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免费电影 > 东方新地电影免费清晰播放

东方新地电影免费清晰播放

发布时间:2021-06-14 14:24:39

『壹』 谁能为我简单介绍下倪震

倪震(1964年4月26日- ),英文名Joe Nieh,为作家倪匡的儿子。曾就读高主教小学、华仁小学、香港华仁书院、苏浙公学;大学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1986年,倪震加入黄霑的广告公司任撰稿员。后来签约为艺人,参与电影有《奇迹》、《义胆群英》、《虎胆女儿红》、《妖魔道》等。作为电影演员的倪震并未获得好评。

1989年,倪震与邵国华、梁继璋开始主持了电台节目《三个寂寞的心》,探讨爱情问题,获得广泛好评,并开创了倪震独特的电台主持风格。其后他又主持了商业二台节目《无字头八九十》。

1990年,倪震与邵国华、梁继璋等人创办了《Yes!》杂志。该杂志是当时少数以香港青少年为对象,全面报道娱乐,偶像和时尚潮流的刊物。在创刊不久即突围而出,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发行量不断上升。是倪震事业的一个高峰。与此同时倪震还同时为《东周刊》、《香港周刊》和《东方新地》等刊物撰写专栏。

与倪震有关的新闻,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周慧敏小姐的关系。1997年,倪震毅然与邵国华、梁继璋等人一同出售手上所有的《Yes!》杂志股份,与周慧敏携手离开香港,完全退出娱乐圈,在33岁的盛年转入退休生活。此举受到人们的不一评价。

2003年,倪震正式复出,先后与张燊悦和谷祖琳主持香港商业二台《绝情谷》节目,帮助爱情上有困难的人排解问题,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一直至2005年9月30日。

『贰』 因失恋怒拍风月片后悔不已,现身价过亿仍孤身一人,她是谁

她就是蓝燕,不过现在已经改名为蓝心妍。她拍的这部电影是《极乐宝鉴》,当然这并不是电影的全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上网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就算你没看过,也听说过这部电影。

拍这部电影,自爆因为被感情影响

但她在互联网上仍然非常活跃,并做了一段时间的现场直播。之前,她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群人来找出犯罪,这也吸引了许多网民的围观和评论。在照片中,她没有穿华丽的衣服,也没有化妆。蓝燕穿的是比较休闲的衣服。她的妆几乎是素净的。

她的总体情况仍然很好。虽然她不再年轻了,但她的美貌和身材仍然保持完美。有些人会相信她二三十岁。许多网民评论说,这是第一次看到兰颜有如此纯真可爱的一面,像一个少年一样纯真可爱。

『叁』 东方新地的东方新地概况:

物业类型:普通住宅 区域所属:新香洲 小区地址:珠海市香洲区翠微街2号 交通线路:新香洲万家(1;5;6;8;15;22;43;56;68;204;602) 健华医院(8;56;68) 明珠北(1;5;15;16;22;23;31;36;40;42;45;204;602;观光01线) 上冲(1;5;6;15;22;23;43;204;602) 恒隆学校(8;56;68) 翠前小学 小区介绍:主力户型三房两厅,127.71平方米,一梯两户。

