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薦一部瑞士的電影
LS的推薦不錯,但是用這個名字是搜不到那個電影的,LZ想看的話,最好用《想飛的鋼琴少年》這個名字來搜。
瑞士的電影一般以唯美為主,情節性不是很強,有一部叫《舞者》的電影很不錯,但是不一定能夠搜得到。
瑞士的電影只看過這兩部
http://www.douban.com/movie/tag/%E7%91%9E%E5%A3%AB%E7%94%B5%E5%BD%B1
這個是豆瓣上的瑞典電影合集,要是有興趣的話搜搜看
㈡ 尋找一部電影,好象是瑞士的,也可能是瑞典的,片名應該是兩個字(忘了),內容情節是如下
應該是瑞典的,如果沒猜錯的話,是古裝片嗎???
㈢ 瑞士風光電影
奧林匹克博物館: 奧林匹克博物館位於洛桑萊蒙湖畔,1993年建成。博物館門口排放著希臘藝術立柱,燃燒著奧運之火。展廳約3400平方米,藏有與奧運會有關的各類藝術品、紀念品,其中包括郵票、火炬、奧運會張貼畫、紀念幣、獎章和繪畫等。館內電影...
㈣ 瑞士電影的介紹
瑞士電影是瑞士在1896年的日內瓦國際博覽會上開始放映電影,但由於語言的不統一,電影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1918年建立了第一家電影公司,專門拍攝驚險片和滑稽片。
㈤ 瑞士有什麼著名的電影
瑞士有4個語言區,除羅曼什語區外,德語區、法語區和義大利語區均有電影生產。20年代,在法語區拍攝的影片有《塞爾溫的十字架》(1922,導演Z.貝蘭熱)、《山的呼喚》(1923,導演A.波爾舍)、《攀登薩列弗的人們》(1923,導演Z.布洛舍)。德語區是製片業最為活躍的地區。1924年攝制了歌頌瑞士民族英雄威廉·退爾的長故事片《聯邦的起源》(導演E.哈德爾)。同年,在蘇黎世創立普拉厄森斯電影公司,起初只攝制廣告片。30年代裡,該公司拍攝了幾部大型紀錄片,後來,便投資攝制故事片,主要是改編19世紀瑞士德語作家G.凱勒和J.戈特赫爾夫的古典作品,其中比較重要的影片是L.林德堡執導的《機槍手維普夫》(1938)、《最後的機會》(1945)和《馬托王朝》(1947),F.施尼德爾執導的《長工烏利》(1954)和《佃戶烏利》(1956)。普拉厄森斯電影公司力圖打入國際電影市場,曾聘請外國導演去瑞士拍片。如美國導演齊納曼,F.拍攝了故事片《搜索》,義大利導演康曼西尼,L.拍攝了《海蒂》(1952)等。其它電影製片公司拍攝了一些描寫社會生活的影片,如導演K.弗里尤的《警察維克爾里》(1955)、《楚列爾麵包房》(1957)、《達列巴赫·卡里》(1970)。德國導演E.萊澤爾在瑞士剪輯了幾部反法西斯的政論性影片《埃赫曼,「第三帝國」的人》(1961)、《我選擇生活》(1963)。60年代中期以前,法語區的電影公司主要生產紀錄片,故事片為數很少。如《在暴風雨中的孤島》(1942,導演A.波爾舍)、《馬努什》(1943,導演F.肖爾瓦里),《沉默的恐懼》(1960,導演K.留丹)。提契諾州的義大利語區,70年代以前只生產了3部故事片:《愛娃》(1940,導演包爾基),《隨著布穀鳥啼鳴聲》(1942,導演A.凱倫)、《邊境的往事》(1971,導演B.索爾迪尼)。
㈥ 中國和瑞士合拍影視劇
1、《遠得要命的愛情》,是北京天下華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由朱時茂執導,朴海鎮、李菲兒、吳磊、張倫碩、鄭佩佩、劉雨欣、宋軼等主演的都市愛情偶像劇 。
該劇講述了原本不再相信愛情的沈岸在偶遇孟初夏後終於迎來遙遠的愛情,但卻同時揭開了另一段令人震驚的往事 。
該劇於2016年3月1日登陸廣東衛視、東南衛視
2、《多多的婚事》又名《錢多多嫁人記》,是由李小冉、朴海鎮、邵兵、黃小蕾、高寶寶、施大生、張儷、喬紅等明星主演的電視劇。
該劇講述都市「黃金剩女」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心理變化的故事,並已於2011年12月2日在湖南衛視首播。
3、《另一種燦爛生活》是一部由芒果影業出品的現代都市劇。由庄訓鑫執導,朴海鎮、江鎧同、韓承羽、申珉熙、喬喬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兩個身份背景天壤之別的年輕人因為一場意外車禍而身份對調,隨即展開的一系列故事。
該劇於2012年1月6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
