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过平凡的世界吗有没有拍的电影
看过,还没拍成电影。还是比较喜欢看书,拍成电影就没这个效果了。
『贰』 想要路遥的电子版《平凡的世界》在手机上看,要完整的,而且要免费的,无毒的。谢谢!!!
亲爱的楼主,您好,
您要的资源我有哦,
麻烦留下您的邮箱,
然后追问我,不然我看不到
我会在第一时间内把您要的东西发过去。
BY:乐寒
『叁』 求类似老电影《人生》 《平凡的世界》这样旧时代农村题材的电影电视剧
《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篱笆,女人与狗》这都是很多年前我最喜欢看的。
『肆』 《平凡的世界》有没有电视剧或电影
好像没有。
有些好的文学作品看书就行了,拍出电影或电视剧就没那么好看了。
『伍』 什么软件可以免费看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
建议用网络搜索,网络自带的小说平道也能够看,签到就行,
『陆』 <平凡的世界>一共几部
《平凡的世界》一共三部,一般每一部一本。
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认真读了好多遍了,每一次都叫我感动。特别是想到作者路遥为了写作这部作品,耗费了他毕生的精力,不久就离我们而去,这样倾注了心血的一部作品怎能不让人感动而好好珍藏呢?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完成,1992年他由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平凡的世界》曾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他所热爱的故乡的钟情,以及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自信,这一切构成了路遥小说基本的特征。
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所以小说通过塑造孙少平这样一个人物,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从而反映出当时的那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因为他正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
由于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
《平凡的世界》故事梗概
路 遥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
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
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
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
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在1973年,路遥作
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陕西省文艺
创作研究室、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
《延河》编辑部任编辑。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
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
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平凡的世界》
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
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
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
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
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位于横断山脉环抱的黄土高原。1975年
,由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会许多方面都处在一种非常动荡和
混乱的状态中。在农村,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
孙少安是贫农出身的孙玉厚的大儿子,上学时考试总是班上第一,
学校的老师都说这个孩子将来准有出息。怎奈孙家家境贫寒,少安勉
强读完高小便回到队里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和父亲一起挑起这副养
家糊口的沉重担子。但少安绝不是平庸之辈,他有他的打算,也有他
的抱负,他要通过他健壮的体魄和机敏的心智使他家和全村父老摆脱
世代的贫困。乡亲们选他当了一队的生产队长,连村支书田福堂也不
敢小看这个后生一眼。 孙玉厚的大女儿兰花嫁给了外村的王银满,这个好逸恶劳的二流子
女婿因倒腾耗子药,眼下正被公社拉到工地上“劳教”呢,拖连得全家
都抬不起头。二女儿兰香和二儿子少平都在上学,家里再穷也得省吃俭
用供孩子学点文化啊。每当提起这个话茬儿,孙玉厚总觉得对不住大儿
子少安。 田福堂的女儿名叫润叶,比少安小一岁。儿时,两个娃娃吃睡在一
起,彼此不分你我。稍大一点,又一同外出玩耍,经常脱得精光泡在河
里互相打闹往对方身上糊泥巴。一来二去,两人都长大了,又一起上了
小学,不但在一个班,而且是同桌,成了名副其实的“同桌的你”。读
完高小,少安务农,润叶则到县里读中学去了,毕业之后留在县城当上
了一名小学教师,住在任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二爸田福军家。但她一
直没有忘记孩提时代的好友孙少安,对眼下正在县城读中学的孙少平格
外关照。 这天,润叶托少平捎个口信,让他哥抽空儿来一趟城里。细心的少
