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音樂劇和電影哪個更賺錢

音樂劇和電影哪個更賺錢

發布時間:2022-12-31 01:25:10

① 音樂劇比歌劇要火熱的多,這是為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歌劇和音樂劇。有很多人喜歡聽歌劇,認為它非常有歷史,同時也能夠認識到更多國家的歷史背景。

當然音樂劇也分為很多種類,通過舞蹈把音樂傳遞出去,讓聽眾們更加容易的去理解音樂,從而能夠去欣賞它。所以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多去聽一聽音樂劇。個人認為是很不錯的,你們認為呢?

② 百老匯34年音樂劇《歌劇魅影》將永久停演,音樂劇是如何盈利的

百老匯34年音樂劇《歌劇魅影》將永久停演,音樂劇是靠門票進行盈利的。

希望都能去欣賞一下這種音樂劇。

③ 音樂劇與音樂電影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音樂劇是20世紀出現的一門新興的綜合舞台藝術,集歌、舞、劇為一體,廣泛地採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術,不斷追求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的完美結合。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又稱為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和對白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劇中的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作為動人的組成部分,與劇情本身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和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眾。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奧克拉荷馬、音樂之聲、西區故事、悲慘世界、貓以及歌劇魅影等。

音樂電影是一種由普通電影(特別是歌舞片和以音樂為主要背景的其他電影)和Music Video糅合而成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一般以一個單線故事為軸,創作指定主題音樂和其他輔助音樂片段,按照電影拍攝的一般邏輯,並將音樂作為主要敘事工具,製作而成的短片。

優秀作品:
《特務J:跨國超級任務》三部曲(主演:蔡依林)
《歌舞青春》一,二,三部
《搖滾青春》(搖滾夏令營)
《放牛班的春天》
《勁歌飛揚》
《平民天後》
《音樂之聲》(美國)
《邁克爾·傑克遜:就是這樣》
《海上鋼琴師》
《once》

④ 郎咸平:為什麼經濟越蕭條,電影越火爆

編者按:新進大片「魔獸」在北美市場表現平平,在中國市場卻異常火爆,成為該片盈利的絕對主力。據估計,到2017年中國的票房總收入將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那麼,這是否說明中國經濟已經走出低迷,一片向好呢?錯了!郎咸平教授在《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一書中論證,根據歷史經驗,經濟越蕭條,電影越火爆!

一、為什麼偉大的電影都出現在大蕭條時期?

