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惡業已盡是哪個電影

惡業已盡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3-25 01:50:50

1. 惡業已盡是哪個電影

是不是電影血觀音。

2. 大家都說佛陀是「慈悲」的,可是為什麼佛陀不永住世間為我們說法,或不斷地投生到我們的世界來渡我們成佛

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大家交流:
1、佛三不能:[出景德傳燈錄] 一不能免定業不能免定業者。謂佛能空一切相。斷一切眾生之惡。而不能自免定業也。(定業者。決定之業。即木槍馬麥等報是也。)二不能度無緣不能度無緣指雀者。謂佛能化導一切眾生旦逗跡。而不能度無緣之人也。三不能盡生界不能盡生界者。謂佛能度世間一切眾生。而不能令眾生界盡也。
2、慈與悲。願給一切眾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眾生痛苦叫做悲。
3、佛不長久住世:
a.使眾生生稀有想:《大般涅盤經》雲:「爾時不可說不可說無數億恆河沙諸大菩薩比丘比丘尼。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同聲唱言。苦哉苦哉。如何正覺一旦舍離。無主無歸無依無趣。追思戀慕悲感號泣。互相執手捶胸悶絕迷失諸方。哀慟三千大千世界。爾時世尊。出八種聲普告大眾。莫大號哭猶如嬰兒。各相裁抑勿自亂心。汝等於此行苦生死大海。勤修凈心莫失念慧。疾求正智速出諸有。三界受身苦輪無際。無明郎主恩愛魔王。役使身心策為僮僕。遍緣境界造生死業。貪恚狂痴念念傷害。無量劫來常受苦惱。何有智者不反斯原。汝等當知。我曠劫來已入大寂。無陰界入永斷諸有。金剛寶藏常樂我凈。我今於此顯難思議現方便力。入大涅盤示同世法。欲令眾生知身如電生戀慕心。生死瀑河漂流速疾。諸行輪轉法應如是。如來涅盤甚深甚深不可思議。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b.為使眾生行正法:《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c.為使眾生見於第一義:《大般涅盤經》雲:「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壽命若如是者。應住一劫若減一劫。常宣妙法 。如霔大雨。 迦葉。汝今不應於如來所生滅盡想。迦葉。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乃至外道五通神仙得自在者。若住一劫若減一劫。經行空中坐卧自在。左脅出火右脅出水。身出煙炎猶如火聚。若欲住壽能得如意。於壽命中修短自任。如是五通尚得如是隨意神力。豈況如來於一切法得自在力。而當不能住壽半劫若一劫若百劫若百千劫若無量劫。以是義故。當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易法。如來此身是變化身非雜食身。為度眾生示同毒樹。是故現舍入於涅盤。迦葉。當知佛是常法不變易法。汝等於是第一義中應勤精進一心修習。既修習已廣為人說」
d.佛涅盤後有佛舍利常住在世,見舍利即見佛身。另佛的法身常住在世;
e.說食不飽,佛涅盤後當以戒為師。如佛在世,不依照師教修行亦無益於己。
f.即使佛陀在世,其所居住的王舍城中也有許多人不知道佛的存在,無緣人故。
4、佛不僅是大慈大悲、還具大智大慧、大模並喜大舍、大雄大力。正因為這些,他能洞徹三世,於此五濁惡世成佛、講法、示涅盤。

師兄如有興趣可以讀下《大般涅盤經》,裡面有佛對弟子做的最後答疑,涉及各方面的問題。
註:佛經並非文言文,而是古時的白話文。
最後感謝 lpylzfg 師兄提出這個問題,能夠讓大家在此交流。

南無阿彌陀佛

3. 上座部佛教是說惡業無法懺悔嗎,那後後受報怎麼

造作惡業後誠心懺悔還會受報嗎?
——弘善佛教
關於業力能否懺悔的問題,我們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見。因為業也是緣起的,是無自性的。既然是緣起雀遲逗的,必定可以對治,這一前提應當確定。否則,將業視為固定不變的力量,顯然不符合佛法的緣起觀。至於能對治到什麼程度,因涉及諸多因素,不可一概而論。

業力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造業過程中形成的心行力量,一是由此行為帶來的旦返客觀結果。

我們每造一次業,都會在內心埋下一顆業種子,或者說打下一個心結。同時,對方心中也會產生相應的力量,如憤怒、怨恨等。修行,可以將自己內心留下的痕跡抹掉,卻很難消除對他人構成的傷害。比如曾和別人結下怨仇,雖然我們已將這些恩怨放頃賣下,不再懷恨在心,但對方未必因此而消除敵意,因為我們所能懺悔的主要是屬於自己的業種子和心行力量。當然若我們犯錯後立即懺悔並誠懇道歉,也可能會瓦解對方的怨氣,雙方前嫌冰釋,「相逢一笑泯恩仇」,但事情未必都那麼盡如人意。再者,我們無始以來造作的惡業難以計數,正如《普賢行願品》所言:「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如果今生成就阿羅漢果,或是帶業往生,如何來得及一一道歉呢?更何況,對方還未必接受我們的道歉。

