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姜文:随便拍的电影,被吹上了天,憋了7年拍的,你们却不认。你怎么看
姜文电影里有个最大的彩蛋:《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使用了同样的配乐。虽然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却很值得好好说道一番。
人们常把姜文比作电影诗人,一个诗人最大的忌讳就是重复,况且《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的第三部电影,《让子弹飞》是他的第四部电影。自己抄袭自己也就算了,而且还是第四部抄袭第三部,世界上还有这样拙劣的电影诗人吗?
和《让子弹飞》一样,理想主义者破灭,现实主义者笑到了最后。《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一样都是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久别重逢后,当初心有灵犀的两人要么形同陌路,要么阴阳两隔,让人唏嘘。
让人惊奇的是,之后姜文在拍摄《一步之遥》、《邪不压正》时继续沿用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我想《太阳照常升起》应该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憋了七年,磨一剑,可惜观众不买账,更让他苦笑的是,自己随手拍个《让子弹飞》,观众却吹上天,谁来翻译翻译,这叫什么惊喜?
⑵ 求一部感人震撼的电影!!
《楚门的世界〉
可以算一个!他最后架着小船冲出禁锢他的那个“世界”的时候真的很感人!
〈变种异煞〉
虽然名字听起来垃圾,但是裘·德洛的甘心做绿叶的片子!看过才知道梦想能承载一个人一生的幸福!而完成梦想的路能震撼所有围观的人!
〈决斗尤马镇〉
最近的新片也不错!最后一刻大家才发现谁是最可爱的人!
⑶ 谁是最可爱的人,有电视吗
啥人都有,这个你就算找一辈子都难!
⑷ 电影《那个最可爱的人》剧情到底讲述的一个啥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⑸ 曾经有一部根据谁是最可爱的人改编的电视剧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感觉最接近的电视剧就是《三八线》了,讲述的是1950年鸭绿江上的渔民遭美军战斗机轰炸后,村里两个小伙子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保家卫国的故事,
再就是电影《谁是最可爱的人》了。
⑹ 永日升影视出品:那个最可爱的人 剧情梗概
他只是做着一些正常的对的事,却被那些所谓正常的人笑着说不正常不对了。在影片中,正是傻的二明给我的感触最深。 在影片中,二明给我的感动是远远
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哪三个故事
第一件事:松骨峰作战。
第二件事:马玉祥在熊熊烈火中救朝鲜小孩。
第三件事:与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的对话。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本文是建国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写作背景:
作者那时刚刚调到总政,上级派了一个小组去朝鲜了解美军战俘的思想情况,以便开展对敌政治斗争。在战俘营,魏巍接触了许多美军官兵。
他说,这些美国兵多数表现出极大的厌战情绪,不少人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他们打了德国打日本,本想歇歇了,可又跑来打朝鲜,挺不情愿。但也有很反动的。但不管立场如何,却都令他们感到遇到了世界上最难对付、最不怕死的军队。
志愿军就是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凭着勇敢,不要命地与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侵略者干了起来,是他们的鲜血把猖狂一时的铁老虎打成了纸老虎。完成调查任务后,给总政写了一个详尽的调查报告,本可以回国了,但魏巍没有回,而是上了前线。
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我们多少战士被这百倍于惊雷的爆炸声震聋。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他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前线这3个月,他终生难忘。
从朝鲜回来是1951年的2月了,此时已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前方将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强烈地震撼着他,他急切地想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的英勇,是怎样的顽强。我们眼前这平平常常的一切,都是他们鲜血的代价,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
在朝鲜时,他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20多个他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
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1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魏巍从抗大毕业后, 被分配到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魏巍始终在战斗部队任职, 在战火中成长,在战斗中进步。他在与一线官兵的朝夕相处中结下了浓浓的战友情,这为他后来写成《谁是最可爱的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
1953年,魏巍开始为长篇小说《东方》创作做准备。他认为要表现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只有通讯报道是不行的,要用长篇小说的体裁才能将这场伟大战争的历史纵深感和朝鲜战场、国内建设,工厂、农村的空间跨度充分反映出来。
1957年魏巍参加编写《华北解放战争史》。
1978年,魏巍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文化部长,后来担任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聂荣臻元帅传记组组长。这一时期,是他文学创作作品盛出的时期。
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 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24日,魏巍因病于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