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军部二二六兵变的原因以及经过、结果
日本二二六兵变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青年法西斯军官制造了流血军事政变事件,这也是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两派的一次决战。
政变的起因是皇道派青年将校受日本法西斯主义鼻祖北一辉思想的影响,企图利用流血的军事政变夺取政权,达到改造国家、建立军部独裁政权的目的。政变的直接起因是由于1935年陆军大臣林铣十郎罢免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大将,发生相泽事件,致使皇道派与统制派矛盾尖锐化。
1935年12月,陆军部决定调遣皇道派的东京第一师团驻防"满洲"是导致爆发二·二六政变的导火索。1936年2月26日晨,安藤辉三、村中孝次和栗原安秀等皇道派军官,伙同步兵第一、三连队、近卫步兵第三连队的22名少壮军官,抽调1400余名士兵在东京起事。叛乱部队高喊"昭和维新"、"尊皇讨好"等口号,袭击政府首脑官邸或私宅,杀死内阁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和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重伤侍从长铃木贯太郎,误杀冈田启介首相的秘书,占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和总理大臣官邸、警视厅及附近地区,要求陆军首脑果断实行国家改造,任命荒木贞夫为关东军司令官,以压制苏联,逮捕或罢免"统制派"军官。陆军当局本已预计到发生兵变的可能,但希望利用这一机会建立新体制,因此颁布《戒严令》。
但政界、财界和海军部不支持政变,民众也逐渐了解事件的真相,事态的发展遂转向武装平叛。2月29日,陆军首脑正式下达镇压命令,调遣地方部队抵达东京。大部分叛军头目均被平叛部队逮捕,主谋者除2名自杀外,全部被处死,兵乱的思想支柱、法西斯主义分子北一辉、西田税也被处以死刑。参加叛乱的士兵回到各自的营房。平定叛乱后,陆军当局彻底清洗了皇道派,确立统制派对陆军的支配地位,大批与皇道派有牵连的人受到处分,并表示以后反对和拒绝从事扰乱军队秩序的法西斯主义运动。二·二六事件是日本法西斯少壮军官发动的最后一次军事政变。
以该事件为契机,冈田启介内阁辞职,军部以血腥的镇压手段加强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发言权。广田弘毅组阁后,在陆军大臣侯选人寺内寿一大将的强硬要求下,同意恢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军人遂掌握了随时可以使内阁倒台的大权。此后,日本迅速走向军部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Ⅱ 日本226事件是怎么回事
日本226事件指的是日本的一次失败兵变。
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
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军中影响力削减,而同时增加了日本帝国军队主流派领导人对日本政府的政治影响力。
(2)226兵变完整版电影免费看扩展阅读:
在二二六事件中,皇道派发动政变时所积极追求的目标,例如军部独裁、国家政权法西斯化,在政变失败后反而得以实现。这不仅是因为同属法西斯派别的统制派牢牢掌握了军部大权,而且内阁也被以新首相广田弘毅为首的文官法西斯集团所控制。
对于日本陆军在二二六事件中的角色,以及在随后日本法西斯化中的作用,抱有左派观点的井上成美海军大将在日本投降前曾经有过一番很有意思的讲话:陆军动辄把自己大肆吹嘘成什么‘皇国的中流砥柱’,事实上,正是陆军,最终把日本拖入了灾难。
Ⅲ 日本226兵变真相
裁决是什么派?
之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内阁暗杀,甚至屠杀罕见的,谁也不敢不从皇派?想象一下,古代的赵高魏忠贤集团。
Ⅳ 日本的“二二六”兵变
昭和初期(1930年代),日本攻入满洲,退出“国际联盟”,国际上处于孤立状态;同时,国内的激进派接二连三出动,加上经济不景,农作物失收,日本国民的焦虑和不满达至顶点。安藤,野中等8名青年将校认为天皇陛下一直被身边的奸臣所蒙蔽,根本不知国情。他们为求革新日本,高举“朝和维新”的旗帜,与一众军人发动政变,与1936年2月26日,一夜之间击毙了多名贪官污吏。可惜,他们的行动并未受到天皇认可,29日天皇下令镇压事件。结果,安藤,野中等人自杀,其他将校全被处刑。这次日本前所未有的军变,虽只维持了4天,却轰天动地,史上为“226事件”。日本著名大导五社英雄一震撼的影象,有力的叙事,将这个英雄时间搬上银幕,万钧剧力,叫人透不过气来。三浦友和,竹中直人,本木雅弘,狄原健一等多位超级巨星担演革命将校,演技迫人
Ⅳ 日本电影《二二六兵变》,最后军队列队走过大街唱的歌叫什么名字
昭和维新歌,也叫青年日本之歌。
Ⅵ 求一部日本电影,讲诉的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二二六兵变的日本法西斯化的历史
电影《军阀》。
Ⅶ 求 二二六兵变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分享链接:
提取码:t19d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关简介:二·二六,又名《血泪阴谋》,是日本导演五社英雄于1989年拍摄完成的电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该影片讲述了1936年轰动全日本的“二·二六兵变”的全过程。由于“二·二六事件”的许多内幕尚未揭开,因此在近八十年来,仅有很少数的日本电影人将此事件搬上银幕。
Ⅷ 关于日本二二六兵变的电影
二二六(1989)
英文名: Ni-ni-roku
中文名: 二二六/二二六事件/血泪阴谋
导 演: ( 五社英雄 Hideo Gosha )
主 演: (萩原健一 Kenichi Hagiwara) (三浦友和 Tomokazu Miura) (本木雅弘 Masahiro Motoki) (Katsutoshi Arata) (有森也実 Narimi Arimori) (芦田伸介 Shinsuke Ashida)
上 映: 1989年06月17日 日本 详细上映地区
地 区: 日本
对 白: 日语
评 分: IMDb评分6.3/10 ( 29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时 长: 114
类 型: 动作 剧情 战争
外文别名:
226
Four Days of Snow and Blood (USA)
剧情介绍:
***二二六事件是昭和11年(1936年)2月26日,在日本发生的1483名陆军青年军官反叛的事件,是一次由皇道派军人发动的未遂军事政变。政变失败替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清理敌对的皇道派陆军军人政治势力,方便了统制派将日本推向军国主义和对外全面侵略的方针.....
