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是那部電影的海報啊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邁克爾·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影片由派拉蒙、華納和傳奇影業聯合製作,派拉蒙負責北美發行,華納負責海外發行,定於2014年11月7日在北美公映。
《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B. 求一部美國電影.裡面有中國的國旗
不是電影,是美劇 回歸者(the 4400)
4400里中國率先對不明物體發射核彈(美國式思維吧,這個怎麼也輪不到中國先動手),好像也是中國最先表態不接收4400。
----------------------------------------
Jericho 小鎮危機
Jericho里獲得的援助物資來自中國,裡面還有傳單,劇中人物一度以為是中國入侵美國了。
----------------------------------------
可能是這2部裡面的其中一部,估計應該是 小鎮危機,你自己去確認一下。
C. 美國家庭為什麼經常在門前插國旗
應該是愛國的體現,是美國長期以來對國民的教育。我們經常看到美國人為了表示對國家的熱愛,將國旗穿在身上,畫在臉上,戴在頭上, ... 人民紀念陣亡將士的節日),我們住處附近美國家庭都在自己的門前插上小國旗。
美國很多中小學,每天早晨教師要帶領學生面對國旗高聲朗讀美國國歌,或面對國旗宣讀誓詞,這一儀式嚴肅認真,再頑皮的孩子也不敢搗亂。到了初高中後,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或其他大型活動,都要舉行唱國歌的儀式,全體學生起立,面向國旗行注目禮,有的同學還將右手放在左胸前,意為「國家在我心」,以示對國旗的尊重和對國家的愛戴,學校里最優秀的學生領唱國歌或集體朗讀國歌。
美國人參與和觀看各種體育比賽前,第一件事便是全體起立,高唱國歌。成千上萬、各種膚色的美國人注視著冉冉升起的星條旗,高唱國歌。
在美國,各州的市民中心、廣場、路邊、商店等公共場所,中小學的教室、各功能室都懸掛著國旗。美國人為了表示他對國家的熱愛,會將國旗穿在身上,畫在臉上,戴在頭上,掛在車上或自家的屋門前。
美國的國旗特別多。別墅門前或者屋檐上經常插上一面星條旗,甚至在一些汽車上都插有美國的國旗。我問接待者:你們這里是不是有這方面的規定,比如道路上每隔幾米就要有一面國旗,她說這完全是人們的自發行為,而你如果願意的話你也可以掛出一面英國的國旗,政府在這方面完全不限制,既沒有規定必須掛旗,更沒有規定必須掛美國國旗,這著實讓我感到吃驚和汗顏。
(2005-6-23 )據美聯社報道,眾議院星期三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規定燒國旗是違法行為。眾議院最近幾年已五次通過了這項法案,但在參議院已四次遭到否決。修正案的支持者對今年通過修正案持樂觀態度:在「911」恐怖襲擊後,公眾對這一修正案的支持度已大幅增加。
7月4日美國「獨立日」,是美國國旗銷售的高峰期。在成千上萬的國慶遊行隊伍當中和無數美國家庭的前屋後院,都可見飄舞的美國國旗。最近美國有些州通過法律,要求在美國飄揚的美國國旗必須是「美國製造」,否則就可能被罰款甚至面臨牢獄之災。明尼蘇達州求該州商店銷售的國旗必須是美國製造。違反者將被判犯有輕罪,可罰款1000美元和入獄90天。亞利桑那州規定,從初中到公立大學的每個教室須備有一面國內生產的國旗。
美國國旗是星條旗是美國獨立後,於1777年7月14日由國會通過決定的。旗面50顆星代表美國50個州,13道條紋代表最初北美13塊殖民地。
