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一下什麼是薛定諤的貓(講的通俗點)
主要是說明不確定性。
具體內容:
「既死又活」的薛定諤貓,在打開或不打開盒子前都無法確定貓的狀態,但一旦你打開盒子,貓的狀態就一定會是確定為其中50%。在不打開盒子前可以說盒子里的貓一直活著,也可以說貓已經死了。
引申為打開箱子的時候會隨機的觸發一個讓貓死亡的機關。所以觀測者的行為會影響觀測的結果。一個東西不去管它,它就在那裡。要是想去研究它,那麼研究結果就會受到自身的影響。
(1)薛定諤的貓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薛定諤的貓」對實驗的貢獻:
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系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實現了薛定諤貓態,甚至已經開始嘗試用病毒來制備薛定諤貓態。
⑵ 求一部有關薛定諤之貓的電影
當彗星來臨那一夜
⑶ 薛定諤的貓的電影劇情
講述了歸國小導演方曉藝(阮曉偉飾)在無意中偶遇替身演員艾金(王馨瑤飾)就被艾金深深的迷住了,方曉藝便一直尾隨艾金來到了電影拍攝片場,經過內心的幾番掙扎,終於鼓起勇氣向女神要到了聯系方式。
曉藝在所謂泡妞高手Tony(雲翔飾)的指導下對艾金進行了瘋狂追求,但是卻被拒絕。
遭受拒絕之後的曉藝,事業開始爬升,在影視圈已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在一次酒會上通過朋友介紹認識到了電影投資人陳標標,陳並答應投資曉藝拍電影,電影大獲成功。這時候接到艾金打來的電話,兩人再次見面,使得曉藝再次燃起對艾金的幻想。有一天艾金來到曉藝拍電影的片場探班,認識了陳。曉藝與艾金的關系一直模糊不清的同時,艾金跟陳的關系也變得非常親密...
這時候曉藝通過室友兼好友的笑笑(張佳琳飾)介紹認識了投資電影的老闆曹。曹投資資金讓曉藝拍電影,曉藝將艾金安排在自己的戲中,但曹覺得曉藝拍的電影只走心不走腎,要求艾金在電影中要脫,還說出如果艾金脫,投資的下一部電影就讓艾金當女主角。曉藝強烈反對,但是不甘於現狀的艾金,為了博上位。毅然的答應了曹的要求。曉藝知道後大發雷霆,跟曹鬧翻了拒絕再做這部戲的導演。
心灰意冷的曉藝,無心事業,每天喝酒爛醉。一次曉藝在家買醉,誤以為笑笑是艾金,對笑笑說出了內心的獨白。一直默默喜歡曉藝的笑笑以為曉藝的話是對自己說的。便不由自主的吻向曉藝,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
第二天曉藝被陳叫到了家中洽談投資給曉藝拍電影的事項。聊著聊著曉藝看到艾金從陳的樓上走下來,並在曉藝的面前公開了與陳的關系。曉藝氣憤的離開了,悲痛萬分的曉藝回到家中獨自買醉,像一個失敗者一樣坐在地上。笑笑看見曉藝墮落的樣子,並上前跟曉藝攤牌,說到那晚的事情,曉藝以為那晚只是自己作了一個夢,當笑笑知道這原來只是個夢,傷心的摔門而出。
幾天後艾金來找曉藝,希望曉藝能接下陳的投資在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但是曉藝舉旗不下,最終在艾金走的時候,曉藝追到外面,看見笑笑和艾金相對而視,一個選擇擺在了曉藝的面前,他到底選擇了誰?
