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家岭大捷为什么一直不能拍成电影呢我觉得这场仗是歼敌最多的,合围一个师团啊。台儿庄包围的也不过是
评论一场战役的地位不光要看参战人数和战损比,还要看当时具体的战略形势。
就和长津湖战役一样,虽然国军在万家岭战役里面体现出了相当于一战列强军的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但是还是被人家106师团给成建制突围成功,所谓的“大捷”只能说是宣传需要,虽然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是战役的总目的没有达成。
台儿庄战役重要,主要是体现在“第一次”这个要素,当时国军中央军一溃千里,但是李宗仁靠着杂牌军阀部队却能合围(虽然最后没有消灭)日军一个精锐旅团,更重要的是阻止了山东日军进一步南下,其战略意义堪比太平洋战争的珊瑚海海战。
平型关战役主要是有“歼灭”这个要素,要知道国军在上海前前后后也打死打伤十几万鬼子,但是哪怕是中队级别的歼灭战都没有,而土八路能够用一个师的兵力全歼相当于大半个大队的日军,这一点非常难得。对军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想要阻止一支部队或者对其造成一定的伤亡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在人数优势的情况下),但是想要全歼敌军则非常困难。更不要说当时的山西战场国军也是全面崩溃,这种时候有这样一个胜仗意义非常重大。
2. 万家岭战役的战役过程
万家岭战役,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的万家岭,笼罩在一片雨雾中。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地图上找不到标注,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3000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即万家岭战役,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兵力对比:
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壹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4军欧震、第66军叶肇、第74军俞济时,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第十九师,新编第十三师,预备第六师,第一三九师的一个旅,新编第十五师的一个旅,共十万余人。前敌总指挥为第九集团军司令吴奇伟。
日军编制
日本方面为侵华派遣军第106师团,师团长为松浦淳六郎中将。第106师团下辖步兵第111旅团(步兵113联队、147联队)和第136旅团(步兵123联队、145联队),以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战役过程:
1938年6月,日军为实现攻占汉口、广州等中国抗战中枢的企图,先后调集第二军、第十一军约3
地形图
5万人,企图沿大别山北麓和长江两岸西上,从南北两个方面合围武汉。国民政府决定以第五、第九两个战区所属部队"十四个集团军、一个江防军、一个武汉卫戍司令部,五十七个军,一百二十九个师,另配合骑炮工兵及飞机队长江舰队",总兵力约100万人,参加保卫武汉之作战。
1938年7月初,大本营变更华中派遣军的战斗序列,决定调集40万兵力,各型飞机300余架,舰艇20余艘,迅速攻取武汉,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任蒋介石为武汉保卫战总指挥,重新将全国划定为九个战区,并向各战区下达了《武汉会战方针及指导要领》。该《作战方针》明确指出:以李宗仁第五战区和陈诚第九战区的部队为主力,动员总计约100万兵力,承担保卫大武汉的作战任务。其中,第五战区的作战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南北两麓的豫、皖、鄂三省,下辖孙连仲为总司令的第3兵团和李品仙为总司令的第4兵团 ;第九战区的作战区域在鄂、皖两省的江南地区及赣、湘两省的全部,其下辖薛岳为总司令的第1兵团和以张发奎为总司令的第2兵团
赣北地处武汉外围是日军沿长江南岸西进武汉的必经之路。日军以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指挥此地区的进攻。国民政府也在此投入两个兵团,重兵把守。张发奎的第二兵团布防于瑞(昌)武(宁)公路及沿江各要点。薛岳的第一兵团任南浔(南昌-九江)正面金官桥、德安等地之守备。万家岭一带,重峦叠岭,地形复杂,山路崎岖,连驮马都不易通过。日军孤军冒险轻进犯了兵家之大忌。
引自:网络文库
3. 那位兄弟有《万家岭大捷》全集,麻烦发给我[email protected],万分感谢!!!
