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扶貧電影鄧氏村是哪個省

扶貧電影鄧氏村是哪個省

發布時間:2022-12-25 14:00:45

Ⅰ 遲來的告白觀後感作文300字怎麼

寫作思路:根據遲到的告白這部電影來寫,寫的時候選取幾個有感悟的點。

第一次噙淚的場景,是老余為扶貧工作人員做好雞蛋面,城裡姑娘突然放下手中的碗筷,立在窗前垂淚,她說:我爸爸生前也是這樣子做面給我吃,也是放一個水泡蛋一下子拉開了我思念我父親的閘門!印象最深的是我讀初二的時候,我天天半走讀,中午回父親單位吃午飯,飯菜是父親自己親手做的。

做的最多的菜就是紅燒豆腐。父親在前面櫃台賣供銷社的農用品,後面有一間沒有窗戶的小卧室,父親買了一個電磁爐灶做菜。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燈,每每看到的是小桌子上擺好的碗筷和冒著熱氣的滿滿一大碗菜。

父親總是讓我先自己一個人先吃,盡我一個人吃夠。沒有陪伴,沒有絮叨,吃好立即去學校。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真希望我把那一大碗紅燒豆腐端到櫃前,盛好兩碗米飯,我和父親那怕站著,一起有說有笑吃完。

如今父親已不在了,我才慢慢體會到為什麼他老人家總是買豆腐,為什麼難見笑容。有一天炒菜的小鍋燒壞了,父親問我是不是開燈忘關了?我當時沒承認這事,父親也沒責罵我。如今想起,必是有一回燈繩拉了,燈沒亮,當時停電了忘再拉一下關。後來電來了,電磁爐就自動工作了起來真想送一套最順手的鍋灶,做一桌最好的酒菜,陪父親慢慢喝兩杯,講講農村醫保能報銷一半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真希望我把那一大碗紅燒豆腐端到櫃前,盛好兩碗米飯,我和父親那怕站著,一起有說有笑吃完。如今父親已不在了,我才慢慢體會到為什麼他老人家總是買豆腐,為什麼難見笑容。有一天炒菜的小鍋燒壞了,父親問我是不是開燈忘關了?

我當時沒承認這事,父親也沒責罵我。如今想起,必是有一回燈繩拉了,燈沒亮,當時停電了忘再拉一下關。後來電來了,電磁爐就自動工作了起來真想送一套最順手的鍋灶,做一桌最好的酒菜,陪父親慢慢喝兩杯,講講農村醫保能報銷一半了……

第二次落淚是老余曾經的戰友,拉開胸前衣衫,露出」紋身」,這就是被老百姓誤以為黑社會的標志!真真黑白不分,忠奸不辨啊!孤島守疆,氣候條件惡劣,要死也要做中國人!這就是中囯軍人!安寧的日子,是多麼來之不易,讓人崇敬的中國軍人!

電影後期,老余終於幫助鄧氏村脫貧致富了,完成了亡妻的遺願,告白了一個丈夫對愛人的深情!地方政府對老余高度表彰,黨和國家告白了對人民子弟兵的關愛!扶貧攻堅和新農村的建設,黨和國家告白了對基層群眾的關懷!

淚目中老余對老母親失智後的傷悲,久久讓人心痛一切深情,都不應該遲到!胸前」我是中國人」的紋身,讓我們所有人清醒的認識到:家囯一體!為國為家,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一起努力!

Ⅱ 黃坭塘屬於哪個

黃坭塘村位於雄信公路里和地段東側2.5公里處。村中皆為鄧氏族人。該村建於洪武年間,自始祖泰茂公開基,至今已六百餘年,傳三十多代。現有85戶人家,450人。解放前,該村隸屬黃平鄉(今黃坑鎮)。解放後劃歸長和鄉。因體制變化,現歸湖口鎮里和村委會管轄。
是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縣級市)--湖口鎮里

Ⅲ 廣東人口鄧姓第一大村

廣東湛江最多鄧姓村莊是北和鎮標角村。
北和鎮標角村鄧氏姓頗多,據說雷州市北和鎮標角村有一方鄧氏墓群,始葬於宋代,墓群存有元代石封墓5座、土堆墓2座,墓群前建有紀念亭。主墓鄧仁奭墓為土堆墓。鄧仁奭,宋代進士,官至光祿大夫。南宋景定三年(1262)任雷州司戶參軍。
任滿擇居雷州開基立業,繁衍生息,支族遍布雷瓊。墓地存有清代雷州解元王定九撰寫的《潮陽鄧氏始祖神道碑文》、《遺訓碑》、《古禁碑》3通。這對研究朝廷命官開拓雷州和宋元墓葬風俗很有價值。2012年12月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Ⅳ 有關熱愛祖國的電影

