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赤壁》於歷史不付的地方
多的很
比如東吳軍與曹操水師的第一仗,是在水上打的,而電影中變成了是在陸地上,還擺什麼八封陣,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種事
另外,船用鐵索連起來這個辦法,《三國演主》中說是龐統想出來的,實際上,是曹操自己想出來的,而電影中說是蔡瑁想出來的
還有,有東風在歷史上其實是周瑜自己算出來的,而在《三國演義》和電影中,均把功勞歸給了諸葛亮
孫尚香在赤壁大戰中根本就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她和劉備相識是在赤壁大戰以後的事情,在影片中,孫尚香不僅早就和劉備相識,還立了大功。所以在影片中,有關孫尚香的一切,都是虛構的,歷史上是沒有這些事情的
同樣的,小喬在《三國演義》中,其實是一個根本就沒有出場機會的人,大喬小喬,只在諸葛亮的言語中出現過幾次,人是根本就沒有在書中出現。而影片將這個小喬列為女主角,而且還是她拖住了曹操發兵,呵呵,根本就是在胡編亂造。
赤壁大戰中,華陀還沒有為曹操診病,後來華陀也不是走掉的,而是被曹操殺掉的,但那是在赤壁大戰以後幾年的事情
另外,蔣干中計這回事,實際上在歷史上是根本就沒有的,《三國演義》小說里虛構的。而在影片中,蔣干後來被曹操用毒酒毒死了,其實在小說里,蔣干並沒有被毒死,直到赤壁大戰結束,蔣干也沒有死
另外,小說里的著名的「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戲,影片中根本就沒有拍。
至於最後周瑜等人將曹操放走的戲,那更是沒譜了,實際上是曹操自己逃走的,周瑜沒能抓住他
⑵ 電影《赤壁》中的情節
樓主不會沒看過三國演義吧,難怪現在的學生看名著是越來越少了
赤壁基本上保持了原著的內容,他不可能突破原著的情節來另起爐灶,不然觀眾也不會答應
草船借箭和火燒赤壁是演義里的內容,我不想說歷史,因為這段歷史太模糊,誰都不知道歷史上發生了什麼,只能靠想像和推測,三國志是推測加作者考察,三國演義更是虛構大於史實,易中天先生的評三國也是在三國志的基礎上合理的推測,所以我不想說具體的歷史,只說電影和三國演義
軍令狀的目的就是要人必定完成任務,如果完不成就是殺頭之罪,孔明即使缺少一支箭也是殺頭別說十個箭,演義里也是這段情節
如果沒有三國演義,導演可能是要把曹操殺掉的,但演義在中國影響太大了,吳宇森不可能突破演義的內容,所以只能放掉曹操,實現三國鼎立的局面,這也側面驗證了諸葛亮的聰明的推測,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
⑶ 電影《赤壁》與歷史不一樣的有哪些一點3分~
一個不同就是關於小喬那段吧,歷史上小喬可沒去曹操那去啊!2再就是草船借箭那,歷史上是曹操下的命令射箭,因為諸葛亮利用了曹操的多疑,所以算定他在大霧天中不敢出戰,就定會放箭,而電影里不是曹操下的命令,也用這來殺了那兩個將軍!再就是那個中了周瑜反間計的謀士歷史上沒說殺了!電影里演的很清楚是被毒死了,當然這也符合曹操的性格!然後是孫尚香去當探子那段,純是為了給趙薇找點戲份!實際上哪有那段啊!歷史上劉備雖說和東吳結盟了,可一直沒派兵去,電影里演的是去了吧!然後最後這個其實應該是最大的!就是最後大決戰那,歷史上劉備可是去堵後道的,沒參加年啊決戰,而曹操也沒有在那等著啊,周瑜還沒上來他就帶人跑了!而且電影里最後沒用歷史上很出名的那個「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苦肉計!
基本上就是這些了吧!一時也就能想起這些了!(對了,樓上的樓上那個仁兄說的接生那段,其實那一大段都和歷史上不一樣!)
