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溥儀首次參加工作工資60元,拿到工資他買了些什麼
薄儀用第一次參加工作的工資給自己買了一床新被子,還購買了一些點心和糖果。其實拿到首次參加工作的第一筆工資,薄儀心裡可謂欣喜若狂,能用自己的血汗錢給自己買下一床新被子,實在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
在知道自己可以去植物園工作後,薄儀非常的珍惜,也非常的敬業。即使是面對簡簡單單的工作,也選擇認真做好,而不是隨隨便便做做了事,就這樣身份特殊的薄儀用他的方式贏得了認可,成為了植物園的一員。也順利拿到了他的第一個月的工資,60元。在當時來說,60元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說是相當高的了,而且這還是薄儀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可見意義非凡。
在高興之後薄儀選擇了花掉這比具有特殊意義的工資慶祝。一床新被子,一點點心,糖果足以表達薄儀的興奮之情。
2. 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監,太監是如何稱呼他的
太監們都以“萬歲爺”、“皇上”來稱呼溥儀的。
眾所周知,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清朝,清朝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是溥儀,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游手好閑。清末,時代變了。即使是95年國王的皇帝也不得不逃離紫禁城以生存。最著名的是他逃到東三省,成為滿洲皇帝。然而,這一切都是日本侵華的陰謀。失去王位的溥儀,地位非常好。
溥儀出獄後,去見了還活著的太監。太監叫他什麼?
最有名的是太監蕭德章。小德章因為聰明伶俐而深受愛戴。平日里,她自然會得到很多獎勵。李連英退休後,曾任內務部部長。可以想像,她的生活非常順利。有一群小太監經常陪著他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和他們呆在一起。
1957年,幾位在世的太監集體轉移到萬壽興隆寺。其中最老的兩個太監叫孫耀廷和馬德清,都活到90多歲。
溥儀去拜訪了這些住在萬壽興隆寺的老太監。
溥儀出獄後,去見了還活著的太監。太監叫他什麼?
據知情人透露,這些在世的太監,在與溥儀見面後,有些人不得不向溥儀進貢。當然,都被溥儀攔住了。此時,溥儀對宦官的態度與那些旗人不同。
太監在接受雜志編輯采訪時,常把溥儀稱為“葉萬歲”和“皇帝”。
太監有很深的奴性。即使過了幾十年,當他們再次見到他們以前的主人時,他們還是忍不住給他打電話。然而,“萬歲”這個稱號在新時期還沒有被接受。從此,一個新的稱呼“同志萬歲”應運而生。這樣就容易區分,更能適應時代的變化。
3. 溥儀工作一個月拿到60元,他花在哪了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代皇帝,也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據他晚年自述,他一生中曾做過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歲時繼承皇位;第二次是張勛在北京復辟,擁戴他做了10天皇帝;第三次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坐上了偽滿洲國的皇位;第四次則是在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那一刻。成為公民後的第一個月,溥儀通過工作得到了60元工資,大家知道他把錢花在哪了么?