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華納兄弟、環球、哥倫比亞都是什麼時候建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什麼?我想借用美國一位著名導演的話,美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前一陣子講過一句話,他說當我們意志消沉的時候,這些輕松的電影就像是治病解憂的阿司匹林,讓我們再一次感覺良好。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會想起來,做父母的是有義務教養自己的子女的,所以才會在早上6點鍾全家起床,7點半出發帶你的寶貝兒女去動物園。人只有到了大蕭條時期,無事可做的時候,才會考慮人生存的目的是什麼,人的責任是什麼,平時是不會想的。這種改變就形成了市場的需求,當物質條件全面惡化的時候,只有尋求心靈的安慰,因此這個時候整個社會對於能夠給予心靈和精神安慰的產品的需求突然上升。那麼,到底什麼東西能夠滿足你心靈和精神上的需求呢?那就是娛樂,就是電影。
為什麼這個時候能夠孕育出一些偉大的電影和偉大的導演呢?你想想看。在經濟蕭條、物質極度匱乏、資金鏈斷裂的時期,當這些投資人要把錢投入一部電影時,你想他們會有多麼的謹慎?在經濟蕭條時期,投資人選擇投資電影的時候會小心再小心,只有他能夠看上的片子、能夠賺錢的片子他才會投資。再看這些導演,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要找到一筆資金來投資有多難?所以逼得這些人不得不窮畢生之精力,做出一部最好的片子,才有可能得到資金,才有可能賣錢,才有可能賺錢。
所以你看,需求是什麼?經濟蕭條,我們渴望心靈和精神方面的安慰,於是需求上升。供給呢?投資人投資特別謹慎,只投資好片子,導演和製片人為了吸引投資人的投資,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好片子。因此就供給面來說,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孕育出最偉大的電影。正因為這樣,美國偉大的電影幾乎毫無例外都是在大蕭條時期產生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從1929年到1939年期間出現過哪些電影?《金剛》是經濟大恐慌的時候拍的;美國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飄》,又叫《亂世佳人》,也是那個時候拍的;《小婦人》、《蝴蝶夢》、《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還有全世界第一部《白雪公主》——當時花了200萬美元,這些都是經濟大蕭條時期拍的。那個時代孕育出了哪些偉大的明星?卓別林、秀蘭·鄧波兒、克拉克·蓋博、費雯麗、英格麗·褒曼、葛麗泰·嘉寶、凱瑟琳·赫本……
第一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就是在1929年5月16日舉行的。各位再想一下,1927年有聲電影出現了,當時米高梅公司說我們的電影會說話、會唱歌,很有意思。就在那個時候,1929年之後,由於經濟大恐慌,為了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因此發明了彩色電影。連電影的拍攝技術都在經濟大恐慌時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也就是從1929年到1939年之間的10年,在這期間羅斯福總統曾經推出一個救市計劃,叫做羅斯福新政。我可以很明確地說,他的新政完全失敗了。從1929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的失業率由15%上升到17%,而私人投資的比例從16%跌到14%。美國經濟到了1938年、1939年幾乎陷入全線崩潰,1938年竟然被稱為羅斯福蕭條,這10年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期。美國經濟是什麼時候復甦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才得以復甦。
各位讀者請看一組數字,1939年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候,全美國只有1.5萬家電影院,你知道當時的票房是多少嗎?票房收入是7億美元。那個時候7億美元是什麼概念?當時美國股市總市值還不到200億美元,這可是全世界最龐大的股票市場。而1.5萬家電影院的票房收入就高達7億美元,你就可以想像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數字了。當時每個家庭花在看電影上的錢是多少?平均25美元。在1939年,美國的家庭平均花25美元去看電影。各位知不知道當時一張電影票多少錢?一毛錢到一毛五分錢。也就是說,美國每個家庭每年平均看150場到250場電影。
美國人很有意思,一面排隊領取麵包、救濟金,靠失業救濟金過日子,一面拿著兜里僅剩的銅板去電影院看電影。就是因為美國有這種需求,所以1.5萬家電影院的票房收入能達到破歷史紀錄的7億美元。同時,孕育出一大批偉大的電影和偉大的導演。

二、娛樂業發展與經濟景氣負相關

娛樂業從經濟衰退中獲利似乎已經成了一個規律。據美國影業聯合會統計,過去幾十年裡美國曾遭遇七次經濟不景氣,其中五次電影票房反而有大幅上升。「9·11」事件之後,全球經濟一片叫苦不迭,而娛樂業卻一枝獨秀。當時美國的個人儲蓄率下跌至63年來的最低點2.1%,娛樂支出卻升到了一個占總支出8.4%的高百分比。
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各行業都顯示出低迷的態勢,但美國本土票房總收入達到了93.3億美元,比前年增加5.4%,而海外票房總收入為171億美元,也增長了近5%,兩項數字均創下新高。
中國2009年的情況也是一樣,《變形金剛2》在中國熱播,電影院不但沒降價,反而漲價。仍然有大量觀眾湧入電影院,早、午、晚和夜場,場場爆滿。我在7月中旬去上海新天地電影院看《變形金剛2》,票價竟然是100元一張,比香港還要貴,這就是蕭條經濟學的背景。
這些都說明,在經濟危機的環境下,人們用娛樂來換取撫慰和滿足,造就了空前繁榮的娛樂業。
卓別林是一位喜劇明星,在他之前,或者說在美國大蕭條之前,好萊塢流行的是音樂劇,大蕭條之後喜劇電影忽然流行起來了。卓別林最著名的兩部無聲電影是《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講的是什麼內容?《城市之光》是對當時失業現象的諷刺,正是這一點才能打動老百姓的心,就像小沈陽打動我們的心一樣,只有我們平常接觸到的鄉土文化、民俗才最能打動我們的心,美國也是一樣。《摩登時代》是在1936年拍攝的,卓別林一生的經典之作,通過他飾演的一個工人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醫院的故事,把當時人們心中的痛苦表達出來。還有秀蘭·鄧波兒,她10歲走紅,到了1939年她的片酬創了歷史紀錄的天價,當時是12萬美元的片酬再加上20萬美元的紅利。美國總統羅斯福把秀蘭·鄧波兒叫做微笑天使。當時的影迷都說,秀蘭·鄧波兒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國人的憂愁。
到了1970年,石油危機再度造成美國經濟的蕭條。再請各位想一想,你那個時候看的是什麼電影?《大白鯊》、《教父》,還有第一部《星球大戰》等很多著名的電影。請各位讀者想一想,這些電影跟1929年大蕭條時期出品的那些有什麼不同?1929年大蕭條時期大部分是以喜劇片發泄心中的痛苦與不滿,而這個時期出品的都是恐怖片。
從1929年大蕭條時期的喜劇片療傷變成20世紀70年代通過恐怖片的感官刺激來抒發心中的痛苦,這很有意思。這個時期孕育出了哪些偉大的導演?你們都聽說過,希區柯克、盧卡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三、電影投資:由產業資本到金融資本

