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信仰的電影有那些
《歸心似箭》,《牛虻》,《耶穌受難記》,《賓虛》,《十誡》,《阿育王》,《甘地傳》。
㈡ 《信仰者》劇情主要講述了什麼
1935年,為了配合中央紅軍長征,方誌敏奉命率領紅10軍團直插國民黨腹地。蔣介石驚恐萬狀,調遣大軍圍追堵截。由於在敵占區作戰,紅軍補給非常困難,方誌敏決定,在譚家橋伏擊立功心切的王耀武獨立第1旅。
軍團長劉疇西剛愎自用,不顧大家強烈反對讓剛剛組建的第20師打主攻,結果,由於新兵過度緊張,槍支走火,伏擊戰打成遭遇戰,損失慘重。當年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22歲的猛將尋淮洲中彈身亡。
在懷玉山,劉疇西再一次指揮失誤,命令主力部隊原地休息,沒有按計劃跟上先頭部隊。已經成功突圍出來的方誌敏不顧個人安危以及參謀長粟裕的堅決反對,返回懷玉山,欲將主力部隊帶出懷玉山。
這時,國民黨剿總總指揮顧祝同得到情報,急令十萬大軍將懷玉山團團包圍。閩浙贛蘇維埃政府主席方誌敏;軍團長劉疇西;第19師師長王如痴;第21師師長胡天桃;軍團參謀長曹仰山先後被俘,紅十軍團全軍覆沒。
蔣介石下令,想盡辦法勸降方誌敏等人。在獄中,國民黨反動派窮盡一切做方誌敏的工作,只要他改變信仰,許諾可以讓他陞官發財,榮華富貴。希望加入他們的陣營,敵處長、顧祝同、蔣介石相繼勸說方誌敏改變自己的信仰,都被方誌敏斷然拒絕。他一連串的質問,說得敵人啞口無言。
《信仰者》由中共弋陽縣委、弋陽縣人民政府與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原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的歷史電影,由楊虎執導,黃少祺、葛子銘、王力可、趙毅等聯袂主演。
該片講述了1935年為了配合紅軍長征,方誌敏奉命率領紅十軍團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追擊包圍,不幸被俘,入獄後不畏強權,每天堅持寫作,壯烈犧牲前為後世留下了不朽著作的故事。
該片於2018年6月20日在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7月30日開始在江西省上饒市點映,8月24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角色介紹:
1、方誌敏:演員 黃少祺
為了配合中央紅軍長征,他奉命率領紅十軍團直插國民黨腹地。途中遭到國民黨追剿,他不幸被俘。入獄後堅定理想信仰,不畏強權,每天堅持寫作。國民黨反動派窮盡一切做他的工作,都被他斷然拒絕。他壯烈犧牲前為後世留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不朽著作。
2、曹仰山:演員 葛子銘
參謀長。協助方誌敏率部轉戰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宣傳紅軍抗日主張,並與方誌敏一起深入虎穴,營救方誌敏的妻子繆敏,牽制國民黨兵力以減輕蘇區壓力。
3、劉疇西:演員 趙毅
紅十軍團的軍團長。由於剛愎自用的性格使他輕敵,派出紅20師在譚家橋伏擊王耀武獨立1旅時變成遭遇戰,導致方誌敏等紅十軍團領導人先後被俘。
㈢ 張信哲的《信仰》是哪部劇的主題曲
查了下,這首《信仰》不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而是電影《匆匆那年》的插曲哦
㈣ 影片《信仰者》如何詮釋信仰力量的
主旋律影片《信仰者》7月30日開始在江西省上饒市點映,點映票房已近三百萬元。《信仰者》講述了革命戰士方誌敏帶領紅十軍團北上抗日,路途中不幸被俘,入獄後他抱定信仰、絕不屈服,身陷囹圄依然堅持寫作,壯烈犧牲前為後世留下泣血著作的故事。
