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耿恭几十个人是怎么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耿恭是东汉初年名将,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他在疏勒城保卫战中,在粮尽援绝的极端困难处境中,坚强不屈,顶住了数十倍敌军的凶猛进攻长达一年。需要指出的是,在疏勒城保卫战刚开始时,耿恭手下还有几千兵力,所以才能顶住北匈奴的长期重兵围攻。由于长期孤军奋战得不到援助,到最后阶段,耿恭手下只剩下26个人,千钧一发之际救兵赶到,耿恭才得以脱险。
在长达一年多的疏勒城保卫战中,耿恭与汉朝的联系被切断,在极端困难处境下,带领这支孤军顽强抵抗一年多,北匈奴付出巨大代价仍然未能攻占疏勒城。但因为内外联系被切断,耿恭的军队长期得不到补充和救援,到公元76年初,他手下已经只剩下26个人。
危急之际,汉朝援军终于赶到,合力击退匈奴救出了耿恭。在归途中又经过多次战斗,等回到玉门关,耿恭当初的部下已经只剩下十三个人,留下“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不朽传奇。
『贰』 面对北匈奴两万人一年的围攻,只有几百人耿恭如何做的
耿恭的故事曾经被拍成了电影,被称为中国古代版《拯救大兵瑞恩》。耿恭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先后抵挡北匈奴近一年时间的围攻,这是事实。期间他们经历了突破生存极限的挑战,因此,耿恭被誉为超越苏武,乃至“古今未有”的节义之士。
奇迹居然再度发生,刚刚干得发白的井下,突然水泉奔流!汉军一片雷声震动。
城外的匈奴人正纳闷:汉军被渴出幻觉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突见得汉军在城头上玩起了“泼水节”,还不是拿水向城下的匈奴人洒去。
『叁』 汉朝时守卫疏勒城的将军是谁
耿恭
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戍己校尉耿恭将军率数百名将士坚守疏勒城。匈奴强攻不成,便断了城中水源。将士渴极时,只好喝马尿解渴。在困境中,耿恭命令士兵挖地15丈。却不见一滴水!心急如焚的耿恭突然在脑海里闪现出当年大将军李广利在大宛率兵打仗时,断了水源便拔剑刺山,泉水即刻喷涌而出的情景……于是,他整理衣冠,对着干井虔诚膜拜,祈祷上苍赐水,井下清泉随即涌流出来,众将士皆呼万岁。耿恭即令士兵提水上城,扬水示意。匈奴人见状,锐气大减。
孤立无援的汉兵与匈奴人对峙一年多后,终于军粮耗尽,守城将士只好煮皮革解饥。匈奴人派使者前来劝降,说只要耿恭肯归顺匈奴,便封他为白屋王,并赐给他美女。耿恭不为匈奴人所诱惑,他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发誓与全城百姓共存亡,誓死保卫疏勒城,最终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兵家范例
『肆』 亲们,方便的话可以提供几篇新疆导游词撒,现在网上都张一样啊 用不了~~~~~~十分感谢啊
江布拉克解说词
江布拉克风景区位于新疆奇台县半截沟镇东南,像一道秀丽的山水屏风逶迤而开,横跨吉木萨尔、奇台县、木垒县。江布拉克风景区是一个封闭已久的处女地,是一个即将准备揭开红盖头的新娘。江布拉克一词为哈语,译为圣泉或生命之泉。这里得天独厚的美丽自然风光,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堪称人间仙境。这里有风光秀丽的中葛根河三峡,幽静神奇的镜湖、绿湖和墨湖;有山青树茂石怪的马鞍山风景,有历史悠久的汉代疏勒城,险峻的石门,与沈阳“怪坡”相齐名的天山“怪破”、“响坡”;五哥泉边花海子,刀条岭上七彩湾……雪峰、高原、群山、林海、山泉、湖泊、草地、鲜花、牛羊、毡房……。这一切为游人展示了一幅自然秀美的 天山山水画卷。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说天山风景天下无,诗人贺敬之说得好“千万条脚来千万只眼,也不够你走来也不够你看。”