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燃烧》中高风的住所被杀手潜入,还安装了摄像头,他真得没发现吗
杀手在高风家安装了摄像头,曾经当过警察的高风愣是没有发现。这说明,杀手非常专业,而高风,当年失去了接受正规警校教育的机会,少了一点警察的防范意识。这算是杀手和高风的一次正面交锋。
杀手何人?因为《燃烧》里面把这个杀手描绘得很专业,他不仅会撬门溜锁、化妆这种初级的技能;还会自己安装监控设备,入侵复杂的监控系统等这种黑客行为;甚至在杀害许达的时候还利用医学常识,绕过警员潜入病房给许达的血管里注射了大量空气,让他死于突发脑梗塞。
然后在第17集的剧情里,高风回到家翻找爷爷的日记本,高四海过去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但是高风不知道的是,杀手在他家里偷装了摄像头,高风看日记本的一幕被杀手尽收眼底。高四海在日记本里详细记录了许家福案件的调查经过,也记录了高建设出车祸前后的事情。
警察也是人啊,他们并不是无所不能的。高风之前一直是民警,他负责的事情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虽然他是警察世家,但更多的是受爷爷的熏陶,对法医这一块很了解。杀手只是在他家略动了手脚,高风发现不了也就可以理解了。
❷ 《燃烧的影像》中国空军轰炸日本使用的是什么弹
《燃烧的影像》中国空军轰炸日本使用的是宣传弹。炸弹里面全是传单,没有炸药。
❸ 语文:1.习作《燃烧的影像》观后感。
从9月1日开始,一部名为《燃烧的影像》的纪录电影在全国的一些城市低调点映;9月18日,这部电影在全国正式公映,慢慢引发了影坛不小的震动――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电影,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对馆藏的500余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纪录电影进行了数字化整理后,最终从284部影片中精剪了133000余帧画面,修复并制作完成的一部电影.
2015年元旦刚过,《燃烧的影像》主创团队进入了紧张的前期筹备阶段.库房的大门打开了,没有人知道,在那些许久未有人动过的胶片盒里究竟藏着多少秘密.经过技术人员多日专业的特殊处理,经过数字化的影片一批批成为可用的基本素材.在小放映室里,银幕上的一切让整个团队惊呆了:
“一二八”事变,闸北成为一片焦土,蔡廷锴正在部署着第十九路军;卢沟桥事变次日的宛平城,布满弹孔的城墙,人们自发地慰问守城的战士;平型关大捷,林彪、聂荣臻正在战场指挥作战;被称为血肉磨坊的淞沪会战,冯玉祥用充满魅力的演说激励士气;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的孤军还在死守阵地,著名的八百壮士其实还不到四百人;台儿庄的战场上,竟然有孩子在挖战壕;武汉空战,在战斗机中拍下了战机翻滚着与敌人互射,并最终击落敌机的场景……
还有一些关于特定时间的特殊镜头:1937年12月12日,中国军队被迫撤离南京时,摄影机拍下了回望南京的最后一个镜头,那是一个模糊的画面,像一个泪眼婆娑的孩子抚摸母亲的脸;
1945年10月10日,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挤满20万市民,他们亲眼见证了侵略者在投降书上签字,那时整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200万……
当时的感觉很奇妙,仿佛这些影像就在等待着我们.它们的来源不同,但都是抗战时期拍摄的,有的来自私营公司,有的来自外国记者,也有少量是从日军和敌伪政府缴获来的胶片,绝大多数来自当时国民政府电影机构派出的战地电影队.无数的战争场面在眼前闪过,很多机位明显就在射程之内,摄影机是如何记录的?很明显,当时的战地记者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画面.《燃烧的影像》点映时,一位记者曾问:“当时拍摄这些影片,采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术?”我这样回答他:“这部电影也许运用了最复杂的技术,那就是――摄影师把战场拍清楚,并且还活着.”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得知,拍摄这些影像的人,很多真的就牺牲在疆场.“让将来的人们看到”――这件事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我们要忠实地呈现这些画面,让更多中国人看到,让观众成为历史的目击者,不能辜负前辈们这些超越时空的礼物.