最後,溥儀買了一床舒服的被子,還有一點零食和點心。在那個年代,零食和點心都是奢侈品,普通人家根本不捨得買,全家人的工資都花在養孩子、買大米、買白面上面,肉都不捨得買,更別說是點心了。然而溥儀卻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他過了十年的戰犯生活,十分想念從前那種柔軟厚實的被子,還有隨時都可以吃的宮廷點心,所以他才心甘情願地把錢花在了這些地方。對此,網友羨慕地說:不愧是當過皇帝的人。
4. 溥儀重獲自由再游故宮,為何對著花瓶自言自語
因為他想到了這個花瓶是自己以前用過的,感到非常親切,於是對著花瓶自言自語。溥儀只是慈禧為了控制朝政而扶持上位的君主,並沒有實權。其實當時光緒退位後,大臣們是想選一位年長的皇子擔任下一位君主的,可是慈禧的野心不小,她還想繼續垂簾聽政,如果想繼續垂簾聽政,最好的選擇是選最年幼的皇子。後來有一次有人組織游覽故宮的活動,他也參加了,不過這時候進故宮的工序非常嚴格,他沒有想到自己以前的家這么難回。參觀故宮的過程中,他看到了以前自己用過的花瓶被放在展覽上。他非常懷念,就對著花瓶說了幾句話,可是他這一舉動讓身邊的人以為他精神失常。
5. 溥儀第一次發工資買了啥,他花錢也是從不皺眉嗎
傅儀第1次發工資去買的棉被,因為他從小就養尊處優的生活,根本就沒有管過錢的事情,花錢的時候是一點都不皺眉毛的。他喜歡吃一些巧克力還有糖果點心,還喜歡收藏民間的古董字畫和一些新鮮的小玩具,特別熱的天氣他會一次買12根冰棍,雖然他的工資在那個時候算是很高的,但再有錢也不是這么個花法呀。
在那個時代來說60元是一筆巨款了。以前他好歹也是皇帝出生,養尊處優的。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都是最好的,根本就不用擔心錢的事情,所以他花錢也是從來都不皺眉的,而第1次發工資對他來說是非常新鮮的,因為當時快到冬天了。同事帶著他去買棉被,而他也第1次用自己勞動掙的錢買東西。雖然工資很高,但他已經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喜歡吃一些進口的巧克力還有糖果點心,還喜歡買一些新鮮的小玩具收藏一些民間的古董字畫,夏天很熱的時候他還會一口氣買12根冰棍,吃不完就回家用冰包著。
6. 有關溥儀的電視劇電影
The Last Emperor
中文:末代皇帝
出品: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
年份:1987
獲獎情況:
該片獲第60屆(198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九項大獎
相關影評:
第六十屆(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
《末代皇帝》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三家聯合攝制,片長165分鍾。該片用閃回的手法來表現溥儀的一生,在2小時40分鍾內講述60年的事情。該片在西方上映後。立即掀起了「中國熱」。1988年,第60屆奧斯卡獎頒獎揭曉,《末代皇帝》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最佳作曲、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和最佳美工9項獎。
義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為什麼要拍攝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1987年,法國《首映》雜志記者在采訪貝爾托魯齊時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他作了肯定的回答,「這是一段令人著迷的故事」,「......溥儀已成為歷史,他象徵著一種觀念,即通過教育,-個人能得到徹底改變。」貝爾托魯齊在同一天采訪的談話中還直言不諱地談到「要是我對溥儀沒有這種同情,我就不會拍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歡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愛攝影機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們是惡劣的,我也設法使他們具有某種悲劇性,從而產生一點高貴感。……這些人物雖是可憎的,但他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並不諒解他,可他們也是命運之神的玩物,他們所體現的是一種人類共通的好鬥性。所以,任何人都不過是歷史的犧牲品。」
貝爾托魯齊身為一個藝術家,憑藉自己的良心和真誠說出的這番話,雖不能完全有助於我們去深刻理解溥儀這個在中國顯赫一時的政治人物,但至少給予了我們某種啟迪,溥儀的一生無疑是悲劇性的。貝爾托魯齊從藝術的角度窺見的那個溥儀與現實中真實的溥儀雖然有一定的距離,但溥儀的一生卻是同中國動亂的命運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溥儀從政治傀儡被改造人後,親眼目睹過去那些改造他的人如今被視為「牛鬼蛇神」從人的地位上驅趕下來,這是歷史對人的命運的一次嘲弄。
