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800騎兵勝十萬大軍,呂布關羽都自愧不如,三國第一戰神究竟是誰
就是張遼,他帶了800人突襲孫權的大軍,孫權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就給張遼打懵了,孫權從而失去先機。
一、"賊至乃發」
曹操對漢中用兵的時候,就想過孫權可能會趁這個機會攻打曹操的領地合肥,就給合肥的將士留下一份信,要是孫權大軍來襲,就打開看,裡面有應對的良策。果然曹操走了沒有多久,孫權的大軍就來勢洶洶。
在孫權懵的這一瞬間就給張遼得勢,連殺孫權兩個將軍和士兵數十人,打到孫權驚慌失措不知道要怎麼應對,張遼還很囂張叫孫權出來應戰,孫權這下清醒過來,馬上派人打探消息,才發現對方只有幾百人。可惜孫權大勢已去,根本就不敵張遼,就這樣張遼以800人打贏了孫權的10萬大軍。
國產戰爭片中的佳作比較少,原因大家都懂,看看每晚黃金時間各大衛視的熱播電視劇就知道啦。
佳作少並不代表沒有,今年的《紅海行動》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豆瓣評分8.3分,票房36億5000萬,位列中國電影票房榜第二位。
《紅海行動》給國產戰爭片、動作片樹立了新的標桿,裡面的戰爭場面絲毫不遜色於好萊塢電影。
半虛構半真實,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蛟龍突擊隊隊員抱著必死的信念踏入敵人的老巢,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人質一點點生存的希望。
除了《紅海行動》,這兩年還有一部口碑非常好的戰爭片《捍衛者》,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這部電影。
2017年《捍衛者》與《羞羞的鐵拳》《空天獵》《縫紉機樂隊》等電影同期上映,與其他三部電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捍衛者》排片和票房都低的可以忽略不計。
C. 如何評價電影《降臨》裡面中國扮演的角色
電影《降臨》中面對外星人中國在大國姿態上表現出了和美國並駕齊驅的主導作用,中俄盟友的關系、中美關系的隱性對抗也作為意識形態的差別滲透其中。中國的決策對於美軍幾乎是 "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 的,同時在知情的觀眾看來中國的行為也不免莽撞。
美國人擅長用文字解讀文字,中國人則慣於用圖像解讀文字(麻將),其實這還是溝通方式差異引發的行為差異。影片中所虛擬的商將軍官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這個角色看似是有獨斷意指的。
然而他卻因為妻子的遺言 " 你應憑赤勇淳愛,戰爭不成就英雄只會留下孤兒寡母 " 而改變決定、違反上級命令,也可看作是好萊塢中典型的 " 反英雄 " 設定。所以這里既有點中國黑,又不是完全黑中國。
電影《降臨》對人類自身的向內挖掘:
《降臨》看似科幻,實則是一部向內挖掘的軟科學作品,而非向人類自身之外的宇宙空間的挖掘。
除了凌亂的大國非零和博弈,難以理清的線性時間論述之外,《降臨》中還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論點:語言系統對生物思考的邏輯影響。
從人類和影片中外星人的語言系統來看,人類語言系統無疑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語言學家 Chomsky 所創立的生成語言學派,從一個話輪或者是一個語義可以無限發散無限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