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传电影学复试需要交作品么不是MFA的电影学,学硕那种的,读3年的。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到官网上去看下,学校如果没有明确规定,也可以问问学姐。多跟学长学姐交流下有好处的。像我室友之前就有事没事找学姐打听点事情,当然你也要真心和学长学姐交好,这样能少走很多弯路,不管是找工作还是考研。 我室友就是,学姐把她自己的复习笔记,讲义,有在天道考研上课用的所有资料都给了她。这样复习起来不也更顺手了。
祝你好运了,加油,就剩最后一关了。
B. 中传电影学考研复试面试难吗
别被别人蒙了眼,
主要因素是初试成绩如何,复试的面试等几个方面,
次要因素还包括本科院校,外语水平,本科成绩,你面试作不作死,还包括一些零碎的环节。
几个小小的建议:
一,自信。
不管你之前的准备是怎么样,你现在已经开始参加复试,你一定要呈现出来自信的状态。千万不可以怕怕的,怂怂的模样。别忘了,你已经比别人强很多了,你已经进入复试了。不管你的本科学校有多差,你一定要很自信的说出来,让老师感觉即使原来的学校不好,我也是在这个学校里面最优秀的,并且很自信地向老师推荐你们学校的比较不错的老师,还有你大学干了哪些积极有意义并且和专业有关的事情,不要一无是处的去抨击和批评你原来的本科院校。
所有的环节一定要提前演练。比如面试的自我介绍,回答问题,涉及的书和电影电视,你胸中必须有数,复试往往是你带着老师往下走,千万不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二,专业。
你考的学校是北京电影学院或者中国传媒大学或者中央戏剧学院,这样学校的研究生专业知识和影视有关。
比如说你考的是,中国电影史或者理论研究。那你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了,毕竟内容比较丰富,从1905年到现在100多年的历史,你可以选择一方面,比如说十七年电影中一个重点,来谈谈你自己的理解,但如果有曾经写过的或者发表过的或者贴在网上的文章,也可以提前打印出来,让老师来看。虽然老师问的问题是天南海北什么都有,但是还是比较集中在电影史具体的领域具体的问题,所以初试完了回家的准备就非常关键。
三,角度独特。
我们好多人说需要去查你所报考的研究生导师的研究领域。我觉得这个是有必要的,你需要了解这个导师对你以后的学习有没有指导作用,但是不是一味的迎合和拍马屁。
比如你关注的老师是研究法国电影或者是电视纪录片,这个领域他所写的文章,即使你全部看过了,你也不会比他更深刻,毕竟他是天天干那个的。你倒不如从你个人喜欢角度,小切口深入挖掘,去谈谈一些你的想法,只要角度独特有见解,老师也会喜欢。
四,读书量。
老师当然喜欢读书多而且杂的同学。有些同学读书也读得很多,到了复试,就不是能够想起来或者卡壳,这需要你提前去准备和模拟,不是单纯吹捧老师,说老师自己的书或者只是电影类的书,你在考研究生复试的时候,老师希望的是你的底子越宽厚越好。
比如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艺术学,你不能和老师聊你看的美剧韩剧日剧吧,也不能仅仅谈三网融合吧,不能就是湖南卫视综艺节目聊一聊把……更多还是涉及到社会学、传播学层面的内容,说你看的涉及到文史哲,再涉及到影视的相结合。其实无论你走的哪个方向,无论是电影理论的,还是MFA的,还是新闻传播类的,书多不压身,这个一方面是积累,一方面是技巧,毕竟在面试短短的几分钟内,想完全了解一个人不可能,大概了解一个人也差不多。
联系导师有用么?给钱有用么?非亲非故,老师不会冒着职业风险给你来走后门,当然难免有些导师是斯文败类,你可能正中其下怀,符合投其所好的特点,这就看你自己判断来。
最后一句:在中国,我更相信法治,人治总会出问题的。初试是非常公平的,复试是相对公平的。
C. 考研被复试刷下去的体验
考研被复试刷下去的体验?这个体验相信一定非常的不好受,笔者的同学就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准备考研,初试通过了之后却在复试挂掉了,当时的心情很多人是体会不到的,后来给我谈到当时的感受是非常的难受,我深有感触,你知道复试的时候都有哪些东西要准备吗?