我前面提到過,從1929年開始,美國有很多大的電影公司成立,有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華納兄弟、環球、哥倫比亞等。當時叫做產業資本時代,什麼叫做產業資本?資本家建立了電影公司,自己投資,自己拍電影,這叫做產業資本,所有事情都是由這種資本家來做的。
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電影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產業資本變成了金融資本。什麼叫金融資本?那就是不再像過去一樣,由資本家自己拿錢來拍電影,而是通過上市融資來讓全美國參與。比如在股票市場上市,把股權賣給社會大眾,通過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是向資本家,而是向社會大眾籌集大量的資金來支持這些偉大電影的拍攝。
也就是說,美國的電影界從1929年的產業資本變成了20世紀70年代以金融資本為主導,這是很有意思的。2000年發生了什麼事?美國科網股泡沫破滅,再次進入蕭條時期,於是又孕育出一系列偉大的電影,包括《哈利·波特》、《指環王》、《蜘蛛俠》,還有《星球大戰》第二部。這個時期的《指環王》第三集票房紀錄是11億美元,《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票房是9億美元。難以想像,又是在經濟蕭條時期,再一次孕育出一系列的偉大電影。

⑤ 戲劇影視表演和音樂表演哪個好升本

戲劇影視表演好。
1、就業前景,戲劇影視表演的學生是更加全面的培養表演人才,使學生既能在舞台上表演,又能活躍在熒幕上,使以後的就業前景更加廣闊,音樂表演是2021年的新興專業,音樂表演局限於唱歌,並沒有很廣闊的就業前景。
2、專業要求,學習音樂劇專業的同學需要有良好的演唱基礎、適合的聲線以及一定的外形、舞蹈能力等。以演奏樂曲、上演劇本、表情、動作,公開把劇本中角色人物的各個細節或特性或者作品中蘊含的內容通過電影,電視等媒體形式再現出來。

⑥ 音樂劇、歌舞片、音樂劇電影這三個概念有何異同

我覺得為三者是需要分類的,很大的程度上他們是不同的。


音樂劇要比歌劇有著更多的舞蹈成分,才很久以前,音樂劇時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

⑦ 音樂劇與電影的區別

音樂劇 比電影 藝術性級別高 更高雅。
電影屬於第7藝術

⑧ 電影版音樂劇和劇場版音樂劇的優劣勢

音樂劇藝術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
第一,舞台性。音樂劇演出都是藉助於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種樣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員表演劇情,一利觀眾從各個角度欣賞,這是在影視中所無法比擬的。

第二,直觀性。音樂劇首先是以演員的歌唱,舞蹈姿態、動作、對話、獨白等表演,直接作用於觀眾的視覺和聽覺;並用化妝、服飾等手段進行人物造型,使觀眾能直接觀賞到劇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徵。

第三,綜合性。音樂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其特點是與在舞台塑造具體藝術形象、向觀眾直接展現社會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適應的。

