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魯迅的《阿甘正傳》被拍成了電影,主角怎麼是外國人
阿甘正傳的作者是美國人溫斯頓·葛魯姆創作的長篇小說,後被拍成了電影。魯迅寫的是《阿Q正傳》
⑵ 阿甘正傳用一部電影概括了美國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到底有哪些
第一件事:他教貓王跳舞。幫約翰·列農創作歌曲。第二件事: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第三件事:參加越戰並立功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第四件事:參加了反戰黑人組織黑豹黨組織的華盛頓反戰集會。第五件事:參加推動了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進程的乒乓外交。第六件事:發現了水門事件的間諜,間接導致了尼克松總統辭職。第七第八第九第N:出現在了小石城事件中,瓦解了一場大規模種族沖突。影片中提到的3K黨是美國最早的恐怖組織。珍妮患的AID病毒,那時還沒發現AID這種病毒。跑遍全美國,一句狗屎算什麼從他嘴裡蹦出來成為出名的不幹膠廣告語。用一件T恤擦了擦臉最後創造了著名的黃色快樂笑臉T恤。小肯尼迪遇刺。創建著名的巴布甘蝦業公司。參股蘋果公司。還有許多什麼阿波羅登月,約翰-列儂被槍殺。NIKE公司開始發展,阿甘跑遍全美國穿的都是NIKE等等
⑶ 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經歷了哪些美國重大的事情
有一天,阿甘丟掉了自己腿上的贅物,越來越快的奔跑,於是,美國進入了汽車普及的時代。假若阿甘不是具有奔跑的天賦,恐怕美國的汽車文明還要推後,當然他也進不了大學,那樣美國的歷史恐怕也要做些更改。
大學里阿甘最先經歷的就是黑人的解放運動,黑人要進入大學同白人一塊讀書,那個似乎厭惡棕熊的州長成為了影片中第一個死於槍下的與總統有關的人物。隨後阿甘隨球隊進入白宮,有幸見到了深受美國人愛戴的總統肯尼迪。注意阿甘走進廁所小便時看到的夢露照片,肯尼迪的黑市夫人。據說和肯尼迪的弟弟也有染。曾經被其趕下床的夢露,同樣是個苦命的人,落得個紅顏薄命。
1964年,肯尼迪總統被刺,這在美國人的心裡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也許正因為如此,導演沒有把這一年Beatles的登陸美國放入影片中。當然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痴迷beatles,但是beatles的登陸,將貓王趕到好萊塢喝花酒,也揭開了人類流行文化的新篇章,從此搖滾樂登上大雅之堂,beatles的音樂影響了隨後一代又一代的流行音樂人,甚至多明戈也要翻唱beatles的歌助興。
大學畢業,阿甘奔赴越南戰場。這是場令美國歷史格外出彩的戰爭,激發了美國社會的一場浩大的革命。反戰運動伴隨著嬉皮士與性泛濫充斥美國社會,引發了美國乃至西方各國家的思想解放浪潮,當然,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是個例外,雖然同時發生,同樣屬於思想意識范疇的革命。
性泛濫是嬉皮士的專利,與性解放並不一定等同。看過影片的一定記得阿甘返回美國後在紐約街頭遇到了珍妮,她正摻雜在黑豹黨中,他們要去舊金山的伯克利。性解放的思潮記得源自法蘭克福學派的馬爾庫茲,一個在弗洛伊德的基礎上主張通過解放性來升華的傢伙,不想自己的言論成為一場文化運動的先導。當時的法蘭克福學派在美國有兩個研究中心,一個是哥倫比亞大學,另一個就是舊金山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但是當革命到來時,哥倫比亞大學的學子喜歡看熱鬧,而伯克利卻是真刀真槍,舊金山成為了嬉皮士的據點,大家是不是注意到電影中的一個場景,珍妮在街頭演唱,一個長發的年輕人跑過來問,要不要去舊金山?隨之響起那首經典的嬉皮運動歌曲going to sanfrancisco,聽到這首歌可以讓人有流淚的沖動,那是青年時代追逐自由的樂章。嬉皮士,成就了美國6、70年代的歷史,他們的自暴自棄、吸毒濫交換得人們的反思。當年的嬉皮士大多最終還是成為了中產階級,融入了西方的主流社會,最典型的就是英國的首相布萊爾,曾經迷戀beatles的嬉皮士,至少他自己這樣承認。
