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國電影《流感》中的政治操作
眾所周知,韓國電影從來不避諱國家政治中的官員腐敗、權謀惡斗、權錢交易、利益沖突等種種黑劣。比如,揭露韓國政治腐敗的內部斗爭的《局內人》,根據「光州事件」「釜馬事件」改編的《辯護人》,反映檢察官、警察、線人的利益沖突的《不當交易》,還有揭露韓國政治高級階層腐敗的《白鯨》,等等。韓國電影的高明之處還在於能把涉及公眾的社會事件都能和政治粘在一起。這可能也是韓國人因為地緣、歷史文化熱衷政治活動的一種表現。這部上映於2013年的電影《流感》,也是如此。
從政治角度看,當一個區域或國家出現具有危害性的公共事件後,作為權利集中的政治團體或個人,他們有能力調配各種國內外資源,發揮事務管理部門職能,只要思路、方法足夠科學,思想統一,步步為營,就能統籌應對問題,消除危害,安撫人心,實現「以政治善」的目的。但是對喜歡挑政治膿瘡,揭露政治黑的韓國電影來說,「災難」和「政治操作」就成了上等搭配。《流感》這個故事不是「發現病毒,病毒傳染,人感染或死,發現治療方法,戰勝病毒」這么簡單,而是在其中傳遞出的政治操作。
一群來自東南亞某個國家的年輕人准備偷渡到韓國,其中一名偷渡者已經開始咳嗽,病毒由此踏上了韓國的征程。到了韓國後,過來接收這幫偷渡者的兄弟倆兩發現,一集裝箱的人都病死了,只有一個小哥還活著。
兩人帶著唯一倖存小哥進城,結果半路上小哥逃跑。接收偷渡者兄弟倆中的弟弟開始咳嗽,發燒,顯然是感染上了病毒。於是哥哥就帶弟弟去葯店買葯。病毒隨著咳嗽出的飛沫,通過空氣開始傳播,葯店裡的營業員、兒童、學生等人,無一倖免。
弟弟的病情逐漸加重,咳血,就來到了醫院。醫生搶救無果,並當即發現,這是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病毒。哥哥也因弟弟的死與醫生發生沖突。此時,病毒已經在城市擴散開來。
疫情爆發的這個城市叫「盆塘」。因為這是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該地區的治理委員會負責人,韓國國會議員立即出現在了故事中。因為此病毒非常厲害,醫生建議把盆塘隔離起來。但是,議員卻顧慮每年要在盆塘舉行的各種國際會議,如果隔離,將會給盆塘帶來巨大損失;還靠天真的「常識」說,「現在正是流感流行的季節」「口蹄疫也沒這么緊張」,言下之意,一切都沒那麼嚴重。總之,這種能致人死的病毒,並不在議員的思考范圍內;並且醫生的建議也被議員指責。傲慢、蔑視,擁有政治權利的飛揚跋扈,可見一斑。
隨著病毒的爆發式擴散,眾多被感染的人病情不定時發作,倒地而亡,城市交通混亂,醫院人滿為患……整個城市因人感染病毒,瞬間失控。
就在樣的緊急關頭,該國總理卻還在為是否向社會公眾宣布病毒擴散,以及宣布後是否會引起社會恐慌而猶豫。負責盆塘的那個議員還在擔心如果宣布隔離,會被其它政黨的政客們揪辮子。災難面前,精英政治的斗爭和矛盾,開始暴露出來。這和韓國普通人所具有的民主政治意識並不是一回事。直到總統駕臨,才宣布盆塘隔離。同時病毒擴散的消息也對外發布。但是如何應對病毒,卻隻字不提。「目前還沒有治療葯物」「死亡人數可能上萬」,這些話無疑就是製造「恐慌」。
外宣事實固然不錯,但在缺乏應對措施的情況下,讓普通民眾理解、支持政府行為的機會也沒了,民眾除了恐慌,就是恐慌。電影黑了一把看似高冷、果斷的韓國政治高層。
接下來,政治騷操作開掛。
恐慌狀態下的民眾在超市瘋搶物品,並因此發生肢體沖突,也有人因病毒發作頓時在超市倒下。但這種無序的狀態卻招來了警察的暴力制止,超市頓時成了捉撕混斗的場所。而這個事件本身,無非就是民眾為了應付病毒帶來的隔離,在超市買東西而已。災難面前,准備不足,出現混亂,就直接動用國家機器,這無形中將其等同於暴亂鎮壓。一件小事,就暴露了政治能力的低弱。
