡门》《危险的交往》
元素:恋爱者、对象、被牺牲者
A:
(1)为了爱欲而破坏了宗教上的贞操与誓言
(2)破坏了普通的贞操的自誓
(3)为了热欲而毁坏了自己的前程
(4)为了热欲而毁坏了自己所有的权利
(5)热欲毁坏了脑力,健康,甚至生命
(6)热欲毁坏了富贵,荣誉,若干人的性命
B:
因遇诱惑而忘了义务
C:
(1)因为情欲的罪恶而丧失了生命、地位、荣誉
(2)为了别种的罪恶,得到同前的结果
代表作品:《要热爱人》
元素:牺牲者、被牺牲的所爱的人
A:
(1)为了公众的利益,必须牺牲一个女儿
(2)因为遵守对神所立的誓言,有牺牲她的义务
(3)为了个人信仰,有牺牲恩人或所爱人的义务
B:
(1)在必要的情形下,牺牲人家所不知道而实在是他的儿女
(2)在同样的环境下,牺牲他的父亲
(3)在同样的环境下,牺牲自己的丈夫
(4)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女婿
(5)为了公众的利益,对付自己的亲戚
(6)为了公众的利益,对付自己的朋友
代表作品:《野山》(1985)
元素:两个不同势力的人、对象
A:
(1)神与人
(2)有妖术这与平常人
(3)得胜者与被征服者、主与奴,上司与下属
(4)上国的君王与属国的君王
(5)君王与贵族
(6)有权威者与新兴之人
(7)富人与穷人
(8)有荣誉的人与犯嫌疑的人
(9)两个差不多势均力敌的人
(10)同前,而其中一个人以前犯过奸淫
(11)一个被爱的人与一个没有权利去爱的人
(12)离过婚的妇人的前后两个丈夫
以上是两个男人之间的;
B:
(1)一个妖妇和一个平常女人
(2)得胜者与囚徒
(3)皇后与臣民
(4)皇后与奴隶
(5)女主和仆人
(6)高贵的女子和低微的女子
(7)两个差不多地位相等的人,一个纵横恣情
(8)对于高贵女子的理想或记忆,一个不如她的真的人
(9)神与人
以上是两女之间的;
C:
(1)重复的竞争(甲爱乙,乙爱丙,丙爱甲)
D:
(1)神与神
(2)人与人
(3)法律上的两个妻子
以上是东方式的;
25.通奸
代表作品:《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
元素:两个有淫行的人、被欺骗的丈夫或妻子
A:
(1)为了另一少妇、欺骗了情妇
(2)为了自己妻子,欺骗了情妇
(3)为了一个少女,欺骗了情妇
B:
(1)为了那个他所爱但并不爱他的女仆,欺骗了妻子
(2)为了纵欲,欺骗了妻子
(3)为了已婚的少妇,欺骗了妻子
(4)意欲重婚,欺骗了妻子
(5)为了那个他所爱但并不爱他的少女,欺骗了妻子
(6)妻子为那个爱她的丈夫的少女所嫉妒
(7)妻子为一个娼妓所嫉妒
(8)一个冷淡的妻子和一个热情的情夫间的竞争
C:
(1)为了一个“相投”的情人,牺牲了那“不合”的丈夫
(2)忘记了自己的丈夫(以为他是死了)去和他的情敌要好。
(3)为了一个能够同情她的情人,牺牲了他平凡的丈夫
(4)欺骗了好的丈夫,为了一个不如他的情敌
(5)同前,为了一个怪癖的情敌
(6)同前,为了一个讨厌的情敌
热恋的妻子,欺骗一个好的丈夫,为了一个平凡的情人
(7)欺骗丈夫,为了一个虽不如他那样好,但更加有用的情人
D:
(1)被欺骗的丈夫的复仇
(2)为了主义,打消了嫉妒的念头
(3)丈夫被那失败的情敌陷害
26.因爱犯下的罪恶
代表作品:《月亮》《蜘蛛女之吻》《霸王别姬》
元素:恋爱者、被恋爱者
A:
(1)母恋子
(2)女恋父
(3)父对女施暴行
