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芳華》講的是什麼戰爭
電影《芳華》是馮小剛執導的一部文藝劇,講述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生在中國文兵團里幾個年輕人之間的故事。當然了,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唱唱歌跳跳舞那麼簡單,其中還有很多的戰爭戲,而且據說電影中還有六分鍾的畫面專門拍攝了戰爭的鏡頭,畫面異常殘酷,也正是因為如此,有消息稱電影因為太暴力被撤檔,如今電影馬上就要和大家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創作背景吧!
當然了,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戰爭劇,最重點的劇情還是放在文藝上的,馮導的電影向來是比較具有藝術沖擊性,這一部《芳華》依舊是延續了以往的風格,畫面中不僅僅處處透漏著濃厚的年代感,就連很多角色的一些神態和動作也都盡量向那個時代靠齊,是非常優秀的一部電影,目前電影馬上就要上映,我們還是繼續期待吧。
㈡ 芳華的意義
芳的意思是指花草的香氣,引申是美好的意思。芳華是形容十八九歲正是處於花季年華的女子,像花一樣的年華。一代人芳華已逝去,青春早已經是昨日黃花了,那些青春歲月一去不復返,這就是芳華的含義。
《芳華》是馮小剛執導的一部愛情電影。電影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滿變數的人生命運。樂於助人、質朴善良的劉峰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林丁丁、郝淑雯等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命運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
㈢ 《芳華》被禁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該片於2017年9月7日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原定2017年9月29日上映,9月24日凌晨1點半左右,電影官微宣布《芳華》撤檔,具體上映檔期擇日發布。原因不可描述。
電影《芳華》是由嚴歌苓編劇,馮小剛指導,軒、苗苗等演員茵完的一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僅了在充滿理想和激的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長中的愛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本來應該在國慶檔期上映的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撤檔,該片將會在2017年12月15在中國、北美地區同步上映。
很多人都知道馮小剛導演為什麼會拍這部戲,很大的原因是由於馮小剛對於文工團時代的留戀,而拍攝這部電影馮小剛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改片在沒有拍攝之前馮小剛對於演員的挑選就非常的嚴苛,料動過刀的演員一律不用,《芳華》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純天然的。
世間最後一縷芳華在人心
特別遺憾沒有機會帶父母去看這樣一部確定他們會喜歡的電影了,這是歲月的殘忍。想跟所有的還有機會的人說,帶老爸老媽去看看,請他們吃餐飯。兒女對父母,最大的事情就是遺憾,這種遺憾是陪伴你一生的。
善待每個平凡的人,你不知道他們背負的是怎樣的故事,你不知道他們曾經經歷過什麼,他們也曾芳華無限。
聽完了所有的歌,遲遲不願意出來,那是一種思念與悲涼的混在。人註定有生老病死、註定春曉秋冬的輪回。其實生死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辜負生的歲月。所以才死的不甘。
㈣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影片,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你覺得怎麼樣
我覺得很好很讓人有感觸。《芳華》是用電影藝術反映了導演和編劇的那一段親身經歷,我想這是最主要的,怎麼看這部電影,自有每個人的感受和見解。
很多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的軍人看過芳華這部電影之後都落淚了,久久不能平靜!小剛導演的電影沒有之前電影的娛樂性、票房號召力。未來五十年之後再看馮的電影你會發現它是可以穿越時間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這就是芳華。
馮小剛的軍人題材的電影,盡管有很多人不接受其中的一些片斷和事列!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 都會覺得比較貼近現實!現在的人也許覺得不可能,但它們還真就發生過!馮小剛只是大膽把他講出來而已!不過軍人的情感表達得非常到位和感人!希望馮小剛還有軍人題材的電影出現!
