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变废为宝——垃圾的回收利用 记得动画片《龙珠》中有种很有趣的泡泡糖,它可以缩小或者
吓死我了。。。。
『贰』 看了一个视频 叫垃圾分类的 然后写观后感 求观后感
你会扔垃圾吗?笑话,谁不会扔垃圾呀!拎着垃圾袋,走到离垃圾桶二三米远的地方往里一扔,像投篮一样潇洒。这画面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了。
问题就在这里。垃圾袋里经常是什么都有,易拉罐、塑料瓶、利乐包、厨房垃圾全都“一锅烩”了。虽然垃圾桶上写着“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电池”,可有几个人真正按照分类放垃圾呢?到了晚上,常有人哈着腰从垃圾桶里往外掏纸壳、报纸、书本什么的,虽然是为了换钱,客观上却做了简单的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垃圾,看似小事,实则是个大问题。垃圾和生活如影随形,只要生活在继续,垃圾便每时每日地、大量地产生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2斤多垃圾,上海一年的生活垃圾堆起来相当于五个金茂大厦,北京一年的生活垃圾堆起来相当于一个景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垃圾也在急速增长,许多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威胁!
生活产生垃圾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做到科学合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意思是说,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起步早,分得很细,监督也很严格。去年我在英国牛津,看到人家放垃圾很规矩,院子门口有几只塑料箱,报纸书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旧衣服、厨房垃圾,都分门别类各得其所。还听中国留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住的小楼前面有几只垃圾桶,有一次被市政部门查出玻璃瓶和塑料瓶混放在一个桶里,要罚款。留学生们不服,院子是开放的,怎么能证明就是我们放的呢?人家也讲理,打那以后给垃圾桶上了锁,今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可怪不得别人了吧。还有我们的邻国日本,据说一个可乐瓶子到了家庭主妇手里能分三份:把表面的薄膜撕下来,再把瓶盖与瓶身分开,分别处理。发达国家垃圾管理之严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发达国家也做不到将垃圾百分之百地分类,但毕竟比我们好得多。我国近年来也在推行垃圾分类,但进展缓慢,收效不大,甚至遭遇尴尬。许多城市小区或者公共场所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少人理睬。一方面,公民的环保意识还不强,文明素质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缺少约束和监督的手段,管理粗放,分不分类也没人管。假如我们也采取垃圾桶上锁之类的严格措施,带有强制性地推行垃圾分类的话,效果一定大不一样。
垃圾分类是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无论软件、硬件,都还有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但再难也要坚持做下去。有消息称,北京的垃圾填埋场地告急,再过四五年垃圾将无处可埋!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垃圾分类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学会扔垃圾做起!
的读后感?
『叁』 垃圾围城影片主要反映了我国垃圾处理的哪些问题
造成垃圾围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处理乏力、经费不足。这是各地环卫部门共同面临的困境。每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成本在北京是150元到170元,即使是在发达地区,市政部门也常常为资金问题头痛不已。
要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提高全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倡导实行全民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前提是有效分拣其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有毒有害物,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这就需要全民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积极加入到垃圾分类中来。也就要求和有关部门已经加强对于垃圾分类投放的宣传,并在适当的地点增加垃圾分类投放点。
第二,转变垃圾处理方式,积极从填埋式垃圾处理向焚烧式转变。垃圾焚烧发电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较为普遍的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实行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填埋式引起的一系列的危害。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的一次性比较大,需要当地能够加大财政投入。
第三,建立起一个统一规划的城乡环境卫生体系。我国城市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村的环境为代价的。这也是造成城市垃圾向乡村转移并形成了垃圾围城的重要原因。
