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柴可夫斯基懷念故土的旋律在哪個電影里

柴可夫斯基懷念故土的旋律在哪個電影里

發布時間:2023-01-25 02:23:32

1. 有個電影叫什麼 《幻想曲2000》里都有什麼曲目 幫忙 寫下來!都要哦

1、貝多芬:第五交響曲(Symphony No.5)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又名「命運交響曲」,其時而緊迫,時而舒緩的旋律可謂家喻戶曉。本段選擇了其中雄壯、緊迫的部分作為開場,配以一些簡單抽象的幾何圖形的聲影變化,在類似蝴蝶的圖形舞動中,依次出現代表雷鳴、閃電、龍卷風、火山爆發等展示自然力量的畫面,顯示了命運的《幻想曲》劇照(6張)不可避免和雷霆萬鈞,而蝴蝶最後融入一道光線中則暗示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歸宿。 2、雷斯皮基:羅馬的松樹(Pines of Rome) 「羅馬的松樹」是第二段則是雷斯皮基一系列羅馬題材的交響樂中的一部,製作人員匪夷所思地設計了一些會飛的鯨魚作為主角,在開始舒緩的節奏中,頑皮的小鯨魚惹怒了海鷗,陷入了冰山之中,後面的音樂變得雄渾,無數條藍鯨在雲海里上下翻飛,翱翔在閃電和雷鳴之間,這是何等壯觀。 3、格什溫: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爵士樂本來是世紀初美國街頭和夜總會中不入大雅之堂的通俗音樂,是格什溫將它們引入了高雅音樂之堂。本段動畫還原了它通俗和清新的本來,以30年代的紐約大都會為背景,敘述了一個充滿幻想的工人、一個渴望父母之愛的小女孩、一個窮困潦倒的藝術家以及一個有著難纏妻子的老頭實現自己夢想的簡單故事,本段以漫畫式人物和線條呈現出大都會生活的光怪陸離,人物動作的韻律尤其是冰舞與樂曲配合緊密。 4、肖斯塔科維奇:第二鋼琴協奏曲-快板(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 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的動畫故事取材自安徒生的經典童話——「堅定的錫兵」。獨腳錫兵與瓷芭蕾舞女相愛,卻受到一個凶惡的嚇人盒中怪臉的阻撓,錫兵被打進下水道,經歷一系列冒險以後又奇跡般地返回,與怪臉進行了一場惡戰,最後是個典型的童話結果,正義戰勝邪惡,有情人終成眷屬,畫面鮮艷而富童話色彩,故事與鋼琴曲的歡快十分映襯。 5、聖桑:動物狂歡節(Carnival of the Animals) 本段的主角是火鶴。一群動作一致的火鶴,與一隻喜歡玩溜溜球火鶴遭遇,這讓整群火鶴的步調大亂,於是大家群起而攻之,卻總是不能奈之如何。火鶴的動作滑稽有趣,色彩艷麗,暗含著個性與集體的差異和沖突。 6、杜卡∶魔法師的學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魔法師的學徒」是1940年版本「幻想曲」的保留段落,主角是迪斯尼公司起家的動畫明星米老鼠,米老鼠是一個魔法師的學徒,偷偷戴上魔法帽施展魔法讓掃把代替自己提水,然後自己呼呼睡去,夢見自己用魔法指揮海浪、星辰,驚醒後才發現淹到處都是水,還是魔法師給他解了圍,故事和畫面都很有趣,典型的迪斯尼特色。 7、艾爾加: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Marches) 「威風凜凜進行曲」本來是一曲嚴肅的樂曲,本段卻將它與聖經里「諾亞方舟」的故事,和唐老鴨的浪漫愛情結合成為喜劇。