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零零後電影說的是哪個幼兒園

零零後電影說的是哪個幼兒園

發布時間:2023-01-29 20:04:53

❶ 紀錄片《00後》,值得一看

「兒子洗手,水不燙。」

「我覺得燙。」

「我剛洗完沒覺得燙啊!」

「爸爸,那是你的感覺,不是我的。」

當一個4歲的孩子這樣和你說話時,你的反應是什麼

或許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的頂嘴而生氣,然而張同道導演卻「如獲至寶」。因為他發現,兒子的這個舉動,是他小時候絕對不敢對自己的父親說的。

他不禁思考:00後的孩子,到底是什樣的?

從這個契機開始,他拍起了紀錄片《零零後》。

他以巴學園里18個孩子為素材,從2006年拍到2018年,歷時12年。從孩子4、5歲一直拍到上大學,孩子們經歷了幾個人生的重要轉折,有人回到起點,有人沖得很遠。

從孩子的成長軌跡,我們看到了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張同道導演說:《零零後》是他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孩子,未來會長成什麼樣子?

這些孩子的真實記錄,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5歲的池亦洋從小就是一個讓人十分頭疼的孩子。

他搶了別人的棍子,還威脅小朋友說:「你們誰再敢說,我就把你們全部打成肉泥!」

池亦洋踢足球犯規,被老師罰點球,他一邊大哭,一邊氣急敗壞地罵老師是「混蛋」。

上了小學的池亦洋,成績一度墊底,是班裡的「差等生」。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有些「失望」的孩子,在15歲時卻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

是什麼樣的經歷讓池亦洋有了這么大的轉變呢?

應該說池亦洋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好的老師,也遇到了理解他的父母。

當池亦洋因踢球犯規被罰又哭又叫時,幼兒園的大李老師並沒有妥協,也沒有生氣地斥責他,而是先安撫他的情緒:「我知道你現在很不高興,可是比賽要遵守規則。」

當小朋友家長集體要求「請走」池亦洋時,大李老師卻說:「從另一個角度看,池亦洋為男孩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面對這個軟硬不吃的孩子,大老師用巧妙的方式引導,在不傷害他的同時,讓他明白規則。

上小學時,池亦洋的成績不好,因為不會寫的作業,池亦洋自己氣得大哭,說自己「太沒用了」。

但池亦洋的父母並沒有怪孩子,也沒有給孩子壓力。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支持了。

直到中學後,池亦洋偶然邂逅橄欖球,內心裡那份熱愛才蓬勃而出。

為了去美國好好學習打橄欖球,他努力學習不喜歡的英文,努力改變學習態度。

橄欖球喚回了池亦洋內在的力量,這是他發自內心的興趣和愛好,也是他心底的自信。

當他代表中國站在橄欖球全球聯賽的賽場,當國歌在大洋彼岸響起時,這個畫面與童年重疊,禁不住讓人淚目。

作家萊辛說過:「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身為父母,我們要擁有一雙慧眼,懷揣一份耐心,引導孩子找到興趣和目標所在,才能讓孩子目光篤定,內心堅強,在成長的路上披荊斬棘。

小女孩柔柔,能在5、6歲時就寫出讓人贊嘆的詩,有著屬於自己的個性和超強的藝術天分。

但柔柔的數學怎麼都學不好,小小的她因為不會做數學題而哭泣:「這些數學公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蛇。

