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電影綉春刀是哪個朝代

電影綉春刀是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3-01-03 07:43:19

① 《綉春刀·山河之影》講述怎樣的故事

您好!《綉春刀·山河之影?劇情介紹:該劇改編自路陽同名系列電影《綉春刀》,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主演有: 張雲龍陳若軒孫怡馬渝捷此沙等。

② 電影綉春刀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故事發生時間是天啟皇帝死,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時候

③ 綉春刀簡介及詳細資料

劇情簡介

明朝崇禎皇帝登基後,權傾天下的大太監魏忠賢被彈劾辭官,閹黨覆滅。錦衣衛授命追捕閹黨。錦衣衛盧劍星、沈煉、靳一川三人是結拜的兄弟,感情非常好。大哥盧劍星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升到百戶的職位,二哥沈煉暗戀著教坊司的女子周妙彤,三弟靳一川則有著不可告人的過去被人攢在手裡。一天,內宮太監趙靖忠秘密找到三兄弟,要他們奉皇命去追殺要出京流放的大太監魏忠賢。一場追殺之後,三人帶回了大太監魏忠賢的屍首,本以為憑此大功,三人的夙願皆可實現。沒想到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陰謀的開始,三人即將落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綉春刀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注 沈煉 張震 男一號,錦衣衛三兄弟中排老二 周妙彤 劉詩詩 女一號,出淤泥而不染的教坊司姑娘 靳一川 李東學 錦衣衛三兄弟中排老三 盧劍星 王千源 錦衣衛三兄弟中排老大 趙靖忠 聶遠 -- 魏廷 朱丹 -- 魏忠賢 金士傑 -- 丁修 周一圍 -- 張嫣 葉青 -- 韓曠 趙立新 -- 崇禎皇帝 葉項明 --

職員表

出品人: 喇培康;高峰;陳麗;王東輝 製作人: 張家振 導演: 路陽 編劇: 路陽;陳舒 攝影: 韓淇名 配樂: 王宗賢 剪輯: 朱利贇;屠亦然 動作指導: 桑林 發行: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陸地區);IM GLOBAL (北美及歐洲地區)

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沈煉

沈煉 (張震 飾)

與盧劍星(王千源 飾)、靳一川(李東學 飾)為結拜三兄弟,述職錦衣衛卻都不得志默默無名。暗戀著淪落至教坊司的女子周妙彤(劉詩詩 飾),想為她贖身與自己過正常的好日子。後他們兄弟三人受命捉拿閹黨,卻因此次事件埋下隱患,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周曉彤

周曉彤 (劉詩詩 飾)

原本是忠臣之後,現流落至教坊司。知道沈煉傾心於她,但因童年發生的一件事對沈煉又恨又怕。喜歡的人是嚴公子,不料捉拿閹黨的禍事波及到自己,自己又該做什麼選擇呢?

盧劍星

盧劍星 (王千源 飾)

三兄弟中的大哥,性格沉穩忠義,子承父業進了錦衣衛,可惜因性格太過老實又家貧,一直不能陞官百戶。終於接到奉命捉拿閹黨頭目魏忠賢的任務,協同沈煉(張震 飾)和靳一川(李東學 飾)三兄弟一起完成了任務。可沒想到的是,麻煩才剛剛開始……

靳一川

靳一川 (李東學 飾)

三兄弟中的三弟。為人坦盪直接,對大哥盧劍星(王千源 飾)與二哥沈煉(張震 飾)十分信任。身體不好,去求醫時對大夫之女張嫣一見傾心,不想在此刻曾經的大師兄出現在他的面前,到底是好是壞呢……

趙靖忠

趙靖忠 (聶遠 飾)

皇上身邊紅人的內宮太監,魏忠賢義子。對權利有不小野望,為人陰狠擅攻心計,下令命三兄弟捉拿魏忠賢,卻不想背後有另一個陰謀……

魏忠賢

魏忠賢 (金世傑 飾)