的确,山高地阔,林海茫茫的江布拉克风景区,景点不胜枚举,还有很多显为人知的迷人景点,有待我们去发现、去开发。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赤橙黄绿时。江布拉克风景区美在 6、7、8、9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春天在江布拉克风景区姗姗来迟,然而爱美的春姑娘一旦走进这人间仙境,她也就乐而忘返了。在山外人们正在被七月流火的炎热困扰着的时候,这里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与山外的恼人炎热形成了落差,春光怡人、凉风习习,“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 是的,月光下迷人的夜晚咋暖还寒,对饱尝过山外炎热的客人来说,来这里避暑度假是您的最佳选择。一位曾经多次来过这里的游人这样写道:
看不尽
分水岭上观日出
马鞍山下看晚霞
碧水盈盈黑涝坝
牧归的羊群夕阳下
忘不了
温暖的毡房火苗儿红
干净的被褥春天般的情
拉不完的家常难入睡
天山之夜美好的梦
尝不够
香喷喷的羊肉用手抓
冰糖、酥油、热腾腾的茶
马奶、乳饼、奶疙瘩
烤肉串串麻又辣
说不完
江布拉克风光多迷人
中葛根河水流多长的情
请您七月天山行
“山接水迎入画屏”
进入江布拉克景区,由表及里,一幅壮丽的画卷便呈现在人们面前:万亩旱田、历史悠久的汉代疏勒城和响坡,绿如丝毯的高山草甸、全国最长的怪坡、神奇的镜湖、绿湖、墨湖。有山青树茂、怪石嶙峋的马鞍山,险峻的石门等。五哥泉边花海子、刀条岭上七彩湾更是让人目不暇接。雪峰、高原、群山、林海、山泉、湖泊、草地、鲜花、牛羊、毡房会映入眼帘,给你带来无穷的遐想。
江布拉克四季景色各异:春季冰雪消融,新绿在融融的春光里闪闪烁烁,令人赏心悦目;盛夏,清风吹拂,凉爽宜人,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秋天,万亩旱田,麦浪连绵起伏,金黄一片,蔚为壮观;冬天,银峰雪谷,美境圣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完全沉浸在一个静谧而超凡的童话世界里。江布拉克物产丰富,中药材品种繁多,有雪莲、赤勺、大黄、贝母、当归、党参、黄芪等。野生动物中,兽类有马鹿、雪豹、野猪、棕熊、狍鹿、狐狸、狼、獾猪、岩羊、岩鼠、松鼠、水獭、猞猁、石貂、盘羊、野兔等。
可以这样说,优美的江布拉克是所有到此观光者的世外桃源和人间天堂。
万 亩 旱 田
万亩旱田,是江布拉克的一大奇景。江布拉克景区平均海拔1700米,最适宜种大麦。奇台有“中国大麦之乡”之称,整个江布拉克景区前山坡段的旱田有20万亩之多,享誉全国的大麦就生长在这里。当地农户,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每逢雨天来临前,洒上化肥,就坐等丰收了。大麦与高山同眠,与清风相伴,渴饮冰雪晨露,朝与曦日同醒,与草地一块绿,一块黄,自然、和谐在这里相辅相成,协调、一致在这里相得益彰。大麦成长阶段,绿色初摇、随风拔节,偶尔有几片黄色的菜花立在中央,把绿野衬托得美轮美奂。还有点缀在其中一棵一棵的榆树,就像麦田的守护神,远远望去,婉然就是一幅油画。
前山景区的峰峰峦峦上,万亩旱田的壮观景象,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和视觉享受。每到秋季,麦子开始依山势由低到高逐渐成熟变黄,山体的颜色也变得斑斓多彩,绿一块、黄一块,深一块、浅一块,美不胜收。好多绘画、摄影爱好者到此,总是赞不绝口。众游客更是流连忘返,将这片大自然与她的子民联手打造的神奇杰作,珍藏于美好的记忆之中。
疏勒古城(石城子)
疏勒城,当地百姓叫它石城子。历经魏、晋、隋、唐诸代,是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保留的汉代建筑遗址。
