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时隔34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重启挖掘,能否揭开三星堆之谜呢
30多年前,三星堆祭祀坑的发现,令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然而,三星堆还有众多谜团未解,有待考古和学术研究解决。9月5日,四川省文物局在四川广汉市举办“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咨询会”,宣布启动对祭祀区的深入发掘研究。
除此之外,关于古蜀国的神秘消失,同样也是世界未解之谜。专家曾猜测,古蜀国灭亡时,中间出现了2000多年的空白期,没有人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如今,关于三星堆遗址,专家只对外透露出一小部分,还有众多秘密不为人知,或许是专家故意隐瞒,也有可能是真的难住了专家。总之,三星堆遗址的 挖掘工作将会一直进行下去,随着挖掘的深入,这座古遗迹的秘密必将真相大白。
❷ 三星堆遗址 是什么呀
三星堆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谜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500平方米范围内的20个探方实施发掘,预计明年3月结束。此次发掘,将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成为下个世纪大规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❸ 四川“三星堆”十三大未解之谜到底是什么
1、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于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三星堆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并且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
2、未解之谜二:古蜀国是如何消失的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3、未解之谜三:与古玛雅、古埃及文化有何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4、未解之谜四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符号含义
(1)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亿计的陶器残片,足可说明当时陶器的种类已颇为丰富。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诸如炊器、酒器、饮用器、食用器等生活用器以及少量的礼器和生产工具,在三星堆古蜀国曾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
(2)古朴的蜀陶向我们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一幕生动的生活画卷。在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符号,即所谓“巴蜀图语”。
5、未解之谜五:为何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记录
(1)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
(2)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
6、未解之谜六:三星堆金杖之谜
(1)金杖的来源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更是三星堆的一个千古之谜。有的学者认为金杖是一种外来文化,源自西亚或埃及,由遥远的西亚北非传来,但大部分学者否定这种推测,认为杖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2)学者认为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就有用杖的习惯。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蜀山氏来自山区,用杖助力,更是一种必要的器具。从金杖上的图案来看,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示威武,这正是金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应有之义。
7、未解之谜七:金蛙造型器物是否是传说中的禺强
(1)在金沙遗址中,出土了一类独特的金蛙造型器物。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蛙是生殖崇拜和月亮崇拜的代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月中有蟾蜍的记载,同时祭蛙求雨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祭祀习俗。
(2)这类造型的金器为金沙遗址所独有,有学者推测此类器物很有可能是与金沙“太阳神鸟”金饰组合,贴附在漆器上使用,其构图为“太阳神鸟”金饰居于漆器的中央,周围等距放射状或旋转状的排列金蛙形器。
(3)也有专家认为,金沙的金蛙从嘴部造型看不像蛙嘴像鸟嘴,而且有呈螺旋形的翅膀,因此很有可能也是从鸟形变化而来,甚至有人推测,它们可能是风神兼水神禺强的化身。
8、未解之谜八:三星堆出土的象牙从何而来
(1)金砂出土的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着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有专家推断可能是附属小国进献的贡品,也有的认为就是本地的产物,还有人表示是贸易往来的结果。
(2)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兼金沙博物馆馆长王毅表示“目前出土的象牙经过鉴定,基本属于亚洲象。但现在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蜀地向来交通不便,从外地输入的可能性不大,更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古蜀国当时产象。”
(3)但从金沙出土的象牙来看,最长的达到1.8米多,一般也在1.6米左右。这样的长度连现在大型的非洲象都难以达到,何况身材短小的亚洲象,象牙之谜还未揭开。
9、未解之谜九:为何会有赤裸人像的出现
(1)这是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的文物之一,目前已出土12尊,造型大致相似。表现的基本都是被捆绑的裸体男性跪像。他们大多雕刻细腻,人物的面部表情也非常丰富,有的与石蛇一起埋藏,有的与石虎、石璧等有规律地摆放在一起,这一切迹象说明是特殊的祭祀用品。
(2)然而怪异的发式、反绑的双手以及赤裸的形象,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中原地区的远古遗址中,如殷墟,不时也会有跪立玉像的出土,这些跪立玉像身上都有衣服蔽体,看得出身份比较高贵。这样赤裸的人像此前在中原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
10、未解之谜十:那么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何造出
