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lana del rey的carmen的mv中最後用的音樂叫什麼名字
打雷姐的mv中經常有象徵、典故,這應該是法國鋼琴家薩提Erik Satie的《吉諾佩蒂一號》,英文名:gymnopedie no.1
⑵ 老男孩 30分鍾在操場上的音樂插曲(純音樂) 叫什麼名字
純音樂 是純音樂 注意 2樓的不是啊 我一定我要得到你李玟的《Di Da不知道是不是 你聽聽其他不清楚了 老男孩,筷子組合
⑶ 求悠長假期里一鋼琴曲
《close to you》"靠近你"
試聽:http://www.yue365.com/getgeci/3855/71297.shtml
下載1:http://1403.game2999.com/2006_3855/9229/1.wma?1871656546-0d2704664f827f8d-0980927c6d27774a
下載2:http://1403.game2999.com/2006_3855/9229/1.wma?1871942125-f1394cae21a18668-641110e9b0e7ac6f
(播放時另存為文件就可以)
鋼琴譜:http://www.8ge.org/qupu/show.php?itemid=4820
來自《悠長假期 Long vocation》的日劇原聲OST
你也可以到VeryCD去下全部的專輯:
http://www.verycd.com/topics/74616/
這部日劇很經典的~:)
⑷ 求新海誠的《遙遠世界》中的背景樂
《遙遠世界》
導演/動畫製作:新海誠
新海誠從1997年開始製作到1999年完成,1分半鍾的黑白動畫短片。
陳舊的老電影效果,飛向白雲的紙飛機,熱戀中的男女,平凡的生活畫面,電車,地鐵,擁抱,細語,愛撫。以及貫穿始終的憂郁的藍調鋼琴曲。
全片實驗動畫的感覺非常重,鉛筆速寫調子與2D3D交替變換的場景,切換不定的鏡頭,似乎在講述一個若即若離的愛情故事。
作者感想:做這個短片當時用了10萬日元左右(約相當人民幣7千元),因為是剛開始工作,所以手頭相當緊。那時用的電腦配置也只是120MHz,32M內存。所以做出來是黑白的。我的風格原形在這個作品有跡可尋。
遙遠的世界
他的第一部獨立作品,沒有聲優,只有背景樂,黑白片,一些層次感的處理還不太成熟,但已經定下了他以後作品的基調
《包圍的世界》
導演/動畫製作:新海誠 音樂:天門
1998年,新海氏用一周的時間製作的30秒全3D短片,使用Lightwave3D與PhotoShop製作。靈感來自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仙鏡》。
〔其他協力作品〕
《Bitterweet Fools》片頭動畫
動畫製作:新海誠 / 原畫:相田裕/腳本:古我望/音樂:TWOFIVE
2001年Minori社出品游戲《Bitterweet Fools》的片頭動畫,新海誠首次使用動畫用紙的作品。
《Wind-a breath of heart-》片頭動畫
動畫製作:新海誠 / 原畫:結城辰也·庄名泉石/腳本:古我望·向井正哉/音樂:TWOFIVE
2002年,同樣是Minori出品的游戲《Wind-a breath of heart-》片頭動畫。
作者感想:「這是《星之聲》結束後不久製作的辛酸之作。我是以做《星之聲》番外篇那樣的心情來製作的。」
《はるのあしおと(春天的腳步聲)》片頭動畫
Minori社2004年出品游戲,由新海誠監督製作片頭動畫。
《ef-a fairy tale of the two》片頭動畫 up!!