佛陀在世時,央掘魔羅因邪見殺了九百九十九人,後得佛陀度化,出家修行並證得阿羅漢果。作為證果的聖者,已徹底斷盡煩惱並解決了自身的心行問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向他扔石頭表示憤怒。這就說明除自身心行上的結果之外,還有外在的結果。即使我們至誠懺悔,也只能使自身得到清凈,很難將對方心中的種子一並消除。正因為如此,目犍連尊者才會受報而死,佛陀也會因業報而頭痛三日。否則就無法理解這些現象,難道佛陀的修行還不足以抵消業力嗎?或是佛陀的懺悔還不曾修習圓滿嗎?

懺悔,包括懺和悔兩方面。所謂懺,是就業的本身進行對治,通過無生懺或佛菩薩的加持來消除業力;所謂悔,是不再繼續犯錯,使業力停止增長。如果將業力比作種子,本將發芽、生長、結果,但通過懺悔,種子就像以猛火沸湯煮過一樣,雖然業種還在,卻無法繼續作用。

懺悔的效果,主要取決於懺悔的方法和力量。其中,懺悔方式包括作法懺、取生懺、無生懺等。通過誦經、念佛,拜三十五佛、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或念誦金剛薩埵心咒及百字明咒,以至誠求懺悔之心和佛力加持,消除不善行在內心形成的種子。此外,還可修空觀或實相觀,將業種消融於實相的覺照力中。除不同的懺悔方式外,懺悔時心力的強弱也直接影響到懺悔的效果。每種心理因素都有一種與之對抗的反面力量,懺悔就是要將這種反面力量調動起來。當然,這一力量必須超過業種子形成的力量,才能在雙方的對壘和抗衡中取勝。若只是心不在焉地念咒、誦經,很難取得預期效果。嚴重的業力,必須以猛利的手段和心力才能對治。

懺悔是對自我的反省,也就是「自覺」的心理。聽到「自覺」二字,我們或許感覺很普通。其實不然,因為「佛」即覺者之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可見,自覺正是佛法修行的要領,其力量可以化解內心的一切業障、煩惱和心結。當然,這又取決於我們自覺到什麼程度。

此外,我們還可採取讀誦大乘經典、拜懺、誦咒等方式清除業障。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不僅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力,也能啟動自身的心行力量。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化解自我心結乃至各種業障的能力,只待我們開發和運用。

4. 我以前做了一些錯事,犯了一些惡業。我現在懺悔,現在學佛,還來得及嗎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肯認錯懺悔,學佛永遠都不晚。消除惡業,首先要發真誠心懺悔。你的真誠心越圓滿,懺悔的效果越殊勝。最好是能當面把你做過的錯事告訴受害人,向他道歉,即使因此被責罵,怨恨甚至是報復,也不要怨恨。更好的是能把自己做過的錯事告訴身邊的人,讓他們見證自己真心認錯,佛門稱之為發露懺悔。這都是在為你消除罪業,佛法上稱之為重罪輕報了。
平時有空的時候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真誠誦持能消除一切罪業障礙。開始學佛一定要學習《十善業道經》《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弟子規》這三部書。是儒釋道三家關於斷惡修善,改造命運的精華,希望您能認真學習落實,福報增長。推薦陳大惠傳統文化系列節目,對您會很有幫助。
《凈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是在家修行的最高綱領。首先要盡到為人子女的孝道,讓父母幸福快樂。孝父母之身,保障父母身體健康,有好吃的,好穿的要想到父母;孝父母之心,替父母排憂解難,讓父母內心安定,豐富父母的精神文化生活,讓父母充實不寂寞;辯舉空孝父母之志,,完成父母的心願,用自己的如法修行讓父母對佛法生起信心,學佛修行。
其次要保持家庭和諧,和伴侶友好相處,做好作為父母對於孩子的教導和關愛。
修行上堅持落實十善業道,可以參考《十善業道經》,安排好每天的功課,不要懶散懈怠。
佛很慈悲,把怎麼修福的方法都告訴我們。就是十六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我們的福報就像裝在桶里的水,想裝更多的水,先要把桶上的漏洞堵上,漏洞就是我們造的惡業:眾善奉行,就是把桶的壁加高,加厚,這樣才能裝更多的水。
斷惡修善,首先要修持五戒十善。這是世間一切福報的基礎,也是一切善法的基礎。不殺,不偷盜,不邪淫;「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痴。1.不殺,就是不傷害眾生,最好是連傷害眾生的念攜瞎頭也不要有,因為即使是害人的念頭,也是答亮惡業,積少成多:
2.不偷盜,就是不未經允許動別人的東西,引申為不獲取違背道德的錢財,不佔別人小便宜:
3.不邪淫,就是不和夫妻之外的異性發生性關系,以及不觀看淫穢色情的影像書刊,比如A片,GV......
4.不惡口。就是不罵人,不用尖酸刻薄的話傷害人;不妄語,就是不說謊,不騙人,除非這樣對對方確實有益,這就是「善意的謊言」,所以佛法很圓融;不綺語,就是不要用花言巧語迷惑別人,不刻意美化丑惡,不正當的事物