(1)三星堆出土了众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此精湛的技术以现在的水平来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得不惊叹于几千年前三星堆地区能工巧匠的手艺。
(2)更多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器群的产生因素,有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属于自身特点,即本地因素。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工匠们使用了何种工具和器物对玉器和铜器进行加工,还是未解之谜。
11、未解之谜十一: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
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这些仍然是一个谜。
12.未解之谜十二: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和性质
有关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争论,有不同推断,最具代表性的是祭祀坑说,这种观点首先为发掘者所提出,认为两坑是某种大型祭祀活动之遗存,坑内之物皆为祭品,在经过“燔燎”等各种祭祀活动后,再加以“瘗埋”。
13、未解之谜十三:三星堆谜团何时能得到解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
(3)重启三星堆遗址巨蛇电影免费观看扩展阅读:
三星堆文化发展:
1、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从长江中游经三峡西迁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土著文化后形成的,同时西迁的还有鄂西川东峡区的土著民族。三星堆文化可以说是以夏文化和鄂西川东峡区土著文化的联盟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
2、通过鄂西地区、三峡地区这样的传播路线进入了四川盆地中心的成都平原,在当地相当发达的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三星堆文化。以后的二里岗期商文化也是通过这样的传播路线与三星堆文化发生联系。
3、三星堆文化面貌构成中,除夏文化因素的主体地位外,来自鄂西川东峡区的文化传统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特别在陶器文化层面上反映更加突出。
❹ 三星堆的宝藏到底有多少
1980年,三星堆考古发掘正式开始,到今天(2022年6月13日)又“上新”了,形似烧烤架的龟背形网格状器被成功提取出坑,它也被称为7号坑的“镇坑之宝”。三星堆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三星堆的宝藏到底有多少?我们来盘一盘。
显微观察发现出土的20余件青铜器、象牙表面发现了纺织品赋存。
4号坑灰烬层中发现了竹亚科、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少量碳化稻等植物,其中竹亚科占90%以上。
采用红外复烧测温方法得知4号坑灰烬层燃烧温度为400度左右。
用X射线探伤、CT扫描等现代检测技术,发现3号坑出土小铜人像采用芯骨铸造工艺;发现玉管钻孔方式分为2类:对钻,单面钻;孔道加工分为2类:经过打磨,未经打磨。
黄牛、野猪很可能被用作祭品。
四、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队阵容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以及新发现六座“祭祀坑”的整个发掘工作实现了跨领域联合、多学科融合,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考古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古地质学、古环境学等多个相关领域学者近200人参与现场发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护等工作,确保高质量考古工作水平发挥。
考古队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除五号坑和六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坑、4号坑、7号坑、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五、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意义:
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切文化联系,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各坑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而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六、三星堆遗址最初是如何发现的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
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发掘收获丰富,根据这些材料,葛维汉整理出《汉州发掘简报》。
遗憾的是,三星堆遗址自1934年首次发掘以后,发掘就长期停滞。
七、三星堆古遗址介绍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保存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但目前已发掘的面积只占遗址总面积的2%左右。
此外,三星堆遗址将联合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三星堆国家遗址公园。
❺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神秘的三星堆自问世以来为何备受关注
神秘的三星堆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原因正是因为它一直保持着神秘感。
三星堆文明的遗迹位于四川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它是一个古老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文明。三星堆自问世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这个古蜀文明,是4800年至3100年前的一个古文明,与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一样,神秘,并且有着许多未解之谜。还有人猜测三星堆文明与外星人有关,那是一个外星人文明,其实不过是有着太多的未解之谜罢了。早在1929年,就已经发现了三星堆遗迹,但是当时却不具备探索条件,后来在1975年的时候,又有人发现了三星堆遗迹,但是却因为当时的历史原因,没有开采。直到1980年,才慢慢地开始了探索三星堆文明之旅。
神秘的三星堆一直备受关注,从它问世到发掘,这中间隔了很多年,但是大家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猜测。发掘之初,三星堆其实已经是不完整的,但是如今,也还是没有发掘完全,也不知道关于它的未解之谜,能不能解开。
❻ 三星堆考古发现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中国考古界从来不敢正视这么一个问题,中国文明到底是原发性的,还是外来的?