⑷ 薛定諤的貓為什麼恐怖
是後人對於這個理論的衍生討論: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將貓換成人。
貓是不會說話的,那麼即使經歷了生死疊加態它也不會表達。但人不一樣,人如果感受過疊加態,是可以表達出來的。那麼,將人關進盒子,打開後,如果人還活著,這個人是否會說出自己生死疊加的狀態。
遺憾的是,一來人們沒有進行這么殘酷的實驗,二來即使真的進行了這樣的實驗,也不會存在疊加態。將人關進盒子時,被關的人的意識已經參與了實驗,他的意識同樣會造成粒子狀態的坍縮,所以當他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他就決定了自己的生死。
如果他沒有意識到,仍然難逃厄運,因為關他的人的意識會和他糾纏進而造成粒子態的坍縮,而貓沒有這個問題。因為貓,「似乎」沒有「意識」。
(4)薛定諤的貓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一、《薛定諤的貓》理論:
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里。鐳的衰變存在幾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只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定諤貓」。
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容器後才知道結果。該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系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薛定諤的貓還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等物理問題和哲學爭議。
二、截止2021年2月22日的結論:
根據量子力學,微觀粒子總是處於多種狀態的疊加態。在最早人們開展光子和電子的雙縫干涉實驗時,會發現單個光子或電子總會莫名其妙地同時通過兩條縫,也就是說單個光子或電子在過雙縫時,處於同時經過左縫和右縫的疊加狀態。而當人們試圖觀測到底是怎樣一種疊加狀態時,光子或電子會瞬間退化為單個粒子狀態。
總之,讓人無法觀測。更多的研究最終引出了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主流解釋,即微觀粒子(包括宏觀物體)總是處於多種狀態的疊加態,而當人的意識一旦參與觀測,粒子隨即以一定概率坍縮為某個確定狀態。由此,確立了「意識」在主流量子力學學派中的崇高地位,同時,也宣布了疊加態的不可觀察性。
⑸ 薛定諤的貓到底是個什麼
薛定諤的貓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
是指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里。鐳的衰變存在幾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
這只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定諤貓」。但是是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箱子後才知道結果。
薛定諤的貓是十大思想實驗之一
其他思想實驗:
1、「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個瘋子在那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
2、定時炸彈,如果你關注了政治時事,或者看過動作電影,那麼你對於「定時炸彈」思想實驗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像一個炸彈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並且爆炸的倒計時馬上就到零了。在羈押中有一個知情者,他知道炸彈的埋藏點。你是否會使用酷刑來獲取情報?
3、愛因斯坦的光線,他推理說,如果他能夠以光速在光線旁邊運動,那麼他應該能夠看到光線成為「在空間上不斷振盪但停滯不前的電磁場」。對於愛因斯坦,這個思想實驗證明了對於這個虛擬的觀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應該和一個相對於地球靜止的觀察者觀察到的一樣。
⑹ 關於薛定諤的貓的疑問
薛定諤貓表面上是一個量子力學的問題,但本質上看,是一個哲學問題。這個問題是關於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爭的問題。不能就事論事,僅僅就薛定諤貓去進行爭論,而是應當站在更高的角度——站在整個哲學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哲學上歷來有兩種意見,一種觀點認為宇宙是一個確定性的;另一種觀點認為宇宙是不確定性的。
如果宇宙是確定性的,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邏輯思維加以把握,找出這種客觀規律,一旦建立起了這些規律的知識體系,那麼科學也就建立起來了。用哲學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宇宙具有宇宙具有必然性,這是邏輯學的理論基礎,這種觀點其實就是可知論。
如果宇宙是不確定性的,那麼我們不可能認識整個宇宙,那些所謂的客觀規律不過是我們的幻夢而已。因為盡管科學很強大,但是不可否認,人類的科學總有很多漏洞,無法用邏輯解釋,這些漏洞都是宇宙的不確定性造成的。用哲學語言來表述就是宇宙具有偶然性,這種觀點其實就是不可知論。
那麼薛定諤貓的問題其實可以表述為貓的生命到底可不可知的問題。擴大開來,宇宙的秘密到底可不可知?科學到底可靠不可靠?到底是可知論的理由正確還是不可知論的理由正確?