唐老鴨在諾亞的指引下,召集所有的動物登上方舟,卻與女友戴茜鴨失散,洪水退去以後,所有的動物得救了,戴茜鴨返回尋找失落的項鏈,終於與唐老鴨重逢。這段最有趣的就是動物們和著樂曲進行曲一般的的一致節奏,走向方舟的場面。 8、史特拉文斯基:火鳥組曲(Firebird Suite) 此段是整個「幻想曲2000」中最有震撼力的段落,音樂十分雄渾有力,故事是生命的象徵春天之神在遭受毀滅以後重生,本段無論是春天之神的上下翻飛播撒生命,還是令人心驚的火山爆發,都以對比強烈和細致的畫面呈現,其光影變化非常優美,震撼著觀眾的心靈和視聽,作為「幻想曲2000」的結尾非常完美。
編輯本段音樂 幻想曲
一種形式自由灑脫、樂思浮想聯翩的器樂曲。16、17世紀的幻想曲常由弦樂器(主要是琉特)或鍵盤樂器演奏,多用復調模仿手法(基本相同的旋律在高低不同的聲部中輪番出現)自由發展主題。其後,幻想曲常作為賦格曲和奏鳴曲的前奏,與結構嚴謹的賦格曲和奏鳴曲本身形成對比,如J.S.巴赫的《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W.A.莫扎特的《c小調幻想曲》。此外,也作為獨立的器樂曲,性質類似隨想曲,如莫扎特的d小調和c小調鋼琴幻想曲、L.van貝多芬的《g小調鋼琴幻想曲》和《c小調鋼琴、樂隊與合唱幻想曲》。浪溫派作曲家F.F.肖邦、R.舒曼、J.勃拉姆斯等人的鋼琴幻想曲常表現如夢的意境。F.李斯特稱其以歌曲、歌劇和器樂曲主題為基礎的鋼琴和樂隊改編曲為幻想曲。許多自由發展主題的歌劇集成曲,如P.de薩拉薩特和F.韋克斯曼的《卡門幻想曲》也稱幻想曲。幻想曲與隨想曲既有聯系又有不同。一般地說,幻想曲著重內心深處的表達,更主觀一些;而隨想曲則偏於韻味和情致的抒發,外在情緒性更多一些。從形式結構上看,幻想曲往往比隨想曲要長大。但二者常常相互滲透,難以絕然分清。 幻想曲是一種即興的器樂作品。作曲者可以隨自己的幻想自由創作。樂曲具有幻想的自由奔放的特點,並富浪漫色彩。根據幻想曲的變化發展和樂曲的特點,其可分為下列四種。 一,早期的幻想曲猶如前奏曲,常放在賦格曲之前。這類幻想曲規模常較宏偉,用復調結構。例如巴赫的《d小調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Mozart的《c小調幻想曲與奏鳴曲》 二,不附在其他作品之前的獨立的器樂幻想曲。這類幻想曲規模常由許多對比段落連接而成,各段的速度、調性不一致。此外,還有幾個獨立樂章組成的套曲形式的幻想曲。例如聖桑的《豎琴幻想曲》、貝多芬的鋼琴合唱和管弦樂隊的《合唱幻想曲》等。 三,19世紀出現歌劇主題的幻想曲和民歌主題的幻想曲,他們都是根據現成的旋律主題進行變奏自由展開。例如格林卡的俄羅斯民歌主題幻想曲《卡瑪琳斯卡婭幻想曲》,李斯特的鋼琴與樂隊《匈牙利幻想曲》。 四,19世紀還出現管弦樂的標題音樂作品的幻想曲(交響樂幻想曲),他們常有具體內容的描述,性質接近交響詩,而曲式更為自由。例如柴可夫斯基的交響幻想曲《暴風雨》等。 肖邦《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這首樂曲的曲目意味著這首樂曲既有幻想曲的特點,又有即興曲的性質。樂曲採用復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熱情奔放的快板,上下奔騰的快速旋律,表現出奔涌般的激情。第二部分轉為中般,奏出如歌的抒情主題,旋律帶有夢幻般的情調,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但速度更快,熱情更加高漲,當音樂從高潮上平靜下來時,第二部分的抒情歌唱性旋律的第一句,又在低音區出現。但這已經是結尾了。那溫柔而低沉的琴聲彷彿沉入幽靜的冥想,給人呢留下了無盡美好的心緒

