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國外哪個電影公司倒閉了

國外哪個電影公司倒閉了

發布時間:2023-01-14 17:58:57

❶ 米高梅這種大電影公司為什麼會被金融危機搞垮

米高梅不是被金融危機搞垮的,這個電影公司的衰敗從1950年代初就開始了

1948年 美國最高法院的規定迫使米高梅放棄了放映業務,從而無力維持大片的高產量和質量。
1957年 米高梅第一次出現了虧損。
1967年 加拿大投資商埃德加·布隆夫曼買下米高梅,但他不善於經營娛樂事業。
1969年 米高梅被轉賣給了拉斯維加斯的賭業大亨科克·柯克里安。
1981年 科克·柯克里安買下聯藝(United Artists)並入米高梅。
1986年 柯克里安將米高梅以14.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CNN。後因CNN資金緊張,他又買回了部分資產。
1990年 柯克里安將米高梅公司的股份以13億美元賣給以吉安卡多·帕瑞蒂為首的義大利財團。
1996年 柯克里安以13億美元的代價再次獲得米高梅的控制權。
2001年 米高梅靠《漢尼拔》、《律政俏佳人》開始有了轉機。
2002年 吳宇森的大片《風語者》票房慘敗,導致公司股價暴跌。
2005年 索尼(美國)公司出資48億美元收購米高梅,但之後它拍攝的影片都票房平平
2008年 米高梅遭遇信貸危機
2010年11月3日宣布破產

金融危機不僅對電影公司有影響 對各行各業都有影響 有名的電影公司如果經營不善當然是有可能倒閉的 不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倒下 畢竟是有一定實力的 你看米高梅的興衰史就知道了 迪斯尼目前很牛氣啊 看不出衰敗的跡象 不過也難說哦 以後的事誰知道呢

❷ 製作007的電影公司什麼時候倒閉的

米高梅 公司 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於2010年11月3日早晨宣布破產。

❸ 全球第二大連鎖影院運營商,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全球第二大連鎖影院運營商申請破產,主要是因為觀影人數減少,公司現金流不足無法維持經營。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很多實體企業因此倒閉,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連鎖影院運營商也架不住疫情的影響,沒有足夠的現金支撐公司日常經營,只能選擇破產保護股東利益。

全球第二大影院運營商破產除了受到網路沖擊和疫情影響,還因為自身投資失敗,這家公司曾經在2018年花費巨資收購其他影院,導致背上了巨額債務。公司雖然有很多資產但是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只能選擇破產。

❹ 有那些電影公司倒閉了

米高梅公司的。。。

經典獅子開頭。

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於2010年11月3日早晨宣布破產

❺ 米高梅電影公司為什麼會倒閉

宣布破產,也沒倒閉.沒錢賺,又欠債,
近年來,由於一直沒有推出成功的影片,加上積欠了40億美元的債務,米高梅的前景十分慘淡

❻ 2007年倒閉娛樂公司有哪些

No1.嘉禾娛樂有限公司 1970年成立,一手栽培出李小龍、成龍、張曼玉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巨星,經典代表作品有《猛龍過江》、《精武門》、《警察故事》、《無間道》等。 2007年倒閉。 No2.邵氏兄弟電影有限公司 1930年在新加坡成立,開創了古裝武俠片、黃梅調電影先河,造星工廠般培養出阮玲玉、李麗華、胡蝶、林黛等明星,經典代表作有《江山美人》、《貂蟬》、《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1987年不再拍電影。 No3.永盛電影製作公司 1987年向華強和弟弟向華盛創立,作為一家最具影響力之一的電影公司,先後推出《賭神》、《逃學威龍》、《鹿鼎記》等。 No4.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由1996年周星馳創立,專注拍高質量、高娛樂性的電影公司,代表作有《食神》、《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高口碑電影。

