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門徒在那拍的
《門徒》拍攝場景 – 清邁安納塔拉水療度假村的安納塔拉度假酒店。
劉德華深入金三角
「金三角」一向給予外間很神秘的感覺,難得攝制隊來到這個曾是聞名世界的罌粟種植區進行拍攝,主角劉德華及吳彥祖都感到十分興奮。最令劉德華及吳彥祖印象深刻的是拍攝的第一天,便看到遍布整個山丘的罌粟花田之壯觀場面,事後他們才被告知這遍罌粟花田是由人手製作的,在開拍前一天由農民插下了6000枝罌粟花造成的,兩人不禁稱贊說 : 「真的好像呀」,而吳彥祖更說 : 「當地農民以前就是種這些罌粟為生,他們看到我們製造的罌粟花及果實流出的啡色汁液,都說跟他們以前種的非常相似 !」 導演爾冬升(爾冬升新聞,爾冬升說吧)說由於農民見過當年販毒軍人,又做過種植罌粟及包裝毒品等事情,所以他乾脆找他們來做臨時演員 : 「簡直好似拍紀錄片,他們比我還要熟練,都不用教,就自動去做出每個制毒工序的所需動作。」
Ⅱ 電影 門徒 反映了哪個地區製造毒品的情況
樓上說的對,就是金三角(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
Ⅲ 劉德華電影門徒反映是哪地區 劇中的販毒問題值得人們關注
1、反映的是金三角地區的販毒問題。
2、《門徒》是由爾冬升執導,陳可辛監制的犯罪劇情片,由劉德華、吳彥祖、張靜初、古天樂、袁詠儀領銜主演,於2007年2月13日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同步上映。影片講述了警察阿力為掌握整個販毒王國的販毒證據,他在做卧底期間和毒梟昆哥鬥智斗勇的故事。
3、金三角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長期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
Ⅳ 劉德華扮演的(門徒)中體現了什麼地方的制毒
劉德華扮演的門徒中體現了在「金三角」地方的制毒。
生活在香港的昆哥(劉德華飾)表面上經營著一家小店做小生意,其真實身份卻是掌控著龐大販毒脈絡的毒梟老大,他的妻子(袁詠儀飾)已經有了兩個女兒,如今又身懷六甲,這讓昆哥產生了金盆洗手的想法。其實她的妻子對他的毒梟背景早已心知肚明,只是為了家庭,一直未吐露出來。
阿力(吳彥祖飾)是跟隨昆哥多年的「門徒」,他的真實身份其實是警方的卧底。雖然得到昆哥的信任,可一直以來卻始終掌握不到關於制毒販毒的詳細情況,這讓他非常苦惱,就在他灰心喪氣的時候,昆哥忽然要帶他去東南亞深入制毒的秘密基地。
芬夫(古天樂飾)是個癮君子,他的妻子阿芬(張靜初飾)為了向丈夫證明人是可以戒毒的,從而也染上了毒癮。為了便於自己吸毒,喪盡天良的丈夫居然逼迫自己的老婆和三歲的女兒替自己販毒。而阿芬在渴望戒毒的時候偶然結識了阿力,兩人不知不覺發生一段微妙的情感糾葛。
(4)電影門徒在哪個地方制毒擴展閱讀:
影片故事別開生面、情節張力十足、人物豐滿鮮活、內涵引人深思。該片不僅保留了爾東升電影濃厚的生活氣息,豐富的知識信息量,還展現出爾東升電影少有的恢宏大氣、深刻內涵和人性思考。
銀幕上演繹過無數遍的毒品題材在爾東升的筆下仍讓人看到許多創意,能夠從頭到尾牢牢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香港電影中已經被用濫的「無間情結」在該片中依然會讓人產生別樣的感悟和思考。
而警匪片中常見的追逐和動作戲,該片中雖然不佔主要位置,但僅有的幾場戲也被導演打造得十分精良,頗具亮點。
Ⅳ 劉德華主演的電影《門徒》反映了( )地區製造毒品的情況。
劉德華主演的電影門徒反映了香港地區製造毒品的情況。
強制隔離戒毒最長時間是兩年,最長可延長一年。社區戒毒期限是三年。
Ⅵ 電影《門徒》反映了什麼地區製造毒品的情況
金三角地區,《門徒》的故事主要就是講述警察阿力,卧底期間發生在金三角地區的故事。
《門徒》是由爾冬升執導,陳可辛監制的犯罪劇情片,由劉德華、吳彥祖、張靜初、古天樂、袁詠儀領銜主演,於2007年2月13日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同步上映。
影片講述了警察阿力為掌握整個販毒王國的販毒證據,他在做卧底期間和毒梟昆哥鬥智斗勇的故事。
(6)電影門徒在哪個地方制毒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林昆
演員劉德華
毒販,外號莊家。原是一名制毒工人,他心思深沉,疑心重,最後成為壟斷香港、台灣毒品市場的大毒梟。但生活低調,日子過得節儉。
2、阿力
演員吳彥祖
一名警察,一入行就被派做卧底。經過七年,成為毒梟昆哥最信任的人。在逐漸走近昆哥的過程中,開始理解和同情他的處境,並漸漸與對方產生了親人般的感情。同時,他同情吸毒的鄰居阿芬和她的女兒,想幫對方戒毒,但未能成功。
