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被鐵棍穿透的男人是哪個電影

被鐵棍穿透的男人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06 18:02:11

1. 鐵棍穿頭炸飛10米,遭雷劈七次,這些死不了的的人都是誰

這個被鐵棍穿頭的人是菲尼斯·蓋吉;被雷劈了七次的人是羅伊·沙利文;被炸飛了10米,腦袋和身體都分離了的人叫做香儂·馬洛伊。可以說這些人是運氣真的好。

而美國的羅伊·C·蘇利文更是讓人覺得奇跡,一生被雷劈過7次,更讓人感到奇跡的就是七次都是大難不死,算得上是最出名的死不了的人。可以說這也是讓人感到非常的難以置信。而他最後的死因也不是因為雷劈,而是因為自殺,這也讓人覺得有趣了。

不光是這些,還有一些被子彈打穿大半個腦袋,被隕石擊中等等都沒有死亡,可以說都是非常奇跡的。

2. 女孩畫出男子即將被鋼筋穿透身體什麼電影

危機邊緣 第一季 Fringe Season 1 (2008)
導演: 艾利克斯·格雷夫斯 / Paul A. Edwards / 弗雷德·托耶 / 克里斯托弗·馬西阿諾 /比爾·艾格斯 / 布拉德·安德森 / 格溫妮絲·豪特爾-佩頓 / Michael Zinberg / 約翰·波爾森 / Norberto Barba / 阿齊瓦·高斯曼 / 鮑比·羅斯
編劇: J·J·艾布拉姆斯 / Alex Kurtzman
主演: 安娜·托芙 / 約翰·諾貝爾 / 喬舒亞·傑克遜
類型: 劇情 / 科幻 / 懸疑 /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加拿大
語言: 英語
首播: 2008-09-23(美國)
季數: 1
集數: 20
單集片長: 45分鍾
又名: F檔案 : 第1輯(港) / 迷離檔案 第一季

3. 《飢餓站台》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世界上分為三種人:上層人、下層人、掉落的人。」西班牙驚悚電影《飢餓站台》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對人性進行了深度探索。深夜看完,電影帶來的感官刺激久久不能消散,於是便決定記錄下來。

《飢餓站台》是由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執導,伊萬·馬薩戈、佐里昂·伊圭里奧爾主演的驚悚片,於2019年11月8日在西班牙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一個垂直的監獄里,載有食物的平台從1層一直降落到上百層,吃不飽的囚犯開始陷入人吃人的故事。

該片是一部扭曲的社會寓言,講述了人類最黑暗和最飢渴的一面。影片中的飢餓站台就像是社會中的資源,樓層就是一個人所處的地位,監獄坑裡發生的事就是社會中變相真實上演著的生活。


不。他隱喻的是我們所有人。是我們組成的這個社會,是否真的能容下一個孤獨守道的人。如果能。

那剩下的這些人,又有幾個,能真的相信。曾經有一個他,放棄「上去」的機會。獨自走下地獄。

如果你把它當做一部驚悚恐怖片來看,它的畫面足夠血腥也足夠驚悚,會給你強烈的感官刺激;如果你把它當做一部科幻片來看,監獄坑的設計也確實出人意料;但我更同意將它定義為一部寓言電影。

此外每個人所處的處境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必然不同,正如影片中所表現的一樣,當處在上層時不必擔心食物的問題,可以安穩的度過這段時間。但當到了底層呢?

深處於底層,人性的弱點被暴露無遺,有人選擇走向黑暗面,犧牲室友換得生存的機會;有人選擇走向恐懼,自行了斷結束一切。這就是人性,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人性之復雜,變化之多端,也是電影創作的源泉。所以沒有真正站到別人的位置上,我們永遠別貿然說自己可以感同身受。

不,你真的不懂!這也警示我們生活中上層領導要積極放下身段了解下層的需求,了解底層人民的水深火熱,反過來,人們也要諒解上層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局限性所在,要給他們時間和試錯的機會。只有真的互相諒解,才能不斷推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思路電影,《飢餓站台》給你講述糧食的重要!

4. 身心合一的神奇——《笛卡爾的錯誤》

大神級,一本刷新認知、開拓視野的燒腦神作,動搖了我很多既有認知,也許能讓你更接近人的底層真相,強烈推薦。

自《思考,快與慢》以來,我讀了很多關於人類非理性決策的書,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泰勒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這方面的書讀多了,就容易認為人總是不理性的,而情緒是誤導我們的決策的一大原因。

比如,不管是丹尼爾.卡尼曼的「系統1」、「系統2」,還是基思.斯坦諾維奇的「演算法心智」、「反省心智」,我總認為前者不好,後者很好;後來逐步認識到如果啥事都需要後者,人也就別想活了,因為後者太累,而前者往往幫我們處理很多事情,讓我們能夠集中精力思考一些「大事」。

但是,我極為推崇的思想家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他的新書《利益悠關》中就揶揄丹尼爾.卡尼曼,說他其實一生也並沒作出什麼重大決策,有道理,我們不妨反思自己,上哪個大學、和誰結婚、何時繁衍、入什麼行、買什麼房……你真的認真思考過嗎?而我們平時的大量決策,究竟要怎樣才能更高效和正確。