1. 《湄公河行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在金三角的湄公河上,兩艘中國商船遭到襲擊,中國船員被誣陷販毒逃亡,但是十三具慘遭殺害的中國船員屍體很快被人發現,中國警方為了將殺人兇手繩之於法,遠赴泰國,深入最危險的地方與販毒分子對決......本片表達了中國警方對侵犯我國公民利益的罪犯,雖遠必誅的決心。這是一群拚命保護我們的人民警察,相信會給你帶來深深的感動和崇拜。

2. 《紅海行動》是林超賢導演挑戰極限之作,故事講述了海軍戰艦及蛟龍突擊隊在惡劣的環境之下成功轉移等候在碼頭的中國僑民,並且蛟龍突擊隊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營救中國公民的故事。場面極其震撼,表現了中國軍人不顧艱難,誓死營救中國公民,堅決維護祖國的高尚情操,細節感情方面處理得非常細膩,保證讓你熱淚盈眶,燃起滿滿的自豪感!

3. 《戰狼2》是《戰狼》的續作,比起第一部,第二部使用了更多大型武器和裝備,吳京在片頭水下對決的戲份令人拍案叫絕。故事講述被開除軍籍的冷鋒突然被卷進一場非洲國家叛亂之中,在中國公民撤離的時候,單槍匹馬沖回戰亂區域,頑強營救同胞的故事。冷鋒在危難時刻,始終不曾丟失自己軍人的使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掌聲。

4.《沖出亞馬遜》是2002年的電影,但這絲毫不影響讓我看了之後對祖國產生滿滿的自豪感。講述了中國特種兵王輝和胡小龍遠赴拉美的亞馬河流域,堅決捍衛祖國榮譽,接受各種考驗人體極限的挑戰,最終通過智慧和勇敢拯救了危局的故事。祖國的榮譽與尊嚴在他們眼裡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相信你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會有強烈的共鳴。

5. 《緊急迫降》講述的是在一次民航客機上,機長李嘉棠發現飛機無法正常降落,面對這種緊急情況,全體機組人員齊心協力完成緊急迫降的故事。而最近完成生死迫降的川航客機,讓我們見識到了機組人員的專業,與這部影片一樣,可以讓你看到中國飛行機組人員的敬業和勇敢,他們都是人民的英雄。

Ⅳ 遲來的告白多少分鍾

電影《遲來的告白》片長106分鍾,該片由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擔任專業指導,李彬擔綱導演,伊珊擔任總製片人,董波、羅米、喬立生、王志鵬、韓福利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退伍軍人余穆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來到邊遠山村鄧氏村,成為一名扶貧志願者,幫助村民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

該片已入圍2019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從山西出發」單元。

(5)扶貧電影鄧氏村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遲來的告白》塑造了一個有情有義、有理想有擔當、小人物大情懷的扶貧英雄形象;探索了企業轉型發展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的可能性。

劇中創造性地將當代青年三觀轉變融入到脫貧攻堅中,展現了年輕幹部在偉大的脫貧攻堅中成長、成熟的過程;展示了黨和政府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責任擔當。

影片主題鮮明、立意新穎,緊扣脫貧攻堅主旋律,是當下反映脫貧攻堅主題的一部好作品。

Ⅵ 誰知道百家姓中「鄧」的起源,及鄧姓的分布

■相關網站

·網路貼吧·鄧吧:http://post..com/f?kw=%B5%CB
·金陵鄧氏:http://jlds.vicp.net/dm/index.asp
·本文更多內容請參看: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71877&replyID=448164&skin=1

■鄧姓排行

鄧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四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4%。

