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的寶萊塢和中國的香港,哪個在國際的影響力更大(電影方面)
如跟香港電影行業比,毫無疑問是寶萊塢的影響力大。能跟龐大的寶萊塢進行對比的,目前只有好萊塢。對比影響力,不能只看一兩部片子,而是應該從發展歷史、製作能力、受眾范圍、電影行業產值、文化傳播的影響等多方面去綜合衡量。
簡單來說吧,印度電影已經有1個多世紀的歷史了,香港電影?
觀眾群來說,印度電影是除好萊塢電影外,擁有最多電影觀眾市場,且還以每年15%的速度在遞增。加上受宗教因素等影響,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不能看好萊塢以及其他地區的電影,但是可以看印度電影。可以不誇張的說,印度電影起碼占據了地球上將近1/3的人口及地區的有絕對壟斷的地位。(甚至英國,每年都有幾十部印度影片在院線上映,印度影片占據了英國院線總票房的35%,香港影片能在別的國家或地區做到這一點嗎?)
從電影行業產值來說(以近五年為例),別說香港電影,就算整個中國電影的年產值加起來,與寶萊塢電影年產值比較,還不夠人家一半呢;
剩下的就不詳細分析了,如果有人認為寶萊塢的電影國際影響力為零的話,我只能說那你對於印度電影或者是寶萊塢的認識及了解基本為零。甚至就算比單部影片,《無間道》當然是港產影片的精品,但是僅憑說無間道被好萊塢改編就盲目認為港產影片的國際影響力超過了寶萊塢,這就太片面了。遠的不說,印度電影《印度往事》《德芙達斯》還接連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呢;而李安的《卧虎藏龍》,你說它是港片還是好萊塢片?
『貳』 除了人盡皆知的寶萊塢,印度還有哪些著名的電影基地
我們對於印度的電影產業,如果我們以為印度寶萊塢就代表整個印度電影工業,那可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因為在印度,至少有兩個著稱的影視基地,分別是寶萊塢、托萊塢。寶萊塢是指以孟買為影視基地,通常寶萊塢使用北部印度語為主的電影,代表作有《三傻》、《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等。因為臨近我國,所以被廣大影迷熟知。“羅摩吉電影城”號稱是一座包羅萬象的電影工廠,製片人只要拿著腳本走進影城,不用離開一步,就能拿著拍完的電影出來,所有的拍攝、剪輯、混合、上映,都能一氣呵成,還能一下子提供2000個臨時演員,完成一個有品位的舞蹈場景。甚至連給劇組人員准備的飯菜,隔音設備,布景需要的仙人掌、棕櫚樹都一應俱全。
如果說孟買的“寶萊塢”是印度語電影的生產基地,那麼海德拉巴的“托萊塢”就是印度第二大方言泰盧固語電影的拍攝基地。海德拉巴是一座熙熙攘攘的大都市,這里里每年大約有150部電影出產,僅次於“寶萊塢”。
『叄』 印度的寶萊塢和美國好萊塢有什麼區別
一、所在的地方不同
1、印度寶萊塢: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2、美國好萊塢: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早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
大約在20世紀初,這里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而後是一些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
二、名字的區別
1、印度寶萊塢:印度人將「好萊塢」(Hollywood)打頭的字母「H」換成了本國電影之都孟買(Bombay)的字頭「B」,因而把「好萊塢」變成了「寶萊塢」(Bollywood)。
2、美國好萊塢:1886年,房地產商哈維·威爾考克斯在洛杉磯郊區買下了一塊0.6平方公里的土地。後來,他的夫人在一次旅行時,聽到旁邊有人說自己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
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她將蘇格蘭運來的大批冬青樹栽在這里,並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Hollywood),於是有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冬青樹林的意思。
三、特色不同
1、印度寶萊塢:擁有印度這個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電影市場。獨特的民族特色深深烙進電影中,絢爛的服裝、華麗的歌舞,淋漓盡致的表現,讓各國觀眾賞心悅目。
2、美國好萊塢:最大的特色就是科幻大片如:阿凡達、泰坦尼克號 、指環王、哈利波特、星戰、 史萊克、侏羅紀公園、蜘蛛俠、鋼鐵俠、復仇者聯盟等。
『肆』 寶萊塢電影有哪些
1沙魯克·汗/ Shahrukh Khan /SRK /king khan 寶萊塢之王
2010 《我的名字叫可汗》 寶萊塢電影海外票房紀錄保持者
2009 《好運理發師》
2008 《天生一對》
2007 《寶萊塢傳奇》/《輪回》/《愛在寶萊塢》
《加油印度》
2006 《追蹤再現》/ 《奪面煞星寶萊塢》
《永不說再見》 看的次數最多
2004 《愛無國界》
《寶萊塢不可完成的任務》
《故土》
2003 《愛沒有明天》
2002 《寶萊塢生死戀》
2001 《阿育王》
《花無百日紅》/《有時快樂有時悲傷》
《情字路上》 大家熟悉印度歌曲《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就出自裡面
1998 《怦然心動》
《迪爾·瑟》/《發自內心》
1997 《烈火恩仇》
《緣來是你》/《我心狂野》
1995 《勇奪芳心》
2 阿米爾·汗 Aamir Khan 寶萊塢完美主義者
2009 《三個傻瓜》/《三個白痴》/《三傻大鬧寶萊塢》
2008《未知死亡》
2007《地球上的星星》
2006《為愛毀滅》
《青春無敵》/《芭薩提的顏色》
2005《抗暴英雄》
2001《印度往事》奧斯卡外語片提名
赫里尼克·羅斯漢 Hrithik Roshan
2010 《風箏》
2008《阿克巴大帝》/《帝國玫瑰》
2006《幻影車神2》
《克里斯》/《印度超人》
2004《目標》
2003《狂愛普里姆》
《印度超人前傳》
2002《願意做我的朋友嗎?》
2001《花無百日紅》
2000《這就是愛情》/《說聲我愛你》
《克什米爾任務》
其他寶萊塢影片推薦!
