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貨帆布鞋,飛躍,回力,人本,環球哪個腳感更好,更舒服
回力的質量相對好一些,好評度也高一些。
優質布鞋三大特徵:
1:鞋幫:鞋幫面料質量的好壞對整個鞋的質量關系很大。優質鞋面料上沒有織造上的疵點,表面平整光潔。將鞋平行放在光線充足的櫃台上進行觀察有條子、格子的鞋面可盾出條紋端正,格子橫直對正整齊,染色一致。燈芯絨、絲絨等優質鞋面絨毛倒順一致,疏密均勻。另外幫面及夾里清潔無污垢,括漿均勻平服。
2:鞋底檢驗;布鞋鞋底種類很多,厚薄不一。一般來說,優質布鞋的布底挺硬結實,納底的針碼均勻而整齊;塑料底光潔無疵點,特別是前掌曲撓部位無氣泡、空洞等缺陷。納線的針碼均勻,剎線緊合,底槽完整無損。如用雙手握住布鞋反復彎曲,可發現鞋底柔韌適中,無裂縫。
3:鞋體及裝配:布鞋是手工製作的,允許有一定誤差,一般說優質布鞋的鞋臉長短誤差不大於3毫米,高矮之差不大於2毫米,後跟歪不大於3毫米。耳式鞋蟹鉗(耳扇)、蟹殼大小一致。鞋舌長短與幫口相符。有帶袢的鞋其帶袢的叉子長短相符,前後一致。鞋跟排列整齊、美觀、間隔均勻牢固。鞋底整齊,各部位吃幫合適。
帆布鞋是一種興起於歐洲的厚膠底,鞋面覆帆布的鞋。
穿著輕便,耐穿,價格低廉廣受世界各地人民歡迎。款式主要有高幫、低幫。
帆布鞋穿著輕便,無論是出遊或做運動,都會是最佳的選擇之一。穿一雙活潑、俏皮、色彩艷麗的帆布休閑鞋,輕松地行走在五穀飄香、楓葉漸紅的大自然懷抱里,那是十分美妙的享受。帆布鞋成為潮流的寵兒,製造商們也把帆布鞋玩出了更多的花樣。
復古、運動、華麗、重金屬、搖滾、馬毛、皮革、牛仔,不管生出怎樣的變化,穿帆布鞋的百無禁忌讓它成為潮流人士的必備單品。帆布鞋搭牛仔褲是恆久不變的真理,搭鉛筆褲也完全沒有問題,就連西裝也搭得,那是雅痞最愛的范兒。
帆布鞋是一種充滿精神能量,給人進攻張力的「武器」,橡膠底的帆布鞋是一種「媒介」,可以幫助人找到朋友。帆布鞋不僅是文化張力的體現,也是生活方式的延伸符號。
帆布鞋在中國出現已有很長歷史,從最早的帆布鞋解放膠鞋形式的帆布鞋、到今天的迷你彩繪帆布鞋,運動休閑帆布鞋,高筒帆布鞋,技術已相當成熟,產量也很大。每年中國生產的帆布鞋都佔全球產量一半以上。
帆布球鞋的歷史悠久。早在16世紀,歐洲的普通民眾就做出了類似於帆布鞋的「氈面鞋」。19世紀、歐洲的很多普通民眾、已經開始穿上了、帆布面膠底鞋。但天然橡膠有它的特性,熱天軟起來太軟,冷天硬起來易裂。
現代的帆布膠底鞋是工業化大生產造就出來的。美國發明家固特異,在1839年和很多技術人員、工人師傅、共同製造出了「橡膠硫化處理程序」,使天然橡膠硬化,這才使帆布鞋能夠更價廉物美、能夠被更多老百姓買得起。
20世紀60年代,帆布鞋的廉價和皮實使得它和牛仔褲一樣,成了青少年叛逆和嬉皮精神的象徵。經典影片《畢業生》中,讓人記得的除了西蒙和加豐克爾樂隊的《寂靜之聲》,就是達斯汀·霍夫曼腳上那雙淺棕的帆布運動鞋。
The Beatles(甲克蟲樂隊)出演的電影《黃色潛水艇》,更是讓設計師從中得到靈感,開始在帆布鞋上塗鴉。鞋面成了畫布,有了設計元素,帆布鞋也立刻咸魚翻身,由運動裝備變成藝術品。
後來,我國的雙星、回力等等品牌的帆布鞋也取得了很好的發展。
直到20世紀70、80年代二次大戰後景氣復甦上攀巔峰,各種運動賽事蓬勃發展,帆布鞋熱才有所降溫。正因為如此,20世紀60到80年代成立的運動鞋廠家,一些流行的鞋樣里也有帆布鞋,包含:波尼、萬斯等,每家不同的Logo符號印在鞋的表面上。
21世紀初的復古熱,也讓這些品牌復興或者身價持續看漲。在既有元素里添加時尚設計感,就是最個性化的流行品味,帆布鞋也不再只是「帆布」鞋,馬毛、皮質、麂皮、牛仔丹寧布、燈芯絨等都應用於其中。
❷ 老版電影帶會飛的鞋一折旁邊的翅膀鞋就會飛的是什麼電影,還帶拍鼓就會讓別人肚子疼,一群人在那拍鼓,互