美國人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場合都要保持對國旗的崇敬。美國許多州專門制定有關法律,規定了對國旗的禮節。美國升國旗的慣例是:著便裝的戴帽者,用右手將帽子摘下,舉在左胸前;未戴帽者,以立正姿勢對國旗行注目禮;穿軍裝者,則行軍禮。
美國對掛放國旗方式的規定:
1.國旗與行進隊伍前面的其他旗幟一起舉起時,應位於所有旗幟之前,並在正中;
2.國旗與另一面旗幟同舉時,應位於右側;
3.國旗與一面旗幟交叉擺放時,應位於左側,旗桿在前;
4.國旗豎掛時,星區在上方;
5.國旗與州旗、市旗或其他團體旗幟同掛在一條旗繩上時,應位於頂端;
6.會場上,國旗應位於第一排的右端;
7.國旗與其他旗幟一起懸掛時,應位於中間,並高於其他旗幟;
8.國旗懸掛在街道上空時,星區應朝北或者朝東;
9.在講壇上,國旗應位於發言者的右側;
10.國旗鋪放在靈柩上時,星區應位於死者的左肩上方;
11.國旗掛在汽車上時,應牢固地固定於車身。
美國還規定,任何物體和徽章都不得置於國旗之上,也不得將國旗掛放在骯臟之處。
美國升國旗時的誓詞是1892年由美國《青年伴侶》雜志社的編輯弗朗西斯·貝拉米寫作。誓詞是:「我宣誓忠實於美利堅合眾國國旗,忠實於她所代表的合眾國——蒼天之下一個不可分割的國家,在這里,人人享有自由和正義。」
1942年制定的法令規定,美國人對國旗宣誓時,應取立正姿勢,右手鄭重地放在左胸前,以示對國旗的崇敬。
美國和加拿大,到處掛的都是本國國旗,特別在廣場和政府所在地,國旗的質量和大小都很可觀。他們解釋說,重視和懸掛國旗表現了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是國民的自覺表現。美國人把本國國旗圖案做在泳褲上參加比賽,但這並不表示他對國旗不尊重,反之他在隨時隨地向你傳達一個信息:我是美國人。
我隨團去巴西考察,早晨起來在我們入住的酒店周圍散步,看到酒店門前懸掛著一排國旗,其中就有五星紅旗。我以為酒店可能在開國際會議,一打聽才知道,那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專門給我們這批客人掛的。這家酒店有一個規定,不管有那國人入住,酒店都會懸掛客人所在國的國旗,以表示對客人的友好和尊重。
D. 幾個美國士兵一起把國旗插在了一個地方,這個雕像叫什麼
硫磺島
Iwo Jima
又譯硫黃島。日語作Io-Jima。
位於西太平洋的日本火山群島。面積20平方公里(8平方哩)。1945年日軍和美軍曾在此激戰,雙方傷亡慘重。美軍士兵在該島折缽山上豎起國旗的照片在美國廣為印行並成為繪畫、雕塑和郵票的圖案。1951年屬美國管轄,1968年歸還日本,屬東京都。
硫磺島(日語:硫黃島いおうじま;英語:Iwo Jima)是位於西太平洋,屬於小笠原群島的一座火山島,是該群島的第二大島。它在東京以南1080千米的地方,南距關島1130千米。全島南北長約8千米,東西最寬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約不到21平方公里,島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卻的死火山,叫折缽山,海拔160米,終年噴發著霧氣,硫磺味彌漫全島,故此得名。折缽山以北有一片比較寬闊平整的高地,稱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漸起伏,並有數座山峰,被稱為元山地區,島上大部分地區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硫磺島雖然島小人稀,但幾乎處在東京與塞班島中間位置,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島上的日軍不僅可以向東京提供早期預警,而且可以起飛戰斗機進行攔截,甚至還能不斷出動飛機攻擊美軍在塞班島等地的機場,大大降低美軍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的作用。硫磺島對美軍而言,簡直是如鯁在喉。1945年2月,美軍登陸硫磺島後,美日硫磺島攻防戰正式在此展開。