中美乒乓外交,美國人被淹沒在紅色的海洋之中。阿甘的中國之旅結束了世界兩大國之間的冷戰,而成就這一歷史轉折的尼克松,卻因阿甘的無意之舉毀於水門事件。
,阿甘同Beatles的靈魂人物john lennon一道出現的一檔訪談節目中。當阿甘談起中國時,lennon在一旁說,no possession?no religion?it is easy if you try。這是lennon的想像中的歌詞,簡單的幾句話道出了最簡單的和平、平等的真理,道出了解除戰爭與爭端的根源。Lennon與貓王同樣死於非命,不同的是,貓王死於糜爛生活導致的心臟衰竭,而lennon死於瘋狂歌迷的槍下。Lennon當時卷在潮流的漩渦之中,曾經將自己的長發剪下賣掉募捐給黑豹黨。這個片斷也許是導演向Beatles、向lennon的唯一致敬吧。
接下來,丹中尉出場了。他代表了越戰後老兵遺留給美國的社會問題,失業,傷殘、精神崩潰。所幸他遇到了阿甘,在阿甘的感染下,他終於重新站了起來,重新恢復了對生的信心。當他感激阿甘時,道出了時代的聲音,越戰的陰影似乎終於可以從美國的上空揮去。
珍妮回來了。當她在毒品刺激下神志昏迷的站在陽台邊緣時,她忽然想起了阿甘。阿甘是她內心深處唯一一塊凈土,是她靈魂嚮往回歸的唯一指引。她回到故鄉,與阿甘開始了一段寧靜的田園生活。歷史終歸是歷史,有一天註定要漸漸遠去。珍妮要擺脫過去的瘋狂,這告訴我們,那個瘋狂的年代即將終結。
珍妮又悄悄的離開了,阿甘失去了珍妮,卻萌發了奔跑的慾望。他夜以繼日的奔跑,跟在後面的隊伍不斷壯大。這些人不再是嬉皮士,不再是空想家,奔跑就象一種精神,能驅散內心的疲憊,能煥發新的激情,也許人們突然發現還有些事情可以做一做,僅此而已,不為任何偉大的信仰或目的,忘記以往,勇於前進,阿甘帶領美國人民從迷惘與墮落中走了出來。
最後,歷史塵埃落定。阿甘有了兒子,他的兒子將有嶄新的生活,一切都不會重演。阿甘站在珍妮的墓前,這是催人淚下的一幕。偉大的愛情莫過於執著與純真,這是永恆的主題,無論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在什麼樣的境遇中。
影片宣揚了一種質朴情感的回歸,但是吸引大眾眼球的更少不了片中的歷史元素,這些元素不僅是一種娛樂上的光怪陸離,更要人們去懷念、去反思。有些呆傻的阿甘,用他不帶任何偏見、雜質的眼睛看到了這一切,他用他的思維方式引領我們大家共同回顧,也許這樣我們能更容易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⑷ 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應征入伍去了哪個國家
我看來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應征入伍去的是越南。《阿甘正傳》是在1994年創作出來的,在正當年一起同台競技殺出來的,卻在後面一路高歌,在一年內拿到奧斯卡獎,在奧斯卡頒獎力壓《肖申克的救贖》和《殺手不太冷》。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是個「傻瓜」,與正常人比較起來,他做人做事缺乏機靈,缺乏變通,受盡人們的嘲笑與歧視。但阿甘擅長跑步,打乒乓球,對朋友真誠相待,信守諾言,肯吃苦,會吃苦,一份執著,成就了阿甘,最終他成了億萬富翁,有了家,有了孩子,收獲了屬於自己的幸福。不知道大家能從他身上學到什麼了嗎?