崇禎時期第一大宦官,東廠首領,家囤萬貫財產,收養一眾義子與死士為自己效命,直至趙靖中下令命三兄弟去奪他性命時,事情有了變化……

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歌曲名稱 演唱者 備注 《相思曲》 汪妤凌 主題曲

幕後花絮

●拍攝現場非常詭異,屍橫遍地,一片血腥,錦衣衛的「屠人場」即便在白天也透著幾分陰森可怖的感覺。

《綉春刀》-葉青

●演員王千源首次拍攝打戲,也與張震一同練習武術,為演大哥還要粘「鬍子」。

●拍攝時演員不僅要面對戲外 「三伏天」的高溫環境,還要穿上里三層外三層的戲服,李東學因此調侃自己是「十斤戲服二斤汗」。

《綉春刀》-朱丹

●在《綉春刀》中,張震所使用的武器以刀為主。提前進組半個月,跟隨武指桑林專門做刀法訓練。

●雖然都是使用綉春刀,但也有不同之處,李東學用的是雙刀,大哥王千源用的是斬馬刀,二哥張震的刀最接近綉春刀原型,但是又配了個短弩。

●朱丹飾演的魏廷雖是一個女性角色,但是魏忠賢一直將她當兒子養,所以在片中她都是男性化打扮出鏡。

《綉春刀》-周一圍

●王千源在拍攝騎馬戲時, *** 被磨掉一層皮,睡覺都要趴著睡。

幕後製作

電影名稱

飛魚服和綉春刀其實都是明朝錦衣衛的標准配置,飛魚服是錦衣衛的制服,而綉春刀則是錦衣衛的看起來很浪漫,實際很恐怖的武器,而三位主演在片中都使用」綉春刀「,片名也由此得來。

創作背景

《綉春刀》

電影的故事的來源於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沖田總司之戀》,路陽看後很有感觸。原作以邊緣人的普通情感為主,到了路陽的筆下,故事的核心變為邊緣武者對操弄自己的命運的抵抗,愛情仍然重要,但不是核心了。

他在做《盲人電影院》同時已經寫完了《綉春刀》的故事雛形,劇本寫好是2010年。路陽想拍《綉春刀》時,有公司勸他將古裝劇改成現代戲,盡管經費不足,但依舊沒有同意。也正因為沒有人投資,沒有演員和發行方願意合作。2012年底,原本不抱希望的路陽成功地說服了演員張震,也因此有了中影的3000萬投資。

拍攝過程

拍攝時,路陽一開始很鎮定,他自認為對整個電影爛熟於心,但真正拍起來,這筆錢還是讓他崩潰。他嘗試用好萊塢電影(比如《諜影重重》)的節奏而非傳統武俠片的敘事來調動這部電影,這就需要大量的、快速的鏡頭。礙於經費他們的拍攝周期只有67天,所以一天下來必須完成四五十個鏡頭,最誇張的一天拍了一百個,而一個劇組正常的工作量,一天一般只完成十到二十個鏡頭。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屆次 獎項名稱 獲獎作品 備注 2015年 第3屆 海峽兩岸三地十大華語電影 《綉春刀》 提名 2014-11-22 第5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梁婷婷) 《綉春刀》 獲獎 2014-11-7 第10屆 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 《綉春刀》 獲獎 2014-10-1 第5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張震) 《綉春刀》 提名 2014-10-1 第5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金士傑) 《綉春刀》 提名 2014-10-1 第5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屠亦然、朱利贇) 《綉春刀》 提名 2014-10-1 第5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桑林) 《綉春刀》 提名

發行信息

上映

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 中國 2014-8-7

票房

綉春刀

內地首映當日,《綉春刀》取得了850萬的票房成績。截至8月底,票房約9000萬。

影片評價

正方觀點

有意境、功夫足、情感直擊人心。飾演三弟的李東學被認為是「最亮眼的角色」,無論是打戲還是感情戲,都漂亮利落,不拖沓糾結,難得一個干凈剔透的俠客。(影評人:影評老大爺暗夜騎士)

綉春刀

很寫實,社會背景嚴謹,動作場面的設計以實戰風格為主。整個故事的架構並不簡單,導演路陽將各方的利益博弈基本上清晰地呈現了出來,攪動著整個人物鏈的變動。導演抽離了武俠世界普遍遵循的江湖邏輯,以和現實題材電影無異的邏輯,打造著這個充滿刀光劍影的故事。對明朝官場腐敗的批判,對盧劍星、沈練、靳一川三個還算廉潔正直的「基層公務員」生活掙扎的刻畫,讓電影在簡單的「俠義」之外,有了更加接地氣的共鳴感。