高中時,柔柔因為數學拖後腿,爸爸媽媽也曾在教育方式上產生過分歧。

爸爸覺得應該給柔柔報個補習班,媽媽則覺得不能為了一紙成績,放棄孩子一直熱愛的舞蹈。

最後,爸爸媽媽決定送柔柔去美國讀書,因為這樣可以不用放棄舞蹈,又不用擔心孩子的數學不好。

出國後,柔柔的成績很好,甚至開始輔導美國學生學數學。唯一讓柔柔難過的是,她與寄宿家庭的關系相處得都格外糟糕。

高中三年,她換了四個寄宿家庭,幾乎與每一家都發生過矛盾,其中有一家甚至半夜要把她趕出去:「你看看廁所都臟亂成什麼樣了?我家不歡迎你這樣的人,馬上給我滾出去。」

其實,柔柔的人際關系不好,從小就可以見端倪。

柔柔在幼兒園時,就因為不懂如何和小朋友相處,經常被大家孤立,被小朋友說是「傻子」「騙子」。

當時,大李老師為了幫助柔柔,讓柔柔擔任自己的小助手,來提升她在小朋友們眼中的地位,同時還給柔柔增加了很多和小朋友互動的機會。

長大後的柔柔,在沒有老師和父母的幫助下,仍然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她給爸媽打電話緩解壓力,卻因為父母太忙沒接到電話,打了好多求助電話也都落了空。

最後,柔柔只好給紀錄片的導演張同道打了電話,她說:「我是不是特沒用,就連與人相處都做不好。」

幸運的是,經過成長的磨合與自我的反省,柔柔逐漸與第四個寄宿家庭相處融洽。她與房東太太一起做甜品,將自己當成家庭的一份子,用心付出,也收獲了認同。

現在的柔柔變得一如她的名字,特別的柔軟,她說:「我現在才明白,拒絕是生活的一部分,地球不是繞著你轉的,你要想著別人。若是早點明白這個道理,也許就不用換這么多個寄宿家庭了。」

導演張同道十分欣慰:「有反省能力,就是成熟的標志。」

是啊,人生歲月漫漫,沒有誰是完美的。只有讓孩子親自參與生活,在體驗和交流中學會反省與沉澱,才能真正活出燦爛的樣子。

池亦洋和柔柔這兩個孩子之所以能做回最真的自己,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這與他們父母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池亦洋在遭遇學習困難時,父母盡管焦慮,但還是一如既往支持他,為他托底。

因為他們知道,此時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信任,而不是指責。指責再多也不能令孩子的成績變得更好,不如給孩子多一些的包容與關愛,讓他的心底充滿溫暖的力量。

導演張同道指出:00後的父母多為70、80後,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註定是與孩子共同成長的一代。

哈佛大學通過幾代學者的研究證實,當一個人獲得愛,在愛中建立強韌而持久的聯系,才能不畏艱難,活得幸福。

其中最重要的,是和父母之間良好的關系,父母充分無有條件的愛和信賴,是孩子面對未來的底氣。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遇到困難和遭受挫折的時候,放下指責與評價,用愛和信任來為孩子兜底,相信孩子會重拾信心,活得明朗。

還記得孩子剛出生時,做父母的願望只有一個,只要他健康快樂就好,其它什麼都無所謂。

然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受大環境的影響,我們對孩子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多:希望他成績優秀;希望他出類拔萃;希望他懂事一些......

其實,與其兜兜轉轉和焦慮不安,我們不妨回頭來問問自己,我們最終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了這個目標,我們應該開展什麼教育,傳遞給孩子什麼樣的品質?

這樣想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規避自己的行為,找到教育的初心。

尹建莉老師說:「成長中有許許多多的選擇,看似不經意,卻全部通向一個方向。原來,每個孩子都在成為他自己。」

深以為然。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成長為自由向上的大人,眼裡有光,手有力量,不懼不憂,奔跑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

❷ 零零後紀錄片一一現狀真名

《零零後》是2006年,攝制組開始在一所幼兒園跟蹤記錄了十多位00後的孩子,記錄一直持續了十年。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十年過去,時間改變了他們的外貌,賦予了他們獨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動。他們將如何突破青春的困惑?他們將怎樣選擇未來的生活?這是中國唯一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用影像探索00後的孩子有著怎樣的成長秘密。父母、社會、學校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展現十年的成長,凸顯時間的力量。同名紀錄電影《零零後》2019年9月上映,講述的是電視版中未曾出現過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❸ 第二次觀看電影《零零後》帶來的思考