⑸ 電影《阿甘正傳》的時代背景,在此期間美國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影片有那些主題片頭片尾的羽毛象徵什麼
關於大背景,准確的說,就是20世紀的60年代。大背景就是「垮掉的一代」,因為這代人迷惘,嫌棄工作和學習。似乎一生都在靡靡中掙扎人生的意義(我個人覺得)。代表的人群就是所謂的「嬉皮士」,他們崇尚自由,極度的享樂,崇尚性解放,但是他們反對戰爭,要求關心環境。所以你可以聽見珍妮上了playboy雜志,她又在酒吧裸體唱著鮑勃.迪倫(非常非常有影響力的民謠歌手,對搖滾有巨大貢獻,也被視為60年代民權運動的代表人物)的Blowin' In The Wind,裡面有歌詞說「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作男人,我的朋友,答案在風中」,也體現了一點精神的東西。然後珍妮毅然決然離去,後來在阿甘從越戰回來,在演講時再次遇到珍妮,我們可以知道珍妮應該是去了三藩市「找大部隊」。珍妮把阿甘介紹給朋友時可以聽見裡面的背景音樂《san francisco》,歌詞說「如果你去三藩市,手裡一定要拿著花」,就標出嬉皮士的一個特點,他們常常在頭上帶花。從珍妮當時的打扮就可以看出但是嬉皮士的穿衣風格。珍妮後來帶阿甘去他們的派對就能看出,這群嬉皮士群居的特點。三藩市,在美國加州,也因為那邊大學林立,所以當「嬉皮」這種先鋒精神盛行的時候,加州就走在了前沿。所以三藩市成為當時嬉皮士聚集的地方,他們在那裡集體群居,寫詩唱歌寫小說,討論哲學,抽大麻,裸體靜坐之類。珍妮一再在電影中跳躍出現,從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時代的變遷,不斷提醒我們時代已經走到了哪一步。
片中提到的大事件,越南戰爭,阿甘的長官在戰後經歷的悲慘遭遇也是當時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後來的乒乓外交,水門事件,(還有什麼我已經忘了)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如果讀這個時代感興趣,可以找找同時代很多很多的歌曲都非常經典,也可以看看傑克凱魯雅克的《在路上》,已經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
我想片子的主題就是記錄了一個傳奇時代的興衰;還有就是藉助阿甘這個冒著傻氣的形象,告訴人們只要埋頭努力,美國夢總有一天會實現。最重要的,美國人的樂觀精神,無論生活給了你什麼,享受他把。
裡面媽媽的話最有哲理性。
M:hi, forrest
F: what's the matter, mon?
M: i'm dying, forrest, come on in ,sit down, over here
F: why are you dying, mom?
M: it's my time, it's just my time. oh, now don't be afraid, sweet heart. death is just the part of life. somewhere all is destined to do. i didn't know it. 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ama. i did the best i could.
F: you did good, mamma.
M: well, i haven't believed you make your own destiny. you have to do the best with what God gives you.
F: what's mt destiny, mom?
M:you're going to have to figure it out yourself. life's like a bar of chocolate, forrest. 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ll get.