2. 柴可夫斯基——我感我思故我在

迴旋不絕的柴可夫鋼琴第一和翻江倒海的柴可夫第五交響曲。

鋼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撲涌而出的旋律激情四射,引人遐思,伏爾加河,西伯利亞,江河奔流,岩漿迸發,能想到的俄羅斯大場面盡情來吧,略過腦海,恢宏,壯麗,連綿起伏,一望無垠,所有能想起的類似詞句都堆砌過來也不嫌多,我的感想就是,擦,今晚就沖這一個樂章,來的也不虧。話說柴可夫真的憂郁嗎?這個樂章可是聽不出來,果然年輕無敵,33歲的作品不會有翻江倒海的苦澀,就如同第五不能重復鋼一的激情。

第二樂章,俄羅斯田園牧歌,想起契訶夫筆下的庄園田野,俄羅斯少男少女。

聽完第一樂章,發覺犯了個錯誤,不應該坐到第二排,往後坐幾排,音效恐怕更好。下次注意。

第五交響曲的整體感受就復雜得多,第一樂章由來,據說滿馬路的乞丐都在哼唱這個節奏,所以柴可夫拿來入了交響樂,也許他只是單純喜歡這個節奏,或者乞丐的某些特質觸動了他?我卻總是擔心柴可夫是不是開始思慮命運的嬉戲,看似玩笑性質的跳躍節奏,誰知道哪天哪位就跟乞丐做了好夥伴?後面幾個樂章記憶有些混雜了,第二樂章吧?草木林立,波光閃閃,光輝灑下,銀月初升,仙之人兮紛紛而臨下,既塑造了仙境,又是仙境之音。閉上眼,就可以忘我,睜開眼,仙樂已過,節奏突變,恍若隔世。第三第四樂章,掙扎往復,海水裡沉溺,旋流暗涌,起起浮浮,翻天覆地,沉入海底。太陽升起,照射到心中,身體已經不存在了,思維也多餘,感受,感受就好了,樂曲,旋律,可以帶給你一切,也可以掠奪走一切。一切都是滿滿的,一切又都是不存在的。

記起年輕時看過關於柴可夫的一部影片,劇中年幼的柴可夫赤腳穿睡衣疾奔過家中長廊,一路嚷嚷著跟媽媽求救:那個旋律一直追著我,一直追著我不肯放。我理解了,他的腦子里就是裝著無窮無盡的旋律。

聽完柴可夫跟馬勒回想對比,結論:柴可夫是我感我思故我在,馬勒是我思我感故我在。

3. 樂聖柴可夫斯基的劇情簡介

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紀著名的俄國音樂家,也是個性孤僻的怪人,生平故事極富傳奇色彩,因而成為英國鬼才導演肯.拉塞爾拍攝音樂家傳記電影的物件。他以其一貫的大膽手法和強烈視覺風格集中刻劃樂聖的各種情慾生活,包括與姐姐之間的曖昧關系,同性戀的男友,愛才的貴婦梅克夫人與他的書信熱戀,淫盪少女安東尼娜米尤柯娃與他之間的錯誤婚姻等,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教人在炫麗的音畫包裝之中感到目不暇給。

4.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哪些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於伏特金斯克市,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那麼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哪些呢?

1、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後》、《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f小調《第四交響曲》、e小調《第五交響曲》、b小調《第六交響曲》等。

2、 。作為世界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柴可夫斯基一生當中所創作的優秀作品在世界音樂史的發展上也是占據著重要地位的。

3、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創作方向偏向於浪漫樂派,他的曲子作品往往情感十分的飽滿,旋律也十分優美。在柴可夫斯基的前期創作道路上,他這一階段的作品風格偏向積極地歡樂曲風,能夠感受到作品當中對於光明和信心的追求。而後期的作品風格則轉向深刻悲劇性的表現。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於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哪些的全部內容了。