『肆』 歌手麦田守望者的简介

乐队成员:主唱:肖玮 吉他:刘乐 贝斯:大乐 鼓手:苏阳
乐队最早组建于1992年,乐队成员均为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乐队已初步形成。
乐队以成员共同喜欢的美国作家赛林格的同名畅销小说《Catcher in the Rye》取名为:“麦田守望者”。
1994年圣诞节,乐队在北京“轩豪夜总会”舞台上首次公开亮相,从此宣告了他们演艺生涯的开始。
1996年,“麦田守望者”乐队正式签约红星生产社。
1998年5月8日,麦田守望者乐队赴香港参加“Levis Body Language Battle of the Band”演唱会,此次演出是由“Levis”赞助的纯乐队性质的演出。同台献艺的有香港的“ZEN”、Joey Tang及乐队、NT、Screw及台湾的“张震岳及乐队”、“陈奕迅及乐队”等。作为大陆流行音乐“新希望”的代表,“麦田守望者”不负众望,现场观众反映十分热烈,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之后,“麦田”还接受了《星岛日报》、《电影双周》、《东方新地》、《Best Bug》、《东Touch》、《壹本便利》、《明报周刊》等媒体的采访,并接受了香港有线电视的现场直播访问。
1998年6月,乐队推出首张专辑《麦田守望者》,制作人为张亚东,由红星生产社出品,北京京文音像公司发行。
作为专辑第一主打歌《绿野仙踪》连续登上“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歌曲榜”冠军宝座,并在全国各地电台排行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98年8月,乐取再次赴香港为其首张专辑《麦田守望者》做宣传,同期参加CRII(香港商业2台)举办的“组Band狂热”演出,他们以嘉宾身份演唱30分钟,观众反映非常热烈,“麦田守望者”成为此次活动的焦点人物。同期参加“太阳计划”及“叱咤903”两场演出,同样取得巨大成功。演出之后接受了香港电台、《电影双周》、《号外周刊》、《Yes周刊》、香港有线电视、《TVB周刊》等香港媒体的专访。
1998年8月29日,乐队参加由《音乐生活报》组织的为灾区赈灾义演活动。同台演出的还有崔健、Again、臧天朔等国内知名乐队。
1998年底,《绿野仙踪》的MV被选送中央电视台参加第五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
1998年12月第三次赴港,参加红堪体育馆“滔滔两岸摇”摇滚演唱会。
99年2月,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评选“最受欢迎乐队奖"。
99年9月,应邀参加青岛啤酒节开幕式演出。
99年9月,在京参加由北京音乐台、香港[V]音乐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V]红星2000新音乐发表会”。
1999年9月,开始进棚录制第二张专辑,这张专辑仍由张亚东担任制作人。
99年10月,开始录制新专辑,暂定名为《Save as......》.
99年11月24日,再次赴港应邀参加香港商业2台举办的“拉阔音乐演唱会”,与张亚东共同出任嘉宾。
2000年1月,第二张专辑《Save as》出版发行。
2000年3月24日,红星生产社与北京泛音(FINE)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麦田守望者 SAVE AS音乐中国”新片发布专场演出,受到同学们空前热烈的欢迎。同时“麦田守望者歌友网”也于当天正式成立。
2000年3月26日,“麦田守望者”赴港为其新专辑《SAVE AS》做海外宣传及现场演出。
2000年4月6日,“麦田守望者”赴意大利参加名为“BIG Torino 2000-International Biennial of Young Creativity”的文化交流活动。
2000年5月-6月,“麦田守望者”出任Channel[V]音乐台发起的“[V]人类、新思维”行动的“行动大使”,分别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和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音乐会。
2000年8月18,“麦田守望者”乐队参加北京音乐台2000年第一季度季选颁奖活动,主打曲《电子祝福》荣获季选“十大金曲”奖。
2000年8月26日,《电子祝福》荣获“雪碧我的选择-----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季选奖,并应邀参加于8月26日在上海大舞台举行的季选颁奖典礼。