第四,對話性。音樂劇區別於其他劇種的特點是通過大量的舞台對話戰線劇情、塑造人物和表達主題的。其中有人物獨白,有觀眾對話,在特定的時、空內完成戲劇內容。

第五,互動性。音樂劇的現場表演經常會有與觀眾的直接互動

第六,感染力。現場的現場表演,不論是演員的歌唱還是舞蹈,都會給你極大的震撼與沖擊,這是在電影里感受不到的。

第七,觀演關系。面對熒幕,你只能感覺到單一的觀演關系,而面對劇場你會有更多的觀演選擇,可以根據鏡框式舞台或者伸出式舞台的特殊性進行觀演。

以上觀點屬於個人觀點,歡迎指正補充

⑨ 音樂劇與電影,話劇,舞劇有什麼區別

我覺得簡單地說來,音樂劇和歌劇都有聲樂演唱這門藝術在其中。音樂劇重在表演,它是以聲樂、舞蹈、舞台美術、劇本等等組成的綜合藝術,比較平衡,其中的唱段用我們今天話說比較通俗流行;而歌劇中歌唱佔主要地位,雖然他也有劇本中的戲劇沖突表演……人們會為欣賞一出精彩的表演去看音樂劇,而不會單單為欣賞表演去看歌劇……
以下是詳細的論述,

音樂劇並不只是由音樂伴奏的表演。它不是歌劇、喜劇歌劇或是輕音樂劇,也不是歌舞雜耍、音樂荒誕劇或是夜總會的歌舞表演。喬治·格什溫的《波吉與貝絲》通常被稱為民謠歌劇,以與他的音樂劇相區分。所有花錢來看音樂劇的觀眾最了解其中的區別。倫納德·伯恩斯坦的《老實人》(根據伏爾泰的著名同名小說改編)作為音樂劇在1957年搬上舞台,當時僅僅上演了三個月;而在1974年以喜劇歌劇的形式重返百老匯舞台的時候,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那麼,音樂劇和歌劇到底有哪些區別呢?事實上,我們很難對這兩種藝術形式制定準確的區分標准,但是對那些常去劇院的觀眾來說,二者各自的特點還是很明顯的。例如,音樂劇中的歌曲很多並非獨唱曲;音樂劇中的歌曲更短,更簡單,易於傳唱,人們可以在散步或洗澡的時候唱起這些歌曲。歌劇則靠獨唱的詠嘆調引領全局。一般來說,詠嘆調會伴隨著每一次戲劇性的轉折將整部戲推向高潮。盡管音樂劇中的歌曲更容易從整部劇中獨立出來,也更加適於在酒吧等其他的娛樂場所單獨吟唱,但這些歌曲本身不一定適合劇情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演員通過舞蹈或其他的表演來烘托氣氛,帶動劇情進入高潮。

音樂劇的獨唱與歌劇的詠嘆調在聽眾的情感中占據了不同的位置。同樣是表現浪漫愛情的獨唱,在音樂劇中,它的曲調可以是感傷的,但在歌劇中,它一定是熱情洋溢的;在歌詞方面,音樂劇趨於表現飽經憂患的經歷,例如「愛——無論你鞭打我,還是傷害我;欺騙我,還是遺棄我,我都將永遠是你的!」,歌劇則永遠是表現歡欣和喜悅的詩一般的語言。

與音樂劇不同,在歌劇里,主人公總保持著優雅而高貴的舉止來生活、相愛和逝去。在每次踏上旅途時,他們會祈禱,「主啊,我上路了!」彷彿這不僅是一次地理意義上的旅行,更是精神上的旅程。但在音樂劇中,主人公與愛人告別的場景可以是雜亂的集市,甚至是垃圾場,他們也一定是疲憊不堪和心神憔悴。

起源於巴洛克時期(約17世紀至18世紀中葉)的歌劇,即使是在20世紀現代主義影響下的低潮期,也一直渴望成為一項偉大的藝術。它想表現人類的共性,提取情感的精華,蔑視日常生活中的小智慧。劇中的反面角色被刻畫成十惡不赦的徹徹底底的壞人,英雄們則勇敢無畏。音樂劇中的男女主角更加人性化,他們也會犯錯誤,也可以失去工作、窮困潦倒、無家可歸,但是他們在經歷坎坷之後總能得到真愛、財富和幸福。