在啟蒙時代,人類第一次認識到了可知論的重要性,而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又發現了不可知論也很有道理。
17世紀牛頓和萊布尼茨把微分和積分聯系了起來,創建了高等數學,使人類從常量數學走向了變數數學,以此作為工具來推演宇宙萬物的各種內在規律。牛頓又第一次破天荒的把蘋果落地這個物理運動現象同數學聯系起來,使人類認識到原來蘋果落地的運動軌跡也可以用數學加以演算得到,推廣言之,所有的物體運動都可以用數學加以演算。拉普拉斯甚至宣稱整個宇宙都可以用某個數學公式演算,可以測算宇宙的歷史與未來。
但是到了20世紀人類改變了這個看法。在1927年海森堡發現了測不準原理。這個原理又第一次破天荒的在實驗觀測基礎之上用理論推導證實了人類理性的有限。測不準原理簡單的說就是當你測定出這個微觀粒子的動量時候,它的運動路線你測不準,當你測定它的運動路線的時候,它的動量你又測不準。總而言之,總有某個物理量是你測不準的。
這個原理是違反常識的。蘋果落地的時候,如果蘋果的質量一定,高度一定,那麼蘋果的落地時間、落地速度、落地能量你都可以測得准。落地高度h=1/2*g*t^2,落地前的勢能E=mgh,落地後的動能=1/2mv^2,對不對?但是海森堡卻發現,微觀粒子並非如此,你永遠測不準。
其實,還有其他的東西也是人類科學所不能測準的。比如布朗運動。高中物理課本是這樣解釋的:布朗運動就是大量分子在作無規則的熱運動。請注意:分子是在作「無規則」的熱運動,也就是沒有規則,那麼分子運動真的沒有規則嗎?還是說人類永遠不能測定這些分子的規則呢?
不管是無規則還是人類不能測定規則,布朗運動和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和一樣,證明了不可知論的重要性。也正是如此才建立起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實際上就是闡述宇宙之不確定性的科學。這似乎自相矛盾,既然都不確定性了,那麼還要用確定性的科學去描述不確定性的東西干什麼?實際上量子力學引入了概率,讓不確定性被限制在一個概率之內。薛定諤方程的波函數ψ不就是一個概率嗎?
那麼回到量子力學的話題,量子力學實際上是承認了測不準原理並對原子運動的不確定性加以闡釋,由此而推導出了薛定諤方程。別看推導出了薛定諤方程,其實仍然不能解釋很多東西。比如波函數ψ,它的物理意義人們不夠明確,它的函數圖形人們也無法理解。
在主量子數、角量子數、磁量子數一定的條件下,波函數ψ包含四個變數:因變數ψ和三個自變數x、y、z(或者表示為r、θ、Φ)。一個函數如果只有一個自變數,那麼可以表示為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如果有兩個自變數,那麼可以表示為一個空間直角坐標系。但是如果有三個自變數呢?這三個自變數加上因變數,是一個四維函數,人類只有三維理性,如何認識四維的薛定諤方程?
人類只能把波函數化解為徑向波函數和角度波函數的乘積,然後分別用角度分布圖和徑向分布圖這兩個側面來近似去認識波函數,但是問題在於僅僅站在側面豈能得出完整結論?其結果只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身在三維空間下的人類無法跳出三維世界以外,是永遠無法識得波函數真面目的。
因此,薛定諤方程用數學方程揭示了人類理性的有限性,揭示了不可知論成立的理由。
那麼到底宇宙具有不具有確定性?到底可知論的理由正確還是不可知論的理由正確?