⑹ 阿甘正傳影片背景
1.3K黨
3K黨(Ku Klux Klan, KKK)是美國最早的恐怖組織之一,1866年就有了。主要鼓吹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使用私刑、綁架、集體屠殺等手段迫害黑人、猶太人和東方人。
2.貓王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紀美國流行音樂中最重要的人物。他雖然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無可爭議的是他使搖滾樂在世界范圍的流行普及化。單從他的唱片銷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響力是非凡的。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這20年間,他的國際熱門歌曲一打兒接一打兒,甚至在他去世之後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極其穩定的銷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樂歷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藝人。他的富有爭議的性感舞台形象確立了這種音樂在視覺上的標准。
3.阿拉巴馬大學黑人入學事件
小石城事件沒有在阿甘正傳中出現。
3.小石城事件
1957年9月,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根據1954年最高法院關於取消公立學校中種族隔離的決定,宣布該市公立中心中學接納9名黑人學生入學。白人種族主義分子激烈反對這一決定。9月2日,該州州長福布斯以「防暴」為名派出國民警衛隊前往阻止黑人學生入學,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長的縱容下,上千名種族主義分子包圍學校,毆打黑人記者,並把8名入學的黑人學生趕走。隨後南方幾個州也發生了襲擊黑人的事件。小石城事件震動了全世界,艾森豪威爾政府被迫於24日派傘兵部隊1,00 0餘人趕赴小石城,「保護」黑人入學。在政府的干預下,地方當局於1959年宣布取消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制度。
4.約翰·肯尼迪
作為總統,肯尼迪在美國政治方面,奉行他的「新邊疆」政策。在他執政期間,提出了為數眾多的計劃,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展教育事業、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反對種族歧視等等。他執政時期,正值國際政治舞台風雲變幻,古巴導彈危機、柏林危機等一大堆的麻煩纏繞著他,然而,肯尼迪沒有退卻,以高昂的情緒給美國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和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氣。
1917年5月出生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
1943年任海軍少尉,並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1852年在波士頓競選議員。
1956年作為民主黨的候選人被任命為副總統。
1958年進入參議院。
1960年11月任美國第35屆總統。
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
5.花花公子的校服事件
好像歷史上真有此事,不過主角不是JENNY。
6.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是二十世紀歷時最久的戰爭。從四十年代中後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內,越南愛國武裝憑著簡陋的武器先後戰勝了兩個強盛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法國與美國,不僅創造了戰爭史中的奇跡,而且以其前仆後繼的民族犧牲精神演示了戰爭史中的一幕幕奇觀。
7.約翰遜總統
林登·貝恩斯·約翰遜(1908.8.27—1973.1.22)是美國第42屆第36任總統,生於得克薩斯州,是父親塞繆爾和母親莉伯卡的五個孩子中的長子。父親是州議員。約翰遜在西南師范畢業後從事過多種職業。1948年當選參議員,1951年成為民主黨議員領袖。1960年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獲勝。1963年11月12曰,肯尼迪遇刺身亡,約翰遜繼任總統。繼任後,他提出有關人權、減稅、反窮困和資源保護的立法,得以批准。1964年競選連任成功。他提出了建立「偉大社會」的口號,並出台了一些實際措施,也取得了某些成效。但他因襲前屆政府的政策,並且擴大了印支戰爭。1965年,還派兵對多明尼加進行了干預。特別是擴大印支戰爭,受到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約翰遜為了擺脫困境,不得不與印支方面進行談判,以便結束戰爭。