5. 亡人得到的功德的利益具體體現是怎樣的

得到功德後是突然渾身變得舒服,或者投生到其它界。

《帕奧禪師問答》:
在《增支部》(Avguttara Nikaya)的《生聞婆羅門經》(Janussonibrahmana Sutta)中提到,除了阿羅漢之外,每一個眾生死亡之後都會投生到五趣當中的某一趣。五趣就是天趣、人趣、餓鬼趣、畜生趣、地獄趣;阿修羅則是餓鬼趣里的一種。在這五趣當中,只有餓鬼趣里的一種餓鬼能因為他人迴向功德而獲得利益,其它的都不能。這種餓鬼稱為「他施活命餓鬼」(paradattupajivika-peta),意即他們依靠別人迴向功德而生活。
如果一個人死後投生於天趣或人趣,他會依照自己過去所造而已經成熟的善業力而享受那一趣的樂報;如果一個人死後投生於畜生趣、地獄趣或投生作「他施活命餓鬼」以外的其它種餓鬼,他會依照自己過去所造而已經成熟的惡業力而遭受苦報。在這些情況下,他都無法由於前世的親朋好友迴向功德給他而獲得利益。該功德的利益只有行善者自己能受用而已。
「他施活命餓鬼」獲得別人迴向的功德之後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在餓鬼趣中享受快樂;另一種是脫離餓鬼趣。會得到那一種結果決定於他自己的業及所受到功德的強弱。我將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在古時候,難提迦(Nandaka)是頻伽羅王(King Pivgala)的將軍,他持有斷見,死亡後投生為「他施活命餓鬼」。他的女兒優陀羅(Uttara)是須陀洹,布施前來托缽的阿羅漢比丘食物,並且將功德迴向給父親難提迦。已轉世為「他施活命餓鬼」的難提迦呼喚出「善哉!」(sadhu)來隨喜優陀羅的功德。由於此善業的力量,他在餓鬼趣中享受猶如天界一般的快樂達到六個月之久。六個月之後他在餓鬼趣的生命結束,由於斷見的緣故,接著他投生到地獄去。
另一個例子是頻毗娑羅王(King Bimbisara)過去世的親戚。他們在毗婆屍佛(Vipassi Buddha)的時代是國王御廚里的廚師,負責調理供養毗婆屍佛與十萬睜頃山位比丘的食物。然而,他們自己先享用了那些食物,然後才供養給佛陀與僧團。由於這項惡業的緣故,死後他們投生於地獄[11]。在地獄經過一段長久的時間之後,他們投生為「他施活命餓鬼」。
當拘樓孫佛(Kakusandha Buddha)出現於世間時,他們來請問佛陀何時他們才能脫離餓鬼趣。拘樓孫佛要他們問下一尊佛──拘那含牟尼佛(Konagama Buddha)。他們等待了一段很長久的時間,直到拘那含牟尼佛出現於世間,就去請問同樣這個問題。拘那含牟尼佛要他們請問下一尊佛──迦葉佛(Kassapa)。他們又等待了一段很長久的時間,直到迦葉佛出現於世間,他們就來請問同一個問題。迦葉佛告訴他們說:他們將在喬達摩佛(Gotama Buddha)的時代脫離餓鬼趣。於是他們等待喬達摩佛出世,又經過了一段很長久的時間。
到了我們的佛陀──喬達摩佛──的時代,這些餓鬼過去世的親戚頻毗娑羅乎梁王供養竹林精舍(Veluvana)給佛陀與僧團,但是他並沒有將功德迴向給他的親戚。這些餓鬼得不到他們長久以來期盼的功德,由於熱切盼悉中望早日脫離餓鬼趣的痛苦,他們夜晚時就在頻毗娑羅王的御花園里發出恐怖的大聲哀嚎。頻毗娑羅王感到非常恐懼,第二天早晨就去請問佛陀這件事情。佛陀告訴他這些餓鬼的故事以及幫助他們的方法。於是頻毗娑羅王供養佛陀與僧團食物與資具,並且將功德迴向給那些餓鬼。為什麼他需要再做新的善業然後才迴向呢?因為只有造完善業後立刻做的迴向才對「他施活命餓鬼」有幫助。當頻毗娑羅王迴向功德給他們時,這些餓鬼非常歡喜,並且呼喚出「善哉」(sadhu)以表達隨喜。由於他們的惡業力已經即將窮盡,所以在隨喜之後他們就脫離餓鬼趣而投生到天趣去了。
了解迴向功德能造成這兩種結果之後,我們都應當布施、持戒、修行止禪與觀禪,並且將這些善業的功德迴向給已經過世的親友。

6. 誰能告訴我常聽到涅槃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陀的「涅槃」,是個什麼情況?