5.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中那段俄國民樂的名字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段,都給你看看。樂曲從一段遼闊的慢引子開始: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個聲部的方式(每個聲部兩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贊美詩《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台灣譯為《天主佑民》)的旋律,它那安詳的步伐象徵著俄羅斯人民和平與安寧的生活。到了(1:18)左右,這個主題加入木管樂器,音響庄嚴、宏偉而有力。
緊張的氣氛在增長著,隨著(1:53)左右的一聲定音鼓,你會聽到低聲部出現一種驚惶不安的節奏,它帶來騷亂而激動的情緒,象徵法軍的入侵已打破俄羅斯人民安寧的生活。這時你可以聽到一個音?#123;柔和動人、如泣如訴的主題在雙簧管、長笛、單簧管和大管(2:46)聲部輪流傳遞。(2:53)和(3:01)左右,你會聽到鼓鈸對擊的聲音,音樂的速度開始不斷地加快,音響也不斷地增強,音樂進入一個小高潮。
在(3:12)左右,原先的不安情緒被一個描繪徵集俄羅斯軍隊的插段所代替,你會聽到急促的軍鼓聲(3:26),在小軍鼓背景的襯托下,木管樂器和法國號奏出一個號召性的合奏主題,這個主題經過幾次反復,隨後是一個短暫的休止(4:25)左右,音樂轉入快板部分(4:28)左右。
這時的音樂和前一段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時音樂的速度極快,開始描寫兩軍決戰的場面,從這主題特意加強的重音和切分音中,彷佛可以聽到劍擊聲和馬蹄聲似的。當這個主題逐漸遍傳整個樂隊並發展到最高潮時,在(5:02)左右你會聽到擊鼓聲,到了(5:08)左右,法國號和短號相繼奏出《馬賽曲》,它的反復呈現用以作為法國軍隊侵入俄國的象徵。
兩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錯後逐漸舒緩下來(6:04),接著出現的是同《馬賽曲》主題相異的兩個俄羅斯風格主題。(6:20)出現一支流暢、遼闊的俄羅斯民歌,訴說著俄羅斯人民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以及他們不畏強暴、准備給予來犯的敵人迎頭痛擊的決心。留意這時樂團打三角鐵的聲音,你應該聽到足夠的泛音,如果你只能聽到喑啞的音色,不是你的唱片錄音欠佳,就是你的器材差勁。
另一個在(7:35)出現的主題是俄羅斯婚禮歌曲《在大門旁》,先由長笛和單簧管奏出,具有一種熱情的特性,在(7:53)左右你會聽到鈴鼓的聲音,它應該是澄清的。這投歌曲充分表現出俄羅斯人民即使在危難時刻仍然不失去蓬勃的朝氣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和上面的俄羅斯旋律一樣,舒緩了緊張的戰斗情緒。
隨後一段(8:36)又是會戰場面的描繪,音樂顯示新一輪的搏鬥,銅管樂器和弦樂器錯綜交織,打擊樂器象徵刀光劍影的搏鬥,(9:08)開始,你會聽到多次擊鼓和擊鈸的聲音,而《馬賽曲》在後期會漸次減弱並逐漸消失,它的片斷只是加快了速度,時斷時續,後來在低音弦樂器的陰沉音?#123;襯托下轉入低音區(大管、低音長號和大號)。
(10:06)又出現我們熟知的兩個俄羅斯風格的主題,留意三角鐵的聲音。這段再一次強調俄羅斯人民對入侵的敵人的勝利。(10:52)左右你會再聽到熟悉的俄羅斯民歌。緊接在《馬賽曲》(11:13)主題之後,樂聲的速度加快和加強,到了(11:47)出現第一聲炮響,接連出現五下炮聲,音樂轉入暴風驟雨般的下行樂句,至(12:36)停止,描繪最後的搏鬥和敵軍的潰逃,形象鮮明、逼真。
(12:37)左右,進入樂曲的尾聲,從引子的贊美歌?#123;主題開始,這時候,整個樂牶團R時添加進來的管樂隊以雷霆萬鈞之勢庄嚴而宏偉地奏出,你會聽到加入來的鍾聲,由於結合著管鍾的特別新穎的色彩,顯得更加威武堂堂,成為一首輝煌的勝利頌歌,象徵著斗爭的光榮結局。但是這首贊美詩的有力陳述屢次被會戰主題的一些急速的樂句所打斷(13:40),這些音階式樂句的重現,使人們又回想起過去同敵人的搏鬥。
最後,一個莊重而有力的主題響起來了,這就是格林卡的歌劇《伊凡?蘇薩寧》的終場合唱《光榮頌》的主題,(13:52)左右,配合十一響炮聲和教堂響起的鍾聲,它是俄羅斯人民最後勝利的宣告,整個樂曲就以這凱旋的歡樂頌歌作為結束。

6. 柴可夫斯基的簡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於伏特金斯克市,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

