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背後的故事:電影《上甘嶺》最早的名字叫《二十四天》
導演小傳
沙蒙(1907-1964年),原名劉尚文,河北玉田人。1933年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開始參加左翼戲劇活動,曾加入新地劇社、上海業余劇人協會等團體演出話劇,並在《十字街頭》、《都市風光》等影片中扮演過角色。抗戰爆發後入上海救亡演劇三隊、抗敵演劇二隊。1940年到香港, 1942年到重慶加入中國藝術劇社。1944年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員兼魯藝實驗劇團團長。1948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後曾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代表作:《趙一曼》、《上饒集中營》、《上甘嶺》、《汾水長流》等。
圖為電影劇本,它最早的名字叫《二十四天》。沙蒙為寫劇本去了三次上甘嶺。劇本寫了兩年多,拍攝用了將近一年時間。
上甘嶺戰役是朝鮮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歷時四十三天,我志願軍與敵軍對兩個高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終以我方勝利結束。這場戰役,雙方力量之懸殊、戰斗之激烈、傷亡之慘重、彈葯消耗之多都是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圖為上甘嶺一角。
劇組請來了當年親歷過上甘嶺戰役的一個連長趙毛臣做軍事顧問,全程參與拍攝,就是為了「真實」。布景、煙火、彈葯、錄音,無一不接近真實,故事情節絕大多數也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圖為編劇之一、也是導演之一的林杉(1914-1992年)當年做的采訪筆記。
主要演員幾乎都來自部隊, 「高保成」啊,「徐林格」啊,這些名字都是老電影觀眾心中最親切的回憶。高保成(1926-2004年)塑造的連長形象有血有肉,最令人難忘。「張忠發」(下)的形象來自許許多多像張計發、趙毛臣這樣在上甘嶺戰役中浴血奮戰過的連長。
上為張亮扮演的通訊員楊德才,在影片的結尾,他捨身堵住了敵人的槍眼。在上甘嶺戰役中有許多英雄的事跡可歌可泣。捨身炸地堡、挺身堵槍眼,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在以往的宣傳中,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黃繼光(1930-1952年)(下)。
扮演陳德厚的劉磊是主要演員中唯一來自志願軍部隊的。當年拍片的時候,志願軍尚未從朝鮮全部撤出。劇組還找來了好多志願軍戰士參加拍攝,他們經歷過戰火與硝煙的洗禮,對戰爭的殘酷有著切身的體驗,演起戲來感覺真摯自然。
上為片中女衛生員「王蘭」的主要原型王清珍。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戰士的生存環境特別惡劣,女衛生員們遇到的困難更令人難以想像。下為「王蘭」的扮演者劉玉茹,來自哈爾濱話劇院,她只演過這么一個電影角色,卻被千千萬萬的觀眾所記住。
沙蒙對插曲的創作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他對喬羽說:「我的片子將來沒人看的時候,這首歌照樣有人唱,你就寫這種歌出來就行。」 喬羽和劉熾繼《祖國的花朵》後再度合作,經過許久的醞釀,《我的祖國》誕生了。圖為詞曲作者喬羽、劉熾(1921-1998年)和演唱者郭蘭英。
《上甘嶺》是中國電影中最早將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一部片子,她巨大的感染力使一代又一代觀眾為之熱血沸騰。
演職員表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出品
黑白14本
職員: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
編劇林杉/曹欣/沙蒙/肖矛 導演沙蒙/林 杉 攝影周達明 美工劉學堯 作曲劉熾 錄音陳文淵 軍事顧問趙毛臣 副導演荏蓀 特技攝影王玉如 特技設計蔡光 劇務主任武愚 助理導演董吉 深 作詞喬羽 獨唱郭蘭英 指揮陳維文 合唱指揮秋里/金正平 演唱中央樂團合唱隊、中央實驗歌劇院合唱隊、新影樂團合唱隊 演奏新影樂團/長影樂團
演員:高保成(張忠發) 徐林格(孟德貴) 張亮(楊德才) 李樹楷(師長) 劉磊(陳德厚) 劉玉茹(王蘭) 白英寬(毛四海) 田烈(炊事員) 張健佑(步話機員) 張鳳翔(政委) 張巨光(參謀長) 王楓(三營長)
電影連環畫《上甘嶺》部分內頁欣賞
謝謝欣賞!