1945年2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硫磺島硫磺島地標: 24°45'12.38"N141°17'42.72"E
關於硫磺島的影片:以美軍視角拍攝的《父輩的旗幟》和 以日軍視角拍攝的《硫磺島的來信》
通過過兩種不同的視點展現美日硫磺島攻防戰。較為客觀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
硫磺島是太平洋上一座由火山熔岩冷卻後形成的火山島,地形起伏,溝壑縱橫,熔洞密布,懸崖峭壁臨海高聳。從高空俯瞰,20餘平方公里,大小的硫磺島像一隻砍去雙腿,又被拔光毛的火雞,火雞頭位於島的西南端,高度168米的摺缽山雄踞雞頭,是全島制高點,一個雞嘴狀的岬角一直伸進滾滾波濤中。北部從雞背一直到東北部雞尾部分,是一片錯落起伏的高地,由一系列小山崗和陡峭的峽谷構成。小山崗高程大多百米左右,地形復雜,可伏重兵。南部雞脖子和雞胸部位,地勢低平,有一小片被梯狀台地逼住的海灘,勉強可作登陸場。除此以外,全島沒有任何可供船舶停靠的錨地或港灣。
硫磺島雖是彈丸小島,卻處在戰略要津。它正當東京與美軍新佔領的塞班島之間,距二地各約1200公里。美軍佔領塞班島以後,一直以塞班島為基地空襲東京。但因硫磺島的報警作用,美軍對東京的空襲一直效果不佳。駐硫磺島的日軍戰斗機還不時升空攔截,沖散美國機群。為總攻日本,美軍勢必要奪占硫磺島。而為東京安全,日軍也勢必要死守硫磺島。結果,這座杳無人跡的小小火山島,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就成為日美必爭之地。
美軍在控制菲律賓後,於1945年1月3日開始,對硫磺島實施轟炸。
2月16日開始硫磺島戰役,美軍出動艦艇200多艘次,飛機400多架次,對硫磺島日軍3個機場和灘頭陣地進行炮擊和轟炸。
19日,美海軍陸戰第4師和第5師在600多架次飛機和艦炮火力掩護下,以250多艘登陸艇和500多輛水陸坦克、裝甲車組成5個登陸波,在硫磺島東南部登陸。經過兩周激戰,殘余的3000多日軍退進山洞死守。
3月8日,日軍師團長栗原中將與800餘名殘兵在山洞內集體自殺。
此戰役日軍被擊斃2.2萬人,被俘1000人;美軍為攻佔該島陣亡7000人,負傷1.9萬人。
最後,美軍的6名士兵把國旗插在硫磺島最上端,這景象被塑成雕像,放在陸軍戰隊廣場,作為紀念。
E. 美國有座雕像四個人扶起美國國旗的,叫什麼
美國首都華盛頓廣場上,有一座巨型雕像,五名海軍陸戰隊的士兵正奮力插起一面美國國旗。這座雕像是根據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拍攝的一張二戰著名照片塑成的,而這張照片表現的正是硫磺島上的血戰。
這就是那張廣為流傳的照片,第二天就發表在美國的報紙上,隨即傳遍了世界,美國攝影雜志評價到:「那一刻,照相機記錄了一個國家的靈魂!」這張充分顯示美軍勇敢無畏的照片,也就成為二戰中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尤其在美國,這幅照片頻頻出現在各種場合,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照片。據不完全統計,在美國有一百萬家商店、三十萬個火車站、二十萬家工廠、一萬六千家電影院、一萬五千家銀行和五千塊巨型廣告欄張貼過印有這幅照片的海報,美國郵政總局根據公眾的強烈要求,於一九四五年以這幅照片為基本圖案設計發行了郵票,發行總數高達一百三十七萬張!