音樂劇並不追求卓越與出眾,也沒有野心,因此,它們被認為是平庸的創作。它們寧願逃避,也不抗爭;寧願犯一些小小的過錯,也不願只為理想而生活。音樂劇贊揚民主,它贊揚那些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浪漫和幸福的普通人,而對那些自命不凡的富人,尤其是貴族們,則充滿了鄙視和嘲弄。

觀眾們已經認識到了它們的差別。當一個人去看歌劇和音樂劇的時候(在倫敦和紐約,兩種門票的價格幾乎一樣),他會以不同的心態欣賞這兩種戲劇。如果一場歌劇聽起來太像音樂劇,那麼它會被批評為太輕浮;反之,太像歌劇的音樂劇也會被批評太脫離現實。這些偏見並非偶然,它們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慢慢形成的。它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部音樂劇:《乞丐歌劇》。

⑩ 音樂劇的優勢

我眼中的音樂劇
炫麗的燈光,華麗的舞台,美妙的音樂,精緻的唱腔。這一切並不是音樂劇的全部。從傑羅姆•科恩到安得魯•洛伊德•韋伯,從大不列顛到中華大地,從《劇院魅影》到《雪狼湖》,從百老匯的經典劇目到好萊塢的歌舞電影,音樂劇不分國界的用一種音樂與戲劇相結合的方式,將曼妙的音樂巧妙的穿插到或曲折,或平淡;或激情,或感人;或驚險,或溫情的劇情當中去,用音樂這種藝術形式表現出戲劇這另一種藝術形式。用男女主人公的聲音來詮釋他們的內心復雜的情感,從而讓這種情感更加完美,真摯和深刻。
一、音樂劇的創新
音樂劇無疑是古典與流行相結合,藝術與商業相結合的成功的藝術形式。而安得魯•洛伊德•韋伯則無疑是這種結合中的大師級的人物。音樂劇的發展中的轉折點要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二十年代以前的音樂劇在英、美兩國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在美國,它較多地受爵士樂、踢跳舞、喜劇性話劇和含有歌唱的喜劇的影響,另外美國一直有像"齊格菲"一類的輕歌舞劇(故事不重要,但歌舞製作得非常華麗),還有歌舞廳的小型娛樂性歌舞(多數在高檔餐廳和賓館演出,在現在的拉斯維加斯仍能看到);在英國,音樂劇則更多地與輕歌劇、話劇,特別是莎士比亞、莫里哀、易卜生的戲劇背景相關,舞蹈方面則更貼近芭蕾舞。二十年代以後,以典型劇目的創新和突破為代表,美國和倫敦西區都有不同程度的長足進展。《俄克拉荷馬》使音樂、舞蹈緊密地與故事進程結合,特別是舞蹈。此劇中,舞蹈設計德米爾創新地使用了民族式芭蕾,而不是簡單地照搬傳統的踢腿舞或踢踏舞。它通過音樂、唱歌和舞蹈三種形式的融合,從而使音樂劇成為一種近乎完美的藝術形式。而聽音樂劇也逐漸變成一種從屬性文化,這把音樂劇中的舞蹈提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德米爾把音樂劇舞蹈從簡單的群舞與異國情調的古典芭蕾中解脫出來,創作出獨樹一幟的百老匯風格。而天才的作曲家安得魯•洛伊德•韋伯則把握了這一切,將他的藝術靈感與流行文化相結合,創作出了一系列諸如《劇院魅影》、《貓》等一系列經典劇作。
二、韋伯的成功
韋伯是公認的音樂劇作的天才,《耶穌基督巨星》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百老匯首演,該劇由年僅23歲的安德魯•洛依德•韋伯創作,他當時還是一位無名的英國青年。安德魯的《耶穌基督巨星》是一個卓越的音樂典範,而且大部分音樂是搖滾樂,這是一部對經文、人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心理探索的劇目,是史詩型與搖滾歌曲的融合。舞蹈是體操與運動式的風格,舞步很少,主要是劇情支撐著舞台的活動,它把一個世人熟知的古代故事用搖滾來表現,著力於民眾與個人責任感之間的沖突與摩擦,這是令人震驚的創新。《劇院魅影》這是韋伯的一部趨於成熟的代表性作品。該劇以精彩的音樂,驚險的劇情、恐怖的氛圍,充滿懸念和緊張感,完美的布景,足成為音樂劇中永恆的佳作。