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綉春刀》中武力值超過沈煉的有幾人
按照導演路陽對於《綉春刀》角色戰鬥力的劃分,沈煉應該屬於第三檔的中位。
丁修,字很潤,號加錢居士,一句「得加錢」解鎖流量密碼,成為古裝短視頻王者一級的存在。
丁修在第一部中幾乎就沒有對手,單手就能吊打師弟丁顯(靳一川),沈煉除了放嘴炮威脅丁修,連動手的勇氣都沒有。
跟趙靖忠小試牛刀,三下五除二就把趙公公安排了,而且彷彿還沒怎麼認真,畢竟這是朝廷大官,可以加的錢超級多的。
最後決戰一人干翻一隊女真騎兵,堪稱神跡一般的實力,打完後還能裝個B,表示如果沈老二沒把趙靖忠安排了,自己就把兩人一起包圓。
像丁修這種機械降神的角色,在電影里就是裝B用的,也是主角光環無法起作用的奇葩存在。
趙靖忠趙公公,兵器是長鋼槍,跟對手近身戰的時候,還可以拆解成短槍和短棒。
跟趙公公對剛的沈老二,裝備了自己祖傳的神兵雁翎刀,還有老大盧劍星留下的雁翎刀,外加靳老三的鴛鴦雙刀,但依舊不敵槍神趙子龍轉世的比巴拉趙靖忠,被一通吊打之後,靠著主角的不死光環,成功將趙公公攮死。
光看兩人的武功配置,趙公公確實要略勝一籌,畢竟槍乃百兵之王,可拆解的長槍更是百兵之賊,沈老二打不過也不奇怪。而趙公公敗北也是因為麻痹大意,假如給他懷里塞一個阿斗,估計集中力就會大大提升,不會犯那種低級錯誤了。
鄭掌班吃虧在武器上,流星錘雖然攻擊范圍廣,但攻擊前搖太長,容易被人近身掏襠。另外皇宮這種狹窄地形也不適合放風箏,最後被沈煉活活玩死。
如果兩人找一個開闊地一直浪,鄭掌班的贏面還是大一些,但人家憑什麼要讓你發揮優勢呢,區區一個配角哪有那麼多要求!
丁白纓是丁修丁顯的師父,但年齡上幾人差別不大,丁師傅看起來還嫩一點。原因是戚家軍被朝廷絞殺之後,一個叫丁茂的老兵在各地收集戚家軍遺孤,丁修丁顯丁泰丁翀陸文昭都是老丁帶回家收養的。
平時老丁要出去賺錢養家,所以給這些孩子教學的工作就交給了女兒丁白纓,丁白纓武學天賦很高,但畢竟是一個女流之輩,力量上有欠缺,所以被天賦爆表的丁修迅速反超,而有肺癆病無法快速升級的丁顯,也有讓丁師傅自嘆不如的資質。
至於同樣被收養的陸文昭為什麼成了丁白纓師妹,那是因為陸文昭的父親在戚家軍中,跟丁茂是同輩,而丁修丁顯們的父親們,比老丁矮一輩,所以就以師父稱之,這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肺癆鬼屬於吹的很厲害,但實戰太拉胯,但導演既然說他如果無病狀態下,跟沈老二實力一樣,那就這么論唄。
當然了,以上導演按照自己對角色喜愛進行的排名,或者說是原始設定。但實際劇情中,這些設定基本上都被吃干凈了,主要原因就是沈煉的主角掛太多。
幾個排在沈老二前面的人,除了加錢居士之外,基本上都是沈老二的手下敗將,丁白纓師父跟陸文昭聯手都被沈老二打趴下,這種武力值怎麼也不會是同等級,至少差了兩檔左右才對。
說白了,沈煉作為串聯劇情的男一號,他必須在該敗北的時候敗北,該取人頭的時候就取人頭,跨級挑戰也必須服務於劇情。
沈大人的武力值升降空間極大,在換刀之前,只能跟凌雲鎧打個五五開,最後艱難取勝。之後被丁白纓一刀秒之,逼格跌落谷底。
但沈煉換上祖傳的雁翎刀之後,武力值直接+99,不但可以開無雙1VN,還可以把比他高一檔次的鄭公公和趙公公都虐了。