        11月23日,我走近影院重新和大家一起看了電影《零零後》,比起第一次看,這一次我的思維更加清晰了,電影里很多細節的地方能自然地能進入到我的大腦和內心了,但同樣的電影不同的人看到是不同的感受。

        這次點映我是借著哆哆媽媽的發心完成的,在第一次看過後,我也想發起點映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但是我沒有勇氣,因為我怕來看電影的人寥寥無幾,氛圍太遭,最終放棄了,是哆哆媽媽給了我挑戰自己的機會,喚起了了我傳播電影,傳播好的教育的使命。在電影評論里,我看到了觀眾們的評論都非常好,感覺觸動很深,看了之後我感同深受,但其實,也許還有很多對電影無感的人,就像我曾經對於教育無感一樣。

        我作為這次觀影活動的負責人,和哆哆媽媽一樣,希望每一個來到影院的人都能夠有所收獲,哪怕只有一點,但過後和朋友的交流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觀眾對於電影的感受並不像我描述地那樣能夠打動人,所以因此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同時也開始結合電影片段回憶多年以前我對教育的無感,麻木。

        片段一:孩子王池亦洋拿子棍子說:「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這個片段我在看電影《小人國》時,印象就特別深刻,大李老師在奪回池亦洋的棍子時,一邊用語言說服池亦洋,一邊試著奪回棍子,但她並沒有一下子搶回棍子,沒有使得池亦洋覺得得自己很弱,她讓池亦洋最終自己鬆手,這樣池亦洋並不會因為害怕權威而沒有自信,沒有力量,一次次這樣的幫助,他成長起了自我約束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在進入到社會適應能力會很強,孩子長大後不會輕易用拳頭解決問題,會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會想辦法解決,變得自律。曾經我在幼兒園經常會遇到孩子打人和搶東西的行為,我的做法通常都是直接搶過來,然後再批評或者懲罰孩子,孩子們要麼會因為害怕而會在我沒有在場的情況下去繼續這樣的行為,要麼就慢慢變得膽小怯懦,沒有信心,表面看到孩子們規規矩矩,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可我們往往都只看錶現,不看本質,沒有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如果那個時候看這場電影,我想我肯定沒有現在這樣的感受,因為那個時候我對於教育,對於自己的童年經歷沒有深入的覺察和意識,認為上一代的父母和老師這樣,周圍的人也這樣,自然就吸收了同樣的處理方式,又用同樣的處理方式處理孩子的問題。

        片段二:池亦洋打佳佳,揚言要掐死佳佳

          大李老師將池亦洋和佳佳帶到辦公室,詢問事情的經過,佳佳大哭說池亦洋打他,池亦洋也承認而且繼續說要掐死佳佳,大李老師將佳佳帶出辦公室,留池亦洋在辦公室呆四分鍾,一般遇到這樣的問題,老師都會帶孩子們在辦公室解決,這就像成人之間遇到糾紛問題也會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解決糾紛一樣,孩子的生活如同大人的生活,總是有矛盾發生,矛盾的發生也未必是不好的,矛盾的發生才能讓孩子成長起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這個時候就像調解員,如果能智慧地解決孩子間的問題,孩子會印象深刻,他們也會模仿老師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成長起智慧,在後面的片段中,可以看出,池亦洋在解決佳佳和陳炳棟的矛盾中,已經沒有在使用拳頭,有效地化解了他們的矛盾。這些類似的事情在每個幼兒園都習以為常,在兩個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也經常出現,但往往我們沒有用心地聽孩子述說,我以前在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基本上都是用批評的方式,如果孩子沒有受到傷害,直接忽略不處理,這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和孩子的關系也是疏遠的,在後來接觸到大李老師的理念以後,我的教育行為也發生了變化,站在孩子的角度處理問題也自然成了我當老師的原則,無論怎樣,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漸漸地和孩子的關系也越來越近了。

