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教一下,在解放戰爭(1946——1949)中有哪些革命烈士
太多了,你看需要吧。
日前, 「特等坦克功臣」張雲亭烈士的墓碑捐獻者劉祿田老人再次來到平津戰役紀念館,為我們講述了當年發現墓碑的詳細經過。
據劉老介紹,2002年他家整修房屋時發現了這塊墓碑,原以為是一塊基石,但無意中看到上面刻有文字,經擦拭,呈現出「張雲亭烈士之墓」七個繁體字,石碑背後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戰車一團政指,張雲亭同志,山西臨縣人,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於天津戰役犧牲」的碑文,這才知道這原來是一位烈士的墓碑。為了讓烈士墓碑有最好的歸宿,讓烈士含笑九泉,劉祿田老人將墓碑捐贈給平津戰役紀念館。
近日,劉祿田又了解到,這塊墓碑是原來該房屋的主人在建造房屋時從北運河河灘處移來做基石的,據推斷當年的烈士墓應該就在那裡。根據這一線索,平津館工作人員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多方查訪,終於獲得了烈士身世的完整資料。
張雲亭1924年出生在山西省臨縣索達干鄉人傑焉村,1944年到延安參加了革命。1946年從延安炮校調到坦克大隊,後任特縱戰車團1營2連指導員。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天津攻堅戰打響。當時,張雲亭所在戰車一團的20輛坦克擔任西面攻擊任務,我軍在坦克的強大炮火掩護下,不斷摧毀敵人的碉堡和工事。戰斗中,他率領坦克第3排沖在最前面,協同步兵作戰。當戰斗至海光寺敵軍指揮部時,張雲亭不幸中彈,光榮犧牲。北京和平解放後,戰車團在北大禮堂召開慶功大會,部隊授予張雲亭「特等坦克功臣」的榮譽稱號。
左圖 劉祿田老人在張雲亭烈士的墓碑前講述墓碑發現的經過。
趙政烈士事跡介紹
趙政(1922-1945)冀中人,中共黨員。從少年時代起就投身革命,在冀中等地堅持敵後抗日戰斗,解放前夕轉戰東北,曾任大窪區區長。
1945年秋,趙政同志受中共遼西專署派遣,東渡大凌河到盤山開展武裝斗爭,組建人民政權,被任命偉大窪第一任區長。當時正面臨日本投降,地主武裝崛起,鄉紳、土豪、偽警合流組織維持會,妄圖攫取地方政權的混亂局面。趙政同志率區武裝小分隊,馳騁於大窪一帶村屯,廣泛深入的發動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播撒革命火種,打擊劣紳氣焰,變化人民利益,為徹底解放大窪,建立人民政權而辛勤工作,忘我戰斗。
是實,大窪火車站存積著大批糧食、海鹽等物資,反動維持會會長催紹白等一夥欲將這一批糧食囤積起來,轉交給國民黨軍隊,趙政同志破了他們的陰謀,決定迅速將糧食疏散到農村及附近地區,用以救濟缺糧群眾和支援部隊。
1945年11月21日上午,趙政同志帶領小分隊到火車站檢查運涼情況時,遭到了催紹白等一夥歹徒的突襲,在戰斗中趙政同志光榮犧牲。烈士壯志末酬,用鮮血染紅了大窪的土地。
解放後,人民政府依法鎮壓了催紹白等罪犯,並於烈士犧牲的地點——原火車站旁立碑一座,刻字紀念。1975年春,大窪鎮人民在大窪烈士陵園內,修建了趙政的烈士墓。英雄團長胡文傑
1949年5月15日,胡文傑在上海戰役月浦攻堅戰中,不幸以身殉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時年33歲。他是上海戰役犧牲的7600餘名烈士中職位最高的。
5月12日上午,解放上海的外圍戰打響了。我第二十九軍八十七師師部命令二五九團團長胡文傑,率部攻佔月浦鎮外圍葉大村,伺機奪取獅子林炮台,待攻佔月浦後,作為攻佔寶山、吳淞的主力部隊。
入夜,細雨蒙蒙,路滑泥濘,行軍極其艱難。胡文傑和政委李峰、副團長李超、政治處主任方征,走在部隊最前列,帶領二五九團於13日凌晨2時前,進入圍殲國民黨葉大村據點陣地的前沿。
葉大村又名一大村,介於月浦鎮和獅子林炮台之間,是個戰略要地。拔掉這一顆釘子,就可以切斷月浦與獅子林炮台國民黨軍之間的聯系,胡文傑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它。
這里的國民黨守軍屬五十二軍二九六師,負責防守獅子林炮台、葉大村和寶山城。其兵力全部躲在碉堡里,想以陸、海、空的立體火力消滅我攻擊部隊。
5月13日凌晨,胡文傑帶著參謀、號長以及警衛員直接進到二、三營的作戰位置,當確定以三營為主攻部隊後,他又和三營突擊隊一齊進到了前沿陣地。