個人重要履歷

1864年,從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

1867年,《第一交響曲》在莫斯科首次演出。

1870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在莫斯科初次演出。

1877年,芭蕾舞劇《天鵝湖》首演。

1879年,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首演。

1880年,《義大利隨想曲》首演。

1888年,《第五交響曲》在聖彼得堡首演。

1890年,創作歌劇《黑桃皇後》。

1892年,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在聖彼得堡首演。

1893年,創作《第六交響曲》;同年11月6日,逝世。

與梅克夫人的友誼

1876年,富孀梅克夫人經魯賓斯坦介紹認識了柴可夫斯基,決定從經濟上幫助這位受貧窮困擾的作曲家。此後14年,梅克夫人一直給柴可夫斯基以經濟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勵 。

1879年,柴可夫斯基在布賴洛夫散步時,突遇梅克夫人,但沒有說話。1890年,梅克夫人向在第比利斯的柴可夫斯基寫信宣告停止提供資助,斷絕了兩人的友誼。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7. 尋:柴可夫斯基的「船歌」 有關資料

1876年,柴可夫斯基應彼得堡《小說家》月刊發行人貝納德的約請,每個月為《小說家》的音樂附刊寫一首鋼琴曲。貝納德按照十二個月令的時序,選定了十二首詩,提供給柴可夫斯基,作為十二個曲子的標題。其中六月用了普列謝耶夫的一首詩: 走向河岸——那裡的波濤將噴濺到你的腳跟, 神秘的憂郁的星星會照耀著我們。 柴可夫斯基根據這首詩,寫成了一首船歌。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個主題,旋律深情婉轉,略帶憂傷,象一首浪漫曲。雖然沒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從強拍到弱拍一搖一擺的節奏。同樣體現了輕舟盪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轉快,節奏也活躍起來,並從小調轉入了大調,從四拍子過渡到三拍子,寫出了「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的形象;歌聲槳聲,溶成一片,還可以聽到浪花飛濺的音響。第三段的旋律,在每個樂節的收尾,加進了陪襯的聲部,原來的「獨唱」,變成了「二重唱」;歌聲此起彼落,表現得更為氣韻生動。最後,小船漸漸離去,波浪輕微的拍擊聲消失在遠方。 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副題為「性格描繪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標題的獨立小曲組成。這些詩篇又與十二個月的季節特點相關聯,故樂曲以「四季」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雪橇》最為流行,第三首《雲雀之歌》及第十二首《聖誕節》也常單獨演奏。