這些問題在笛卡爾看來,必須要用理性來思考。比如笛卡爾的「弟子」,崇尚理性的達爾文同學糾結結婚還是不結婚,就用一張紙一支筆,左邊寫下幾個結婚的好處及其權重,右邊是幾個不結婚的好處及其權重,再對比哪邊更有利。恰恰是丹尼爾.卡尼曼,指出這個計算的人很可能錯用概率論和統計規律。

這本書的作者是安東尼奧·達馬西奧,當今世界公認的神經科學研究領袖,當代最傑出的心理學家之一。他挑戰了笛卡爾的二元論,主張世界上不存在一個獨立於身體的靈魂。

笛卡爾被尊為「近代哲學之父」,他是二元論的代表,他的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即思考已經證明了我的存在,其他都無關,比如身體。

笛卡爾的錯誤在於:他在軀體和心靈之間劃分了一道鴻溝,即在有形有象、機械動作且無限可分的軀體,以及無形無象、無法觸及且不可分割的心智間,劃分了一道鴻溝;他認為,推理、道德判斷以及肉體疼痛或情緒動盪所帶來的痛苦存在於軀體之外。

具體來說:他將最精巧的心智過程,與生物有機體的結構和運作分開了。

達馬西奧用了大量篇幅以及專業的神經科學案例及數據進行說明,有些我也是一掃而過,因為讀書並不是只有逐字逐句讀這一種方法。先來看兩個故事。

25歲的蓋奇在美國佛蒙特州鐵路工地工作時發生意外,他不幸地被鐵棍穿透頭顱。這根鐵棍從他的顴骨下方刺入,又扎穿了他的眉骨,但他卻在嚴重的腦損傷後奇跡般地存活了13年。

蓋奇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腦損傷患者之一,他的不可思議的經歷被譽為「十大起死回生事件」之一,而他本人也成為醫學研究的熱點。更為引人注目的是,蓋奇在經歷了腦損傷以後,脾氣、秉性、為人處事的風格等等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與從前判若兩人。蓋奇本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效率的領班,思維機敏、靈活,對人和氣、彬彬有禮。但這次事故以後,他變得粗俗無禮,對事情缺乏耐心,既頑固、任性,又反復無常、優柔寡斷。他似乎總是無法計劃和安排自己將要做的事情。

埃利奧特在他30多歲時患上了嚴重的頭痛病。他變得難以專注,看上去像是缺乏責任感,也因此丟了工作。後來他被診斷出患有腦腫瘤,並進行了切除手術。手術成功了,恢復前景也樂觀。但隨後埃利奧特的表現,卻與「樂觀」相去甚遠。他四肢健全,聰明老練,具有重返工作崗位的能力,一些專家也認為他心智健全。但他的表現卻讓大家普遍都覺得他那副懶懶的樣子只是為了逃避工作,無病呻吟。

科學家通過新技術復原,研究得出一些確切的結論:蓋奇大腦的前額葉損傷削弱了他規劃未來的能力、依照已經習得的社會規范行為的能力和做出對自身生存有利決策的能力。

與蓋奇類似,埃利奧特的人格出現了變化,他身邊的人都覺得他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他了。他們都擁有正常的智力,但是無法做出正常人會作出的決策,尤其是這些決策涉及個人和社會事務時。他可以感知,但無法感受。也就是說他可以在理智上意識到視覺或者是聽覺的刺激,但是永遠無法獲得這些刺激曾經給他帶來的那種感覺,無論是欣賞喜歡的畫作,還是聆聽熱愛的音樂,都無法讓他感到愉快。

隨著研究的進展,達馬西奧發現了更多的類似病例——腦損傷同時導致了決策能力和感受能力損害。他懷疑,情緒感受也是推理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

事實正是如此: 情緒和感受的缺失同樣會嚴重損害人類的理性。 而正是理性使人類獨一無二,使人可以根據遠景、社會習俗和道德原則作出決定。
那這個結構是如何運作的呢?

1.人類大腦並不存在一個特定區域是「推理中心」,推理依賴多個腦區,與推理相關的系統在不同神經組織層面協同工作。

2.從前額葉皮層到下丘腦再到腦干,高級「腦區」和低級「腦區」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推理。

3.推理的神經結構之底層——低級「腦區」,一方面調節情緒和感受的處理,另一方面調節機體存活所必需的功能。同時,這個底層結構還與幾乎所有機體器官保持直接和雙向的聯系,並由此使軀體也加入了一條運轉迴路。這條迴路會作用於高階的推理、決策,甚至作用於更廣泛的社會行為和創造力。

所以,情緒、感受以及生物調節得以在人類推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1.感受依賴的神經網路不僅包括傳統的大腦邊緣系統,還應包括部分前額葉皮層,更重要的是包括映射、整合軀體信號的腦區。

2.感受有具體的內容,即軀體狀態;以及支持感覺的具體神經系統,包括周圍神經系統以及整合軀體結構和調節信號的腦區。

3.在產生軀體狀態感覺的同時,其他一些不屬於軀體的知覺或回憶也會產生,如一張臉、一段旋律或一縷清香,於是感受最終成為這些事物的「限定物」,即與之綁定。

4.感受可以限定軀體狀態,無論這個狀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感受都伴隨著或圍繞著對應的思維模式:當軀體狀態是積極愉快的時候,思維敏捷、想法多變;而當軀體狀態痛苦失落的時候,思維也會變慢,躊躇不前。

