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巔峰期的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哪個水平更高
香港電影吧,香港電影的巔峰時期在上世界90年代,當時的文化輸出也是相當厲害的,香港電影不僅是在國內地位高,在日韓的文化輸出方面也是相當厲害的,當時韓國誰還不知道張曼玉王祖賢啊,由此就能看出來,當時的香港電影是真的厲害,那一群港星基本上是拍一部火一部,很多電影放到現在都很經典。
但是最近幾年,香港電影的水平下滑很多,基本沒有什麼好作品出現了,還是重復十幾年前的套路,武俠搞笑也沒有了新意,觀眾不買賬,票房和口碑都很慘淡。但是台灣電影和電視劇最近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視線中,台灣的影視業正在發展,我還挺期待的。
⑵ 電影好不好,是注重情節還是拍攝手法
電影好不好,不但要注重情節還要好的拍攝手法,兩者缺一不可。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任務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論證。
遠景:是指表現廣闊空間或者開闊場面的畫面的景別,是所有景別中視距最遠、表現空間范圍最大的一種景別。在電視節目中常用於表現地理環境、自然風貌和開闊的場景和場面。
等等,這些電影的情節和拍攝手法,舍誰棄誰?自然是缺一不可了。
⑶ "樣板戲"具體指什麼,有哪些形式,哪些主要作品
八大樣板戲
《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紅燈記》、《紅色娘子軍》、《奇襲白虎團》、《龍江頌》、《沙家浜》、《海港》
(2)樣板戲有關問題解答
樣板戲一章我們主要應掌握那些內容
《沙家浜》、《紅燈記》和《智取威虎山》三部作品。。
樣板戲是可否理解為因政治而變得『畸形』了的一種京劇
樣板戲是畸形的,但現代京劇則是傳統京劇的發展。
樣板戲是從政治角度完全否定樣板戲價值呢?還是是從藝術角度充分肯定樣板戲價值的觀點?
樣板戲是從政治角度完全否定現代京劇價值,而從藝術角度充分肯定現代京劇價值。 。
樣板戲它和京劇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樣板戲主要是在現代京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什麼是「文化語境」?樣板戲產生的「文化語境」是什麼?
所謂文化語境,就是一種文化產生的語言環境。樣板戲產生的文化語境,主要就是指導文革的時代背景。
樣板戲這個名稱的由來?
「樣板戲」的正式名稱為「革命樣板戲」。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 並稱為「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報》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樣板戲」一詞。
樣板戲可以說是政治的產物嗎?
樣板戲是政治的產物,但現代京劇並不完全是。
為什麼會有樣板戲呢?樣析戲中的人物又怎樣?
1958年至1964年間出現的「京劇現代戲」,是解放區戲曲改革的繼續和發展,也是新中國文壇的重要收獲之一。這個時期,中國文壇剛剛經歷了「反右運動」等一系列的批判運動。1962年「階級斗爭」學說的提出和1964年剛剛開始的「四清運動」(即「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更加劇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氣氛。一方面,傳統文化遭到全面清除,以前的所有文學創作幾乎都遭到否定和質疑;另一方面,「二革」 創作方法成為了創造「無產階級文學藝術」的指導原則。文藝問題作為「上層建築」中一個重要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而戲劇作為一種影響面大的特殊文藝形式,則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因此,「樣板戲」與京劇現代戲也有許多共同之處。
樣板戲由於產生於特定的年代,由於特定的文化語境決定了樣板戲的主題、樣式等具有特定的模式,八大樣板戲指的是哪八部戲劇?在看這些戲劇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 並稱為「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
樣板戲的前身是什麼?
是京劇現代戲。
為什麼會有樣板戲?樣板戲的人物怎樣?