“麦田守望者”是北京新一代摇滚群体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乐队。乐队成员普遍受英国音乐影响,因此其音乐具有英式摇滚的特 征,特别是继承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的punk/New Wave音乐的传统,并与同期在英国新兴的Bripop音乐有很优美的旋律,作品短而精巧,不过渲染吉它solo,要求各样乐器和人声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自主而均衡地发挥。音乐的多样化使“麦田”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可听性。从180余拍的Hard Core,到低迷回旋的Hew Wave;从激越的老式Punk,到幽婉、抒情的Ballad,“麦田守望者”从音乐展现出一个朴素、含蓄的英式音乐元素为背景的,自由而轻松地激扬北京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情感的音乐空间。
这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名字:麦田守望者。这名字的灵感来自于他们大家都喜欢的美国作家赛林格的同名畅销小说(《Catcher in the Rye》)。大家知道,这本书是美国六十年代非主流文化的先声。麦田,在书中被用来象征少年人的欢乐园,可隐藏、可嬉戏、可贴紧大地、可沐浴阳光。对一个热爱捣蛋的少年来说,成长的过程是烦恼的。因此,麦田里面要一个守望者,它能看护着,以防其跌落深渊。这种少年稚气,正是北京新生代摇滚组合 —— 麦田守望者的真实写照。
“麦田守望者”组队于1994年10月,队员均为理工科的大学(毕业)生,其中三人来自同一高校,相同的教育背景使队员具有相似的观念认知和表达方式,继而在音乐上得以团结一致。
同时,乐队对摇滚音乐的理解则趋向、朴实、含蓄,所以乐队在成立伊始便拒绝了Heavy Metal和 Grunge,确定了英式摇滚的方向。其间适逢英国New Wave of New Wave运动的爆发,乐队获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充足的信心。
这种由生活态度、个体性格和教育背景带来的新的文化观念使“麦田 守望者”具有了独特的精神风貌;充满学生朝气的、健康的形象、自由的、乐观的、热爱生活的态 度和理智的、善于思考的探索精神。
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的摇滚音乐圈是明显地欠缺一种动力,一种不同的思维。他们将带着你一边在绿野中徜徉,一边聆听他们呤唱着的希望。
自组队以来,“麦田守望者”凭借自身的音乐感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迅速提高。同时乐队在数次大型演出中亮相,获得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并且乐队受到在京外籍人士的喜爱,应邀长期在 Poacher Inn/英国酒吧演出,被观众称为“Punchiest band in town”。迄今,各地的许多音乐人士都听了乐队的作品,并对“麦田”给予肯定甚 至热情地赞扬,特别地称“麦田守望者”,超越了技术和形象。
作为一支年轻的乐队,“麦田守望者”没有从形式到内容的一切束缚,他们勇于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并且保持着难得的原始而生动的活力和激情。“麦田守望者”所自我塑造的真实和热情,他们的音乐观念和实践,在北京的新音乐园里是一个新开端,正如一些圈中人士所评,“麦田守望者”是一支有希望的乐队。
沉淀六年再度启航 张亚东携超级班底助阵 十首精彩杰作绝无冷场
太合麦田旗下乐队“麦田守望者”成军十年的第三张原创专辑《我们的世界》正式上市,身为设计师的主唱萧玮亲自为这张专辑设计的封面及内页。本月中旬他还作为乐队代表与绿色和平组织一道深入巴布亚新几内亚“天堂雨林”为保护这块“地球上最像天堂的地方”出任志愿者。
除此之外,麦田守望者乐队此次还选择了国内首次启用的“MMV”形式拍摄其新专辑《我们的世界》音乐录影带。
此次独创概念的“MMV”分别节选了麦田守望者乐队新专辑的十首歌曲中的精华部分,利用剧情的串联与场景的切换将其结合为一支完整的音乐录影带,也就是说,在此支“MMV”中,观众听到的将不是专辑中的一首歌曲,而是十首歌曲。在拍摄过程中为求最为细腻完美的视觉效果,导演王岳伦请来内地顶级的制景高手在棚内搭建了五个堪与电影场景媲美的内景,除乐队成员萧玮、刘乐、大乐、苏阳均悉数出现并扮演角色外,包括音乐总监张亚东、副总经理张璐在内的众多太麦员工也将在这支音乐录影带中大胆挑战“演技”。而因个别剧情内出现了“床戏”的镜头,太合麦田也决定将剪辑两个不同版本的“MMV”以符合相应渠道的播放标准。
近年来内地摇滚唱片精品寥寥,而高质量的摇滚乐MV就更为难觅,此次麦田守望者《我们的世界》MMV从创意水准到拍摄质量都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伍』 李治廷几岁时开始演戏