B:
(1)少妇恋其丈夫的前妻之子
(2)少妇与前妻之子彼此爱恋
(3)一个女子同时为父与子的情夫
C:
(1)为嫂或妗的恋人
(2)兄妹恋爱
D:
(1)同性恋
代表作品:《远山的呼唤》
元素:发现者、有过失者
A:
(1)发现了父有可羞耻之事
(2)发现了母有可羞耻之事
(3)发现了女儿有可羞耻之事
B:
(1)发现了未婚夫或妻的家庭中有不荣誉的事
(2)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在未婚前被人侮辱过
(3)发现他从前有过“失足”
(4)发现自己的妻子从前是娼妓
(5)发现了自己的情人有不荣誉的事
(6)发现自己的情妇以前本来是作娼妓的,又恢复了旧生涯了
(7)发现自己的情人是个无赖,或者情妇是个坏女人
(8)发现自己的妻子是一个坏女人
C:
(1)发现了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杀人犯
D:
(1)儿子是一个卖国贼
(2)儿子违反了他自己定的法律
(3)儿子是被认为有罪的
(4)立誓欲除暴君此时才知道暴君就是他
(5)发现了自己的手足是一个杀人犯
(6)发现了自己的母亲是害死父亲的人
代表作品:《瑞典女王》《马路天使》《音乐之声》《毕业生》《花边女工》《愿望树》《奇怪的女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法国中尉的女人》
元素:两个恋爱的人、阻碍
A:
(1)因为门第或地位不和而不能结为婚姻
(2)因为财富不和而不能结为婚姻
B:
(1)因有仇人从中阻挠而不能成为婚姻
C:
(1)因该女子先许为他室
(2)同前,并误会所爱的对象已和别人结婚
(3)为了一个能够同情她的情人,牺牲了他平凡的丈夫
D:
(1)亲戚们的反对
(2)亲戚间不合
E:
(1)男女间性情不合
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
元素:被爱恋的仇敌、爱他的人、恨他的人
A:
(1)被爱者为爱人的亲族所憎恨
(2)爱人为被爱者的亲族所憎恨
(3)被爱者(男)是爱她的女子伙伴的仇人
B:
(1)爱人(男)是杀死被爱者父亲的人
(2)被爱者(男)是杀死她的另一爱人的父亲的人
(3)被爱者(男)是杀死她的另一爱人的兄弟的人
(4)被爱者(男)是杀死那爱她的女子的丈夫
(5)被爱者(男)是杀死那爱她的女子的原来爱人的人
(6)被爱者(男)是杀死妻子为那个爱她的女子的一个亲族的
(7)被爱者(女)是杀死爱人的父亲的人的女儿
代表作品:《彗星美人》、《美国往事》
元素:野心者、阻挡者
A:
(1)野心为自己的亲族——兄弟——所阻止
(2)野心为自己的亲戚或受恩的人所阻止
(3)为自己的党羽所阻止
B:
(1)反叛的野心
C:
(1)野心与贪婪连续地造成罪恶
(2)枭獐似的野心
代表作品:《裸岛》《罗丝玛丽的婴儿》
元素:人、神
A:
(1)和神斗争
(2)和信仰某一种神的人斗争
(3)为自己的党羽所阻止
B:
(1)和神争论
(2)因为侮辱神道而受罚
(3)因为神前傲慢而受罚
(4)狂妄的和神竞争
(5)鲁莽的和神竞争
代表作品:《似水流年》
元素:嫉妒者、被嫉妒者
A:
(1)错误因为嫉妒者的疑心而生出来
(2)错误的嫉妒,因为凑巧而生出来
(3)误以为友谊的爱是男女的爱
(4)嫉妒为恶意的造谣所引起
B:
(1)嫉妒为怀恨的叛徒所引起