《信仰者》在再現波瀾壯闊時代並勾勒歷史縱深脈絡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對細節的雕刻,甚至通過對細節的層層剝開,將關於信仰的思考一一解答,正如有影評寫道,「為什麼要革命?有的人是為了吃上飽飯,有的人是為了加官晉爵,大撈油水……真正的革命者心中自有千鈞之重的信仰,這讓他們沒有棉襖穿也沖鋒陷陣毫不退縮。」
㈤ 《岡仁波齊》電影觀後感:你的信仰有多深
1
看了一遍岡仁波齊,突然想到了信仰這個字眼,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虔誠的相信著各種不同的信仰,也有很多人沒有信仰。
什麼是信仰?網路上對信仰的解釋是這樣的:
信仰指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對某人、某物極度信任和尊敬,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准則;信仰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特別體現在宗教信仰上。
信仰成為一個議題源於古希臘,蘇格拉底雲:“未經審視的生命不值得活。”即為佳例。
這個解釋把信仰更多的規向於宗教,的確,從古至今也許只有對於神明,對於宗教的信仰才是最真誠,最朴實無華的,而這種信仰也逐漸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日趨減少。
這個社會日趨復雜,我們的信仰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最初我們信仰神明,後來我們信仰自己,再後來絕大部分人信仰金錢。
我們信仰神明,因為我們相信他們會帶給我們所想要的,後來發現實時並非如此,我們就把信仰轉換成我們自己,堅信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帶給自己所想要的,然而現實讓我們再一次失望。後來發現金錢才是唯一可以值得信仰的東西,擁有它就等於擁有了一切,它不是萬能的,但是少了它卻萬萬不能。
2
岡仁波齊我認為是一部關於信仰的電影,它講述了西藏一個偏遠地區的村莊,一戶村民為了滿足年邁的叔叔去一次大昭寺和布達拉宮的願望,而決定去拉薩朝拜。後來這個消息在村裡傳開,另外幾個村民為了各自的救贖,也一同去拉薩朝拜。
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的台詞,就像平常生活中的對話一般,簡單直白。這一行人一直都在路上,甚至是生孩子,累了就找個地方搭帳篷休息,第二天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雪,依然上路。
當他們開著拖拉機拉了滿滿一車的行李從村莊開始出發的時候,我以為他們是要坐著車去拉薩,等到他們一行人在車前每走幾步身體便向前方傾倒,直直的趴在地上,我才明白過來這才是真正的朝拜,他們要一直這樣下去,直到拉薩,而拖拉機只不過是幫助他們運送行李。
什麼才是真正的信仰?我想這就是真正的信仰,然而這種信仰也僅僅的存在這樣的人身上,並且仍然在不斷的承受著現代化的沖擊。
有一句古話叫做,臨時抱佛腳,有很多人無論他的信仰是什麼,等到出事的時候才會想到信仰,這時候才會燒香拜佛,亡羊補牢,而全不問自己平時對信仰的冷落,等到事後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就埋怨自己的信仰不靠譜,不中用。我想這個與信仰無關,只與自己的心有多誠。
與我而言,信仰不僅僅是神明,它可以是信心,可是努力,可以是一個人……只要我們有足夠的真誠去相信我們的信仰,並付諸行動,信仰終歸成為現實。
如果你信仰的是信心,就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讓自己的自信心爆棚;如果你信仰努力,就讓努力充滿自己的細胞,直到所有的努力換來你應得的;如果你的信仰是一個人,就努力的向她/他靠近。
很多事情,沒有值不值得,只有你的信仰夠不夠深!