1、《壁爐邊》January—At the Fire Side
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氣氛。陰沉憂郁的旋律和徐緩單調的節奏把人們帶進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在那寧靜安逸的角落,已經籠罩著朦朧的夜色,壁爐里的微火即將熄滅,蠟燭里的微光還在搖曳閃爍……」——普希金
2、《狂歡節》February—Carnival
三段體,俄羅斯舞曲節奏的主題。歡快的節奏和跳躍的旋律,帶有純朴明快的雙拍子舞曲特徵,表現了狂歡節歡騰熱烈的氣氛。
「在歡騰的狂歡節,酒筵多麼豐盛……」——普.維亞傑姆斯基
3、《雲雀之歌》March—Song of the Lark
旋律輕捷靈巧,展現雲雀歡唱的春日情景。
「鮮花在田野上隨風搖晃,到處一片明媚的陽光。春日的雲雀在盡情鳴囀,蔚藍的天空回盪著動聽的歌唱……」——阿.馬伊科夫
4、《松雪草》April—Snow Drop
節奏自在,情緒柔和。表現初春的憧憬和夢幻。
「淡青、鮮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殘雪偎在你身旁。……往昔的憂愁苦惱,只剩下最後幾滴淚珠兒還在流淌,來日的幸福,將給你帶來新穎的幻想……」——阿.馬伊科夫
5、《白夜》May—White Nights
主部是充滿甜美幽靜之情的琶音,中部變成游戲似的快板。旋律起伏委婉,溫存柔潤,帶有較強的歌唱性,充滿悉尼真摯的頌嘆之情。
「多麼美妙的夜晚,幸福籠罩著一切,謝謝你,夜半親愛的故鄉!從冰凍的王國,從風雪的王國,你的五月飛奔而來,她是多麼新鮮清爽!」——阿.費特
6、《船歌》June—Barcarolle
三部曲式,勻稱而略有起伏的伴奏如同微波盪漾,舒緩的第一部分主題溫和中略帶憂郁,使人彷彿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輕輕地向著遠方飄盪。
「走到岸邊——那裡的波浪啊,將涌來親吻你的雙腳,神秘而憂郁的星辰,將在我們頭上閃耀。」——阿.普列謝耶夫
7、《割草人之歌》July—Song of the Reapers
民歌旋律,查爾塔斯舞曲風格。
「肩膀動起來呦!手臂回起來呦!讓晌午的熏風,迎面吹過來呦!」——阿.柯里佐夫
8、《收獲》August—Harvest
帶迴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
「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阿.柯里佐夫
9、《狩獵之歌》September—The Hunting
三部曲式,適中的快板。中間部主題帶有進行曲的特點,使人聯想到在晨霧繚繞的原野上踏著碎步前進的馬隊。
「出發時刻號角響,成群獵犬已整裝,晨光初照齊上馬,駿馬奔跳欲沱江。」——普希金
10、《秋之歌》October—Autumn Song
如歌的行板。悠緩纏綿的旋律,蘊含著悲秋的哀傷之情。
「晚秋之園凋零凄涼,枯黃落葉隨風飄盪……」——阿.托爾斯泰
11、《雪橇》November—Troika
《平》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題由中庸的快板和五聲音調組成,質朴而寬廣,使人聯想到車夫哼唱著俄羅斯民歌,趕著三套馬車在茫茫雪原上賓士的情景。中間部主題較為活躍,帶有歌曲和舞曲的雙重特點。在小二度倚音裝飾下,生動的模仿了馬車鈴鐺的聲響。這一旋律在鈴鐺聲中盤旋跳躍,使樂曲充滿生氣。
「別在憂愁地向大道上看,也別匆忙地把馬車追趕。快讓那些悒鬱和苦惱,永遠從你心頭消散。」——尼.涅克拉索夫
12、《聖誕節》December—Christmas
圓舞曲式。栩栩如生的描繪了詩歌中姑娘詼諧的形象。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也是俄國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後來者。柴科夫斯基出生於沃特金斯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由於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以後在法院工作。22歲時柴科夫斯基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作,成績優異。畢業後,在尼古拉·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的邀請下,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柴科夫斯基性格內向而且脆弱,感情豐富,與瘋狂崇拜自己的女學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圖自殺,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國療養。他被認為有同性戀傾向,並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一直試圖壓制,因此有意見認為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這期間開始和一個熱愛音樂的梅克夫人通信。後來梅克夫人成為他的資助人,他後階段的許多作品都是獻給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面。當他們十四年的書信往來因為這位夫人宣布破產而終止時,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獨自度過憂郁的三年後於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點重重,官方說法是他喝了帶有霍亂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據後來學者的考證,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殺。但是,這都只限於猜測,真的原因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在音樂創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風格創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 對於瓦格納音樂中的一些特性他卻很反感,認為瓦格納過於重視管弦樂隊而忽略了聲樂,柴科夫斯基主張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歌劇,主導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在方面。什麼是船歌?著名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有一種平底狹長的小船,叫做「貢多拉」。船歌就是起源於貢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廣泛流行於義大利。十九世紀成為一種人們所喜愛的浪漫抒情曲體裁。船歌的曲調淳樸流利,優游自在,通常為6/8拍子,強拍和弱拍有規則地交替和起伏,描寫船的搖曳晃動。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船歌,是一首典型的威尼斯貢多拉船歌。
船歌除聲樂曲外,還有器樂曲。器樂曲中的船歌,是一種抒情小品,和聲樂曲的船歌一樣,具有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和搖晃動盪的伴奏音型,也常常用6/8拍子寫成。門德爾松的鋼琴曲《無詞歌》中,有三首《威尼斯貢多拉歌曲》,其中第一首《g小調無詞歌》是1830年在威尼斯寫的。音樂清新流利,優美生動;婉轉如歌的曲調和搖曳起伏的節奏貫穿全曲,塑造了水面上輕舟盪漾的音樂形象。