❼ 為什麼米高梅公司會破產他的電影不是好像有票房的嗎怎麼就欠債40億美元呢請各位分析一下好嗎

融資失敗:越「融」越虧損

米高梅遭遇財政危機,這在整個好萊塢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2005年,身負20億美元債務的米高梅被索尼財團以近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看似為在債務風雨中飄搖多年的米高梅注入了一線生機。然而,經歷一系列成本控制乏力、票房收益又欠佳的電影托累,得到索尼財力支持的米高梅不僅沒有起死回生,反而在短短幾年間債務翻倍,成為全行業唯恐避之不及的吸金無底洞——這些,還不過只是個開始。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使2008年已經頹勢突顯,從數據上來看米高梅的經濟實力仍堪稱雄厚:是時米高梅在摩根大通開有2.5億美元的信貸賬戶,其旗下的聯藝公司(United Artists)也能提供可觀的資金支持,據米高梅當時CEO哈里-斯勞恩透露,只要以聯藝的名義發行影片,他們隨時可以從放在美林公司的5億基金賬戶中支取電影製作所需要的費用。當時,米高梅的貸款額為37億美元,每年需支付的利息就高達3億美元,斯勞恩卻樂觀地稱:「我們已經找到了投資,現在要做的只是啟動項目。」

可惜僅過了一年,斯勞恩就為他的樂觀付出了慘痛代價。2009年9月25日,米高梅因無法償還利息而緊急召開債權人會議,當時除了需要支付2.5億美元的利息,還缺1.5億美元的資金用以維持電影拍攝計劃,公司甚至已經拿不出短期資金周轉所需的2000萬美元——這還不及好萊塢一線明星一部片酬的價碼!這次米高梅自曝家醜,早就看清形勢的債主們紛紛發難,威脅提出清算要求,破產似乎已是民心所向。最後由摩根大通背書,米高梅與幾個主要債權人達成協議,延期償還應付的利息和款項。但顯然,拖延只是一時之策,米高梅手上根本沒有短期內能資金回籠的項目,而被寄予重望的大製作影片——第23部《007》和《霍比特人》又在投資方面呈嗷嗷待哺之勢,米高梅式泡沫的破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索尼的援助、債權人的集資,這些數以億計的美元到底都被米高梅揮霍在哪裡?看看這幾年出產的影片就知道了:去年傾盡全力為動作大片《騎劫地下鐵》毫投1億成本(不含宣傳費用),卻只收回6500萬美元的本土票房,只是米高梅式悲劇的一個縮影;米高梅自身十幾年來鮮有巨制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多憑旗下聯藝幾個知名品牌支撐,可惜除去高額的投資成本和明星片酬,即使是007系列這樣全球飄紅的大製作為米高梅帶來的收益也相當有限,這種想單純依靠影片票房收入盈利的模式已與當下電影業趨勢格格不入,所以再多的資金注入,也終究淪為米高梅倒塌的陪葬品。

政策不利:反托拉斯法釜底抽薪

曾幾何時,米高梅這三個字,是好萊塢乃至全球電影界的楷模象徵。

1924年,正遭遇虧損的米特羅電影製片公司(Metro)逆流而上,買下了同樣瀕臨破產的高德溫電影製片公司(Goldwyn),慧眼識珠的老闆接著又從一個小製片公司挖來了路易斯·梅耶(Mayer)委以重任,由三方首字母組成的米高梅公司宣告誕生。1925年,史詩巨片《賓虛》將公司推入行業頂級之列;二十年代末有聲電影時代的到來,更為米高梅嶄露頭角提供了東風;及至四十年代末,米高梅的聲譽和財力都達到歷史峰值,連續推出《大飯店》、《綠野仙蹤》、《費城故事》、《亂世佳人》等多部傳世佳作,旗下簽約的電影演員更幾乎就是一部巨星名錄:克拉克-蓋博、加里-格蘭特、斯賓塞-屈塞、凱瑟琳-赫本、葛麗泰-嘉寶、伊麗莎白-泰勒、費雯-麗,公司榮譽堂里擺滿了金光熠熠的奧斯卡獎杯……米高梅不僅史無前例地將「片廠制」這個概念深入人心,更當之無愧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標志。

