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cctv6,2000年以前放過2次的一部愛情電影,歐美的。
根據經典名著改編的 遠大前程
電影檔案簡介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英國。在皮普還是個15歲的孩子時,父母雙亡,和姐姐、姐夫生活在一起。聖誕節前,皮普到墓地去悼念父母,遇到了越獄犯麥格維奇。皮普為他拿來了蛋糕充飢,令麥格維奇非常感動,但最後他還是被警察帶走了。
聖誕過後,皮普被邀請到村裡最富有的哈維漢姆小姐家做客。這個老婦人新婚當天丈夫沒有出現,從此便再也沒有脫下婚紗,多年來一直生活在回憶里。盡管她擁有財富,卻從沒有得到過幸福,因此一直活在憤恨中,性格怪癖。當皮普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入這所老房子時,遇到了哈維漢姆小姐收養的女孩埃斯特拉,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她。但埃斯特拉是個傲慢又刻薄的女孩,根本不把皮普放在眼裡。這令皮普很傷心,他暗自下決心要成為一名紳士好讓埃斯特拉不再歧視自己。
機會終於來了。盡管皮普的姐夫只是一個鐵匠,沒有錢送他上學,但在幾年後,突然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提出資助皮普到倫敦去過上層社會的生活。皮普滿心歡喜地來到倫敦,學習如何社交、如何跳舞、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紳士。此時的皮普已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無法再和做鐵匠的姐夫順暢溝通了,盡管是姐夫把他養大,感情也非常好。
埃斯特拉此時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從國外學習歸來。皮普找到她,卻發現她不斷穿梭於許多男人之間並選擇了其中一個成為她的丈夫。皮普痛苦得無法自拔。而此時在背後資助皮普的人終於出現了,他就是多年前被皮普搭救過的麥格維奇。他再次越獄後賺下了很多錢,他希望以資助皮普的方式感激他。但這次麥格維奇的出現沒有以往那樣幸運了,他被警察抓到死在了監獄里。皮普的財產也被沒收,頓時成了窮光蛋。皮普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大病一場。
康復後的皮普認真審視自己,決定從頭做起。幾年後皮普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真正擁有財富的紳士。他再次回到姐夫家中,和家人共度這一年的聖誕節。皮普在老房子里遇到了生活並不幸福的埃斯特拉,得知她從一開始就深愛著自己,但她是被哈維漢姆小姐收養用作報復男人的,她不願皮普受到傷害才選擇和別人結婚。隱藏在心中多年的情感終於爆發,這對有情人最終走到了一起。
《遠大前程》前後拍了三個版本,如下:
1.Great Expectations (1946英國黑白版)
2.Great Expectations (1974英國彩色版)
3.Great Expectations (1998美國現代版)
『貳』 《遠大前程》一共有幾版的電影哪一版是最和原 著相符的
內容大致差不多,按時間順序,從pip小時候救犯人開始講起,然後就是他突然交上好運來到倫敦,後來發現恩人是magwitch,再然後magwitch死去,pip也從花花公子的生活中慢慢醒悟過來,一直到最後他和Estella再次相遇。當然了,電影刪了很多小說里的細節,比如我印象中關於Estella第一次婚姻生活的一節就不是很多。
『叄』 《遠大前程》陳思誠版本百度網盤,誰能給我
《遠大前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HYaEoRiwTP3EYhPehWa0bQ
《遠大前程》是由芒果影視、象山悟空影視、騁亞影視聯合出品,陳思誠擔任監制和總編劇,謝澤、陳熙泰執導,陳思誠、佟麗婭、袁弘、郭采潔、趙立新、倪大紅、劉奕君等主演的年代傳奇劇。
『肆』 遠大前程有幾部
眼下電視劇《遠大前程》已經播出到了大結局,然而故事並沒有講完,到底林依依死了沒有,齊林的結局如何,洪三真的被槍斃了嗎?藏在山洞裡的火葯什麼時候才能用上等等這些懸念,還等著去揭曉,所以網友非常期待好哎呦下一部。
部部精心!陳思誠戲內外深藏功與名
在《遠大前程》中,陳思誠身兼三職,擔任監制、總編劇和主演。表面上看是幕後與台前的不同工種,實際上是商業與創作兩種「矛盾」的艱難平衡。通俗點說,監制的工作主要跟錢有關,是商業總舵主,編劇則主要負責創作,是藝術掌門人。但陳思誠似乎已經習慣了在這樣的「兩難」之中創作,並迅速找到了最佳平衡點:無論是初出茅廬的《北京愛情故事》,還是成熟大氣的《唐人街探案》系列,都顯示出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很硬」的超強功力。
能把年代故事講出新意的創作者在影視圈並不多見,能做到完美平衡商業與藝術的高手更是不可多得。五年磨一劍的精心之作《遠大前程》雖然即將落幕,但陳思誠的「前程」其實才剛剛開始,之後會有怎樣的「遠大」盛景,令人期待!