小结
考研被刷下来的体验自然是非常难受的,回忆起来自己曾经撒下的汗水,每天早上早起,晚上还在书中奋战,经历了许多的时光,自己的初试也已经通过,这样的一个状态是非常好的,自己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没有通过,心中一定是翻江倒海一样的难过,但是不要沉浸在痛苦之中,往后的岁月还很长,收拾收拾再出发,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最好的态度就是善待自己。
D. 电影海选通过了,复试有点退缩怎么办
怂什么,既然通过了就继续前进呗。退缩了多可惜
E. 考研复试需要准备些什么
1、准备一份自我介绍。
这个问题老师们不出意外肯定会问你!每个参加复试的同学都务必准备好该问题的答案!事先要进行一定的练习,回答的重点应该涉及你的本科学校、专业,本科学习情况和毕业论文方向(兴趣方向)等,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都可以简要介绍。当然也不要一来就说这些特别严肃的话题,你来自哪里,平时的个人兴趣爱好优缺点也可适当地说一些。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你向老师们交流和展现你的个人能力的好机会,不必过于紧张!
2、重视复试中英语的地位
复试过程中,很多院校会加入英语听力、对话环节,这主要是考查考生口语和听力的水平,有的学校可能还会给考生一段英文学术文献,让其翻译。虽然总体上复试中英语考核占比不是很高,但我们也应不留死角地重视起复试英语备考。建议考生可以适当地看一些英文电影、肥皂剧等,以比较轻松的方式来学习。也可以做一些四、六级或雅思听力题目,以及所报考院校的历年英语复试真题。
3、小谈专业综合面试
面试中一定要真诚,切记不要转移话题答非所问。记住一定要正面回答导师的问题,问时间就答时间,问结果就答结果,不然会让别人觉得你在狡辩,比如导师问你六级过了没,如果没过,就直接说“没过,但我已经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我会努力通过的”而千万不要说“平时做实验很忙没时间考”这样的话。
上述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原则,下面说一下专业综合面试的准备。专业综合面试中必然涉及专业基本功和知识面,复试中肯定会考察的,但导师的提问无定式,这个源于大家平时的积累,突击不来。
可取的建议:
1)切实了解你所报考专业的情况,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了解;
2)了解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的情况,最好进行一些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3)看一些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些权威期刊,对整个行业研究有个大体了解。
F. 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
相比来说复试比初试要容易的,通过率更高的哦,只要自己准备充分了,不要怯场。
英语测试:含英语听力测试、英语口语测试
听力测试:如果不愿做题,那不妨收听一下英语新闻,或者看一看经典的英语电影电视,比如《老友记》、《BBC记录中国》、《辛普森的一家》等等。总之,收听英语新闻和收看英语影视的同时,着重对于英语听力的题目练习,找找做题的感觉。这无疑会对你的英语听力提高产生很好的效果。
口语测试:口语考试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给你一篇500-600字的短文,让你在3-4分钟内阅读完,期间不可以做笔记,然后跑开短文,自己用3分钟的时间将文章复述一遍。
第二步:给你两个话题,这两个话题都是当年炒的比较火的话题,你所要做的是从两个题目中选出一个自己要阐述的,进行2-3分钟的思考,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做的各位评委老师会针对你所说的内容向你提问。当然,这只是一所学校的复试,而且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复试,所以不足以用来做广大考生的参考模板。
口语考试的话题选择随机性比较大,要准备好可能会被直接问到或者被拓展提到的话题做好准备。建议同学们可以在关注时事的同时,积累一些关于背景文化知识的阅读素材,这些材料也很有可能会派上用场的!
