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露凶光的影片评价
绝望的林岭东
客观来讲,《目露凶光》是一部充满娱乐性的商业电影,无奈票房惨淡,林岭东越拍越没有信心,慢慢陷入了香港和荷里活都找不到岸的两难境地,一直尴尬到2003年,才由老友杜琪峰提携,在银河映像拍摄了《奇逢敌手》 。当然,这与林岭东在荷里活不甘心只拍摄B级动作片,对自己电影艺术品质的坚持也不无关系。
林岭东曾说,在开篇加入灵异惊悚事件是为了增加影片的娱乐性,他要拍摄的核心还是刘青云饰演的马文信在97亚洲金融风暴的压力下,由人变鬼的心理蜕变过程。所以原本最后一场戏马文信开枪自杀后即告完结,但拍摄完毕回来剪片时,大家却都认为如果加一个鬼屋屋主从刘青云身体中站起的镜头效果会更好,也与开篇的桥段形成呼应。林岭东思考再三,决定接受大家的意见,把Ending拍成两个版本,一个就是现在大家看见的版本,另一个保留他自己的创作意图。也就是说,林岭东对传统港产警匪类型片所做出的创新本属无心插柳之举。
《目露凶光》无论编、导、演各方面均炉火纯青,戏味颇浓,林岭东一贯追求的纪实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梁家辉夜探空屋一场更堪称港产惊悚片的示范教材。黄英华的配乐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厚重的古典音乐经过节奏的变换呈现出特殊的质感,颇有新意的烘托出影片的恐怖气氛。林岭东骨子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无论是《高度戒备》还是《目露凶光》,主人公都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慢慢失去理智,变得多疑、猜忌甚至绝望,最后走上不归路。这是否也是导演林岭东自己郁郁不得志的真实写照呢?
《目露凶光》在当年荣获六项金马奖,在2000年的第十九届香港金像奖上入围四项提名。可是,这部佳作被后人提及的次数很少,我认为这部悬疑犯罪电影被低估了。《目露凶光》是同类题材电影中最有哲学性和社会性的一部。由表及里,它都是一部形神兼备的佳作。
从外形谈起,影片是部非典型的异色警匪电影,林岭东巧妙地把电影的气氛基调往恐怖片靠拢,让人产生恐怖惊悚的错觉。把灵异元素与警匪缉凶相结合的电影少之又少,而我们还以为这是一部鬼片的时候,林岭东马上把现实主义的真面目浮出水面。而最后当我们再度以为被耍了一把时,鬼魂、宿命又再次萦绕我们的大脑。从这里不难发现,《目露凶光》意在缔造一种意境,通过表象和意象来反映社会的某些问题。而恰好这部影片把目光聚焦在97金融风暴当中,通过一个迷离奇幻的警匪犯罪故事来揭露脆弱异化的人性。
刘青云和郭蔼明夫妻档上阵,为影片增加不少话题和看头。夫妻俩的默契很好,并且水到渠成,表演均不着痕迹。刘青云所饰演的马文信由于撞邪,内心变得复杂并且变化莫测,而其看似说谎来借机携钱逃脱的动机也很让人怀疑是否被鬼魂所控制。郭蔼明很好地把对人性扭曲的恐惧表现出来,尤其是高潮是跟刘青云的对手戏,眼睛强烈地睁大,手抓双唇,入木三分。梁家辉把一个顾工作而不顾家的好男人演活了,举手投足都有其魅力,也为影片的悬念充当了很好的中介。如此一来,影片的演员方面是绝对不成问题的,没有谁拖了谁的后腿。林岭东在选角方面总是很有一手,把各影帝影后或者具有影帝影后潜质的演员放在一起,激发他们无限创造力。
说完了“形”,是时候谈谈“神”。《目露凶光》之所以获得许多好评,就在于它是那种一看就知道有内涵有思想性的电影,无论你看没看懂。影片涉及到一个时代的病态问题,而刚好那个时代即将结束,迎来的是千禧年,步入21世纪。可是越接近时代的末尾,病态也越明显。金融风暴的爆发,刚好就是那个时代的不幸。我们都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而经济基础也决定上层建筑。由于物质保障出现断层,人类意识受到严重打击,这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逃避不了。而社会问题往往是表现时代境况的一个重要模块,影片所展现的社会状态充满了残缺,这就有力地说明了人们为何终日惶惶的问题。
刘青云在片中用金融风暴作为借口,制造套局,携钱逃走。但他那时的思想并非本人,而是被鬼魂操控从而映射出来的一种心魔力量。心魔源自何处?其实正是他的借口——金融风暴。许绍雄的一句台词说道:“金融风暴下,人人都变负资产。”而刘青云则责备地说:“时间过得特别快,很多东西剧烈变迁,我留不住时代,没有任何东西属于我。”所以,这就有了为什么鬼酒店里面的墙上会写着血红的几个字——“愿此刻永留”。可以说,鬼酒店就像是刘青云的意识状态,但那个意识是属于鬼魂的,附在他身上而产生强烈的异化和扭曲。同时,这个意识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客观存在着金融危机这一现实,所以致使刘青云想留住属于自己的东西,他需要物质保障。因此,他不得不走上绝路,伪装协助匪徒抢劫印钞厂,然后挟带私逃。欠债还钱,顺水推舟,但这并非源自刘的贪婪,而是一种自救行为。这映射出大部分香港人当时的焦虑症。在金融风暴下,自救成了首要任务,贪婪并非良策。