        片段三:池亦洋在上課時登桌子

      盡管池亦洋對課堂感興趣,但因為他破壞了上課的規則,打擾了別的小朋友聽課,他說不再登桌子了,大李老師說:「但你已經登了」,她還是將池亦洋抱到了教室外面。自由是有邊界的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規則的遵守和行為的負責在孩子時就要培養起來,大李老師每次的堅持,池亦洋懂得了規則意識和對自己負責任,據大李老師在電影交流群里說到,池亦洋有一天坐了十幾次反思角,並且池亦洋在反抗的過程中不斷地踢打老師,大李老師因此也受到了皮肉傷害,但大李老師始終都沒有放棄幫助池亦洋建立規則,也沒有使用暴力去對待他,最終池亦洋才能夠自己遵守規則。我們在孩子的破壞行為上常常不知道怎麼去處理,要麼就是打罵,要麼就是堅持一段時間看不到孩子的改變就放棄了,這個片段讓我意識到了在處理類似問題上,要有堅定的決心,完全的信任孩子可以越來越好,持續地去幫助孩子,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片段四:球場上池亦洋犯規

        在一場球賽活動中,大李老師是裁判,池亦洋因為手碰到了球,大李老師宣布他犯規,正玩得盡興的池亦洋認為自己沒有犯規,生氣大哭,並罵大李老師是混蛋,大李老師還是堅持宣布池亦洋犯規,最終球賽不歡而散。雖然沒有完成球賽,但孩子從中學會了球賽要遵守的規則,這才更加重要。在孩子玩游戲的過程中,我們為了孩子能開心地完成游戲,忽略了游戲規則,無所謂一些小的破壞,這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今後的生活不遵守規則,這就形成了潛意識,潛意識跟隨孩子長大成人,一旦固化,很難改變,就像我們隨處看到的亂扔垃圾現象,闖紅燈現象等等很多的社會規則被破壞。

        片段五:家長會上家長們集體要求池亦洋退學。

        大李老師並沒有因為家長們的要求而讓池亦洋離開,相反,她像家長們分析了池亦洋身上的優點,也表示了不會讓任何一個孩子在池亦洋的欺負之下變得很弱,也不會讓強的孩子一直欺負弱的孩子。大李老師堅決不放棄幫助任何一個孩子,最終孩子們才成長起了高尚的人格,父母也學習到了正確的理念,幫助孩子找到了他們的人生目標。在以前教育生涯中,我們通常都會應了家長的要求,同樣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在班上會擾亂班級持續,用強硬的方式制止,制止不了心裡就希望他離開。無論從師德還是愛心上來說,這都是不允許的。

      片段六:柔柔在泥土堆中了充滿詩意的語言。

        有一個場景是柔柔獨自站在泥土堆中迎著微風一個人自言自語發出了感嘆:「風景,風景,我要呼吸這新鮮的風景」。這樣唯美的畫面就像一個詩人在美景中作詩一樣,我們很少看到一個五歲的孩子可以如此自由地表達自己,感受自己,把自己和周圍的自然完全融入到了一起,接著她在兩顆樹之間用繩子來回盪,這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天性本該是如此純真美好,不會因為害怕弄臟身上而放棄自己喜歡的事,不會因為被控制而不敢釋放自己,我們常常會因為害怕孩子受傷不讓孩子嘗試看起來危險其實並不危險的事,因此孩子失去了自由,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看到這個片段的時候我也想起了我小時候可以無所顧忌的在山上和小夥伴玩耍,那個時候很多父母為了生存問題無法照看我們,父母這樣的無意識恰恰讓我們能夠享受童年的快樂和自由,如果能讓孩子該有孩子的樣子,這何嘗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呢?