該片的打鬥,主要由特寫和快剪構成,強化凌厲冷峻的效果。錦衣衛使用綉春刀等鏡頭有著不錯的感官沖擊效果,對殘酷打鬥的寫實,意思大致到位了。

演員方面,張震負責「帥」和一個極度冷酷又極度深情的「少女殺手」角色塑造;王千源敦厚的小人物形象越發穩當討喜,劉詩詩延續一貫的「綠茶妹」風格,細皮白面的李東學也很是契合天真浪漫的「三弟」形象。台灣老戲骨金士傑飾演的魏忠賢,功力稍長;周一圍飾演的丁修,驚艷倒是驚艷,痞子勁十足,不免過於浮誇,但總體上無傷大雅。台詞方面,導演路陽有長足進步,調侃基友的「龍陽之好」、「葯不能停」等接地氣的對白,沒有破壞整體的肅穆基調,成為有效的調節性幽默點。(影評人:逆規則)

反方觀點

《綉春刀》在很多方面追求寫實的基調,但影片更多遵循的還是武俠片迂腐的那套成規。劇情的發展還是圍繞壞人陷害好人,好人另尋退路,壞人卻趕盡殺絕,好人絕地反擊傷亡慘重,但最終還是有仇必報殺死大Boss告終。另一方面,武俠片里最重要的動作戲雖然拍得剛猛有力,但精彩不足,尤其最後兩場重頭戲,張震和聶遠的決戰缺少新意。(中國廣播網評)

《綉春刀》劇照

盡管電影的口碑不錯,但該片缺乏良好的行銷策劃。《綉春刀》沒有找准宣傳的話題點,影片上映前幾乎沒有做任何話題性質的宣傳,就連線下主演們的全國巡迴宣傳也只走了北京、廣州、上海和成都4站,這也是導致影片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中國文化報評)

④ 綉春刀講的是什麼

這部片子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明朝崇禎皇帝登基後,權傾天下的大太監魏忠賢被彈劾辭官,閹黨覆滅。錦衣衛授命追捕閹黨。錦衣衛盧劍星、沈煉、靳一川三人是結拜的兄弟,感情非常好。大哥盧劍星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升到百戶的職位,二哥沈煉暗戀著教坊司的女子周妙彤,三弟靳一川則有著不可告人的過去被人攢在手裡(這個人是一川的大師兄,最後師兄也算有點人情)。一天,內宮太監趙靖忠秘密找到三兄弟,要他們奉皇命去追殺要出京流放的大太監魏忠賢。一場追殺之後,三人帶回了大太監魏忠賢的屍首(殺掉魏忠賢的是這么說),本以為憑此大功,三人的夙願皆可實現。沒想到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陰謀的開始。

《綉春刀》又名飛魚服綉春刀,是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北京大楚長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合力映畫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浪漫武俠電影,由路陽執導,張震、劉詩詩、王千源、李東學、聶遠、金士傑、葉青、朱丹、周一圍等主演。影片於2013年6月8日開機,講述了明末錦衣衛三個結拜兄弟隨著崇禎皇帝翦除魏忠賢一黨的行動,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2014年8月7日於中國內地上映。

⑤ 綉春刀哪個電影

綉春刀》是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北京大楚長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合力映畫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浪漫武俠電影,由路陽執導,張震、劉詩詩、王千源、李東學、聶遠、金士傑、李洪濤 等主演。該片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

⑥ 綉春刀和唐橫刀有什麼區別

綉春刀和唐橫刀都是冷兵器時代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兩者有相同也有不同之處。

先說綉春刀

前幾年有部電影名叫《綉春刀》,是張震、劉詩詩等人主演的。拜這部電影所賜,很多對古代武器不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了綉春刀是明朝錦衣衛的佩刀。

同時,綉春刀也是明朝御林軍的佩刀,只是御林軍不怎麼出名,導致許多人以為綉春刀是錦衣衛專用的,其實它不是,不只御林軍有,某些大臣也有。

和大家的固有印象不同,綉春刀並不是錦衣衛的標配,不是錦衣衛里人手一把,而是需要立下功勞或者有什麼儀式才由皇帝賜下,這更多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綉春之名,來自唐朝詩人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中的一句:綉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意為年輕的國之棟梁在春天時,應是穿著錦衣在皇朝侍御省親,何其威風。