⑷ 赤壁電影講的是什麼內容
第一回】 趙子龍長坂坡搶戲 張益德當陽橋失聲
《赤壁》上集故事開始於曹操挾漢獻帝遷都許昌,影片開場便展現了許昌都城的全景,首場戲便是曹操(張豐毅飾)請奏漢獻帝征討劉備、孫權,此時的漢獻帝已無權威可言,只不過是曹操的傀儡而已,滿朝文武鴉雀無聲,孔融提出異議立即被賜死祭旗。
隨後影片視角轉到劉備(尤勇飾)這邊,新野之戰後,劉備敗退,此時趙雲(胡軍飾)、張飛(臧金生飾)、諸葛亮(金城武飾)等依次登場。在長坂坡單騎救主這場戲上著墨較多,趙雲身騎白馬在泥濘的城市裡將阿斗救出,一人PK十幾個曹兵,身手矯健,勢不可擋。而張飛則在諸葛亮秘授「回光」戰術指導下,擊退了曹軍騎兵的猛攻,該場戰役頗有科技含量,不過可惜的是《三國演義》中喝斷當陽橋這一神奇事件被舍棄。曹軍人數多、攻勢猛,關羽只得率少量兵馬用身體阻擋,掩護眾百姓撤離,最後戰至絕路被俘,惜才的曹操放走了關羽,這一段交待了之前曹操有恩於關羽的劇情。
【第二回】 孔明無需舌戰群儒 周瑜有意和諧帶兵
曹軍80萬大軍即將進犯,諸葛亮主動提出要去東吳找孫權聯盟,在魯肅的引領下見到孫權提出要求後,東吳文臣一片主和之聲,很可惜《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舌戰群儒」在這場戲里並沒有完全被展現,諸葛亮用激將法勸孫權抗曹。這段孫權的心裡應該相當苦悶,東吳群臣根本不把他當回事。
而後諸葛亮見勢轉而拜見主戰派周瑜,周瑜此時正在赤壁與部下甘興(中村獅童飾)練兵,為了增加戲劇性,吳宇森增加了一段「水牛事件」展現了周瑜領兵的才能,並表達了要團結一心、和諧帶兵的觀點。此時諸葛亮到來,兩人互相試探之後,剛好趕上小喬飼養的母馬難產,常居農村的諸葛亮小露了一手,幫助小喬接生小馬。
【第三回】 孫權射虎決心抗曹 小喬愛夫床戲曖昧
周瑜和諸葛亮正式會面後,在小喬的「慫恿」下兩人進行「斗琴」(當然是古琴),周瑜領略了諸葛亮的才能,諸葛亮從周瑜的琴聲中聽出了他抗曹的決心,兩人差點「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之後周瑜、孫尚香通過一場狩獵華南虎的活動,讓還在猶豫中的孫權下定決心聯合劉備抗曹。由於要打仗,吳國要求家眷都不能跟隨武將去赤壁,周瑜為了表達對小喬的愛,決定帶夫人前往赤壁,兩人開始了那段在預告片中「事先張揚」的床戲,長達2分鍾。需要提醒的是,這段場景拍得非常含蓄,除了林志玲酥胸半露、美腿盡現以外,尺度非常保守。
【第四回】 諸葛亮運籌八卦陣 三江口水戰變陸斗
孫權拒絕了曹操的勸降,三江口戰役正式打響,《三國演義》原著里該場戰役原是水戰,但電影里安排的則是陸戰,秉著「天下興亡、匹女有責」理念的孫尚香帶領女僕誘曹軍騎兵深入,陷入諸葛亮布置的八卦陣,於是觀眾就有緣在大銀幕上看到傳說中的諸葛亮八卦陣了,隨便提一下,這八卦陣來源於劇照中的烏龜。八卦陣內,曹軍一片混亂,趙雲、張飛、關羽、甘興幾員虎將打得曹軍滿地找牙。這還不算完,周瑜也披掛上陣,打得也煞是好看,危險之下還替趙雲擋了一箭,吳宇森擅長的兄弟情誼再次展現。
曹軍大敗,帶頭的夏侯將軍倉皇逃走,曹操一怒一下說出自己攻打東吳的隱藏原因———為了美女小喬(和特洛伊戰爭類似,估計是照顧西方觀眾的理解力)。最後的鏡頭鎖定在百萬水軍空中大展示,俯瞰下來,蔚為壯觀,曹軍大舉壓境
更多好戲下集繼續...
⑸ 求《赤壁》電影的詳細內容和事情發展!!!