第一個問題:一樣板戲是五四以來新文學運動的繼續。二、是當時革命斗爭與鞏固政權的需要。三、自從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共產黨一直在試圖創建自己的文學,並且把文學作為一種革命與建設的工具。因此種種,作為革命現代京劇的樣板戲就應運而生了。但後來更被江青利用作幫派文藝的工具。
第二個問題:樣板戲人物總而言之就是三突出、高大全的鋼鑄鐵澆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形象。他們在精神上無限高尚、高大,但是卻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因此他們是一群現實中不存在的理想主義色彩十分濃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話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來的。
阿慶嫂怎麼看?
阿慶嫂身上只是多了一些機智,在人性方面的缺陷仍然與其他樣板戲主人公一樣存在著巨大的缺陷。盡管她有個丈夫,但卻被編劇打發到上海跑單幫去了。她除了心中裝著革命、新四軍、地下黨以外,好象從沒有表現出她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女人的品性來。
樣板戲有哪些呢?應該怎麼樣去欣賞它們?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 並稱為「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當作一般的藝術品去欣賞就行。
什麼是樣板戲?
李平:樣板戲是由現代京劇等改編移植的一種戲劇形式。 「樣板戲」的正式名稱為「革命樣板戲」。所有的「樣板戲」都是在「京劇現代戲」 和小說、電影、話劇以及民族新歌劇的基礎上產生的,而「京劇現代戲」,又主要是根據「滬劇」、「淮劇」和「話劇」等戲劇形式移植的。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 並稱為「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報》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樣板戲」一詞。之後又出現了京劇《龍江頌》、《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杜鵑山》等第二批「樣板戲」。
⑷ 樣板戲是中國電影的哪個階段的產物
樣板戲是中國電影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的產物,主要代表作有白毛女,海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八大樣板戲電影
⑸ 哪部電影展現了獨立的中國電影美學
《無極》。
雖然這部電影的故事不知所雲,情節重點不清。但是美學構圖真的很完美,主角們都有很高的顏值而且色彩搭配非常協調,畫面高清場景絢麗,是一個視覺盛宴了。
⑹ 樣板電影的手法特點
樣板電影以極左思潮為指導,擯棄一切晦澀含蓄的藝術表現手法,赤裸裸地迎合當時社會政治語境,把電影的意識形態性發揮至極至。在拍攝過程中必須遵守江青提出的文藝作品「三突出」原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具體到電影的視聽語言層面,即「對英雄人物要『近、大、亮』,對反面人物要『遠、小、黑』」,隨後,這條原則又被創作人員簡單歸納為一批「三字經」、「四字訣」:「我近敵遠、我正敵側、我仰敵俯、我明敵暗」等。
⑺ 你們看電影更注重電影的情節還是場面特效
我覺得吧 主要是你看一部電影前 首先要了解這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對吧
然後如前兩樓所說 抱著不一樣的期待看不一樣的題材的電影
《指環王》《泰坦尼克》是我永遠的最愛 沒必要聽別人說什麼
特別是感到心很累的時候 你會發現《泰坦尼克》這樣的電影是對人類最美好的本源的定位
我沒一年都會從媒體評出的爛片榜里找到一些我覺得看得不錯的電影
08年是《澳大利亞》和《鷹眼》
⑻ 中國的八大樣板戲有哪些
中國的八大樣板戲如下:
1、《智取威虎山》:
該劇是上海京劇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原創作品。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和潤色,它最終成為上海京劇的經典劇目,也是京劇舞台上現代歌劇的傑作。童香玲飾演的「獨行俠」楊子榮,已經成為一代人心中永恆的記憶。
2、《海港》:
碼頭上,一批稻種要裝上舶船,一批援外小麥要裝進倉庫;青年裝卸工韓小強輕視裝卸工作,搶運中精神渙散,跌落麥包。
暗藏的階級敵人錢守維,乘機將玻璃纖維連同散麥一起裝人包內,繼而又指使韓將一包稻種當做麥包扛進倉庫,企圖製造錯包事件,破壞我國的國際聲譽。
裝卸隊黨支部書記方海珍發現散包事故,立即發動群眾,追查事故起因。
3、《紅燈記》:
八一電影製片廠建於1970年。這部電影是拍攝根據中國京劇公司的現場表演,電影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李余我黨地下工作者和3表演,傳輸密碼游擊隊和一個接一個的英雄故事,與天土匪不屈不撓的斗爭。
4、《沙家浜》:
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蘆盪火種》是由上海市人民滬團於1958年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一個抗日傳奇。
講的是1939年秋,在江陰縣顧山鎮對「忠義救國軍」的戰斗中,時任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劉飛,在戰斗關鍵時刻,親自率領警衛班向敵人發起沖鋒,打退敵人進攻,但自己也身受重傷。
5、《奇襲白虎團》:
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楊育才在金城戰役中的英雄事跡編寫,1955年進行首演,參加了1964年的現代戲曲匯演。文革時期被確定為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1972年被攝製成電影藝術片。
6、《龍江頌》:
1963年春天,東南沿海的一些地方(福建龍海)遭遇了嚴重的乾旱。縣委決定在龍江干堤外攔河。九龍江地勢低,乾旱區地勢高。如果修建水壩阻擋上游水流,迫使河水改道,水就會被送到乾旱地區。
7、《紅色娘子軍》:
中國京劇團《紅色娘子軍》劇組集體創作編排,馮志孝、杜近芳、曲素英等主演。1972年攝制並在全國上映。
該劇講的是海南島奴隸出身的吳清華投身革命,最終消滅惡霸地主南霸天的故事。
8、《白毛女》:
馬少波 、范鈞宏1958年根據歌劇《白毛女》改編。中國京劇院演出。李少春飾楊白勞,杜近芳飾喜兒,葉盛蘭飾王大春,袁世海飾黃世仁。除運用京劇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傳統程式,還根據內容需要,在劇本、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嘗試。
⑼ 有哪些電影剛出來時被認定是「爛片」,後來被奉為經典
一部好的電影往往經受的住時間考驗,老而彌堅。
我們要說到一個概念,藝術中的一個概念,偏離與規范,有些導演脫離了時代對於電影的規范,拍攝出了一些超前當時的人理解不了的電影,當時的人就稱之為爛片,過了很久之後世人才醒悟過來,原來當年的那部爛片是一部經典的電影。
《蜀山傳 》 2001年 徐克導演不得不說 徐克導演的《蜀山傳 》,當年上映就被吐槽是一部毫無顏面,毫無內涵的仙俠電影, 過了十幾年後又被當時的武俠迷視為仙俠片的經典 。天才總是孤獨的,有些會被理解有些就那麼永遠的消失不見了,雖然當年票房慘淡,但是不妨礙成為一代經典。
《美國往事》 1984 導演賽爾喬·萊昂內不得不說一部每一個男人都該看的一部電影《美國往事》,你會發現你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東西都會在這裡面出現,然後你會明白什麼叫做史詩什麼叫做滄桑,什麼叫做人生?雖然當時這部電影投資3000多萬,票房500萬,當時電影,公司剪輯的成品很亂,觀眾看後覺得很失敗,直到後來導演剪輯版的出來,才認識到《美國往事》是部好片。
當時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情緒是這樣子的,斷斷續續才看完,陰冷粘人的雨水真的是讓我發瘋,情理之中,情理之外你會不明白,當時直到最後的時候這部電影升華了,你會不在意那些冗長的情節,你會開始釋懷,老而彌堅的一部經典電影,看完之後讓我思考了很久很久。