然而,電影產業大勢風雲變幻,米高梅這艘招搖的豪華游輪,終究也躲不開前進路上的冰山。1948年5月,美國反托拉斯法出台,為避免壟斷,各大電影公司被要求只管製片,不能兼顧發行和影院業務,這無疑給集制、發、映於一體的大電影公司帶來重創,米高梅的大部分財源被切斷了,收入一落千丈。雪上加霜的是,二戰後電視業開始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整個電影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五十年代去影院的觀眾就比上一個十年少了整整一半,1957年,米高梅持續30年的盈利局面首度被打破。而在公司內部,創始功臣梅耶與董事會和助手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不得不離去,讓米高梅上下更失去了力挽狂瀾的信心。盡管在50年代末,米高憑借斥巨資翻拍自己經典之作《賓虛》等策略,迎來一度短暫中興,但整體趨勢上再難重塑昔日輝煌,已是不爭事實。

其實,五、六十年代電影業蕭條,苦果並非米高梅一家獨咽,當時八大製片公司都在摸索尋找生存之道:環球和音樂公司達成合作,派拉蒙被石油資本集團並購,哥倫比亞則率先牽手電筒視業,為電視台拍攝電視片或通過子公司向電視台出售經典舊片。米高梅原本亦不例外,但不幸遇人不淑——1970年,公司被賭博業大亨K·科克里恩買下,新的主管人員變賣了公司的道具和服裝,所獲資金轉投給賭場和酒店業,MGM的字樣掛上了賭場大樓,公司的窘迫狀況卻沒得到絲毫緩解。八十年代初,米高梅迎來公司編年史上的一件大事——合並了同病相聯的聯藝公司,意圖拷貝當年創始之初的奇跡,聯藝曾拍出過《畢業生》、《飛越瘋人院》等奧斯卡名作,並帶來了鼎鼎大名的007品牌。然而,當已經疏於業務十年之久的米高梅重返影壇時,卻發現時代口味已經改天換日,自己錯過了好萊塢工業的轉型期,華納兄弟、派拉蒙等競爭對手佔領了多元化題材的市場,《教父》、《獵鹿人》這類挑戰傳統價值觀和更富時代精神的影片成為審美主流,而此時的米高梅,在軟硬體條件上都已經被甩開幾個等級。

經營不善:盲目倚老,風格Out

昔日雄獅怒吼的米高梅,如今成了老氣橫秋的代名詞。

007電影系列於1962年首次登上大銀幕,在當時整個社會劍拔弩張的冷戰情緒下,這類既具現實意義、又不失娛樂精神的諜戰片得以脫穎而出,聯藝公司與007的原書作者布洛利克家族開始了長久的合作,除去通貨膨脹因素,截至目前為止22部007系列電影已經產生了122億美元的可觀票房,在米-聯合並後,系列當然順勢成為米高梅的搖錢樹。然而這些年間,隨著好萊塢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007這類單純憑借劇情和打鬥場面取勝的電影已經不再是影迷的唯一之寵,《哈利-波特》、《蜘蛛俠》等打視效牌的大製作風起雲涌,相比之下,007電影數十年如一日的套路未免顯得乏味陳舊,反映在直觀數字上,票房與投資的比例比起上一個十年來尤顯差強人意。困境中的米高梅卻視之為救命稻草,渴望以重溯經典來扭轉敗局。