內容和事情發展如下:
影片以長坂坡之戰開場,曹操在擊潰劉備後,認為對他稱霸天下有 威脅的是東吳,再加上曹操鍾愛的小喬誓死不從,令他大發雷霆,執意攻打東吳。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會面,商討聯合抗曹的事情。劉備在同意了與東吳聯合抗曹的建議之後,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用激將法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並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兩軍最終在赤壁相遇,小喬夜探曹營,與曹操論茶道拖延時間,最終聯軍戰勝曹軍,小喬與其子平安均安然無恙。
《赤壁》是2008年吳宇森執導的一部史詩電影,由梁朝偉、金城武、張震、張豐毅、趙薇、林志玲、胡軍、中村獅童主演。
該片分為《赤壁Ⅰ》和《赤壁Ⅱ決戰天下》上下兩部,分別於2008年7月10日和2009年1月7日上映,上部最終中國內地票房3.12億,下部2.51億人民幣,總票房5.8億。
⑹ 電影赤壁說了什麼
赤壁劇情介紹: 影片以長坂坡之戰開場,曹操在擊潰劉備後,認為對他稱霸天下有威脅的是東吳,再加上曹操鍾愛的小喬誓死不從,令他大發雷霆,執意攻打東吳。 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會面,商討聯合抗曹的事情。劉備在同意了與東吳聯合抗曹的建議之後,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用激將法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並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兩軍最終在赤壁相遇,在黃蓋的詐降計策之下,曹操大敗,沿華容道退回江陵。 周瑜和諸葛亮是全劇最主要人物,周瑜是第一男主角。吳宇森的《赤壁》試圖超越《三國演義》,還原真實的赤壁之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周瑜是第一功臣,並且年紀比諸葛亮大,只是後來在演義中由於羅貫中「擁劉」的寫作立場,才將功勞全都攤在諸葛亮身上。並且在演義中將諸葛亮塑造成神仙似的人物,長髯飄飄,羽扇綸巾,把周郎塑造成嫉賢妒能的白面後生。從吳導演最初的設定,由周潤發和梁朝偉分飾周瑜和諸葛亮,後來發哥退出改由梁朝偉飾周瑜來看,可以得出這一結論。 小喬有戲。花那麼多銀子請來林志玲大概是要渲染周瑜的感情戲,這是一個賣點,周郎和小喬是歷史上羨煞旁人的情侶。劇中大概會讓美貌與智慧兼得的小喬來啟發周瑜的計謀,在赤壁之戰的關鍵時候發揮巨大的作用。而孫權的寡嫂、孫策的妻子大喬也由林志玲扮演,大概戲份不會太多,只意在表現林志玲有分飾兩角的表演能力,此外無他。 孫尚香在赤壁之戰期間就與劉備有情義,非是《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後才因「周郎妙計安天下」認識劉備,誤打誤撞成就與劉皇叔的婚姻,但戲份也不會太多。劇中赤壁期間劉備與孫尚香的感情戲大概是在趙雲的掩護下得以實施。 大小喬的作用還表現在曹操的感情戲上。——這充分說明《赤壁》是戰爭大片之外的感情大戲。曹操的感情戲大概表現為覬覦大小喬的美貌上,然後銅雀台橫槊賦詩,成為戰爭的導火索,與歷史上的許多戰事由美貌女人引發一樣。 電影赤壁在線觀看地址如下: http://www.liyuchun8.cn/youkuwangdianying/824.html
⑺ 電影赤壁的發生背景,故事情節和感受
影片以長坂坡之戰開場,曹操在擊潰劉備後,認為對他稱霸天下有 威脅的是東吳,再加上曹操鍾愛的小喬誓死不從,令他大發雷霆,執意攻打東吳。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之名與劉備會面,商討聯合抗曹的事情。劉備在同意了與東吳聯合抗曹的建議之後,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與魯肅用激將法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並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兩軍最終在赤壁相遇,小喬夜探曹營,與曹操論茶道拖延時間,最終聯軍戰勝曹軍,小喬與其子平安。
⑻ ~~~看了《赤壁》,不懂歷史。誰能簡述一下本片涉及的的歷史史實,別復雜啊
三國時期是一個混亂和割據的時期,形成了以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從漢代四百年太平時期到四百年混亂的過渡時代,也可說是魏晉南北朝大紛亂的開端。三國形成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魏文帝始,後歷明帝、魏齊王、高貴鄉公、元帝;蜀則歷蜀漢昭烈帝劉備及後主劉禪;吳則歷孫權大帝、會稽王、景帝、烏程公。
三國同時並存時間約三十四年(公元229年至公元263年),但紛爭局面長達九十年之久(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三國時期雖然仍有不斷的戰爭,但已和東漢末期軍閥混戰的性質不同,相對而是歷史的進步。是有順應民心所向的統一戰爭性質。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因此最終魏晉完成統一大業。三國中以吳國的時間最長,共52年;次為魏,共45年;再次為蜀,共43年。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晉滅吳。至此,三國時代宣告終結。