接下來就是美國政府介入。眾所周知,韓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軍事外包,外交還得看美國的臉色。這還比不上過著樸素生活的鄰居朝鮮。有人戲稱「薩德」系統就像是一個蒼蠅,韓國人捏著鼻子也得吃下去。影片中,因為韓國盆塘地區爆發病毒流感,卻鬼使神差地招來了美國。這顯然不是什麼國際救援,而是美國對韓國政治干預的直接影射。
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在美國的建議下,建立特別隔離區,而令人驚異的是,隔離區實行軍事管控。如果有不服從管控的外來人員,就用「槍」解決。治病救人,卻借用軍事力量,透射出國家與普通民眾需求的尖銳對立。危機關頭,國家並沒有顯示出為了關心平民大眾的政治情懷,而只有一個信念——防止病毒擴散。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不顧普通人死活,並不擇手段。所以病死之人,就變成了「垃圾」被處理掉。
這看上去不可思議,卻是韓國政治慣用的專制手段。危機中,國家政治為了自身利益,哪怕普通民眾是無辜的,也會慘遭國家機器的碾壓。歷史上,「光州事件」就是韓國政治統治和平民沖突的最好證明。
影片中,政治首腦為了所謂的顧全大局,要犧牲盆塘,保全更多國民。這種應對危機時僵硬的政治操作,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城市更大規模的平民沖突和騷亂。平民與政府的矛盾再度升級。國家不得不調整更多的兵力、武力進行鎮壓。而政府、醫療機構如何防治病毒,卻沒了蹤影。城市剩下的就是騷亂,混亂,加上打打殺殺。
流感所引發的盆塘民眾對政府不信任,最終升級到了「要到首爾去示威,讓首爾人感染,政府才會救我們」的地步。這一幕似乎是「光州事件」街頭政治的變相演繹。而美國也不甘於後,甚至派出駐韓美國空軍,要對示威民眾進行轟炸。
或許人性的力量喚醒了人們對戰勝病毒的信心,才使韓國元首良心發現,最終頂住了美國的壓力。
在影片中,「流感」只是故事外核,用混亂和沖突暴露韓國政治的低端操作才是真正目的,以致於讓政治首腦和民眾知道病毒抗體的存在,用小女孩阻擋軍隊開槍的方式出現,這顯得十分戲劇、突兀。
類似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在《漢江怪物》中也曾出現。總之,《流感》其實是一部「政治片」。
㈡ 韓國三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抗擊疫情的點電影叫什麼名字
《流感》。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偷渡客把流感病毒帶到韓國的某個城市,並在這個城市爆發。民眾陷入恐慌。自私的韓國官員和美國軍方打算犧牲掉整個城市。劇中的三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看到整個城市的人們受到疫情的摧殘,聯合起來奮戰到抗疫的第一線。最終與大家一起戰勝了疫情。出自《流感》
㈢ 如何評價電影《流感》值得一看嗎
《流感》是由金成洙編導,張赫、秀愛主演的一部韓國災難驚悚電影,整部影片取材於生活,所以顯得格外真實。韓國敢拍、會拍、能拍,從來不忌諱自己國家的瘡痍和短處,驚悚犯罪題材的成熟度和話題尖銳性,非常值得一看。
不亞於好萊塢製作的全民災難片,流感的傳播過程、速度、恐懼感拍的酣暢淋漓,劇情扣人節奏緊快,小細節大場面全部到位,最後借政府的正確決策完成前面的諷刺和隱喻,也都恰到好處。
㈣ 電影流感的大結局 電影流感簡介
1、電影《流感》結局中,女主角的女兒被證實是抗體。這一發現拯救所有人。男主角和女主角一起活下來,彼此的關系也更進一步。男主角將手搭在女主角肩上,女主角回給他一個笑容。
2、《流感》是由金成洙編導,張赫、秀愛主演的一部韓國災難驚悚電影。
3、劇情簡介:一群東南亞偷渡客歷經艱險來到韓國,但是整個集裝箱