『伍』 求90年代CCTV1世界名著名片播出的一部電影
烈愛風雲(1998)
主演:羅博特·德尼羅(Robert de nero)
伊桑·霍克(Ethan hawke)
格文內斯·帕爾特洛(Gweneth Paltrow)
安妮·班克羅弗特(Anne Bancroft)
製作人 Proced by:
Deborah Lee ....executive procer
Art Linson ....procer
John Linson ....co-procer
John Linson ....co-procer
簡介:
根據19世紀大文豪英國狄更斯原著小說改編,充滿現代、激情及爭議的電影《遠大前程》,故事描述一位年輕藝術家,在旅程中遇見三個毫不相乾的陌生人,但卻改變了他一生,這些人毫無預期且無情的闖入他的生活:一位危險的囚犯勞斯汀,冰山美人伊斯黛拉及有錢卻古怪的黛斯摩夫人,經由這四人間的驚奇互動,使得《遠大前程》呈現對於生命中之偶然,睿智且又獨特的風貌……
『陸』 遠大前程英國bbc版電影誰有百度雲發給我謝謝
1998遠大前程
『柒』 這個是什麼電影跪求!~~~
烈愛風雲 Great Expectations (1998)
導演: 阿方索·卡隆
編劇: Mitch Glazer
主演: 伊桑·霍克 / 格溫妮斯·帕特洛 / 克里斯·庫珀 / 安妮·班克勞夫特 / 漢克·阿扎利亞 / 羅伯特·德尼羅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1998-01-30
片長: 111 分鍾
又名: 愛情有刺 / 烈愛風暴 / 新孤星血淚 / 烈愛風雲
IMDb鏈接: tt0119223
女主小時候劇照 。絕對是這部,求採納
http://ke..com/view/384146.htm
『捌』 遠大前程哪個譯本好
《遠大前程》毫無疑問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王科一先生的譯本最好。王先生專研英國文學和狄更斯,他的版本八十年代就已經出版了。
『玖』 遠大前程 1956電影版和原著小說有什麼區別
沒有1956版,只有1959版.
『拾』 《遠大前程》中郝微香小姐的性格
老小姐的悲劇
郝微香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遠大前程》中一生只想報復男人的變態老小姐,是一個悲劇色彩極濃的人物。
郝微香由於自己的情感被人玩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創傷,她的精神和心靈完全扭曲了。於是,她與世隔絕,還收養了一個小女孩,把她教養成專門玩弄男人的女子,還破壞養女的愛情,以便向世上的男人報仇雪恨。後來,郝微香終於良心發現,可是太晚了,她的養女已嫁給了一個她不愛的而且還虐待她的男人。她毀了自己養女的幸福,最後,她發瘋被大火燒死……
郝微香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從小喪母,父親對她十分順從,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女孩。她父親是鄉紳,開了一家啤酒作坊,很有錢,自以為了不起,郝微香也是這樣。她父親死後,她繼承了大筆財產,來獻殷勤的人多了……後來,她身邊出現了一個男人,那人對她大獻殷勤。郝微香小姐從來未對誰動過情,所以一旦動起情便不可收拾,她把那人當成了白馬王子。那人從她那裡騙取了大量的錢。等到結婚的日子定好了,結婚禮服備辦好了,蜜月旅行的行程也安排好了,參加婚禮的賓客也邀請了。然而在婚禮那一天,就是不見新郎的影子,只見他的一封信……原來那傢伙是個大騙子!如此沉重的打擊,誰也受不了,何況她是個嬌生慣養的小姐?可是她的行為卻讓人心寒!她由於受不住打擊,大病了一場。病癒後,她讓整座宅第荒廢,屋裡的時鍾都停在她接到那封信的時候,宴席上的擺設都原封不動,她自己一直穿著那套婚紗,把自己關在屋裡不見天日,直到她死去……她要記住這一切,她恨世上所有的男人,可見她是一個心胸狹隘的、高傲的女人。她還特意收養一個養女,不惜犧牲她的幸福教她替自己報復男人,可見她是一個極有心計、鐵石心腸的女人。
老小姐的遭遇本身是一個悲劇,她還親手製造了一個悲劇,她的變態行為到她良心發現又是一個悲劇。然而,她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她曾經是一個嚮往美好愛情,熱愛生活的痴情少女啊!是誰使她變成了一個仇視美好愛情,仇視生活的變態女人呢?愛情?郝微香由愛生恨,叫作愛之深,恨之切嗎?有人說,她愛自己更多一點。她之所以恨得那麼深,是因為她從來沒被拒絕過,更沒受過被人拋棄的恥辱,她是個嬌小姐,從來都是她說一,別人不敢說二的,是她的心靈太狹隘了,她的佔有欲太強了。也有人說,是她愛得太深了:她保留當年婚宴上的一切,是想記恨還是想停留在一個她的美好夢幻中呢?或許二者都有吧。
其實,愛情可以是蜜糖,也可以是毒葯,關鍵看當局者的態度。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愛情呢?我想,愛情應該拿得起,放得開。否則,千萬別動愛情!