❷ 你可知道當年拍攝《上甘嶺》電影時的一些故事嗎
《上甘嶺》這部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老電影。
拍攝於1956年,由長春電影公司製片廠拍攝,《上甘嶺》的劇本改編自《二十四天》,本片描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帶領下,接收某陣地後在缺糧缺水的情況下堅守陣地。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打退了敵人數十次的進攻,以超人的毅力堅守了24天,最終迎來了大部隊反攻的勝利故事。
當年編劇林杉和導演沙蒙,為了收集電影素材,體驗真實的戰爭環境,前往朝鮮戰爭前線和戰士們一同親身感受,半年的時間內采訪了一百多人,記錄了幾十萬字的資料,在此基礎上,編導對戰役的進程故事也進行了精心的剪裁與表現,對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進行了高度的概括,他們沒有面面俱到的反應這樣一個震驚中外的戰爭,而是把目光集中在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塑造了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志願軍英雄形象。
總結下來,在那個艱苦年代,人們反而願意沉下心來認真的搜集素材,認真的拍電影,不像現如今這個浮華的年代,導演們拍電影只是為了票房,以前拍個電影一兩年,三四年都是很正常的,而如今,短則一個月,多則半年,就能拍出一部電影,到底是我們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1、《上甘嶺》軍事顧問是趙毛臣,他是上甘嶺戰役中四連指導員,親自在坑道里指揮戰斗的。拍攝電影時,他曾操作郭留諾夫重機槍射擊配合錄音,因此電影中你聽到的重機槍聲音都是他打出來的。
2、片中八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並不光是134團七連連長張計發,雖然他們名字差不多。他的原型還包括特功八連連長李保成和四連指導員趙毛臣等人,張忠發當過師長警衛員這段應該取自15軍警衛連連長王虜,他曾經是秦軍長的警衛員,犧牲在增援上甘嶺的路上。
飾演張忠發的演員高保成名字和李保成也相近,不過這是巧合。
3、師長的原型是時任45師師長崔建功,他是東北軍出身,在直羅鎮戰斗中被紅軍俘虜,後來成為開國少將。
4、最後反擊犧牲的通訊員楊德才原型並不是黃繼光,而是用胸膛頂住爆破筒和敵人碉堡同歸於盡的苗族小戰士龍世昌。
事實上,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戰斗英雄記錄下來的就有38人,僅僅在黃繼光犧牲的那天夜裡就有四人,除了黃繼光之外還有賴發均、龍世昌和歐陽代炎。
所以,楊德才的原型也可以說並不止一個。
5、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一般認為是王清珍,不過她並沒有進入坑道一直在後方工作,坑道里是沒有女衛生員的。這一點在電影上映後被很多志願軍老戰士指出,但和同樣虛構的小松鼠一樣,這也是導演為增加藝術感染力所做的設計。也有很多志願軍老戰士看了電影之後非常感動,他們認為坑道里有女衛生員很好。
6、一排長說的「望梅止渴」故事被他加工過了,事實上曹操的「望梅止渴」並沒有吃酸梅這段,不過一排長改編的非常好,讓觀眾聽了嘴裡都會有酸水。
7、喬羽在寫《我的祖國》歌詞時,導演沙蒙的要求是等什麼時候這部電影沒人看了,你的歌也有人唱,事實上喬羽做到了。
8、《我的祖國》里的那條大河是不是長江?喬羽說是的,之所以不直接說長江,是因為幾乎每個人的記憶里家鄉都有一條大河,如果具體指到長江就狹隘了。
9、《我的祖國》作曲是劉熾,他和喬羽合作過很多次,比如《讓我們盪起雙槳》。《我的祖國》第一句「一條大河」非常經典,幾乎一聽就讓人有想流淚的感覺。事實上,這句歌詞的旋律來自於抗戰歌曲《盧溝問答》的第一句:永定河~~~......