4、內的偷渡客幾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拖著羸弱的身體僥幸逃入鬧市之中。殊不知此人身上攜帶致命豬流感病毒,短短一天時間,病毒迅速蔓延城市的各個角落。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被感染,進而將死亡的陰影引向周圍所有的人。美麗的女醫生金仁海(秀愛飾)是一位單身媽媽,她不久前遭遇一場車禍,幸被消防隊救援人員姜智久(張赫飾)救出,卻因丟失重要論文資料而備受上司苛責。值此期間,韓國蛇頭的弟弟因流感送入仁海的醫院治療,經診斷終於發現流感的起因,死屍橫陳的集裝箱無疑成為查找病源的關鍵。
5、未過多久,豬流感病毒成幾何式爆發蔓延,坐享太平的民眾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
㈤ 流感是獨播電影嗎
電影《流感》是由金成洙編導,張赫、秀愛主演的一部韓國災難電影。影片描述是變異的高致病性流感被來自東南亞的偷渡客攜帶到了韓國某城市,隨後便在這個城市蔓延。流感傳播的快速性,范圍的廣泛性令人恐懼,通過空氣的大規模傳播使得很多人致命。死亡人數的上升,感染規模的擴大,引發了韓國各界的混亂,一座城市頓時成了一座癱瘓的垂死之城。
電影《流感》海報
在致命流感病毒面前,人性和金錢一樣變得一文不值,被毀滅得一塌糊塗。到處都是打架、搶劫、焚燒,從空中俯視這個城市一片狼藉,每個人都在奔波疾走希望逃離這座魔鬼之城。對於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而言,針對這場災難的人性抉擇難題便擺在了面前。是完全封鎖那座被感染的城市犧牲幾十萬條人命,拯救全國幾千萬人;還是打開封鎖線讓他們出來,引發全國人民的恐慌呢?
電影《流感》劇照
這樣一個虛擬在電影里的人性難題,無論最後選擇哪一個都會被人所詬病和指責。影片中的電視台也做過相應的調查,對於放棄那座城市而言,從最初的只有30%的民眾支持率到最後達到95%,這不是偶然的,人性黑暗的一面在此時凸顯,都想著人人為我,同時這也是人類面對滅頂之災時絕望、悲觀和無助的表現。
電影《流感》海報
在美國顧問和韓國總理冷峻無情、慘無人道的表現下,大韓民國總統的據理力爭是多麼的令觀眾感動,甚至是國家的英雄。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此時此刻,如果小女孩美日身上沒有抗體,全國上下也都找不到抗體,那麼針對這個完全抵抗不了的流感病毒,總統下令打開封鎖線是多麼的愚蠢,為了救一部分人卻要使一個國家遭受病毒的襲擊甚至毀滅一個世界。
電影《流感》劇照
不過電影畢竟是電影,故事中的小女孩美日給我們傳播了巨大的正能量,尤其是軍隊在封鎖線上用機槍掃射欲突破的群眾時,她的奔跑和呼叫讓群眾為之動容,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組成了一道道的人牆,保護小女孩和從對面奔跑來的母親,場面感動包括總統在內的很多人。
影片中病毒的災難實際上是一場人性和心靈的災難,在大范圍的致命流感傳播過程中,韓國各階層、各行業民眾的反應都是自私的,他們考慮得更多的是自己。例如片中的那個作戰長官,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欺壓其他感染者,得知小女孩美日身上有抗體時,不擇一切手段要取得她身上的抗體,並煽動組織暴力隊伍,使隔離區出現騷亂,最後隔離區完全癱瘓,這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自己能夠得到抗體。
電影《流感》劇照
除了在一些具體人物層面的刻畫,影片主要是通過重大場面的拍攝反應人性的黑暗,也給人很大的沖擊力。在折射人性黑暗心靈的同時,本片也贊頌了黑暗中的人性之光,不乏英雄主義的身影,這不同於突出的個人英雄主義,拯救國家與世界於水火之中的好萊塢式電影。在韓國的災難電影中,英雄的出現是自然的,是一步步淡入的,並不是天生的,他們是社會中的小人物,更多的都是為了救自己的親人或者朋友而站出來。