疏勒城位于麻沟河西岸,南北宽146米,东西长约214米。东临悬崖峭壁,南对深山峡谷,北面是一个大陡坡,整个城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历史上著名的疏勒城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戊己校尉耿恭率数百名将士坚守疏勒城。匈奴强攻不下,将麻沟河从上游截断,将士们渴极了就用马尿和马粪汁解渴。见此情景,耿恭命士兵凿井取水。凿井十五丈仍不见水,耿恭见状仰天长啸一声,拔剑刺井,没想到泉水喷涌而出,将士们欢呼着将水泼向城外,匈奴以为汉军有神相助,便赶快退兵。耿恭和将士们与匈奴对峙了一年多,因粮食耗尽,将士们只好煮皮革充饥。匈奴派人劝降,耿恭严词拒绝,与全城百姓共存亡,誓死保卫疏勒城,最终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当驻守甘肃张掖、酒泉的援军赶到疏勒城时,守城将士只剩下26人。从此,疏勒城因耿恭和将士们的壮举而饮誉历史。
现在在城中偏西南处有一圆形凹地,直径达15米,就是当年耿恭凿井的遗迹。清代文人萧雄在《耿恭井》一诗中说道:“疏勒城中古井深,飞泉千载表忠忱”。对耿恭和将士们给予了高度评价。
1978年,疏勒城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怪 坡
怪坡位于半截沟镇麻沟梁村与新户梁村交界处的一段山路上,西面横卧的山岭就是刀条岭。怪坡宽11米,长290米,呈北高南低状,比沈阳80米的怪坡还长210米。
怪坡怪就怪在不论是小轿车还是摩托车、自行车,在这里行走就出怪事:下坡时不加油门,就不往前走,松开刹车,车却往后倒溜,一直能溜到坡顶。一只球从坡低可以自然滚向坡顶,如果随手将一瓶矿泉水倒在路面上,便出现了“水往高处流”的现象。
关于怪坡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西王母率领众仙女前往瑶池举办蟠桃圣会,路过此处时,发现这里风光秀美,众仙女一见便要求停下来观赏。王母随手摘下一串珍珠撒下,于是在山间各处化作了一处处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山泉。仙女们见状,便蜂拥到山泉旁梳洗打扮。西王母则按下云头站在山峰上观看人间冷暖,当她看到山下许多农民,有的背柴,有的拉车,有的挑水,在走一段坡路时显得非常吃力,她便吹出一口仙气,这些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便很轻松地上到了坡顶。从此这段坡路就出现了上坡轻松下坡费劲的现象。2005年5月17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经过实地勘察后颁发证书,“天山怪坡”以其290米的坡长获得基尼斯之最,成为世界第一怪坡。
见证怪坡,体验怪坡,除了带给人们惊喜和不可思议之外,还有神秘相伴着每位观光旅游者的脚步。
花 海 子
奇台林场度假村所在地,其实叫东排子梁,是古代通往吐鲁番县的必经之处,据老人们说,在清代同治年间,由于战事,为了运送军货,清军首领选派能工巧匠和部分士兵驻扎在此地,伐木锯板。坐山造车。因主要制作车排子,车轮在山下制作,因此,人们从那时起便把这曾经制造过车排子的山梁叫做车排子梁。
车排子梁原本就是一片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奇台林场在此开发旅游区以来,在平坦碧绿的梁坡上修起一座华丽的小木屋。给这里凭添了一道人文景观。每逢夏秋,来此度假的人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车排子梁风景区,以她诱人的魅力招徕了八方游客。
走下排子梁,在“怪坡”以南,有很大一片山坡,没有树木,只有绿地鲜花,夏日的这里,犹如二月江南。坡坡梁梁、沟沟壑壑,百花齐放,姹紫嫣红,高矮相依,大小有异,争奇斗艳,千姿百态,令人陶醉。人们贯称此地为花海子。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仙女听说了五哥泉的故事,(五哥泉的故事是很久以前,一大旱之年,五兄弟为了解救当地百姓于水火,用生命换来清泉水的故事)仙女们很为五兄弟舍己为人的壮举所倾倒。一天,她们手提着花篮,脚踏着祥云,来到五哥泉上空,凌空凭吊这五位为民舍生的英雄,在此撒朵朵鲜花。于是在车排梁上便形成了一片花海,每年夏天、秋天,这里百花怒放,常开不谢。