《末代皇帝》的背景材料主要來源於溥儀生前所著的《我的後半生》和紫禁城清宮檔案史料。整個攝制組是一個共同創作的集體:150名中國人,100名義大利人和20名英國人,另外還有30名翻譯人員。
簡介:
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技巧精湛的史詩巨片。
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 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他在監獄里遇見了他的胞弟溥傑,於是又回想起40年前的往事:在養心殿院中,溥儀和溥傑玩得正起勁。他已長到6歲,但還在吃乳母的奶。他已經懂得手上握有無上的權力,並開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監們。這時傳來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儀被廢黜,他只是「紫禁城內的皇上」了。
1919年,英國教師庄士敦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土敦任教的4年裡,博儀不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發生改變:學會了騎自行車,戴上了眼睛,剪掉了辮子,穿上了西服,學會了跳舞、打網球,並且朦朧地嚮往西方的民主政治。盡管他在1922年仍按舊制娶了婉容為「皇後」,文綉為「皇妃」,他的心已飛向英國、飛向牛津大學。
鏡頭又閃回監獄。溥儀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歷史:
1924年夏天,一隊馮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圍了故宮,迫令溥儀遷出紫禁城。溥儀在庄土敦陪同下,帶著婉蓉和文綉第一次進入了宮外的世界。在日本人的庇護下,溥儀到了天津。不久後,文綉恥於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日本人加緊了對溥儀的控制,一個名叫東寶的女特務被派駐在婉容身邊,庄土敦也不得不於1931年離開了溥儀。1934年,日本侵吞了東北三省後,便要求溥儀出任所謂「滿洲國」的皇帝。一心想復辟的溥儀不顧婉容,陳寶琛等人的勸戒,以「中國背棄了我」為理由自願去長春登上了「滿 洲國皇帝」的寶座。婉容自甘墮落,吸上了鴉片,和溥儀的距離越來越遠,當她和司機的姦情敗露,私生的孩子被燒死後,她精神失常,被日本人送走了。溥儀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岡的監護下,嘗夠了當兒皇帝的屈辱滋味。直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滿 洲國」解體,溥儀出逃未遂,在長春機場上被蘇軍俘獲,才結束了他的丑惡的「前半生」。
在溥儀交代他的罪惡歷史時,鏡頭不時回到監獄的牢房。在整整10年的關押期間,溥儀已從一個連衣服都不會穿的「皇上」鍛煉成一個能自理生活並從事一些輕微勞動的平民。1959年,溥儀被特赦了。
溥儀獲釋後在北京植物園任職。8年後的某一天,「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生活中的一切秩序,甚至連紅綠燈的含義也都被顛倒了過來,溥儀在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忽然遇到了一隊被紅衛兵押著遊街的「牛鬼蛇神」。溥儀無比驚訝地發現,在那頭戴高帽、脖上掛著名牌的一群人中,居然有當年戰犯管理所的所長。溥儀急忙上前告訴紅衛兵說,「同志,你們一定弄錯了,我認識這個人,他是好人。」紅衛兵回答說:「他是皇帝的走狗,修正主義分子,死不改侮的右派。」被攪糊塗了的溥儀獨行來到故宮博物院。這里已沒有遊人。他獨自登上太和殿,告訴在那裡守衛皇帝座位的兒童紅衛兵說,「我是中國的皇帝」。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從寶座的座墊下掏出了50年前從陳寶琛那裡取來的蟈蟈籠子。在紅紅的夕照下,一隻蟈蟈從籠子里爬了出來。
今天,每天都有無數的人來參觀這個過去皇帝的宮殿,在雄偉的太和殿前幾乎每個導游都會向他們的遊客介紹:「這是太和殿,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3歲的時候在這里登基,1967年,他在北京逝世……」
==導演介紹==
中文名: 貝納多·貝托魯奇
英文名: Bernardo Bertolucci
性 別: 男
生 日: 1941-3-16
出生於義大利的帕爾馬。早在24歲時,他便導演了轟動一時的影片《革命前夕》(《Before the Revolution》1964),並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業基礎。
導演作品
戲夢巴黎 The Dreamers (2003) (這片子在《看電影》里被譯作"夢想家")
十分大師-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圍城 Besieged (1998)
偷香 Stealing Beauty (1996)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1990)