電影《流感》劇照
影片的基調是為了揭露災難下人性的醜陋,社會的昏暗,所以影片沒有去高度贊揚和宣傳平民英雄,僅僅只是以解決災難事件,平息民眾恐慌而結束整個影片的敘事。
《流感》是名副其實的災難電影,這不僅是病毒帶來的物理災難,更是社會各階層人在面對病毒災難時他們人性災難的大爆發,虛偽的面紗被撕開,要求自私的保護個人和要求平等的被對待構成了影片的內容核心。
電影只是虛擬的現實,雖然用了誇張的手法去渲染,但是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去想一下生活中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之後,你會怎麼做?大家會怎麼做?不得不說,這部韓式災難電影《流感》不啻為一部經典的藝術作品,同時也是一部值得我們反思的「現實」電影。
使用文獻:從「電車難題」到人性災難——以韓國災難電影《流感》為例(王一星)
特別聲明: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㈥ 一部韓國電影,將韓國有一場瘟疫,是人偷渡帶來的,什麼名字
韓國電影《流感》
劇情簡介:
一群東南亞偷渡客歷經艱險來到韓國,但是整個集裝箱內的偷渡客幾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拖著羸弱的身體僥幸逃入鬧市之中。殊不知此人身上攜帶致命豬流感病毒,短短一天時間,病毒迅速蔓延城市的各個角落。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被感染,進而將死亡的陰影引向周圍所有的人。美麗的女醫生金仁海(秀愛 飾)是一位單身媽媽,她不久前遭遇一場車禍,幸被消防隊救援人員姜智久(張赫 飾)救出,卻因丟失重要論文資料而備受上司苛責。值此期間,韓國蛇頭的弟弟因流感送入仁海的醫院治療,經診斷終於發現流感的起因,死屍橫陳的集裝箱無疑成為查找病源的關鍵。
未過多久,豬流感病毒成幾何式爆發蔓延,坐享太平的民眾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
㈦ 《流感》和《釜山行》是一樣主題的影片嗎
《流感》是一部比《釜山行》更真實的電影。
韓國電影對其人性情感的描寫非常的細膩,而且非常善於抓細節。相對於已特效巨制聞名的好萊塢而言,韓國電影在情感人性類的電影中獨占鰲頭。
這部電影不可否認的是吐槽點很多,但瑕不掩瑜同屬災難片的《流感》在場景的設計及運用上令人感嘆,超市暴動街道暴動每一個群演都像打雞血一般。在焚燒染病者、轟炸機等處更是體現了該電影的大製作,部分尖銳的話題韓國也是真敢拍,運用電影嘲諷並反應社會現狀,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災難片電影。
㈧ 電影《流感》觀後感
——如何應對不可知的未來
在一切災難面前,塔勒布這個句子都是萬用模板。
公共事件爆發後,人們往往會提高對該事件相關事物的關注度。似乎大多數人對於一個點的觀察熱情幾乎總是遜於一個面的,於是故對於事件的預測時至今日仍然難以達到客觀的標准。
於2013年上映的韓國災難驚悚片《流感》,自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就一直保存在我的必看電影清單內。在《黑天鵝》一書中,經濟危機被稱之為黑天鵝事件。我一直在思索突然爆發的疫情是否亦如此。
這是一部我們不需要去探討主演是誰的電影,相信大多數人也不會認識。電影開頭的十幾分鍾一直讓我頻繁地懷疑這究竟是不是部災難電影,還是只是狗血的愛情片。直到結束完這部電影,這一片段的存在對整部影片呈現的意義大小仍然值得探討。
(以下包含大量劇透!!!)