三國疆域,大體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區,吳得東南地區。魏國置司、豫、兗、青、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蜀、吳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嶺至於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吳有揚、荊、交三州。三國戶口,魏有戶六十六萬余,口四百四十餘萬;蜀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吏四萬,兵十萬余;吳有戶五十二萬余,口二百三十萬,吏三萬余,兵二十三萬。
東漢末年,由於統治者政權由於不斷更迭和動搖,以致於朝綱紊亂,*腐敗到了極點,而社會上流民遍地,暴動不斷出現。隨著"十常侍之亂""黨錮之獄""黃巾起事""董卓與李傕郭汜之亂"一系列的內外憂患出現,使得地方豪強勢力借機迅速增強,並紛紛起兵割據自立,相互爭奪,東漢漢統治名存實亡。一時間全國陷入內戰混亂之中。袁紹據有冀、青、幽、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大軍閥;曹操占據兗、豫二州,韓遂、馬騰占據涼州,公孫瓚占據幽州,公孫度占據遼東,陶謙、劉備、呂布先後占據徐州,袁術占據揚州的淮南部分,劉表占據荊州,劉璋占據益州,孫策占據揚州的江東部分,士燮占據交州。此外,張魯以道教的組織形式保據漢中地區,置祭酒以治民。在這些割據者中,勢力最強也最活躍的是袁紹和曹操。
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上得到了優勢。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而劉備和孫權則分據西南和東南之地。
曹操為繼續完成其一統天下的雄心,於建安十三年(208)率軍南下,占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正在流亡中的漢皇室後代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則率荊州的殘余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形成孫劉聯合抗曹的形勢。劉備派軍師諸葛亮到孫權處說孫出兵,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占據荊州,後入成都。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正式開始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史書一貫以公元190年"董卓之亂"為東漢結束,三國紛爭的開始。)
三國初期,各國主要致力於整頓吏治,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經濟。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較突出。從曹操統一北方、開展屯田開始,生產逐漸恢復,曹操又改革了東漢以來的許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強的勢力,掃除了宦官和外戚的專權,吸收中下層地主階級人物參加政權。魏文帝時,又實行九品中正法,承認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權利,在經濟上也給予優惠。蜀國丞相諸葛亮嚴格採用法治,紀律嚴明,賞罰分明,使蜀國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特別是諸葛亮招撫西南夷,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吳國自公元211年孫權遷都建業後,東南地區很快得到開發,共得43郡313縣,比東漢時大大增強。吳國土地開辟,農業發展,-穩定,航海業發達。
⑼ 歷史中的赤壁與電影赤壁
歷史中的赤壁,文赤壁,武赤壁
電影赤壁,拍的電影名字叫赤壁
⑽ 赤壁歷史
提起三國、說到赤壁之戰,人們很容易想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故事流傳甚廣,還多次被搬上熒屏。不過,《三國演義》終究只是一部小說,並非史書,與史實也有差別。
哈師大社會歷史學院副教授陳紀然一直致力於中國古代史研究,他告訴記者,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是「政治通過暴力手段的延續」,是實力和智慧的激烈對抗,因此頗能牽動人們的神經、吸引人們的注意。古往今來有不少史書都記載了這段歷史,而史學界的觀點是陳壽撰寫的《三國志》更為接近歷史真實。原因是蜀漢滅亡時,陳壽才31歲,那個時期的很多事,他都曾親身經歷過。後來,南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了補注,更加豐富了三國這段史實。
羅貫中著書《三國志通俗演義》於元末明初,書中的內容有多少和歷史相符,清代學者章學誠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七實三虛」,即大部分內容符合歷史客觀事實,但也有虛構成分。陳紀然說,羅貫中虛構的部分主要是《三國志》中沒有明確記載的。