我三營剛進入攻擊陣地,就立即遭到敵人炮火和機槍的猛烈射擊。營長葉士英負重傷,營教導員陳達生犧牲,同時傷亡的指戰員共有80多人。
久經沙場的胡文傑見狀不驚,他冷靜地考慮到,敵人是躲藏在以母堡為支撐的防禦陣地里,用炮火殺傷我們的攻擊部隊,因此,必須先解決碉堡群。他與團政委商議後決定改由二營擔任主攻,命令把全團的11具美製火箭彈筒全部集中到二營五連,每班一具。各連均組織爆破組、火力組、突擊組,每個戰士攜帶幾小包炸葯。並選定敵人火力較弱的村子西南角為突破口。
13日下午2時正,胡文傑命令炮火准備。頓時,軍配屬的6門山炮向敵碉堡平射,師、團的炮火也一齊開火。30分鍾後,胡文傑命令司號員到佯攻陣地吹起沖鋒號。一時間,陣地上喊殺聲、軍號聲、爆炸聲響成一片。敵人慌了,大炮及碉堡內的輕重機槍全打在我佯攻方向。碉堡里的敵人還沒來得及反應,火箭彈筒已紛紛從槍眼洞里鑽了進去,在碉堡力爆炸開了。正面的敵人還忙著向八、九連佯攻陣地開火,可我們的四連、五連、六連、七連已經攻到了他們的背後。這一仗,殲滅了200多個頑抗的敵人,首戰告捷。
13日這一天,我二六0團、二五三團、二六一團進攻月浦鎮,遇到守軍頑強抵抗,傷亡很大,二六0團全團僅剩步兵120餘人。
胡文傑於14日接到師部首長命令,准備調二五九團二營和三營投入月浦鎮的攻堅戰。下午5時前,胡文傑、李超和方征帶領二營和三營奔赴月浦戰場。胡文傑立即帶著特務連深入前沿陣地偵查,他發現月浦鎮外圍地形開闊,河溝密布,戰壕連串,碉堡縱橫。他從未見到過這樣強大的火力防禦陣地。
胡文傑召集營連幹部會議,強調說:「我們這次擔任攻擊月浦的任務,是軍、師首長對我們的高度信任,我們一定要堅決完成任務。」會議決定避開正面之敵,把突破口定在月浦鎮西北角上。會議結束時,胡文傑站起來,以炯炯有神的目光望著大家,緊握拳頭振臂高呼:「全力以赴,血戰月浦!」 這氣壯山河、豪情滿懷的口號,使到會的幹部眼前又展現出四團(二五九團前身)在蘇中「七戰七捷」、在淮海戰役中一段段光輝戰績,意識到今天將是一場惡仗、大仗。
晚6時40分,八十七師各團在軍山炮、榴彈炮及各團追擊炮的掩護下,向月浦鎮發起了第二次進攻。在各團的配合下,二五九團二、三營果敢迅速的拼殺,從月浦西北角沖向月浦鎮的街西頭,一舉攻入了月浦街區。此時正值午夜,正是我野戰部隊用武之時,胡文傑背上卡賓槍,高聲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要堅決地打!我們一定要攻下月浦,進擊吳淞口!」他們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時而匍匐前進,時而急速滾進,與敵人展開了逐屋爭奪的激烈巷戰。街上敵五十二軍士兵見月浦鎮外圍的堅固工事都未能擋住解放軍,便紛紛向月浦鎮東南逃命,躲進25?32高地的子母堡群,與解放軍對峙。
胡文傑又帶領指導員深入到前沿陣地觀察,近得連敵人的說話聲音都可以聽得見。回陣地後,他要求指戰員們抓緊時間修築工事,准備敵人反撲。
果然不出所料,敵五十二軍軍長劉玉章眼看丟失了月浦陣地,極不甘心。為了挽救這一震撼全局的失敗,從15日黎明起,敵人不惜一切代價,向我陣地反撲,妄圖奪回月浦鎮。他們出動了幾十架次飛機、10餘艘軍艦,集中炮火對我月浦陣地進行毀滅性的轟擊。炮彈雨點般傾斜而來。鎮上許多民房倒塌,斷壁殘垣,滿目瘡痍。在炮火掩護下,由坦克打頭,整排整連的敵軍向我陣地沖擊過來。
胡文傑指揮部隊頑強第阻擊了從橋上和河溝上反撲過來的敵人。在二五九團的陣地上,敵人每反撲一次,都以丟下一大片堆積河溝的屍體而告終,我月浦鎮陣地巍然屹立。
窮途末路的敵人又組織更加密集的炮火來報復,連續不斷地向我陣地狂轟濫炸。胡文傑和李超、方征迅速趕到街東北臨時指揮所,部署各營進一步阻擊,估計指戰員們要做到「人在陣地在!」當胡文傑正向剛來開會的三營副教導員薛竟成交待戰斗任務時,敵人的炮彈落在臨時指揮所門外爆炸,胡文傑不幸身中多塊彈片,7處負傷,血流不止,光榮犧牲。薛竟成也當場犧牲,李副團長等多人身負重傷。
二五九團指戰員見團長壯烈犧牲,無比悲憤,決心繼承胡團長的遺志,誓與敵人血戰到底。他們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終於和八十七師各團指戰員一起,英勇頑強第守住了月浦陣地,從而有力地保障了兄弟部隊圍殲寶山、吳淞守敵,取得解放大上海戰役的偉大勝利。
胡文傑烈士在歷史黑暗已到盡頭,新中國的曙光即將普照神州大地的時刻,無私無畏地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和無數的革命先烈一樣,以自己的滿腔熱血,染紅了即將在祖國大地上高高升起的五星紅旗!