minori社2007年預定新作,由新海誠監督製作片頭動畫。
《笑顏》MTV
原唱:岩崎宏美 / 動畫:新海誠 / 原畫:田澤潮
2003年4-5五月間的音樂短片。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僅兩分鍾的音樂短片居然單獨出了DVD版,除了本篇四個版本外還有采訪錄等映像特典。
⑸ 老男孩(筷子組合那個),在操場那一幕的鋼琴插曲叫什麼
11度青春之老男孩 跑道上的鋼琴曲
Gymnopedie No.1 QQ音樂里就可以搜到
選這個:Gymnopedie No.1 ERIK SATIE
下載地址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gymnopedie+no.1&lm=-1
⑹ 為什麼伏契克角鬥士入場進行曲會成為馬戲團小丑專用BGM
默劇表演家丹-卡明
小丑和古典音樂?默劇表演藝術家丹·卡明最近在上海為孩子們獻上了這樣一場表演。被卓別林帶上表演之路的丹·卡明,至今仍在堅持著啞劇這門正在消逝的表演藝術。除了現場演出,他還找到了很多途徑來傳播這種偉大的表演,比如為《加勒比海盜》中的傑克船長設計動作。
文/蔡宸亦 實習生/王琳妮
讓白臉紅鼻子著黑色馬戲禮服的小丑來指揮貝多芬的《小步舞曲》?快板時,小丑的超長指揮棒打著拍子急速在自己背上撓癢癢;旋律激昂時,他索性飛出一塊紅布,扭秧歌般繞著指揮棒起舞;小丑丹·卡明(Dan Kamin)的花招讓習慣了一本正經的音樂廳樂翻了。
年過六旬的丹·卡明,6月1日在上海音樂廳獻演了這場自編自導自演的「古典默劇」《音樂會上的小丑》。
最優雅的小丑
伴隨著斯特拉文斯基的《波爾卡》,遲到了的小丑穿著工人服躡手躡腳地上了舞台,東摸西摸的他差點被主持人趕下台。於是他露出小丑的白臉和橫條戲服,開始了與指揮的「奪權之戰」。
台下的小孩們樂不可支,反倒聚精會神地聽起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德與狼》中「彼得走路」的主題音樂。丹·卡明使出了他的獨門絕技「太空步」——看上去是在走向四面八方,其實卻一直在原地打轉。在明朗的小提琴伴奏下,小丑頂著大風,用太空步努力前行,仍不免往後退去,最後終於扛不住大風,被吹到後台,卻始終不忘搶奪指揮手中那根指揮棒。為了懲罰小丑,指揮和主持人決定給他一個「惡夢」,於是演奏起了格里格的《在山大王的大廳里》。詭異的燈光下,小丑用摸牆的動作表現自己被關在一間封閉的屋子裡,節奏加快,不存在的牆體往中間擠壓,小丑緊張地四面推牆,越用力,越恐懼,越擠壓,終於在惡夢般的高潮結尾,成了一個變形扭曲的軀體。這時候,音樂廳里的小觀眾們已被嚇得不吭聲了。
伴隨著薩蒂夢境般的《吉諾佩蒂曲二號》,丹·卡明打著哈欠疊起雙臂,手指隨著音樂慢慢起舞,每一個關節都在動,或輕柔或強勁,或緩慢或快速,讓人想起楊麗萍在「孔雀舞」中對手指的細膩控制。套上白色睡衣睡帽的丹·卡明,在藍藍的幽光中懶洋洋的,像在做夢,又像在飛翔,舒展、慵懶而又優雅。這個小丑不僅能讓自己優雅,還能讓木偶和他一同隨著音樂優雅。施特勞斯的《圓舞曲》響起時,身穿黑色禮服的丹·卡明又與他的白色木偶舞伴一同跳起了華爾茲。