        片段七:柔柔被小朋友們排斥。

      在沙坑裡,柔柔扔沙子,被一個小男孩拒絕,並不斷地拍打她的手,柔柔大哭,小男孩離開,大李老師帶著柔柔補救陷阱。在教室里,柔柔被周圍小朋友欺負,遭到了大家的排斥,大家都說不願意和柔柔玩,大李老師分析:柔柔經常幻想自己是童話里的公主,很難融入到現實和小朋友的相處中,她無法將童話和現實分離,電影好幾個場景,都有小朋友欺負柔柔的情況,柔柔就總哭,大李老師在教師會議中請各位老師想辦法幫助柔柔,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大李老師一對一持續三個月幫助柔柔,最終幫助到了柔柔和小朋友的相處之道,有一次在教室里,她看到小朋友都排斥柔柔,於是將柔柔單獨帶出教室,向大家宣布帶柔柔出去玩,這樣特殊照顧使得小朋友們願意和柔柔玩耍,讓大家接納柔柔。在孩子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很難看到孩子需要幫助的地方,幫助好了他們就能夠順利地適應未來的社會,在教育中,我們很少去思考,很少去學習,因此孩子也會錯失很多被幫助的機會,電影的這些場景,大李老師對於孩子的處理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再者,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需要幫助的地方會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層次地從孩子的行為中去分析,去了解,然後解決。

      父母的教育決策影響孩子的人生方向。

          柔柔和池亦洋都不是傳統觀念的優秀學生,進入小學時代的柔柔在一家自由式的私塾學校學習,而池亦洋在公立學校學習,柔柔數學成績不太好,她形容數學就像一條毒蛇,在電影交流群里,柔柔的媽媽說到,柔柔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對數學的興趣,柔柔的媽媽也對她滿懷信心,電影里,柔柔的爸爸對於柔柔的成績感到擔憂,希望送柔柔補習,而柔柔媽媽希望保留柔柔的興趣犧牲成績,在經過一番討論和商量後,他們最終決定尊重柔柔自己的選擇,周末的時候,帶柔柔學習她喜歡的芭蕾舞,進入初中的柔柔,選擇了獨自美國留學,和同學相處得非常友好,但遇到了寄宿家庭的排斥,她意識到她並不是世界的中心,應該也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而池亦洋在小學成績同樣很糟糕,經常被老師批評,幾乎對學習感到絕望,看到他學習痛苦的樣子,就像看到了我們學生時候的學習狀態,看到這里,不禁掉下了眼淚,因為成績不好,也不知道怎麼辦,自暴自棄 ,遇到不會做的題,乾脆就直接抄同學的答案,池亦洋的爸爸媽媽看到這樣的情形,感到心疼,周末就帶他放鬆,緩解學習壓力,然後帶他嘗試各種興趣班,最後池亦洋到初中時,才找到了自己的所愛:橄欖球,他在這項運動中找回了自信,通過努力練習進入了中國橄欖球隊。這時候,我們看到了池亦洋渾身充滿了激情,彷彿恢復了幼兒園時的活力。

        好的親子關系沒有溝通障礙。

      面對池亦洋的早戀問題,池亦洋的爸爸媽媽一起商量如何讓孩子的戀愛不影響學習,最後在和池亦洋的溝通中,池亦洋同意遵守一個周約會一次,並且在不影響練球的情況下,整個交流的過程池亦洋沒有任何的隱瞞,親子之間也沒有發生任何的沖突,這樣和諧的親子關系,我想應該是很多父母都渴望的吧,池亦洋的爸爸在交流群的分享,也說和孩子的關系好了,孩子的問題自然就少了,所以首先要解決和孩子的關系問題。

      感恩能夠再次看到電影。

        感恩張同道導演花了12年時間拍攝的這場電影,感恩大李老師對教育的付出,對我生命的影響,感恩影院給我們提供了場地,感恩各位朋友的支持和宣傳,感恩哆哆媽媽給予我再次看到電影的機會!感恩每個孩子帶給我的成長,教育的信念,值得我堅守一輩子!