Ⅱ 這一仗,有個問題難倒了粟裕,一個軍長卻找出了解決辦法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後不久,渡江總前委就開始制定上海戰役計劃。
戰役發起前,粟裕考慮到上海是我國第一大城市,攻打這樣的城市必須慎之又慎,所以他特地給毛主席去了一封電報,闡述自己對上海戰役的初步構想,並詢問軍委的意見。
毛主席與朱老總、周副主席在接到電報後召開了會議,大家一致認為解放上海最重要的一點是: 不僅要在軍事上進城,還要在政治上進城。
會議精神傳達到渡江戰役總前委,陳毅和粟裕對「政治進城」的指示格外重視,此前我軍從各地抽調了一批幹部組成了接收大軍,准備和平接收上海,但城內的國民黨軍負隅頑抗拒不出城改編,和平接受的計劃看來是實現不了了,那就只能武力攻城了,軍委的電報來的非常及時,指明了武力攻城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政治影響。
5月10日二人趕到了丹陽,陳毅向三野各部隊指揮員講話時強調:
在上海搞一件壞事,全世界都知道。我們要把自己的行動與帝國主義、國民黨、汪偽比較一下,誰是為人民的?我們野戰軍是「野」,但在城市裡不能「野」。
陳毅宣布完作戰計劃和入城事宜後,粟裕對指揮員們說,解放上海可以參考天津模式,但兩座城市又不完全一樣,天津可以以武逼和,但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打壞、打爛了,將來會非常難辦,所以我們既要愛護戰士的生命,又要最大限度保護上海的樓房,這是「瓷器店裡捉老鼠」。
總而言之一句話: 既要打城市攻堅戰,又要盡可能地把上海完整地接收過來。這是個難題,哪怕是叱吒風雲的粟裕也深感頭疼。
粟裕此前設想了上海戰役的兩種打法:
一種是長春模式,也就是圍而不打,把敵人困死。
這種打法顯然不合適,因為上海市有600萬居民,圍城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另一方面,敵軍有出海口,我們卻沒有制海權,所以圍而不打,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敵人跑了,老百姓還要遭殃;
另一種是天津模式,也就是以武促降。
這種打法也不合適,因為上海不同於天津,一旦我們從蘇州河畔突擊,上海勢必會被打壞、打爛,到時候重建難度很大,在國際上影響也不好,在上海大打出手,與中央和總前委定的作戰基調違背。
於是粟裕又設想了第三種作戰方案,把攻擊重點放在吳淞,鉗制吳淞而暫不攻打市區。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封鎖敵人的退路,切斷敵人的海上交通要道,敵人為了保護這條逃生通道,勢必會與我軍在吳淞開打,這樣一來,我們就能以逸待勞,調動、吸引敵人來與我們決戰。以此達到消滅敵人的同時,最大限度保存上海城市建築完整這一目標。
但這樣做也有壞處: 敵人在吳淞附近修建了四千多個堡壘,如果在此決戰,我們會付出更多的犧牲,這將是一場非常艱苦的堡壘攻堅戰。
在與軍委反復溝通,與總前委的其他同志反復商議後,粟裕決心採取第三種打法,即在吳淞地區與敵人決戰,盡最大可能地保護市區的建築,使之不受到損害。
對此,粟裕的具體部署是:
甲、十兵團(欠三十一軍)並指揮二十六、三十三軍,附特縱炮五團、炮六團並工兵一個營,應首先以主力攻佔吳淞、寶山,封鎖黃浦江口,租借敵之出口船隻運輸,其餘應分割殲滅崑山、安亭鎮、太倉、嘉定地區之敵,爾後即控制該帶陣地,待命由上海西北地區協同九兵團會攻上海。
乙、九兵團(欠三十三軍)並指揮三十一軍附炮四團,應首先以一部攻佔平湖、金山衛、奉賢、南匯、川沙沿線陣地,斷敵由滬向東向南之逃竄退路,並割殲嘉善地區之敵,其餘主力視機控制青浦、松江(均不含)以西地區,爾後待命由東、南、西三面協同十兵團會攻上海。
戰役第一階段,我9、10兩兵團貫徹「最大限度保全市區完整」的原則,嚴禁各部隊使用火炮和重武器,即便這樣還有部隊發射炮彈轟擊樓房,上級得知後,對他們進行了嚴肅的批評。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敵人在市區外圍修建了大量的地堡,還在道路上鋪設了鐵絲網、埋了地雷、在高樓中布置了大量的機關槍陣地,他們叫囂要把上海變成「東方凡爾登」。