很多人都说“在爱情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在天王巨星的感情生活里这句话同样适用。黎明和乐基儿的婚姻中,乐基儿曾处过下风,为了黎明黯然憔悴。但时至今日,黎明为满足妻子不惜钱财,出资让老婆开餐厅又送豪宅送游艇,不惜花费半亿但也难博乐基儿回头。而这几年,银幕上黎明的身影见少,其他场合也少出现。似乎天王为了守住家庭,开始转战幕后。但不管黎明做出多大的努力,都难以维持这段婚姻。最近,频频传出黎明和乐基儿已经离婚的消息。有媒体报道,黎明和乐基儿2005年开始交往,2008年在美国秘密结婚。两人相处7年,最终难逃“七年之痒”。但不管两人是否已经分道扬镳,我们只想回忆黎明多年来疼爱妻子的点滴。对老婆,天王一往情深这么多年来,黎明身边有不少美女,但是他只对乐基儿一往情深。也许是为了照顾家庭,黎明很多年前就把工作重心转到幕后,自己开了一家娱乐公司,旗下有李治廷、卫兰等艺人,自己也投资拍电影。虽然对待员工,做事谈生意,黎明都是一副严肃做派,但对老婆,黎明是有求必应。乐基儿一句想创业,黎明就马上砸钱帮她联名开公司。乐基儿一时想开画廊,一时又想开花店。但黎明在和她身边的朋友聊天才得知,乐基儿已经和人一起开了餐厅,投资上千万。目前乐基儿还请老公辞去联名公司董事长,让她独立经营。不少人都猜测,这是他们离婚之前分割家产的准备。为了照顾家庭,退居幕后自从和乐基儿在一起,黎明就更加专心地经营自己的娱乐公司,如果不是非常特别的角色,他都不会接。即使接了,也无法专心演戏。2007年,在北京拍摄《梅兰芳》的黎明收到卫兰当时筹备的新专辑《Serving You》的录音,还得仔细琢磨问题。转作幕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不用像演员那样拍个戏就要离家很多天,黎明愿意花更多时间享受爱情。婚姻亮红灯,疑有第三者台湾媒体报道,两人婚姻亮起红灯,是因为乐基儿有第三者。据香港周刊《东方新地》报道,乐基儿曾数次背着黎明行为不轨。2009年4月,她趁黎明在上海拍戏,在布吉与胡须男激吻。5个月后又被拍到在夜店与男D J拥抱。黎明友人规劝其赶紧调查清楚,做个了断。近日,乐基儿返港后也避谈婚姻状况,只表示黎明已经辞去了联名公司的董事长一职。对于感情是否有变,她只说:“迟点大家会看得到。”砸钱挽救,都已于事无补据《东方新地》指出,去年传出夫妻浓情转淡后,黎明一直努力想挽回。今年初,买下价值4000万的豪宅给乐基儿家人,乐基儿生日时,更送上宾利车与价值1300万高级游艇。但如今看来,这些都徒劳无功。香港同行:

如今很难拍到两人一起的照片乐基儿有没有第三者的事情,无从考究,不过记者昨天从香港同行处获悉,黎明和乐基儿确实已经走到了婚姻的尽头,“具体离婚手续办没办我们还不太清楚,但这两人已经形同陌路。”香港同行透露,黎明的好友们都怀疑乐基儿有外遇,但也并无证据。黎明自己则只相信眼前所见。他还告诉记者,以前经常能拍到黎明和乐基儿一起约会的甜蜜照片,乐基儿总是小鸟依人地站在黎明的身边。而从去年开始,就很难拍到两人甜蜜约会的照片了,“基本上总是他们两个单独行动的,黎明平时除了会见友人,甚少露面,倒是乐基儿,经常拍到逛街购物,出国旅行。”

『陆』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会员

罗卡:资深电影文化工作者。曾任十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专题策划。
罗维明:多媒介创作人。前任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电视台编导、《电影双周刊》总编辑、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著有影评集《电影神话》、《电影文章》等。
李焯桃:影评人,现任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艺术总监。曾任《电影双周刊》总编辑,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历任柏林影展、温哥华、鹿特丹及釜山电影节,以至台北金马奖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审。著有《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笔记》、《观逆集》、《淋漓影像馆》等影评结集共八册。近年编有《香港电影七九─八九》、《香港电影王国─娱乐的艺术》及《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特刊等。
黎肖娴: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系博士候选人。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助理教授。
黄爱玲:电影文化人。曾编《诗人导演 ─ 费穆》及出版文集《戏缘》。现为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 林锦波:曾任《PC home》副出版人及总编辑、《电影双周刊》、《越界》、《东周刊》编辑,、S-team Proction 出版总监及《星岛日报》采访主任。从事电影及科网评论工作。现任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董事及理事。
黄淑娴:曾任香港电影资料馆编辑部主管,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现为日本东京大学中文系访问研究员。著有《女性书写_电影与文学》。
列孚:香港资深影评人。曾任《南国电影》编辑;《中外影画》半月刊创办人兼总编辑;《影艺》半月刊总编辑。著有《指点十年》及《中国大陆电影综评》。
舒明:在1965年开始发表影评,对欧洲电影和亚洲电影特别关注。著有《日本电影风貌》(台北,联合文学,1995)、《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2007)。
张建德:影评人及作家,著有英国电影协会出版之《香港电影─额外的层面》一书,曾为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英文编辑。
朗天:曾任职报馆,现为评论及创作人,文化策划。著作有《基督教之贫乏》、《人喜欢被骗》、《后虚无年代》、《后九七与香港电影》等。主编作品有2000年、2002年及2003年《香港电影回顾》。现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蒲锋:影评人,前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曾在《星岛晚报》、《现代日报》、《星岛日报》、《经济日报》、《快报》、《明报》及《电影双周刊》发表影评。现为《信报》撰写影评专栏。曾主编《1997香港电影回顾》及《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及为《世纪回眸 ─ 中华电影经典展》中文编辑。
庞奴:原名李照兴,曾任报章编辑、记者、香港国际电影节编辑。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传播艺术系毕业。擅写电影评论、城市现象及流行文化等各种文化观察。主编作品包括《香港101》、《裙情汹涌》、《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及《上海101》。个人作品有《男人那东西》、《香港酷酷》及《香港后摩登》。
张伟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现届副会长,自称电影作者,由评论至剧本,著有《低空飞行》。1997年开始独立电影创作,导演作品包括《月未老》(1997)、《惑星轨迹》(2000)及《太阳无知》﹙2003﹚。
小敏:曾任香港国际电影节中、英文编辑。于《明报》、《信报》、《星岛日报》、《联合报》、《Cosmopolitan》等媒介撰写和电影有关的文章,并于《黄巴士》发表短篇故事。编剧作品包括香港电台的《寻人记》(1995)、《纳清风》(1996)、《我家猫儿 — 龙猫是不是猫?》(1996) 、《身壮力健》(1997)、《肥May 正传》(1998)及《波记开锁》(2000)。文字作品有《我的猫故事》(2003)。于2003年创办书节及传讯活动公司蓝蓝的天。 赵嘉薇:曾任百老汇电影中心助理总监、香港国际电影节出版统筹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经理兼理事。现于香港电影数据馆担任编辑。
何思颖:往返于香港及德州侯斯顿的作家。曾任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英文编辑。现任香港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林超荣:现任自由撰稿人、香港电台《头条新闻》节目主持及电影编剧。曾任无线电视高级编剧,后来加入亚洲电视担任编剧审阅,其后晋升为电视监制。小说著作包括《男人的做和女人的爱》、《笑里情怀总是痴》、《头条新闻小小说》及《人细鬼大》。
凤毛:原名张凤麟,毕业于中文大学及研究院课程,后远赴法国索邦大学完成博士预备课程。为香港大学比较 文学系 博士。现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课程包括:中国艺术及设计、电影等。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及香港影评人协会会员,影评散见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网页,及大专院校出版的电影论文集。
宾尼:原名李耀荣,毕业于岭南大学中文系,后负笈英国史坦福郡大学进修,为传媒及文化研究硕士。曾出任TVB「娱乐 + 生活文化」副总编辑,现为杂志编辑、自由写作人,文章散见于学会网页及报章杂志,并参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多部电影书籍的文章撰写,个人著作有《The Y2K Hero – Bruce Lee》(2001)。
皮亚:独立电影人,明报电影版策划。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曾赴纽约大学进修电影制作,导演作品有《人造色素》(2002)及《我是猫》(2004)。编剧作品有《17岁的夏天》(2005),《人在江湖》(2006),《阿飞》(2006)。 潘国灵:文学作家、文化评论人,大学兼任讲师。文章发表于中港台媒体如广州《城市画报》、《深圳商报》、台北《诚品好读》、《明报》、《经济日报》、《号外》等报章杂志。主编《银河映像,难以想象》、《王家卫的映画世界》,个人作品有小说集《失落园》、《病忘书》、《伤城记》、城市论集《城市学》等。曾获第七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组推荐奖、中文文学创作奖季军及优异奖、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等奖项。曾担任青年文学奖评判、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评审、国际影评人联盟奖(FIPRESCI)评审等。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