(2)同前,但是叛徒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3)同前,叛徒同时为了自己的嫉妒
C:
(1)夫妻间的相互嫉妒,为情敌所挑起
(2)丈夫的嫉妒,为失败的情敌所挑起
(3)丈夫的嫉妒,被一个爱他的女人所挑起
(4)妻子的嫉妒,被一个受过斥逐的情敌所挑起
(5)得意的情人的嫉妒,被那一向受欺的丈夫所挑起
代表作品:《黑炮事件》
元素:错误者、受害者 、错误原因
A:
(1)需要信托的地方,发生了错误的疑嫉
(2)误疑自己的情妇
(3)误会爱人的态度而生疑忌
(4)因对方冷淡而生错误的疑忌
B:
(1)为救一个友人,故意使人怀疑自己
(2)打击一个冤枉无辜的人
(3)同前,但冤枉的人因曾生过邪念,而自觉有罪恶感
(4)一个目击罪恶的人,为了救一个另外的人,而听任别人责备那冤枉的人
C:
(1)听任旁人责备一个敌人
(2)错误是由一个仇敌故意引起的
(3)错误是由他的兄弟故意引起的
D:
(1)犯罪者嫁祸于他的仇人
(2)犯罪者早就布置好的,嫁祸于他的第二个被害的人
(3)嫁祸于一个情敌
(4)嫁祸于一个无辜的人,因为此人不肯和他共同作恶
(5)一个被遗弃的情妇,嫁祸于她从前的情人,因为她不肯去欺骗她的丈夫
(6)受了人家的故意陷害(错误的判罪之后),努力恢复地位并设法报复
代表作品:《德克萨斯州的巴黎》
元素:悔恨者、受害者、罪恶
A:
(1)为了一件人家所不知道的罪恶而悔恨
(2)为了轼父而悔恨
(3)为了谋杀而悔恨
(4)为了谋杀丈夫或妻子而悔恨
B:
(1)为了恋爱的过失而悔恨
(2)为了犯了奸淫而悔恨
代表作品:《金色池塘》
元素:寻觅者、寻得的人
寻觅者寻得所失之物
寻觅者寻得所失之人
代表作品:《城南旧事》《走出非洲》
元素:眼见者、死亡者
A:
(1)眼看骨肉被残而不能救助
(2)为了职务的需要,以不幸加到自己人身上
B:
(1)预见一个所爱的人的死亡
C:
(1)得知了亲族或挚友的死亡
D:
(1)得知所爱的人的死,因失望而发作蛮性
④ 牙齿掉了是不是不吉利
牙齿掉了是不是不吉利
牙齿掉了是不是不吉利,我们的牙齿一般情况下都是不会轻易掉的,只有我们小时候换牙的时候,乳牙才会随意掉,恒牙都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以下关于牙齿掉了是不是不吉利
传说中年掉牙并没有不吉利的说法,古代人结婚早死亡也早,所以在中年的时候往往儿孙或已成群,劳动力大,工作量繁重,而营养物质食用较少,身体机能衰老的比较早,这个时候开始掉牙的不在少数,所以在传说中中年掉牙不仅不是不吉利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相反如果是中年不掉牙,到了老年也有一口好牙的时候,就要受到儿女的谴责,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时候,甚至有说这种老年还不掉牙的事情是在借儿孙的寿,是会坏儿孙福寿的。所以在古代中年掉牙会被认为是勤恳持家,任劳任怨的勤奋形象,而年老不掉牙会被认为是克儿女的老人,所以很多老人有一口好牙会紧张的藏起来,而中年掉牙并不会觉得不正常不吉利。
更有我们看很多影视作品,像是日本的《楢山节考》中的老人70岁牙齿还很好受到了其他人的嫌弃和指责,不惜自己磕掉门牙。所以在传说中人到中年老年就是要开始掉牙衰老了的。当然在我们现在中年掉牙当然是一件有损身体健康的不吉利事情。
是什么预兆吗?
