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这个是末代太监孙耀庭吗
孙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小名留金,是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人。公元1916年净身为封建王朝太监。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B.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阉割三天后,大清就亡了吗
太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是,曾出入的都是王公贵族之家。对于我们很多人一生都未曾享受过、甚至连闻所未闻的富贵生活,他们都是最熟悉不过了。只不过,这一群悲惨的人,能看得见却无福消受。当然,在中国古代,太监的身份虽然为士大夫所不齿,但是,其实在民间,太监仍然不失为一个生存的选择。
事实上,很多太监之所以被送进宫并不完全是被迫。很多人都是因为家庭实在太过困难,父母又无力抚养他们,所以,便狠心将他们阉割,然后,送进皇宫就为讨一口饭吃,有一个活命的机会。对于那些出身卑微的穷苦人来说,能够活下去已经是非常不易,他们已经不再追求生活的质量。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寓居京城广化寺的老太监马德清过世,孙耀庭成为末代太监中仅存于世之人。
有一位西方记者去采访孙耀庭,他掏出一沓钞票,要孙耀庭脱下裤子拍照,这个举动惹恼了孙耀庭,他怒斥这位外国人:“你给我出去,中国人不认这个!”霸气回应,让这名西方记者十分恼怒,但是又不能咋地。
作为皇帝皇妃的身边人,宫廷政治的参与者,他见证了最后的宫廷奢华,亲历了最终的王朝崩溃,成为独一无二的“活历史”。直到晚年,孙耀庭才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C. 求类似中国最后一个太监,霸王别姬,末代皇帝,活着这种清末悲情的电影,主角是旧时代的人,不要赞扬共产
你可以看看《芙蓉镇》是,姜文,还有刘晓庆演的,关于文革时期的一些事情,还有是一部黑白电影也是姜文的叫《鬼子来了》也是不错的电影,值得你看看。
D. 清朝末代太监孙耀庭亲述:太监入宫要经历什么痛苦
太监是古代一个封建丑陋制度的产物,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有了关于太监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太监的称呼有了许都变化,比如寺人、阉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都是太监的代名词。
一说到太监,大家可能立马想到赵高、司马迁、十常侍、郑和、魏忠贤等人,这些太监是历史比较有名的,位高权重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实际上太监在古代的宫里,地位是比较低的,而且有的命运十分悲惨。
据孙耀庭说,他从小家乡村里有个二大爷,专门从事帮人净身的职业,那天父亲找来了村里的二爷,然后他躺在穿上,众人把他绑起来,二大爷手脚麻利,一阵钻心的疼痛过后就晕了,然后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才可以下地走路。
太监入宫第一年,必须先服侍大太监一段时间,就像徒弟服侍师傅一样,入宫师傅喜欢你,那么就会帮你推荐,或者师傅混得好,高升了也会带着你,孙耀庭的运气不错,服侍了一个大太监一年,便提升到婉容皇后身边了。
婉容皇后是溥仪最宠爱的女人,虽然当时他已经不是皇帝,但仍旧住在紫禁城内,婉容16岁嫁给溥仪,溥仪经常来婉容这里侍寝,孙耀庭在婉容身边,主要工作有两个。
第一就是当婉容来“例假”时,去报告溥仪,让他别去了;第二就是替婉容保障,婉容平时购买东西的消费,到溥仪哪里报销等。
孙耀庭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经历了清朝、民国、抗战、新中国多个时期,见证了一个十大的发展,后来孙耀庭成为一名工作人员,住进广化寺。有人将孙耀庭的一生经历,写成了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后来还被拍成电影。
孙耀庭是个太监,因为无欲无求,所以没什么心理负担,他曾经写下“官清民自安,国正天心顺”的对子,预示对国家美好憧憬。
孙耀庭一直活到了95岁,直到1996年才去世,孙耀庭的去世,标志着中国从此再也没有太监了。
E.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谁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孙耀庭。
孙耀庭是中国最后一位太监,他伺候过端康皇贵太妃、皇后婉容,也亲身经历了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封建王朝覆灭的一刻。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一个贫农的家庭。童年时,父母沦为乞丐,迫于生计,他们想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虽然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封建主义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溥仪也不顾民国的禁令,继续在民间招收太监和婢女。