专业素质和能力测试:
其中包括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考生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外语听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组织形式上,一般是5名老师参加,其中1名老师为主考官,还有1名为记录人员。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专业综合素质面试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报名时选定了导师的类型,另一种是没有选定导师的类型。前者,导师会直接向考生提问,后者是导师轮流向考生提问,通常是4~5个问题。
专业综合素质面试通常侧重考查考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面试问题通常是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或者是导师研究领域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出题方式是为了考查考生对前沿问题是否有研究,如果考生熟悉,说明考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具备研究生素质;对导师研究侧重领域的出题方式,就是考查考生是否对该领域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就很难进行以后的科学研究了。
因此,考生在参加面试前,要多查阅一些本专业的期刊,了解最新的前沿动态。同时要上网查阅一下导师最近3年发表过的文章,了解导师研究的侧重点在哪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事前精心准备,在复试的20~30分钟对答如流,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导师会判断考生的专业知识、从事科研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以选拔有潜质、真正适合读研的学生。
专业课笔试
笔试是复试的基本环节之一,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面试分值比重逐步加大,有些院校甚至完全以面试取代笔试。有些院校,例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试专业成绩中,面试比重占60%,笔试比重仅占40%。但由于传统考试方式的影响,在相当长时间内,国内多数院校中专业课笔试成绩所占的比重仍然不可小觑,例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没有专业课面试,只有复试笔试考核。
复试专业课笔试一定要好好把握,只有专业课笔试取得高分,才能比较有把握最终入围。各大院校一般也都有规定,专业课笔试不及格,即使总分达到录取要求,也不予录取。
一般高校对于初试参考书有指定的要求,但不会指定复试的参考书目。因此,考生在准备复试笔试时,不要抛开初试参考书,应该以此为基础对报考专业有关知识进行拓展,关注专业前沿,延伸思维触角。毕竟初试结束后,考生对于初试内容的记忆已略显生疏,尤其是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更需要进一步巩固在考研复习期间突击掌握的大量新知识。
当然,也有部分高校在复试通知中规定复试的指定书目,与初试的参考书目有所不同,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应对了。例如,南京大学公布了有机化学专业的复试书目,考生就要有针对性地准备书中的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按照实验室标准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动作。有的学校制定复试书目较多,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经济学方向,在复试时列出了几本主要的参考书目。报考此类学校的考生也不要慌张,因为复试笔试对专业课的考查不像初试那么具体,主要是熟悉过去所学的内容,考查范围不会超出学校规定的书目。
综合素质面试: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综合素质面试意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通过导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过程中全面的展示出来。这些综合素养包括:继续深造专业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辨别综合事物所表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除了这些,面对面的接触会留下很多的软效果,攀谈的过程中导师会对你的性格、兴趣、特长、思想道德素质等观察入微,最后会通过这些综合的表现,判定你是否具有再接受培养的潜质,即最后的分数。
面试的内容:在面试之前最好准备一段干练的自我介绍,如果报考研究生专业还是本科专业的延续,内容可以包含在本专业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心得,自己的爱好、兴趣等能够迅速让老师锁定你的信息。
在内容的准备上要务实,实事求是,浪漫主义色彩在这里就显得不切合主题了。老师在面试过程中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为什么报考本专业,读研后在相关领域的短期、长期规划是什么等,这样问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你是否清楚自身条件和所要选择的前途之间的关系,对本专业的忠诚度等。