■姓氏源流

鄧(Dèng)源出有五:
1、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為子姓)或曼姓。據《元和姓纂》所載,商高宗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於鄧國曼城(故城在今河南省鄧州),是為曼侯,稱曼氏,曼氏後來又改封鄧國(此鄧國在今河南省孟縣的西南),為鄧侯。經西周、春秋延續了600多年。西周時,鄧國是周朝南方較為重要的一個異姓侯國,但因與楚為敵,於公元前678年被楚國滅掉。鄧侯子孫為紀念故國,便紛紛改姓鄧,史稱鄧姓正宗。
2、黃帝時有鄧伯溫國,要早於殷鄧。
3、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為姒姓)。據《路史》所載,相傳夏朝時帝仲康有子孫封在鄧國(今河南省鄧州一帶),鄧郡的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鄧氏。
4、出自李氏。據《安化鄧氏譜序》所載,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第八子李從鎰,受封為鄧王。公元975年,北宋滅唐後,宋太宗下令緝拿南唐宗室,李從鎰之子天和出逃,以父親封為氏,其後子孫遂稱鄧氏。
5、少數民族改姓而來。如兩晉時有羌人姓鄧,清廣西慶遠府土司鄧氏始於明朝、瑤族勒當氏漢姓為鄧,還有滿、壯、蒙古、哈尼、苗、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武丁。即鄧姓出自子姓或曼姓說。商朝時,殷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於鄧國曼城,同時封其為侯爵,後來曼季建立了鄧國,人們稱他為鄧侯,鄧國經西周、春秋,一直延續了600多年,西周時,鄧國是周朝南方較為重要的諸侯國之一,後因與楚國為敵,至魯庄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78年),或說為魯桓公七年(即公元前705年),為楚所滅,鄧侯子孫為紀念故國,便以國名為姓,其後人尊武丁為鄧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今河南鄧州為鄧姓的發祥地,而後向緊鄰的湖北、湖南一帶遷徙,西漢時,有鄧況由兩湖回遷南陽新野,光武中興後,其子孫累世寵貴,凡侯者29人,公2人,大將軍以下13人,中20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自然,鄧況也就成為南陽鄧姓這一望族的開基始祖。其後南陽鄧姓分衍出六個著名支派,即高密鄧姓(其始祖為東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安定鄧姓(其始祖為漢末武威太守鄧晉生第七代孫鄧騭,亦為鄧禹的直繫世孫)、平陽鄧姓(其始祖為西晉尚書右僕射鄧攸,亦為鄧禹之後)、陳郡鄧姓(其始祖為東晉荊州刺史鄧粲,亦為鄧禹之後 )、洛陽鄧姓(為東漢大將軍鄧騭之後),可見此期仍以河南為中心,然後首先東遷山東高密,再北上山西臨汾;又有鄧姓人南遷四川、廣東等地,東漢末年鄧騭曾孫鄧芝由上蔡避亂入巴蜀。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是鄧姓人大舉南遷的直接原因。此期鄧姓在北方的山東、山西、陝西、甘肅等地落籍,在南方已遷居到今江蘇、湖南、四川、安徽等地。初唐時,李煜之孫李天和改鄧姓避居於今湖南安化一帶,而鄧騭十九世孫鄧超因仕宦而遷居江西宜春,成為江西鄧姓之開基始祖。鄧姓南遷閩粵始於宋景定年間(即公元126零年以後),宋末元初,有名士鄧向游學粵東,落籍南雄。明朝時,鄧超二十九世孫鄧剛由江西徙居廣西全州,鄧剛弟鄧果因仕宦而落籍湖北石首,鄧鶴軒(南宋江西吉安愛國志士鄧郯、鄧光薦之族人)因仕宦而徙居四川廣安,鄧小平便出自此支。清時鄧姓已遍布全國各地。如今,鄧姓人口遍布全國,尤以四川、廣東兩省為多,約佔全國漢族鄧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據《鄧世家譜》載,鄧姓已有114代傳人。鄧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四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四。