同樣的區別也表現在匹普/芬恩姐姐的形象塑造上。在原著和「1946年版」中,匹普的姐姐幾近於虐待狂,她視匹普為生活的沉重負擔,輕則大罵,重則棒打,最後在嘮叨不休的抱怨聲中撒手歸天。而「1998年版」中的芬恩姐姐,則熱情奔放、豁達開朗,她對芬恩關懷備至,在芬恩赴紐約去發展事業之後,她也因尋找愛情幸福而「失蹤」。主動挑戰人生的進取精神成了該影片中芬恩姐姐的性格主調。
當然,這兩部影片的人物重塑也有不妥之處。比如,原著中的郝微香小姐是一個性格較為復雜的人物形象,突然而至的巨大精神打擊使她靈魂扭曲、心理變態,但同時她性格中還有另外的一面,她的良心並未完全泯滅,她不忘以自己的財產資助社會生存中的弱者。但是,在「1946年版」和「1998年版」兩部影片中,郝微香和黛斯摩小姐都僅僅被塑造成了一個變態的瘋女人,因而也就削弱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致使人物形象有平面化與單向度之嫌。
狄更斯的《遠大前程》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僅在有聲電影階段,該小說就至少被改編過6次(1934年、1946年、1949年、1971年、1974年、1998年),在這六部改編影片中,「1946年版」和「1998年版」受到了觀眾與評論家較為廣泛的關注。《遠大前程》的1946年電影改編版(本文簡稱「1946年版」)誕生於狄更斯的祖國英國,由大衛••里恩導演;而《遠大前程》的1998年電影改編版(本文簡稱「1998年版」)則出世於大洋彼岸的美國,由阿方索••柯朗導演。兩部影片皆沿用了小說原著的頗具反諷色彩的題名「Great Expectations 」(《遠大前程》,或譯《偉大的期望》), 承繼了狄更斯原作中對夢想走出生活窘境的下層人的理解、同情和對其夢想破碎的悲憫。
但是,與「1998年版」相比,「1946年版」在與原著保持契合與一致方面更加執著。大衛••里恩談及該影片的製作情況時曾言:「在寫劇本時,我們反復閱讀了小說,並且給每一章列出了一個單線索的摘要,……電影中的實際場景是以這篇摘要為基礎的。狄更斯的對話對於電影來說是完美的,幾乎電影中所有的對話都是來自小說中。」① 對於大衛•里恩來說,經典是一種神聖的范型,他拍攝《遠大前程》的目的是要傳承經典,挖掘小說所包含的思想意義、社會價值和美學內涵,再現原作的精神內核。影片以主人公匹普為中心,讓其周旋於郝微香的世界和馬格韋契的世界,並最終在郝微香和馬格韋契的相繼毀滅中夢碎人醒,轉了一個圈子又回到了起點。郝微香的世界封閉、凝固,但對匹普卻有一種磁石般的誘惑力,因為那裡有艾絲黛拉,有匹普渴望已久的愛情。受郝微香和艾絲黛拉人生價值觀念的影響,匹普做上等人的願望日盛一日,而這個願望卻是在他少年時代救助過的逃犯馬格韋契的資助下得以實現。在這里,還隱藏著更深一層的紐帶:罪犯康普生。是他,背叛了與郝微香的婚姻,郝微香在婚禮上苦等之時,他卻挾裹錢物逃之夭夭,讓郝微香承受了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也是他,把馬格韋契拉下水,使其妻離子散,釀成終生難以挽回的大錯。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郝微香的精神世界轟然坍塌,從此以報復男人來慰籍自己受傷的靈魂。尤其令人感喟的是,馬格韋契資助的匹普曾一度是郝微香復仇行動中的獵物,而作為郝微香復仇工具的養女艾絲黛拉竟是馬格韋契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影片將原作中的人生的無奈與無奈的人生淋漓盡致地再現於觀眾面前。
顯然,「1998年版」有所不同。它既把握住了狄更斯原作的基本內核,同時又參照當代的社會現實對它進行了解構和重建;影片中所滲透的人生觀照和哲理思索來源於狄更斯原作,但是所散發的鮮活氣息更貼近於當下的生活。影片的故事背景由原著中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移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和身份也做了相應的變化:一心想通過做上等人博得艾絲黛拉歡心的鐵匠匹普,被置換成了貧窮但有進取心的藝術家芬恩;遭受愛情打擊而不能自拔的郝微香在影片中更名為黛斯摩,她比狄更斯筆下生活在陰暗、陳腐的薩提斯宅里的郝微香小姐更加年老和恐怖,她在荒廢的佛羅里達庄園中幾十年如一日地重溫著同一支舞曲,長期沉迷於由《熱情之吻》伴奏的表演之中;曾經秘密資助過匹普的逃犯馬格韋契,在影片中變成了刺殺卡斯特羅家族犯罪頭目的兇手勞斯汀。事實上,以上這一切,並不僅僅是時間與地點變更、人物名字與身份變化的表層問題,而已經內化為作品主旨的移位與重釋問題,因為,影片藉此揭示和展現了當代人在高度物質化的生存環境和社會關系中所產生的心理上的壓抑、痛苦、變態以及精神上的迷惘、異化、焦慮和復歸。