當時《銀翼殺手》上映的時候同樣是惡評如潮,直到後來 後來一些電影愛好者和科學愛好者看到了這部電影寫下了經典的影評,於是它翻身了。
我一直相信自己的電影觀感,《英雄》是一部史詩作品!前些年,看的時候評分才六點多,現在開始慢慢升高了我很開心,《英雄》有人稱之為大染坊,當初那些對《英雄》充滿惡意的人,時至今天,都應該說一句原來我錯怪你了,不得不說導演張藝謀肩負重任啊,為了讓國人以及外國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煞費苦心。
不說大眾認為的了,說說我自己認為是爛片最後看了感覺挺好的吧 1.《縫紉機樂隊》
可能是因為《煎餅俠》的緣故,讓我對於大鵬的作品有了成見,從《屌絲男士》喜歡上大鵬的表演到《煎餅俠》的失望,讓我對《縫紉機樂隊》也沒有報多大的興趣。知道下畫我也沒去電影院看過,知道在別的平台看了以後,才後悔沒去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 不管是男人還是電影,俗到極致也算大魅力。 值得一看。比《煎餅俠》好了太多,你能看出大鵬的進步很大。故事還是老套的小人物追逐搖滾夢想的設定,但是這部在人物塑造和情節鋪墊上的完成度竟出乎我預料的還不錯,大鵬利用到了自己身上「東北」式喜劇的優點,他的「俗」可耐,且可樂,也能打動你,像寫了一封對搖滾雖略顯笨拙但卻很真摯的情書。
《「大」人物》
《「大」人物》這部電影剛開始給我的感覺小成本電影能好看到哪裡去,但是我還是被這部電影的口碑狠狠的打了一次臉(被打了好多次了)。值得慶幸的是這部電影我趕上了在電影院看,確實看著挺有感覺。本部《「大」人物》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配置確實不錯,導演五百是《白夜追凶》的監制,一部小人物懟「大人物」的佳作,包貝爾簡直是本色出演反派毫無違和感啊(開個玩笑),包貝爾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讓我對他有了180度大轉彎,王千源不愧是影帝,每一條皺紋裡面都透著戲,推薦大家去看看。
《紅海行動》
說這部電影可能會有很多人在心裡罵我了吧,但是說真的,剛開始我真的對這部電影無感,因為始終對於主旋律的電影提不起興趣,因為太多的限制和迎合,但是《紅海行動》真的讓我再一次被狠狠大臉(現在臉被打的腫成豬頭了)。如果說《戰狼2》是個人英雄主義電影,那麼《紅海行動》就是一部上上佳的團隊協作的,突出中國軍人的不拋棄不放棄精神的絕佳電影了,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
最後,請多多關注我,我會一如既往的給你們用心的回答。也希望我們的電影能夠更上一層樓。期待……
我再來補充幾部:
1、《英雄》
中國第一大片,2002年上映,國內總票房2.5億人民幣,全球票房1.7億美金,入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最佳電影第一名。別看2.5億貌似不起眼,當年《英雄》一部電影的票房就佔了全國影院票房產出比的25%,放到現在妥妥《戰狼2》《流浪地球》這樣的爆款。
演員陣容超級豪華,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甄子丹、陳道明,個個堪稱大腕。然而就是這樣一部極其耀眼的電影,當年卻被批評為劇情空洞,華而不實,有畫面,無內核。
如今看來,老謀子的這部片子真是牛啊,既有商業片的氣質,又不失藝術片的表達。構圖嚴謹,布景壯美,場面宏大,武打動作瀟灑輕靈,意境唯美,由以無名與長空琴音助奏的那場意念之決和無名與殘劍飛身於碧水青巒間的凌空對戰,最是令人叫絕。而作為攝影出身的張藝謀,更是在該片中將他的色彩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色彩不僅成為了渲染電影情緒、人物心情的元素,更是成為了電影情節推動和故事邏輯構成的主角。
電影表達了一種天下大同的主張,將個人 情感 放置在天下蒼生的沖突掙扎中,立意可謂高超。刺秦的結果,不在於殺不殺得了,而在於殺不殺。在無名的敘述中,秦王面前那一排排搖晃不定的燭火,正是無名內心猶豫徘徊的象徵。這樣的表現主義手法,是作為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的張藝謀所擅長的,提升了影片整體的藝術性。