■歷史名人

鄧 通:蜀郡南安(今屬四川省)人,西漢時蜀中以鄧氏錢遍天下而聞名,為鄧氏家族第四十二世祖。
鄧 禹:南陽(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名將,跟從光武帝劉秀破王匡、劉均等軍,名震關西。天下平定,功勛顯赫,封高密侯。後繪圖雲台,居二十八將之首,為鄧氏家族的第四十七世祖。
鄧 艾:義陽棘陽(今河南省新野)人,三國時曹魏名將,官任鎮西大將,率軍滅蜀漢,為鄧氏家族第五十四世祖。
鄧 芝:河南省新野人,鄧禹的後裔。三國時蜀國名將。他為將軍二十餘年,賞罰分明,善恤卒伍,是歷史上著名的清明廉潔的軍事將領。
鄧 攸:平陽(今山西省襄汾)人,東晉晉元帝時南遷前後聲譽卓著的名臣。
鄧 牧: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思想家,自稱「三教外人」,表示不列入儒、釋、道三教正宗,他有《伯牙琴》、《洞霄圖志》行世。
鄧 韍:字文度,號梓堂,江蘇省常熟人,明代學者,工山水,能詩文,好宋儒書,著有《易解》、《常熟志》等。
鄧 發:廣東省雲浮市(今雲城區)附城鄉 石塘村人,早年外出廣州、香港等地謀生。1925年參加領導省港大罷工,並當選為工人代表。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國發黨廣東省黨部北伐青年工作隊隊長。協助陳延年、鄧中夏、蘇兆征等組織宣傳隊、運輸隊和救護隊,且隨北伐軍出征中原。廣州起義失敗後轉赴香港搞地下工作。經過長期革命斗爭鍛煉,鄧發已成為中國工運領袖之一。1931年夏,鄧發任中央局委員、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保衛局局長,並參加了舉世矚目之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結束後,在陝北任糧食部長。1937年抗戰爆發,任八路軍新疆辦事處主任。1939年,赴延安任中央黨校校長。1946年4月8日,鄧發、王若飛、秦邦憲、葉挺等同志在重慶乘飛機返延安途中,在晉西北興縣黑茶山不幸失事遇難。
鄧子龍:豐城(今屬江西省)人,明代抗倭名將,1598年援朝抗倭,戰死釜山南海。
鄧世昌:廣東省番禺人,清末海軍名將、愛國將領,在1894年的黃海戰役中,率致遠艦奮勇作戰,在彈盡、艦傷之際,加速猛撞吉野號未果,因中魚雷,全艦官兵壯烈殉國。
鄧廷楨:江寧(今江蘇省南京)人,清代名將,歷任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曾率軍阻擊英艦於廈門,後受投降派誣陷,與林則徐一同被充軍伊犁,三年後被重新起用,著有《雙硯齋詩鈔》。
鄧中夏:湖南省宜章縣人,中共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曾領導長辛店鐵路工人、開灤煤礦工人和省港工人大罷工,1933年被捕就義。
鄧寶珊:甘肅天水人,同盟會會員,曾參加北伐,1949年率部起義。
鄧小平:四川省廣安人,少時赴法國勤工儉學,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歸國後,領導百色起義,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赫赫鐵師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居攻至偉。他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主要成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鄧穎超:鄧文淑、鄧詠通、鄧湘君,祖籍河南省光山,生於廣西省南寧,她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領導人。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郡望堂號

1、郡望
南陽郡:戰國秦時置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此支鄧氏以居新野而著稱,其開基始祖為鄧況。
安定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今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此支鄧氏,其開基始祖為漢末武威太守鄧晉生。
高密國:西漢置郡,治所在高密(今山東省高密南)。此支鄧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太傅、高密侯鄧禹。
平陽郡:三國魏置郡,治所在平陽(今臨汾西南)。此支鄧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晉鄧攸。
長沙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臨湘(今長沙市)。此支鄧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晉荊州刺史鄧粲。
陳 郡:秦時置郡,治所在陳縣。此支鄧氏,為晉代廣州刺史鄧岳之族所在。
洛陽郡:秦始終置縣。此支鄧氏,為東漢大將軍鄧騭。
宜春縣: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
南雄縣:治所在今廣東省南雄縣。
2、堂號
平壽堂或謙恕堂:源出東漢時,鄧禹第六子鄧訓為郎中。謙(謙遜不驕傲)恕(對人寬恕)下士(以禮待下屬),士大夫都歸附他,所以叫「謙恕堂」。鄧訓用恩惠和信義對待羌胡,少數民族都感激他,喜歡他,都來通好。朝廷封他壽平侯。
此外,鄧姓還有以:「講學堂」、「集文堂」、「兩秀堂」、「南陽堂」、「南雄堂」等為其堂號。

■鄧姓宗祠通用聯

〖鄧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南陽望族;
新野芳蹤。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堂聯。全出典出鄧氏的望族南陽郡,以居新野時而著稱。

南陽世澤;
東漢家聲。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姓姓宗祠南陽堂的通用聯。上聯典出鄧姓宗族源自南陽鄧州。下聯典出鄧姓先祖望族歷史啟自東漢之末名將鄧禹。中國分布極廣的鄧姓族人公認東漢的開國勛臣鄧禹為本族遠祖。鄧禹是河南省南陽郡新野人,為漢光武帝劉秀幼年同學。他追隨劉秀,屢立戰功。漢光武帝平定天下之後,封鄧禹為高密侯。此後,他的畫相掛在功臣閣,為著名的「雲台28將」之首。

南陽望族;
新野芳蹤。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雲台列首;
諫院知名。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初南陽新野人鄧禹,字仲華,少年時游學長安,與劉秀關系密切,後奉劉秀命,以前將軍率精兵入關,大破綠林軍王匡等部,平定河東,任大司徒。劉秀統一全國後,封他為高密侯,明帝時拜太傅,圖像畫於雲台(今洛陽南宮所建高台,畫中興功臣像以表彰),居諸將之首。下聯典指宋代建昌人鄧潤甫,字溫伯,皇佑年間進士,歷官翰林學士、承旨、禮部尚書、尚書右丞,又曾主持諫院,有直聲。