花海子不仅仅以花得名,这里的花有相当一部分是中药材,每到盛夏和秋季,很多养蜂人纷纷聚集在这里,放蜂采花、精心酿蜜,所酿的蜂蜜,被称为“山花蜜”,无论从色泽还是营养上讲,都是首屈一指的,很受人们的喜爱。
木 栈 道
这条长达2.7公里的木栈道,是2006年修建的,顺着木栈道拾级而上,一直会深入到江布拉克景区的内部。如果游客朋友们留心一下,在步入栈道300米左右,向右下方看去,是一大片自然生长的湿地,也是牧民的草场。夏天,绿色湿地与游客相伴,沁人心脾。秋季,牧民们挥舞搧镰在黄色的草地上舞动身躯,把劳动变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木栈道依山势而建,在松林的空隙间蜿蜒而上,有的地方平缓,有的较陡,但愉悦总是与脚步相伴,笑声和呼喊声总是在山间回旋。站在木栈道的第一高度上向北望去,刀条岭度假村和游客便处在了一个平面上。沿着木栈道继续往前走,便是一步一重天,惊喜一路相随,神奇一路相伴。在木栈道的尽头,是一座很别致的凉亭,登上凉亭,一种胜利者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站在凉亭内向四面望去,视野非常开阔,远处的雪山松林,脚下的烂漫山花,冬夏两季不同的景色尽收眼底,与草地上的牛羊、骏马、毡房相衬映,构成了一副无比壮美的画卷。当你呼吸着迎面而来的凉爽空气,欣赏着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便又一次体会了“心旷神怡”和“流连忘返”的深刻含义。其他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马鞍山与黑涝坝
神马跌下天,马鞍变南山,马镫变山泉。
这首在当地流传了几代人的民谣,说的就是马鞍山和黑涝坝。站在刀条岭度假村门前,向南看,一眼就可以看到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横卧在群山之间。山顶东西两头高,中间低,远远望去酷似马鞍,所以叫马鞍山。马鞍山海拔2000米,山头怪石嶙峋,青黝黝、圆滚滚,张牙舞爪,熊蹲虎踞,千姿百态。山下林海茫茫、松涛阵阵、绿草茵茵、山路弯弯、流水潺潺、凉风习习,不用说也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如果你有勇气登上山顶,举目四顾,群山林海尽收眼底。同时,你会感觉到,在山下仰望马鞍山,似乎马鞍山就是山中的伟丈夫,可是当你登上山顶,你会发现还有比马鞍山更高的山就在眼前,此时,你会深刻体会到山外有山这句名言。
马鞍山风景美不胜收,马鞍山的离奇传说更加引人入胜。相传马鞍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天庭当弼马温,给玉皇大帝管马,整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管理松散。一日,忽然一匹带鞍天马落下尘埃。不慎将马鞍甩落,落地后马鞍立刻化为一座大山,两只马镫立刻化为两眼黑色水泉,就是现在的黑涝坝。
黑涝坝也称为美湖。共分大小两处,惯称大涝坝、小涝坝。均在马鞍山下。小涝坝方圆约100平方米,大涝坝约300多平方米,都是椭圆形。小涝坝终年向外流水,流而不干。大涝坝有五个泉眼向外冒水,水多而不溢。当地有民谣说,“姐妹泉,姐妹泉,看起黑,舀起白,大不满,小不干,饮不尽,喝不完,干旱年成也不浅”。说的就是大小涝坝的这种神奇特色。大小涝坝都处在丛林之中,四周松柏参天,绿树成荫,黑色的湖水,看起来是黑色的,盛在碗里却是无色的。如果用郭沫若先生描绘天池的诗句:“一池浓黑沉砚底,万树长毫挺笔端”来描绘黑涝坝,也是非常贴切的。