可見,感受就是探測器,用來探測天性和環境是否匹配。 這個「天性」,不僅指人類通過遺傳得來的一系列適應性行為,也包含我們在個體成長過程中與社會環境互動時有意或者無意習得的行為。

感受同其情緒源一樣,是必需品。 感受作為內部向導,幫助我們與其他種類的信號進行溝通,另一方面,其他種類的信號同樣也會指引感受。

感受並非無形的,也並非高深莫測。與傳統科學觀點相反,感受和其他知覺一樣是認知層面的。它們是一種最神奇的生理安排的結果,這一安排把大腦變成了軀體的非自願聽眾。

1.我們的軀體而非外部現實構成了人類的基本參照,我們利用這個參照構建身邊的世界與主觀體驗;我們最縝密的思想、最完美的行為、最巨大的喜悅、最深沉的傷痛,都是以軀體作為參考標準的。

2.心智存在於軀體並為軀體而存在。如果沒有在演化過程中、個體發展中及在當下發生的軀體和大腦的交互,我們的心智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心智首先必須是跟軀體有關的,否則就不能作為心智而存在。在軀體持續不斷地提供基本參照的情況下,心智才能與其他許多真實和想像的事物有關。

3.人類大腦和軀體構成不可分割的機體,這個機體的整合依賴於生物化學和神經調節迴路的雙向互動,這些迴路包括內分泌、免疫和自主神經系統。

4.機體以其整體和環境互動:軀體或大腦無法單獨進行這種交互過程。

5.我們稱之為心智的這種生理過程來源於人類結構和功能的整體,而非只來源於大腦:只有在某個大環境與機體互動的背景下,我們才能完整地理解心理現象。

在你推理前,如果發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於是出現了與某個反應相關的負性結果,哪怕只是一個瞬間,你都會體驗到一種不愉快的軀體感受。達馬西奧把這個過程稱為軀體標記假設,指某個現象標識了一個基於知覺在頭腦內形成的感性形象。

軀體標記是次級情緒(成人在先天的基礎情緒上隨後來的社會生活經驗所形成的復雜的情緒)所產生的感受的特例,通過學習,這些情緒和感受被連接在一起,並用來預測特定情境的未來結果,當一個負性軀體標記伴隨一個特定未來結果時,兩者結合就起到警示作用。反之,當一個積極的軀體標記伴隨一個特定未來結果時,就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而軀體標記是悄悄運作的,並沒有進入到意識層面。軀體標記並不會替我們思考,它是一個自動檢測系統,是一個偏向裝置。

由此可見, 情緒位於推理的迴路中,情緒可以幫助決策,而不是像大多數人認為的只會干擾決策。推理並不是單獨在起作用。如果情緒被排除在推理過程之外,就類似特定神經疾病的狀態,那麼推理過程就會漏洞百出,這比情緒干擾決策時還要糟糕。

從笛卡爾開始的西方科學傳統,是將意識和身體分開,並且把意識當做主體,而把身體當做一個純物質機器來對待,並且會假設思維或認知是獨立於身體之外的,是純粹意識層面的存在。

達馬西奧則雄辯地證明,愛恨善惡、科學研究乃至藝術創造,都基於大腦的神經活動,前提是大腦需要一直跟軀體交互。靈魂通過肉體呼吸,切膚之痛、臆想之痛,都與肉體密不可分。

如果再往深處推測,我們會得出一些可能會重整三觀的東西:

比如, 大腦是為軀體服務的。

比如,心智和身體互為隱喻,或說,互為投影。我們之所以持有如此這般的認知,是因為我們擁有如此這般的身體和頭腦;而我們之所以擁有如此這般的身體和頭腦,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這般的世界之中。

比如,人與環境的互動塑造了身體和腦,身體和腦塑造認知。反過來對不對?你有怎樣的身體,是因為有什麼樣的認知和環境。

比如,我們應塑造自己用身體和情緒去感應對方的能力,既聽對方講話,又留一部分注意力在我的身體上,去留意我身體的各種感受以及各種情緒,並通過身體感受和情緒情感,一起去判斷對方在向我傳遞什麼信息。

5. 美國電影男的被一根很長的鐵棍刺穿,然後一個女的就擁抱上去也被刺死了 ,這是什麼電影

不是美國電影,是俄羅斯的一個音樂MV,中文名叫《投降吧》

6. 一個男人被鋼筋穿透走向紅衣女人,女人本跑過去被男人胸口的鋼筋一起穿透後擁抱,是什麼電影

不是電影
是俄羅斯
MV
投降吧

7. 一個男的身上扎著鋼筋是什麼電影

不是電影,是歌曲《СДАВАЙСЯ》的MV。

MV主要講述了一個被長鋼筋穿透身體的男人,只想回到他心愛的人身邊,一路上不接受別人的同情,也不屑別人的圍觀,一心只想見到她。

女的從電視上看到男的冒死來尋她時,就全力以赴奔向男的,即使一箭穿心,也要擁抱他,決定了死也要跟他在一起。

歌詞大意:

當所有仇恨都化化為虛有。

當你准備在烈火中焚燒殆盡。

當你准備好原諒我,讓我進入你的生命中。

當慾望占據上風時。

當我內心渴望永久與你相伴時。

我已經不再畏懼上天的怒火。

不怕它宣告結束。

8.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通用9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篇1

電影《使徒行者》是向電視劇迷的回饋。古天樂和張家輝在電影中出演一對情深義重的黑道兄弟,兩人少年時一起闖盪江湖,相互扶持,在卧底疑雲中走過了猜疑、反目、和解之路。

反轉劇情步步驚心 古天樂張家輝摔酒瓶

《使徒行者》最大懸念就是卧底真身。網友觀影時,前半部分有些懵逼,到了中段豁然開朗,感嘆到:「天哪,這也太好看了吧!」燒腦之餘,影迷們對編劇也是大寫的服氣:「險象環生,全程無尿點。」

電影中,古天樂和張家輝合體作戰的一幕被影點贊「帥出經典港味」。也有觀眾稱,兩人抽桌布、摔酒瓶的鏡頭更有硬漢風格,「看得我少女心快跳出來了!」

影版解謎看哭粉絲 張家輝魚尾紋都有戲

作為電視劇《使徒行者》的延續,影版中不僅有釘姐、歡喜哥等人氣角色的回歸,更解密了劇版埋藏的謎題。在上映首日,有不少電視劇粉絲組團觀影。不同於一般觀眾,對於他們來說,影版《使徒行者》更像是一場懷舊儀式,不少走出影院的劇粉表示「看哭了」,感慨:「不辜負這么喜歡你」。

有影迷說張家輝「眼角的一條魚尾紋都是。而香港老牌演員古天樂、吳鎮宇每個眼神也渾身是戲。除此之外,張慧雯飾演的貼身助手小英也成為片中的一大亮點,當她把鐵棍甩出時,觀眾們都驚呆了「原來是個深藏不漏的保鏢!」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篇2

按照慣例,在看完一部港劇後的第一時間寫出觀後感。無論電視劇、電影還是書或講座,如果真想針對它寫點什麼,一定要盡快,我的經驗是24小時內。這和上課聽講相似,時間長了便忘記一大半,同時沒了心裡有想法的感覺。

剛剛看完使徒大結局。最近幾年港劇大結局有個特點,在規定時間內釋出大量信息和片段,一下讓我們像趕火車一樣,很匆忙,很累。也許,是我們對結局太期待,太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演繹,可惜,我們不是編劇和導演,只能被動的接受。比如,多數人希望卓Sir通過破獲大案件,抓獲大罪犯而繼續升職,達到警隊的更高位置,然後破獲更多案件,抓到更多罪犯;又或者爆Seed和釘姐抓到錢瑞安後馬上在一起,而不是等三年後偶遇。我們有太多的創意,可是結局只有一個。還好,是個Happy Ending、沒有引起一片騷亂和罵聲。這年代,拍個好劇太難了。

整體來說,使徒是個非常不錯的劇。現在的TVB非常擅長警f劇,卧底劇更是專家級。能夠以這劇作為我回歸港劇生活的禮物,真的是很幸運,讓我再次燃起關注港劇的熱情。只要看,總會看到好的。只要繼續等待,總會遇到適合自己的。話中有話,你能看懂吧?

好吧,談談我喜歡的使徒人物。首當其沖,不是人氣超高的卓Sir,雖然三哥的表演真的是太棒了!各位觀眾,答案揭曉,歡喜哥。從他出現,到劇情的發展,我始終認為歡喜哥是最符合現實社會的,是我學習的榜樣。哦?你一定會問:「莫非你想成為個壞人?」。如果你這么想,說明你沒有理解我的意思,還有沒有看明白歡喜哥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喜歡他的心思縝密,深謀遠慮,喜歡他的笑呵呵,喜歡他的狡詐。當然,我還是會做個好人,可不能像他那樣,未達目的,不擇手段。其實,當你仔細看使徒,你會發現只有歡喜哥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其它人都有些太過完美。我更希望通過看劇來找到可以促進自己成長的人物,而不是讓自己生活在幻想中,去達到完美,因為我知道,人越想完美越容易脫離實際,越容易迷幻自己。

歡喜哥,木虱,郭Sir,都是很現實的人物。他們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想要的也都明確。做人最重要是知道自己真正想得到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許你想成為卓Sir那樣的人,但很難,因為很難存在。

我越來越現實,這樣很好。至於是變好還是變壞,我相信自己可以主宰,現在這個社會,做好人比做壞人難,難也要堅持。

再難也要堅持,和卧底精神很像。都有巨大痛苦,需要忍受著孤獨,需要堅持和鼓勵。

誰是我喜歡的劇中卧底?這次我選擇Kobe、他是五個中最痛苦的。面對著喜歡的人,卻不知該怎麼辦,是進是退?有苦說不出,有愛不敢說的感受,我也有。理解萬歲,加油!Kobe、題外話,編劇是不是湖人隊擁躉?希望寄語給同樣遭遇困境的Kobe Bryant?Anyway,送去祝福,給每一個Kobe!