3、昆妻
演員袁詠儀
大毒梟昆哥的妻子,育有兩女,正懷有第三胎,希望為丈夫一索得男。她表面賢淑善良,其實早已洞悉丈夫為毒販,所以對一切事情早有心理准備。
Ⅶ 14、劉德華主演的電影《門徒》反映了( )地區製造毒品的情況。(單選題)
劉德華主演的電影《門徒》反映了(A)地區製造毒品的情況。A、「金三角」 B、「銀三角」 C、「金新月」 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Ⅷ 劉德華主演的門徒是在哪個區域的禁讀什麼
劉德華主演的電影《門徒》反映了金三角地區禁讀情況。
劉德華飾演的毒販,外號莊家。原是一名制毒工人,他心思深沉,疑心重,最後成為壟斷香港、台灣毒品市場的大毒梟。但生活低調,日子過得節儉。
因患上嚴重的糖尿病,經過多次考驗和觀察,認准阿力做自己的接班人,並准備把自己的小姨子嫁給他,自己則打算逃到國外,過悠閑的下半生。
門徒的劇情簡介:
阿昆(劉德華飾)長年壟斷了海洛因市場,雖視追隨8年多的阿力(吳彥祖飾)為接班人,但阿昆一向小心行事,從沒透露過「貨倉「、加工場的位置也未見過其他「同事」。阿昆打算把自己的生意全權交由阿力打理,阿力漸漸知道了更多毒品市場中的秘密。
8年來阿力以卧底的身份搜集毒販的全部資料,但他對吸毒者阿芬(張靜初飾)投入了感情,阿芬的景況卻令他對自己邊緣人的身份感到更加迷惘。
鬥志斗勇的過程中,阿力最終取得了阿昆的完全信任,8年來的追蹤,也有了終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門徒
Ⅸ 《門徒》電影取材自哪
好看的電影啊……
我喜歡的:
《肖申克的救贖》:
簡介:影片從1946年講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里裝了子彈,接著有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再下來他就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
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後來,獄警們發現了安迪的理財能力,都來找他做投資咨詢,甚至孩子升學問題也來找他請教。監獄長讓他做假帳,從中漁利。
多年過去,有一天,安迪鄭重地對雷德說:如果你出獄,一定到某地一棵樹下把一個盒子挖出來。當天夜晚,安迪越獄。雷德獲釋後照安迪的話做,兩個朋友在墨西哥海濱重逢了。
為什麼好看:此片1995年進入香港,一反常態的題材和故事背景,在香港電影界引起轟動,該片也因此得名《刺激1995》。《肖申克的救贖》《刺激1995》《月黑高飛》三個不同的名字講述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男人的故事、一個關於希望與自由的故事。
關於票房:自1994年在美國公開上映之後,在美國僅僅獲得了2800萬美金的票房收入,相比製作成本是2500萬。但是,卻因為錄像帶出租而受到了觀眾的注視。2004年10周年的時候在美國好像又推出新版本再次公映,具體情況不清楚。
關於奧斯卡獎:翌年參加奧斯卡獎的評選時,獲得了包括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音樂/歌曲七項大獎的提名。卻因為遭遇了《阿甘正傳》而統統墜馬,其中最佳配樂敗給《獅子王》,乘興而來,空手而歸,但是從IMDB得分和在影迷心中的地位……
《這個殺手不太冷》: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萊昂,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片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萊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
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萊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萊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萊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讓·雷諾和娜塔莉·波特曼主演,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第一部也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很好看!