关于黑涝坝,在哈萨克牧民中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古时候在马鞍山下,有一对老夫妇,生下一个儿子,叫开山,儿子18岁那年,老夫妇相继不幸去世,为了生活,18岁的开山只好到当地的巴依家当长工牧马,巴依心黑,为了自己的马,他让开山一天到晚都要放马。有一天晚上,开山牧马来到大涝坝边,这里水美草嫩,马儿吃着不走了,皓月当空的时候,忽然听到大涝坝的水哗哗作响,正在开山惊疑的时候,忽然从水里钻出一匹高大的骏马,出水后就跃进了马群,天亮时又回到水里去了。接连几天都是这样,时间一长,黑骏马和马群里的一匹黑骒马发情了,交配之后,再没有回来。秋天,黑骒马下了一匹小马驹,小马驹一身黝黑,四个蹄甲上还长着白色毛圈,开山听父亲说过,这样的马叫踏雪。到了秋后,开山打工到头了,巴依问开山:“你要哪一匹马作工钱。”开山就要了那匹小“踏雪”,小“踏雪”长大后,行走如飞,过河如履平地,遇涧一跃而过,成为一匹名副其实的赛风驹。巴依看着好后悔,一天他乘开山不在,派人悄悄把“踏雪”偷来,自己得意地骑上“踏雪”,谁知“踏雪”一驮上巴依就飞奔着驶向大涝坝,然后驮着巴依一头栽进了水里,连人带马不见了。巴依的儿子即生气,又害怕,就把开山赶走了。无家可归的开山,信步向北走去。两个月后,他来到巴里坤湖边,一天夜里,也是明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听到湖水哗哗作响,随着响声,一匹黑马驮着一个姑娘,领着几十匹马来到湖岸上,黑马直奔开山,乘着月光一看,开山才发现这匹驮着姑娘的马原来就是自己的那匹踏雪。开山一下子有了自己的马,又有了央格。成了家,过上了好日子。
江布拉克还是一处具有极高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它得天独厚的地缘、地貌、地理环境,也为东天山山区之少有。来往于乌(乌鲁木齐)、奇(奇台)、木(木垒)、巴(巴里坤)公路上的人们不难发现,东天山延绵数百公里,多数山丘都是荒巅秃岭,呈现出焦急烦躁的裸露状态,如博格达峰以东的大黄山、小黄山、水溪沟等处,虽有富足的矿藏,但景色平平。而唯独到了江布拉克,东天山似乎在这里打了胳膊肘儿似的大弯儿。这弯儿兜着了西来的云雨冬雪,于是,在充分的雨水的滋润下,形成了一处绿色的天地,广袤的原始森林,茂盛的牧草,绿绒毯似地满坡遍洼,几乎连这里的石头都是绿色的。一位诗人形象地把江布拉克比喻为“东天山丽人腰间佩带的一块碧玉”。第一次来江布拉克的客人,登顶瞭望,满目绿色,感慨不已,不禁惊呼:“咱新疆还有如此美妙的地方”。的确,乍一离开喧闹杂乱的村镇,走进端庄、淳朴而宁静的江布拉克,一股股清新的气息就会沁入心脾,使人顿觉神清气爽,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自得啊。倘佯在树木与绿草之间,顺着一条条蜿蜒向上的崎岖小路,慢慢向山坡上攀登,你就会发现:松林错落有致,葱郁挺拔;一条条清澈的消息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欢快地流下山去;那些大小不等的水塘,隐匿在茂密的森林、灌木和草丛中,形成了高山草甸沼泽地,秀丽多姿、风韵绰约;高山瀑布、奇峰异石随处可见。抬眼向上望去,层层叠叠的雪峰在阳光照耀下,显出绚丽的光彩;雪峰顶上是一团团如絮的白云,那么纯洁而自在。山峦之中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就如一棵棵巨型蘑菇点缀在森林与草地上,当晨光照向草原时,一缕缕炊烟从毡房升起,羊儿、牛儿、马儿甩着尾巴,悠闲地啃耍……这一切构成了一幅自然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纯粹是一方清纯的世界。如果你有兴走进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作客,淳朴、豪爽的主人给你端上飘香的奶茶及乳制品,敬上醉人的马奶子酒,并宰杀羊羔,用手抓羊肉热情地招待你。