五個卧底,找卧底。這次TVB是要將卧底橋段演繹到極致啊。完全可以改名為卧底風雲。喜歡以尋找卧底為主線之一的方式,TVB終於想明白自己差在哪兒,還是我很久之前說的「創意」。現在的觀眾很挑剔,因為看得多了,全世界的劇,很容易對比。難為劇作者,創新太艱難了。不創新?等著挨罵吧。觀眾是自私和自由的,不喜歡絕不留情。

看過使徒,在想一個問題,到底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有人回答,無非是得到自己想要的。如果真是這樣,那結局時,錢瑞安闡述的「貪婪論」確實很有道理。貪讓人們改變,追求更好的生活。Greedy is Good、看過華爾街的都銘記這句經典。我們要不要更貪些?我不知道,但我在思考,錢說的未必是錯的。

人的一生可遇到的機會不多,能否抓住還是另一回事,所以,面對誘惑,難免動心。人沒有錯,錯的是這個世界的安排。讓不想錯的人看見和得到他們本來不想要或者要了也沒用的。所謂的貪婪,貪到最後,又有什麼用?多少是多?哪裡是止境?

自己的人生,自己要好好過,珍惜。

我有些羨慕爆Seed釘姐的愛情,又渴望卓Sir歡喜哥的智慧冷靜。一部劇能留給自己些向前進取的動力,足夠了。

人生能有多少知己?能有多少機遇?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篇3

90年代初,電視劇多在電視機里播,現在則有互聯網和各種終端,全球劇集隨你看。呂頌賢有句話說的好,他在談論香港的時候,多少概括了香港文化的式微,「我覺得香港是一個傳奇,是一個年代的傳奇,但有時候你的年代過去了就是過去了,」港劇同樣,巔峰時代過去就無須再奢望歸來,在不一味追求超越和偏執於繼續輝煌的負擔里,港劇依舊是可看和好看的,TVB鏡頭流轉中的市井氣息還在,比如男大當婚的《載得有情人》,TVB鏡頭彌漫著的鮮活氣息猶存,比如一群卧底正在靠近的《使徒行者》。

林峰在前不久宣布解約TVB,《使徒行者》成為了阿峰暫別無線之作,感覺只是想換合作方式,他在三色台兢兢業業拍戲十幾年,只談告別,太過傷感,而「壯士一去不復還」在很小很小的娛樂圈裡,不像是真的。而同一個舞台,有人離開,也有人回歸,佘詩曼一出場,確實給我太多久違的好感了。阿佘來內地拍的戲,並非說質量不好,但總覺得差了點什麼,惟有看到阿釘,TVB舊街坊似的熟悉感漸漸回來。在《覆雨翻雲》和《歲月風雲》之後,她和林峰又一次情侶檔合作,默契度想必日月可鑒。加上苗僑偉和林峰既《雷霆掃毒》之後的'再一次Chok配,《使徒行者》的主架構,一看便是妥妥的。

該劇在題材上未有推陳出新,僅在傳統的港式卧底隊伍里充實了人員配備,好在鏡頭頗有質感,敘事節奏和整體製作皆很用心。康Sir死因成迷,向卓凱拋出了5個卧底的遺言,帶出了本劇的主軸故事,加上慣有的黑警和社團大Boss的標配,走著尋常路的《使徒行者》,劍指扎扎實實的人情故事。越是交心的戰斗,越是分不清對手,每個卧底,面對敵人無數,還有自己的掙扎和困惑,以及許多意外和困難。不知道究竟值不值得,不知道自己的付出能換來什麼樣的結果,甚至不知道這條命能不能撐到任務完成的那天。故事在剛開始採用了倒敘,「一起死好過一個死」的爆seed和釘姐,看得人熱淚盈眶,被一群古惑仔砍殺的驚心動魄在字幕打出「9個月前」時,迫不及待地拉開了帷幕。

十集畢,已有4名卧底身份被揭曉,關於卧底隱藏和找尋的過程,《使徒行者》暫看失去了一絲緊張刺激,但增加了一點步步為營的小心翼翼。從為釘姐解困以身試毒到阿釘救食毒爆Seed的幾段戲,阿佘和峰少兩人的合作太精彩了,林峰身上,甚至有些杜琪峰《毒戰》中孫紅雷同場戲的即視感,峰少近幾年在TVB碌碌無為,終於迎來了這么考驗演技的角色,不過他穿衣的節儉風,也太有違古惑仔的精氣神了吧,連小弟梁烈唯穿的都比他潮呀。

以明確的卧底身份被曝光的順序來點評下卧底1至4號。

卧底1號:丁小嘉,為人機靈,又相當逗趣,膽大心細,只要加錢,一切好說,她不談警察的使命,只談錢,為了錢,她能發揮一切主觀能動性去查案,但在她拜金的表象下,實則相當重情義。她和她三個阿媽的設置,很像台劇《罪美麗》,這部分很好地承擔了家長里短的親情任務。

卧底2號:連浩勤,沈震軒出場時,我立馬嗅到了爆登的味道,此人故事很簡單,金融才俊入冤獄,丟了身份和美人,只因卧底是,不能為外人道也。埋伏於歡喜哥身邊的Kobe,得不到老狐狸的信任,看著心愛的姑娘就要和最討厭的人喜結連理了,他實在坐不住,差點壞了大事,有種他的下場不會太好的趕腳。

卧底3號:薛家強,爆Seed不僅藏的很深,而且目測卧底男神身上有一段辛酸往事,隱忍的峰少,被打成那樣,看的真是心疼。開頭時寫道,2015年卧底資料外泄時,我就誤以為他和釘姐是一對卧底情侶,到綁架孩子,他故意挑有攝像頭的葯店買葯,特寫的鏡頭,明顯感覺他是要救小孩的。再到對天橋底樂仔再也無法抑制內心感情的身份剖白,爆Seed哥真的是大隱隱於市。

卧底4號:謝安儀,陳敏之的女下屬,算是毫無預警地揭開了這名最不起眼女卧底的廬山真面目,千紙鶴出現的時候,一切盡在不言中,CIB和ICAC聯手,真是在下著很大一盤棋啊!