平叔下士;
伯道存侄。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鄧訓,字平叔,明帝初為郎中,謙恭下士,人多歸附之。下聯典指晉·鄧攸,字伯道,攜家避亂,憐其弟早亡,危急關頭時,存侄而棄子,時人敬其德而哀之。

南陽世澤;
稅院家聲。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錦田鄧氏宗祠聯。

〖鄧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南陽承世澤;
東漢啟功名。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屏山鄧氏宗祠聯(1)。遷徙於香港屏山的鄧氏,有較為詳細的宗親歷史考證.據載,屏山的鄧姓人,其先祖的遷播路線,是由鄧州至新野,或經江西,或經福 建而遷入廣東,而後入香港的。屏山鄧氏宗祠距今有700年的歷史。上聯典出鄧姓宗族源自南陽鄧州。下聯典出鄧姓先祖望族歷史啟自東漢之末。為鄧姓南陽堂的通用聯。

月斜詩夢瘦;
風散墨花香。
——明·鄧子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抗倭將領鄧子龍(1523-1598)自題書心聯。鄧子龍,字武橋,豐城(修江西豐城)人。公元1598年,明軍授朝抗倭,他以故官領水軍。從陳璘赴朝。時倭軍將泫海逃遁,他即偕朝鮮統制使李舜巨督水軍為前峰,邀擊於釜山南海,英勇奮擊,殺敵無算;因舟中起火,為敵所乘遂戰死。舜臣赴救,亦死。

清操歷冰雪;
赤手捕長蛇。
——鄧中夏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無產階級革命家鄧中夏(1894-1933)自題聯。鄧中夏,原名鄧康,號鍾懈,湖南宜章人。

憂樂關天下;
安危系一身。
——潘力生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潘力生贈鄧小平聯。

東漢家聲遠;
南陽世澤長。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鄧氏宗祠聯

〖鄧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平叔常能下士;
伯道胡為無兒。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禁煙功勛卓著;
抗日史冊留芳。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名將鄧延楨,字懈筠,江寧(今南京市)人。歷任兩文總督、閩浙等。1839年與林則徐,協力整頓海防,查禁鴉片。同年調任閩總指揮總督,加強海防,率軍擊退進犯廈門的英國艦隊。後受投降派誣陷,與林則徐同時被革職。下聯典指清代海軍名將鄧世昌事典。

鄧曼智能料事;
太後夙本好書。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楚武王夫人鄧曼機智過人,料事必中。下聯典指晉·鄧訓之女幼好讀書,後貴為太後。

〖鄧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祖德高如山並聳;
宗功深似水同流。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1)。

鞠躬恍覺祠門隘;
誠益頓忘市井喧。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2)。

祖籍灌陽千家峒;
孫邑富水七都鄉。
——佚名撰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柳家鄉平寨村鄧氏家厝通用聯

千秋共仰雲台像;
四樹長留古柏名。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懷州(今河南省西北部沁陽市)鄧氏祠堂聯,祠祀東漢大司徒鄧禹廟聯。鄧禹,新野人。從光武帝劉秀破王匡、劉均等軍,名震關西。24歲拜大司徒。天下平定,論功最高,封高密候。後繪圖雲台,居28將之首。

海戰獻身致遠艦;
文行圖志伯牙琴。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海軍名將鄧世昌(1849-1894),下聯典指元代思想家鄧牧(1247-1306)。

石如篆書號神品;
文度易解稱好書。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開卷神遊千載上;
垂簾心在萬山中。
——清·鄧石如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法家、篆刻家鄧石如自題聯。

〖鄧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平天下更雲台首列;
小寰球曾諫院廣聞。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雲台首列」,典出自東漢鄧禹佐光武帝平定天下,後列雲台之首(雲台乃東漢之八寶山也)。下聯「諫院廣聞」,典出自宋鄧潤甫任諫院翰林,以直言聞名。

瑞應星辰,雲台拔萃;
樹稱杞梓,鄧林毓奇。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東漢大司徒鄧禹事典,東漢大司徒鄧禹子十三人,時稱「鄧林材木」。

世長勢短,宜忘勢而處世;
人多仁少,須擇仁以交人。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3)。全聯勸誡族中子孫如何處世、如何交人。

尊祖敬宗,登斯堂可無愧否?
光前裕後,履此地能勿思乎。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4)。

溯賜姓於殷商,鄧國之衣冠如昨;
紀封侯於東漢,雲台之軍令尤新。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鄧氏宗親會會徽兩側的對聯。