任期屆滿之後,約翰遜不再競選總統。退休後,他在得克薩斯的一個牧場住了下來。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戰協定在巴黎簽字。
8.華盛頓反戰集會
32萬美國群眾在華盛頓舉行反對越戰的大示威。
9.阿波羅登月
1969年7月20日晚10點56分(美國東部時間),阿姆斯特朗步入歷史。他先是乘小鷹號月球著陸器登上月球表面,避開月球冰礫,在寧靜的沙海平穩著陸,他從艙梯的最低一級伸出穿了靴子的左腳,在月球上踩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那是一個大約八分之一寸深的鞋印,它將在月球上保持五十萬年之久。接著阿姆斯特朗說出了那個註定永傳不朽的句子,「這是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10.乒乓外交
60年代後期起,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的中美兩國開始為改善和緩和關系而進行試探和秘密接觸。經毛澤東主席批准,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中國乒乓球隊,向美國乒乓球隊發出訪華邀請。
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和一小批美國新聞記者,成為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批獲准進入新中國境內的美國人。4月14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了美國乒乓球隊的成員,並對他們說:「你們在中美兩國人民的關繫上打開了一個新篇章。我相信,我們友誼的這一新開端必將受到我們兩國多數人民的支持。」
11.約翰·列農
「搖滾之父」約翰·列儂。「披頭士」樂隊是六、七十年代的標志。他們象徵了狂熱、先鋒、敏感,也代表了吸毒、縱欲。但無可爭辯的是:他們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
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走出位於曼哈頓的公寓,照例有很多歌迷在等他。一個青年拿出列儂最新的專輯請他簽名。列儂滿足了青年的願望。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片刻之後,他會死在青年的槍下。
12.尼克松總統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於1913年1月9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的約巴林達鎮。愛爾蘭人後裔。1934年獲惠特爾學院學士學位。後進杜克大學專修法學,1937年獲法學士學位。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亞州惠特爾當律師。1938年6月加入共和黨。1942年至1946年在海軍服役,升為海軍少校。
1946年,尼克松當選為美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開始步入政界。1950年當選為美國聯邦參議員。1952年,他作為艾森豪威爾的競選夥伴,當選為美國副總統。1956年他再度當選為美國副總統。1959年在競選總統中以微弱票差被約翰·肯尼迪擊敗。競選失敗後,尼克松先後在洛杉磯和紐約從事律師工作。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壇,在當年的美國大選中,他擊敗民主黨人漢弗萊和獨立競選人華萊士,當選為美國第46屆(第37任)總統。1972年1月連任第47屆總統。1974年8月因「水門事件」被迫辭去總統職務。
13.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利用其競選班子刺探對方民主黨的競選政策,在民主黨總部水門大樓安裝竊聽器,事後被《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揭發,從而掀起彈劾尼克松的事件。這次事件導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的總統辭職。
14.蘋果電腦
個人感覺Apple的標志能說明一切問題了……這種水果生意對阿甘來說也許太復雜了。
15.卡特總統
詹姆斯·厄爾·卡特(James Earl Carter)習稱吉米·卡特,1924年10月1日生於喬治亞州普蘭斯。1941年至1943年先後在喬治亞州西南大學和理工學院讀書。1943年入馬里蘭州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即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學習,1947年獲理學士學位。1946年至1953年在美國海軍服役。1953年父親去世,他退役在家鄉經營卡特農場、卡特倉庫等業務,並從事政治活動。當過基督教南方浸禮會執事、主日學校教師。