薛氏
历史来源 「薛」源出 ;
一 ; 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奚仲居于薛(山东滕县),一度迁于邳(山东徽山县)。春秋后期迁到下邳(江苏邳县),后成为齐国的属地。战国时为楚所灭。公子登仕楚。怀王赐沛邑,为大夫,逐以原国名「薛」为氏。
二:据《吴录》所载,孟尝君受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祀,子孙逐以「薛」为氏,
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叱干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薛」氏。
家族名人由于上面已经说了所以我不能写了
4. 有没有根据万家岭大捷拍德电视剧
上影集团、上海天中文化传媒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拿出两套《万家岭大捷》(暂定名)策划方案,意欲与德安县共同投资、共同合作拍摄电影或电视剧,初步拟订总投资1000万元,预计2008年5月份正式签定合作协议,2009年3月份正式开拍。
5. 有谁知道江西万家岭大捷
万家岭,地处德安县西部20公里。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此歼灭日军万余人,时称“万家岭大捷”。
1938年8月4日,日军106师团进犯庐山北麓,企犯德安。中国守军利用有利地形,重创日军。为援救106师团,日军101师团向星子地区进攻,进而向德安推进。中国第25军等部在星子一带与敌展开拉锯战。9月中旬,日军27师团又从瑞昌向德安袭来,沿途受阻,至10月5日才占箬溪。
9月21日,日军第106师团从正面进攻德安未遂,便向南进攻万家岭,企图包围中国第1兵团德安阵地左翼。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及时组织第66军、第74军、第4军各2个师,对敌实行合围,并断其补给。从9月底起,对敌发起进攻,第66军克石头岭,第74军攻占长岭、张古山,双方争夺酷烈,阵地一天数次易手,敌136旅伤亡惨重。日军派飞机空运弹药粮秣救援,又派27师团增援。10月9日,第1兵团将敌压缩在三四平方公里的3个村子里,从四面层层包围,发起猛攻;然后由各师挑选奋勇队、突击队,不顾敌机轰炸,奋勇杀敌。双方为每一个山头,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66军取分进合击战术,围歼万家岭敌人。第4军官兵晚上打赤膊仰攻扁担山,见穿军服的日军就杀,五上五下,夺回了扁担山。74军两支突击队,血战5小时,攻克了敌主阵地张古山。是役歼敌万余人,缴获46门炮、200余挺机枪、3000多支枪和大量的军用品。时称“万家岭大捷”。
万家岭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重要胜利。它灭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的威风,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喜讯传来,武汉、南昌、长沙、贵阳、福州等地都召开祝捷大会,参战有功将士受到嘉奖。新四军军长叶挺在贺电中称:“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
6. 万家岭大捷的内容介绍
万家岭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个典型战例,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万家岭之战,虽然在最后的关头未能组织强大的力量,沉重打击了106师团,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在日本陆军历史上从未有过。 一代名将叶挺将军如此评价万家岭战役:“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 并与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然而相比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的家喻户晓,万家岭大捷却一直“藏在身深山人未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本书的作者从武汉会战失利的背景出发,力图全景式的复原万家岭大捷的历史真实,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总体而言,该书选材和史料运用得当,旁白议论观点公允正确,体现了当代万家岭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度,填补了有关万家岭大捷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
7. 万家岭大捷