在啟用明星方面,米高梅也不負「敬老」盛名,盲目依賴老牌明星,例如被派拉蒙掃地出門後入主聯藝的巨星湯姆·克魯斯,依舊拿著頂級片酬,這幾年為聯藝和米高梅出演的《獅入羊口》和《瓦爾基里》票房卻都不盡如人意,其它如《偉大的辯手》和《騎劫地下鐵》的丹澤爾-華盛頓、《布魯克斯先生》的凱文-科斯特納,都屬於「性價比」較低的名義巨星,電影依靠明星個人魅力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現在各大公司的普遍策略是省出請頂級明星的錢用以打造更多的視效場面,去年整個影壇又颳起空前的3D旋風,引得各大片廠紛紛試水,仍原地不動因循守舊的米高梅顯然在逆行於歷史車輪。2009年,萬眾矚目的《指環王》前傳《霍比特人》結束了曠日持久的官司,花落米高梅和新線囊中,成為「系列電影重振米高梅」宏偉計劃中的重要一環,米高梅終於有望擁有自己的流行電影品牌,但是時間和資金,都已經來不及了。

電影投拍策略失敗其實只是米高梅的表面病症,其真正的頑疾,在於經營模式的局限性。如今的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早已不再以產品作為產業核心,環球被美國通用電器集團下屬的NBC收購、派拉蒙被維亞康姆收購、二十世紀福克斯則隸屬傳媒巨頭默多克,米高梅屬於為數不多的沒有被傳媒集團收購的電影公司,它沒有有線電視頻道或寬頻網路,單純以製作和發行影片獲利,電影商品得不到更豐富渠道的傳播和利用,也沒有開拓出周邊玩具、主題公園等相關領域,自然處處落於人後。

改變,必須從內部調整開始。困境中的米高梅不僅需要資金,更需要將公司拉入當下成熟經營模式的一雙手,但是累累負債,已經嚇跑了絕大部分意向者。

改革失敗:並購不等於重生

債台高達40億美元,這個數字讓很多有意向的買家望而卻步,關鍵就在於,這些潛在買家幾乎都沒有幫米高梅恢復元氣的意圖,想收購只是為了自己的一時利益。

15億美元,這是時代華納對收購米高梅的報價。一年前,包括Anchorage Advisors和Highland Capital Management在內的對沖基金公司以50至60美分兌1美元債務的價格買下了米高梅的債務,這意味著債權人不太會接受低於20億太多的脫手價。熟悉此項交易的人士稱,對沖基金公司可能希望通過債轉股的方式來獲得米高梅的股份,而對於潛在的進入資本普遍抱有疑慮。所以與時代華納的談判,註定將是一場拉鋸戰。其實早在2005年索尼收購米高梅時,時代華納就是有力的競爭者,而後來事實見證,這筆由索尼、私募基金和有線電影視供應商Comcast合力豪投的50億美元並沒給米高梅帶來生機,索尼當時正在與東芝進行藍光與HD DVD之爭,急於充實自己的藍光碟片內容,看中的正是米高梅四千餘部經典電影的豐富片庫。而當索尼勝出,盡情撈得庫存後,DVD市場逐漸走緩,米高梅的利用價值便也隨之下降。

所以並購事宜,很多時候並不像表面巨額數字那般可喜。米高梅想要找到能帶來雙贏局面的收購者,可以參考近年來同行的範例:2005年同樣掙扎在被並購邊緣的派拉蒙背水一戰買下夢工廠,得到了對方59部電影的所有權,成功將之以9億美元出售給戰略合作夥伴公司,而夢工廠需要大量資金啟動的項目如《變形金剛》等也得到落實,目前系列兩部票房大賣已使雙方都嘗到了甜頭。2008年華納並購被官司拖垮的新線後,大刀闊斧對新線的領導層進行改組、大規模裁員並且對投拍項目嚴格把關,看似冷酷無情,實則對公司重回軌道、健康快速發展大有利處。

沒人希望米高梅——這樣一個有著豪華庫存、坐擁170座小金人、手頭還有《霍比特人》等誘人項目的老牌公司化為歷史的塵埃。其實在本次危機之前,米高梅也在試著與電視機構合作,比如與CNBC亞太公司組建合資企業,開播電影衛星頻道等,雖然進入市場已經太晚,但至少在昭顯與時俱進的決心。必須要有深謀遠慮加作風硬朗的雄厚財團,才能救米高梅於水火之中,華納意向當前,米高梅目前的CEO——曾成功重組美國第二大甜甜圈連鎖店Krispy Kreme和安然公司的重組專家斯蒂芬-庫珀,是否能把握良機?