由於不能動用重武器,解放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尤其是28、29兩軍,有許多在濟南戰役、渡江戰役中獲得榮譽稱號的英雄連隊,這些部隊損失都不小。
經過約10天的激烈戰斗,解放軍攻佔了月浦、吳淞、虹橋機場等重要陣地,敵人見大勢已去,便將殘余部隊收縮到蘇州河北岸,准備做困獸之斗。敵軍並沒有如粟裕設想那樣在吳淞與解放軍決戰,解放軍還是必須攻進上海市區,這樣一來一個新的難題又出現在粟裕面前,時任27軍軍長聶鳳智遇到的問題正是當時部隊普遍遭遇的難題。
多年後,已經從南京軍區司令員崗位退下來的聶鳳智,在自己的回憶錄《戰場——將軍的搖籃》中談了蘇州河北岸的那場戰斗:
由於上海建築物密集,人口眾多,為了盡可能減少戰火對城市的損壞和對市民的傷害,我們採用「快速躍進,勇猛穿插,迂迴包圍」的戰術,竭力避免逐屋逐樓、一街一巷同敵人爭奪。
為了把上海從敵人手裡奪取過來,完好地交給上海人民,三野和軍黨委早就下達過「禁令」:在上海市區戰斗中只准使用輕武器作戰,一律禁止使用火炮和炸葯。
前沿的幹部戰士們,一張張煙熏火燎的臉龐,一雙雙布滿血絲的眼睛飽含著激憤和期待,有個爆破組長左臂受傷,他一見到我就說:軍長,下命令吧!三包炸葯,保管把對面那座樓炸飛!
這位爆破組長說「對面那座樓」,就是著名的百老匯大廈,可現在卻成為敵軍的堡壘,造成解放軍攻擊部隊很大傷亡。戰士們都充滿了怒火,紛紛表示要打掉它,然後把紅旗插到上海市中心去!
聶鳳智意識到大夥的情緒出現問題了,這比軍事進攻受阻更值得重視。
聶鳳智召開軍黨委緊急會議,想聽聽一線指揮員們的想法,與會的不少同志是剛從火線上下來的,講話「火葯味」很濃:
「我們是在打仗,又不是演戲,哪有不準用炮火的道理?」
「軍長,兩發炮彈,只批准兩發炮彈就行了!」
「目前看,只有犧牲蘇州河北岸這個局部,才能最後消滅敵人,保全上海的整體。」
會議進行到最後,一位急性子的同志拍案而起,怒目圓睜,他說:「我倒要問問軍首長,是愛無產階級的戰士,還是愛資產階級的樓房?是我們幹部戰士的鮮血生命重要,還是官僚資產階級的樓房重要?」
這句話讓會場陷入沉默,聶鳳智吸著煙,思考良久後說:
同志們,我們爭論的焦點不是戰士和樓房哪個重要,第一位的問題是蘇州河北岸有上百萬人民群眾,一炮打過去會傷亡多少人?
不開炮,我們要多傷亡一些戰士,開炮了,會傷亡多得多的人民群眾。愛戰士和愛人民群眾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但作為人民軍隊的指揮員,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優先考慮的都是人民的安危。
我們為解放上海流血犧牲,不就是為了保護人民的財產安全嗎?再過幾個小時,我們把樓房從敵人手裡奪過來,它就不再屬於資產階級,而屬於人民了,我們沒有任何權力破壞它,必須盡最大努力保全它。
聶鳳智耐心地勸說,讓火氣沖天的一線指揮員們冷靜了下來,大家都認為確實應該改變戰斗方式。
最終27軍黨委定的新計劃是: 在蘇州河正面佯攻敵人的同時,將一部分主力拉到側翼迂迴包抄,抄敵人的後路,同時與上海地下黨展開聯系,發動政治攻勢,爭取國軍第51軍軍長劉昌義戰場起義。
聶鳳智親自和劉昌義通電話,最終劉昌義同意了戰場起義,但也友善地提醒了聶鳳智:駐上海的國民黨軍除了51軍外,還有青年軍和交通警察總隊,這些部隊我指揮不了。
聶鳳智思考了一陣,認為前一階段攻勢很猛,部隊傷亡過大,現在馬上就要打進市中心了,不能讓一隻腳已經邁入新中國門檻的戰士們再犧牲了,所以最後這一戰還是智取為好。
智取市中心的命令下達後,各部隊的戰士紛紛請纓要求當尖兵,最終突襲敵人指揮部的任務落到了235團7連指導員遲浩田身上。
遲浩田帶著兩個戰士從下水道摸進了敵軍的師部,沒費一槍一彈就闖進了敵人的心窩,俘虜了一名上校副師長,同時迫使三個營的敵人繳械投降,不久後遲浩田的這個戰斗小組被授予一等功,一戰成名。
市中心的敵人聽聞副師長被捉,紛紛作鳥獸散,聶鳳智在得知小分隊行動成功後立即下令:全軍進城!