具體到赤壁之戰,陳紀然說,《三國志》中對此役的描述用字不多,甚至在不同的篇章還有看起來不太一致的地方。綜合幾部史書資料來看,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火燒赤壁的計謀出自將軍黃蓋,最終孫劉聯軍依靠此計燒掉了曹軍的大部分戰船,而曹操為了不把船艦留給敵方,自己燒掉了其餘的船隻,僅此而已。
孫尚香史上無名
「諸葛亮變幽默」、「周瑜變大度」……《赤壁》上映後,人們對片中的人物也產生不少爭議。對幾個重點人物,陳紀然也進行了分析比較。
說赤壁之戰,自然要提到兩個人——諸葛亮和周瑜。陳紀然說,在三國歷史上,諸葛亮是個很重要的人物,有治國之才智,對時局也有深刻的認識,不過軍事指揮才能一般。據《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時,諸葛亮27歲左右,周瑜僅三十齣頭。此戰與諸葛亮沒有多大關系,完全是周瑜的功勞,而與諸葛亮惺惺相惜成為朋友的也不是周瑜,而是魯肅。諸葛亮的主要貢獻是努力建立了劉備和孫權的聯盟,並且力保劉備集團在聯盟中的尊嚴和地位。至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捉放曹、三氣周瑜等故事情節,都是小說家為了刻畫諸葛亮的智慧形象而設立的。而電影《赤壁》則恢復了周瑜在戰爭中的主要地位,將諸葛亮放回到歷史的從屬地位上。
《赤壁》中,尤勇飾演的劉備一會兒編草鞋,一會兒包湯圓,似乎很沒正事兒。陳紀然認為這和《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描寫是相符的,《三國志》中也記載著「劉備小時候與母販履織席為業」,即靠賣鞋為生。
孫尚香、小喬是《赤壁》中大書特寫的兩個女性人物,而不論史書還是小說,關於她們的描寫都筆墨不多。陳紀然說,據《三國志》記載,孫權確有個妹妹,但沒有寫她的名字,孫尚香是小說《三國演義》里的名字。據記載,孫權這個妹妹不是個普通女子,應該算是當時的「超女」,劉備看了心裡都打顫,不過這不是因為她的美貌,而是因為其剛猛的性格。
至於小喬,陳紀然說,《三國志》里,只說「瑜納小橋」,稱其有姿色。在《三國演義》中,對小喬也沒有正面描寫,不過「橋」變成了「喬」。唐代杜牧曾寫詩《赤壁》:「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人說,電影《赤壁》中稱,曹操出兵是為了小喬,靈感來自於此。陳紀然認為,詩中的銅雀台確是曹操建造的宮殿建築物,但它是在赤壁之戰結束兩年後建成的,未必是專為二喬准備的。
曹操毒死蔣干實為虛構
陳紀然認為,《赤壁》(上)中與史實不符的內容比較多,像電影開篇稱曹操出兵攻打孫權和劉備的理由是為防止三足鼎立,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吳、蜀當時對他還構不成威脅,更別提三足鼎立了;此外,關羽沒有參與新野一戰,因為他帶著水兵去了夏口與劉備會合。而在下部中則基本遵照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並保留了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兩大重頭戲。不過,片中還是有幾處與小說明顯不符。
陳紀然指出,電影《赤壁》中,苦肉計只是作為一個建議被黃蓋提出,但隨即被周瑜以「你是個好將軍,我還需要你帶兵打仗」為由否決了。赤壁大戰時,小說中華容道關雲長義釋曹孟德這個經典情節並沒有出現在《赤壁》中。而蔣干盜書一節結束,蔣干被惱羞成怒的曹操用毒酒毒死,以及劉備吵著要和孫權拆夥,實為迷惑曹操,這兩個情節都是《三國演義》中沒有的。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裝神弄鬼築七星壇向老天借東風,而在電影《赤壁》中,吳宇森選用了比較科學的說法,即諸葛亮能夠觀天象來預測天氣的變化。
影片改動最大的是導演讓女性成為戰爭的主角:趙薇扮演的孫尚香卧底竊取了左右戰局的機密情報,林志玲扮演的小喬雖身懷有孕卻仍隻身前往曹營,硬生生把曹操拖到了東風吹,把握住了戰機。女人左右戰局,這與古代的軍事制度不符。
電影有意「取悅」年輕觀眾
盡管電影《赤壁》對歷史的顛覆讓很多影迷不滿,但陳紀然卻認為,對歷史大片應抱有寬容的態度。在沒有違背基本歷史事實的前提下,比如人物的性格、戰爭的勝負關系等,可以虛構一定的故事情節,只要它編得合情合理。
陳紀然說,作為小說,《三國演義》合理地使用了虛構等藝術手段,讓歷史事件有節奏地展開,使歷史人物栩栩如生,以至於小說中很多有傾向性的看法影響至今。陳紀然說:「允許想像,這是藝術的本質,我們把七分實三分虛的《三國演義》視為經典,就是說對藝術的虛構可以接受,既然接受了三分虛,再多接受幾分虛構也應當可以。《赤壁》不是知識傳授,而是藝術作品,對藝術的評價范疇不僅包括真,還包括善和美。有時,趣解歷史要比正解更有意思。」
陳紀然說,目前國內有關歷史題材的影片不少,但大片還是太少了,應該讓這類題材的影片豐富起來,這對普及歷史知識有積極的意義。而怎樣拍才更能適合大眾的口味,那是後話了。
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張琦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主題思想,然後才是藝術手法等形式問題的探討。雖然有人喜歡《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這樣自然寫實主義風格的作品,但隨著主流觀眾年齡層的變化,國內觀眾在接受古裝大片的心態方面正在朝著更寬容、更接納娛樂精神的方向演化。《赤壁》整體動漫感的處理,是向年輕一代觀眾的視聽習慣靠攏,值得影視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