007和等待著再次重裝出發,他需要的不是阿斯頓-馬丁,而是米高梅一次真正的涅磐。

❽ 米高梅電影公司倒閉還有007和貓和老鼠為什麼倒閉

樓主,這是詳細資料,望採納,謝謝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米高梅公司連連受到打擊,其中三件事是致命的。 1948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 米高梅曾經獲得的奧斯卡獎杯 根據反托拉斯法作出判決,判定大公司非法壟斷。這一判決要求製作公司只管製片,放棄發行和電影院業務的經營。這就給像米高梅這樣集製作、發行和放映於一身的大公司致命一擊,因為它的主要財源被切斷了。 第二個打擊來自電視業。二戰後,電視開始大量進入家庭,到五十年代,電影觀眾比四十年代少了一半,到1957年,米高梅持續了30年盈利的局面被打破。 第三個打擊就是梅耶的離去。梅耶是米高梅的最大功臣,他的電影主張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娛樂大眾,而公司董事會對他的懷疑卻與日俱增。到五十年代初,他與自己的助手道爾·夏里的矛盾越來越大,最終董事會留下了夏里而讓梅耶走人。1951年,梅耶這位一度是好萊塢最有權勢的人被迫離開米高梅。 由於電視的壓迫,米高梅開始在寬銀幕、大製作上下工夫。1959年,他們精心准備了數年之久的新版《賓虛》火爆登場。這部影片耗資1500萬美元,創當時電影攝制花銷的最高記錄。這部影片還獲得了11項奧斯卡,這一記錄至今沒被打破。影片上映後,觀眾又被從電視機前拉回到電影院,米高梅也迎來了短暫的中興。 然而,大製作只能偶爾為之,在隨後的10年裡。米高梅雖有《西北偏北》、《青樓艷妓》、《洛麗塔》、《日瓦格醫生》等佳作,但仍連年虧損。 由於連年虧損,1970年,米高梅被美國賭業大亨柯克·克爾科里恩買下。克爾科里恩是拉斯維加斯賭王,熱衷於賭場和賓館業,因此,米高梅與電影業越來越遠。此後,克爾科里恩兩次將米高梅轉賣,又兩次買回,使米高梅飽經磨難。 這其間,米高梅有過—次小小的轉機,那是1981年,公司吞並了另一個不景氣的大製片公司美國聯合藝術家影片公司,這個公司曾拍出過《原野百合花》、《西區故事》、《桃色公寓》,《飛越瘋人院》、《畢業生》、《洛奇》等優秀影片,並擁有007的品牌。然而當年兩家公司聯合起來的電影市場份額僅占可憐的6%。 由於沒有任何有線電視頻道、電視網路或寬頻網路,沒有傳媒集團做後盾,像米高梅這樣的獨立製片公司自然處處受制於人。 2001年,米高梅靠《漢尼拔》、《律政俏佳人》的業績得到4個多億的票房收入,公司推出的其他影片則都不盈利。2002年,公司斥巨資投拍的戰爭大片《風語者》票房慘敗,公司高層被迫辭職,米高梅再次進入被拍賣行列。 2005年4月8日,索尼公司以近50億美元的價格將米高梅買下,從此,好萊塢八大公司中的最後一個獨立製片公司消失了。如今,米高梅與哥倫比亞公司同屬索尼旗下,開始了新的征程。然而,它擁有的170座奧斯卡金像(數量為好萊塢八大製片公司之首)卻仍在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 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於2010年11月3日早晨宣布破產。 此前,億萬富翁和著名企業投資家卡爾·伊坎曾購買了米高梅20%的債務,並且致力於推動該公司與自己控股的獅門影業公司合並。近日,米高梅債權人與伊坎達成協議,伊坎放棄了合並計劃,同意由其實施預組破產方案。 預計米高梅會在一兩個月內脫離破產保護,屆時將由望遠鏡娛樂公司的共同創始人加里·巴伯和羅傑·伯恩鮑姆擔任米高梅聯合首席執行長。 米高梅10月29日宣布,在持有該公司近40億美元債務的債權人中,至少約三分之二的債權人和逾半數的個人債權人投票批准該預組破產計劃,贊成票數已滿足法庭批准破產重組計劃所需的最低票數,重組存在的票數障礙已基本掃清。 米高梅是好萊塢一家有著86年輝煌歷史老牌電影公司,推出過包括《亂世佳人》在內的一大批經典影片,並先後200次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儀式上折桂。近年來,由於一直沒有推出成功的影片,加上積欠了40億美元的債務,米高梅的前景十分慘淡。 http://ke..com/view/810004.htm#4 這個網址是詳細的介紹,望採納,謝謝