「1998年版」著力於尋找作品意蘊與當代社會現實的銜接點,用鮮活的現實生活詮釋人類永恆的期望與困惑,這是一種重新闡釋的方法;同時,這也便於影片適合當代觀眾,使他們能夠產生一種更貼近自身生活的現實感,並藉此吸引更多的觀眾走入電影院。電影是一種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的特殊藝術形式,它需要依賴於影院的票房收益來維持其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如何在適合公眾需求與堅守審美品位之間尋找出一種適度的平衡,使拍攝的影片既具有娛樂觀賞價值同時又不陷入媚俗的窠臼,這是電影從業者長期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在褒揚以傳承經典為使命的「1946年版」的同時,也應該對「1998年版」的製作者們所付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
二、人物的取棄與重塑
正如電影大師理查德·布魯克斯所言:「小說和電影敘述故事的手段迥然不同。除非把書放在攝影機前,把文字一頁一頁地拍下來,否則,任何一部小說在改編時都必須改頭換面。」② 當然,這種「改頭換面」也必然涉及到作品中的人物。
就對原著人物的選擇而言,《遠大前程》的1946年電影改編版與1998年電影改編版表現出了相似的取捨傾向。圍繞著對主人公精神歷程的探索,這兩部影片都相應地將原著中與主人公關系密切的一些人物納入到音像敘事的框架之內:與匹普/芬恩(斜線後面的人名為「1998年版」中所改用的名字,下同)產生若即若離的愛情關系的女子艾絲黛拉,撫養匹普/芬恩長大的鐵匠喬及其妻子,資助匹普/芬恩實現人生追求的逃犯馬格韋契/勞斯汀,以匹普/芬恩作為復仇對象的瘋女人郝微香/黛斯摩等。同時,兩部影片也皆做了人物方面的大膽舍棄。比如,奧立克在原小說中是一個較為重要的人物,由其展開的故事構成了小說故事框架的另一條線索,該線索作為對核心敘事進程的一個映襯,為小說營造了類似於偵探小說的多維發展趨向;但是,為了適應電影的有限容量及其敘事單純化、情節明晰化的要求,兩部改編片皆未將奧立克及其故事納入音像敘事的框架。
然而,兩部影片對具體人物形象處理與塑造的方式卻有所不同。
在「1946年版」中,製作者承續了原著中人物誇張、漫畫化的特點。在該影片中,集善良、質朴、木訥、保守於一身的匹普,一直處於道義與「不義」相互搏鬥的心靈煎熬之中。影片通過攝影機的運動和畫外音的使用,成功地將匹普的內心波瀾「外化」於銀幕之上:在道義占上風時,他給飢餓的囚犯馬格韋契送去了食物;在「不義」居於主導位置時,他漸漸疏遠了養育他的故鄉和親人。強烈的反差和對比,增強了人物形象的視覺沖擊力,亦提高了人物性格的明晰度。
「1998年版」在塑造人物時則更多地考慮了當代因素。在原著和「1946年版」中,匹普在逃犯馬格韋契的資助下被送到倫敦接受紳士教育,而所謂的紳士教育,也僅僅是靠居住環境的改變、接受禮儀指導、參加上流社會的各種應酬來提高一個人的身份地位。這樣的情節設置較為契合於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英國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追求,但對當代人來說就會顯得空泛和陌生,因為,當代人更加崇尚個性的自由與張揚,更加珍視個體的奮斗與抗爭。顯然,「1998年版」中的芬恩形象,才實現了與當代價值觀念的契合:他熱愛藝術、熱愛自由、崇尚獨立、充滿才情和激情;逃犯勞斯汀的資助是他成名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他還要依靠自己的先天稟賦和後天努力;艾絲黛拉是他在愛情上的追求,但不是他人生的唯一追求,他更熱心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愛情與事業在他的生活中相互激發、相輔相成。在這里,芬恩展示出的主動挑戰命運的精神,與原著及「1946年版」中匹普的處處被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