一九九五年為紀念硫黃島戰役五十周年,美國郵政總局再次發行了以這幅照片為圖案的郵票。
好萊塢也以硫黃島戰役為背景拍攝了影片《硫黃島之沙》。
正因為照片見報後引起巨大轟動,美國總統杜魯門特別下令查出這六名勇士的姓名,進行表彰。很快就查明了這六人的姓名,其中只有哈朗•布勞克最初被認為是哈里•漢森,倒是遠在美國的哈朗母親貝勒絲夫人從報紙上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兒子,但沒人相信她,直到十八個月後經過仔細核實,才確認是她的兒子哈朗。
這六人中,邁克•斯特蘭克軍士和外號「黑豹」的哈朗•布勞克軍士於三月一日相繼犧牲,六勇士中最年輕的富蘭克林•索思理,於三月二十一日在硫黃島犧牲,年僅十九歲。
六勇士中的三位倖存者後來都受到了杜魯門總統的接見,下圖就是三人在白宮受到杜魯門總統接見時的照片,正指點著根據照片而繪制的海報向總統介紹當時的情景是雷內•加格嫩,他右側的是艾拉•海斯,照片左一拄著拐杖的是在硫黃島戰役中腿部受傷的約翰•布拉德利。
杜魯門總統稱贊他們是美國的英雄,令具有印第安血統的艾拉深感不安,他說:「我所在的排四十五人只有五人生還,我所在的連一百二十五人中只有二十七人倖存,這些在戰斗中犧牲的人,才應該受到表彰,我怎麼回認為自己是英雄呢?」在激烈戰斗中負傷的約翰,因其在戰斗中的英勇表現被授予海軍優異服役十字勛章,他在接受記者采訪中說道:「人們把我們當作英雄,我個人並不這樣認為,我只不過是在偶然出現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特定地點。」
三位倖存者都受到戰爭債券發行組織者的邀請,在紐約、波士頓等各大城市進行巡迴旅遊,作為戰斗英雄的代表參加戰爭債券的推銷發行,但艾拉拒絕了給他的獎金。
而那面見證了槍林彈雨,記載了光榮與輝煌的旗幟,作為珍貴的紀念品被華盛頓海軍博物館收藏。
確實,硫黃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歷次島嶼爭奪戰最激烈的,參戰的地面部隊是海軍陸戰隊第三、四、五師,這是美軍中戰鬥力最強悍、戰斗意志最頑強、戰斗作風最剽悍的部隊,可在彈丸之地的硫黃島上,還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總數超過40%!也只有在如此慘烈的戰斗中,才充分顯示了海軍陸戰隊的風采,時任中太平洋戰區兼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的尼米茲海軍上將就以「在硫黃島上戰斗的美軍官兵,非凡的英勇是他們共同的品德!」這句話高度評價了浴血苦戰的參戰部隊,而參戰官兵在硫黃島戰役中所獲得的榮譽勛章也是海軍陸戰隊有史以來歷次戰役中最多的!
F. 有美國國旗出現的電影
真的太多了~~~~~
印象較深的有
巴頓將軍,
生逢七月四日,
愛國者,
G. 很多人一起設計國旗的是哪個電影
這部電影是《建國大業》,其中有一個情節就是許多人圍在一起設計國旗的片段。
《建國大業》是由黃建新執導,韓三平擔任製片人,唐國強、張國立、許晴、劉勁、陳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9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7)哪個美國電影海報插國旗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姜文去片場的時候,抱著半尺多厚的關於毛人鳳的資料。他為自己的角色親自設計了服裝,肩章、紐扣、胸牌,最大限度按照歷史資料復原片中毛人鳳的那套軍裝。
2、該片有一場陳坤與佟大為兩人冷對眼神的戲,只是一個簡單的眼神,卻在陳坤的堅持下拍了九遍,直到拍出最好的效果。
3、該片中化妝師為特型演員化裝要花費很長時間。張國立化蔣介石的妝,需要4小時,在拍攝前還要墊鼻子,戴牙套。
4、胡軍在該片中僅有3場戲、5句台詞。對於安排演什麼角色,他從沒挑剔過,堅決服從安排。
5、陳好的四場戲已經全部完成,但由於表現出色,她突然接到導演組的通知,說後面又為她加了一場戲。
H. 問一下這些電影海報上的圖標是啥
Dolby,杜比音效
I. 求下面這個揮舞燃燒著美國國旗這張圖的名稱以及出處
圖?不過 符合這個說法的有部電影,叫《逃離德黑蘭》
J. 有一部電影··名字具體忘記了··海報是一金發美女披著美國國旗坐著·麻煩大家了哈··今天突然想起來的
你指的是『AnAmericanAffair』嗎?
中文版本的翻譯是「美國情事」~
女主人公在電影里叫凱瑟琳~是個金發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