所以說全片中,真正能夠無視主角光環,對沈老二形成絕對碾壓優勢的,只有加錢居士一人。只要充的錢到位,導演路陽也一起秒之。
沈煉這個人,無論電影,還是 歷史 上(還真是文武全才),或者電視劇里(大明王朝1566),都是可圈可點的: 壹、從電影的角度(看其武力值)
《綉春刀》里的沈煉首先讓我想起天龍八部的蕭峰(喬峰)——
喬峰在天龍八部里是妥妥的戰神,成名以來,無論圍毆還是遭遇戰,從未有一敗。其實,天龍八部里武力值勝過喬峰的非常多,但都被喬峰擊敗了。
很簡單,因為武力值不等於實戰。
喬峰是妥妥的實戰第一。
畢竟,喬峰,是大男主。
其次,這個問題也讓我想起了喬峰的兄弟段譽:這廝的武力值非常詭異,說低不低,說高不高,結果一出道就在磨坊里嚇退了江南第一高手慕容復。
因為段譽,也是男主角。
有趣的是,《綉春刀》里的高手設定,借鑒了《天龍八部》:有時是武力值第一,有時是實戰第一(主角光環)。 就是說,沈煉在綉春刀里,有時是喬峰,有時,又是段譽。
《綉春刀》武力值第一檔,自然是師兄丁修,他唯一的癖好就是「加錢」。其武力值和實戰高度統一,在綉春刀里無人能敵。
其餘的高手,都可以視作和沈煉同一檔次:不是比沈煉高些,就是比沈煉低一些;至於他們與沈煉對陣的結果,就看運氣了。
最倒霉的高手,無疑是鄭掌班了。
鄭掌班肯定打不過丁修,但無疑要比沈煉高一些。也一度大占上風,最後卻死在沈煉刀下。這就是實戰第一(zhu jue guang huan):
誰讓你用的是不適合貼身攻擊的流星錘?要知道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
誰讓你孤軍作戰,偌大團隊沒有一個人出來幫你?要知道你是當差,人家是拚命。
所以說沈煉在《綉春刀》里橫行,靠的不僅是武力值,而是……主角光環。
貳、 歷史 的角度
歷史 上真實的沈煉,確實是一枚錦衣衛。 對,錦衣衛也可以是文官來充任。 錦衣衛也可以流芳百世而非臭名遠揚。 只是,這個文官,卻出身於軍戶,有相當的武功底子。且極不普通。 他,就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鄭板橋的偶像徐渭的姐夫,嘉靖十七年的進士。 因為沈煉一直在舉報嚴嵩誤國,結果被陷害致死——
王世貞所作《沈青霞墓誌銘》雲:沈公少而讀書有異質,從故王伯安先生游。先生一再與語,即奇之曰生千里才也。王伯安者,王守仁也,世稱陽明先生,浙江餘姚人士,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為中國 歷史 罕見之全能大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沈煉跟從王陽明游學,深受其心學影響,而且能獲王陽明「千里才」之贊者,殊非易事。
1、沈煉的文才
《綉春刀》2中的沈煉推崇北齋的畫作,頗有點文藝青年范兒,這個也不是空穴來風:
沈煉少時便有讀書之質「俊悟絕人、始齔讀易,過目成誦」,於16歲時進入府學讀書。20歲時,提學副使汪文盛為沈煉文章言辭華美所震驚,說他異於常人且有氣節,遂選拔為第一。25歲時考上舉人,32歲時得中進士。筆者查閱其科進士題名碑,一甲3人,二甲95人,三甲222人,沈煉名列三甲163名,賜同進士出身,在其名後尚有嘉靖朝封疆大吏、抗倭英雄胡宗憲的名字。縱觀沈煉科舉之路,亦算是順風順水的。
考中進士後,沈煉任溧陽縣令,嘉靖二十二年(1543)轉任茌平,後其父去世,沈煉乃回鄉丁憂(古時官員父母去世,須離職回鄉守制二十七個月,不得為官)。