很多人以為:佛陀涅槃,就是將「去世」換了一種說法而已,特別是那些學術界的學者們,多以此邪見自居;而人們也常常籠統地認為:「涅槃」是對佛陀「去世」的專有稱呼。

佛陀「涅槃」了,就說佛陀是「去世」了?呵!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請想一想:佛陀用了無量大劫的時間,勤苦積行,廣修六度萬行,圓具寂靜無為的福慧資糧,然後才成就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清凈微妙至極的佛身,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果位!備具萬德庄嚴,才能盡未來際,以無量善巧方便、智慧、神通廣度眾生。哦!佛陀為了眾生,「折騰」了無量劫,修積了不可思議廣大的清凈功德,忙活了無量劫,到了最後,還是和每一個普通的凡夫一樣——「死掉」?折騰了無量劫,最後卻還是和一個凡夫一樣去世,有這個道理嗎?還有,佛陀在進入大般涅槃之際,還為眾生宣說了法義甚深至極、最上圓滿的《大般涅槃經》!沒有看過這部大乘圓頓經典的人,建議抱有這種邪見的人,去仔細看一遍再說,雖然,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你幾乎是根本看不懂這部經的奧義。(當然我也是,因為這部經是如來的涅槃妙心,即使是佛陀時代的大菩薩們,也只是明白這部經的少分經義而已)

您覺得哪個世間人能在去世前,思路清晰,面色清凈如滿月般地講出這樣的妙法呢……等等!我們先姑且不要求讓一個臨死的人,用清晰的思路為旁人宣講妙法了——他如果在斷氣之前,能做到聲音不顫抖、神色不緊張、面容不抓狂,並且,不把他的大兒子認成隔壁家的傻妞,都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是宣說一部《大般涅槃經》出來呢?
並且,佛陀在入大般涅槃的三個月之前,就給弟子們明確地說了:「諸比丘!如果卻後三個月,當入大般涅槃。」世間任何的凡夫,可以提前公開地說「我什麼時候會去世」嗎?並且,佛陀在入大般涅槃的當天,對一切眾生說:「今日如來、應、正遍知,憐愍眾生,覆護眾生,等視眾生如羅睺羅。為作歸依、屋舍、室宅。大覺世尊將欲涅槃,一切眾生若有所疑,今悉可問,為最後問。」然後,講完這部《大般涅槃經》之後,佛陀說:「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換句話說,佛陀決定示現大般涅槃的時間,是佛陀以佛眼來觀察眾生的度化因緣已盡的時間,如佛所言:「有緣眾生,我皆已度盡;無緣眾生,我皆已作得度因緣。」所以,佛陀是非常清楚地知道涅槃的時間,而世間凡夫能做到嗎?

所以,要是有人還用單細胞生物那樣簡單至極的思想,去認為佛陀所示現的「涅槃」,其實就是世間具足無量煩惱惡業的凡夫眾生的「死亡」的話。那麼,對不起,請恕我直言:用「井底之蛙」來形容您的智商,那絕對是過分地高估您了頃迅。並且,要賣乎李是你准備今天中午要做一道「麻婆豆腐」的話,根本就不用出去買豆腐花了,因為——你身上就有現成的。

要知道:佛陀的「大般(bo)涅槃」和業障凡夫眾生的「死亡」,完全是兩個概念,要是佛陀的「涅槃」,就是「死亡」的話,那麼凡夫眾生都會死亡,那不是都可以叫做「涅槃」了嗎?
「生」與「死」,都是由於眾生的種種愚痴迷惑的心識而導致的生命輪回的現象,而佛陀已親證圓滿清凈的解脫佛性,則永斷分中遲段生死和變異生死,以法身為本,示現清凈圓滿的報身,以顯如來的圓滿福德與智慧,攝受法身大士,以報身為本,示現無量百千億的化身,示現種種形象,皆因眾生的不同的得度因緣而為示現,廣度眾生,使令眾生持佛凈戒,修行無量清凈微妙的解脫法門,斷盡一切無明煩惱,最終成就究竟圓滿解脫的佛果,圓滿一切的功德,永出生死輪回,證大寂滅,這才是從語言上來描述的「涅槃」,而真正的涅槃境界,必須要靠個人的實修,最終才能親證。