登徒:原名单志民。影评散见于《越界》、《信报》、《电影双周刊》、《经济日报》、《明报周刊》。现为《经济日报》副刊电影版编辑,并为香港电台主持影评节目。曾主编《1996香港电影回顾》,又代表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负责「CIA 三面睇」放映研讨节目。
汤祯兆:香港影评人及作家,专注于电影及日本研究。近著有日本电影研究《讲演日本映画》(2003)、香港文化论集《杂踏香港》(2004)及日本AV研究《AV现场》(2005)。香港电影研究《香港电影血与骨》(2006)。 冯若芷:多伦多大学毕业,主修电影研究。曾任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助理编辑,以及商业电台《好声好戏》电影节目主持人。现为专业翻译及影评人。
徐宽: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曾任职亚洲电视国际台,香港电讯互动电视及电讯盈科内容策划。现任职寰亚电影制作部。
黄志辉: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独立录像艺术及视觉艺术创作人,录像太奇创会成员。曾任《越界》杂志美术总监;设计及制作《低空飞行》、《从新浪潮至后现代》及《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等书。
黄国兆:资深影评人,曾任香港国际电影节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王勋:现职编剧及影评人。生于香港,于九十年代开始撰写影评。曾任职记者以及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电影科助教,现为自由撰稿人。
刘兰:当过电影编剧,超过十年的周刊记者及编辑。影评主要见于《东周刊》,《东方新地》,及电影评论学会的年度文集。除了影评之外,还以不同笔名发表杂文,小说及儿童文学等。
叶月瑜: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助理教授,著有《歌声魅影─歌曲叙事与中文电影》。
刘曼久:曾任报章记者及电影网站主编,现从事影评、文字及影像创作。
游静: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学士、纽约社会研究新校大学媒体系硕士、伦敦大学皇家可罗威学院媒体艺术系博士。曾于加州圣地亚哥校址、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密西根大学、伦敦大学等任教,现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为「设计、文化与理论」课程统筹。同时身兼电影及录像导演、多媒体装置艺术家、散文作家及诗人,曾为纽约电视台编导及为香港电台电视部特约导演,执导剧情长片《好郁》于国际影展多次获得肯定。著有文化评论集《另起炉灶》,散文集《裙拉裤甩》,诗集《不可能的家》及电影剧本《好郁》。研究范围包括电影理论及创作、纪录片、小众传媒、酷儿理论、录像艺术及饮食文化等。2004年获洛克菲勒博士后人文学科奖金赴美进行研究。 陈嘉铭:做过廉价兼职讲师,教过电影、流行文化等学科。亦曾做过牛棚书院《E+E》杂志编务工作。作小说、栋笃笑、写影评、搞文化多年。小说作品包括《野心》(1998)、《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1998)、《积木小屋》(2001)及《无故远游》(2004)。个人栋笃笑作品有《失业人士请注意Dating the Unemployed》(2002)、《盲侠谈恋爱Loving Hong Kong, Being Blind》(2004)及《文化圈血泪史Ka Ming! Stand up! - Perhaps Culture》(2006)。文章多见于明报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网页。现为澳洲墨尔本大学博士生,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及夸国合拍电影;亦曾以《Getting lost, culture shock》为题,参加「零五年墨尔本国际喜剧节」栋笃笑比赛,从中观摩。
清心:影评人、自由写作人,从事广告及市务推广之文字创作。 影评及散文作品见于《都市日报》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出版刊物。
洛枫:原名陈少红,香港出生;一九八七年取得香港大学文学院学士,并于香港大学修读哲学硕士。一九九二年赴美国深造,先后取得美国南加州大学东方语言及文化学系文学硕士,及后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得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新穗》诗刊、《九分壹》诗刊编委、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兼任助理讲师,现任中文大学中国语文及文学系高级导师。是香港著名诗人、电影评论员,作品以诗、小说及评论为主,作品散见于香港的《香港文学》、《素叶文学》、《诗双月刊》、《星岛日报》、《星岛晚报》、《快报》、《越界》、《突破》;台湾的《蓝星诗刊》、《创世纪诗刊》、《中华日报》、《当代》、《华人文学杂志》,以及美国加州洛杉矶《世界日报》等。著作有《世纪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文化评论﹚、《盛世边缘》、《末代童话》(短篇小说)、《距离》(诗集)、《错失》(诗集)。评论文章收入于《香港文学探赏》、《香港现当代文学探研》、《文学与表演艺术》。学术的研究范围主要是香港的文化,包括诗、小说、电影、流行音乐等。
家明:原名冯家明,199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大学时开始写影评,作品散见于《电影双周刊》、《信报》、《Amoeba》、《Homenet》、《Magpaper》、台湾的《光点电子报》及《开眼电影E周报》等,1993年至1997年在《年青人周报》撰写电影专栏。2001年起在青少年中心、百老汇电影中心、艺穗会、大专学院及香港演艺学院等主持电影讲座及短期电影课程,题材由电影历史、电影欣赏、类型电影及新媒体分析等。现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罗展凤: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专研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及电影专栏见于《看电影》(上海)、《深圳商报》(深圳),另散见于《电影欣赏》(台湾)、《中华读书报》(北京)及《香港经济日报》。著作有《映画X音乐》,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另附简体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现分别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及香港艺术学院。
吕永佳: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哲学硕士研究生、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独立文学创作杂志《月台》编委。曾获中文文学创作奖、青年文学奖、大学文学奖、城市文学创作奖、浸会大学本科最佳成绩奖。
陈志华:自由写作人、出版团体「廿九几」成员、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曾获中文文学创作奖及青年文学奖。
萧恒:早年毕业于商业电台DJ训练班,其后获香港大学文学士(比较文学及翻译)及文学硕士(文学及文化研究)。曾任职港大,负责多个电影及文化活动的统筹与传讯工作; 2002-04年间于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出任电影组行政主任。现职网上影碟及唱片零售商高级编辑,编撰关于电影及音乐的文字,另偶有文章见于报章杂志。曾与人合着《沙巴翁的城市漫游》一书及主编《电影花火》文集。
翁子光:影评人,喜文字创作。文章偶见于《AM730》,及雅虎部落格「光明磊落」,现任东亚卫视电影评论节目「光影三人行」主持;编写及执导舞台剧,今年将推出剧作《三分颜色上大红》;参与影视制作,刚完成独立制作《爱欲之港》之故事本。