10,最關鍵一條,電影中拍攝的坑道內景是在長影廠的攝影棚拍的,導演將坑道變寬了變高了,條件也變好了。事實上,電影放映後,軍事顧問趙毛臣曾被倖存的戰友責備:毛臣啊,你呆的坑道是這樣的嗎?
現實中的坑道更窄、更小,人都站不直身體只能擠坐在一起。坑道內空氣污濁氣味難聞,缺少食物、葯品和飲用水,有些重傷員送不下去在坑道里犧牲了。此外,坑道里遭受到的危險比電影中嚴重很多,戰斗也更激烈。
電影的原型之一特功八連先後增補過800多人,幾乎是一個小團的人數,戰後只剩下6個人,原來的八連只剩3人。
也就是說,現實的戰斗比電影《上甘嶺》要殘酷很多,很多!
趙毛臣的兒子趙振軍是54軍160師479團的戰士,1979年對越反擊戰犧牲,榮立三等功。
❸ 中美狙擊手決戰上甘嶺是什麼電影
應該是《血戰狙擊嶺》
❹ 上甘嶺電影簡介,字數不要太多,一百字就好
電影《上甘嶺》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的經典影片,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影片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為熟悉生活,編導人員赴朝鮮前線與戰士們一起親身感受,半年時間中訪問了一百多人,記錄了幾十萬字的材料。電影中的插曲《我的祖國》唱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
❺ 美國拍的上甘嶺電影叫什麼名
美國故事片《上甘嶺》,當然,看的是盜版VCD,結果觸動很大。
這部影片的主演非常有名,就是在《百萬英鎊》中扮演男一號的影星格里高利帕克,他扮演一位美軍中尉,帶領一隊美國兵在上甘嶺與志願軍往來沖殺,浴血奮戰。毫無疑問,美國人拍《上甘嶺》是不會描繪志願軍英勇頑強的。
它表現的是美國英雄的無畏和普通美軍士兵在戰場上的驚恐不安。影片中,那場著名的戰斗顯得可泣而不可歌。
注意事項
這部影片對上甘嶺之戰的總體描述也跟我國常見的戰史介紹差異頗大。在美國人看來,上甘嶺之戰並不是什麼大戰役的一部分,最初美軍只不過想為停戰談判增加點籌碼,掙點面子而已。他們選擇上甘嶺作為攻擊目標不是因為它重要,恰恰相反,是因為上甘嶺在戰略上毫無價值。
美軍的預判是中國軍隊絕不會花大代價死守上甘嶺,其動用的部隊數倍於敵,確實志在必得。不過美國人未料到志願軍也有幾乎相同的考慮,上甘嶺之戰由此逐漸演化成殘酷的拉鋸戰,打得昏天黑地、屍橫遍野。
❻ 在電影《上甘嶺》中,你都知道哪些真實的歷史故事
電影《上甘嶺》是沙蒙,林杉制導的一部抗美援朝的經典影片,是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而來,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影片講述了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連長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拚死奮戰,最後取得勝利的故事。
劇組雖然面臨著很多困難,但是為了再現當年的場景,最後決定在安東附近造出了一個「上甘嶺」。為了體現戰爭的殘酷,在拍攝時,非常注意場景的轉換,比如坑道的石頭塊在炮火的轟擊下變成了一堆碎石等等,非常注重細節。讓觀眾更能體會到當時的情節。
所以才有了最後的《上甘嶺》,讓觀眾更加的震撼,更能感受到戰爭的殘酷,體會到志願軍的無私的奉獻精神。
❼ 決戰上甘嶺什麼時候上映
電影《決戰上甘嶺》已經立項,預計2022年上映,
其他藝人無戲可拍,而他的資源,早已排到2030年了,由此可見他究竟有多受大家喜愛。見到這一部部的著作,都不清楚他是怎麼忙回來的,換為他人一年拍這么多影片,毫無疑問會以次充好,類似得了,可戰狼2吳京不容易那麼做,他對每一個著作都很用心。
下邊,就快和拜客常識網一起掌握2022年戰狼2吳京將要新上映電影吧!