如果说六七十年代还可以支支吾吾,向世界豪言中华文明是原发性的可与埃及和两河流域媲美的璀璨文明。
那么,自从三星堆文化堆积被发掘以来,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了。
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产生一个重大的课题:中华文明可能是来自于西亚文明。
其实这个问题,西方学界早就提出来了,中国的二十八宿、阴阳概念、农历、青铜铸造技术,在西亚地区先于中国就已存在。
为此,西方学者提出了一个概念,世界文明同源说。只是这个学说,中国的潜规则是,不讨论,不发表论文,发表此类论者非癫即坏。但盖子是捂不住的。
❼ 纪录电影《三星堆神启》,有哪些看点
引言:很多人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都非常的感兴趣,三星堆的发现也让很多人对此激起了兴趣。这项神秘而又有很多历史意义的遗址不断吸引着人们对它进行开启与探索,纪录电影《三星堆神启》此次的看点是非常多的。接下来由小编带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吧。
总而言之,这次记录电影《三星堆神启》有非常多的看点。如果对三星堆文化有兴趣的话,可以期待一下这部纪录电影。
❽ 请帮忙解释一下“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年之后成了村落,两年之后成了城邑,三年之后成了都市。
最早对成都二字作出解释的是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七二)。乐史认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宋人祝穆《方舆胜览》成都府路郡名条认为“盖取《史记》所谓三年成都之义”。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影响较大。
今人王文才先生就赞同其说。他在《成都城坊考》中认为“史称:舜耕历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宋人因古语以释成都之义,亦无不可。”任乃强先生在《成都》一文中认为:“望帝杜宇新营过这座都城,所以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义”。
因为杜宇“认为建国功成,可垂久远,这个都城可以一成不变了,所以命名为成都。” 这也是关于成都一名来历的记载。
(8)重启三星堆遗址巨蛇电影免费观看扩展阅读:
语出自《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
❾ 多部三星堆题材故事片立项,考古热能否带来影视热
相信大家对三星堆一定非常熟悉,所以很多网友并不了解三星堆背后的经济曾经火热过一段时间。大家一致认为,三星堆背后的考古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和追寻的道路上,许多大大小小的文物被发现和查询,点燃了群众对文化遗产的好奇和热情。三星堆遗址最近很受欢迎。在网上可以看到各种关于三星堆的新闻。每天都能看到三星堆有新的文物出土。除了报道三星堆文物的发掘,我们还了解到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采用了先进的考古体系,可以很好的保护文物,使文物一出土就得到很好的保护。
许多网友表示,每次得知三星堆发现新文物,都想去参观一下,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了解一下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也有网友表示,一大早就来了,排了大半天队,却被告知讲解员已经安排完了。甚至有网友表示,在三星堆附近的路上,来三星堆参观的游客比较多,造成了严重的堵车,已经堵在路上半天了。由此可见,三星堆博物馆的人流量有多大。甚至有人说三星堆博物馆一票难求。
❿ 三星堆再曝新发现,首次发现顶尊蛇身铜人像
三星堆再曝新发现,首次发现顶尊蛇身铜人像
三星堆再曝新发现,首次发现顶尊蛇身铜人像,从2020年开始,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再曝新发现,首次发现顶尊蛇身铜人像。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号坑又发现了一件前所未见的神秘青铜器!