所以,在知道自己初试成绩过线的时候,就在这方面准备一下,未雨绸缪。虽然导师众多,平常心态从容回答想表达的内容就好。接受提问后不必匆忙回答,最好稍加思考,揣摩一下老师提问这个问题的用意,在脑中迅速按照逻辑关系组织答案,切记稳重前行。因为这不仅仅是在考察你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考察你在遇见问题的时候,分析问题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你在导师门下的去留。
G. 好莱坞的电影,中年的狱警,排队参加电影的试镜。过了初试,被通知参加复试。是他的一个女性朋友鼓励他去
城市岛屿 City Island (2009)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195060/
H. 中传电影创作考研该怎么给老师看拍的片子在复试还要注意什么,辅导班需要吗
一般都会推荐把自己的作品剪辑一下,做成一个两三分钟的短片,然后带着自己的pad啊或者自己的电脑给老师简要展示一下,要不老师也没那么多时间。复试辅导还是需要的吧,因为都是第一次复试,万一出什么叉子呢,凯程教育的复试比较好的。
I. 关于电影演员复试
我朋友和你经历一样。
去了之后,可能会和你说,你符合他们的要求。但是由于没经验。也不是很专业,只是有潜质。要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才可以。
那么他们就会牵扯到培训费的事情。
很是让人扫兴。
试问如果真的符合要求。为什么还要让本人去承担这些费用!?可见这是骗局。
而且培训费还不菲。
楼主注意。
我的朋友已经放弃了。
想涉入这圈子不是那么容易的。
说白了。女的还能靠潜规则。但是男的并不是每一个都有人愿意潜规则的。
我的朋友是男的。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补充一下:
我楼上的那位大狗熊。你说话前后矛盾。前一句说我情绪化,后一句说社会现实。莫非我说得这个社会很梦幻?是你吧?自己都说了没有白吃的午餐,还要说我。
我披露了丑陋的现象你就说我情绪化?没有经历过骗局的人当然说得比你这样没经历过的人要激动多啦。再说了。我有说楼主去的复试是骗局么?我只说了注意,小心。因为我朋友有这样的经历。
楼主,去复试是可以的。但是要小心谨慎。培训价格离谱的就百分百不是好货。
楼上的大狗熊劝你不要太自大。
自己说话都踩了自己的尾巴。
你要是律师的话,请你的人就悲惨了。估计大学没参加过辩论赛吧?你本意想反驳我的观点。没想到自己说话颠三倒四,无形中已经承认了我的观点。那就是----社会现实,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白捧你的人!小样。可笑。
J. 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 复试什么情况下不会被刷
1、考研复试一般来讲不容易通过,考研复试刷人一般几种情况:一是复试专业课不及格或复试总分不及格,必刷。二是总成绩排名低,排名不在招生名额范围内,必刷;三是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不满足院校简章上提出的种种要求的,必刷。
2、切记浮躁: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们必须克服浮躁心理,让自己能沉下去,踏踏实实的按计划学习,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要知道考研复试关系到你最终的成绩,很多高分被刷掉的现象相信考研党也有所了解,可千万别步后尘。
考研复试被刷,也就是在复试环节“被淘汰”,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报考导师不接收,又没有其他导师接收,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到导师要”!研究生录取时就要确定好到导师,如果没有导师“接收”,无法录取!包括两种情况:(1)报考的专业导师是一些“大牛”教授,由于报考人数多,导师要“优中选优”;(2)同时联系同一个专业的几位导师,在导师们之间“踩钢丝”,最终导致没有导师“愿意接收”。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尽早与导师联系,争取得到导师“收下”的承诺;如果是考研的分数不高,专业排名不是“很靠前”,并且没有人推荐的话,最好不要报考“大牛”教授。此外,在联系导师时,最好不要同时联系同一专业的多名导师,尽量一次只联系一名导师,在得到导师的答复以后再说;如果报考的导师不同意接收,一般会给学生推荐其他导师。
二、“后补考生”容易被淘汰!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都是按照招生人数的120%划面试分数线,其中考研分数(包括保研)在专业排名的后20%称为“候补考生”。研究生录取的分数由考分(约占60%)与面试分数(约占40%)两部分组成;除非有考生发挥“失常”,一般面试分数很难拉开考生差距;因此研究生录取,最终多是以笔试分数排序为准,从高到底录取!考生如果发现自己是“候补考生”,一定要尽早联系调剂,最好是调剂到报考人数较少的学校,录取的机会相对较高。
三、“调剂考生”容易被淘汰!如果一个专业的考研的上线人数(包括保研)达不到招生人数的120%,按照规定要进行调剂!研究生录取有“第一志愿报考优先的规则”,调剂考生容易被打入“候补考生”的队伍!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在联系调剂时,需要与调剂学校的“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