2022年戰狼2吳京將要新上映電影
決戰上甘嶺、魂斗羅、松毛嶺爭奪戰、中國乒乓、戰狼3、欽差、待定名克什米爾公主號事情電影、兩航起義、海的終點是大草原、藏地密碼。
1、血戰上甘嶺
《決戰上甘嶺》是鰲博影業公司浙江省有限責任公司榮譽出品的影片。在朝鮮三八線中間上甘嶺約3.7平方千米的陣營上,志願軍和美韓(多國部隊)十多萬人參加,43天,傾瀉炮定時炸彈240多萬元發,戰爭猛烈前所少見,彼此傷亡4數萬人,中國軍隊人才輩出,造就了攻不破的中國東方堡壘!
2、魂斗羅
3、松毛嶺爭奪戰
《松毛嶺保衛戰》是「軍事戰爭」類型電影著作。
恆業影業落戶口深圳發2021年觀影指南,《松毛嶺保衛戰》位居在其中。
4、中國乒乓
《中國乒乓》是由恆業影業榮譽出品,李馮、劉沛導演的體育文化主題影片。
此片講敘了1992年至1995年期內,蔡振華從海外回家出任主將信心有一番作為,丁松、馬文革、孫超、劉國梁、孔令輝五名選手在蔡振華的引領下,在天津市世界錦標賽絕地逢生的小故事。
5、戰狼3
《戰狼3》是戰狼2吳京電影導演方案拍照的一部影片,還不確定明星陣容,並未籌拍。
❽ 上甘嶺電影簡介 上甘嶺主要劇情
1、《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2、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3、劇情簡介:1952年秋,美軍在朝鮮中部三八線附近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企圖奪取上甘嶺主峰陣地五聖山。上甘嶺戰役爆發。八連連長張忠發奉命執行主峰陣地的堅守任務,師指揮所要求他們堅守24小時以待後援。可就在一個上午,敵人竟進攻23次,我軍傷亡慘重。敵人繼續增兵,師指揮所命令張忠發暫時撤進坑道。第二天,敵人大舉進攻五聖山。張忠發命令連隊配合其他部隊主動出擊,打退了大股敵人。師指揮所要求張忠發拖住敵人,使後方爭取時間調度兵力,補充彈葯。坑道內的戰士每天都有傷亡,他們不僅要跟頭頂上的敵人作戰,還要為生存而斗爭。坑道與後方的聯系被敵人切斷,坑道內嚴重缺水,戰士們相互鼓勵、互相關心,頑強地堅持戰斗。在朝鮮人民的支援和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他們頑強戰鬥了24天,讓我軍做好了大反攻的准備,最後一舉殲滅了敵人。上甘嶺戰役改變了朝鮮戰爭的形勢。
❾ 你可知道當年拍攝《上甘嶺》電影時的一些故事嗎
電影《上甘嶺》是沙蒙,林杉制導的一部抗美援朝的經典影片,是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而來,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影片講述了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連長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拚死奮戰,最後取得勝利的故事。
這部電影在挑選演員時,為了把張忠發的形象塑造的更加突出,沙懞直接決定讓高寶成來飾演。
影片中張忠發和戰友們一起抓松鼠的一段,原本計劃是抓鳥的,但是沙蒙覺得這個設計有點不對勁,戰場上槍聲一響,鳥就飛走了,該怎麼抓呢。後來就決定了抓松鼠,這段設計對戲的節奏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表現出了志願軍戰士們的樂觀的革命精神,將人物的刻畫體現的非常到位。
為了更好的拍攝這部電影,也為了能夠更加真實的展現當時戰場的激烈和殘酷,劇組前往朝鮮上甘嶺進行實地考察。