随着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江布拉克神秘的面纱将逐渐被揭开。江布拉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各类资源也很丰富。原始的雪岭云杉,树身挺拔而粗壮,直插云霄,为自治区和奇台提供了优质的木材;各种干柴朽木又为哈萨克牧民提供了燃料。这里,野生动物频频出现,松鼠、斑鸠随处可见;如果你在林中穿梭,或进入密林深处,你会看到雄壮的马鹿、惊恐的狍鹿以及野山羊,至于云豹、野猪和棕熊等好像更是森林的主人,占据一方领地而神圣不可侵犯。江布拉克的野菜、野果也很多,而且“野味”十足:野椒篙使你食之而麻透全身;野芹菜、使你能充分领略芳香之味;野蘑菇会使你赞不绝口;而野蒜苗更会让你忘了其他菜的存在;鲜嫩的黄莲幼茎会让你清心明目、消火止疡;遍布山坡草丛中的野草莓,酸甜中透着清香;吃了让人酸的摇头但还想再吃的野酸梅等都会使你充分享受大自然地布施。至于满山遍野的中药材,更是不计其数,雪莲、赤芍、大黄、贝母、黄芪等名贵药材就盛产在这里;如果你能在山花盛开的季节,喝一杯山花酿造的山花蜂蜜,将会使你浑身滋润。江布拉克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东有石灰岩,中有灰铬岩、砂金、还有品味很高的铁矿等其他矿藏,等待着人们去开发。
『伍』 江布拉克的历史
1.江布拉克的由来
江布拉克是哈萨克语,意为圣水之源。她集结了天山之灵气,并融入诸多美丽的传说。在这里,远山近水相映,林海雪峰交融,绿波花海如潮,一派圣洁的自然风光。美丽的江布拉克,以其秀美迷人,如诗如梦的花海子,明静清幽的黑涝坝,世界之最的天山怪坡,以及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吸引着众多游人的目光。
江布拉克最著名的标志,实际上叫“刀挑岭”。在延绵的雪山之间,有一座雪山高高的隆起,呈长条状,就像刀刃一样耸立,因此当地牧民称之为“刀挑岭”。到了当地方圆80公里之内,您想去江布拉克,见到50岁以下的问路,您要说“江布拉克怎么走?”;遇到50岁以上的人,您就说“刀挑岭怎么走?”。因为在当地的历史文化中,刀挑岭就像一座古堡,成为一种标志性象征。就像您说天安门,大家都知道那是北京一样。
江布拉克的每个季节都很美,各有特色。
春季,积雪消融,江布拉克非常安静,会让你听到积雪消融的滴答、沙沙的声音。生命在地下悄悄的突破大地的封印。很快,“草色入帘青”,“草色远看近却无”。有一种叫做“老鸦(读wa,四声)蒜”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肥厚的鳞茎,外被紫红色的膜质鳞片,内为乳白色,直径2-4厘米,下端的须棍较坚硬,稀疏。叶丛生,花后发生,线形粉绿色。生长于浅山区。新疆部分地区也有分布。春季,当地孩童都喜欢在房屋周围、田间地头挖老鸦蒜吃。味甘甜可口,带有蒜香、葱香味。
夏季,在每年的6、7月份是避暑消夏的季节。初到这里的人,会错觉以为到了瑞士:没膝的党生花、贝母花和一种叫不上名的小黄花漫山遍野,就像神仙种植的一样,在草地里自然生长为好几层。争奇斗妍,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陶醉;远处群山起伏,层峦叠嶂,连绵不断,苍松翠柏直插云霄,雪峰、林海和绿草鲜花构成了一副秀丽的山水画卷;行走在这绿茸茸、湿漉漉的草地上,凉风习习,尽情呼吸新鲜的空气和花草的芳香,一种心灵被大自然净化的感觉油然而生。再往里面走就是雪山,皑皑的积雪终年不化。骑马可以到达雪山脚下,那里温度急剧下降,刚才还是短裤T恤,现在就得穿上厚棉衣。身上还是烈日晒着,头顶一朵云飘过,很可能就是一阵瓢泼大雨,让你看着太阳却浑身湿透。过一会雨停了,山风已不知不觉吹干了你的衣服。
秋季,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峦上,起伏的金黄色麦浪,麦田,大捆大捆的麦垛。金黄色的田间,会点缀几颗古朴的大树,旁边是牛羊和房屋——这幅画面,就算欧洲最出名的芭比松庄园,世界顶尖油画家梵高、莫奈等人写生的村庄,也不过如此。