以綉春為名,表達的是一種天子近侍應當神清氣爽、精神抖擻的感覺。

綉春刀的形制並不是一成不改的,前期綜合了日本倭刀的特點,中晚期更偏向於明代本土特殊定製的工部腰刀。

真實的綉春刀具體什麼樣,現在已經無法確定了。台灣收藏家王度幾十年前收藏了明代的兩把刀,共用一個刀鞘,刀柄上分別刻有「東」和「廠」,被稱為「東廠雙刀」,但是並不能確定這就是綉春刀。

再說唐橫刀

橫刀是唐刀的一種, 歷史 悠久,在隋朝時就出現了,是隋朝士兵們的主要佩刀,到唐代時發揚光大,成為唐朝士兵的制式武器。

其刀型傳承自漢朝環首刀,唐朝前期大部分橫刀還保留著環首,中、後期才改為現在我們所見的款式。

(後人仿製)

關於唐刀,《唐六典·卷十六·衛尉宗正寺》上這么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也就是說,唐刀有四種形制:儀刀、鄣刀、陌刀、橫刀。

1、儀刀: 是禁衛軍儀仗所配,代表著皇家的面子,講究美觀,裝飾以金銀,柄首配有龍鳳造型的圓環;

2、鄣刀: 是寬刃的大砍刀,史料上的描述是「蓋用鄣身以御敵」,主要在戰場上使用;

3、陌刀: 是步兵專門用來對付騎兵的重兵器,具體的形制已失傳,後世認為是長柄刀,威力是四種唐刀中最強的。

《新唐書.張興傳》上有這樣的記載: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意為張興提著十五斤的陌刀御敵,大發神威,一舉刀就殺了數人。

(後人仿製)

4、橫刀: 多為60至80厘米,刀身狹窄、筆直,是皇宮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崗士兵、巡邏士兵等所配之刀,即有劍的君子之風也有刀的霸氣,是唐刀中的代表。我們現在所說的唐刀,通常指的就是唐橫刀。

儀刀和橫刀傳到日本,根據需要有所改變,而現代為了仿製,又借鑒了日本的唐刀款式,其實這和真正的唐刀已經不一樣了。

【結語】

總之,綉春刀和唐橫刀在它們所處的時代,都是巔峰之作,是那個時代軍事力量的一種體現。

綉春刀和唐橫刀都是中原王朝真實存在的兵器,與漢代的環首刀構成了完整的傳承脈絡,都是為了實戰而生。



既然都是一脈相承,那麼他們有什麼異同點呢?



同等作用:腰刀、佩刀

首先,他們都是腰刀,將士配於腰間,雙吊耳,便於固定和單手拔出。

腰刀的長度註定了不會太長,太長,則不容易單手從刀鞘中拔出。比如秦劍都很長,背負。始皇帝被荊軻追殺時,繞柱幾匝,劍也沒拔得出來。



腰刀長度一般在80-100厘米左右。比如日本東大寺所藏唐樣大刀,全長99.9厘米。

當然也有特例,戚家刀,也叫御林軍大刀,拔出方式則是托刀背或者互拔身邊戰友的佩刀。



工藝區別:包鋼和夾鋼

自南北朝以後,灌鋼法大規模取代了百煉鋼,不排除百煉鋼少量應用。不出意外,這兩種制式軍刀大規模配備,灌鋼法應該是主流。


唐朝制刀多採用包鋼法,也叫甲伏鍛,意為外用較硬的鋼種,內包軟鋼,取外硬內韌之性能,既提高了耐久性,又保證了劈砍的功效。

明朝制刀多採用嵌鋼法,也叫切刃鐵,較硬的鋼嵌在大部分的刀身用鋼下,鍛造而成。戚繼光曾經說過腰刀「鐵要多煉,刃用純鋼」,也就是所謂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刀身區別