片名的“凶光”,我理解为是对社会体制改革不善和时代剧变的批判,因为前文提到社会问题是时代境况的一个重要模块。由人的眼睛射出凶光,可视作人性在苦难中的反击,刺穿时代的病态。林岭东不用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达,而用了虚构的灵魂元素叠加在上,目的在于透过现实与虚构的复合,双重映射金融风暴下的时代病态。而这种所谓的时代病态主要表现为人性的残缺和极度反差。人的精神的紧张、恐惧、焦虑、困惑,都一一被众演员所表达出来,同时也被镜头语言隐喻性地放大。郭蔼明面对刘青云目露凶光的那一幕,她眼睛流露出的却是“惧光”。面对扭曲变形的精神状态,旁观者的反应当然是恐惧的,这侧面烘托了存在病态的时代下的人物是何等不安。
林岭东的叙事一是流畅,二是完整,三是很有力度。无疑,他是个关注社会的香港导演,从《监狱风云》《龙虎风云》《学校风云》等作品可看出,他能够把某些个体空间,诸如监狱、学校等比喻成社会的缩影。而《高度戒备》《目露凶光》这些作品则已经大胆地走了出来,真正地抨击社会问题。可以说,《目露凶光》是一部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港产佳作,它是林岭东掷地有声、满怀悲悯的代表作之一。
② 刘青云最近有部电影好象有点恐怖但不是恐怖片,挺玄秘的。有谁知道是什么名字吗
叫<<神探>> 两名警员到树林查案,结果一名警员王国柱(李国麟)连人带枪失踪,另一名警员高志伟(林家栋)平安而回,失枪却接连牵涉不同的抢劫谋杀案。重案组督察何家安(安志杰)受命调查此案多月毫无进展,何家安决定找旧上司,已退职的陈桂彬(刘青云)请教。
陈桂彬是破案天才,手上从没破不到的案,多年前因自切一只耳朵给退休的警司,被认定患上精神病而被退职。陈桂彬跟妻子张美华(林熙蕾)本已过着隐世生活,何家安出现让陈桂彬才能得以发挥,沉睡的心热炽起来,妻子却当丈夫是疯子。
陈桂彬初次接触高志伟,即认定王国柱已遇害,高志伟就是凶手,但杀人动机则有待调查。何家安奇怪陈桂彬的判断,陈桂彬说出自己有“看”到人内心阴暗面的能力,还有看到人因犯错而“遗失了的人格”。
陈桂彬的办案方法奇特,例如,会重返案发现场扮演凶手和受害者去感受两者的心态,意图找出动机,过程不断的违规犯戒,为何家安带来不少麻烦,最后更不发一言夺走了何家安的配枪。
③ 目露凶光
67年,山景酒店发生灭门命案,欧炳同因怀疑妻子陆艳霞有外遇先杀妻, 后与三岁儿子吞老鼠药自杀,三人尸体死状可怖。房间墙壁被写上愿此刻永留五个血字。流声机正播放愿此刻永留一曲。 1999年,马文信(刘青云 饰)下班后被神秘匪徒绑架,但家人及女友傅骞人(郭蔼明 饰)均收不到任何勒索电话。两日后探员阿 Pit(梁家辉 饰)于其座驾中发现神秘血渍,两日后竟在曾发生灭门命案之山景酒店发现信被倒吊房间中,全身伤痕。阿信遇事后性情变得古怪阴沉,终日恍恍忽忽,暴噪,目露凶光。连串怪事全围绕著阿信,是否有些不为人知的力量在操控著呢……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目露凶光」入围了当年的金马奖,在许多人连声赞好下,被看好应该会拿下大奖,这部由林岭东执导的作品,同样荣获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共六个奖项。 此外,本片也获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刘青云)等四项提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刘青云和郭蔼明夫妻继电视剧〈大时代〉后合作的首部电影,应该也是婚后唯一一次的合作。 林岭东的作品向来除了影像自成一格之外,对主角人物性格与心理也都有深层描写,「目露凶光」就融合了悬疑、惊悚、侦探等元素于一身,以金融风暴为背景,藉此形势来展现出香港人面对挫折后,所进行的反击,全片对人性潜在的恶念与贪婪有深入描写,既有娱乐性也言之有物,绝对有资格拿下最佳影片大奖。 林岭东,1955年生于香港,曾赴加拿大约克大学学习电影制片。1987年执导《龙虎风云》,描写英雄命运的悲剧感,被誉为香港写实派导演。获第七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从此他执导了一系列“风云”影片。包括有描写英雄对权力挑战的《监狱风云》、描写黑社会势力渗入学校的社会写实片《学校风云》以及《圣战风云》、《监狱风云Ⅱ逃犯》等,其中《监狱风云》获第三十三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以拍“风云三部曲”而闻名的香港导演林岭东,身为香港中坚导演一分子,沉寂多年的他和同行王晶、杜琪峰、马楚成一样,一直在勇敢地突破自己,努力地为香港电影增添一抹颜色。
④ <目露凶光>的电影问题
就是是那个屋子其实以前还是死过人的 因为就说那个屋子又重蹈覆辙咯嘛 所以就是渲染一下诡异的气氛 这个片子多吓人的
⑤ 请问在电影《目露凶光》中扮演梁家辉的老婆那个女演员叫什么名
Suki KWAN Sau-Mei 关秀媚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gbv=2&hl=zh-CN&client=aff-cs-gbown&hs=viB&newwindow=1&sa=1&q=%E9%97%9C%E7%A7%80%E5%AA%9A&aq=f&oq=&start=0
⑥ 目露凶光高清完整版电影
目露凶光.A粤语中文字幕.rmvb
⑦ 电影目露凶光刘青云开的是什么吉普车
刘青云主演的 其中有一段是刘青云和一个女孩玩快闪 还把前妻的狗给弄丢了25.《目露凶光》Muk lau hung gwong AS …… Manson Ma (1999)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