㈤ 電影《芳華》是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嗎
是的,《芳華》是由北京文化出品、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的電影,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講述了1970至1980年代,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該片由黃軒領銜主演,苗苗、鍾楚曦聯合主演,楊采鈺、李曉峰、王天辰出演、王可如、隋源等參加演出,
㈥ 電影《芳華》:一代人的芳華已逝
馮小剛的《芳華》最近上映,和好友一起看了這部電影,電影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在軍隊文工團經歷的成長、愛情萌芽與充滿變數的命運。非常喜歡電影的色調,跳舞的鏡頭很美。看完之後,也有很多感觸。
01
「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剛來文工團的小萍,為了給正在勞改的爸爸看看她穿軍裝的樣子,偷了舍友的軍裝去拍了照片,這樣一件小事為她之後在文工團受排擠埋下了伏筆。
當一個人受到一群人指責時,哪怕她本身沒做錯什麼,也還是會被人疏遠懷疑,甚至貼上一些莫須有的標簽。
照片事件後,文工團的女生開始在背後八卦小萍,說她身上有汗味,像從泔水裡撈出來的,院里掛了一件墊了海綿的胸衣,於是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在背後嘲笑譏諷的說墊胸衣的海綿上甚至還有可能有澡泥,她們惡意揣測胸衣是小萍的,甚至還要脫了她的衣服證明自己是對的,這背後是怎樣一種幸災樂禍的病態心理。
所以,當和她跳舞的男同志說她身上有泔水味,不願意和她完成舞蹈動作時,陳峰站出來幫她時,她真的被陳峰的善意打動了,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02
小萍的被排擠其實我能感同身受,也能理解「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為什麼最能識得善良。」
因為我也曾經歷過。我高中所在的班是文科班,女生多,小團體現象也嚴重,幾個女生報成團,表面上彼此要好,背地裡常常互掐。更可怕的是,當她們排擠某個女生時,而你正好和那個女生有來往,她們就會要求你站隊,如果你不表態,她們甚至會自動認為你和被排擠的女生站在一起,於是也會成為被排擠的對象。
很不幸,我就是那個不願意加入小團體的人,於是獨來獨往的過了三年,後來有一次吃飯和高中唯一玩的好的一個女生碰到,聊到高中很多事情,她說:「在愛攀比的年紀,小團體成群的班級,大家都各自帶點小驕傲,如果家境好點,為人高調點,難免都會成為別人在背後攻擊你的武器。過了七八年在回望 ,想來都是那種稚嫩的,可笑的,沒意義的行為。」
她還說,「一個人不喜歡你不是你的問題,而大家都不喜歡你就是你一個人的問題了,這句話完全只適用於三觀已經建立起來的成年人。」我覺得說的太貼切,電影里文工團女生,一個個在背後說風涼話、甚至詆毀一個人的時候,我就想到了高中班上那個小團體。
電影里的小萍其實更慘,她從小就生長在一個缺乏溫情的環境里,她的心靈渴望溫暖,渴望被愛。當她初來文工團時,她從來都沒想過就算她當了兵,還是會被欺負,那份溫暖依然遙不可及,在那樣一個環境里,陳峰善意就像她生命里的一道光。光雖微弱,卻暖心。
其實,當一個人在特定的時間段需要這份溫暖和包容時,正好有人在這個時候給她溫暖,她甚至可以把這種好,記一輩子。 所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試想,如果當她剛來到文工團,大家給她的是包容,是愛,那在文工團的日子也一定是生命中最美的日子,或許小萍的命運也會被改寫。
所以,無論在某個階段都不想參與這種小團體,不想八卦別人的生活,更不想惡意的揣測。在希望被溫柔對待的同時,首先是要學會如何溫柔對待他人。
03
「 站在惡人的角度,看善良如何吃掉它的孩子。」
這句話是從一篇《芳華》的影評中看到的,突然想起前一陣妹妹發了一條朋友圈,她寫到:「吃虧是福好像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高尚美德。當然也是我人生前20年一直奉為真理並努力踐行的道德准則,長大後才發現,這其實就是很多不厚道的人欺負別人最好的幌子, 過於善良就是縱容。中國式寬容,會吃人。」
底下的配圖文字是她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文中寫著:「我們奉勸別人要善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當自己是當事人,受害者的時候,可能又是另一番心境。更為重要的時候,沒有誰說為了善良就可以不管是非。
是就是,非就是非,這是底線,是原則,是社會井然有序的保證。
「沒有原則地提倡善良,就是對惡的縱容,是孕育惡的溫床。本身就是一種惡。 」
04
看完後,默默點了贊,其實不知道對於這個問題該怎麼回復,善良本身不是錯,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可以越長大越明白, 善良是分人的 , 對像狼一樣的人善良,本身就是一種愚善 。只是我們的教育中過於強調應該做一個善良人,強調隱忍,而忽視了該如何善良,忽視了善良不是普遍適用的,忽視了在做一個善良的人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被人利用自己的這種善良。