整部電影高潮的來臨,就我個人而言,把它大幅度提前了將近半個小時——從東南亞偷渡難民的集裝箱開始。
想要做不正經勾當的兄弟兩,因為人性的惡私自撬開集裝箱——電影中整個盆塘病毒最初的來源,目睹了集裝箱內難民慘死的狀況,卻又因為人性的善放出了集裝箱中唯一倖存的難民孟賽。孟賽,成為影片中盆塘市最大悲慘事件的源頭。
作為感染源,孟賽感染了救他的兄弟倆中的弟弟,弟弟因為感染而咳嗽。前去診所買葯,唾沫傳播給診所人員、病人……病毒開始以指數模式增長。弟弟因為口吐鮮血被送入醫院治療,病毒再次得以擴散,最終此次流感中盆塘市第一名病例死亡。傳播鏈的極其可怕,使先前痛斥醫生封城建議不切實際的議員最終不得不因為病毒的進一步擴散暫時離開盆塘市。市民開始在超市哄搶物資,暴力現象頻發。為防止流感被帶出盆塘市,韓國政府下令將所有市民帶入隔離區進行檢驗觀察……最終在難民孟賽身上檢查出抗體,盆塘市市民得以得救。 (實際上電影內容遠遠比以上內容復雜得多,但是我懶得寫了)
整部電影看完,似乎理解了為何驚悚會是電影的標簽之一。被感染者感染後身上生長紅斑,口吐鮮血(這個症狀很像《血疫——埃博拉病毒》中關於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患病後的症狀的描寫),全身抽搐,失去自我意識,最終死亡。通過血液,將病毒傳播向下一個人,頗像《釜山行》中喪屍撕咬人類導致人類變異的另一種形式。
然而全片最與驚悚這一標簽靠攏的,還是人性。
(以下為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毫無邏輯性)
影片最開始對消防工作的探討就引人深思,男主的是一名消防員,在隨時可能犧牲的條件下,卻沒有得到與之相對應的待遇,被救助的人覺得這是他的本職工作,連句謝謝也不說。撥通求助電話的人的嘴中,寵物狗的命比消防員的病更為重要。是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逐漸不習慣於對向自己伸出援手的人表達應有的感謝?是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逐漸把自我放在高於他人的位置?是什麼時候開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變得如此冷漠?將自我與他人的秤砣中向自我無限傾斜,是我在電影中看到的第一人性之惡。
影片開頭機緣巧合之下發現難民的兄弟倆,將吐血的弟弟送進醫院的哥哥,被告知弟弟可能是病毒的攜帶者,隱瞞難民集裝箱的真相,不相信弟弟已經死亡的真相,在醫院里大鬧,甚至將病原體弟弟口吐的鮮血抹到醫生的臉上,造成無辜的醫生的感染。一個人的背後有一個家庭,有無數牽掛他的人,為自我利益危害無辜他人的人,是我在電影中看到第二個人性之惡。
得知流感病毒開始蔓延,市民哄搶物資,毆打老弱病殘孕者,對迷路而大哭的幼童視而不見。恃強凌弱,「震驚的人們像探照燈下的兔子一樣亂跑」,為了自己,傷害他人。以人情的冷漠推動疫情期間恐慌的進一步來臨,這是我在電影中看到的第三個人性之惡。
韓國國民支持對盆塘市全市封鎖,渴望實現自我感染自我消耗,從傳播途徑上阻斷病毒傳向韓國的途徑。對確診人員採取一刀切措施,一經確診,不採取治療,直接密封焚燒,屍體被當作像垃圾一樣,用大型機器抓取堆到一同焚燒,人為造就人間煉獄。這是我在電影中看到的第四個人性之惡。
對無辜市民進行射擊,國家政權受美國干預,韓國總統只能看著自己的國民被自己的國民射殺。國難立於前,卻無法進行及時的挽回,霸權主義勢力冠冕堂皇地在危難之時滲透,是第五個人性之惡。越看越慶幸於生於種花之家,感謝祖國對每一個人的不放棄,感謝祖國的繁榮強大。
整部影片,不論導演編劇,還是彈幕,或粗俗或有理的發言,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個人與集體,國與家的關系。哥哥為弟弟大鬧醫院,母親為女兒隱瞞病情,軍隊長官為避免感染射擊無辜市民……似乎影片中的每一次人們都在傾向自我,為自我而考慮。有一條彈幕也從早滾動到尾:如果是你,你也會這樣做。
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我也將這個問題幾乎從開始思考到了結尾,得出的結果是我很有可能一樣自私。然而人類社會是共同的,人類如果一同至始至終地自私,只有滅亡這條路可走。影片最終,這場悲劇如何被遏止:1.難民孟賽主動分享抗體給小女孩(後被市民無故刺死);2.對市民射擊停止,由小女孩身上提取抗體對患病者進行治療。
故事的最後,這場災難還是由於人性的閃光點和國家而得救。
提一句可能是全篇最有用的話:目前在騰訊視頻、優酷視頻、嗶哩嗶哩三個平台都看過電影,前兩者彈幕對觀影帶來的影響十分惡劣。
有時候一部電影滾動的所有彈幕,也交織起來構成了一個虛擬的小型人類社會。
觀後感就寫到這里,現在我們再回到第五段那個敘述點——難民, 為什麼會有難民?他們為何要偷渡?又是如何感染上病毒而成為所有故事發生的病原體呢?