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件被暂命名为“顶尊蛇身铜人像”的全新的器物仍在8号坑泥土中,整体由尊、神人、罍通过焊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结构非常复杂。
8号坑“坑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昊介绍,这件器物大约1米6左右,是一件方座器,暂时被考古队员称为“顶尊蛇身铜人像”。
其人首蛇身,采用倒立姿态,双手将身体撑于带盖圆罍之上,头顶一件典型晚商时期的觚形尊。再看细节,人像似乎戴着面具,圆眼纵目,额边长角,头发呈绺状。蛇身向上弯曲缠绕,手掌平伸,置于圆罍上。
三星堆人似乎很爱做这种顶尊样式的器物。此前,在2、3号坑都曾分别出土了顶尊人像。与此前大火的顶尊跪坐人像相比,这件顶尊器有何不同呢?赵昊说,二者所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模式。
首先,人像所顶的尊不同。3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所顶的尊是折肩大口尊,而8号坑这件则是一件觚形尊,更接近中原地区的形制。其次,3号坑顶尊跪坐人像种的人,是典型的人的姿态,跪坐着双手持握,8号坑发现的人像,则是半人半蛇的形象,双手撑底倒立。
《山海经》中记载,“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这件顶尊倒立神人像,其人面蛇身,柱状纵目,是否象征着三星堆先民对“天神烛龙”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神奇能力的一种信仰?这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接下来,发掘团队将采用3D打印的技术,对这件国宝进行提取,并开展下一步文保修复工作。
三星堆又上新了!
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祭祀区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在7、8号祭祀坑里发现了大量造型前所未见的精美青铜器,再证三星堆青铜文明的独特面貌。
三星堆又有哪些上新?一起来看!
6个祭祀坑
出土近13000件编号文物
在一年半以来的发掘工作中,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3号坑出土文物1293件,包括铜器764件、金器104件、玉器207件、石器88件、陶器11件、象牙104件、其他15件。
4号坑出土文物79件,包括铜器21件、玉器9件、陶器2件、象牙47件。
5号坑提取23件,铜器2件、金器19件、玉器2件。
6号坑除了一只大木箱外,只出土了2件玉器,其中一件是一把独特的玉刀。
7号坑出土了706件文物,包括铜器383件、金器52件、玉器140件、石器1件、象牙62件、其他68件。
8号坑目前已出土文物1052件,包括铜器68件、金器368件、玉器205件、石器34件、象牙377件。
较为典型的有:
3号坑铜顶尊跪坐人像、铜顶坛人像、铜顶尊人头像、铜戴尖帽小立人像、立发铜头像、铜爬龙器盖、铜盘龙器盖、铜大面具、铜圆口方尊、铜兽首衔鸟圆尊、铜小神兽、神树纹玉琮、刻纹玉器座。
4号坑铜扭头跪坐人像和5号坑大金面具、鸟形金饰、象牙雕刻。
此外,6号坑的玉刀和木箱,7号坑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铜顶璋龙形饰、三孔玉璧形器,8号坑的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神坛、铜巨型神兽、铜龙、铜立人像、铜戴象牙立人像、铜猪鼻龙形器、铜神殿形器盖、石磬等,也是本次考古挖掘中的重要收获。
这些新发现
带来了哪些古蜀文明新信息
从2020年开始,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为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了国内39家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共同开展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等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首先,本轮科学考古发掘,进一步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通过对将近200个样品进行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精确到零头。
此外,三星堆此次新出土的陶尖底盏、陶高领罐、陶敛口瓮等,与金沙遗址兰苑地点同类器物形制近似,由此可知,除了存在打破关系的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之外,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30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本次发掘发现了青铜大面具、扭头跪坐人像、神坛、玉刀等之前未见的器物,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铜器类别。
令人激动的一个新发现,是通过显微观察和丝蛋白分析,在多个坑中发现了丝绸,填补了西南地区夏商时期无丝绸实物的空白。
另外,通过残留物分析,还显示出古蜀人的祭祀用牲有黄牛、野猪等,诸多新发现呈现出更加完整、丰富的三星堆遗存种类和文化内涵。
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切文化联系。
3号坑和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
3号坑和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3号坑、7号坑和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等,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各坑都有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
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的发现,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三星堆神秘的面纱,
正在一步步揭开,
我们一起期待!