1916年,孙家辗转托人介绍,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他成了一名太监,当时15岁。
(5)末代太监电影免费扩展阅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溥仪躲到姑母家,后又钻进日本驻华使馆。孙耀庭出皇宫后,曾在摄政王载沣家里继续伺候婉容。直到一个月后,婉容去找溥仪,他才彻底结束了太监生涯。
但结束太监生涯后,他回到老家却发现自己也无法在老家生存下去,首先家里没有土地供他耕种,其次庄稼人都会的农活他干不了,只能靠兄弟接济。无奈之下,1926年,孙耀庭又回到了北京,在北长街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住在这里的还有40多个和他有着相同命运的太监。但这里的贫穷生活也并不好过。
直到新中国成立,政府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他们的生活才有了改善。后来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还曾当过6年的出纳,每月工资35元。
F. 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时,为何皇宫内哭泣声一片
1924年,中国再次爆发了内战,这场冲突从华中地区开始,逐渐升级成了中国南北之战,这一年也波及到了逊清皇室。
溥仪的英语老师庄士敦在他的《紫禁城的黄昏》里记录了溥仪离开紫禁城的前夕宫中的变化,皇宫对9.10月份发生的内战并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宫里人认为只要冯玉祥还处于吴佩孚的控制中,就不会对皇室有真正的威胁。
这一天,紫禁城中所有的人都在这个黄昏离开了,溥仪和皇后、淑妃以及身旁的三十多个太监、宫女,默默地走向了御花园后门——“顺贞门”
顺贞门外没有宫女、太监们都跪着哭成了一片,都在为自己未来的生存而担忧着。 一些年轻的太监、宫女出宫后,直接走了极端,跳河自尽了,有的到大户人家为奴。一些年轻貌美的宫女嫁人,有的甚至流落到八大胡同做妓为生。
溥仪由于不满自己父亲的胆小怯懦,同时又担心被冯玉祥所加害,在载沣的住处没有住多久,就逃进了日本公使馆,当时的日本对落难的溥仪十分热心,不仅慷慨的为他提供了舒服的栖身之地,还利用《顺天时报》发表了对皇帝的“无限同情”,同时对内阁和国民军无限的“激愤”。让溥仪对日本产生了无限的好感,从此走上了亲日的复国之路,成了伪满州国的傀儡。
G. 谁有末代太监游故宫纪录片急急求
还不如看末代皇帝
H. 解放后,末代太监孙耀庭生活的怎么样
太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可悲群体,作为一个奴隶,他们愿意忍受身体和尊严上的缺陷以求生存,徘徊在旧社会的边缘。
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在法庭上把他的故事写成自传,在民间广为流传。80年代,他的故事也被拍成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这种体验,这种提升速度,对太监!这个群体来说简直就是奇迹
但背后,一方面是运气,一方面是因为他肯吃苦,做事细心,吃苦,付出。
1924年冯玉祥参战,背叛清廷,投奔北京溥仪,末代皇帝,被赶出北京,几经周折,最终在太监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婉容女王去了溥仪,后,孙耀庭回到了他的家乡静海县。因为他被清洗了,孙耀庭不能像其他庄稼人一样做农活。一方面是他之前没做过,另一方面是他身体不行,更何况他连一寸地都没有!
幸运的是,有他哥哥在身边,孙耀庭暂时被收留了,但那一年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难,而且在他哥哥的房子里住很长时间也不是这样。
两年后,孙耀庭离开北京,住在兴隆寺,长北街,北京,那里有40多人与他同甘共苦。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太监,还有一些财产,所以他们买了一些房子和土地,然后把它们租出去。一群太监人组成一个小组取暖度日。
然而,由于房屋破旧,收取的租金不足以修复这些房屋,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谋生,孙耀庭整天忙着进进出出,捡一些煤渣和废品。解放后,孙耀庭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政府给了孙耀庭每月16元的生活补贴。之后,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
I. 有关太监的电影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极乐酷刑》
《大太监李莲英》
另外出现了太监的,但不是主角:
《霸王别姬》
《梅兰芳》
《垂帘听政》
《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