中年掉牙预示着健康状况下降了,这是衰老的预兆,也是肠胃问题的预兆,牙好胃口就好,一般来说牙齿的状况和肠胃的健康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中年就开始掉牙了,那么肠胃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掉牙之后咀嚼会受到影响,食物饮用方面肯定不如从前,肠胃吸收就会受到影响,继而影响身体健康寿命寿数等等的。
牙齿掉了是不是不吉利
有人说,牙齿无缘无故脱落,有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征兆。其实恶性肿瘤不是那么容易就会患上的,虽然说,得了恶性肿瘤基本就是不治之症,但是恶性肿瘤也是需要条件才会患上的。牙齿忽然自然脱落,现象确实很可疑,但是也不一定就是患了恶性肿瘤。我们都知道,现实中掉牙,其实也是很平常的事,小孩子换牙的时候就会常常掉牙,成年人,要是年纪大了,或是牙齿被蚜虫吃尽挖空了,那么掉牙也算正常,但是不一定就征兆了什么事。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老年人掉牙并非必然,这和口腔清洁和全身健康状况息息相关,牙周病和龋齿是牙齿脱落主因。
中华口腔医学会提出老年人口腔健康10项指标:
①牙齿清洁
②无龋洞
③无疼痛感
④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
⑤无出血现象
⑥牙齿排列整齐
⑦不塞牙
⑧无缺牙⑨咬合舒适
⑩无口臭。维护口腔健康,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患病后及时治疗。
门牙断了影响运势吗
肯定影响风水!觜是人的吞吐口。而牙如护卫,护卫有缺则如破败守不住口,从运气、财气都损伤。
门牙大的人运势好不好
1、大瓣、具有大瓣牙齿的人大多是心性善良,为人仁和的,也代表其本人在身体上比较健康,有长寿的机会。
2、小瓣、具有小瓣牙齿的人,又称之为米粒牙,这类人大多是性格机敏,处事灵巧,不断有进取心的`人,能追求新事物的。
3、牙齿均匀、这类人的牙齿平齐,一般是心性平和,不大爱受到拘束的,为人会照顾好自己,在财物方面不会缺失的人。门牙摔断了意味着什么。
4、力大坚固、有类牙的人牙口特好,牙齿可以咬硬的东西而不受损伤,这类人是勇气过人,且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一旦认 准了人生目标就不会轻易退缩的。
5、暴牙、在暴牙的人中,大多数人是早年容易困顿,境遇不佳的,而后有的人运程会有所发展的。
6、露齿、所谓露齿就是天生两唇间不易闭紧的人,这类人在闭着嘴的情况下,还可以看到对方的牙齿,此类的人一是很容易招惹事非,易有不必要的麻烦,二来是难以静下心来,人生多奔波的情况。
7、天包地、上面的牙齿盖住下面的牙齿,这类人易受到家人的拖累,同时需要多预防消化道方面的疾病。
8、地包天、下面的牙齿盖住上面的牙齿,这类人在感情生活中易有不顺,不管男女都易在情场中遇到挫折。
9、漏缝、漏缝牙是牙齿不密,牙与牙之间有明显的漏痕在内,这类的人在人际关系上需要多加注意,易与人有所不和,说话需要多加谨慎为好。
10、编齿、上下合缝,紧密如编在一起的牙齿称之为”编齿”,这类人大多是心思聪颖,志气不俗的后天的机遇也是不错的。(要求是天然的,而不是整形出来的)门牙松动影响财运。
⑤ 求一部日本电影的名字!
楢山考节
剧情介绍
在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个小村子里,由于赤贫而沿袭下来一种抛弃老人的传统:所有活到70岁的老人,都要被家人丢弃到楢山上。今年69岁的阿玲婆离上楢山的日子已不远,可她身体还挺结实,她为此很苦恼,她有意在石磨上磕掉了两颗门牙。她还一直为长子辰平担心,怕他像他父亲和平一样,因不敢将母亲背上楢山而惹人嘲笑。一天,阿玉作为续弦来到辰平家。阿玲婆和辰平都很喜欢她,长孙袈裟吉娶了雨屋家的女儿。雨屋家因偷众人的土豆而全家被活埋。阿玲婆教会阿玉捉鱼的办法,说通阿金与次子利助过一夜性生活,然后来参加送她上楢山的仪式。拂晓,辰平背着妈妈攀上了楢山的山路。山上白骨成堆,到了山顶,辰平依依不舍地告别妈妈,返回村里。天上飘下大片大片的雪花儿,阿玲婆在楢山大雪中平静地等待着死亡。
⑥ 七十岁老人丢下悬崖喂乌鸦是什么电影
是电影《楢山节考》
是今村昌平执导,绪形拳、坂本澄子、秋竹城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于1983年4月29日在日本上映。
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⑦ 60岁活埋是什么年代
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
这个风俗多见于野史、传闻,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这种事也称,“瓦罐坟”、“花甲葬”、“六十还仓”、“弃老风俗”。
“瓦罐坟”据传是史前游牧部落在迁移时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花甲葬”、“六十还仓”指老人过60岁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见于秦朝秦始皇统治时期);
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在不发达历史阶段(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粮食的丰富、礼仪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这只是个传说,中国人几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这个故事的由来,但传说和观点也都不尽相同。
传说秦始皇独裁统治,又嫉贤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为人到60岁以上更有经验,便颁布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岁以上的老人纷纷想法躲藏起来。