6月13日上午,“考古中国”重要项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阶段性工作进展及主要成果通气会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据介绍,截至2022年5月,自2020年开始挖掘的6个祭祀坑中,3-6号坑都已经结束了发掘,其中3号和4号坑目前进入整理阶段,5号和6号坑正在开展实验室考古清理;7号和8号坑则正在进行埋藏文物提取阶段。
6个新发现的祭祀坑中,以8号坑的堆积最为复杂:先是埋藏众多大小不一、质地各异的铜器等,之后埋藏大量象牙,再之后于南、北两侧填充夹杂红烧土块的黄褐色粉沙土,之后铺满整坑灰烬,再之上填充夹杂大块红烧土和“石磬”碎块的黄褐色粉沙土,最后填土掩埋,可谓层层叠叠。
考古人员清理8号坑(王勤摄)
6个祭祀坑出土近13000件编号文物
在这一年半以来的发掘工作中,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其中,3号坑出土文物1293件,包括铜器764件、金器104件、玉器207件、石器88件、陶器11件、象牙104件、其他15件;4号坑出土文物79件,包括铜器21件、玉器9件、陶器2件、象牙47件;5号坑提取23件,铜器2件、金器19件、玉器2件;
6号坑除了一只大木箱外,只出土了2件玉器,其中一件是一把独特的玉刀;7号坑出土了706件文物,包括铜器383件、金器52件、玉器140件、石器1件、象牙62件、其他68件;8号坑目前已出土文物1052件,包括铜器68件、金器368件、玉器205件、石器34件、象牙377件。
在这一万多件文物中,较为典型的有:3号坑铜顶尊跪坐人像、铜顶坛人像、铜顶尊人头像、铜戴尖帽小立人像、立发铜头像、铜爬龙器盖、铜盘龙器盖、铜大面具、铜圆口方尊、铜兽首衔鸟圆尊、铜小神兽、神树纹玉琮、刻纹玉器座;4号坑铜扭头跪坐人像和5号坑大金面具、鸟形金饰、象牙雕刻。
此外,6号坑的玉刀和木箱,7号坑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铜顶璋龙形饰、三孔玉璧形器,8号坑的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神坛、铜巨型神兽、铜龙、铜立人像、铜戴象牙立人像、铜猪鼻龙形器、铜神殿形器盖、石磬等,也都是本次考古挖掘中的重要收获。
三星堆的这些新发现
带来了哪些古蜀文明的新信息?
从2020年开始,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z联合了国内39家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共同开展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多学科研究等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首先,本轮科学考古发掘,进一步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通过对近200个样品进行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精确到零头。
此外,三星堆此次新出土的陶尖底盏、陶高领罐、陶敛口瓮等,与金沙遗址兰苑地点同类器物形制近似,由此可知,除了存在打破关系的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 之外,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尤其令人激动的一个新发现,是通过显微观察和丝蛋白分析,在多个坑中发现了丝绸,填补了西南地区夏商时期无丝绸实物的空白。
以4号坑为例,面对普通人眼中的满坑灰烬,通过科学的植物考古,专家们通过分析坑内灰烬,梳理出一份“郁郁葱葱”的植物名单——灰烬所代表的植物以竹子为主,另有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等,表明古蜀国的气候温暖湿润,祭祀区紧邻河边且植被茂密。
另外,通过残留物分析,还显示出古蜀人的祭祀用牲有黄牛、野猪等,诸多的新发现呈现出更加完整、丰富的三星堆遗存种类和文化内涵。
8号坑青铜罍(王勤摄)
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切文化联系——比如3号坑和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和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3号坑、7号坑和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等,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等地区都有发现。而各坑都有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
此外,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的发现,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