1955年至1962年任喬治亞州薩姆特縣學校董事會董事長,1962年至1966年任喬治亞州參議員。在此期間還先後擔任過平原發展公司、薩姆特縣發展公司總經理,喬治亞州中西部計劃和發展委員會以及喬治亞州改進作物協會主席等職。1970年至1974年任喬治亞州州長。1974年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議員競選委員會主席。1977年任美國第三十九任總統。1980年爭取連任落選。1982年起在亞特蘭大的埃默里大學任名譽教授。
16.The AIDS
1981年6月5日,當艾滋病病毒被第一次發現時,人們甚至不知道該把它稱作什麼,更別說了解它致命的原因了——這一天,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報道,洛杉磯五名同性戀死於一種罕見的「肺炎」。7月,一份名為《紐約人》的同性戀周報第一次撰文介紹了這一疾病,文章的標題是「同性戀社區的癌症(Cancer in the Gay Community)」。1982年底,這一疾病被正式命名為艾滋病(AIDS)。
⑺ 阿甘正傳電影的背景
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的反智情緒高漲,好萊塢於是推出了一批貶低現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歸原始的影片,美國媒體稱之為「反智電影」。《阿甘正傳》就是這一時期反智電影的代表作,它根據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通過對一個智商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以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現。它使美國人重新審視國家和個人的過去,重新反省美國人的本質。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盪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⑻ 阿甘正傳的
片名:阿甘正傳
英文片名:Forrest Gump
又名:
國家/地區:美國
區域:歐美
出品:派拉蒙電影公司
發行:派拉蒙電影公司
類型:劇情 喜劇
導演:羅伯特·贊米基斯Robert Zemeckis
編劇:艾瑞克·羅斯Eric Roth
製片:
主演: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加里·西尼斯Gary Sinise 羅賓·懷特Robin Wright
劇情:阿甘於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的一個閉塞小鎮,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而且腿上還戴著用來矯正骨骼畸形的金屬支架。然而阿甘的媽媽是一位性格堅強的女性,她不斷的鼓勵兒子:「相信你自己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她要讓兒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樣生活。所以她終於在滿足了一次校長的肉體需要之後將弱智的阿甘送進了正常人的學校。
阿甘的媽媽靠出租房屋為生,於是阿甘經常和形形色色的房客混在一起。他喜歡隨著一個小夥子的吉他節奏姿態怪異的扭動身體,而不久之後,母子倆在電視里發現這個男房客竟成了大名鼎鼎的貓王。
在學校的校車上,阿甘見到了他一生中認為最美麗的東西--珍妮。從此兩人形影不離。阿甘無時不刻的保護著珍妮,卻對惹火燒身的麻煩無能為力,而此時珍妮便會向阿甘大喊:「快跑!阿甘快跑!」感謝上帝眷顧著阿甘,因為賜予了他一雙健步如飛的長腿,總能將身後的惡棍甩得無影無蹤。
就這樣,阿甘跑進了大學的橄欖球場,他被大學破格錄取,成了球場上最善跑的明星,並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在大學里,他目睹了美國法令准許黑人學生進入白人學校就讀的經過。不久之後,曾接見他的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
拿到大學學位後的阿甘在一名新兵的鼓動下參軍入伍。在軍營里,阿甘被教官譽為智商達到160的最聰明的士兵,因為上帝還賜給他一個單純正直,不存半點邪念的頭腦,他只知道服從,任何訓練科目他總能鶴立雞群。他還結識了熱衷捕蝦的布巴,兩個偏執狂之間產生了深厚的友誼。
而此刻,阿甘一直深深迷戀的珍妮因為《花花公子》拍攝裸照而被學校開除,在一家夜總會做起了裸體歌手。又一次阿甘幫珍妮擺脫了色狼的糾纏,而珍妮卻慍怒的說他不可能永遠保護她。她囑咐即將遠赴越南戰場的阿甘遇到危險就趕緊跑。
轉眼間,阿甘來到了越南。他的上司是鄧·泰勒中尉,一個很有責任敢的愛國者。他告訴阿甘和布巴戰場的原則:保護好雙腳和不可愚蠢。對捕蝦著魔的布巴總在他周圍不停的念叨捕蝦利潤的豐厚,說打算回家後買條捕蝦船,讓阿甘作他的大副。