由此,27軍成為了第一支進入上海市區的解放軍部隊,按照戰前粟裕下發的《關於城市政策的通令》,5月26日,聶鳳智向27軍全體官兵宣布了三條紀律:
(一)入城部隊一律不許在城裡買東西,香煙和日用品也不行;
(二)部隊不許在城裡吃飯,全軍官兵的飯菜,全都從郊區運進市區;
(三)為了不驚擾上海市民,替換作戰的部隊就睡在馬路兩側。
上海戰役從5月12日發起,到5月27日大軍進駐上海市區結束,歷時16天,我軍殲滅、俘虜上海守敵共15萬,這場戰役的主要特點有:
首先,他是我軍打的最大規模的城市攻堅戰
上海是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是國民黨軍最為頑固的反動堡壘,所以攻打上海,是對我軍城市攻堅能力的一場「大考」,但因為不能使用重武器,所以我軍付出了三萬官兵傷亡的代價;
第二,他是「軍事服從政治」的典型戰役
軍委考慮到上海的國際地位和攻打上海的政治影響,多次向指揮部發來電報要求文打,不要武打,因為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著我們黨和軍隊,要看看我們怎麼接管這座東方大都市。不允許用重炮的命令限制了我軍的發揮,不少部隊因此損失很大,怨言頗多,但軍事必須服從於政治,這是不容置疑的;
第三,戰斗過程中,上海地下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上海解放多年後,一向惜字如金的粟裕,在自己的回憶錄里特別提到了地下黨在這次戰役中的作用,他說:
在上海解放中,他們做了大量艱苦扎實的工作,是我軍解放上海的堅強內應。
戰斗發起前,他們對上海敵人的兵力部署、工事構築、火力分布作了周密的調查,繪製成圖送給了我軍。
攻城戰斗發起後,他們組織了工人護廠,學生護校,保護公共財物,維護 社會 治安,積極支援上海的解放斗爭,使上海在攻城戰斗中沒有停電,沒有停過自來水,電話局照常工作,成為戰史上的奇跡。
本文作者:李洋,「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
Ⅲ 松山戰役7000娃娃兵電影是哪個
《我的團長我的團》。
「七千娃娃兵」出自中國遠征軍(松山戰役)。
2009年《我的團長我的團》開播,由康洪雷執導,段奕宏、張譯、張國強、邢佳棟等領銜主演。
該劇改編自蘭曉龍的同名小說,以中國遠征軍歷史為背景,涵蓋了遠征軍遭遇的所有戰爭形態:遭遇戰、阻擊戰、攻堅戰、沙盤戰、對峙戰、渡江戰等,以南天門戰役告終。前所未有地描寫了慘烈殘酷、艱苦卓絕的戰爭圖景。
Ⅳ 月浦公園內的雕像的歷史和意義
月浦公園位於月浦生活區,東面和北面為城市幹道寶泉路和龍鎮路,東北角有月浦醫院,西面為文化區,其佔地面積27畝。
公園的建設依據為滬計基(83)第320號文批復、(84)滬寶鋼指設字第540號文《關於寶鋼月浦公園擴初的批復》而建造月浦公園,並由上海市園林局設計室設計。設計構思以「月」為主題,並運用現代平面和立體構成的手法構成圖案,重點突出「月浦公園」的「月」字。
建設過程分一期、二期工程施工。一期工程從1985年4月至1985年12月,完成部分土建施工項目和綠化種植。二期工程從1987年12月至1988年4月,完成施工項目有水榭、花架及部分綠化種植。於1988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園內有佔地220平方米的「月潭」和「月台」,為全園的主景區。在月潭旁有高52米的月中嫦娥雕塑。往南進入月影區,沿魚塘向東可觀賞池中游魚,往北經水杉林可折至東邊門。園內植有水杉、石竹、月桂、夾竹桃、蚊母、桂花等多種觀賞植物,突出「素」、「雅」的特色。
1949年5月13日凌晨,解放上海戰役在月浦打響第一槍。作為解放上海的重要實物見證,2002年5月,上海市寶山區月浦鎮人民政府在月浦公園興建了紀念碑。
2002年5月27日,月浦攻堅戰紀念碑在月浦公園揭碑,成為上海解放戰役的永久性紀念標志。坐北朝南的紀念碑由上海油畫雕塑院一級美術師、雕塑家王志強精心創作。遲浩田上將題寫的碑名「上海戰役月浦攻堅戰紀念碑」12個大字熠熠生輝;碑座採用紅褐色大理石,莊重肅穆;碑的主體是兩位高擎紅旗、手持鋼槍的戰士雕像,戰士的身邊是被攻克的敵碉堡殘垣;紀念碑碑高5.15米,寓意1949年5月15日這天月浦解放;連花壇總高5.27米,象徵著5月27日上海勝利解放。