《布拉格之戀》:根據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改編拍攝的。覺得很好,但是更喜歡書。
布拉格之戀
長達三個小時的《布拉格之戀》是一部相當挑戰影迷觀影精力與智慧的電影,當一段(或說數段)愛情在一國史詩的底色上呈現於人們面前時,不可能不出現這種結果。所以看完整部片子,任思緒紛繁蕪雜地滾滾而過,坐在電腦前卻無字可寫。
看電影的時候,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潛意識里一直出現米蘭.昆德拉《笑忘書》的影子,等到看完電影查找這部電影的相關資料時,預料之中的意外發現這是根據米蘭.昆得拉的另一部作品《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改編而成的,怪自己鄙陋,只看過《笑忘書》,其實只要注意一下這部片子的英文名字,應該是很容易猜到的。而正因為如此,所以如果想對這部片子做一個比較認真的影評,至少應該看一遍原著然後再看兩遍電影,因此,在此只能簡單的寫一下自己的種種聯想。
從哪說起呢?就從男主人公Tomas說的第一句話開始吧。那句話是對一個性感美麗的女人說的「take off your clothes」,讓人跌破眼鏡的一句話,卻在片中出現了數次。這句話,普通聽起來未免太過赤裸,但在主人公說來卻彷彿理所當然,當然,這也與男主人公自信不羈的性格與迷人的魅力有關,否則引出的就不是兩段愛情,而是女人們的耳光。說到這里,不能不提一下Tomas的扮演者丹尼.迪.劉易斯,他的眼睛是出了名的深情而又深邃,很多跟他配戲的女演員說最害怕看他的眼睛,因為看久了擔心會落入那一池清澈深邃的情深中,而法國的阿佳妮更曾義無返顧的深深愛過這個最後傷她之極的英國男子,由此可以想像,丹尼.迪.劉易斯絕對是扮演這個只用眼睛就能讓人心醉神迷的Tomas的最佳人選。再說這部片子的女主角朱麗葉.比諾什。當她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眼睛裡時,絕對是讓我眼前一亮,因為第一次看到閃著年青女子特有的眩目光華的朱麗葉.比諾什。在之前看過的她的影片中,她多以堅強,獨立,而又有所偏執的成熟女性出現,因此初見渾身散發著青春光芒甚至有些羞澀的朱麗葉.比諾什,多少有些驚艷。片中主人公的表演細膩生動,均是可圈可點,這也保證了這部片子的質量。
影片中出現了很多情愛鏡頭,這也是這部片子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片中對於性愛場面的表現十分自然,對人體的展現也並無避諱,就那樣自然而然的呈現於眼前,比起那些故弄玄虛或者有意避之的情色電影來說,反而顯得坦盪。此外,片中的情愛場面對於電影對人物性格以及愛情的理解有著不可或缺甚至入木三分的表現力,如Sabina(麗娜.奧林)與Tomas每次做愛前後的對話、以及對SABINA帽子、鏡子這些細節的重復出現,讓人比較深入的關注主人公們之間心理以及他們的性格,還有那種他們對待愛情的情緒--逃避,而TOMAS 與特 麗 莎 之間的性愛場面則層次鮮明的體現了他們兩人之間的愛情進程。當TOMAS回到布拉格重見特 麗 莎 後那一場先緩後急的情愛戲,非常動人的表現了兩人之間重新信任對方重獲愛情並且決定珍惜愛情的那種幸福感。或纏綿或激烈的情愛場面無不彌漫著主人公們之間復雜而又深刻的愛情,那種情緒的暗涌恰如其分的再現了原著中的語言,因此這部電影被稱為「情色電影」的經典決不為過。
電影中的愛情同樣令人心生慨嘆,影片將三個人之間的愛情友情糾葛表現的淋漓盡致,入骨三分。兩個女人分別與那個男人的愛情暫且不提,只是兩個女人之間的那場「赤誠相見」就足以讓人回味悠長。兩個人像出生嬰兒般赤裸裸的相對,SABINA的自然與特 麗 莎 的最初的羞澀矜持都細膩的展現了兩個人不同的性格還有她們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SABINA充滿藝術的氣質,對愛情想停留又想逃避的無奈;特 麗 莎 的相對傳統以及對待愛情的認真偏執。尤其是朱麗葉.比諾什的表演,拍攝SABINA時對SABINA身體的欣賞中帶有一點恐懼跟嫉妒,拍著拍著眼淚暗流手足無措,之後是作為SABINA的模特被拍攝時的緊張,最後完全放鬆下來並在SABINA的鏡頭下與SABINA的忘情大笑,動作與心理都流暢自然,極富層次感,也相當動人。當兩個人忘情而笑,她們是否原諒對方分享著TOMAS的愛不得而知,但至少從那時開始,兩個人成為了影片結尾SABINA所說的「the most close friends」。