公道言不妨侃侃而談,何計勢力;
孝順事正當人人自盡,焉論富貧。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5)。

大小行事執快心,東平雲為善最樂;
古今義禮歸何處,朱子曰讀書更高。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6)。全聯勸誡族中子孫為善、讀書。

宗祠聚祖考之精神,群昭群穆,真覺有嚴有翼;
祀典表子孫之愛敬,我將我享,惟期來格來臨。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7)。

派分河北,由汀州而潮州、惠州、袁州,一脈流傳愈盛;
祭舉冬至,自始祖迄高祖、曾祖、顯祖,千秋陟降攸臨。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8)。上聯尋跟,寫出了鄧氏的源流及其曲折的遷徙路線、支脈分布情況。下聯典問祖,記載了各個時期率族人遷徙的祖先。商武丁封叔父於伊河北為鄧侯,即為此支鄧氏之始祖。

屏翰仰閩候,紹南陽之世胄,今朝派衍支蕃,不督衣冠隆祀典;
山河開萬里,承高密之家風,此日蘋馨藻潔,聊將俎豆報宗功。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屏山鄧氏宗祠聯(2)。上聯典出並歌頌的「閩候」,乃是建祠人福建方伯(又稱閩候,宋末元初人)鄧馮遜。下聯典出並所頌的「萬里」,乃屏山的立村祖先鄧萬里。「高密」 即今高密市(在山東省),是鄧姓早期為官遷徙並形成望郡之地。

我族自殷商賜姓以來,國建西周、侯封東漢,後裔承蔭,須念宗功祖德;
此地是昭穆憑依之所,門環綠水、戶擁青峰,先靈降鑒,好看山色湖光。
——鄧賓谷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鄂州廟嶺鄧氏宗祠聯。上聯典指鄧氏起源及東漢時的極盛。下聯道出宗祠所處的地理形勝。

Ⅶ 雁田村在什麼區(如南城區)

鳳崗鎮雁田村。
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雁田立村久遠,自鄧氏鎮田公開基立業,迄今近六百年。她位於東莞市最南端,東、南、西三方均與深圳接壤,總面積24平方公里,現有常居人口2900多人,外來人口近8萬人。雁田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網路四通八達,距羅湖海關僅21公里,往機荷高速公路不到4公里,龍平公路橫貫其境,東深准高速公路縱穿其中。

Ⅷ 連州星子在哪裡

星子鎮位於廣東省連州市東北部,是廣東的「北大門」,處於小北江的上游,其北接大路邊鎮,西與湖南省藍山、臨武兩縣交界,東與湖南省莽山風景區接壤,南和連州市龍坪、保安兩鎮相連。

2003年12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原清江、潭嶺兩鎮並入星子管轄。

2005年3月村委會行政規模調整後,全鎮下轄1個社區居委會、20個村委會、2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82萬,總面積462.5平方公里。鎮區面積1.5平方公里,城鎮常駐人口1.5萬。
星子鎮歷史悠久,最早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作為商埠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連州市星子地區鄉鎮經濟、文化中心,商品貿易集散地,清連一級公路(即107國道)和S259線貫穿全鎮南北,S346線橫跨東西兩翼,形成境內便利的交通網路,鎮中心距連州市區36公里。正在籌建連接京廣線的南嶺鐵路團結—星子段將進一步把星子引向內地。
星子鎮得天獨厚,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礦藏分布廣,種類多,儲量豐富。主要有煤、鉛、鋅、鎢、錫、重鈣粗晶礦、硅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等,其中重鈣粗晶礦、硅灰石儲量達7000萬立方米,約1.5億噸。

農副產品是星子鎮的一大特色,紅瓜子、蓮藕、香芋、紅蔥、蒜頭、生薑、水晶梨、黃煙等生產已形成基地,其中水晶梨、黃煙已成為連州市的品牌產品。
星子鎮電力資源豐富,廣東省第一座環保電廠——連州火電廠座落於鎮區南邊。一、二期裝機容量達52萬千瓦,分別於1998年、2004年投產運轉。省內利用水庫水資源效益最好的水電站——潭嶺電廠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成投產,裝機容量3.75萬千瓦。現階段正在籌建的連州火電廠三期裝機容量達60萬千瓦,加上鎮區部分小水電,全鎮擁有電力124萬千瓦。
座落在星子鎮東邊的「潭嶺天湖」,以其海拔居高(640多米的山頂上)而名於廣東。湖面面積達12平方公里,天湖四季氣候宜人,春賞杜鵑、夏邀清風、秋品蜜梨、冬吟白雪。