佛陀證得圓滿的佛果時,即是已經證得大般涅槃了,只不過,那時有無量的眾生,得度因緣已成熟,所以佛陀就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清凈佛身,(此應化身能讓眾生看得到),每天說法,廣度了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而直到「有得度因緣的眾生,我已度盡;無得度因緣的眾生,我已皆種下了得度因緣」的時候,佛陀就自己就入「火光三昧」,身上出火,滅了這個一直示現的佛身,並留下舍利,但是,只要有得度因緣的眾生,佛陀就會以無量的身形去化導,使令眾生深種解脫的善根,成就佛果,去讀誦修學了《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就明白了,還有《金光明最勝王經》(義凈三藏法師所翻譯的版本)中的「如來壽量品第二」和「分別三身品第三」,就知道佛陀的「涅槃」和佛陀「示現短促壽命」的密意了。


《金光明最勝王經•如來壽量品第二》:
爾時,佛告妙幢菩薩及諸大眾:「汝等當知,雲『般涅槃』、有『舍利』者,是密意說。如是之義,當一心聽!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應知,有其十法,能解如來應正等覺真實理趣,說有究竟大般涅槃。雲何為十?

一者、諸佛如來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

二者、諸佛如來善能解了有情無性及法無性故,名為涅槃;

三者、能轉身依及法依故,名為涅槃;

四者、於諸有情任運休息化因緣故,名為涅槃;

五者、證得真實無差別相平等法身故,名為涅槃;

六者、了知生死及以涅槃無二性故,名為涅槃;

七者、於一切法了其根本證清凈故,名為涅槃;

八者、於一切法無生無滅善修行故,名為涅槃;

九者、真如、法界、實際平等得正智故,名為涅槃;

十者、於諸法性及涅槃性得無差別故,名為涅槃。

是謂十法說有涅槃。

「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如是應知,復有十法,能解如來應正等覺真實理趣,說有究竟大般涅槃。雲何為十?

一者、一切煩惱以樂欲為本,從樂欲生,諸佛世尊斷樂欲故,名為涅槃;

二者、以諸如來斷諸樂欲不取一法,以不取故無去無來,無所取故,名為涅槃;

三者、以無去來及無所取,是則法身不生不滅,無生滅故,名為涅槃;

四者、此無生滅非言所宣,言語斷故,名為涅槃;

五者、無有我人,唯法生滅得轉依故,名為涅槃;

六者、煩惱隨惑皆是客塵,法性是主,無來無去,佛了知故,名為涅槃;

七者、真如是實,余皆虛妄,實性體者即是真如,真如性者即是如來,名為涅
槃;

八者、實際之性,無有戲論,唯獨如來證實際法,戲論永斷,名為涅槃;

九者、無生是實,生是虛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來體實無有虛妄,名為涅
槃;

十者、不實之法是從緣生,真實之法不從緣起,如來法身,體是真實,名為涅
槃。

善男子! 是謂十法說有涅槃。

「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如是應如,復有十法,能解如來應正等覺真實理趣,說有究竟大般涅槃。雲何為十?

一者、如來善知施及施果無我我所;此施及果,不正分別永除滅故,名為涅槃。

二者、如來善知戒及戒果無我我所;此戒及果,不正分別永除滅故,名為涅槃。

三者、如來善知忍及忍果無我我所;此忍及果,不正分別永除滅故,名為涅槃。

四者、如來善知勤及勤果無我我所;此勤及果,不正分別永除滅故,名為涅槃。

五者、如來善知定及定果無我我所;此定及果,不正分別永除滅故,名為涅槃。

六者、如來善知慧及慧果無我我所;此慧及果,不正分別永除滅故,名為涅槃。

七者、諸佛如來,善能了知一切有情非有情,一切諸法皆無性;不正分別永除滅
故,名為涅槃。

八者、若自愛者便起追求,由追求故受眾苦惱;諸佛如來,除自愛故永絕追求,
無追求故名為涅槃。

九者、有為之法皆有數量,無為法者數量皆除;佛離有為,證無為法,無數量
故,名為涅槃。

十者、如來了知有情及法,體性皆空,離空非有;空性即是真法身故,名為涅
槃。

善男子! 是謂十法說有涅槃。

「復次,善男子! 豈唯如來不般涅槃,是為希有?復有十種希有之法,是如來行。雲何為十?

一者、生死過失、涅槃寂靜,由於生死及以涅槃證平等故,不處流轉,不住涅
槃,於諸有情不生厭背,是如來行。

二者、佛於眾生不作是念:『此諸愚夫行顛倒見,為諸煩惱之所纏迫,我今開悟令
其解脫。』然由往昔慈善根力,於彼有情,隨其根性意樂勝解,不起分別,
任運濟度示教利喜,盡未來際無有窮盡,是如來行。