3
他們一行人走在朝拜的路上,電影中並沒有明確的指出從他們所在的村莊到拉薩一共多遠,唯一能顯示距離的只有路邊一個一個的路標,每到一個路標旁邊,他們就會堆起一個小石堆。
電影中也沒有說他們走了有多久才走到拉薩,只是看到他們從下雪走到開花,又從開花走到下雪,從厚厚的棉襖走到薄薄的外套,又到厚厚的棉襖。期間無論是下雪還是下雨,他們似乎一直都在路上。
一行人中有一個孕婦和一個小女孩,孕婦在路上做了媽媽,小女孩堅持著走到了最後。
最令人感動的或許就是這個小女孩,她和每個大人一樣穿著厚厚的朝拜服,手上帶著厚厚的木板,走幾步便趴在地上虔誠的朝拜,木板換了一副又一副,可是他們的心卻始終沒有改變。
這一行人和來來往往的汽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於,一邊是現代化,另外一邊卻是最原始的朝拜,看著好像格格不入,卻又挑不出什麼毛病。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一行人走在城鎮之上,傍晚的城市霓虹燈點亮了一切,而他們一行人依然做他們自己的事情,任憑華燈向身後散去,這一切和他們息息相關,但又好像沒有什麼關系。
你的信仰有多深?考驗信仰的時候,無非就是面對誘惑之時。如果的你的信仰足夠深,深深的刻在你的骨子裡,這當然不用怕,怕的就是你的信仰不夠深,面對花花世界太容易動搖,稍不留神就迷失了方向。
面對信仰,我們是否要像這個小女孩一樣,純真無邪,也許她並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意義,但是我相信她一定明白這是她所信仰的,既然是信仰這樣做就一定沒有錯。
高三那年,我們全班,乃至全校,甚至是整個中國的學生,無非就一個信仰,就是考上大學,一定要考上大學。那時的信仰還算是單純,沒有其它的雜質,就像是最初的愛情。可是當愛情經歷的多了,開始被參雜進去金錢,慾望……就越來越不純凈了,我們也在慢慢的迷失自我。
有信仰很容易,保持信仰卻是如此之難,這個世界上還有單純的信仰嗎?當然。它就存在我們的心中,只不過是我們刻意把它忘記了。迫於現實,我們不得不放棄最初的夢想,可是它並沒有離開我們,它只是睡了一覺,只要你足夠真誠,對你的信仰足夠深,遲早會將它喚醒。
這個世界上沒有值不值得,只有你信的夠不夠深。
作者: 帥小帥
公眾號:徐金栗雲
㈥ 讓人看了難忘揪心的「宗教信仰」電影有哪些
1、《沉默》
老馬丁宗教三部曲結語,改編自遠藤周同名小說。我個人認為這是電影藝術討論的范疇。我只是看熱鬧。在奴隸制社會,在統治階級只能選擇沉默的時代,信仰是底層人民放棄肉體折磨,在心中築起最後一道防線和自我救贖。精闢生動地講述信仰與叛逆、權力與卑微、斗爭與超脫!
5、《十誡》
這是一部經典關於宗教信仰的電影。影片講述了猶太先知摩西在經歷各種苦難考驗後,獲得了上帝授予的「十誡」和力量,之後領導飽受苦難的希伯來人出走埃及,穿越紅海,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的故事。
㈦ 張信哲的《信仰》的歌詞
《信仰》
歌手:張信哲
每當我聽見憂郁的樂章
勾起回憶的傷
每當我看見白色的月光
想起你的臉龐
明知不該去想 不能去想
偏又想到迷惘
是誰讓我心酸 誰讓我牽掛
是你啊
我知道那些不該說的話
讓你負氣流浪
想知道多年漂浮的時光
是否你也想家
如果當時吻你 當時抱你
也許結局難講
我那麼多遺憾 那麼多期盼
你知道嗎
我愛你 是多麼清楚 多麼堅固的信仰
我愛你 是多麼溫暖 多麼勇敢的力量
我不管心多傷 不管愛多慌 不管別人怎麼想
愛是一種信仰
把我 帶到你的身旁
喔哦....
我愛你 是忠於自己 忠於愛情的信仰
我愛你 是來自靈魂 來自生命的力量
在遙遠的地方
你是否一樣 聽見我的呼喊
愛是一種信仰
把你 帶回我的身旁
(7)信仰出自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信仰》是《匆匆那年》的電影插曲。《信仰》在2001年,榮獲新加坡電台933頂尖金曲100第五名。
《信仰》中的歌曲也對阿哲上世紀的成績作了一個總結,這種感覺如同一種回歸。《信仰》一曲是標準的哲式情歌,「愛是一種信仰」,把愛提到一種無上的境界。
《信仰》一曲是標準的哲式情歌,但他把愛提到一種無上的境界。《信仰》不僅延續了哲式情歌的風格,更是張信哲的一次突破,加入真實世界的生活元素,簡單直接、反璞真誠的觸動人心。
《信仰》歌詞中將愛情比作信仰,比作「來自生命的力量」,已然超越了熱戀時溫存或是失戀時悲傷,曲調上盪氣回腸,是典型的「大歌」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