國家級南嶺自然保護區——大東山自然保護區、潭嶺天湖、莽山風景區和天龍峽是旅遊渡假、休閑觀光聖地,更是粵北生態旅遊的「明珠」 。

Ⅸ 遲來的告白時長多少

《遲來的告白》片長106分鍾,即1小時46分。

扶貧題材電影《遲來的告白》於2019年10月17日上映。該片由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擔任專業指導,李彬擔綱導演,伊珊擔任總製片人,董波、羅米、喬立生、王志鵬、韓福利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退伍軍人余穆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來到邊遠山村鄧氏村,成為一名扶貧志願者,幫助村民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

(9)扶貧電影鄧氏村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故事背景:

2013年春天,軍轉團職幹部余穆離開部隊回到省城,他國家的安置,選擇自主擇業,又婉拒戰友的高薪聘請。盡管母親、女兒,他仍然隻身走向貧困的鄧氏村。在這個窮山惡水、缺水少電的、交通不暢、資源匱乏的地方,余穆克服重重,氏村展開脫貧攻堅,最終讓鄧氏村貧困故事。

全片以脫貧攻堅為主線,穿刺了三個矛盾:以余穆為首的扶貧幹部與扶貧對象的矛盾、余穆的扶貧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矛盾、朱漣從一個揮金如土、花天酒地的職場女人到責任擔當的扶貧幹部的矛盾,描述了扶貧工作的艱難艱難險阻