三者、佛無是念:『我今演說十二分教利益有情。』然由往昔慈善根力,為彼有情
廣說,乃至盡未來際無有窮盡,是如來行。

四者、佛無是念:『我今往彼城邑聚落,王及大臣、婆羅門、剎帝利、薜舍戍、達
羅等舍,從其乞食。』然由往昔身語意行慣習力故,任運詣彼,為利益事而
行乞食,是如來行。

五者、如來之身無有飢渴,亦無便利羸憊之相,雖行乞取而無所食,亦無分別;
然為任運利益有情,示有食相,是如來行。

六者、佛無是念:『此諸眾生有上中下,隨彼機性而為說法。』然佛世尊無有分
別,隨其器量,善應機緣為彼說法,是如來行。

七者、佛無是念:『此類有情不恭敬我,常於我所出呵罵言,不能與彼共為言論。
彼類有情恭敬於我,常於我所共相贊嘆,我當與彼共為言說。』然而如來起
慈悲心,平等無二,是如來行。

八者、諸佛如來,無有愛憎、憍慢、貪惜及諸煩惱;然而如來常樂寂靜,贊嘆少
欲,離諸喧鬧,是如來行。

九者、如來無有一法不知不善通達,於一切處鏡智現前無有分別;然而如來,見
彼有情所作事業,隨彼意轉方便誘引令得出離,是如來行。

十者、如來若見一分有情得富盛時不生歡喜,見其衰損不起憂戚;然而如來見彼
有情修習正行,無礙大慈自然救攝,若見有情修習邪行,無礙大悲自然救
攝,是如來行。

善男子! 如是——當知如來、應、正等覺,說有如是無邊正行。汝等當知:是謂涅槃真實之相。或時見有般涅槃者,是權方便。及留舍利,令諸有情恭敬供養,皆是如來慈善根力。若供養者,於未來世遠離八難,逢值諸佛,遇善知識,不失善心,福報無邊,速當出離,不為生死之所纏縛。如是妙行,汝等勤修,勿為放逸! 」

爾時,妙幢菩薩聞佛親說不般涅槃及甚深行,合掌恭敬,白言:「我今始知如來大師不般涅槃,及留舍利普益眾生,身心踴悅,嘆未曾有! 」

說是《如來壽量品》時,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四如來,忽然不現。妙幢菩薩,禮佛足已,從座而起,還其本處。」

在《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中,佛陀給文殊師利菩薩宣說了長壽滅罪之法,並講述了在過去世時,有一個世界名叫「無垢清凈」,那個國土有一尊佛陀,名號是「普光正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而佛陀對文殊師利菩薩說:「文殊當知!普光如來,我身是也。」換句話說,在過去無量劫前,釋迦牟尼如來在一個名為「無垢清凈」的國土示現成佛,那時成佛的名號叫做「普光正見如來」。
而佛陀的無盡壽量有多長呢?在《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有這樣一段: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復告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又復告諸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是時,菩薩大眾,彌勒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三白已,復言:『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諦聽!如來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是微塵,諸善男子!於意雲何?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否?』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聲聞、辟支佛,以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我等住阿惟越致地,於是事中、亦所不達,世尊!如是諸世界,無量無邊!』

爾時,佛告大菩薩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余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諸善男子!於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
諸善男子!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隨所應度,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在《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中: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其有眾生,聞佛壽命長遠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行五波羅蜜: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密、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除般若波羅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者,無有是處。
……
又,阿逸多!若有聞佛壽命長遠,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能起如來無上之慧。何況廣聞是經!若教人聞,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書,若教人書,若以華、香、瓔珞、幢幡、繒蓋、香油、酥燈,供養經卷,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能生一切種智。
……
又復,如來滅後,若聞是經而不毀呰,起隨喜心,當知已為深信解相,何況讀誦、受持之者!斯人則為頂戴如來!」

7. 額,內心很痛苦,申明我是個強迫症患者,而《黑客帝國》這部片中的所謂的「世界」讓我極其痛苦

1自我反強迫強迫症狀的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4〕,形成強烈的心理沖突,自我強迫是無法克制的,患者卻以為可以剋制,於是就產生了反強迫。這種情況叫做「我執」〔6〕,諸法無我是佛教的基本命題之一,意思是說,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而成的,不存在獨立不變的主體,不存在起著主宰作用的「我」,企圖用主觀意識去影響現實和自身的心理活動是一種「妄念」,必然會導致挫折和痛苦。只有放棄無謂的努力,不去克制自我強迫,才能徹底消除強迫症狀。強迫症狀的消除分兩種情況,一是症狀消失,強迫症不治而愈;二是症狀發生轉變,強迫症狀變成強制現象、沖動控制障礙、儀式化行為和其它不良習慣。

3.2無意識佛教講因緣,認為一切現象都是有原因的。在整個因果鏈中,阿賴耶識是第一個環節,阿賴耶識又稱藏識。藏有所藏、能藏、執藏三種意義。所藏是指阿賴耶識具有產生一切現象的潛能,能藏是指把來自五官和意識的信息收藏起來,執藏是指被意識迷執為「我」。換成現代心理學的術語,阿賴耶識就是無意識(潛能)、記憶和自我〔7〕。一切現象都是阿賴耶識的產物,強迫症狀自然也不例外,這個觀點與精神分析是一樣的〔8〕。佛教沒有具體說明無意識如何轉變為強迫症狀,故用精神分析理論來補充。在精神分析學派看來,強迫症狀、強制現象與儀式化行為並無多大的區別,都是無意識的沖動通過自我防禦機制的象徵性表達。既然是象徵,就不必當真,以看電影的心態對待之。