唐橫刀是直刀,切刃造,意為刃部較之刀身小很多,便於劈開盔甲。另外刀尖的形狀增強了刺殺的功能,便於從甲胄連接處突破而入。

唐橫刀只有小刀鐔/刀格,刀身沒有血槽。


而綉春刀細長,刀身大部分是直刃。但刀尖處向上彎曲,有弧度,這一點和唐橫刀不同。刀背前端開反刃,兼具刺殺功能,可刺穿同時期的金屬盔甲。

參照明後期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的記載:「自背起用平鏟平削至刃,刃芒平磨,無肩乃利,妙尤在尖。」可見,刀刃的形制也與唐橫刀有較大差別,是從刀背到刀刃,一體磨刃的,與上圖唐刀的切刃造區別更大了。

握手處有較大的刀格,常見的有橢圓盤形或花瓣形。




使用目的的區別

唐橫刀是將士佩刀,唐《太白陰經》記載了一支一萬兩千五百人的部隊的部分裝備為:槍:一萬兩千五百條。佩(橫)刀:一萬口。可見這么一隻唐軍中,佩刀比例為80%,除了少部分陌刀手以外,應該是人手一把,近戰中做最後一搏使用。



而綉春刀則要定位高一點, 綉春刀其實是同時代的雁翎刀。但是由皇帝御賜,是明朝皇帝貼身錦衣衛的佩刀。但是,只有在一些重大典禮上,負責皇帝貼身警衛的錦衣衛官員才可以穿飛魚服、佩綉春刀

所以,綉春刀品質更高。在錦衣衛當中,有資格穿飛魚服、佩綉春刀的人極少。




綜述

所以唐橫刀和綉春刀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佩刀,近戰所用,在 歷史 關繫上是一脈相承。

區別是在工藝、刀形上存在差異,但最大的區別是使用的人和使用目的。

刀劍是中華文化中最為瑰寶的一部分。它在達官貴族手裡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徵,它在將士手裡是保家衛國的利器,它在俠客手裡則是正義和勇武的化身。每個朝代的更迭,都是在無數的刀光劍影中榮辱興衰。而綉春刀和唐橫刀是刀劍的 歷史 長河中出現的最為經典的兩款古代利器。下面筆者就按 歷史 的先後順序,淺談綉春刀和唐橫刀的區別。

先談唐橫刀。唐橫刀是唐朝時期最為璀璨奪目的名刀。其刀體是由百煉精鋼鍛造而成,材質緊密,硬度強,韌性也好,不易折斷。唐橫刀長約八十公分左右,刀柄較短,刀身則挺直狹長,刀刃峻陡幾乎成直線,刀尖切鋒兩邊開刃,看著霸氣十足。因其刀柄短,一般為適合單手握持,且輕便飄逸,在近戰的砍殺和刺殺表現十分優異。正是唐橫刀因其優異的品質,無論是在唐代軍隊還是在民間都十分受歡迎。可以說,在當時的所有的武器中,能代表盛世大唐的,唯有唐橫刀。

綉春刀據說是明朝錦衣衛、御林軍特製的兵器,不許民間持有,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官刀」。既然是「官刀」,它不僅用的都是當時最上好精鋼,還借鑒了藏刀,日本刀、蒙古刀各家的長處。可以說綉春刀是當時巔峰之作的寶刀。綉春刀長約一米左右,刀柄較長,刀身全身有弧度,刀刃略寬鋒利無比,刀尖弧形兩邊開刃,刀鞘有鞘裙,裙底織有排穗。因其刀柄較長,均適合單手和雙手握持,在近戰的砍殺和刺殺一樣表現優異。據說綉春刀在雙手持刀情況下,聚力一刀砍下,砍斷一整隻馬頭,不在話下。

綜合上述,綉春刀和唐橫刀的區別,配合上圖從外形上簡單地講。綉春刀的刀柄較唐橫刀長,刀身一個有弧度,而另一個近乎直線,包括刀尖也是。而綉春刀設計有刀鞘的鞘裙和裙底的排穗,這一點唐橫刀沒有。

都是冷兵器 沒啥區別

綉春刀接近於後來的大刀,便於力量發揮,新手易於掌握,刀對鋼材的要求不高,易於鑄造。

唐刀又叫苗刀,形似禾苗,因此得名。對鋼材的要求極高,不利於鑄造,這是他退出 歷史 舞台的主要原因。

且唐刀對使用者的要求以很高,需要很長的時間訓練!