2.《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是陳凱歌於1998年耗資7000萬拍攝的一部史詩級電影,當年上映前,陳凱歌對其信心滿滿,據說為保證該片的觀影效果和放映中的互動效果,該片的製作公司進行了周密策劃,其中有一項是「自願購票,觀影後如不滿意可當場退票」。無奈最後國內票房僅收得200多萬,虧得一塌糊塗,雖然最後憑著海外收益,電影收回了成本,但與陳凱歌野心勃勃所期望達到的程度,終究相差甚遠。
電影被人詬病的地方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李雪健所飾演的秦王,與常人想像中高大威猛的秦王形象相差甚遠,不僅顯得猥瑣,還有些神經質,令人大跌眼鏡。另一個在於,秦王嬴政、荊軻與趙姬之間的感情糾葛,被認為是戲說 歷史 ,這對於以嚴肅創作風格見稱的導演來說,是無法讓人接受的。
以上兩點批評都是中肯的,但人們似乎忽略了一點,藝術創作與呈現 歷史 是兩碼事。和張藝謀一樣,陳凱歌也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他們作品裡的人文意識強烈,對 歷史 有著自己的理解,並在尊重 歷史 的基礎上加以藝術創作,追求個人情懷的表達。就《荊軻刺秦王》來說,它不光視覺上震撼人心,其所承載的思想厚度也令後來者望塵莫及。
3、《埃及艷後》
1963年的電影,投資4400萬,票房只有2600萬,在經過多次重映之後,票房總和也很慘淡,還差點讓電影的發行方福克斯公司倒閉。現在看起來,它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它4個小時的時長,確實有些顯得冗長。除此之外,極其考究的背景、服裝、道具,波瀾壯闊的史詩呈現,在那個沒有電腦特效的年代裡完全靠著人力堆徹出來這樣的視覺奇跡,不得不佩服劇組的用心良苦。
作為電影的唯一主角,伊麗莎白·泰勒以其精湛的演技再現了這位集美貌、智慧、性感、迷人為一體的「艷後」形象,使她的魅力如行雲流水般被呼之欲出,這也成為了這部雖然精雕細琢,但確實過於冗長的作品能永久被人提及的最重要的原因。
4、《美國往事》
教科書般經典的美國黑幫電影,投資4000萬美元, 當年上映時票房卻只有532萬美元,可謂慘敗。電影在拍攝完成後,本來是打算剪成6個小時分上下兩部上映,後來不知為何沒能成行。於是,導演就剪出了個4個小時的版本,哪知在上映時卻遭片商大幅刪減,導致最終片長只有2個小時,剪去了一半的片長,這對電影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好在之後導演剪輯的4個小時的版本終於流傳出來,人們才得以領略到它的魅力。
影片以極具魅力而豐滿的形式呈現了一個歐洲導演眼中的美國景觀,以及一個外來者對美國的想像與幻覺中的記憶,是美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篇章。
5、《斷刀客》
徐克,江湖人稱「徐老怪」,技術控,作品風格多變,先鋒另類。在香港,除了周星馳大概就數徐克,作品被埋沒誤會最多,比如《蜀山傳》,比如《青蛇》,比如這部《斷刀客》。
與徐克之前的武俠片《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黃飛鴻》的著重寫意不同,《斷刀客》偏向寫實,動作不再華麗,而是通過凌厲的剪輯,刻意搞得眼花繚亂,以營造一種原始的生猛感。氣質上褪去江湖的行俠仗義,盡顯躁動癲狂。也許正是因為這樣,該片當年票房才會慘敗,被評為爛片。不過,今天看來,倒可以認為是徐克對江湖的一次現實意義上的解讀,江湖是不美好的,它充斥著人類一切的原始慾望,殘忍、血腥、詭異,打打殺殺,難以平靜。
6、《回魂夜》
《回魂夜》是周星馳繼《大話西遊》之後,與劉鎮偉合作的又一部經典之作。但是《回魂夜》剛開始上映的時候,評價卻比《大話西遊》還差。周星馳和劉鎮偉被罵瘋子,劉鎮偉一氣之下遠赴美國。多年之後,《回魂夜》成為劉鎮偉為數不多的拿得出手的經典代表作。很多人也許都知道它模仿了《這個殺手不太冷》,但它所展現出的肆無忌憚的黑色幽默以及耐人尋味的諷刺,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
7、《唐伯虎點秋香》
這部電影上映時,票房很高,是1993年度的香港票房冠軍。同時,它也被評為「香港年度十大爛片」之首,典型叫座不叫好的神劇。唐伯虎在 歷史 上位列江南四大才子,很正經的一個人,但到了《唐伯虎點秋香》里,周星馳完全顛覆了唐伯虎的 歷史 形象,竟一時不被觀眾所接受。今天看來,這真是一部經典得無以復加的電影啊,裡面的眾多場景被一再模仿致敬,實乃居家旅行、消憂解悶之必備良品哪!