3.3靜心療法許多強迫症患者雖然在理智上已經明白強迫症狀只是一個幻象,當出現時難免會引起焦慮不安,於是就情不自禁地予以克制,用靜心療法消除焦慮,就能破除我執。靜心療法又稱佛教放鬆療法〔3〕,源於禪定。中國佛教一貫主張定慧雙修,即在定中觀想和思考有關解脫的問題。靜心療法也是如此,比單純的放鬆療法和入定更有效。
強迫症為什麼會頭痛?失眠是一個原因,思慮過多是另一個原因,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他試圖找到能看、能聽、能嗅、能嘗、能觸、能想的背後是否有一個主使者,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是因緣的聚合,根本無我可得。但他不會觀照無我,只是自己瞎琢磨,也許機械唯物的觀念很深,感覺意識活動是在腦子里的一堆生化反應,他試圖看清這個反應過程,於是注意力總在頭,所以就頭痛。不管做什麼注意力總在頭上,頭上神經很緊張,想放鬆可是不能放鬆,因為想放鬆他會想誰來放鬆,當然還是腦子控制放鬆,於是他想控制腦子是怎麼控制頭上放鬆的,結果注意力還是在頭上,根本不能放鬆,越搞越糟。

但僅僅因為錯誤觀念(想在腦子里找到意識主體)應該還不至於導致強迫症,我回想自己是思慮過多,心緒非常混亂,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覺自己好象被捲入了湍流中一樣慌張,他試圖抓住一件東西使自己能安身立命,他抓住了頭上的感覺,就好象抓住救命稻草一樣不放,所以他的頭一直痛。

我是因為恐懼、焦慮而導致失眠、抑鬱,並產生強迫性人格障礙,最後練氣功不當而導致嚴重的強迫症(也許還有氣脈不調的問題),主要症狀就是頭痛,注意力總在頭上不能放鬆。上進心、謹小慎微、追求完美這些都不會導致強迫症,錯在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為什麼恐懼、焦慮呢?因為貪心重、淫心重、執著心重、自戀心重(愛面子),這是病根他必須抓住一個感覺,做事情心裡才能感到踏實感、安全感、尊嚴感等等,也就是「我」感,他不敢放棄這個感覺,所以強迫症的原因根本上是「我執」。從這里可以看出強迫症其實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一切都是因緣的造化。包括我們這些有智慧的生命包括我們的耳眼鼻舌身意、五蘊十八界。所以因緣的造化是遠遠超越人的智慧,人的色身和智慧可以說只是它的一個子集,造化的一部份。

比如人的眼睛看見東西,因緣和合的結果,與生具來,不是後天我們創造出來。我們每天看東西前,不用想--眼睛呀,我要看見東西然後才看見東西;我們的鼻,舌也是如此。我們的每個器官也是,我們吃了東西,不必告訴胃,胃阿你要把它消化了再傳給小腸,然後再告訴小腸,小腸阿,你要吸收營養啊,廢物要傳給大腸。肺阿你要不停的換空氣阿,心臟阿你可不能休息阿,不要跳太快也不要太慢。。。

非但人是這樣,所有相似相續的因緣造化都是這樣。比如植物成長開花結果,前面不用告訴後面要怎麼做。火焰相似相續,前面的火苗不用告訴後面的火苗,你要把火傳下去,而自然能相續。

因為這些都是「本來如此」-- 因緣自然而然的造化。如果我們還要動腦筋來協調這一切的話,那就是頭上安頭。也叫作妄。

在這因緣幻化的相似相續中,本無內外之分能所之分,比如火苗,沒能火苗和所火苗兩半。但人卻一念欲明,於[本明]中分出能明和所明也就是能覺和所覺。這能所一分,妄想就開始攪動,原本清靜的開始受到了攪動,基本上善念造善業惡念造惡業。

由於對能的執著,忘功用中,這[本具的如來功德]就被妄念覆蓋。本能被我能覆蓋,本德被我見所覆蓋。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佛經有句話說:有覺覺痛,無痛痛覺。意思是可以覺知到疼痛,但是這個疼痛不會痛到那個覺知,也就是那個能覺知疼痛的本身是不會痛的。

如何觀察恐懼、焦慮、抑鬱以及希望、快樂、喜悅等等情緒?應以平等心觀察這些念頭的生死、滅去。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觸只是觸,嘗只是嘗,嗅只是嗅,認知只是認知,其中並沒有一個「我」在承受。