平早已经猜出了个中的奥秘,他很喜欢润叶姐,也非常希望她能成为自
己未来的嫂子。可少安却有点犯难了,他清楚自己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
社会地位,他不想委屈了所钟爱的润叶。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吃官饭的
“公家人”,这其间的距离太遥远了!但少安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县城。
润叶告诉他,她二叔给她瞅了个人家,男方是县革委会的另一位副主任
李登云的儿子李向前,让少安帮她拿拿主意。见少安反应木然,急得润
叶哭出了声。此后,润叶几次回村,明里是给学校办事,暗中是来会少
安。可春去秋来,少安依然故我,使润叶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她
在别人说合的婚姻和自由的爱情之间苦苦地挣扎着。田福堂自然发觉了
其中的隐秘,但他不想正面干涉,便使出一招,决定暗中制止事态的发
展。 少安从社员的切身利益出发,给每户多分了点猪饲料。原先田福堂是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半依半就,装着不知道。现在,他决定把此事当做
整治孙少安的炮弹打出去,便把此事告发到了公社。公社认为少安的作
法是在明目张胆地带领社员走资本主义道路。于是立即召开全公社大会
,公开批判了孙少安,给孙家老小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孙玉厚虽然不知道润叶正单恋着自家的大小子,但也觉得少安该娶媳
妇了,就托弟弟孙玉亭和弟妹贺凤英帮着物色一个。事也凑巧,贺凤英
的娘家那边有个远门侄女还真就不要彩礼,一说合,女方对少安的条件
非常满意,这下可乐坏了孙玉厚老两口。少安最后审视了一下他同润叶
的关系,仍然觉得不可能成为夫妻,于是便动身前往山西相亲去了。一
个月后,少安领回来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几乎令双水村所有的人都开
了眼界。及至第二年春节,少安便和这位名秀莲的姑娘结了婚。孙玉厚
两口子如释重负,当然也了却了田福堂的一块心病。 少安的成婚使润叶的内心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翻腾了好久。她现在正
处于感情葬礼后的“忌日”。对于二妈徐爱云和向前妈刘志英的轮番进
攻,她似乎还抵挡得住,但一想起她所敬重的二爸来,润叶也不免犯难
了。原来,田福军和“左”得要命的李登云向来搞不到一块儿,李登云
在诸多问题上是凭着他的政治嗅觉压着田福军一头。有人开导润叶,如
果你能成为李登云的儿媳,李登云就不会再同你二爸作对了,这个县城
也就成了李田两家联手后的一统天下。由于对爱情的绝望,加上对二爸
的热爱,润叶终于痛苦地答应嫁给向前。婚后,他们夫妇同室不同床,
打一开始便过着几无感情的生活。
少安的弟弟少平在县城学习,几年既漫长又短暂的学习生活有愉快也
有痛楚,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抛弃了许多纯属“乡巴佬”式的狭隘与偏见
,视野也拓宽了不少。本来,在同学中,与他处境相近的女生郝红梅对
他很好,可郝红梅出身地主家庭,一心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地位,
因而渐渐疏远了少平,攀上了干部子弟顾养民,感情上伤害了少平;而
共同的志趣,又使少平与田福军的女儿、不同班的同学田晓霞建立了纯
真的友情。
毕业前夕,郝红梅因无钱购买纪念品赠送给同学,偷了供销社的手绢
。别人将此事告诉了少平,给他提供了一个报复郝红梅的机会。谁知少
平却十分大度,他解囊替郝红梅如数付清了手绢款,从而保全了她的声
誉。
毕业了,同学们天各一方,少平回到了生养他的双水村。恰逢双水村
学校办起了初中班,少平便和同他一块儿毕业回村的田福堂的儿子田润
生一起,被推荐当上民办教师。这时的少安已经当上了父亲,秀莲为他
了一个大胖小子。
转眼到了1978年初,少安听安徽跑出来谋生的一个铁匠说,他们
的家乡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活如今已得到很大的改善,便凭
直觉依葫画瓢,把他所领导的生产队也划成了几个农业作业组,搞起了
“小承包”。谁知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立即引起了大队、公社乃至县
里一些领导的恐慌,最后,地区革委会做“终审判决”:坚决制止双水
村的资本主义复辟倾向。 正月十五,农村闹秧歌,田福军也带着妻子、女儿回到了乡亲们中间
。见到少安并没有被压垮,他很欣慰,便拍着少安的肩膀意味深长地鼓
励道:“好好干吧,我相信农村不久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后来,少安又承包了公社快要倒闭的砖厂,赚了钱的他出资重修了双
水村小学,在竣工的那天,县乡领导还亲自参加了“落成典礼”。可是,
少安的妻子这时却患上了肺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似乎都让少安感受到
了。
少平在一次井下作业中受了伤。他也拒绝了金波妹妹的求婚。
这个世界依然平凡地运行着……
『柒』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好看吗,值不值得一看,有多少集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共56集
从上高中开始,《平凡的世界》原著在这十几年间我读了不下六七遍,对它的崇敬与喜爱之情是勿庸致疑的。最近北京卫视在播电视剧版的《平》,昨天播到了14集,却让我看得如梗在喉,坐立不安,常常是看着看着就跳起来把电视关了,然后在房间里愤怒的来回踱步边走边骂,这种感觉好像是我本人受到奇耻大辱一样难以平静。
本人不是电视剧发烧友,因为见惯了中国电视剧的粗枝滥造,实在是不愿意再为哪个电视剧烧脑了,所以除了偶尔陪父母看一眼电视剧,基本上我不追剧的。这个《平凡的世界》是例外,我得知北京卫视要播,是数着日子在电视前等的,可见《平》在我心中的地位! 本人先大言不惭一下,我虽是一介草民,但骨子里还是个文艺青年,对于电视电影艺术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并且要求还不低,所以,高标准严要求下的炮火轰给你,也不辱没你的艺术灵魂。
下面,开炮!