卧底5號,到底是誰呢?還是他已經不在了,只是康Sir沒有及時收到情報,無法更新資料庫…

今次的無間道故事,可謂塑造了形象迥異的幾名卧底,也算盛意拳拳。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篇4

電影初衷大概是在傳達一個卧底的心聲,肩負著卧底的重任,心中無限的束縛,靠著心中的約束,堅持自己的「道」去維持我們的正義。

電影中圍繞著到底誰才是真正的Blackjack展開了很長一段信息的描述。也許導演最終為了沖擊到觀眾,便讓直線的線索突然來了個急轉彎,畫風一轉,萬惡不赦的張家輝成了真正的卧底,古天樂自始自終只是在愚弄著香港警方,或許導演以為觀眾會不假思索的為這一票埋單,但是,仔細想想好像並不能這樣忽悠過去。

電影達到了扣人心弦的效果,全稱前半段入戲較慢,後頭高潮不斷,讓人不斷的更新故事劇情的走向。

張家輝的演技真的可以用以一敵百來形容,許多小細節的處理以及在面對警方審問過程中日次從容淡定溫文爾雅的談吐,以及與古天樂對戲那句:如果有一天我背叛了你,你會怎麼做

比起現在靠著臉就能當上男一號的人,張家輝,這樣一個將近50歲的男人,似乎更加的優秀,不僅有才華,而且還有這樣的一張臉古天樂的笑容簡直就是謎之笑容。無論是對著兄弟對著老闆還是對著警方,他的笑容都是不一樣的,導演很細膩的發現了這一點,並有意讓他的笑容貫穿了整場電影的線索。

而吳鎮宇的演技在於非常隨和的微笑皺眉,。對著丁小家的態度在臨死前,那深情的一望以及皺眉的表情,怎麼看也覺得恰到好處,愛意綿綿。

此影片的動作指導是錢嘉樂先生。早年在香港龍虎武師的一員,05年以後逐漸開始一些電影動作指導,或許是因為資質式中無法與圈內的成龍、洪金寶相比,自此好像也沒有得過什麼大獎,但是在這部電影:吳鎮宇與佘詩蔓電梯一幕,當電梯門一關,隨後上彈面對卡殼的一幕,以及在樓梯間聽到電梯裡面傳來的槍聲,一幕幕都是這樣的扣住全場的氣氛,而喜愛夜擅長車戲的錢嘉樂也將這種元素融入進了電影中,片尾張家輝古天樂與殺手對決時層層出現的突然出擊讓人觸不及防,真正讓觀眾直呼過癮。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篇5

《使徒行者》電影版風風火火的上映了12天,已經取得將近5億元的票房。但是說實話按照原版電視劇的影響力來說,票房本應遠在這個數字之上。此次電影版雖然與電視劇是同一個導演,但影片的風格與電視劇相去甚遠,電視劇里的卧底生活殘酷,粗糲,卻也充滿小溫馨,電影里的故事內容則充滿了毫無節制的華麗場景,毫無必要的搞笑橋段、軟弱無力的反派角色和毫無原則的劇情設計。

開頭半小時很有王晶的風格,情節和畫面都透著底氣不足的浮華和膚淺的帥氣。後面隨著劇情殘酷起來,隨隨便便死了幾個人,然後一下子拉起氣氛來開始煽情,到最後隨著一句「我是警察」,結束了整個影片。

之所以說隨隨便便死了幾個人,確實是因為這幾個人死的太容易了,先是保鏢小英,從她一出場臉上就掛著必死的相貌,後來她向藍博文表忠心的時候基本已經坐實必死無疑,可是在停車場那場戲原本救援的車已經開了過來,但她執意非要送死,豈不是真的很隨便?

