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儿童团战日本的电影
《鸡毛信》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两人,父亲(舒适)是民兵队中队长,12岁的儿子海娃(蔡元元)则是儿童团团长。某天,赵父让海娃给八路军送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海娃装扮成放羊娃赶着一群羊携信上路。
路途,海娃遇到敌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绵羊的尾巴之下,逃过一劫。海娃被迫带路,晚上却趁敌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间信一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海娃也再落敌人之手,这回,聪明勇敢的他将敌人引上了歧途,而敌人发现上当时,打伤了海娃的手,这时,八路军赶到。
㈡ 下载抗日儿童团团歌
歌曲歌词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小兄弟们呀,小姊妹们呀!
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
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
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
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红色的儿童,时刻准备着!
拿起刀枪参加红军,
打倒军阀地主,保卫苏维埃。
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㈢ 电影抗日儿童团中的歌叫什么歌
㈣ 抗日儿童团故事情节
《抗日儿童团》的故事情节:
1942年,在河北省行河县河岔村有这样一个儿童组织,小根生的爷爷是苏维埃农协会长、爸爸是八路军的团长、妈妈在军医院,从小根生就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立志要保家卫国、打日本鬼子,根生担任村里儿童团的团长,和妹妹珍珍、郭妮、麻雀、小荣等伙伴们一起在村口站岗放哨,
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乡亲和区小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天,根生从区小队李叔叔和爷爷的对话里知道,一名在关东军做卧底的女八路军同志被日本鬼子追落鹰嘴潭悬崖,下落不明,便自告奋勇要进山去找那位女同志。
根生带着小伙伴宏宝两人进了鹰潭沟,同时日本鬼子小野中佐带着一队日本兵也进入了鹰潭沟。根生带着宏宝终于抢在日本人之前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女共产党南尼苏,他们一边躲避日本人的围追堵截,一边想办法与武工队的汇合,还要救治南尼苏流血不止的伤。
同时,儿童团的其他成员们,也在协助武工队阻止敌人的追捕,寻找根生和南尼苏……为了掩护根生和南尼苏,根生的爷爷、宏宝的外公、儿童团的伙伴们……一一倒在了敌人残忍的枪口下。
《抗日儿童团》讲述了一个热血和感动交织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了那个艰苦的年代全中国上到80老人下到10来岁孩童对祖国的热爱、对家园的守护、对正义的拥护,向社会展示以片中主人公为代表的青少年面对生死面对侵略者的无畏无惧,
给予当代的儿童和青少年一番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洗礼。《抗日儿童团》讲述一段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4)抗日儿童团电影免费下载扩展阅读:
抗日儿童团的创建背景
早在1938年6月26日,毛泽东同志为《边区儿童》(半日刊)的题词中教导道:“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
1942年“四?四”儿童节时,又为《解放日报》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朱德同志在为晋东南武乡县王家峪儿童团题词中指出:“斗争与学习缺一不可”。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也都分别为新安旅行团、孩子剧团的工作作出不少重要指示。
这些题词和指示,对抗日战争时期儿童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党在这个时期指导少年儿童工作的指针。
㈤ 抗日战争儿童团的故事
1937年8月底,八路军从陕西韩城的灵芝东渡黄河到达山西。9月份,八路军总部设在山西省五台县南茹村之后,八路军的身影就不时出现在各个村落,他们走访慰问当地老百姓,关切询问群众的生活情况,借以扩大我军影响。
由于当时山西境内的情况比较复杂,多种势力混合、交错在一起,老百姓从心底里非常惧怕“扛枪杆子的人”。
一天,在五台县的神头村突然来了几个头戴斗笠、打着绑腿、扛着长枪的人。这几个人与以往扛枪杆子的人似乎大不一样,他们一见到老百姓就嘘寒问暖,像自己的亲人一样,非常关心群众的疾苦。
后来人们才弄清,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到抗日前线打鬼子的。由于年少无知加上太淘气,当时年仅14岁的杨建业还顽皮地夺过八路军的枪支,拿着去玩耍。
次年,八路军在神头村成立了儿童团,杨建业担任了儿童团的团长。说是儿童团,其实就是十七八个小毛孩,小的只有七八岁,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不过,杨建业可认真了,他红缨枪一扛,每次都走在队伍的最前头,正式地“干起了革命”。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它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也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创建背景
早在1938年6月26日,毛泽东同志为《边区儿童》(半日刊)的题词中教导道:“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1942年“四?四”儿童节时,又为《解放日报》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朱德同志在为晋东南武乡县王家峪儿童团题词中指出:“斗争与学习缺一不可”。 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也都分别为新安旅行团、孩子剧团的工作作出不少重要指示。这些题词和指示,对抗日战争时期儿童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党在这个时期指导少年儿童工作的指针。
㈥ 微电影抗日儿童团主题曲的名字叫什么