電影里,正真讓人感到難過的是陳峰這個人物,陳峰的善良是需要被保護的,如果社會中沒有這種善良,一定是冷冰冰。而善良的人,不一定得到的都會得到好報,有時候也也會被誤解。
陳峰在大家眼裡一直是個「活雷鋒」,在那個年代,當他成為眾人眼中的「活雷鋒」時,那麼也許他犯一點點的錯誤都可能是不被原諒的。
影片中陳峰因為聽鄧麗君的歌,按耐不住心中的感情,對林丁丁吐露心聲後,抱了她,而這個場景剛好被同事撞見,林丁丁怕影響自己聲譽,於是落井下石,污衊陳峰,結局是陳峰被處分了,這也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後來,越戰開始,他在戰爭中失去了一隻胳膊,再後來鏡頭切換到他討要車時被打的場景,昔日的戰友郝淑雯看到,對打他的人喊著:「我草泥馬,你敢打傷退軍人,戰斗英雄!」
那一刻真感覺心酸,陳峰那麼好,可是這么好的人為什麼過的不算好,是不是命運太不公,是不是不該這么善良?電影末尾,陳峰和小萍在烈士陵園相遇,小萍問:「你過得怎麼樣」,陳峰說:「看要和誰比,比起他們(犧牲想烈士)好多了」,其實他的話就回答了問題。
他的善良未曾想過回報,當善良要用回報來衡量時,在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時,就一定會沮喪甚至惱怒,而陳峰的善良是內心的平和,這也是電影的高明之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勇士,他赤手空拳的和命運搏鬥,他沒有因為不被理解而放棄做一個善良的人。我覺得這也是電影本身想要告訴我們的, 真正的善良有時候或許本就是不被理解的,可是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有些本真的東西依然值得我們堅守。
05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
青春里所經歷的,無論好的壞的都成了生命當中的一部分,不論過的怎樣,散場時,大家都得離開,然後各奔前途。
有人為自己早早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有人遲遲不願離開;那些錯過了的愛情,那封沒給你的情書,那些放在心底的情話;隨著時間慢慢走遠,有時候,你以為已經忘記了,忽然發現,原來青春里的記憶,能存一輩子那麼長久。
也是後來才發現,當時以為放不下的居然放下了,當時以為不能原諒的居然釋然了,只是當時沒有珍惜的東西後來沒有機會了。
因為,每個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而一代人的芳華已逝,可下一代人的故事仍在繼續。
㈦ 電影《芳華》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創作背景:文化大革命。
影片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在愛情萌發時經歷了殘酷戰爭的洗禮。「活雷鋒」劉峰(黃軒飾)由於一次觸摸事件被集體拋棄,從農村來的何小萍(苗苗飾),因「不良習氣」屢次遭到文工團女兵的歧視與排斥,蕭穗子(鍾楚曦飾)默默暗戀著文工團小號手。三人因命運巧合重逢在硝煙彌漫的戰場,昔日文工團的戰友林丁丁、郝淑雯、陳燦等人也在時代變革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運。
拓展資料:
故事的背景戰爭介紹:
在一次接受采訪時,馮導為大家做出了解答: 在影片中的那段戰爭是1979年的一場戰
爭,
而1979年打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官方說法是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或者對越自衛還擊
保衛邊疆作戰,是中越兩國邊境發生戰爭後、中國和越南雙方兩國也發生了很多沖突。
現在人們提到中越之戰,都指的是狹義上的中越之戰,也就是從1979年2月17日-197
9年3月16日短短一個月內的中越雙方兩國大規模沖突。
㈧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改編自誰的作品
嚴歌苓
原著小說也叫《芳華》,作者嚴歌苓。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
㈨ 電影《芳華》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領銜主演,苗苗、鍾楚曦聯合主演,楊采鈺、李曉峰、王天辰出演、王可如、隋源等參加演出。
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於助人、質朴善良的劉峰(黃軒飾)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飾),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鍾楚曦飾)、林丁丁(楊采鈺飾)、郝淑雯(李曉峰飾)、陳燦(王天辰飾)等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命運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
馮導又出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