《親密有罪》
《紐約》
《時尚》少見的女星主導成功影片
《星期三》
《搖滾起來》
《燃情邁阿密》
《難以置信的愛》
《藍色情迷》
《生死競賽》
《愛情你我他》
《迷妄國度》印度最成功的恐怖片
《寶萊塢勁敵》
《印度教父》
《流浪狗羅密歐》
《叢林怪物》
《季風婚禮》國際獲獎無數
《月光集市到中國》
印外合拍片推薦!
《貧民窟百萬富翁》
《同名同姓》 印英合拍的《你好,倫敦》
《月亮河》
《愛斗氣愛上你》印度版《傲慢與偏見》
《我愛貝克漢姆》
寶萊塢機器人之戀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喜劇
比如:《月光集市到中國》
《熱烈婚禮》
《辛格為王》
《麻辣沙拉》
《笑鬧婚事-德達娜丹》
《嗨!寶貝》等
感人類型的~
《寶萊塢生死戀》
《阿育王》
《愛無國界》
《愛,沒有明天》
動作片~
《印度教父》
《追蹤再現》這個很喜歡!!
《未知死亡》
場面相當宏大華麗麗的~
《阿克巴大帝》
勵志片~
《加油!印度》
《BLACK》
《三個傻瓜》
《MY NAME IS KHAN》
《為愛毀滅》《地球上的星星》《天生一對》《寶萊塢傳奇》《年度推銷員》《愛無國界》《寶萊塢生死戀》《約達哈.阿克巴》《不可能的愛》燃情邁阿密 電話情緣 寶萊塢勁敵 時尚
『伍』 請問各國的電影文化差異 想知道各國的電影文化差異及特色 比如印度的電影文化(寶萊塢)是跳作兼俱
電影水準看導演,你雖列出了很多區域,但水準確差很多,電影文化其實就是國家的文化符號,像印度電影,人情味濃,有信仰,美國電影則是信仰淡化,人物獨立個性的特點。電影讓你了解不同國家的人。
『陸』 印度的電影中心為什麼叫寶萊塢,跟好萊塢有什麼關系嗎
沒什麽關系,寶萊塢的製片廠外景寶萊塢(Bollywood)是對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的印地語電影產業別稱,印度人將「好萊塢」(Hollywood)開頭的字母「H」換成了本國電影之都孟買(Bombay)的字頭「B」,把「好萊塢」變成了「寶萊塢」(Bollywood)。
實際上兩個是沒什麽關系的
『柒』 寶萊塢之稱哪個國家所製造
寶萊塢的製片廠外景寶萊塢(Bollywood)是對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的印地語電影產業別稱。寶萊塢時常被誤解為所有的印度電影,而實際上,它只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捌』 全球第二大電影生產基地寶萊塢,它在世界影壇上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影視基地裡面有各個時代的建築,就是為了方便劇組在裡面拍戲,然而現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影視基地就是好萊塢,這里出現了很多的世界明星,而亞洲地區也有2個地方好萊塢,分別是印度的寶萊塢和中國的橫店影視城,它們是全亞洲最大的兩個影視基地,但是印度的寶萊塢卻在世界上比中國橫店影視城的影響力更大 。寶萊塢的影片大多數是為了表達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或者勵志行為。整體來說,寶萊塢的電影製作精良,他的電影也是代表著因印度最典型的電影和最真實的生活。從這里也走出了很多優秀的演員和影視作品,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地位,且影響力爆棚。但其實寶萊塢它已經走向了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並且擁有數億的觀眾群體。如果現在去寶萊塢,走在裡面到處都可以看到印度明星在拍攝電影的熱鬧場面。
『玖』 印度人的電影行業為什麼被稱為「寶萊塢」
不同於美國的好萊塢,也不同於美國那個充滿科幻色彩的電影基地。寶萊塢是印度的電影基地別名,位於印度孟買,在印度國內深受人民歡迎。它的由來是因為印度人將美國好萊塢的英文首字母H改成了本國電影之都孟買的英文首字母B,因此好萊塢就轉變為寶萊塢。
所以,印度人的電影行業才會被稱為「寶萊塢」。寶萊塢就像美國好萊塢在美國的地位一樣。寶萊塢也就是印度的名片,它讓印度電影逐漸進入了世界人民的眼中,讓人們認識不一般的印度電影,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是戴著標簽的印度名片,也讓世界上的人都認識了印度這個載歌載舞的國家。
『拾』 印度電影聖地「寶萊塢」位於哪個城市
寶萊塢(Bollywood)是位於印度孟買的廣受歡迎的電影工業基地的別名。印度人將「好萊塢」(Hollywood)打頭的字母「H」換成了本國電影之都孟買(Bombay)的字頭「
B」,因而把「好萊塢」變成了「寶萊塢」(Bollywood)。 盡管有些純粹主義者對這個名字十分不滿,看上去「寶萊塢」還是會被繼續沿用下去,甚至在牛津英語大詞典中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條目。
寶萊塢也被稱作是「印地語(Hindi)的影院」,其實烏爾都語(Ur)詩歌在這里也相當常見,同時英語的對白和歌曲所佔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對白中都有英語單詞短語,甚至整個句子。一些電影還被製成兩種或三種語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語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軌)。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 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