❾ 哪些電影專營權幾乎破產了

在2009年「終結者救贖」的製作和發行中,終結者的特許經營形勢一片慘淡。

電影上映後三個月,製片公司Halcyon Co.申請破產保護。2010年,Halcyon同意將其權利出售給其債務人Pacificor。

這是在Halcyon指控Pacificor勒索,賄賂和欺詐後–在2009年提起的訴訟中要求賠償3000萬美元。《終結者》在2000年代後期表現不佳。

太平控股公司(Halcyon Holding Corp)接受了各方的2950萬美元出價,該債務人將總部設在聖塔芭芭拉的對沖基金Pacificor推向破產。(這是太平紳士,Halcyon在勒索,賄賂和欺詐訴訟中被指控,並要求賠償3000萬美元。)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我,今晚,索尼和Lionsgate的薪酬跌至2950萬美元以下,因為很明顯Pacificor「願意為Terminator支付幾乎任何金額的款項」。從現在開始,Halcyon將從每部《終結者》電影中獲得500萬美元,同時保留這些電影的豐富收入來源終結器34。

❿ 那什麼獅子電影公司倒閉了

世界八大電影公司指的是 1、華納(WarnerBros. ) 2、哥倫比亞(Colombia) 3、20世紀福克斯(20thCenturyFOX) 4、派拉蒙(Paramount) 5、環球(Universal) 6、UA(UnitedArtist)(007) 7、MGM(MetroDogwynMayer) 8、博偉(Buena Vista) 但是現在的格局已經變了,不再是了,雷電華倒閉了,哥倫比亞被索尼收購了,米高梅和聯美合並後好像也被索尼收購了,迪士尼也逐漸崛起,所以現在的世界大型電影公司是 華納 派拉蒙 20世紀福克斯 環球 索尼影業 迪士尼 現在華納和派拉蒙應該是最強的吧,個人意見

閱讀全文

與國外哪個電影公司倒閉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將電影中的一個片段剪下來 瀏覽:821
山西電影學校有哪些 瀏覽:480
如何把電影壓縮成微信小視頻軟體 瀏覽:910
抖音電影票50元優惠券怎麼改簽 瀏覽:992
電影神秘島免費下載 瀏覽:106
怎麼激活淘寶電影票 瀏覽:619
打女人屁股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30
聯通zte機頂盒怎麼看電影 瀏覽:94
李琦最好看的電影 瀏覽:774
喜劇大全搞笑電影免費 瀏覽:973
名偵探柯南有多少部電影分別是什麼 瀏覽:794
什麼電影看不用vip 瀏覽:642
韓國真人機器人電影有哪些 瀏覽:933
超高清畫質電影有哪些 瀏覽:817
免費觀看與越戰有關電影 瀏覽:943
美國關於車電影有哪些方面 瀏覽:916
元彪接暗器是什麼電影 瀏覽:326
李晨主演軍事電影有哪些 瀏覽:594
哪個軟體看電影免費最全啊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