冬季,被白雪覆盖的连绵不断的山野,和墨绿色的黑松林,一切都仿佛沉睡。雪地里只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爪印。有山鸡,野兔,狐狸,甚至狼,等等留下的踪迹。当你从充满污染和雾霾的城市,来到这片洁白的雪山高原,你会发现觉得这里一切都是如此干净,毫无污染。呼吸的空气是如此甘甜。渴了,随手抓一把雪吃;饿了,也抓一把雪吃。好像还真的不渴了、不饿了。仿佛雪山脚下的雪,是长生不老的圣水所化——江布拉克的本意“圣水之源”。这一带雪山,雪经过融化渗入地下,沿经地下暗沟流向下游几百公里。人畜饮用共用,灌溉庄稼,养育着下游整个奇台县的人民。是奇台县地下水源的唯一源头。这也是最典型的人类居住规律,依雪山雪水繁衍的生命。这里的人,应该称之为“大雪山人”更准确。
2.江布拉克的历史——疏勒城(石城子)
汉朝的斯巴达300勇士——疏勒城保卫战
古希腊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保卫战——温泉关战役。它催生了斯巴达300勇士和马拉松的神话.可是有多少国人知道中国历史上也有一次足以载入史册却被很多人遗忘的战役呢?
石城子,史称疏勒城,位于奇台县城以南64公里——半截沟镇麻沟梁山坡上。石城建在麻沟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城为石头筑成,故当地人景称“石城子”。此城依山而建,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城墙残高一两米。古城堡东南面紧靠河岸峭壁悬崖,西面下临沟壑,北靠一面陡坡,整个城池居高临下,高拔险要,易守难攻。古城堡依地势北高南低倾斜,呈长方形,是古代的军事要塞。如今,当你走上约高1.5米的北城墙土塄上,仍可依稀看到垛口的痕迹。南面有向外突出的大土墩,残留着马厩与角堡的遗址,西南门旁有两块巨石。
看到眼前废墟之中的残垣断壁,遥想当年我们的祖先在这海拔1770米的高山之上,竞能建造起规模如此宏大的故城,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放眼望去,雄伟的天山直插云霄,苍翠的云杉间云雾缭绕,故城西南有星星点点的农舍散布在缓坡上,农舍四周是碧绿的庄稼和高山牧场。著名的萨尔勒克达坂距遗址不远,有间道直通鄯善和吐鲁番,遗址就雄踞在这条南北疆通道的险关隘口之处。
城内出土的文物皆为汉代的云纹瓦当、青灰陶大板瓦、简瓦、实心砖、黑灰陶钵、陶瓮、陶盆等。据考证,此石城为汉代疏勒城,历经魏、晋、隋、唐诸代,是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汉代建筑遗址。
历史上著名的疏勒城保卫战就发生在此城。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戍己校尉耿恭将军率数百名将士坚守疏勒城。匈奴强攻不成,便断了城中水源。将士渴极时,只好喝马尿解渴。在困境中,耿恭命令士兵挖地15丈。却不见一滴水!心急如焚的耿恭突然在脑海里闪现出当年大将军李广利在大宛率兵打仗时,断了水源便拔剑刺山,泉水即刻喷涌而出的情景……于是,他整理衣冠,对着干井虔诚膜拜,祈祷上苍赐水,井下清泉随即涌流出来,众将士皆呼万岁。耿恭即令士兵提水上城,扬水示意。匈奴人见状,锐气大减。
孤立无援的汉兵与匈奴人对峙一年多后,终于军粮耗尽,守城将士只好煮皮革解饥。匈奴人派使者前来劝降,说只要耿恭肯归顺匈奴,便封他为白屋王,并赐给他美女。耿恭不为匈奴人所诱惑,他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发誓与全城百姓共存亡,誓死保卫疏勒城,最终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兵家范例。
从此,石城子因耿恭将士的壮举而饮誉历史。当今人登上麻沟梁之巅,回望疏勒城遗址像铁铸似地屹立在山崖上时,心中不免升腾起一种对古人的崇敬之情。古老的疏勒城如今虽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耿恭将士们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却让人永远缅怀。
3.网易娱乐7月15日报道 由中国电影集团投资,霍建起导演,黄晓明主演的史诗巨制《大唐玄奘》 已于6月26日在江布拉克取景拍摄。