在下半場的貝多芬《第一交響曲》中,一切都顛倒過來了,虛幻的小丑充滿反諷意味地代替了真實的指揮,站在指揮台上隨著節奏亂指一氣。指揮反而戴著白色面具成了「小丑」。 丹·卡明用手建了一堵無形的牆,指揮和樂團的聲音就消失了;等他在牆上開一扇門,聲音就又透了進來。他說:「我要給孩子們意想不到的東西。」在《音樂會上的小丑》中,他安排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小花招。演奏布里頓的《簡易交響曲》時,小丑將一個小女孩請到了台上,讓她隨著節奏和旋律的強度和自己在空氣中拔河,最後他輸了。女孩下場時,小丑卻不忘在她身後空踢兩腳,惹得喜歡惡作劇的男孩們哈哈大笑。
⑺ 求新海誠 【遙遠世界】中的背景 音樂,就是那鋼琴曲。
出自薩蒂的一組裸體舞曲即Gymnopédies。
搜「吉諾佩蒂一號」就有了。
⑻ 薩蒂的主要作品
薩蒂的代表作品有鋼琴曲《玄秘曲3首》《3首薩拉班德》,交響戲劇《蘇格拉底》,舞劇《遊行》《炫技表演》和《鬆弛》等。
20世紀初薩蒂引導了當時的法國作曲家擺脫瓦格納音樂的影響,對法國六人團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六人團中的普朗克(1899—1963)對鋼琴音樂的貢獻最大,一生寫下數十首鋼琴曲,大部分為名副其實的即興小品。還有雙鋼琴的奏鳴曲與雙鋼琴協奏曲,以及《鋼琴協奏曲》、《主題與變奏曲》等。普朗克深受拉威爾和薩蒂的影響。
純朴明晰和幽默諷刺兼而有之。他早期追摹法國古鍵盤音樂風格並賦予其新意,旋律自然流暢、和聲撫媚動聽。
(8)吉諾佩蒂是哪個電影的插曲擴展閱讀:
薩蒂似乎是本世紀前後巴黎蒙馬特高地躁動、頹廢藝術家的代表之一。這里靠近聖心教堂,從高地可以俯瞰巴黎全城。他多少有點像繪畫界莫迪里亞尼的遭遇。在那塊可以稱為世紀初藝術家搖籃的地帶,莫迪里亞尼所獲得的聲譽僅僅是位酗酒的「浪子」之名。
在今天,反觀莫迪里亞尼的肖像藝術,可以找到許多非洲原始藝術的影子。薩蒂也是如此,他留下的作品不多,沒有形成作為一位大師應有的作品規模並達到相當的深度,而他的一生總被他怪誕言行的雲層覆蓋著。
但他終生卻對格里高里素歌、中世紀的神秘主義有著濃厚的興趣。不知可不可以把薩蒂叫作一位沒有發現自己生命與音樂方向的人。他的行為舉止總讓人意識到,他可能是一個從中世紀神秘教派闖入到20世紀門檻的使者。
莫迪里亞尼也好,薩蒂也好——人們被他們光怪陸離的個性光彩弄得有些撩亂了,相反對於他們究竟是誰,其作品真正的意味是什麼,卻不關切了。
毋庸置疑的是,薩蒂就是薩蒂,並非是藝術界「躁亂」的唯一先例;他像法國詩人蘭波一樣,進行過幾年音樂的寫作與演奏,卻始終無法讓音樂說服自己,最終放棄。他的為數不多的幾部作品是他穿越人世長廊扔下的碎片——他的心,對他自己而言,是神秘的,無法弄清楚的。
因而,作品可以稱得上是他偶爾閃耀的「奇跡」。他比德彪西晚出生四年,後來的幾十年裡,正是印象派的時代。其實德彪西與那時的印象派作曲家受薩蒂的影響頗深(指一些專業上創新手法,德彪西與拉威爾都曾經公開贊揚過他),因此也有人說,薩蒂是印象派的鼻祖。
而實際上,盡管薩蒂一直在,也一直有人在演奏他,但是他比德彪西沒有名氣的多,人們無法把他真正劃歸到哪個類別。
⑼ 磯村由紀子的グノシェンヌ(吉諾西安)和Erik satie的Gnossiennes(吉諾西安)是同一首曲嗎
那張專輯里的吉諾西安和薩蒂的玄秘曲(Gnossienne)第一號旋律相同,伴奏也十分相似,故肯定是改編過來的,加上了幾種樂器。具體什麼樂器,本人非鋼琴樂器知識欠佳,恕無可奉告。
「グノシェンヌ」和「吉諾西安」就是玄秘曲的音譯。在薩蒂的作品中,它們是裸體歌舞(吉姆納皮帶、吉諾佩蒂,即Gymnopédie)的姊妹篇。
您問的這問題我也一直不清楚。包括裸體歌舞是不是一種音樂體裁。在我的知識范圍內,這兩種曲子只有薩蒂寫過。