第四,从源头抓起,促进城市垃圾的减量化。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达成的目标。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肆』 假如世界上全堆满了垃圾哪里会变成什么
我国每年产生固体废物约50亿吨,其中危险废物4000万吨,但70%左右的城市都选择了填埋的方式。
现在杭州一天的垃圾,3到4年就可以把西湖填满,从2007年到现在12年的时间里,杭州已经填埋了1700多万吨垃圾。
突然暴增的垃圾,使原本能用24年的填埋区,以2倍速提前堆满。
被困的不仅是杭州。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北京日产垃圾1.84万吨,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整个三环路一圈。
2010年,导演王久良拍摄的《垃圾围城》震惊世界:
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土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更是触目惊心。
如果垃圾围城到出了城门就是垃圾堆老鼠窝,那么城里的老鼠也不会少,万一爆发疾病,到时候那是要人命的。现在不分类垃圾,还都堆在城郊或者农村掩埋,城郊农村即便不住人,但是那里绝对会是老鼠蚊子苍蝇乌鸦的天堂,这农村与城市又没有地域隔离,带病毒的小动物随时可以攻城。就问怕不怕。
『伍』 垃圾分类谁提出的
01 北京市
1957年,北京市率先提出“城区将分类收集垃圾”的构想,开创了中国垃圾分类的先河,也为世界贡献了垃圾分类的理念。
垃圾分类是什么?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分类是谁提出来的?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垃圾分类做得很好的国家,但事实上,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是咱们大北京。
1957年7月12日,一篇名为《垃圾要分类收集》的文章出现在《北京日报》的头版头条。当时的北京,废报纸、旧衣服、水果皮、火材盒、牙膏皮等按照要求被分类回收,送至废品站换钱,惹得不少外国人前来取经,可谓风光一时。
到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8个城市开启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这一试就是17年,效果却不尽人意。对此,很多人疑惑不解,明明中国最先提出垃圾分类,为何现在却在垃圾分类道路上步履维艰?
不难理解,1957年时的中国,刚刚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彼时的人民生活水平与当今不可同日而语。那时的垃圾分类,折射的更多的是当时民众的节约节俭意识,还没上升至环保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物质文明极大发展,节约节俭意识退潮,垃圾分类很难乃至无法获得传承与发扬。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突飞猛进,成为世界奇迹。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却日益严峻,使得国家开始高度关注生态环保,同时也促成了民众环保意识的逐步觉醒。“垃圾围城”步步紧逼,垃圾分类成为打破该问题的重要利器。
2000年启动试点,这个时间不算晚,但中国却在垃圾分类上结结实实吃了个败仗。其实,这一仗,输的并不亏,甚至可以说,发人深省。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标准之一的垃圾分类,想要得到真正推广,需要哪些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一,社会各阶层垃圾分类的意识与知识;
第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
第三,强大的经济支撑;
第四,必要的垃圾分类技术与管理水平;第五,整个分类处理系统的良好协作。
相应的,反观国内现实:
第一,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匮乏,普及度不高,民众的认知程度不高,仅有少数人具备垃圾分类的意识与知识。第二,国家层面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缺失,地方层面的相关规定因配套不完善而流于形式。第三,“谁污染谁付费”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外加财政支持较弱,使得垃圾分类遭遇“钱荒”。第四,垃圾分类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无法真正保证垃圾获得分类无害化处理或回收利用。第五,政府投入收效甚微,居民配合度低,垃圾收运处理部门简单粗放,使得垃圾分类多数停留在书面、口头中。
2019年,真正的垃圾分类时代来了!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不止是上海,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陆』 垃圾分类感想30字
原发布者:快乐小卡卡女孩
假如没有垃圾分类,地球资源就迅速减少,垃圾围城,就像一部电影中说道的一样,垃圾像个恶魔,吞噬掉地球的绿地,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肮脏。这片天空也会受到污染,甚至到处都是苍蝇、蚊子。人们所丢弃的垃圾产生出的臭味令每个人身上的“病魔”都统统跑了出来。某些垃圾不易分解,占领了大块土地,使地球水资源受到污染,土地受到侵蚀,空气中也含有垃圾所产生的病毒,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这将是一个十分可怕,严重的的后果。
为此,我呼吁大家,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清除垃圾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柒』 谁有 垃圾围城 纪录片的百度云连接吗 求求求
垃圾围城成为全球趋势,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一边是不断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