时间紧迫,仅看完所有素材也需要几个月时间.整个团队一直在加班,转数、修复、撰写文案、考据、剪辑、后期在同时进行;大量惨烈的画面也给年轻人的心理带来不适感,有些人甚至做过噩梦,但是为了让影片赶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上映,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心理调适,大家感受到这份影像遗产的厚重,每个人都在努力克服,彼此鼓励,“胜利属于我们”是文案组邮件结尾的惯用口号;影片修复小组有三人病倒;而导演组后半程吃住几乎都在机房里.
以往的许多纪录片可能都用到过早期影像,但素材的使用可能是错位的.而在《燃烧的影像》中,画面和文案的契合度则非常高,除了极少数场景,绝大多数画面都是来自相对应的历史现场,我们尽量避免素材借用的情况.影像中出现的事件、人物、军队番号,甚至军服、武器、徽章都经过了考证.原始素材多数是无声片,不少连片头都没有,仅仅看影像难以理清头绪.摄制组购置了大量抗战文献,发现同样的历史资料,数据就常常不统一,对于细节的说法也各不相同.为此,我们专门请来了军事科学院、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等权威机构的专家给予专业指导.一部分抗战史专家发现,以本片的素材影像作为原始史料,也修正了以往一些史料的错漏之处.
在史料的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观众没有看到过的素材,比如苏联援华、《中英新约》《中美新约》的签订、日本留学的学生军贴标语、在故宫举行的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审判川岛芳子等等;对于观众熟悉的史实,则尽量展示大家没见过的细节.
9月18日,《燃烧的影像》正式在全国公映,我们采用了最低票价.看过的观众大都用“震撼”“感动”“难忘”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虽然国内纪录片的票房一直都不理想,但是也不乏穿越整个城区只求一睹此片的热心影迷,还有看过多场,并决定包场请学校的孩子们都来看的公益人士.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本片的出品人孙向辉说:“我们只为公益,我们希望更多的观众能看到这部影片,并种下维护和平的种子.当我们选择把影片放到院线时,大家都非常担心的票房问题,对此我们不会去太多地比较,一方面纪录影片和商业电影没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让大家能在影院看到70年前记录影像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导演黎涛表示:“这部片子也许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请相信我们的创作态度是真诚的;这部电影向抗战时期浴血奋战的先辈致敬,也向那些记录下这些影像的电影人致敬.”制片人薛宁为电影研究者、军史发烧友和影迷还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她组织资料组编写的《燃烧的影像》同名图书即将出版发行,书中不但收录了完整的影片台本,还详细介绍了影片中一些珍贵素材鲜为人知的背景资料.
就像一位观众说的:“我们都学过历史,自认为了解历史,但是与亲眼看见历史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这部电影没有色彩,没有高科技,没有明星,只有真相.只要你进入影院坐下来,就会被真相打动;并且,总有一些镜头,你永远不会忘记.