下面是豆丁網上玄秘曲第一號樂譜的資源,可供您參考:
docin.com/p-2021540785.html
原回答:磯村由紀子是通俗風格日本的鋼琴作曲家,薩蒂則是法國浪漫主義末期(根據《聽音樂》一書之劃分)的作曲家(但被認為是「新古典主義」的先驅)。
⑽ 求表演小丑時表演時的音樂
默劇表演家丹-卡明
小丑和古典音樂?默劇表演藝術家丹·卡明最近在上海為孩子們獻上了這樣一場表演。被卓別林帶上表演之路的丹·卡明,至今仍在堅持著啞劇這門正在消逝的表演藝術。除了現場演出,他還找到了很多途徑來傳播這種偉大的表演,比如為《加勒比海盜》中的傑克船長設計動作。
文/蔡宸亦 實習生/王琳妮
讓白臉紅鼻子著黑色馬戲禮服的小丑來指揮貝多芬的《小步舞曲》?快板時,小丑的超長指揮棒打著拍子急速在自己背上撓癢癢;旋律激昂時,他索性飛出一塊紅布,扭秧歌般繞著指揮棒起舞;小丑丹·卡明(Dan Kamin)的花招讓習慣了一本正經的音樂廳樂翻了。
年過六旬的丹·卡明,6月1日在上海音樂廳獻演了這場自編自導自演的「古典默劇」《音樂會上的小丑》。
最優雅的小丑
伴隨著斯特拉文斯基的《波爾卡》,遲到了的小丑穿著工人服躡手躡腳地上了舞台,東摸西摸的他差點被主持人趕下台。於是他露出小丑的白臉和橫條戲服,開始了與指揮的「奪權之戰」。
台下的小孩們樂不可支,反倒聚精會神地聽起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德與狼》中「彼得走路」的主題音樂。丹·卡明使出了他的獨門絕技「太空步」——看上去是在走向四面八方,其實卻一直在原地打轉。在明朗的小提琴伴奏下,小丑頂著大風,用太空步努力前行,仍不免往後退去,最後終於扛不住大風,被吹到後台,卻始終不忘搶奪指揮手中那根指揮棒。為了懲罰小丑,指揮和主持人決定給他一個「惡夢」,於是演奏起了格里格的《在山大王的大廳里》。詭異的燈光下,小丑用摸牆的動作表現自己被關在一間封閉的屋子裡,節奏加快,不存在的牆體往中間擠壓,小丑緊張地四面推牆,越用力,越恐懼,越擠壓,終於在惡夢般的高潮結尾,成了一個變形扭曲的軀體。這時候,音樂廳里的小觀眾們已被嚇得不吭聲了。
伴隨著薩蒂夢境般的《吉諾佩蒂曲二號》,丹·卡明打著哈欠疊起雙臂,手指隨著音樂慢慢起舞,每一個關節都在動,或輕柔或強勁,或緩慢或快速,讓人想起楊麗萍在「孔雀舞」中對手指的細膩控制。套上白色睡衣睡帽的丹·卡明,在藍藍的幽光中懶洋洋的,像在做夢,又像在飛翔,舒展、慵懶而又優雅。這個小丑不僅能讓自己優雅,還能讓木偶和他一同隨著音樂優雅。施特勞斯的《皇帝圓舞曲》響起時,身穿黑色禮服的丹·卡明又與他的白色木偶舞伴一同跳起了華爾茲。
在下半場的貝多芬《第一交響曲》中,一切都顛倒過來了,虛幻的小丑充滿反諷意味地代替了真實的指揮,站在指揮台上隨著節奏亂指一氣。指揮反而戴著白色面具成了「小丑」。 丹·卡明用手建了一堵無形的牆,指揮和樂團的聲音就消失了;等他在牆上開一扇門,聲音就又透了進來。他說:「我要給孩子們意想不到的東西。」在《音樂會上的小丑》中,他安排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小花招。演奏布里頓的《簡易交響曲》時,小丑將一個小女孩請到了台上,讓她隨著節奏和旋律的強度和自己在空氣中拔河,最後他輸了。女孩下場時,小丑卻不忘在她身後空踢兩腳,惹得喜歡惡作劇的男孩們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