《東成西就》是1993年上映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劉鎮偉執導,張國榮、林青霞、梁朝偉,劉嘉玲、張學友等主演。
❸ 飛躍 鞋 和 回力 鞋 是什麼關系
兩個品牌曾經同屬上海膠鞋公司,可以說回力鞋算是飛躍鞋的前身。
回力的前身義昌橡皮製物廠成立於1927年。1935年正式注冊了「回力」鞋類圖案商標。解放後,經過1956年公私合營和上海橡膠行業歷次的裁並、改組、更名,至上世紀60年代主要由上海膠鞋六廠和上海膠鞋七廠使用。
上海膠鞋公司是行政性的公司,不是企業性的,管理下面7個廠,1個膠鞋研究所,這是計劃經濟遺留下的情況。
飛躍球鞋誕生於1959年的上海,它的前身上海膠鞋一廠。
一、回力鞋
(3)飛躍鞋在哪個電影出現過擴展閱讀
「飛躍」法國版傳奇
2005年,法國人帕特里斯·巴斯蒂安(Patrice Bastian)旅居上海。這個狂熱的sneaker收藏者,在報名武術班學武術的時候,一眼就看中了這個經典「小白鞋」。
原來,飛躍鞋因為柔軟舒適,一直是中國習武之人的標准配備。於是,帕特里斯?巴斯蒂安將飛躍與中國武術文化聯系起來,在法國注冊了商標「feiyue」,開始生產銷售歐洲版的飛躍運動鞋。
2008年,奧蘭多布魯姆在紐約街頭拍短片時,穿了飛躍。他是第一個把飛躍帶入眾人眼光的明星。
此後,飛躍就越來越受歪果仁的追捧了:香奈兒&范思哲的品牌宣傳形象大使Poppy Delevingne,參加活動穿著飛躍。
❹ 飛躍球鞋
飛躍球鞋誕生於1959年的上海,它的前身上海膠鞋一廠。當年的「飛躍」無論是簡潔的款式設計、輕便的用料和簡單的LOGO,用現代的眼光看,都達到了簡約設計的流行趨勢,而近乎手工的生產線,更是現代人標榜的時尚理念。「飛躍」在第一年便生產161.6萬雙,並在1964年評為全國同類產品第一名。工廠最為壯大時,足有2000多位職工在連成一片的2至3層的車間里工作。
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國鞋業是「飛躍」、「回力」和「雙錢」的天下,一位現在還在堅持穿飛躍球鞋的老人回憶,80年代初穿飛躍球鞋就是貴族,每天把鞋擦得很白,一點泥都不沾,這種愛干凈甚至被認為是「輕浮」。一個學生,如果在班裡沖大家炫耀他有飛躍球鞋的鞋票會很快吸引女生的目光。「一雙鞋能穿兩年,除了底兒有磨損,沒有任何污漬和壞的痕跡。」
但現在,飛躍球鞋在中國是典型的窮人鞋。如今它們只能出現在偏遠的農村市場或城市中農民工集中的馬路地攤上。
如今,生產「飛躍」的老廠房因為嚴重虧損已搬到上海市郊,而工廠則更願意以較低的價格來為國際知名鞋品牌代工,卻不願研發新的款式。「飛躍」到最後都沒有注冊成為一個商標,盡管它目前在國內的歸屬權還屬於大博文鞋業,但全國各地都有小作坊在生產帶有「飛躍」標志的鞋,這造成了「飛躍」的市場價格從12 元到26元不等,質量也參差不齊。原來生產過「飛躍」的老員工至今還記得,在膠水味彌漫、機器聲轟然作響的車間里,一雙「飛躍」要經過上底、壓制、綳線、刷漿等許多道工藝才能成鞋,從鞋面粘到鞋底,再上機器縫合,幾乎沒有任何失誤,「精確得都能和機器相媲美」。一位銷售「飛躍」的商家說:「因為鞋賣不上價,那一套嚴謹的製作工藝早已被拋到腦後,鞋底斷裂、開膠已成為家常便飯。」
中國製造的品牌重生
在接受潮流網站FTD的采訪中,派特斯說:「我對於FEIYUE的品牌推廣非常謹慎,因為在過去20年贗品始終困擾著這個品牌,這對FEIYUE品牌的重生產生了不少困難。事實上就連歐美的一些功夫學校都一直在低價售賣FEIYUE的贗品。」
為保留FEIYUE的精髓——輕便、復古、個性之美,派特斯幾乎沒有改變鞋的外觀,而生產線上也基本以手工為主。派特斯的助手尼古拉在上海住了5年,成為和中方溝通的代表,「我們要求生產廠將FEIYUE作為一個正規的外貿代工品牌來對待,不允許有半點的殘次,把每雙鞋的每個細節都檢查清楚。」