8、《神州第一刀》
又名《一刀傾城》、《大刀王五》,1993年香港拍的武俠動作片,在那個武俠片扎堆的年代,這部片子被埋沒也是很正常。但隨著時間的流轉,它越發煥發出經典的光芒,皆在於它裡面所包含的凝重的 歷史 感和強烈的家國意識。作為一部闡述戊戌變法時期,譚嗣同、大刀王五、袁世凱等 歷史 人物的電影,不排除它有杜撰戲說的成分,但它的人物、台詞、動作以及音樂均可圈可點,其精彩程度,在同類型作品中,哪怕比起徐克的《黃飛鴻》也是不遑多讓。
特別一提的是,十屆全能武術冠軍趙長軍(李連傑也只拿過五屆冠軍)在片中飾演袁世凱,展現了他精湛的武術功底,動作瀟灑凌厲,特別是一套醉劍,耍得出神入化,看得人目眩神迷。
9、《房間》
最後說一個特殊的例子吧。這里說的《房間》 不是在2016年提名奧斯卡眾多獎項的《房間》,而是2003年那個爛出天際的《房間》。
這部電影由托米·韋素自己投資,並自編自導自演。結果,600萬美元的投資只換來了1900美元的首映票房,各影評網站上的影評更是慘不忍睹。毫無邏輯的敘事、雜亂無章的劇情、無厘頭的情節,真真是一部爛到極致的神作。
以開頭為例,男一送給女一一件衣服,兩人交流,期間男二進入畫面,三人一起交流。電影開頭出現三個人物,然而卻讓人搞不清楚人物關系。男一說話聽起來比讀台詞還生硬,話尾必帶「哈哈哈」,讓人按捺不住打人的沖動。就在男一和女一準備上樓翻雨覆雨之時男二進來了,然後三人開始一起愉快地……哦不,是一起愉快地打鬧,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若不是承受能力強,完全看不下去。
可能是物極必反,後來就這么一部大爛片成為了爛片屆的經典,收割了無數粉絲,就連好萊塢男星「蟻人」保羅·路德都自稱是它的超級粉絲。什麼爛片屆的《公民凱恩》、最偉大的爛片都是它。電影還多次重映獲得了可觀的票房,想想也是有點不可思議。
⑽ 《智取威虎山》的翻拍,如何評價電影《林海雪原》
電影《林海雪原》是一部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剿滅東北地區土匪武裝的故事,值得大家看。故事通過推進土地改革政策為前提背景,圍繞楊子榮卧底威虎山展開故事情節,利用座山雕六十大壽的除夕夜百雞宴,里應外合一舉殲滅匪首,清除了土改的敵對障礙,為八路軍解放東北做出了階段性貢獻。
如果以現在的視角來看,電影《林海雪原》的藝術性還不夠成熟,程式化故事結構,臉譜化的人物形象都難以從現代電影的藝術角度去評判,樣板戲和舞台劇的痕跡也極大影響了電影的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