韋伯在劇院魅影中努力將有著黑暗童年的,居住在劇院地下室中的鬼魅般的男主角刻畫成了一個天才的劇作家、音樂家、建築師、設計師,並且是一個有情有義,痴愛著女主角的悲情人物,而霍華德•麥吉倫和莎拉布萊曼的深情演出也給劇中的主人公帶去了靈魂。從一九八八年首次登上百老匯的舞台算起,《劇院魅影》已經在百老匯的舞台上連演了十八個年頭,成就上超過了韋伯的另一部音樂劇《貓》,是百老匯歷史上最長演不衰的劇目。十八年來,該劇已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一百二十個城市進行過演出。此外,該劇目前仍在全球七個城市公演,全球看過此劇的人數已達八千萬人,全球票房總收入已達三十二億美元,僅在紐約就有近六億美元的票房。這部經典的音樂劇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還是有不少值得現代音樂劇借鑒之處。首先,除了音樂劇自身靠實力取得成功之外,二零零四年,同名電影的推出以及其後發行的DVD,這些延伸產品對重振《劇院魅影》「舞台旋風」也有推波助瀾之功。許多觀眾正是從與此有關的各種宣傳中知道,《劇院魅影》仍在上演,於是新的「朝聖者」又絡繹於途。 另外,原著本身的故事情節也是引人入勝的法寶之一。
三、音樂劇在中國
對於中國而言,音樂劇是剛剛興起的「舶來品」,我們幾部原創的音樂劇作品不盡如人意,而且像西方現代音樂劇一樣的高成本和大製作也令許多中國藝術家望而生畏。並且由於缺少優秀的劇本和形、音、演兼備的優秀演員,音樂劇作總是與流行和商業化脫節使得國產的音樂劇總是面臨著即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尷尬處境。如今大劇院里上演的基本上都是諸如《悲慘世界》、《西貢小姐》、《劇院魅影》、《貓》之類的外國優秀劇作,而國內的大部分觀眾也願意去花錢去捧這些有著優秀舞台設計、曲折的故事情節、華美的音樂和出色的演員的劇作的場。這些差距和現狀是現實存在的,要想縮小這些差距,只有從大學的教育開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劇作者和演員,積極探索創新,緊貼流行文化,加大商業推廣,融合民族傳統才能真正創作出為觀眾認可的劇作。從定軍山、馬路天使到卧虎藏龍、英雄,從30年代的上海到二十一世紀的好萊塢,中國的電影人已經探索出了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道路,中國的音樂劇是否也能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拭目以待。

閱讀全文

與音樂劇和電影哪個更賺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惡童日記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105
蛇災電影怎麼拍 瀏覽:145
360雲盤如何下載電影 瀏覽:731
末日孤艦第一季免費電影 瀏覽:439
超級好看歐美高分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77
超人電影第一部電影叫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59
武寧新城有什麼電影院 瀏覽:373
木偶奇遇記電影中文版免費 瀏覽:486
evilintent是什麼電影 瀏覽:529
有哪些和水形物語類似電影 瀏覽:775
藝智苑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676
電影評論寫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瀏覽:90
電影是英文沒有翻譯怎麼辦 瀏覽:973
四班四天王什麼電影 瀏覽:281
日和電影有哪些人 瀏覽:397
韓國電影金屋藏嬌免費看 瀏覽:147
眼鏡丟了看電影怎麼辦 瀏覽:882
美團看電影怎麼看位置 瀏覽:561
寶俊510怎麼放電影 瀏覽:125
超好看拉拉電影百度雲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