❹ 《燃烧的影像》电影观后感400字
最近,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的爱国主义影片——《烈火中永生》,我已是第三次看它了,而每看一次,都使我泪水涟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庆中美合作所关押了我党数百名革命者,他们在这座人间地狱里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屋子,但这丝毫没有动摇革命者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他们在狱中依然同敌人坚持斗争,尽管受尽了种种酷刑,可这些无畏的英雄们都承受住了严刑烤打,没有向敌人屈服。
影片通过主人公许云峰和江姐英勇就义一场戏,向后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是多么凶狠、残暴,而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者又是多么的坚毅与顽强。
就在重庆即将解放之际,国民党决定杀害一批革命者。英雄许云峰在临赴刑场前夕,特务头子悻悻地问他:“重庆就要解放了,你却看不到了……”敌人在为许云峰没有屈服而恼火。没等特务的话说完,许云峰果断地答道:“我是看不到重庆的解放,可无数中国人却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他昂首挺胸,眼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敌人怔住了,许云峰却厉声喝道:“带路!”说完毅然向刑场走去。与此同时,女牢房中的江姐正在和难友们依依道别,难友们知道江姐就要遇害,都痛不欲生,而江姐却若无其事地说:“不要哭,如果革命需要我们,我们都应该面不改色,心不跳,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如此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如此坦荡的革命情怀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不仅想起了《愿把牢底坐穿》、《就义诗》等许多革命诗篇,想起了李大钊,想起了方志敏,想起了千千万万个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烈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共和国的旗帜,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人民的幸福。
许云峰、江姐惨遭杀害,他们中是无数革命先烈中的一员,是无数革命者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缩影,他们那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民主气节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常常想到硝烟弥漫的战场,想到血雨腥风的岁月。
我时常这样想,假如先烈们没有牺牲,活到今天,一定会像我们一样住上漂亮的房子,看电视、听音乐、坐轿车……一定和我们一样吮吸着现代化的生活气息。然而,他们去了,是为了无数劳苦大众能过上幸福生活牺牲的。作为新时期的少先队员,我们怎能忘记过去的伤与痛?怎能忘记先烈们为了我们所经受的血与火的考验。
面对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一定要继承先辈们的遗志,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以告慰长眠于地下的英灵。
❺ 燃烧的影像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上映时间 2015年09月18日
中文名 燃烧的影像
外文名 Images on Fire
出品时间 2015年
出品公司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本片是一部全景式展现1931年至1945年中华民族经历的抗日战争艰苦岁月的文献纪录片。
❻ 燃烧的影像为什么看不了完整版,为什么这部真正的抗日纪录片会被封杀
凡是被封杀的电影里面都有一些譬如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未来祖国建设,我只能讲这么多
❼ 第71届戛纳电影《燃烧》有获奖吗
法国当地时间5月19日,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榈大奖。这是日本电影继《地狱门》《影子武士》《楢山节考》《鳗鱼》之后第五次获得戛纳最高荣誉。
尽管备受关注的韩国演员刘亚仁在《燃烧》中表现出众,但还是被之后放映的《犬舍惊魂》男主角马尔切洛·丰特打败,这也是意大利人在戛纳历史上拿到的第九个影帝。丰特个子矮小,在《犬舍惊魂》中饰演一个养狗的平民男子,因遭到严重暴力威胁而不得不奋起反抗,却打破了自己过去平静的生活,丰特将人物的胆小懦弱和愚蠢压抑精准展现,近乎挽救了这部平庸之作的可看性。
❽ 戛纳场刊最高分电影《燃烧》究竟讲了什么
《燃烧》是由李沧东执导,刘亚仁、史蒂文·元、全钟淑联合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18年5月16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该片根据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烧仓房》改编,同时结合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讲述了三个经历各不相同的年轻人:钟秀、本、惠美相遇后,他们之间展开了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在一次送货的过程中,年轻的邮差钟秀(刘亚仁饰)被正在人行道上做促销活动的惠美(全钟淑饰)所散发的魅力所吸引,这个年轻女孩之前曾住在与他相同的街区。在前往非洲旅行之前,她请求钟秀照顾她的猫咪。旅行回来后,惠美向他介绍了本(史蒂文·元饰),一个她在旅途上认识的神秘男人。《燃烧》揭露了韩国年轻人普遍失业的社会问题,年轻人找不到归属感。贫富两级分化又很严重,钟秀看着Ben什么都不做,就能住豪宅开豪车很羡慕——“现在韩国有很多这种盖茨比,不知在干什么,却很有钱的,谜一般的年轻人们。”整部电影就像是黑夜中燃烧的塑料棚一样,阴郁中摇曳着绚烂的色彩,慢慢地烧透了我们的心扉,它启示着我们:不论阶层,每个人都逃不过虚无的命运。但不同的是,我们能烧掉别人,亦或是只能等待着被燃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