看著《布拉格之戀》,想起張愛鈴的《傾城之戀》。香港的淪陷成全了柳原與流蘇的愛情,或者說一座城的傾倒成全了流蘇的婚姻。而布拉格的嚴峻形勢也見證甚至幫助TOMAS確定了自己對特 麗 莎 的愛。亂世之中的愛情,總是滲透著模糊的不確定感與孤獨無助的絕望,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再瑣碎的愛情也有其崇高感人之處,只要兩個人是真心的相愛。只是張愛玲與米蘭.昆德拉對待愛情確定後的結果不同,張愛玲始終握著手裡的一把蒼涼,所以柳原與流蘇愛情過後走進了婚姻,「柳原再也不與流蘇開那些讓人臉紅心跳的玩笑,他要留著那些玩笑話說給別的女人聽」,而流蘇則像所有平常普通的女人一樣操持這一份亂世成全的婚姻。而米蘭.昆德拉仍然保持著浪漫主義情懷,讓TOMAS和特麗莎跑到鄉下避世,過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只是他無法欺騙自己,同張愛玲一樣,對於是否有「生死契闊」這回事同樣心存疑惑,所以他不得不讓兩個最終相愛的人干凈的死去,讓他們在死亡中完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又或者說,米蘭.昆德拉認為人只有沉重著才能活下去,他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中說,「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越沉,我們的生活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和實在。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現實的存在。他將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 那麼我們選擇什麼呢?沉重還是輕松?」相愛的幸福感是沒有負擔的輕松,影片結尾,TOMAS與特 麗 莎 幸福相偎,特 麗 莎 問他在想什麼,TOMAS說:「how happy am i !」當幸福真正來臨,要麼再次選擇沉重瑣碎的生活下去,要麼離開大地,快樂地走向死亡,我懷疑米蘭.昆得拉有唯美主義傾向,所以他選擇後者。結果,TOMAS就同特 麗 莎 一起在唯美的雨中走向了越來越模糊的幸福與死亡。
我對布拉格一直有種莫名其妙的嚮往,覺得那應該是童話或者幻想帝國中的古堡。而在高中歷史上,提到布拉格的時候不過是蘇聯在「布拉格之春」後的空降佔領了著這一座城市,那個時候,怎麼能想得到那會是如此殘酷甚至慘烈的「侵略」呢?歷史課本上的一句歷史記載,往往不能涵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血淚史。而這部電影顯然沒有達到米蘭.昆德拉原著的高度,除了前半部有著對蘇聯佔領布拉格有著記錄片似的真實反映,隨著情節的發展,那場佔領被逐漸的淡化,直至淡化成了一場存在的背景,凸顯的只是TOMAS和特麗莎之間的愛情,這顯然是弱化了米蘭.昆德拉有關政治、歷史隱喻的思索。在這一點上,《霸王別姬》做的更好,走的更遠。《布拉格之戀》中彌漫著愛情與情慾,還不時流露出作者跟導演的情緒,而在《霸王別姬》中,導演站在鏡頭後以完全冷靜的頭腦指導著影片的拍攝,電影中只剩下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絲毫不顯講故事的人的痕跡,就在這種不露聲色中,演員們完成了人性、時代、命運以及愛情完美融合的史詩般的佳作。
還有其他好看的:
《低俗小說》、《天生殺人狂》、《撒瑪利亞女孩》、《閃靈》、《美麗心靈》、《勇敢的心》、《夜訪吸血鬼》、《迷牆》、《霸王別姬》、《向日葵》、《陽光燦爛的日子》
好看的實在太多了,有些是老師介紹的,有些是自己看的。其實,很多現在所謂大賣的片子都很沒內涵,看了一遍就沒有意思了,還是老片子好看。最先推薦的三部片子我都至少看過3遍,都很經典。《公民凱恩》(《大國民》)這部片子也很好,如果喜歡黑白片可以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