1938年10月2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孤军深入到 了万家岭地区。 当发现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之后,薛岳认为机会难得,随即给武汉军委会和9战区司令 部发电请示,拟抽调大军,歼灭突入该敌,以定后方。蒋介石迅速回电同意,并表示再调 遣部队支援薛岳。决心既下,薛岳乃从德星路、南浔路、瑞武路三个方面抽调第66军、第7 4军、第187师、第139师的一个旅、第91师、新编第13师、新编第15师的一个旅、第142师、第60师、预备第6师、第19师,会同负责正面阻击106师团的第4军,四面包围,全力出击 。10余万军队开始在崇山峻岭中运动。 10月1日至3日间,第74军部第58师向已占领万家岭、哔叽街一带的日军连续攻击。日军在飞 机掩护下拼死反击,双方伤亡均重。直到4日,双方在小金山、万家岭、张古山、箭炉苏一带连续激战,阵地几度易手。此时,薛岳调遣的各部队已陆续靠拢,对106师团已形成合围之势。身在九江的冈村宁次从空军侦察中发现薛岳给他的106师团伏下了一个口袋阵,立即 命令106师团向北转进,向第27师团靠拢,同时命令27师团警戒106师团右翼,企图把106师团接出重围。 日军第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接到冈村命令,急忙行动,但紧要关头,松浦淳六郎 和他的参谋发现难于识别地图!这次武汉会战中,日军所使用的五万分之一比例的军事地 图,正是1926年冈村从孙传芳那里窃取来后,由参谋本部印刷发至各部队的,里面多有不 准确之处,无法比照参照物予以纠正,他们试图借助指南针标定方向,可当地又有磁铁矿 藏,指南针失灵。如无头苍蝇般在山中冲撞一两日,处处遭到中国军队阻击,也未找到一条生路。106师团注定了在劫难逃。 10月5、6日两日,第1兵团主力第74军(即后来的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 的前身)等部在长岭、背溪街、张古山、狮子岩等处与日军第106师团激战。 6日,薛岳认为歼灭当面日军的时机已到,下达了对敌第106师团展开总攻击的作战命令,当天下午,总攻击开始打响,第66军以第195师及160师向石堡山攻击前进。74军第51师在师长王耀武指挥下,向日军占据的长岭北端和张古山制高点发起了数度攻击,第305团团长张灵甫率一支精干的小部队,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后山绝壁上进攻,经过白刃格斗,占领张古山主阵地。 拂晓后,日军拼力反扑,一度夺回阵地。张灵甫率部死战,腿部负伤,仍不下火线,张古山顶一时尸山血海。 激战至10月9日,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军第106师团损失惨重,特别是日军基层军官伤亡惨重,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 官,以加强力量,这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阵地对日军突围至关重要,以飞机重炮攻击,51师只得退下,入夜又夺回,经五昼夜反复争夺,张灵甫带伤坚持战斗,终于牢牢控制该阵地。 这个争夺战,日军仅遗留阵前尸体就达四千多具!可以说,没有张古山争夺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万家岭大捷。 同日,蒋介石命令薛岳,务必在10月9日24时前全歼该敌,结束战斗,作为给“双十节”的 献礼。15时,薛岳命令各部队选拔勇壮士兵200至500人组成奋勇队,担任先头突击。同时各部长官一律靠前指挥,薛岳自己也亲临一线。18时,炮火准备。19时,奋勇队出击,各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向箭炉苏、万家岭、田步苏、雷鸣鼓刘、杨家山等地全线攻击。各部队前赴后继,踏尸猛冲。经一夜血战,106师团的防御阵地彻底崩溃。激战至10日晨,第66 军收复万家岭、田步苏,第4军收复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炉苏以东高地,第74军收复张古山 ,第91师收复杨家山东北无名村,第142师收复杨家山北端高地。战斗中,第4军前卫突击 队曾突至万家岭第106师团司令部附近不过百米,因天色太黑,加之自身也伤亡重大,未能及时发觉松浦中将。据战役结束后一名日俘供认:“几次攻至师团部附近,司令部勤务人员,都全部出动参加战斗,师团长手中也持枪了。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米,师团长就被俘或者切腹了。”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成为此次会战中最大的遗憾。11日,第106师团残部千退守雷鸣鼓刘、石马坑刘、桶汉傅、松树熊等不到5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固守待援。冈村宁次严令各部不惜代价,增援万家岭。鉴于基本歼灭106师团的主要目 的已经达到,而各部队伤亡均极惨重,薛岳命令各部撤出战斗,全军退守永丰桥、郭背山 、柘林一线。随后,薛岳电禀武汉军委会:“此次敌穿插迂回作战之企图虽遭挫折,但我集中围攻,未将该敌悉歼灭,至为痛惜。”万家岭之战,虽然在最后的关头未能组织强大的力量,沉重打击了106师团,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在日本 陆军历史上从未有过。
8.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了《万家岭大捷》片中只说了全歼日军1万6千多人,而未说我方人员牺牲人数
薛岳3个军9个师10万大军围攻松浦淳六郎一个师团。最后因各部队伤亡均极惨重,薛岳命令各部撤出战斗,全军退守永丰桥、郭背山 、柘林一线。360团团长杨家骝,725团团长郑克已殉国。击毙日联队长津田大佐、大队长寺川少佐也叫大捷?
为纪念万家岭战役而建立的"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铭文"为纪念在万家岭战场上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二万余名官兵,敬立此碑,永垂千古。"
9. 《万家岭大捷》令日军师团遭到灭顶之灾的战役txt全集下载
《万家岭大捷》令日军师团遭到灭顶之灾的战役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