在碑的背面鐫刻著碑文:1949年5月13日凌晨,我解放軍第29軍87師253團奉命向月浦發起攻擊,經過兩晝夜鏖戰,於15日拂曉攻佔月浦街區。並固守陣地近l0天。23日,在兄弟部隊配合下,一舉攻佔月浦東南高地,打開了通往吳淞口的大門,為上海戰役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戰,259團團長胡文傑、253團政治處主任王里等近兩千名指戰員壯烈犧牲。
為解放上海而英勇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它濃縮了59年前那場發生在今天寶鋼大地上的殊死戰斗。
Ⅳ 寶山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寶山推出了濱江之旅五條線路:一是吳淞口人文景觀游:推薦線路:吳淞火車站——吳淞開埠廣場——海軍上海博覽館——吳淞炮台灣濕地森林公園——上海解放紀念館——寶山烈士陵園——臨江公園——淞滬抗戰紀念館——陳化成紀念館;二是羅店風情游:推薦線路:羅店古鎮——東方假日田園——羅店北歐新鎮——羅店龍船館——花神堂——寶山凈寺;三是環區步道休閑游:推薦線路:顧村(顧村公園)——羅店(美蘭湖、諾貝爾科技公園、紅十字紀念碑)——羅涇(侵華日軍羅涇大燒殺遇難同胞紀念碑、羅涇農家風情展示館、新苑書場、寶鋼水庫)——月浦(豐水梨園、段涇閣、上海戰役月浦攻堅戰紀念碑);四是寶鋼工業游;五是科普教育探索游:推薦線路:推薦線路:東方民間收藏博覽館——童夢國(兒童探索博覽館、少兒挑戰訓練營、少兒歡樂城、親子訓練營)——陶行知紀念館——寶山區氣象台; 主要景點介紹: 海軍上海博覽館 海軍上海博覽館創建於1991年,其前身是陳列毛澤東乘坐過的長江艦的紀念館。博覽館佔地18000平方米,她包括了海洋科普與海洋藝術館、海軍歷史館、海軍兵器館以及輕武器實彈射擊館等七個展館,展館通過圖片、文字及實物等展示方式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國防觀、海洋觀教育。1996年被評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每周一館休 地址:寶山區塘後路68號 電話:56163295 交通:51、116、711、728、848、849、952、淞涇線等 吳淞炮台灣濕地森林公園 佔地53.46公頃,約有2000米長的綠化帶蜿蜒在沿江堤岸邊。整個公園分為4個景區,南北兩端是森林體驗區,中部有谷地生態走廊區、荒漠景觀區及濱水的濕地景觀區,還設有一些軍事體驗活動設施,是一座集科普、教育、休閑、旅遊於一體的大型公園。 地址:寶山區塘後路206號 電話:56579007 交通:53、90、711、719、952、寶山7路、淞涇線、永羅線等 上海解放紀念館 位於寶山烈士陵園東側,於2006年5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面積約1500平方米,由序廳、主展廳和「鉗擊吳淞、解放上海」大型多媒體主題情景劇場組成。展廳內容翔實、主題突出,展示形式生動形象,除圖片和實物外,還有聲光電動態軍事地圖、軍事設施場景復原、多媒體幻影成像、影視短片、繪畫雕塑等藝術品。「鉗擊吳淞、解放上海」多媒體情景劇場採用國內最新穎的展示手段,再現當年上海戰役的局部情景。讓觀眾在強烈視聽震撼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地址:寶山區寶楊路599號 電話:56108277 交通:51、813、旅遊5號線等 寶山烈士陵園 1949年5月解放上海戰役打響,當時在寶山的劉行、楊行、月浦形成了外圍戰。為了紀念那些為解放上海而犧牲的革命烈士,1956年3月修建了寶山烈士陵園始建,1976年陵園全面改造,更名為寶山烈士公墓。