保持平等心是基礎。應該有的強迫症患者一遍一遍地思考、重復同樣的問題,其實也試圖去了解這些問題、情緒背後的原因,但是他心裡不安因素太多,不能保持平等心去觀照念頭的生滅,結果只是被這些負面情緒越來越深地糾纏住。

為什麼他心裡不安呢?以佛教來說,有果必有因,痛苦病因是前世(或者今世早年)所造惡業所感,現在因緣成熟,果報現行。過去傷害了別人,使別人感到害怕、恐懼,這是病的因;自己心中的惡業:貪心重、淫心重、執著心重、自戀心重(愛面子),這是病的緣。因緣和合,產生現在痛苦的果報。

強迫症怎樣才能好轉?改變病的因緣,病的果也就改變了。必須懺悔業障,並改正不良習性。

我得強迫症十幾年了,曾經比較嚴重,現在好了大部分。以上是我對這個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法的看法。
如何保持平等心?這得看平時做人的厚道。有煩惱、有痛苦、有興奮、有榮耀,對這些境界都不執著,始終安祥平和地做每一件該做的事情,內心不貪戀也不厭惡,不急燥也不壓抑,始終懷著慈悲、包容的心態,為他人著想,自己的煩惱都不算什麼,這樣才能有平等、祥和的心態。
所有的掙扎和向上都會令自身反而受害,而不掙扎問題也不能消除,左右不是。
自古正邪不兩立,這種情況,是正氣未充,所以較量不過它。邪念由心生,正念也由心生,大乘法中念起待緣,念滅則不待緣,前後二念生起,都是當處生當處滅,二念兩不相見。所以,想以念搏念,了無此理,因為用心不精純,見地含糊,以為是二念相戰,其實是控制的這個念頭攪起深層習氣中的惡念,所以看上去搞不定它,知道這個道理,有兩種方法:
一是想辦法弱化前念緣起,緣起可能很復雜,但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的辦法逐漸減少這種強迫的緣起,拉皮筋也算是一種,但適不適合自己要自己判斷……可以做一些分心的事,做做家務洗洗碗掃掃地什麼的體力活,或者看書看電視……,總之分散/減少前念的緣起,慢慢就好了,這是一種。
另一種,熏後念不理前念,注意是熏習而不是壓制,後念起時前念已滅,本無念可制,莫起爭意,存後一念即可。我是信佛的,所以禮拜、懺罪、持咒、念佛,如此正念熏一分則前念少一分,正念分分長,惡念分分銷,慢慢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佛法的修證體系完整正確無誤,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正是為對治內心煩惱而設,並且有佛菩薩和歷代傳承上師的殊勝加持,對治療這種精神疾病最當機不過了。
從佛法的觀點看,給我們帶來痛苦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惡業,而這些惡業又是由我們往世所做之惱害眾生的惡行產生。因此心中應常常思維「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之法義。以如是懺悔的心態去修持,惡業就會如大火中的片片雪花,消失得無影無蹤。
從某種角度說,咱們凡夫多少都在邪念強迫症中過活,然而心念太粗,覺察不到自己煩惱妄念迭生,很多事情不對但還是去做,還是去想,控制不了,所以才要修行。所以強迫症也沒什麼怪異,大家同病,就把它當作修行吧。[/td][/tr][/table]因為緊張、焦慮,因而總是突出「我」的意識。緊張、焦慮又是因為:

1、恐懼。對未來未知的恐懼,或者害怕失去什麼。

2、貪執、幻想。期待得到什麼,比如總想我是什麼什麼,我要怎樣怎樣,即使是想以後為人民服務,也是「我」要為人民服務,幻想「我」成為什麼什麼,貪名貪色,自戀成癖。

對治方法:

1、懺悔。懺悔心識中的惡習。

2、發願。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願代眾生受無量苦。

3、活在當下。看破世間的無常與虛幻,不攀緣過去與將來,隨緣盡本份,活在當下的每一刻,勇猛精進,自利利他,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轉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惡業已盡是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許多人在電影院看中國機長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888
好看的恐怖寄生蟲電影 瀏覽:157
熙地港電影院廳是多少大的 瀏覽:443
免費王牌逗王牌電影完整版 瀏覽:381
怎麼在網上買半價電影票 瀏覽:360
縫紉機樂隊電影中的狗是什麼狗 瀏覽:157
PS3如何用光碟播放電影 瀏覽:25
電影戀愛迴旋好看嗎 瀏覽:962
立冬電影是什麼年代 瀏覽:858
電影院用的5d投影儀多少錢 瀏覽:42
國產美女比較多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1
電影院每年上映多少電影 瀏覽:5
電影捉妖記完整版免費 瀏覽:143
joker電影不好看 瀏覽:17
免費看電影大片2020 瀏覽:755
免費看3次的電影軟體 瀏覽:62
周韻和彭於晏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647
我這樣跟你在一起我看不到未來什麼電影 瀏覽:242
電影潛伏2免費觀看 瀏覽:365
curse是什麼電影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