首先,是《平》的对白问题。导演原意是想采用方言的形式来表达,想法不错!陕西方言本身就很好听也好懂,并且也符合原著的意志,这就是黄土坡坡上的故事,用方言再好不过。但是你看,《平》用的是什么方言?我不是陕西人都听得出来这方言不地道,更要命的是还普通话和方言夹杂,两个人一会普通话一会儿方言,村里的农民有的说普通话有的说方言,城里的干部开会用方言,私底下又说普通话……整个就是乱七八糟的一锅粥。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连起码的与观众交流的语言因素都不考虑,你是想让观众怎么接受你的作品?这样阴阳怪气对白方式根本无法让人进入剧情,从头到尾都被这闹心的对白折腾着。请问你这是何用心?如果你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一定要用方言,可以,那么你能不能好好的培训演员们,能说一口地道标准的方言后再来拍?如果说不了,那你后期找专业配音也行啊!就你这种搞法,你自己真能过自己这关吗?你是怎么给自己台阶下的?难道你这里面还有什么高深得常人无法理解的艺术深意在里头?要我说你就是傻,直接用普通话不就完了,降低了操作难度但并不降低艺术难度,还能避免争议,因为即使你方言说得再好,也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还是有人骂你,你用普通话谁能说你一个字不好?还有,我就是一普通观众,我都替你操心,广电总局曾明确发文电视节目不能使用方言,虽说不是要求电视剧也一样,但你这种半拉子方言你真不担心过了不审吗?你不嫌事啊?
再来说它的旁白。《平》作为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要想尽量展现它的思想,不使用旁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旁白说什么?怎么说?我看这14集后最大的感触是:旁白一起来,我马上就感受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气息。《舌》作为一部已家喻户晓的纪录片,它的配音堪称经典,但是你确定这种配音方式适合《平》的旁白?质朴的情节与画面配上华丽大气的旁白,这种反差给我的感觉完全是格格不入,旁白的响起不但不能对剧情有所带入,反而让我感觉到被带出。成熟的旁白应该跟剧情浑然一体,响起的时候让观众丝毫查觉不到它的响起,而《平》的旁白每次响起都在牛哄哄的拨开观众的注意力---我,旁白大仙来了!这样的旁白,要还不如不要。还有,看看它的旁白都说了些什么,我最大的感受是情节不够,旁白来凑,记得旁白说少安泪流满面就有两次,我就不明白了,你直接来个特写不就行了,要你旁白来说?特写的泪流满面的镜头不够旁白直白吗?不够旁白有感染力吗?作为一种影视艺术,我们要的是通过演员专业的表演与情节设定来感受剧中人物的情绪,像你这种一有情况就上旁白的做法,你以为你是在说书吗?给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行不行?到目前14集为止,我还没有留下关于旁白的哪怕是一次的漂亮印象。关于旁白我还想说的一点是,既然你台词都用方言了,为甚旁白不用方言,我敢肯定这样会使得效果协调很多。你搞两个语言风格,这是遵循了哪位影视大师的哪一条艺术理念了?