『柒』 揩油门的事件经过

2011年11月17日至19日三天,身在内地横店拍摄电影《笑功震武林》的19岁香港嫩模陈嘉桓(Rose)在洪天明的召集下与同样身在横店不同剧组的“香港帮”艺人消遣联谊。19日,陈嘉桓与洪天明、陈浩民、马德钟、孟瑶等一众艺人于当晚8点先去火锅城吃饭,10点再去KTV消遣,零晨1点陈嘉桓赶走自己的女助理跟随洪天明、陈浩民、马德钟及几位内地演员和工作人员去烧烤店宵夜,而孟瑶及其他女艺人则选择返回酒店休息没有跟随。
在烧烤店,陈嘉桓选择坐在了马德钟的身边,除了拿取食物和马德钟自行离座,她都没离开过马德钟的身边。而陈浩民则一开始是坐在对面的,不知是何缘故陈浩民几次走到陈嘉桓的身边对其行为不轨,之后马德钟也与其有亲密接触。而更奇怪的是身边的其他人都见怪不怪。
2011年11月20日,记者采访马德钟、陈浩民和洪天明,马德钟称当时他和陈嘉桓是在商量怎么整蛊陈浩民吃羊鞭,可能中间有误会并否认非礼;陈浩民表现得很错愕说:“晚上去宵夜,现场有老板、助理在,众目睽睽下我做得出什么事情呢?喝了一点酒,但我清醒,媒体不要瞎写吓到我老婆。”而洪天明则称他当时醉倒了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东方新地》记者将偷拍的一组照片拿给陈嘉桓的师傅冼国林看,冼国林认为是陈浩民和马德钟在非礼陈嘉桓事态严重,并打算报警。
2011年11月21日,陈浩民在微博认错,声称自己太好客,因为行为夸张令别人不悦及家人不安,今后会带眼识人。而陈浩民的经纪人则毫不客气的直指陈浩民人红是非多,有人想借他上位。随后马德钟也在微博上承认陈浩民确有行为不当,自己也没有及时制止,但当晚已给对方道歉也得到了谅解。而《东方新地》在同日也刊登了陈嘉桓被非礼事件,并用极其主观的言词攻击陈浩民及马德钟。陈嘉桓当晚回港并宣布次日召开记者会,之后会去警署报警。
2011年11月22日下午,陈嘉桓刻意素颜召开记者会,更抛出“我没想过印象中两位前辈……没想到突然变成另一个人”的言论,引起一片哗然,但当被记者问及为何被“非礼”后却依然接受马德钟帮助穿上外套而没有拒绝呢?照片上看到的并不像她所描述的那样,陈嘉桓则哑口无言。之后便在其经纪人的陪同下去警署报警。对于陈浩民及马德钟在微博的言论冼国林则称不认识陈浩民但觉得他无耻,甚至还抛出陈嘉桓在香港红过陈浩民不需要借他炒作的言论。冼国林称认识马德钟也承认他有向自己道歉,但不承认接受他的道歉和谅解。

2011年11月23日,马德钟发表个人声明,否认非礼陈嘉桓。声明中指出《东方新地》恶意诽谤,陈嘉桓于前一日在记者会上“我没想过印象中两位前辈……没想到突然变成另一个人”的言论失实。并保留被诽谤的追究权力。当天下午,陈浩民在其妻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公开向陈嘉桓道歉,但被记者讽刺没诚意。
2011年11月26日,冼国林及乐易玲召开记者会,澄清马德钟没有非礼行为。但依然不放过陈浩民,认为他道歉不诚恳。
2011年11月28日,《东方新地》放出所有照片,共计120张,照片中马德钟确实不存在非礼行为,但确实与陈嘉恒行为亲密。陈浩民数度离座与陈嘉桓行为不检。陈嘉桓不像之前她自己所描述的清纯,大部分照片她都笑的很开心。

『捌』 急需麦田守望者的所有角色的名字~,中文名+英文名,最好有简介,没有也行~~!!!