丁憂期間,沈煉與徐渭、蕭勉、陳鶴、楊珂、朱公節、錢鞭、柳林、諸大綬、呂光升等人結成越中十子社。「越中十子」是嘉靖時期重要的地域性文人社團,越中十子深受王陽明學說影響,對李夢陽、王世貞等為首的前後七子所提倡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持續近百年的復古潮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
「越中十子」當中,後世名氣最大者當是徐渭。徐渭雖才華橫溢,卻顛倒落魄,一生8次考舉人不中,遑論進士,而徐渭對沈煉亦寄託著極深的 情感 。
沈煉年長徐渭14歲,亦是徐渭族姐夫,對徐渭可謂亦師亦長亦友,他亦曾評價徐渭「自某某以後若干年矣,不見此人。關起城門,只有這一個!」
徐渭不負沈煉評價,其日後成就確是無與倫比,只是在科舉場上終生不得功名,最得意之時也只是在胡宗憲帳下做幕僚,可謂壯志難酬。徐渭渴望如沈煉般一展抱負,也對沈煉有著極深的 情感 ,從徐渭文集中大量寫沈煉的詩文便可見一斑。在《與諸士友祭沈君文》一文中「主仁臣直,父忠子孝,所系綱常,豈直光曜,聚哭傾里,朗誦哀章,將以激懦,匪以悼亡」的表述中,徐渭對沈煉可謂異常思念和敬佩。其戲劇《狂鼓史》,又稱《陰罵曹》,是有感於嚴嵩殺害沈煉之事而創作的,劇中以曹操影射嚴嵩,性格剛毅、不畏權貴裸罵曹操的禰衡則象徵著沈煉與徐渭,某種程度上,徐渭已把沈煉當做自己理想的化身。
2、沈煉的武才
電影《綉春刀》里的改編也是有根據的: 只是 歷史 上的沈煉更愛用劍,而不是刀。
沈煉本是軍戶出身,其也有「余亦滄江學劍人,十年為吏在風塵」的表述;
在謫居邊塞時,常以草人扎李林甫、秦檜、嚴嵩等奸臣像,以箭射之;
門人王元敬所編的沈煉年譜內亦有(沈煉)拔劍起舞,有黃布如蓋,從空飛來」的記載,可見沈煉當是有一定武術功底的,甚至武功相當高。
沈煉極度愛劍,並把自己願為劍客行俠及報國之志融入到其詩文當中。據統計,《青霞集》內,單只「劍」字便出現達百餘次,在《從軍行》《出塞》等詩歌中更頻頻出現,可見沈煉有著強烈的殺敵立功的從戎願望。
沈煉不僅有著殺敵報國的願望,其亦多有思考和准備。在寫給長子沈襄的家信《與長兒襄書》中,沈煉為「南倭北敵」所深憂。面對南方倭寇之禍,沈煉在《寄蕭柱山書》中,與同為越中十子的蕭勉交流了其抗倭之策,提出「為今之計,莫若練土著之兵」的觀點,見解獨到、深刻,在庚戌之變,北敵蒙古鐵騎肆虐京畿時,沈煉上疏提出「以萬騎保護陵寢,萬騎保護通州的軍隊儲糧,而集合勤王軍隊十多萬人,在敵人疲勞時發起攻擊」的見解。可見沈煉在兵道上是深有研究的,在其《兵說》一文內,沈煉在「變化」「著令「軍戒」等方面提出了81條見解,集中體現了其軍事思想。
在重文輕武的明代,沈煉以進士之文官卻多言兵道,其原因是多樣的,筆者不才而析之。一乃沈煉軍戶出身。祖上隨朱元璋起事,對沈煉有所影響;二是其時時局不穩。沈煉身為浙人,浙江乃是倭寇侵犯的重災地,在京為官又遇上俺答圍城的庚戌之變,因而激發出沈煉的從軍報國志。三是陽明心學的影響。王陽明雖為文官,卻在正德年間軍功卓著,不僅在地方剿匪卓有成效,更在不過月余時間內,自行募兵而平定了寧王大軍的叛亂。深受陽明心學影響的沈煉,自也會受王陽明這段 歷史 所影響。