1987年12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為上海市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市級陵園),並更名為寶山烈士陵園。 地址:寶山區寶楊路599號 電話:56108277 交通:51、813、旅遊5號線等 臨江公園 臨江公園是寶山區中心城區的主要公園,於1956年3月開始籌建,原名「共青公園」,1965年10月更名為「臨江公園」。公園總面積為115畝,保留有孔廟大成殿、古城牆、水關橋等多處歷史遺跡,以及淞滬抗戰紀念館、陳化成紀念館、姚子青營犧牲處、望江樓等人文景觀,形成了一個融文化、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公園內有一段僅存的寶山古城牆和一座古代水關,默默地向遊人訴說著寶山古城的百年興衰。 地址:寶山區友誼路1號 電話:66786355 交通:116、159、728、寶楊碼頭專線等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位於「一·二八」和「八·一三」兩次淞滬抗戰的主戰場——臨江公園內,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佔地面積5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90平方米。紀念塔主體是一座用鋼材、玻璃等現代建材構成,表現傳統建築形式美的紀念塔,塔高53米,塔館合一。紀念館共有12層,其中1至3層為陳列區,4層以上為塔,11層為觀景室。可遠眺長江口,俯瞰寶山城。 地址:寶山區友誼路1號 電話:66786322 交通:116、159、728、寶楊碼頭專線等 網址: http://www.china813.com/ 陳化成紀念館 陳化成紀念館坐落在臨江公園內,以清代乾隆年間所建的寶山孔廟大成殿作為館舍。紀念館建築面積320平方米,於1992年正式開館,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陳化成紀念館突破了傳統的陳列格局,充分利用原有古建築的高度和深度,將展廳設計為兩層,大幅度增加了陳列面積;在陳列形式上充分運用了噴繪、影視、多媒體、大型場景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極大地增強了可視性和趣味性。紀念館以彌足珍貴的文獻資料和歷史文物,翔實地記錄了我國近代史上著名民族英雄陳化成的一生,著重反映了江南提督陳化成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吳淞戰役」中率部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軍,直至壯烈殉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地址:寶山區友誼路1號 電話:66786322 交通:116、159、728、寶楊碼頭專線等 東方假日田園 位於郊區環線北側,滬太路以西,羅店鎮西南部的張墅村內,距離上海市中心約25公里。園區佔地600畝,於2006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以迷你寶貝寵物、奇異花海、奇異瓜果、百年果樹、億年奇石、農家樂飯庄為特色,配以現代農村、傳統農村風貌,結合垂釣、摸魚、游樂、水上活動等場所,附以學農基地、百畝丘林式葡萄園、水蜜桃園、櫻桃園、橙園、豐水梨園等景觀,是融生產、觀光、休閑、生活、科普教育為一體的農業旅遊基地。 地址:聯楊路3888號 電話:56018698 交通:963、彭羅線、北羅線等 羅店北歐新鎮 距離上海市中心約25公里,新鎮總體面積為6.8平方公里,是上海「一城九鎮」之一,曾被評為「中國著名小城鎮」、「上海新城市景觀生態城鎮」,是上海地區唯一體現北歐小城鎮風情的綠色文明都市城鎮。 交通:963、彭羅線、北羅線等 答案補充 (PS:可以查看寶山區旅遊網: http://bsq.sh.gov.cn/bmsh/lypd/)
麻煩採納,謝謝!