當大家到達五聖山上時,還是被當時情景震撼到了。雖然上甘嶺已經沒有了硝煙,但是山上都是光禿禿的,連一顆樹木都見不到。山頂的石頭都被炸翻起,嶺上到處都是厚厚的子彈殼,炮彈皮。
劇組雖然面臨著很多困難,但是為了再現當年的場景,最後決定在安東附近造出了一個「上甘嶺」。為了體現戰爭的殘酷,在拍攝時,非常注意場景的轉換,比如坑道的石頭塊在炮火的轟擊下變成了一堆碎石等等,非常注重細節。讓觀眾更能體會到當時的情節。
所以才有了最後的《上甘嶺》,讓觀眾更加的震撼,更能感受到戰爭的殘酷,體會到志願軍的無私的奉獻精神。
1、《上甘嶺》軍事顧問是趙毛臣,他是上甘嶺戰役中四連指導員,親自在坑道里指揮戰斗的。拍攝電影時,他曾操作郭留諾夫重機槍射擊配合錄音,因此電影中你聽到的重機槍聲音都是他打出來的。
2、片中八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並不光是134團七連連長張計發,雖然他們名字差不多。他的原型還包括特功八連連長李保成和四連指導員趙毛臣等人,張忠發當過師長警衛員這段應該取自15軍警衛連連長王虜,他曾經是秦軍長的警衛員,犧牲在增援上甘嶺的路上。
飾演張忠發的演員高保成名字和李保成也相近,不過這是巧合。
3、師長的原型是時任45師師長崔建功,他是東北軍出身,在直羅鎮戰斗中被紅軍俘虜,後來成為開國少將。
4、最後反擊犧牲的通訊員楊德才原型並不是黃繼光,而是用胸膛頂住爆破筒和敵人碉堡同歸於盡的苗族小戰士龍世昌。
事實上,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戰斗英雄記錄下來的就有38人,僅僅在黃繼光犧牲的那天夜裡就有四人,除了黃繼光之外還有賴發均、龍世昌和歐陽代炎。
所以,楊德才的原型也可以說並不止一個。
5、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一般認為是王清珍,不過她並沒有進入坑道一直在後方工作,坑道里是沒有女衛生員的。這一點在電影上映後被很多志願軍老戰士指出,但和同樣虛構的小松鼠一樣,這也是導演為增加藝術感染力所做的設計。也有很多志願軍老戰士看了電影之後非常感動,他們認為坑道里有女衛生員很好。
6、一排長說的「望梅止渴」故事被他加工過了,事實上曹操的「望梅止渴」並沒有吃酸梅這段,不過一排長改編的非常好,讓觀眾聽了嘴裡都會有酸水。
7、喬羽在寫《我的祖國》歌詞時,導演沙蒙的要求是等什麼時候這部電影沒人看了,你的歌也有人唱,事實上喬羽做到了。
8、《我的祖國》里的那條大河是不是長江?喬羽說是的,之所以不直接說長江,是因為幾乎每個人的記憶里家鄉都有一條大河,如果具體指到長江就狹隘了。
9、《我的祖國》作曲是劉熾,他和喬羽合作過很多次,比如《讓我們盪起雙槳》。《我的祖國》第一句「一條大河」非常經典,幾乎一聽就讓人有想流淚的感覺。事實上,這句歌詞的旋律來自於抗戰歌曲《盧溝問答》的第一句:永定河~~~......
10,最關鍵一條,電影中拍攝的坑道內景是在長影廠的攝影棚拍的,導演將坑道變寬了變高了,條件也變好了。事實上,電影放映後,軍事顧問趙毛臣曾被倖存的戰友責備:毛臣啊,你呆的坑道是這樣的嗎?
現實中的坑道更窄、更小,人都站不直身體只能擠坐在一起。坑道內空氣污濁氣味難聞,缺少食物、葯品和飲用水,有些重傷員送不下去在坑道里犧牲了。此外,坑道里遭受到的危險比電影中嚴重很多,戰斗也更激烈。
電影的原型之一特功八連先後增補過800多人,幾乎是一個小團的人數,戰後只剩下6個人,原來的八連只剩3人。
也就是說,現實的戰斗比電影《上甘嶺》要殘酷很多,很多!
趙毛臣的兒子趙振軍是54軍160師479團的戰士,1979年對越反擊戰犧牲,榮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