「另外我們認為創新很重要。」派特斯的美國設計師認為「中國版飛躍」在款式上過於單一,「我想像不到一個有40多年歷史的品牌居然一直只有一款樣式。」與此形成對比的是Converse,其每個季度幾乎都會推出新款鞋,以適應不同時期的市場需要。於是FEIYUE主動與Moto777和lLCP這些老牌廠家推出合作產品,其翻新速度異常之快。
發生在「飛躍」這個球鞋老牌身上的故事,其實只是許多「中國製造」在價值再開發過程中的縮影。一位美國華裔設計師Vivienne Tam逛過上海的紅星勞防用品商店,當她看到那些延續了數十年的勞防裝束時,不禁兩眼放光,正如派特斯當年看見「飛躍」時的震撼情形。在老外的眼裡,任何他們熱衷的中國事物都背離本土審美,派特斯也說過:「把中國品牌帶到歐洲重建,就像和歐洲人說長城一樣,有很多的料可以去說去挖掘的。
巴黎街頭,一群年輕人從brooklyn店(法國一家多品牌連鎖店)走出,他們穿著入時的打扮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腳上都穿著一雙來自中國的「古老」品牌——飛躍球鞋。
「這絕對是挑戰Converse在年輕人心目中的時尚主導地位。」ELLE法國版在報道飛躍球鞋時這樣寫道。年輕的時尚潮人們厭倦了教條式的美國文化,他們急需一個能和Converse並肩抗衡的品牌來讓他們「足下生輝」。
就在三年前,法國人派特斯·巴斯坦在上海街頭無意中發現了飛躍球鞋。派特斯說當時他被震撼了,帶著商業眼光,他找到了飛躍球鞋的生產廠商——上海大博文鞋業。談判在中方的質疑中展開,幾輪下來,派特斯取得了「飛躍」的海外擁有權,直到簽署協議時,中方代表還對這位法國人報以懷疑的目光——這雙在中國地攤兒上廉價到12元一雙,已淡出人們視線多年的「古董」,竟然被一位老外看重,並還要在國外賣上50多歐元(合500元人民幣)。除了派特斯,當時沒人會想到,三年後,這雙鞋在歐洲會火得一塌糊塗。
派特斯將飛躍球鞋帶到了法國,他乾脆就用飛躍的拼音FEIYUE注冊了商標,並賦予了其新的含義flying forward(向前飛)。在FEIYUE的第一個廣告當中,派特斯設計了一個人穿著FEIYUE的中國功夫剪影,並在背景中配上碩大的文字——少林功夫。很快,這個牌子開始被時尚圈關注,ELLE更是在2006年和2007年分4次對FEIYUE進行了報道。著名的Playboy女郎安娜·尼古拉·史密斯親自上陣為其代言,FEIYUE的廣告更是開始頻繁出現在《Jeune&Jolie》、《Cosmopolitan》上。而FEIYUE也開始在巴黎的專業運動鞋店與國際品牌一起銷售,在法國,FEIYUE牌球鞋有160多家零售代理商。
在中國,人們對於這雙在歐洲大紅大紫的鞋子卻渾然不知。而在上海市郊一家為FEIYUE代工的廠里,工作人員發現,除了鞋的形狀和花樣有些許變化外,從用料到裝配幾乎毫無改進。在他們眼裡,FEIYUE還是「飛躍」,這個被老外買斷的品牌還是中國曾經泛濫大街、夾雜著汗漬與油膩的「臭球鞋」那副樣子。
❺ lefame關店率
在不少網友的記憶中,國貨單品成為國際潮貨,初次爆火出圈,應該從一雙小白鞋說起。
2005年,法國人帕特里斯·巴斯蒂安旅居上海。這個狂熱的運動鞋收藏者,在報名武術班學武術的時候,一眼看中了一雙小白鞋,並將它帶到了法國。
就這樣,一雙中國小白鞋初次進入了歐美人的視野中,並逐漸受到他們的青睞,這雙小白鞋就是飛躍。
2008年,「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被拍下在片場腳蹬了一雙飛躍牌帆布膠鞋。此後,飛躍更受歐美人的追捧了,並迅速引起全球潮人的興趣,開始風靡國內外時尚圈。
比起爛大街的匡威,這雙紅藍波紋的小白鞋又新穎又好看又叛逆,大家開始瘋狂打聽這款鞋子。在中國只賣20多塊錢的鞋子,在國外價格飆漲20倍,成為可以賣到500-1000塊的歐洲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