末代皇帝 Last Emperor, The (1987)
荒謬人的悲劇 Tragedia di un uomo ridicolo (1981)
月神 Luna, La (1979)
一九零零 1900 (1976)
巴黎最後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同流者 Conformista, Il (1970)
福音書 Amore e rabbia (1969)
革命前夕 Prima della rivoluzione (1964)
編劇作品
十分大師-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圍城 Besieged (1998)
偷香 Stealing Beauty (1996)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1990)
末代皇帝 Last Emperor, The (1987)
荒謬人的悲劇 Tragedia di un uomo ridicolo (1981)
月神 Luna, La (1979)
一九零零 1900 (1976)
巴黎最後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同流者 Conformista, Il (1970)
狂沙十萬里 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
革命前夕 Prima della rivoluzione (1964)
7. 領導問溥儀想干什麼工作,他提出兩個職業卻都被拒絕,如今怎樣
《末代皇帝》:「皇上是世界上最寂寞的孩子。」
清朝衰敗後期,最後一位宣統帝即位,皇帝如兒戲般的即位,清政府怎甘將大權交上,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將被新民主主義取代,這巨大的改變當然不被那群滿清貴族接受,他們自喻的高貴血統,卻成為後來被革命被打下的理由。
愛新覺羅溥儀一生顛沛流離,本可以在家族庇護下做一個衣食無憂的少爺,然清政府,滿清貴族所有人都在逼著這個孩子來繼承大統,望以一個孩子能重振清朝,這荒謬可笑的想法,也是無路可走的清政府的下下策。
8. 領導問溥儀想做什麼工作,他提出兩個工作都被拒絕,如今仍很吃香
在《退位詔書》中記載:「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溥儀的退位,基本上也就意味著中國封建社會的消亡。
最後,周總理還是結合了溥儀的興趣愛好,給他安排了一個適合的工作,那就是在植物園里工作,這樣的工作既能修身養性,又不會對外界造成不良影響。溥儀本人也覺得合理,便欣然接受了。
這最後給溥儀安排的工作很是合適,一方面是溥儀自己喜歡,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植物園安靜,人少,對溥儀來說也是一種保護。顛簸了半生的溥儀,也終於是過上了平穩安定的生活,也是這時候的溥儀,才能真正地體會到自由的人生吧。
9. 大清滅亡後溥儀在植物園上班,剩下的14萬皇族呢
愛新覺羅,歷史上清朝皇室的形式,在當時的年代背景下,愛新覺羅可是無比高貴的姓氏。自努爾哈赤建立起後金,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清朝一共存在了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
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以後普遍皇族都有了漢姓。就像愛新覺羅家族會改成金姓,因為愛新覺羅四個字在當時就是象徵財富。但也有皇族選擇不願就此沒落,也出了不少的有名人士,受人敬仰,葉赫那拉家族就是如此。像現在大家所喜歡的著名歌手那英和著名演員吳京也都是皇族的後裔。不過皇族和現代個人的發展沒有太大的關聯,大家也都是依靠自身的努力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是不是沒有想到他們居然是皇族後裔呢?
但現在仍有沿用愛新覺羅這一姓氏的!清皇室的後人沒有什麼特殊的待遇。同樣是中國公民,享有中國公民的一切權利和應盡義務。愛新覺羅氏現在只不是一個平常而又普通的少數民族姓氏而已。
10. 末代溥儀,在植物園做過管理員是真的嗎
溥儀在植物園做管理員是真的,這是溥儀退位後,中國政府為他找的一個美差
溥儀退位後,他成為了一介平民,但是,他的影響依舊在。政府為了安撫這個曾經的天子,便問他:“你想做什麼工作?”溥儀雖然生在閉關鎖國的年代,但是他也見識過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或者說文化,因此,他的回答讓政府官員大吃一驚:“我想做個救死扶傷的醫生。”考慮到醫生是技術活,政府官員商量了之後,便給溥儀安排了一個植物園管理員的工作,既輕松,又能陶冶情操。
溥儀是一個可憐的人,他一生中沒有做過什麼大事情,卻吃遍了人間冷暖控制
溥儀從小就被慈禧,他猶如生活在一個全方面被人監控的小房子,自己做什麼,慈禧都能了如指掌。到最後,娶妻生子都要被慈禧控制,完全享受不到普通人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