       

❹ 紀錄片《零零後》每集的概要都是什麼

十年,也許僅是宇宙一瞬,但對於人生卻是一段漫長的成長歷程。從2006年開始,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歷時十年,跟蹤記錄了十多個零零後孩子的成長足跡,其製作的五集紀錄片《零零後》上周在央視播出,引發了許多觀眾的思考。

第五集《朋友這件事》:十年前,在幼兒園里,辰辰每天等待著朋友的到來,樂樂則主動出擊融入朋友圈。十年後,辰辰希望成為野外探險家,與動物相處遠離人群;樂樂在橄欖球場奮勇拼撞,留學美國追逐夢想。從童年到少年,面對朋友的分離,未來的抉擇,他們將如何取捨?是主動追尋心中的天命,還是執守內心的平靜。孩子們在十年成長中慢慢體會「朋友這件事」。


十年很長,五集很短,但是卻道出了很多當下家長所要面對的問題。

❺ 《零零後》觀後感

          假期的最後一天,去看了場點映的電影《零零後》。這部片子其實不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部紀錄片,用了12年的時間,記錄了2個孩子的成長歷程。

        影片一開始,是個5歲男孩兒池亦洋身披紅斗篷,手拿大棒子,欺負小朋友,腳踢老師,對著攝像機言稱「我要把你打成肉泥!」在幼兒園里的表現讓其他家長聯合起來要求幼兒園勸退他。後來他上了小學,雖然人高馬大,但因為學習吃力常常痛苦的流淚。——這不就是一個我們身邊常常能見到的、所謂的「壞孩子」嗎?如果恰恰你的孩子、學生是這樣的,你會怎麼對待他呢?

        所幸,他在幼兒園遇到了一位能看見他、接納他的老師——也是我很喜歡的幼兒教育專家李躍兒老師。我記得李老師在要求池亦洋退學的家長會上說:你們不覺得池亦洋樹立了一個很好的男孩子的榜樣嗎?正是因為李老師對池亦洋的尊重,包容,不拋棄不放棄,溫柔而堅決的遵守規則,看到他行為背後的意義,池亦洋後來在幼兒園當了孩子們的領袖。調解小朋友的矛盾,還會帶著大家一起唱國歌。

        池亦洋上學了,學習成績不好,作業糊弄,不遵守紀律,常常被老師批評。可是當我看到他因為在學習的海洋里苦苦掙扎流淚的時候,我也忍不住掉下眼淚。孩子不是不願意好好學習,但有時真的是無能為力啊!在池亦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也很理智的找尋了自己的問題。爸爸說:是我管他管的太少了。而媽媽更願意給池亦洋更多的機會由他自己來選擇。

        後來池亦洋在初中時愛上了橄欖球,在這個項目里他找到了自信。為了心中的理想,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影片的最後,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並且如願考上了美國的大學去打橄欖球。在賽場上,池亦洋身著國家隊隊服,又一次唱起了國歌。

        我們身邊像「池亦洋」的孩子有很多,可真正成為池亦洋那樣的孩子有多少呢?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種可能性,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如復制粘貼似得是三好學生五好少年,隨父母和老師的願。我們如果不能像李老師、像池亦洋父母那樣:包容孩子的缺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以成績為唯一論,也許,會有更多的「池亦洋」。

閱讀全文

與零零後電影說的是哪個幼兒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ac如何拷貝電影 瀏覽:258
電影院停播了取完票了如何退 瀏覽:361
開一個電影院大概多少錢 瀏覽:258
錯過電影院電影怎麼辦 瀏覽:453
強烈推薦好看的電影少女 瀏覽:135
把你拍成小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749
貓影電影如何改時間 瀏覽:183
絕地求生是由什麼電影改編的 瀏覽:297
支付寶淘票票買的電影票怎麼退款 瀏覽:345
哪些電影能提高英語 瀏覽:579
上下集的武俠電影有哪些 瀏覽:640
3d電影如何消退成2d 瀏覽:822
電視機怎麼免費觀看vip電影 瀏覽:66
傳說中創造人類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419
幫我推薦一部好看的電影吧 瀏覽:242
殺手歌曲是什麼電影 瀏覽:447
電影宣發費用大概是多少 瀏覽:567
網易的電影怎麼下載 瀏覽:873
熊出沒2019年電影叫什麼 瀏覽:203
佗理電影日本免費播放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