看了下下面的回答,亂七八糟,一看就不是刀劍愛好的,連常識都出現了錯誤,很多簡直是 搞笑 ,電影小說看多了。我也不是專家,但是我保證我的回答是基於刀劍愛好者都知道的常識。

從刀的發展來,從刀型來說,唐橫刀和綉春刀什麼直接傳承關系都沒有。首先理清楚中國刀劍發展的不同階段。雖然刀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很早,至少戰國已經出現了刀,但是因為冶鐵鍛造工藝的不成熟,一直到西漢,劍才是戰場主力。冶鐵和鍛造工藝的進步從劍不斷變長可以看出,回答里有個說秦劍很長的,簡直 搞笑 。始皇帝的劍為什麼長?因為他在顯擺,當時主流仍然使用青銅劍,鍛造工藝限制,那個年代的劍都很短,劍脊厚劍身寬,太長太薄太窄就斷了。和我們習慣看到的武俠片里的細細的劍完全不一樣。所以能夠鍛造一把超常規的長劍是彰顯國家軍事實力的事情,就咱們現在造了個超前的導彈一樣。這劍就是秦國軍武強國的門面。漢劍是因為百煉鋼的普及所以長度有了質的飛躍。

到了東漢,環首刀取代了劍成為了戰場主力,因為單側開刃的打造起來工藝更簡單使用門檻也更低,性價比高。最早應用的制式刀是環首刀,環首刀和唐橫刀才是傳承關系。從漢到南北朝,刀的長度經歷短到長再到短的變化,細節不說了,總結就是一開始追求工藝極致所以往長里造,然後到了兩晉南北朝工藝成熟開始追求實用,又將長度改短了。還有就灌鋼工藝的出現,這個工藝使刀劍的強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隋環首是漢魏環首刀到唐橫刀的一個過渡,承上啟下。隋環首出現了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刀鐔的雛形,不同於前朝一樣採用劍格或者無刀鐔的設計,最終在唐朝出現了專門為刀設計的刀鐔。同時環和刀莖的打造逐漸分離,刀莖變短,刀裝出現了變化。最大的區別是,隋環首第一次出現了直刃外弧的刀形,之前的刀都是內弧。這小小的變化是刀形的一次飛躍。唐橫刀更青睞採用外弧,時間越往後越是如此。區別是內弧劈砍力量大但是容易卡在骨肉盔甲里不便於收刀,外弧雖然劈砍力量變小但是砍中以後會劃過傷口不容易卡住,更有利於作戰。後世的刀全部採用外弧設計,尤其是騎兵刀弧度都很大。而唐以後,由於戰場環境不同,重甲和重騎兵的出現讓唐制式刀退出了戰場。宋朝以重兵器就一個字,重。宋刀也一樣體現了重,稱為刀八色。除手刀以外全部是長刀,刀的設計更加厚重,刀脊變厚,刀身變寬,刀身成完整弧線和唐橫刀大相徑庭,重心全部在刀的前段,暴力派代表,所以唐制式在這里基本就斷了傳承。如果說唐橫刀的傳承,日本刀可能是唐橫刀直系後代,所以現在談到唐橫刀都繞不過日本刀。

之前一個回答,簡直半瓶水晃盪,所謂甲伏鍛是日本刀一種選鋼和鍛造工藝,甲伏鍛屬於夾鋼,大量出現在平安時代以後。刀的主流的鍛打方式說白了就是夾鋼,包鋼和嵌鋼。灌鋼類似於包鋼算是他們的前輩和起源一直流行到17世紀。由於日本 歷史 發展的比較晚,日本刀的鍛造巔峰從平安時代後期開始,和唐朝 歷史 是錯位的,唐朝覆滅以後才是日本刀大發展時期。日本刀中和唐橫刀一樣採用直刃的時期稱為上古刀。對,「上古」,也可以理解為日本刀的起步階段,當時還沒有甲伏鍛。如果唐朝用了甲伏鍛那就真是見鬼了,唐橫刀大概率用的是包鋼,當然現在這都是猜測無可考,因為唐橫刀無出土,日本的唐大刀被認為是唐橫刀,但是這點是存疑的。日本刀確實由唐橫刀發展而來,日本不但有來自唐朝的唐大刀留存。還有唐樣大刀,就是唐大刀同時代的仿製品,所以說日本刀是唐橫刀的崽。