這是《流感》里所沒有談到的。
㈨ 韓國電影《流感》影評
韓國人2013年拍的這部電影《流感》,在2020年初突發的肺炎疫情,依然值得翻出來一看。
故事的情節設定並不復雜,主線是城市爆發了48小時內能致命的豬流感病毒,政府緊急封城,並執行了一系列的鐵血舉措以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副線是女主角單親媽媽金醫生和男主角救助員之間的感情走向,也是常規劇情了,救助員在一次救助工作中認識了被救助者金醫生,對她一見鍾情,卷進了病毒核心圈層,最後成功救獲了唯一的抗體攜帶者金醫生女兒,因為有了解葯,恐慌的城市得以倖免於難,救助員最後也收獲了美好的愛情。
這部電影我看的時候常感慨,萬幸我們正在現實中經歷的新冠病毒並不是急性的,它不像電影中的那個樣子,染上病之後兩天內就吐血而亡了,電影里不斷地有人噴一口老血出來,周圍的民眾往往散之如驚弓之鳥, 在生死面前,人性經不得半點考驗 。另外也有感慨,萬幸現實中的我們在一個好的時代生在一個開明大度的國家,政府對災區的支援是及時的、有力的, 國民一心,才能共渡難關 。而電影里的韓國政府,官僚主義嚴重至極,特別是參謀長在聽說疫情已經不受控制後,第一時間想的不是當地民眾的死活,而是自己的政績是不是要受影響了,不禁令人唏噓。
這裡面的人物設定對人性的拿捏非常准。除了陽光正義又無比正確的救助員角色,我覺得有些強打雞血,畢竟跟金醫生母女才見了幾面啊,卻能在知道小女孩已被感染的情況下豁出性命保護,甚至好幾次被自己的同事加死黨抱怨腦袋壞了。也可以理解, 畢竟電影是需要一些強者光環和感性氣質的,而且他的行為發展也符合救助員捨身為他人的熱心腸特質,更不說他被愛情沖昏了頭腦。 但又忍不住琢磨,救助員的行為軌跡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任何一環掉落了,就是一個悲劇結局。比如如果他對金醫生沒有好奇,沒有去主動接觸她的生活;比如如果在知道金醫生有小孩後知難而退,不再聯絡;又比如如果體質不過硬,自己被感染啦(畢竟救助隊已全軍覆沒,除了他跟他死黨兩個人沒染病),或者在殘酷的槍林彈雨中闖關失敗...... 這么一想就很後怕,一個城市的生死存亡居然是寄託在那些普通崗位的平凡人身上,何其脆弱。
01 金醫生的母性和人性
相對於救助員的一腔熱血,金醫生的角色設定還蠻符合常規的人性邏輯,隨著劇情的發展,可以看到角色的矛盾,以及環境中顯現的性格。一出場的女主角是一個等待救援的民眾,被男主角救助員有驚無險地撈了上來。在救護車上,她跟做筆錄的人員據理力爭,極力說明自己是受害者,並非肇事方;當救助員跑過來跟她寒暄時,正常人會怎麼做?大部分都是表達感謝之類的話吧,可這位女主角直截了當地拋下一句話絕塵而去: 根本不用說的那麼高尚,這不是你們應該做的事嗎。
從影片的一開始,人物的基本性格已經捏造出來了,女主角並不是一個大無畏的完全正確的傻白甜,這個人是有使命感的,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算計,活得比較現實,有些冷酷,甚至還有點令人討厭的矯情。
後面的幾點情節對她的這種性格也有很多的表現。