以上关于语言与旁白两点是对导演的艺术形式个人偏好问题的批判,对导演的艺术形式偏好进行批判是不高尚的,因为你不喜欢但人家导演喜欢啊,你凭什么批判人家,就像有人就是喜欢牛粪拌着面条吃,吃得又香,你一定要批判人家那肯定是你的不对啊,但问题如果是他吃着牛粪拌面条跑去把县博物馆拆了,那你说我们是不是能把他一家子都拉出来好好教育一下?下面,我们来批判本剧更无知一面:编剧。
人物删减,金波没了。读过原著的人知道,金家与孙家那是至交,两家好多事情都有交集,少平一直还睡在金家,孙家的大大小小的难关好多时候都靠金家支援,金波一删,理所当家金俊海夫妇就没了,孙家的许多精彩故事就只能跟着删。但可笑的是,因为用润生顶替金波的戏份,所以少平硬是给安排到田福堂家去睡,因为删了金波家,金波妈妈为少安家做鞋子戏份安排给了润生妈,这不科学啊,按说,如果两家都到了那个交情,那他田福堂何苦这么不待见少安呢?我说编剧你也是蠢,即然都删了金波了,那这一条线的所有情节就都全删了啊,何必留这些自相矛盾的线索,你整这些没用的不就是为了说明孙家穷,没吃没穿吗,来点专业的,给孙家的破窑洞和吃穿用度一些特写镜头,有多穷拍得多穷,多有说服力?还有,金波的角色在原著中怎么说都算二线主角,少平的整个青春期都少不了这位好友的影响,少了金波,少平如何感恩他们一起骑自行车几十里去学校的不离不弃的友情?少了金波,少平如何感恩金波失去深爱的新疆姑娘而自己还拥有亲爱的晓霞的爱情?
同样是人物删减,少平妈妈也没有了。编剧认为少平妈这个角色分量太轻,所以直接连个打酱油的角色都不给安排,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于这么一个破败的家,其实加上少平妈这个角色,会无形中增加这个家的凄惨感,因为没有什么情节设置会比一个苍老,弱小,但又坚持的母亲用充满慈爱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破败的家和可怜的孩子更有感染力,更能把观众带进那个烂包的家庭中的了。还有,最后孙家的子弟都取得了那个时代极为不易的成功,这种成功如果没有了母亲的喜悦与自豪,成功拿来给谁分享?它又拿什么来感动观众?我横想竖想,不知道加上少平妈能增加什么技术难度,所以我想问尊敬的编剧,你脑子里的艺术细胞是怎么排列的?同样是母亲,你删润叶妈也比删少平妈强啊!
接着说编剧不着调的地方,田福军这么一个顶天立地,有原则,重情义的真汉子,竟然被设计成为了让全县百姓能吃饱饭,为了争取李登云的支持从而实施自己的政治路线,而不得不牺牲润叶的感情这种所谓“大义凛然”的悲壮形象来。你用小孩子的心思去想,情感逻辑好像完全成立,但我们是成年人了好不好,田福军他是一心为民,务实正派的干部,是为了真理能向顶头上司拍桌子的人,他能堕落到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去拉笼其它干部?更何况是靠葬送自己的亲侄女润叶去作交换?那个年代像田福军这样的党员,他只会是以理服人,据理力争,如何屑于使用这个没有原则的手段去拉笼李登云。再看另一佐证,就是他对晓霞的情感的态度,他得知晓霞喜欢少平时,是很理解与支持女儿的,希望女儿能够勇敢的追寻自己的幸福,并拿当年自己的爱情故事讲给晓霞听,可见田福军是一个热烈信仰爱情的人,怎么到润叶这里就轻轻松松改变了信念,视润叶的爱情如筹码,这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我一想起田福军那句“少安,润叶,我这辈子注定要对不起你们了”,我就有一口秽物要吐了的感觉,你这得是多么扭曲的高尚人格啊?!所以,这是一个严重失败的人物设计,我想,对于田福军的人格设计连编剧自己都没整明白他自己是怎么想的。