至於,綉春刀說白了就是精裝版雁翎刀,雁翎刀的刀型和刀莖都已經和唐橫刀或者說環首刀不同了。刀的重心前移,刀前段弧線加大,刀尖反刃明顯。明清腰刀還有雁翅,牛尾等等不同的刀形。用日本刀的鍛造標准這類刀形更類似平造,就是刀面到刀刃呈現平滑狀態。而從日本保留的唐大刀來看,唐橫刀全部是切入造或者鎬造,也就是有明顯的鎬線。戚家軍刀具備一定的鎬造特徵就是因為借鑒了當時的倭刀。當然其實日本刀的鍛造沒法拿來套用中國刀,只是給你一個比較直觀的比較。還有就是有個回答里說戚家刀很長需要互相拔刀,簡直 搞笑 ,戚家刀是有留存的,屬於單手腰刀,這種刀是不可能很長的因為太長不可能單手使用,絕逼是受了影視的影響在扯淡。互相拔刀不是因為長而是在戰場上更加方便,尤其戚家軍很重視配合軍陣,以小隊作戰。

總結來說,唐橫刀也好,綉春刀也好都是使用環境和習慣演變的產物。我個人傾向於雁翎刀比起唐橫刀是更加成熟的刀型,因為相對於日本刀在單一的使用環境下發展出來精品路線,中國的刀在 歷史 上面對的使用環境更加復雜,演變自然更加多更加全面。而且雁翎刀,雁翅刀的價格不高可以大規模配置,性價比其實才是戰場武器的重點,畢竟你不可能全軍以特種部隊標准配置。而從由唐大刀演變來的日本刀來看,工藝復雜造價昂貴無法大規模應用是硬傷。唐橫刀當年可以大規模配置,我估計其實本身的工藝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復雜,日本能跨海運回去的肯定是精品,普通唐橫刀因為無出土以及一些 歷史 記載被嚴重神話了。

當中的,就是我的綉春刀。個人么有文化不會說!

綉春刀和唐橫刀都是冷兵器時代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兩者有相同也有不同之處。

先說綉春刀

前幾年有部電影名叫《綉春刀》,是張震、劉詩詩等人主演的。拜這部電影所賜,很多對古代武器不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了綉春刀是明朝錦衣衛的佩刀。

同時,綉春刀也是明朝御林軍的佩刀,只是御林軍不怎麼出名,導致許多人以為綉春刀是錦衣衛專用的,其實它不是,不只御林軍有,某些大臣也有。

和大家的固有印象不同,綉春刀並不是錦衣衛的標配,不是錦衣衛里人手一把,而是需要立下功勞或者有什麼儀式才由皇帝賜下,這更多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綉春之名,來自唐朝詩人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中的一句:綉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意為年輕的國之棟梁在春天時,應是穿著錦衣在皇朝侍御省親,何其威風。

以綉春為名,表達的是一種天子近侍應當神清氣爽、精神抖擻的感覺。

綉春刀的形制並不是一成不改的,前期綜合了日本倭刀的特點,中晚期更偏向於明代本土特殊定製的工部腰刀。

真實的綉春刀具體什麼樣,現在已經無法確定了。台灣收藏家王度幾十年前收藏了明代的兩把刀,共用一個刀鞘,刀柄上分別刻有「東」和「廠」,被稱為「東廠雙刀」,但是並不能確定這就是綉春刀。

再說唐橫刀

橫刀是唐刀的一種, 歷史 悠久,在隋朝時就出現了,是隋朝士兵們的主要佩刀,到唐代時發揚光大,成為唐朝士兵的制式武器。

其刀型傳承自漢朝環首刀,唐朝前期大部分橫刀還保留著環首,中、後期才改為現在我們所見的款式。

(後人仿製)

關於唐刀,《唐六典·卷十六·衛尉宗正寺》上這么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也就是說,唐刀有四種形制:儀刀、鄣刀、陌刀、橫刀。