8. 電影《和你在一起》中的小提琴曲子都是什麼

是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電影中只節選了後半段的一小部分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這里能聽能下載 http://mp3..com/m?z=0&cl=3&ct=134217728&sn=&lm=-1&cm=1&sc=1&bu=&rn=30&tn=mp3&word=D%B4%F3%B5%F7%D0%A1%CC%E1%C7%D9%D0%AD%D7%E0%C7%FA&pn=0 主旋律: 柴可夫斯基<D大調協奏曲> 維瓦爾第< 四季> 其他插曲 1.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節錄) 2.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3.陳剛: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4.第二主題曲(作曲:趙麟) 5.柯努士: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節錄) 6.李斯特:第三號安慰曲(小提琴版) 7.帕格尼尼:E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隨想曲 8.威爾第:歌劇「那布果」第三幕大合唱「乘著思念金色的翅膀」 9.魏奧當:A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終樂章) 10.西貝流士: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11.主題曲(作曲:趙麟)

9. 電影《交響人生》——堅定夢想必會實現

電影《交響人生》是我多年前看的一部很俗套但是卻讓人感動、鼓舞的電影。影片完美的將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融入電影,並榮獲2010年法國凱薩獎最佳音樂獎。片中穿插的黑色幽默不時讓人捧腹大笑,而最後震撼人的高潮也足以催人淚下。

劇情

影片一開始一個男子正指揮的一場音樂會的排練,他深情專注,並低聲修改演奏中的問題,正當我們要認真聆聽這場排練的時候,突然一個不合時宜的手機鈴聲響起,打亂了這一切,這個男子慌忙的拿出手機逃出音樂廳,隨後鏡頭一轉,他被叫到經理辦公室挨訓,通過對話知道他叫安德烈,曾是30年前劇院的指揮大師,而如今淪為一名清潔工。

很偶然,他截取了樂團的傳真,來自法國巴黎音樂廳的邀請,請現在的俄羅斯著名樂團去演出。安德烈的夢想被點燃,他扣下傳真,開始召集當年樂團的演奏家們,當初的演奏家們早已淪落為搬運工、修理工、 小販、出租司機等社會最底層的人,就在短短兩周里他拼湊出一個樂隊,並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抵達巴黎,成功演出了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

黑白鏡頭

在電影中黑白鏡頭有很多含義,比如:時空轉換、回憶、歷史、內心需要、特定需要等。黑白鏡頭和彩色的切換會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影片更有張力。在本部影片中黑白鏡頭主要體現是在時空切換和回憶中。

回憶

安德烈第一次回憶30年前的情景:黑白影像,變形的音樂以及模糊晃動的鏡頭,這一手法彷彿是主人公在遺忘中尋找記憶。第二次回憶相比第一次更清晰了,演奏現場、指揮、演奏家們,還有最後的破壞者,但是一切還是恍恍惚惚,彷彿隔世。

時空轉換

在最後高潮的音樂會中大量鏡頭轉換在黑白和彩色之間,現實和過去相互呼應。黑白轉換到過去安瑪麗母親雷亞的世界,彩色切換到正在演奏的安瑪麗的身上。當鏡頭在這兩位演奏中切換時,黑白鏡頭以及時空轉換給影片結尾極大的沖擊,不僅將兩位演奏家的高超技藝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將二者的關系以及發展敘述的更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音樂的暗示

電影開始樂團排練的曲子是莫扎特的第21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這是首充滿大自然詩情畫意的奏鳴曲,先是一段弦樂導入之後到極慢的慢板——鋼琴協奏部分。片中正規的樂團演奏莫扎特的音樂:平靜、安詳、優美,沒有沖突,而後面安德烈組建的草莽樂隊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激昂、強烈的戲劇沖突、震撼人心的力量,和開頭音樂形成了強烈對比。導演的用意很明確,貶低正規樂團,順帶著也貶低了莫扎特的音樂,突顯安德烈以及柴可夫斯基音樂更為優秀。可以理解,這是俄國影片,而柴可夫斯基又是俄國音樂的標志,他創作的音樂不僅洋溢著強烈的民族意識,同時又同俄羅斯民間音樂有著內在聯系。