金醫生自己是最早發現流感病毒的醫生,對這種發病症狀再熟悉不過了,自然也清楚地明白這種病的傳染性之強,可是當她發現自己女兒耳背後長了紅斑後,她的第一反應是讓女兒偷偷溜過去,以逃避隔離營里的肉眼檢查。因為她知道這個病目前沒得治,政府和醫療力量早已乘著直升機逃離了,接下來針對城市會有哪些舉措,以及接管隔離營的人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她是無法預料的。良好的職業素養已經讓她早早地嗅到了濃烈的危機,出於母性,她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女兒,哪怕是違背了既定社會的准則。這是一種小我,放在金醫生這樣的人身上,顯得很真實,並不違和。
還有一個情節,偷渡到韓國的唯一的一名倖存者被找到了,這意味著有了抗體攜帶者可以做治療方案了,金醫生作為一線人員第一時間得知這一消息,她打算馬上給病情不斷惡化的女兒注射抗體血清。要知道未經臨床的血清是否有效還有待分析,提前試葯萬一弄得不好會導致患者造成休克。而金醫生知道女兒時間緊迫,出於私心哪怕有一點兒希望也要試試,這也是母性大愛的體現。就在她抱著女兒離開隔離營的時候,監管人員找過來了,因為女兒之前的唾液檢測結果出來了,顯示已被感染,需要轉移到染病區。這個時候,男主角自告奮勇地跑出來,替金醫生的女兒擋了,說自己才是被感染者。一旦去到染病區,後果是什麼樣的,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可是在他人和女兒之間,金醫生最後毫不猶豫地默認了他人的自我犧牲。
這也是我覺得非常真實地赤裸裸揭示人性的部分。在極端的條件下,沒有幾個人能具備大愛無疆的聖母情懷,在他人利益與至親利益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正如電影里所說, 人性是無法經受考驗的。 具有戲劇性的是,由於城市發生暴動,那名倖存的偷渡者被殺死了,而金醫生偷偷救下的女兒康復後產生了抗體,成了城市居民最後的存活希望。
02 危難之際,普通人的命運抉擇
這部電影很打動我的地方是對配角的處理非常妥帖,沒有誰是非黑即白的,人物的行為是環境和性格相互影響的結果。
救助員的同事搭檔B,是那種特別會見機行事的人。B和救助員一起來到集中營後,投靠了集中營的大佬,在極端環境下最大資源地尋求庇護。他也做了一些違背內心的事,但他還沒有喪失良知,當他發現大佬私下虜走小女孩打算抽血自救時,奮不顧身地跑出來阻止。
集中營的大佬變化地也很有意思,一開始作為正規裝備力量鎮壓普通民眾,自認為掌握了一些內幕。可是當他了解到事態的嚴重性,以致於政府的決策是棄城,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不再有保障時,他開始掉頭鼓動群眾: 我們一起去首爾吧,讓首爾的人也感染,只有這樣,政府才不會不管我們 。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展露無遺。
還有集中營里的小兵兄弟二人組。其中一名發現隊友被感染了,他的第一反應是:面罩趕快戴起來,不要讓別人發現了。可當他轉頭發現自己母親已經被感染了,正被工作人員送到病危區時,他崩潰了,這時候是信仰的全面坍塌,難道自己勤勤懇懇賣命維護的這個體系,就是為了順暢地把自己的好兄弟和老母親推入火化場?
即使是影片里的小混混韓國地頭蛇,引入致命流感的始作俑者,在見到自己的兄弟染病致死時,也變得奮不顧身。相形之下,幕僚們視人命為草芥的冷漠態度讓人心冷。
這些小人物的變化,恰好說明了,規則可以暫時讓人服從,但靠鐵血制度怎麼能跟道德和人性抗衡,支撐社會體系運轉的從來就不是制度,而是愛,人畢竟是有感情的社會型動物。
可怕的從來不是流感,而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