4、《戀愛相對論》(原名《愛上獅子座》),由崔亮執導,甘婷婷、朴海鎮、張儷 、林宇中等人主演的時尚劇,主要講述了是幾位都市青年,在面對情感時的不同態度和抉擇的故事 。
《戀愛相對論》已於2014年9月26日、9月29日分別登陸廣東衛視和雲南衛視。
5、《男人幫·朋友》是由巨和傳媒、華數傳媒、博地影視、珠廣傳媒聯合出品的都市男人「網路劇」,由陳赫執導,張亮、朴海鎮、薛之謙等主演。
㈦ 有瑞士拍的電視劇嗎
傳送 全8集
謀殺無國界 全8集
晝.夜 全36集
海蒂 全26集
企鵝家族 全26集
㈧ 瑞士電影的著名影片
瑞士有4個語言區,除羅曼什語區外,德語區、法語區和義大利語區均有電影生產。20年代,在法語區拍攝的影片有《塞爾溫的十字架》(1922,導演Z.貝蘭熱)、《山的呼喚》(1923,導演A.波爾舍)、《攀登薩列弗的人們》(1923,導演Z.布洛舍)。德語區是製片業最為活躍的地區。1924年攝制了歌頌瑞士民族英雄威廉·退爾的長故事片《聯邦的起源》(導演E.哈德爾)。同年,在蘇黎世創立普拉厄森斯電影公司,起初只攝制廣告片。30年代裡,該公司拍攝了幾部大型紀錄片,後來,便投資攝制故事片,主要是改編19世紀瑞士德語作家G.凱勒和J.戈特赫爾夫的古典作品,其中比較重要的影片是L.林德堡執導的《機槍手維普夫》(1938)、《最後的機會》(1945)和《馬托王朝》(1947),F.施尼德爾執導的《長工烏利》(1954)和《佃戶烏利》(1956)。普拉厄森斯電影公司力圖打入國際電影市場,曾聘請外國導演去瑞士拍片。如美國導演齊納曼,F.拍攝了故事片《搜索》,義大利導演康曼西尼,L.拍攝了《海蒂》(1952)等。其它電影製片公司拍攝了一些描寫社會生活的影片,如導演K.弗里尤的《警察維克爾里》(1955)、《楚列爾麵包房》(1957)、《達列巴赫·卡里》(1970)。德國導演E.萊澤爾在瑞士剪輯了幾部反法西斯的政論性影片《埃赫曼,「第三帝國」的人》(1961)、《我選擇生活》(1963)。60年代中期以前,法語區的電影公司主要生產紀錄片,故事片為數很少。如《在暴風雨中的孤島》(1942,導演A.波爾舍)、《馬努什》(1943,導演F.肖爾瓦里),《沉默的恐懼》(1960,導演K.留丹)。提契諾州的義大利語區,70年代以前只生產了3部故事片:《愛娃》(1940,導演包爾基),《隨著布穀鳥啼鳴聲》(1942,導演A.凱倫)、《邊境的往事》(1971,導演B.索爾迪尼)。 從60年代中期開始,一些主要是在法語區工作的青年電影工作者在創作中逐漸沖破舊模式,力求使作品所表現的沖突真實可信,具有社會意義,代表作品是《他們中間的四個》(1967,導演C.薩姆皮溫,Z.桑道斯,F.柳塞爾和Y.葉爾森)等。體現這種現實主義傾向的影片還有達涅爾,A.執導的 《蠑螈》(1971)、《世界中間》(1974)、《在白色城市裡》(1983),M.蘇台拉執導的《大麻素》(1968)、《逃避》(1974),高列達,C.執導的《邀請》(1973)、《花邊女工》(1977,與法國、聯邦德國合拍)、《馬里奧·里奇之死》(1983)。這個時期,德語區的電影創作者們也力求通過現實主義手法拍攝以社會生活為題材的影片。如導演T.久爾菲爾的《跳蚤馬戲班老闆之死》(1973)、《幫工》(1977),導演R.里希的抨擊性諷刺片《葉夫蓋尼──可見是高尚的人》(1968)、《對質》(1975),導演D.施密特的以精細、雅緻著稱的影片《今夜或永遠不……》(1972)、《天使們的影子》(1976)。80年代初期最有影響的一部故事片是《船已滿員》(1981,導演M.伊姆霍夫)。
瑞士在洛桑設有電影資料館(1948,由國家資助)。出版的電影刊物有《瑞士電影》(1935年創刊)等。
㈨ 我記得一部電影,好像是在南非 還是在瑞士的,一對夫妻在那裡有別墅,偶爾滑滑雪, 那男的很有錢,然後另
FOR DEMONS
年份:2000
導演:鄧衍成
編劇:鍾繼昌
主演:陳小春 萬綺雯 尹子維 李燦森 梁敏儀 李鞍 陳煒
劇情簡介: 戴積瑞(陳小春飾)、家寶(萬綺雯飾)、PJ(尹子維飾)與Pently(李鞍飾)、May(梁敏儀飾)及森女(陳煒飾)等一行六人,住在曾發生炭燒自殺案的度假屋。未到入夜,戴積瑞忽然炭燒自殺而死,其餘各人無論走到何處,最後都是回到原處,接著一個個炭燒而死,只剩下家寶。在危急關頭時,戴積瑞卻陰魂不散地出現,他「回來」是為了保護家寶,並追查炭燒凶靈附身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