Ⅵ 陳毅為社會做出了哪些貢獻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字仲弘;四川樂至人;職業軍人、外交家、詩人;國共內戰時期的重要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委員,第九屆中央委員。文革期間,陳毅、譚震林等人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挺身而出與四人幫斗爭,被誣陷為「二月逆流」。1968年,下放石家莊。1971年1月16日,腹痛加劇,發現患有腸癌。1972年去世,在北京西郊八寶山舉行追悼會,毛澤東親臨現場。逝世後,中國政府稱他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1977年其遺作專集《陳毅詩詞選集》出版。
主要戰役
紀念建軍八十五周年 抗日篇( 黃橋戰役)圖冊
黃橋戰役
1940年9月30日,國民黨調集部隊,對江蘇省泰興縣黃橋地區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發動進攻。黃橋戰役進行時,八路軍第5縱隊從淮陰地區南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部隊東進至運河,在戰略上起了策應作用。此役歷時4天,共殲國民黨軍隊1.1萬餘人,俘虜官兵4000餘名,繳獲軍用品甚多。新四軍傷亡900餘名。這次戰役,對反擊國民黨軍隊進攻的重要戰役。為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新局面。
孟良崮戰役遺址圖冊
孟良崮戰役
1947年4月,蔣介石在進攻延安的同時,調動40萬人向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陳毅、粟裕等率領的華東人民解放軍作戰,殲滅國民黨2萬4千多人。5月上旬,國民黨軍復由臨沂、泰安一線,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區進攻,壓迫華東解放軍退至膠東狹窄地區。華東解放軍以部分兵力分別鉗制國民黨的左右兩翼,而以主要兵力實施中間突破,即選擇了冒進突懸的中路敵人,實行猛烈的圍攻,經過5月13-14日的浴血戰斗,陳毅率軍將國民黨素有「王牌師」之稱的整編74師全殲於孟良崮山區,此戰共斃傷俘虜國民黨3萬2千多人,該師師長張靈甫亦被擊斃,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也是後來小說《紅日》的歷史題材。解放軍打退國民黨對沂蒙山區的第二次進攻,扭轉了山東戰場的整個戰局。7月,陳毅率軍再次打退了國民黨的第三次進攻,國民黨被迫西撤。
硝煙中的淮海戰場圖冊
淮海戰役(1949年)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這時,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解放軍經過66天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
上海戰役月浦攻堅戰紀念碑圖冊
上海戰役(1949年)
上海戰役是陳毅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他指揮的最艱難的戰役。國民黨大部分軍隊退集到了上海,蔣介石要求指揮這三十萬軍隊的湯恩伯堅守六個月,等待美國人出兵救援,陳毅指揮的第三野戰軍已經達到了上海。
陳毅擔當上海市市長;共產黨軍隊極力將國民黨調到外圍陣地加以殲滅,以輕武器攻佔城市,付出了重大代價,取得了勝利,前後15天時間。上海戰役,除湯恩伯率5萬人乘軍艦撤逃外,其餘15.3萬人全部陣亡。
Ⅶ 上海戰役的難忘一刻
群龍無首時,組織部隊向前沖
1949年5月14日,慘烈的月浦攻堅戰才進行兩天,邱祖清所在的29軍87師260團3營某連,4個連級幹部,1位犧牲(副指導員印達),3位負傷(連長曹海雲、指導員沈士德、副連長印信權)。3個步兵排的排級幹部也全部犧牲或負傷。連隊只剩30多人,戰況正烈,戰士們卻沒有了指揮。年僅18歲的連長通信員邱祖清,當機立斷,主動出面代理連長職務。他火速趕到營長張景昌處報告情況,並趕回連隊把戰士組織起來繼續戰斗。邱祖清發動大家把原來綁在腿上的綁帶解下來,將手榴彈4個一捆紮起來,組織4人爆破小組,用火力掩護突破敵軍的防禦工事,沖上去爆破,將手榴彈塞進敵軍的碉堡內,炸毀了敵軍的一座子母碉堡。爆破成功了,但一起沖上去的3位戰友也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
29軍87師政治部頒發給邱祖清的一等功獎狀
上海戰役勝利後,29軍87師政治部為邱祖清頒發了一等功獎狀和人民功臣獎章。
60年,銹跡爬上了「人民功臣」獎章,同時頒發的一等功獎狀也早已泛黃。紙上的字跡卻還清晰可見:「邱祖清同志於卅八年五月十三日在月浦戰役中,因英勇頑強堅決消滅敵人,建立功勛……評定為一等功」。
字跡背後的故事也沒有被銷蝕。
戰地急救袋:看上去不起眼,卻能提供及時護理
不要小看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布袋,對於負了輕傷的同志,它能夠提供第一時間的護理。這是上海戰役前,參戰部隊發給指戰員的「戰地急救袋」。內備簡單葯棉、葯品,供指戰員在負傷時先自行簡單處理傷口。
《挺進報》是1945年華中軍區第二軍分區四團創辦的團報,四團正是上海戰役中29軍87師259團的前身。
29軍87師260團的擔架連指導員張德惠在月浦之戰時使用的衛生葯包。
《挺進報》創刊時,陳守律是四團三營八連的文書,文筆出眾,常常給報社投稿,為此,報社特意給他頒發了記者證。
一等人民功臣獎狀
團長、政委、副團長、參謀長、主任——時隔60年,在李洪韻同志的「一等人民功臣」獎狀上,5位領導的簽字還分外清晰,可見主人對獎狀的愛護。
1949年6月17日,28軍授予參加渡江、上海戰役的偵察排長李洪韻的獎狀。獎狀(如上圖)分為內外頁兩張,表揚了他「打劉行時偵察敵情,勇敢到敵人地堡前面,完成任務;抬擔架救傷員不顧一切,不折不扣,以身作則。能起模範作用,帶頭去干。」
Ⅷ 破曉東方攻打月浦是那一集
破曉東方攻打月浦是5集。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東方衛視破曉東方電視劇破曉東方上海外圍戰在月浦遭到了敵人地堡群的猛烈阻擊,我軍傷亡慘重,面對這一情況,我軍將領及時調整戰術,改猛進穿插為攻堅戰術和逼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