4.江布拉克的现状
1978年、1994年此古城分别被自治区、昌吉州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随着江布拉克旅游区的开发,这个毗邻游览区的古城遗址正越来越受到游客和考古工作者的青睐。
『陆』 求一个能看的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
优酷会员就能看,不过片子很一般。
『柒』 耿恭和疏勒城的守兵为什么说创造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耿恭,字伯宗,是东汉开国猛将耿弇之侄,“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任西域戊校尉,屯驻后车师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东汉永平十八年(75年)二月至建初元年(76年)正月,在东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西域戊校尉耿恭坚守疏勒城(今新疆奇台县境),力挫匈奴数万兵众的防御作战。永平十八年二月,北匈奴左鹿蠡王率骑兵2万进攻车师后王(治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南博格多山中),耿恭遣其司马率300人救援,全部战死,匈奴骑兵乘胜击杀车师后王安得,进围戊校尉驻地金满城(今新疆奇台西北)。耿恭命士兵以毒箭射匈奴兵,匈奴士卒中箭后伤口溃烂,全军恐惧,又时逢暴风雨,耿恭趁势出击,匈奴死伤甚众,遂撤围而去。耿恭料匈奴定会再来,便选定城傍有涧水流过的疏勒城据以固守。七月,北匈奴复来,断绝水源,围攻疏勒。耿恭亲率士卒掘井,得泉水涌出,匈奴人以为神助,再次引军退去。十一月,明帝死,车师乘机叛乱,与北匈奴联兵再攻耿恭。恭激励士卒死守。数月后,城中食尽,致煮铠弩食其筋革。匈奴单于增兵猛攻,不能下。建初元年正月,酒泉太守段彭率兵攻破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故城),北匈奴掠走,车师前国降。原耿恭军吏范羌自请率2000人至疏勒城迎救耿恭等。耿部尚余26人,至玉门关者仅13人。
『捌』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五十分钟的时候,一群人围着篝火唱的歌,叫什么名字或者全部耿恭声音那种的音频
上次血站苏烈成50分钟的时候,一群人围着篝火唱的歌。
『玖』 300汉军被20000匈奴兵包围的,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的是哪场战役
这个地方位于西域疏勒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疏勒城保卫战,两万匈奴人围攻仅有三百汉军驻守的疏勒城而未能攻下。疏勒城是汉朝西域的一个城市,但是因为年代久远,随着时间的流逝疏勒城已经不复存在,至于说它现在位于何处也无人可知。疏勒城曾经跟楼兰齐名,如今楼兰被世人熟知,而疏勒城却很少有人知道。
因为围困城内,粮食水源无法得到补寄。耿恭在城中掘井十五丈,仍不出水。官兵焦渴困乏,甚至挤榨马粪汁来饮用。耿恭亲自带领士兵挖井运土,不久,泉水涌出,众人齐呼万岁。耿恭便命官兵在城上泼水给北匈奴人看。北匈奴人感到意外,以为有神明在帮助汉军,于是领兵撤退。
『拾』 疏勒城保卫战,十三将士归玉门之后,这十三人最后怎么样了呢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历史的可悲之处,永远只会有王侯将相和即将成为王侯将相的人的故事,小人物们,只能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当初和耿恭一起守西域的还有一个校尉叫关宠,匈奴人来攻时,耿恭退守疏勒城,但是关宠却死守柳中城,直战至关宠一人,宁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