话说某年夏季,咸阳被洪水淹了,几天后才消退下去,这时在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只如牛大的怪兽,样子有点像老鼠,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
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
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
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
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活埋”的事了。
⑧ 一部日本的老电影,关于一个部落丢弃老人的电影
合拍片 濮存希 <清凉寺的钟声>
⑨ 中国历史上那个朝代60岁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过60岁老人活埋的说法。
典故:
1、秦朝
有关于秦始皇的说法是,秦始皇下了一个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弃老者没有劳动能力,白白浪费国家粮食。
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担心老者当中有经历过战国洗礼的贤能之人,怕他们因为暴秦而谋反。于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阳城出现一只怪物,像老鼠又有点像猫,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
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时期
宋辽檀渊之盟后,战争停止了,北宋王朝却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大面积国土。十年生聚,加上不愿做辽奴的人大量回迁到中原地带,到宋真宗时代,中原地区人满为患,社会也逐渐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六十岁的老人既不能戍边,也不能劳动,只有吃饭的份,还得儿女照顾着。
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负担。突然有一个皇命传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岁一律活埋。有仁义者,忍悲含泪,给自己的父母准备了棺木和食品,送他们去了九泉;有不孝者,干脆就那样活埋了自己六十岁的双亲。但是正史上也没有记载。
3、上古时期
由于土地贫瘠,社会资源匮乏,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失去劳动力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一律要被处死、活埋,或被抛弃在荒郊野外任其冻死饿死,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还仓”。
4、元朝
元朝统一中原后实施残酷的高压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为几等,而且还对老年人采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达到羞辱汉人和减少人口的目的。
(9)楢山节考高清版免费观看电影扩展阅读: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一种叫瓦罐坟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在不发达历史阶段(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粮食的丰富、礼仪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学的中国学者说,韩国、中国、印度、日本、印尼等国家均有同类故事传世。由这样的故事推断,遗弃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个民族普遍现象。
一位欧洲学者曾经详细介绍了古代社会处死失去健康的国王、巫师、祭司的习俗,有的民族的巫师年迈以后甚至挖个坑让后代将自己活埋。
⑩ 花甲始于哪个朝代
六十花甲子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循环组合成的60个干支,俗称“六十花甲子”。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至于“60岁不死也要活埋”这是中古时期因为生活资料缺乏而产生,为保证家族延续从而产生的残酷的弃老行为,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时期均有发生,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最古老的例子是在距今50-60万年北京人考古证据表明,在缺乏食物时期,北京人会杀掉本族的老年个体作为食物。一百多年前,达尔文在火地岛考察的时候发现过一个遗弃老人的部落。那个接待过达尔文的原始部落,还跟北京山顶洞人一样住在山洞里或者树窝里,而且不穿任何衣服。据说人类在七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穿衣服了,这个非洲部落竟然比他的祖先落后这么多年。达尔文最为惊讶的是,这个部落总是把年老的妇女放逐到森林里让她们饿死,请教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的酋长回答说,妇女是生孩子的,年长的妇女既然不会生孩子,还留着白吃饭干什么呢?这个回答尽管赤裸裸,但是真实而又简明。在那种生存资源极为缺乏的环境中,人类奉行的生存战略就是如此残酷。有限的食品与其养活老人,不如养大孩子,因为孩子长大了就成了生产力,可以生产更多的食品。可是如果食品过于匮乏,连孩子也难于养大了,那种环境中的人就选择吃孩子。首先杀死孩子就为青壮年省出了粮食,其次孩子还可以作为食品补充生产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