然後是Q.sir的死,基本上他死在了一個錯誤的戰斗等級上。按照開頭那場飆車戲來看,啊釘的身手是不錯的,而Q.sir在電梯里頂住一個殺手讓啊釘走,說明他的身手更好,而他面對的,是一個很普通的槍手而已。誰知道電梯門一打開,槍手固然已死,Q.sir很快也掛了,簡直讓觀眾毫無防備,原本以為他只是身受重傷呢。

最後是古天樂演的少爺和張家輝演的藍博文一起面對強勁刀手的場景,先不說那個刀手到底有沒有那麼強。就說一個是冒充卧底想上位的小混混,少爺;一個是真正卧底一心向善的藍博文,怎麼選也應該是小混混死掉吧,畢竟他冒充警察,是做了錯事,而藍博文一直行端屢正的,怎麼就是又能幹又仗義的阿藍死了呢。

演到這里距離影片結束還有十分鍾,大概是導演覺得好人都死光了實在說不過去,就安排了歡喜哥擒殺大boss的結局,卻不知道為什麼此時來了這么多警察,而大反派家裡一個小弟也沒有,我等觀眾只能平淡的接受這樣的現實。反正編劇和導演大人想要哪個角色死,誰就得二話不說毫無怨言的死去。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篇6

"使徒是日本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不明生命體,是人類的敵人,是人類其他可能的存在形態,而人類本身就是最後的第十八使徒。」

我相信使徒行者的編劇是看中了上面含義,以壞人好人角度來寫這個劇,就像劇中歡喜哥說的,「現在這個社會,很難分清好人和壞人了。」

以往港劇最多兩三名卧底,已經搞得敵人內部很混亂,劇情很復雜了,這次一推出便是五個,而且個個都是各方面能力極強的警隊精英,看的我是熱血沸騰。如果不好看,我不會連看15集,你可能不知道,我已經有近兩年沒有追港劇了。要感謝使徒,讓我重新找回那種看得痴迷的狀態,也讓我的廣東話得到鞏固,一舉兩得啊。

發現身邊看港劇的人不少,真好,可以有交流。有朋友問我最喜歡劇中哪些人物?我的回答令她驚奇,佘詩曼演的盯姐,這不出奇,她演得太棒了!令她覺得奇怪的是我的另一個選擇,歡喜哥。的確,起初,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在以前,我一定不會如此膽大,不過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兩個月前的我了。

之所以很喜歡歡喜哥這個角色,我覺得自己和他有些相似,都很喜歡動腦,笑呵呵的,並且我很希望能成為他一樣有精細頭腦和城府的人,當然啦,我不希望有他的惡,那樣做人不好,因果報應的。這好像不是第一次喜歡反面人物,但我真的認為他讓我更接近現實,至少可以成為生活中的一個目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十分精明的人的。

本來是想用這部劇打發一下無聊,沒想到竟有這么多感想。看來我應該更加接近港劇,即使它在走下坡路,但不乏有好作品。這兩天相對比較閑,才可以花大量時間在休息上,也是新的激勵方式,我相信會從劇中學到很多,同時,更好的用到日常生活中。

有時,我真的沒有力氣,跑不動了。希望可以盡快恢復,然後大步伐的向著目標前進。使徒看到第15集,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壞人得到懲罰,好人一生平安。還是要做個善良的、樂觀的人。

不想看到自己的博客荒廢,還要繼續,但我會在今後做些改變,不再考慮所謂的文章數增加,我會更加用心的去寫,我希望它更好的成為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我孤獨無助需要幫助時出現,督促我大步前行!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篇7

張家輝,古天樂,記不清他們合作過多少部電影。這次又是左古右張的分工明確,輪為鮮花,互當綠葉。

古天樂負責苦情糾結,跟前不久《掃毒2》頗有一脈相承,臉上寫滿我是被逼的,不苟言笑不露心事,當斷則斷不墨跡,該殺就殺不含糊。

張家輝負責耍帥,出場公交上先聞其聲再見其人那個鏡頭,炫炸到驚天動地,後面西班牙廣場一踢凳子起身開槍,比起《赤焰戰場》布魯斯威利斯慢鏡下車也是不遑多讓,導演還安排他穿一身白西裝穿梭在白鴿飛舞中,讓鮮血加身更顯觸目驚心的悲壯,簡直出飽了風頭。

老實說跟這部續集一比,當年《使徒行者》第一部實在不算好看,但里頭那場南美狙殺極其驚艷,看得我連捏拳頭,後來還專門重溫了好幾遍。續集錢嘉樂繼續擔任動作導演,再展所長,發揮優秀。

開局一場戲暗襲、追蹤、護衛、跳車,一氣呵成,順帶完成人物介紹,先聲奪人。中段幾場街頭狙擊,各色槍火大激爆,傷亡慘重,水準是一貫穩定。

最出彩的是壓軸追車,利用西班牙的狹窄街道和奔牛節民俗,製造出別具一格的閃展騰挪,同歸於盡的奪命打法,大有盛年港片盡是過火的氣勢。

字幕里特別介紹的張亦馳扮演的寡言殺手非常出彩,是港片正劇里許多年沒有見過的妖異型配角,隨時隨刻的姦邪怪笑,嗜殺成樂的精神病態人格,讓人想起《007黃金眼》的荷蘭女殺手。

小有遺憾的是貴為男三的吳鎮宇戲份略少,但那句你是不是在做事非常點題,扣中了港片擅長揮灑的信任主題。

那就是,無論他們是發小、同袍、師徒、兄弟、隊友歸根到底都是不分彼此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沒有誤會的,也無需任何澄清。他們無條件信任對方絕不會加害自己,無條件為對方一切反常言行打包票,無條件將自己的性命就那麼輕易託付。

那些關於信任的時刻,構成了這個電影里最扣人心弦的瞬間,也是這場反恐暗戰里的定海神針、制勝武器。

在無窮無盡的局中局、謎中謎里,在疲於奔命的辨別忠奸善惡的游戲里,我們清楚地知道,有些人一定不會背叛,有些人一定不會錯付,那種感覺真好。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篇8