抗日儿童团组织广大儿童的建立战争抗日根据地。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产,还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它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同时也增长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广大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该组织的抗日儿童团,青年抗日救国会,青年组织,如中国抗日先锋队,党的抗日儿童团及其他儿童组织的工作的直接领导委托。西北青年理事会1938年10月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公司章程的抗日儿童的救援任务。使命团章规定建立儿童的宗旨是:联合全(西北,华北)中国的小弟弟小妹妹形成一个很好的朋友; 2,大家共同学习,工作和娱乐; 3,参加救亡工作。儿童7岁年长14岁都可以参加。它的任务是:宣传我们打日本; 2,侦察抓叛徒; 3,哨兵送信件; 4,尊重参战官兵; 5,做事,帮助抗属; 6,学习生产不停顿。它的礼貌量的举起右手手指并拢。手指说:五族中国儿童团结起来,打倒日本汉奸。口号是:时刻准备着孩子们在西北和华北中国已经加入了儿童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在此基础上,于1940年2月,中国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纪念”提出四四“儿童节,并与孩子们的分辨率,工作”,提出:?如果“帮助现有的儿童群体的广泛的抗日儿童团。”还“特别建议陕甘宁边区青年理事会和周围的绿色北救会加强与子女的救助工作的领导。”,“县以下的。建立儿童群体的一个独立的系统,县级以上可以保存在绿中会成立儿童(分公司),配备了专门的干部领导和管理孩子们的工作,“该决议还指出:要”积极,积极,耐心的精神,带着孩子和游击敌占区工作,并且要善于与各种灵活的方式向敌人汉奸奴化教育,反共教育孩子从麻醉傻瓜暴露。“在民先队西青工作保存该决议的影响,孩子们在很多地方还开展了工作。绿色边境地区和边境将节省政府在一年一度的“四大四,”孩子,已经发出指示,通知,宣传提纲等方式,引导,促进儿童的工作。 1940年3月21日,拯救绿色边框区域将被发行,以纪念“四?四国”儿童的宣传提纲,充分肯定了三年来的抗日儿童团的抗日救国和培养孩子做晋察冀结果提出积极努力改善生活;积极参加各种体育组织后卫,出色的抗等,参与的春天,建立孩子们的森林,花园和其他主管童工;普遍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建立儿童剧团,合唱团,舞蹈队雅戈尔:反对早婚,童养媳制度,改善童工的工作条件;调动一切孩子上学,不要在学校门口等四大任务,使孩子了。儿童边境群体生活更加活跃。发展的规模,不仅建立儿童团组织的西北,华北,在所有的抗日根据地,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1940年,有70,000名儿童陕甘宁边区的成员,有18万儿童在北方解放区的成员;中国北方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成员。在其他大多数的抗日根据地,也有数千名儿童活跃成员,他们大部分参加了抗日儿童的核心。建立儿童群体的组织,它也逐渐趋于完善。许多基地已经开发出了一批篇章。例如:有(1938),“金西抗日儿童团组织规则”(1940年),“儿童圆章盐阜地区”,“西北抗日儿童团章程”(1943年),“山东省莱阳县儿童圆章“(1944)等。
㈦ 抗日儿童团作文
星期五下午,我们看了《抗日儿童团》这部电影。我被儿童团的机智、勇敢、坚强、不怕牺牲、敢于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精神所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抗日儿童团在救援一名女八路战士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惊险,也遭到鬼子的袭击。但他们凭着自己机智、勇敢。面对强大的敌人,斗智斗勇,最终顺利的解脱。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儿童团们三次和鬼子作斗争的过程:第一次,玩游戏机智解脱;第二次,绕圈圈,耗时间,给女八路战士争取更多的撤离时间。鬼子要追上时,兵分两路,甩掉鬼子,在村子里会和;第三次,他们自制武器,炸死鬼子。
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张根生。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口站岗放哨,为乡亲们和区小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同敌人斗智斗勇,英勇无畏的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成功的帮助八路军和武工队消灭了敌人。使我想起我在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老是不想动脑,不认真思考。写的作文就想是在记流水账一样。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会努力、刻苦学习,学习根生他们这些儿童团成员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多读课外书、作文书、多多的背诵优美的文章、句子,做到“读书破万卷”,争取写出让老师和家长满意的好文章出来。
从电影中,我看出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日本侵略者是多么的凶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靠革命先辈的献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部影片不仅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更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处处以抗日儿童团的成员们为榜样,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更多更丰富的养分,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㈧ 儿童抗战电影_百度视频
抗日儿童团!!!!!!!!!!
㈨ 电影ユ抗日儿童团〉的介绍
在战火中成长——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㈩ 抗日儿童团
在战火中成长——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三个小英雄:张玉芬(左)、牛中才(中)、温三郁(右)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