编剧不着调的地方很多,大都是因为人物的性格设计不够鲜明所致,每个人物的性格基本都是一种含糊的状态。《平》的人物设计因为有了原著的背景,所以好像给角色设计什么情节都可以,只要不过分离谱就行,还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的样子,编剧水平的低劣就在于此。一部影视作品人物的丰满必须由每个情节来体现,可问题编剧改编了原著情节,而新的情节又不经过仔细推敲,那你还怎么刻画人物呢,你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还是原著中的人物本身吗?随便举几个例子:少安跟秀莲都结婚了,并且结拜了兄妹,至此他少安就该好好经营他的家业才对,但偏偏还要再设计一个让少安追润叶坐着的公共汽车的情节,编剧你能不能上进点,少安是铁骨柔情,但他不是一个恋爱狂啊,你在他结婚后又来这么一出,是想干嘛,搞都市爱情剧的路子吗?实在要搞,那你能不能全部搞完了再安排少安结婚?你这样编剧我们少安到底是个什么人格的人?反正我是看傻了。接着说侯玉英,临放假的时候交给少平一封信,然后站在一旁等,谁能帮我分析分析,这是哪个年代的表白方式?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不管是谁,要么当面表白,要么给了信跑开,这是最基本的人之党情吧,你哪见过给了信又站在旁边大大方方等的,要是这,你直接开口表白不得了?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情节,因为原著中侯玉英确实是写的信,脑残的编剧尊重原著所以也用了写信的方式,但原著中侯玉英给少平信后是害羞地跑了的,为什么剧中她要站在原地等呢,因为少平读完信后,她要跟少平抱一下,这还要让晓霞看到,让晓霞对少平生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为后面剧情作铺垫,看,多么高明的编排,多么轻巧的设计,但谁能告诉我,候玉英的角色鲜活了没有?她在想什么?……类似胡编的情节有好多,我不一一列举,我相信忠实《平》迷看到这些比我还要抓狂。
目前,这部剧还只播到14集,我都已经无法忍受,我真无法想象它后面还会瞎编成什么样,我也不确定我还能不能这么自虐的看下去。诚然,我也理解这部剧的翻拍难度,时代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让现在的人很难再对那个年代的价值观有共鸣,改变故事情节以适应当下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我一定要批判的是编剧导演与创作人员的世界观的浅薄,在历史进步的大潮中,作为文化人的他们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他们本身的境界也没有得到什么沉淀,以至四十年前明显属于精神鸦片的思想,他们仍不觉察,并且还在无意识但又无耻违心的宣扬,比如,毛主席去逝,孙家老老少少痛哭感恩那一段,你们摸着良心说,这种盲从的领袖崇拜思想它是人类的进步思想吗?是人类正确的价值观吗?这里绝不是斗胆否认毛主席的功绩,只是想说,影视作品是艺术品的一种,你艺术家的情怀真的还是这么迂腐陈穈吗?你没有更简洁而震撼的方式来表达对毛主席的缅怀吗?所以,其实我跳起来骂的并不是这部电视剧本身,我骂的是它背后的创作团体:编剧幼稚是无才,表达方式混乱是无能,实力不够而去毁名著是无德,如此无才无能又无德的创作人员的存在,本身就是当今影视圈作品普遍低劣而又各种丑闻频出的原因的最好说明!
从现在起,我再不会去为讨论这部剧而浪费一个脑细胞,我只恳请娱乐圈的这些社会精英们别再玷污名著了。路遥先生当年花整整六年时间完成这部作品,三年实地考察调研收集材料,三年日夜伏案几易其稿,成书不久积劳成疾英年辞世,他为这部巨著所倾注的心血岂是你等利禄之徒几个月就能糊弄过去的,可耻,可悲!如果还稍有敬畏之心,能完完全全照拍原著也就罢了,就像《三国演义》一样按部就班的拍也算功德一件,你们却不知天高地厚在胡编乱改,请问你们艺术家有良知吗?
也许,经典只能存在书本里,不适合搬上银幕,这并不是因为众口难调,是因为每部著作的背后它的主人都是用生命在灌溉它并且无欲无求,而现在的电视电影人呢?生态环境就注定了他们的功利之心,都是世俗人,我能相信你拿什么去浇灌你的作品?
『捌』 求<平凡的世界>免费下载
http://www.ex51.com/bbsread.php?aid=5630
时代书城:
http://www.mypcera.com/book/xian/da/luyao/world/
E书下载:
http://book.httpcn.com/show.asp?id=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