乐团:
乐队成员:主唱:肖玮 吉他:刘乐 贝斯:大乐 鼓手:苏阳 乐队最早组建于1992年,乐队成员均为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乐队已初步形成。 乐队以成员共同喜欢的美国作家赛林格的同名畅销小说《Catcher in the Rye》取名为:“麦田守望者”。
编辑本段年鉴:
1994年圣诞节,乐队在北京“轩豪夜总会”舞台上首次公开亮相,从此宣告了他们演艺生涯的开始。 1996年,“麦田守望者”乐队正式签约红星生产社。 1998年5月8日,麦田守望者乐队赴香港参加“Levis Body Language Battle of the Band”演唱会,此次演出是由“Levis”赞助的纯乐队性质的演出。同台献艺的有香港的“ZEN”、Joey Tang及乐队、NT、Screw及台湾的“张震岳及乐队”、“陈奕迅及乐队”等。作为大陆流行音乐“新希望”的代表,“麦田守望者”不负众望,现场观众反映十分热烈,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之后,“麦田”还接受了《星岛日报》、《电影双周》、《东方新地》、《Best Bug》、《东Touch》、《壹本便利》、《明报周刊》等媒体的采访,并接受了香港有线电视的现场直播访问。 1998年6月,乐队推出首张专辑《麦田守望者》,制作人为张亚东,由红星生产社出品,北京京文音像公司发行。 作为专辑第一主打歌《绿野仙踪》连续登上“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歌曲榜”冠军宝座,并在全国各地电台排行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98年8月,乐取再次赴香港为其首张专辑《麦田守望者》做宣传,同期参加CRII(香港商业2台)举办的“组Band狂热”演出,他们以嘉宾身份演唱30分钟,观众反映非常热烈,“麦田守望者”成为此次活动的焦点人物。同期参加“太阳计划”及“叱咤903”两场演出,同样取得巨大成功。演出之后接受了香港电台、《电影双周》、《号外周刊》、《Yes周刊》、香港有线电视、《TVB周刊》等香港媒体的专访。 1998年8月29日,乐队参加由《音乐生活报》组织的为灾区赈灾义演活动。同台演出的还有崔健、Again、臧天朔等国内知名乐队。 1998年底,《绿野仙踪》的MV被选送中央电视台参加第五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 1998年12月第三次赴港,参加红堪体育馆“滔滔两岸摇”摇滚演唱会。 1999年2月,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评选“最受欢迎乐队奖"。 1999年9月,应邀参加青岛啤酒节开幕式演出。 1999年9月,在京参加由北京音乐台、香港[V]音乐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V]红星2000新音乐发表会”。 1999年9月,开始进棚录制第二张专辑,这张专辑仍由张亚东担任制作人。 1999年10月,开始录制新专辑,暂定名为《Save as......》. 1999年11月24日,再次赴港应邀参加香港商业2台举办的“拉阔音乐演唱会”,与张亚东共同出任嘉宾。 2000年1月,第二张专辑《Save as》出版发行。 2000年3月24日,红星生产社与北京泛音(FINE)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麦田守望者 SAVE AS音乐中国”新片发布专场演出,受到同学们空前热烈的欢迎。同时“麦田守望者歌友网”也于当天正式成立。 2000年3月26日,“麦田守望者”赴港为其新专辑《SAVE AS》做海外宣传及现场演出。 2000年4月6日,“麦田守望者”赴意大利参加名为“BIG Torino 2000-International Biennial of Young Creativity”的文化交流活动。 2000年5月-6月,“麦田守望者”出任Channel[V]音乐台发起的“[V]人类、新思维”行动的“行动大使”,分别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和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音乐会。 2000年8月18,“麦田守望者”乐队参加北京音乐台2000年第一季度季选颁奖活动,主打曲《电子祝福》荣获季选“十大金曲”奖。 2000年8月26日,《电子祝福》荣获“雪碧我的选择-----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季选奖,并应邀参加于8月26日在上海大舞台举行的季选颁奖典礼。 2006年6月。沉淀六年再度启航 张亚东携超级班底助阵 十首精彩杰作绝无冷场 太合麦田旗下乐队“麦田守望者”成军十年的第三张原创专辑《我们的世界》正式上市,身为设计师的主唱萧玮亲自为这张专辑设计的封面及内页。本月中旬他还作为乐队代表与绿色和平组织一道深入巴布亚新几内亚“天堂雨林”为保护这块“地球上最像天堂的地方”出任志愿者。 除此之外,麦田守望者乐队此次还选择了国内首次启用的“MMV”形式拍摄其新专辑《我们的世界》音乐录影带。 此次独创概念的“MMV”分别节选了麦田守望者乐队新专辑的十首歌曲中的精华部分,利用剧情的串联与场景的切换将其结合为一支完整的音乐录影带,也就是说,在此支“MMV”中,观众听到的将不是专辑中的一首歌曲,而是十首歌曲。在拍摄过程中为求最为细腻完美的视觉效果,导演王岳伦请来内地顶级的制景高手在棚内搭建了五个堪与电影场景媲美的内景,除乐队成员萧玮、刘乐、大乐、苏阳均悉数出现并扮演角色外,包括音乐总监张亚东、副总经理张璐在内的众多太麦员工也将在这支音乐录影带中大胆挑战“演技”。而因个别剧情内出现了“床戏”的镜头,太合麦田也决定将剪辑两个不同版本的“MMV”以符合相应渠道的播放标准。 近年来内地摇滚唱片精品寥寥,而高质量的摇滚乐MV就更为难觅,此次麦田守望者《我们的世界》MMV从创意水准到拍摄质量都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玖』 东方新地杂志订阅,有没有快递配送的

杂志云就是用快递配送的,还有订2年送1年,不错

阅读全文

与东方新地电影免费清晰播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现在怎么正义联盟电影看不了 浏览:172
画电影票怎么画 浏览:138
淘票票电影提前多久买 浏览:54
高中生青春励志电影有哪些 浏览:464
什么病毒感染电影好看 浏览:655
头上开花是什么电影 浏览:916
电影踩过界免费 浏览:550
电影穿梭好看的小说 浏览:373
订电影票用什么软件 浏览:395
中字好看的电影网 浏览:763
霸王别姬一样好看的中国电影 浏览:3
70岁老人喜欢看什么粤语电影 浏览:978
招生银行购买的电影票如何退款 浏览:132
关于电影的ppt该怎么做 浏览:739
一个电影院要投资多少钱 浏览:698
做电影剪辑用什么软件 浏览:332
电影为什么起名二十二 浏览:338
讲男孩的电影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 浏览:604
电影性的研究讲了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240
手机看电影怎么变成横屏 浏览: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