1、儀刀:是禁衛軍儀仗所配,代表著皇家的面子,講究美觀,裝飾以金銀,柄首配有龍鳳造型的圓環;

2、鄣刀:是寬刃的大砍刀,史料上的描述是「蓋用鄣身以御敵」,主要在戰場上使用;

3、陌刀:是步兵專門用來對付騎兵的重兵器,具體的形制已失傳,後世認為是長柄刀,威力是四種唐刀中最強的。

《新唐書.張興傳》上有這樣的記載:興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意為張興提著十五斤的陌刀御敵,大發神威,一舉刀就殺了數人。

(後人仿製)

4、橫刀:多為60至80厘米,刀身狹窄、筆直,是皇宮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崗士兵、巡邏士兵等所配之刀,即有劍的君子之風也有刀的霸氣,是唐刀中的代表。我們現在所說的唐刀,通常指的就是唐橫刀。

儀刀和橫刀傳到日本,根據需要有所改變,而現代為了仿製,又借鑒了日本的唐刀款式,其實這和真正的唐刀已經不一樣了。

來源於網路侵可刪

⑦ 電影綉春刀很好看,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綉春刀》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

劇情介紹:明朝崇禎皇帝登基後,權傾天下的大太監魏忠賢(金士傑飾)被彈劾辭官,閹黨覆滅。錦衣衛授命追捕閹黨。錦衣衛盧劍星(王千源飾)、沈煉(張震飾)、靳一川(李東學飾)三人是結拜的兄弟,感情非常好。

大哥盧劍星(王千源飾)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升到百戶的職位,二哥沈煉(張震飾)暗戀著教坊司的女子周妙彤(劉詩詩飾),三弟靳一川(李東學飾)則有著不可告人的過去被人攢在手裡。

一天,內宮太監趙靖忠(聶遠飾)秘密找到三兄弟,要他們奉皇命去追殺要出京流放的大太監魏忠賢(金士傑飾)。一場追殺之後,三人帶回了大太監魏忠賢(金士傑飾)的屍首,本以為憑此大功,三人的夙願皆可實現。沒想到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陰謀的開始,三人即將落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7)電影綉春刀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綉春刀》角色介紹:

1,靳一川

三兄弟中的三弟。為人坦盪直接,對大哥盧劍星與二哥沈煉十分信任。身體不好,去求醫時對大夫之女張嫣一見傾心,不想在此刻曾經的大師兄出現在他的面前,到底是好是壞。

2,趙靖忠

皇上身邊紅人的內宮太監,魏忠賢義子。對權利有不小野望,為人陰狠擅攻心計,下令命三兄弟捉拿魏忠賢,卻不想背後有另一個陰謀。

3,魏忠賢

崇禎時期第一大宦官,東廠首領,家囤萬貫財產,收養一眾義子與死士為自己效命,直至趙靖中下令命三兄弟去奪他性命時,事情有了變化

⑧ 綉春刀·修羅戰場的後上位的皇帝是哪個皇帝

綉春刀·修羅戰場的後上位的皇帝是崇禎皇帝
崇禎(公元1628年—1644年)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禎是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最後一個年號。明朝敗亡之後,李氏朝鮮的士族出於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1] 崇禎後百三十八年(17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閱讀全文

與電影綉春刀是哪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相機怎麼調到電影 瀏覽:941
一部藍光電影多少個g 瀏覽:721
6月7月有什麼好看的電影下載 瀏覽:751
怎麼在網上賣小電影 瀏覽:230
成年輕人電影免費暖味 瀏覽:74
能仁寺黃飛鴻是什麼電影 瀏覽:712
電影勇士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642
最近的好看的les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98
最搞笑的僵屍電影有哪些 瀏覽:401
有什麼僵屍片好看的電影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676
電影推薦已上映電影免費 瀏覽:820
越南人怎麼看待中國的電影 瀏覽:733
怎麼寫我和我祖國的電影作文 瀏覽:314
龍澤羅拉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866
中國做愛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6
免費觀看查看二戰時期電影 瀏覽:309
失常動畫電影免費 瀏覽:356
電影後來的我們主題曲叫什麼名字 瀏覽:736
寶馬730後排娛樂系統如何播放電影 瀏覽:946
筆記本電影如何無線投影電視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