這種安排很巧妙,為了凸顯後面情節以及音樂的力量,開始安排一個溫婉平緩的音樂是必要的,而莫扎特的音樂總是給人一種優美的、與世無爭的、柔和的感覺,他從小就帶著音樂神童的稱呼巡演歐洲,成為當時皇室以及貴族的座上賓。而柴可夫斯基最初學習法律後因為對音樂的熱愛投身音樂,身處沙皇腐朽落寞的時期,敏感的性格以及不幸的婚姻,使他善於把時代、命運和個人沖突的深刻的體驗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他的音樂更富有戲劇性、沖突性、悲劇性,因此更容易產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這部作品的問世很曲折,當時有音樂評論家這樣描述這部作品「有那麼一陣子這首協奏曲還算是音樂,比例恰當,而且不無才華。但很快地,野蠻佔了上風並一致支配樂器直到第一樂章結束。小提琴不再是演奏出來的,它被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被擊打的傷痕累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使我們第一次產生了這樣可怕的想法,就是音樂也可能玷污人的耳朵。」這部作品曾經一度被埋沒,而柴可夫斯基從此再沒有觸碰小提琴協奏曲這一體裁。但是金子總會發光,歷史最終證明這是一首絕無僅有的音樂傑作,成為許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影片中主人公的命運被暗示同柴可夫斯基的這部小提琴曲一樣,被埋沒的金子,最終也將戰勝一切走向勝利。

在影片結尾,樂曲不僅將母女兩人緊密聯繫到一起,同時層層遞進額音樂也升華了整個現場,並將主人公後來的命運一同表現出來。

劇情簡單也足夠俗套,一個落魄的指揮家再次站在舞台上的勵志故事,但是裡面蘊含的人生哲理也值得品味。

1、要 有實力

主人公雖然30年沒有登台指揮,但是從影片中的細節和對話中可以看到,這30年他並沒有渾渾噩噩的過。在寂靜的夜晚,每當他拿出收藏多年的譜子,耳邊開始響起了譜子的音樂,他一直在心裡指揮這首作品,曲子已經融入到他的血液里。所以,當他看到巴黎的邀請傳真時才有勇氣扣下,並組建樂團去演奏。

人生也是如此,我們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機會來臨時,要有實力才可以抓到住,否則機會就只能是別人的。

2、 對夢想的信念並執著行動

即便有實力,但是如果對去巴黎演奏的夢想沒有執拗的堅持,這件事也不會成功。30年不曾演奏,並且當年所有的演奏家都已經淪為最底層為生活而奔波的人。去尋找當年的樂手,帶他們去巴黎這本身就是對夢想的堅定。他不僅有堅定地信念,並有執著行動。

夢想誰都有,但是執著的行動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夢想還是在「想」中,沒有行動,什麼「想」,怎麼「想」都沒用。

3、相互鼓勵、並肩作戰的好友

主人公的妻子在得知他想去法國演出說了一句話:你如果不去,我就和你離婚!這一句足夠證明他的妻子非常支持他。

他的好友夏沙一路上陪他找各個演奏員,在他最得意,自以為沒有問題的時候,夏沙一直在提醒他讓他明白要做事情的難度,而在後面當他萌生退意的時候,夏沙又在身邊鼓勵安慰他並相信他可以做到。

一個人可以走的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更遠;一個人會孤獨,一群人會相互鼓勵,共同前進。一個人做事情難免會有落寞、猶豫、退縮的時刻,如果這時候身邊能有人鼓勵那是極好的,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好友並肩作戰,是一種幸福。

閱讀全文

與柴可夫斯基懷念故土的旋律在哪個電影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手電筒影院投影儀多少錢 瀏覽:196
國外的關於綁架孩子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59
電影下架後怎麼辦 瀏覽:316
好看的特工狙擊手電筒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36
諜蓮花電影好看嗎 瀏覽:37
中國哪部電影好看的電影 瀏覽:233
有什麼成龍演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44
一部電影如何在全國電影院放映 瀏覽:412
開頭在自慰的英文電影有哪些 瀏覽:986
電影院會員票有什麼用 瀏覽:813
免費會員電影vip 瀏覽:107
周星馳拿槍是什麼電影 瀏覽:939
在家裡怎麼製作電影院 瀏覽:195
電影的院線發行什麼意思 瀏覽:473
粵語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839
內地好看動作電影推薦 瀏覽:782
怎麼和別人qq一塊看電影 瀏覽:479
致命紫羅蘭電影免費觀看國語 瀏覽:138
張學友李連傑一起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5
給我秀一下是什麼電影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