戰爭是殘酷的,他們遇到了偷襲,阿甘想起了珍妮的話,甩開腿不停的跑,當他跑出很遠才發現只有他一人逃脫了敵人的火力范圍,他想起了布巴和泰勒中尉,於是又返回叢林一次次背回受傷的戰友。最後,他救出了奄奄一息的布巴,布巴只說了一句「我想回家」便死在了阿甘的懷里。
一顆子彈鑽進了阿甘的屁股,而泰勒中尉卻被截肢。在醫院里養傷的阿甘學會了打乒乓球,而且很快成了他的專長,甚至開始表演。暗自苦悶的泰勒不斷的埋怨阿甘不該救他,害他成了廢人。
戰爭結束後阿甘成了英雄,約翰遜總統親手授予他國會榮譽勛章。在一次反戰集會上,阿甘再次遇見了珍妮。當時她正和一群種族主義者混在一起,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還到中國參加了乒乓球比賽,為中美建交立了功。回國後的阿甘成了明星,在電視台里同約翰·列農一起接受采訪。
在電視台門口,阿甘邂逅了久違的泰勒中尉,傷殘退伍後的他身心憔悴,他們在一起過了聖誕節和新年。
不久,阿甘受到了尼克松總統的接見,而他在無意中迫使潛入水門大廈的不法分子落入發網,最終導致了尼克松的下台。
退役回家的阿甘果真實現了戰友布巴的遺願,買了條捕蝦船,並取名珍妮開始出海捕蝦,然而滿腔熱情換回的卻是一無所獲。來給阿甘作大副的泰勒讓他去教堂向上帝祈禱能夠有所轉機,而一場意外的龍卷風卻讓他們因禍得福,只有阿甘的船倖免遇難。隨之而來的是擋都擋不住的收獲,阿甘發了財,有了12條船,成了百萬富翁。
阿甘的母親因癌症去世。阿甘不願為名利所累,做了義務割草工。珍妮回來了,送給他一雙跑鞋。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懷抱,第二天清晨卻悄然離去。
阿甘決定跑步,但他不知道該跑向哪裡,3年多跑遍了美國的每個角落。終於一天,他感覺累了,准備回家。
阿甘接到了珍妮的信,按照地址找到了珍妮和他們的兒子,值得欣慰的是小阿甘聰明機靈。結婚之後他們度過了一段幸福時光,但一切阻止不了珍妮病情的惡化。阿甘將珍妮埋在兒時的樹下,經常來陪她聊天。
小阿甘也到了上學的年齡,阿甘送兒子上了校車,一根被夾在書里的羽毛落到地上,被風吹起,又開始飛上天空……
看點:阿甘經歷了美國三十多年來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並參與譜寫了一些重要的篇章,先後得到三位總統的接見,成為那個時代的亮點和寵兒,但不能否認的是阿甘是個弱智,一個品味了常人無法企及的人生的弱智。阿甘的形象顛覆了傳統概念中的英雄形象,具有鮮明的反傳統和反主流性。
當阿甘准備放棄跑步時,那群身後追隨的人竟不知所措:「他不跑了,我們怎麼辦?」他們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盲目的尾隨著前面的人。這是美國當時的一種社會現實,人們對現實失望,找不到生活的動力和意義,只好將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而阿甘總能樂觀的看待一切,雖然他的行為往往是偶然、下意識的反應,目標也不很明確,但卻一直把握著自己。在他看來,跑就是希望。他的粗話成了廣告語,擦臉留在文化衫上的污跡竟成了暢銷圖案。影片用這種偶然既推翻了人們根深蒂固的因果觀念,又製造了意外的喜劇效果。他的忠厚、正直和誠信為他的成功鋪平了道路,影片的諷刺不言自明。
對白精選:
拍攝花絮:
導演闡述:
片花:
歌曲:
其它:
最新上映電影
2007年4月
極樂島殺人事件 飛吧,許東求 大帝之劍
2007年5月
密陽 眉山 兒子
2007年6月
憑神 最後的愛 黃真伊
2007年7月
剝皮行者 辛普森一家 雙面疑殺
2007年8月
飛車手羅德 頑皮寶寶電影版 諜影重重3
2007年9月
本月暫無
2007年10月
本月暫無
2007年11月
美國黑幫
類型片檢索
動作片 冒險片 犯罪片 戰爭片 科幻片 奇幻片 恐怖片 歌舞片 驚悚片 喜劇片 愛情片 劇情片 音樂片 動畫片 家庭片 西部片 武俠片 文藝片 懸疑片 歷史片 傳記片 體育片
是一部好片.
⑼ 阿甘正傳是哪個電影公司岀品
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Pictures)1993年出品。
簡介:
作為電影業的老牌巨頭,派拉蒙以群星環繞雪山的標志為人所熟知,事實上,用高山來比喻派拉蒙在電影業的地位也是非常恰當的,在創立的最初三十年,這家公司以眾多的明星,高質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連鎖影院,一直坐在好萊塢霸主的寶座上。
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派拉蒙的實權人物更迭速度很快,不過這沒有影響公司的影片品質,無論是羅伯特・埃文斯,還是巴里・迪勒,雪莉・蘭辛主政,這家公司總能製作出《教父》、《周末夜狂熱》、《奪寶奇兵》和《阿甘正傳》這樣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相關資料:
http://ke..com/view/112320.htm
圖片為該公司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