沈煉性格剛直,為人忠義,死劾嚴嵩更顯大無畏之勇氣與氣節,故能以七品小官在《明史》立傳。沈煉在初仕任溧陽縣令時,便有忤逆御史之事,後調任茌平。在茌平任上不久,便丁憂回鄉,服除後,起復在清豐縣。在清豐,沈煉因勤政愛民有賢名而被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所相中,請示吏部後任錦衣衛經歷(掌管文牘之官)。為陸炳所賞識,本是沈煉仕途之良機,然其剛直嫉惡之性格註定使他難在此處出頭。陸炳因利益關系與嚴嵩父子交情頗深,沈煉在隨陸炳飲宴嚴府時,便因嚴世藩(嚴嵩之子)以酒虐客而有矛盾,嚴世藩忌憚陸炳而未加害沈煉。
庚戌之變時,俺答致貢書,多有輕侮言辭,群臣議於朝堂,國子監司業趙貞吉主戰而百官不敢支持,唯沈煉是之。吏部尚書夏邦謨斥沈煉「你是什麼官?沈煉答「我是錦衣衛經歷沈煉,大人們都不發聲,故只能我小吏來說了」,從七品經歷面對正二品尚書,不卑不亢、正氣凜然、聲振寰宇,而其慷慨正氣亦令王世貞「余私心慕異之」。罷議後,沈煉上疏,提出退敵之策,未有結果。後又上疏彈劾嚴嵩「今大學士嵩,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頑於鐵石」,更數之以納賄、濫權、嫉賢等十項罪名,請求罷斥嚴嵩。嘉靖皇帝大怒,打了數十棍(《明史·沈煉傳》言數十,《贈光祿少卿沈公傳》言五十,《沈青霞墓誌銘》言四十,《沈小霞相會出事表》言百棍)後,貶謫到保安(河北省涿鹿縣)去種田。
謫貶保安時,沈煉仍不忘本色,教授當地人忠義之道。同當地人以罵嚴嵩為常,並扎草人與弟子射之,為嚴嵩所恨。其時,嚴嵩義子楊順為宣大(宣府、大同,邊境重鎮)總督,其為掩飾被韃靼所敗之戰績,放縱士兵殺害良民以冒功。沈煉作詩「殺良獻首古來無,解道功成萬骨枯。白草黃沙風雨狂,冤魂多少覓頭顱」揭穿、譴責,楊順遂與巡按御史路楷日夜密謀,以沈煉為白蓮教妖人泄露邊情為名逮捕沈鍊。後在嚴嵩父子授意下,沈煉被斬於宣府,長子沈襄戍守極邊。楊順繼續迫害沈煉家室以搏嚴嵩歡心,沈煉次子沈袞、三子沈褒被用杖打死,又再逮捕沈襄嚴刑拷打,幸得楊順遇罪得以免死,幼子沈袠則因年紀小得脫大難。
嚴嵩垮台後,沈煉冤屈終於得到平反。
叄、電視劇的角度 對,除了《綉春刀》,沈煉在 歷史 題材的電視劇里也出現過,那就是: 《大明王朝1566》。 就在第二十九章中,也有了精彩的反應與銜接:
朱七伸手抓住轎簾一扯,扔在地上,然後一躍,躍進了轎桿中,望著轎里的嚴世蕃:「嚴世蕃,有個人你還記不記得?」
嚴世蕃第一次領略到了錦衣衛頭目的面孔有如此瘮人:「誰?」
朱七:「咱們錦衣衛的經歷官沈煉沈大人!」
嚴世蕃臉白了:「你、你們想公報私仇!」
「沒錯。」朱七的臉冷得像石頭,「沈大人當年就是我朱七的上司。也是今天來這里所有兄弟們的上司。沈大人上疏參你們狗爺倆,死得那樣慘,你當我們都忘了!」
嚴世蕃:「那好,你有種就殺了我,替他報仇!」說著閉上了眼。
朱七:「狗爺倆的,你們狗奸黨殺了那麼多忠臣,現在殺了你,太痛快了吧。出來!」隨著一聲吼,朱七雙掌齊發,擊在轎子兩側的柱子上,那頂轎的轎頂和轎壁立刻四散飛了出去,只剩下轎座依然在原地居然絲毫未傷!嚴世蕃孤零零地坐在已沒有轎頂也沒有轎壁的轎座上。
「賤種!提溜進去!」朱七拍了拍手上的灰走開了。
——能做大內高手、十三太保之一朱七的頂頭上司,沈煉的武力值,應該不會太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