德國哲學家康德早在1781年出版的著名的《純粹理性批判》裡面就回答了這個問題。他提出了四組二律背反的命題,其中第四組命題就是關於必然性與偶然性的命題。
正題:在世界原因的系列裡有某種必然的存在體;
反題:里邊沒有必然的東西,在這個系列裡一切都是偶然的。
這兩個命題代表了兩種派別的意見,一個是主張宇宙存在必然性(宇宙可知),另一個是宇宙存在偶然性(不可知)。而康德的看法卻是這樣的:從經驗方面看,宇宙歸根結底是具有偶然性的,但是從本體上看,宇宙未必不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就是說主張必然性的一派和主張偶然性的一派的說法都對,只是在一定的范圍內成立。
換句話說,宇宙有一部分是具有確定性的,但是不全部都具有確定性,僅僅在人類所能經驗到的、並被人類理性所能理解的范圍內具有確定性。在此之外的東西——比如超驗的東西和先驗邏輯以外的東西——是在人類看來具有偶然性的。
康德的這個觀點如何理解?舉兩個例子就明白。先舉一個醫學的例子:吸煙與肺癌的關系。禁煙者說吸煙導致肺癌,而吸煙者則辯稱得肺癌的人未必一定吸煙,而吸煙也未必一定導致肺癌(例如誰誰誰吸煙就不得肺癌)。
由此可以看出吸煙與肺癌的關系就是一個處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之間的狀態,或者說是處在必然性與偶然性之間的狀態:多數吸煙者的健康都被損害了,吸煙和損害健康的關系是確定性的,是必然性的,但是不排除有個別吸煙者健康不被損害。至於為什麼不被損害,人類不知道。因為人體內的生化代謝的全部復雜過程無法被人類理性所把握——人類不可能認識機體內所有的酶促反應機理,也不可能全部認識基因轉錄、翻譯和基因調控在吸煙和癌變過程中的所有具體作用。此外還存在很多個體差異。所以到底哪個人吸煙會得肺癌,而哪個人吸煙就不得肺癌?這個內在的因果關系人類永遠都說不清楚、不確定。人類對吸煙只能採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來全面禁煙,而不可能採取有針對性地對某人吸煙採取阻止,而對某些人吸煙卻鼓勵的做法。這都說明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在各自的范圍內是成立的。
再舉一個數學的例子:數論裡面有一類數叫做超越數,是不能用整系數多項式的根來表示的。超越方程也是不能求得解析解而只能求得近似解的,因為這些數都超越了人類的理性,是人類不知道的。代數數是可知的,每個超越數的具體大小和每個超越方程的解析解都是不可知的。
至於你舉的例子也是如此。考試成績是具有確定性還是具有不確定性?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總的來說是和你付出的努力有因果關系,是確定的,幾分耕耘幾分收獲,成績在一定范圍內是具有確定性的,能被你所把握。但是也可能有意外出現,這又是不確定的。你認為自己答題後一點把握也沒有,這實際上已經表明了一個大致的因果關系——你沒有復習到位。我每次復習考試的時候,至少要把自己獨立總結整理出的復習材料看5遍以上我才對進考場有把握。所以考試成績雖然不確定,但是總體的因果關系已經從這個復習的過程當中體現出來了。所以我就算考試成績不好、發揮失常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倒是我沒有復習到位的時候,我會有那種對成績不確定的感覺。
你認為貓是死是活客觀上是一個唯一確定的狀態,不存在死活疊加的問題。實際上可以表述為「貓的死活是具有內在因果聯系的,是具有必然性的、確定性的」。你認為「薛定諤的貓的問題其實質也不過就是一個觀測系的問題」,實際上用康德哲學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存在一個物自體貓,還存在一個觀察系貓,就是人類覺察出物自體產生的現象,並以運用邏輯對現象加以整理形成的邏輯知識,也就是「對象」。物自體貓和觀察系貓不是一回事。薛定諤貓的死活實際上就是人類頭腦中的對象的死活,是觀察系貓的死活,不是物自體貓本身的死活。有人說「貓處在生死選擇的概率雲中無法確定」,那不過是人頭腦中的「對象」處在一片概率雲中,這個「對象」是不確定的,至於物自體——貓本身死活早就由於內在的因果聯系已經確定下來了,只不過尚未被人所認識。
⑺ 易烊千璽對白客說你知道薛定諤的貓是什麼嗎的電影
萬萬沒想到第二季
⑻ 薛定諤的貓是哪個國家物理學家提出的
薛定諤的貓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的。
物理學方面,在德布羅意物質波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波動力學。由他所建立的薛定諤方程是量子力學中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狀態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學中的地位大致相似於牛頓運動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的地位。 提出薛定諤貓思想實驗,試圖證明量子力學在宏觀條件下的不完備性。亦研究有關熱學的統計理論問題。
在哲學上,確信主體與客體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著作有《波動力學四講》《統計熱力學》《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面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