這部電影,單就劇情來說,我覺得也就是在及格線之上,算不上什麼佳作,但是看著吳鎮宇、張家輝和古天樂……,就憑那些熟臉,這部電影的整體分數我會給80分。

不過,我想先說的演員是馬德鍾,說實話,第一次猛地一看,我還以為是張國強,直到確認了是馬德鍾之後,才覺得越看越像馬德鍾……

不知道為什麼,估計大部分是年齡原因吧,覺得電影裡面幾個大陸演員總顯得有點單薄,無論是女主還是最後那個變態男,都顯得氣質不足。看來有些事情,真的是需要時間來積累和沉澱啊。

這部電影化妝有點重,吳鎮宇已經快60了吧,看著年輕了許多,張家輝化妝也化年輕了,倒是古天樂,基本和他的年齡相符……。片子後半段古天樂白鬍子扮老頭的扮相真的讓我感覺到了「易容術」的存在……

估計也就是拍到這里了吧,如果再有續作,估計也就是看看熟臉兒了,這個劇情實在是沒什麼可拍性了……

電影《使徒行者》觀後感 篇9

為了那些老了的帥哥們感到遺憾。這次他們的妝花的太重了,我都沒認出警務處處長駱達年是由馬德鍾扮演的,在查過資料後才慢慢找到他是馬德鍾,神奇的化妝術。

從電影的劇情來說,這是一部警察與那個組織的較量,也是一場找出誰才是卧底的游戲。又是一場30年前失散的兄弟重逢,較量,確認,再到一起合作直至為彼此犧牲。

井進賢(古天樂飾)就是那個被那個組織綁走的小孩,當時他是可以跑走的,為了救程滔(張家輝飾)返回了,結果程滔沒被綁走他被綁走了,之後他一直被那個組織控制住,曾經他逃跑過,結果對方當著他面把他老婆給殺了。現在這個組織的董先生(黃志忠飾)又用他的女兒來威脅他不合作就幹掉他女兒。

自程滔懷疑井進賢就是他小時候的好兄弟後,他一直想找井進賢談談,程滔以賣掉硬碟及姚可儀(姜佩瑤飾)信息的名義約井進賢見面,他們曾經的老師葉志帆(吳鎮宇飾)忽然跑來,結果組織的人對他們下手雙方開始火拚,葉志帆犧牲了。

最後,我以為這部電影還是可以一看的。

;

9. 畫面是一個男的被一支鐵槍穿胸而過,然後紅衣女主跑向他,也穿了上去,那個電影裡面的

這畫面出自俄羅斯謝爾蓋·拉扎列夫(Сергей Лазарев)的一首mv,不是電影,名字是《Сдавайся》(投降吧)。

(9)被鐵棍穿透的男人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謝爾蓋·拉扎列夫(英文:Sergey Vyacheslavovich Lazarev;俄文:Серге́й Вячесла́вович Ла́зарев)是俄羅斯當紅偶像實力歌手,舞蹈家和演員.他集作曲和演唱於一身,是SMASH!!(俄羅斯流行組合,已於2007年正式解散)成員之一,也是俄羅斯流行樂壇最炙手可熱的男歌手之一 。

《Сдавайся投降吧》歌詞:

當怨恨化為烏有時,當你燃燒在烈火中時,當你准備原諒我時,請讓我存在於你的黎明吧。當慾望橫行時,當我渴望永遠與你相伴時。我已不再懼怕上天的憤怒,請對我說:「結束了」。

我選擇投降!我們在你的戰爭中打成平局,請你回到我身邊。我投降!你就像我生命沙漠中的一座蜃樓,但卻是永不消失的存在!我不相信,沒有愛的靈魂就像沒有水一樣乾枯。

我不再是你的敵人,我投降!在這僅僅兩步的距離中,當我想觸碰你時,請告訴我,我們之間不存在深淵。我們的愛可以被救贖。當你撤去你的陷阱時,當我徹底忘記我的傷口時,請對我說,你不會再嘗試殺掉我,或者和我玩兒殘忍的游戲.

閱讀全文

與被鐵棍穿透的男人是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午夜凶鈴電影完整免費觀看國語 瀏覽:892
電影混剪需要多久 瀏覽:468
哪些電影里有綁架堵嘴 瀏覽:108
電影積分點播軟體怎麼製作 瀏覽:403
求好看的降頭的電影 瀏覽:769
好看的粵語電影國產 瀏覽:102
至尊無上電影國語版全集免費觀看 瀏覽:418
手機如何下載老電影 瀏覽:809
在興隆怎麼訂電影票 瀏覽:950
關於講道理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45
最好看的韓國動畫電影 瀏覽:230
槍聲俱樂部電影好看嗎 瀏覽:14
凱特阿普頓電影有哪些 瀏覽:871
飄花免費電影 瀏覽:29
怎麼在手機上和好友一起看電影 瀏覽:943
5月12日本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45
800電影怎麼沒上映 瀏覽:886
最近上映電影動漫電影有哪些電影排行榜 瀏覽:691
國外好看的古代戰爭電影 瀏覽:672
韓國電影有個小女孩挺好看的 瀏覽: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