------------------------------------------------------------------------------
历史事件:
***226事件的背景相当复杂,大抵在二次世界大战之,日本军队内部的斗争相当严重,对於政治的看法也不同,事件发生的前夕,军队内部主要分为「皇道派」与「统制派」。
「皇道派」认为日本天皇已经被「周边的坏人」所包围,无法知道民间疾苦,所以必须起来「清君侧」,废除内阁,让天皇直接成为类似希特勒这种军事独裁者...........
二派的政治看法完全不同,目的却都是想要将日本进一步转型为法西斯战争机器国家,是对「大正民主时代」精神的一种反制!!!!
二派核心的斗争是在宫闱之内进行,受到影响的却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年轻军官。以安藤辉三大尉为首的年轻军官团,遂结合约1,400百名的军官,在2月26日当天凌晨,占领包括东京警政署、首相府等重要机关建筑,并且杀害了包括财政部长、内大臣、侍从长等重要官员,希望能够达到「昭和维新」的目的!!! --------
226事件只持续了4天,当时下着日本百年难得一见的大雪!!!!
------------------------------------------------------------------------------
关於本片:
***本片荣获蒙特利尔最佳影片奖, 蓝丝带电影奖最佳女配角 - 南果步 (Minami Kaho)…, 等多项殊荣, 必属强片, 极为罕见!!!
***本片剧力万钧, 多位顶级巨星演技迫人: 荻原健一, 三蒲友和, 竹中直人, 本木雅弘…领衔主演, 为影片带来无比震撼, 叫人透不过气来!!!
***日本国内专业影评业曾指出, 本片之着名大导演 ------- 五社英雄 (Gosha Hideo), 以震撼的影象、有力的叙事,将这个英雄事件搬上银幕,为本世纪从影以来最具野心之作, 更为经典影史绝佳之作!!!
Ⅸ 226兵变---皇道vs统治是什么意思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的军官以第一师团的第一联队和第三联队为基干,集合了军官21人,军士94人,士兵1358人,分成若干队,按照预订计划,开始行动。举世震惊的“二·二六事件”爆发。
“二·二六事件”爆发前两天,主谋之一村中孝次向北一辉提出自己心中的忧虑说: 假如我们按照计划集结兵力,继续进行高阶层工作,是否违背我国国体?他所谓的“高阶层工作”,即利用流血事件向裕仁天皇请愿,组成以皇道派军官为阁僚的军政府。
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年轻陆军军官组成的皇道派军人集团因不满贪污腐败官员及政府不支持对外抗张政策而发动兵变。尽管裕仁天皇参与反对,政变于同月29日失败,但自此日本军队的右翼统制派领导人控制了政府,日本进入军人专政时代。
一般认为226兵变加速了军国体制的建立,并且为后来发动太平洋战争打下基础。
其实这太侧重从事后看问题。226兵变起因于推翻权门和财阀的统治,可以说是是对内的,兵变本身并不具备对外扩张性质。
附:226幕后的幕后
早在1919年8月,在上海的一所公寓里,日本作家北一辉完成了一本叫《日本改造方案》的书,北一辉是个博学多闻文采口才俱佳的作家。鉴于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地蔓延,唯恐日本重蹈俄国覆辙,出现列宁的政权或是德国的社会主义,他四处奔走到处游说,鼓励日本军人和有志之士断然改造日本。
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方案》迅速风靡旁徨苦闷的日本少壮军人之间,他们将北一辉的主张奉为金科玉律,尊北一辉为教祖。日本右翼理论家大川周明觉得北一辉大有利用价值,便亲赴上海把北一辉接回日本,参加右翼革新团体“犹存社”,使日本极右派声势为之一壮。
大川周明和北一辉起初同心协力,策动日本的暴力革命。当年日本少壮军人分为“统制派”和“皇道派”。统制派强调稳重,皇道派采取激进。统制派尊军务局长永田铁山中将为首,皇道派的首脑是参谋次长真崎甚三郎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