Ⅹ 鄧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
郡望,又稱姓望或地望,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中國古代行政區劃,望是指望族世家,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圍內的名門望族或該望族的發源地。
郡望始於魏晉時期,由於門閥制度的盛行,各個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認的高門大姓,當時稱為「士族」、「右姓」等,為標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他們特意在姓的前面標出自己家族所在的地域,顯示貴族身份,顯示與同姓其他人的區別。
一個郡可以有多個望族,如陳郡有陳郡謝氏、陳郡袁氏等。一個姓也可以有多個郡望,如崔姓有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唐朝時期,門閥制度衰落,而社會上仍多稱郡望。
毛漢光指出,士族是具有時間縱度的血緣單位,強調郡望以區別於其他家族,猶如一家百年老店強調金字招牌一般,郡望與士族相始終。
我們鄧氏的主要郡望 有:
南陽郡:
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戰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公元前263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秦朝時期南陽郡設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後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廢,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初期廢黜,元、明、清諸朝的南陽府治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安定郡:
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固原)。轄境相當於今甘肅省平涼地區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又有安定縣,在今甘肅涇川北,並屬於安定郡。東漢移治臨涇(今甘肅鎮原),廢安定縣。十六國時期再置安定縣,並為郡治。東晉又移治安定(今甘肅涇川)。隋、唐兩朝安定郡即涇州。唐朝後期曾改保定郡,縣亦名保定。大金國時期為甘肅省涇川縣,為涇州治所。
此支鄧氏,開基始祖為漢末武威太守鄧晉生。
鄧少毅宗親在他的文章《鄧氏春秋》稱:
安定鄧氏始自騭公第7代孫鄧晉生,因他出任武威太守而留居安定(今甘肅烴川),此後便從新野鄧氏中分出,稱安定鄧氏。
鄧晉生生子名鄧羌,在十六國前秦時歷官並州牧、尚書左僕射。鄧羌裔孫鄧素,唐朝時任兵部郎中,封南陽縣伯,遷屬藍田(今屬陝西)。鄧素二子:鄧元挺、鄧元機,分別官至吏部侍郎、兵部郎中。此外,唐代時又有著作郎·鄧行儼,也稱鄧羌的後代。
高密郡:
又稱高密國,西漢漢宣帝時改膠西郡置高密國,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高密市,治所在高密,轄境包括今山東膠州和濰坊一帶。東漢時期改郡為縣,隸屬北海郡。南北朝後宋改為郡,治所在桑犢城(今山東濰坊),其時轄地在今山東高密市一帶。
此支鄧氏,開基始祖為東漢太傅、高密侯鄧禹。
平陽郡:
西漢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三國時期魏國正始八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設置平陽郡,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帶地區,即今山西省臨汾市。
此支鄧氏,開基始祖為西晉鄧攸。
鄧少毅宗親在他的文章《鄧氏春秋》稱:
平陽鄧氏:始自西晉尚書右僕射鄧攸,因家於平陽(今山西襄汾)而稱平陽鄧氏。鄧攸自稱是新野鄧禹之後,有兄子名鄧綏,也知名於兩晉之時。
長沙郡:
周朝即有該地,戰國時期楚國始建郡,秦滅楚後承之,治所在臨湘(今湖南長沙),其時轄地在今湖南省東部、南部一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省全州市、廣東省連縣、陽山縣等地。西漢改郡為長沙國,東漢仍改回為郡。
此支鄧氏,開基始祖為東晉荊州刺史鄧粲。
鄧少毅宗親在他的文章《鄧氏春秋》稱:
長沙鄧氏:東晉時,有荊州刺史鄧粲,曾任車騎將軍桓沖別駕,也是東漢太傅鄧禹的後裔。
陳郡:
秦朝時期置郡,治所在陳縣。西漢朝初期改為淮陽國。東漢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改為陳國,治所在陳縣(今河南淮陽),漢獻帝時改回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太康縣、西華縣、商水縣、淮陽縣、鄲城縣、柘城縣一帶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將其管轄區域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華、商水、淮陽、鄲城、柘城等五、六個縣的范圍之內,其中的太康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稱陽夏縣。隋朝開皇初年(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時期皆改為陳州淮陽郡。
此支鄧氏,為晉代廣州刺史鄧岳之族所在。
鄧少毅宗親在他的文章《鄧氏春秋》稱:
陳郡鄧氏:兩晉時,有廣州刺史鄧岳和著名將領鄧遐父子,也是漢太傅鄧禹之後;兩人祖居陳郡陳縣,亦即今淮陽縣。
洛陽郡:
秦始終置縣。以今河南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歷史上被稱為「河南」,與「河東」、「河內」相對應,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動中心。今天鄭州市大部地區就跟洛陽地區分道揚鑣。洛陽現轄偃師市、孟津、新安、洛寧、宜陽、伊川、嵩縣、欒川、汝陽等一市八縣和澗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龍區、吉利、高新七個城市區。
此支鄧氏,為東漢大將軍鄧騭後裔。
鄧少毅宗親在他的文章《鄧氏春秋》稱:
洛陽鄧氏:東漢大將鄧騭的後人中有一支世屬洛陽,稱洛陽鄧氏。唐代時,有尚書右承、揚州長史鄧景山,便是以洛陽為郡望的鄧姓人。
宜春縣:
西漢時期置宜春縣。晉朝時期改名為宜陽。隋朝時期設袁州,改宜陽為宜春,治所便在宜春(今江西宜春),其時轄地在在今江西省宜春市一帶地區。元朝時期為路。明、清兩朝均為袁州府。民國時期廢府改縣,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縣。
南雄縣:治所在今廣東省南雄縣。
宣城郡、南唐郡
這兩個郡號是南唐李改鄧之鄧氏的郡號。
其中宣城郡是以鄧天和牧地安徽宣城得之。
南唐郡是由南唐時期李改鄧得之。
堂號
南陽堂:以望立堂。南陽郡鄧氏多以此為堂號,意指為南陽郡禹公後裔。
安定堂:以望立堂。
高密堂:以望立堂。
平陽堂:以望立堂。
長沙堂:以望立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南雄堂:以望立堂。
陳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陳國堂、淮陽堂。
謙恕堂:源出東漢時,鄧禹第六子鄧訓為郎中。謙(謙遜不驕傲)恕(對人寬恕)下士(以禮待下屬),士大夫都歸附他,所以叫「謙恕堂」。鄧訓用恩惠和信義對待羌胡,少數民族都感激他,喜歡他,都來通好。朝廷封他壽平侯。
魁宿堂
是福建汀州府蓮城縣(今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為其主體區域)德恢公於宋代為避戰亂遷江蘇阜寧鄧家灶一脈獨有的堂號。今德恢公後人又從江蘇阜寧鄧家灶分遷散居於安徽、上海等地。
東漢堂
筆者在由貴州習水的一個鄧氏宗親(鄧三祝公的後裔)提供的貴州習水鄧氏族譜中看到。據此支族譜記載,其世系與南陽郡鄧氏存在較大差異。
世德堂、敦本堂
敦本堂是今福建龍岩新羅小池卓洋鄧氏友興公遷今湖南醴陵的鄧氏後裔在醴陵當地興建了尊奉松峰(友興)公為始祖的宗祠,友興公後裔以此為堂號。
其總堂是世德堂,是福建龍岩新羅小池卓洋鄧氏、所有外遷各地敦本堂友興公後裔的總祠堂,自明朝創建至今已經數百年。
此支鄧氏分布於今天的湖南醴陵、瀏陽與環洞庭湖各縣市;江西萍鄉、湘東等地;還遠及四川成都周圍包括金堂和重慶包括巫山一帶(原太昌鎮(今巫山縣大昌鎮公平村)),已繁衍至少超過五六萬之眾。
每年的農歷八月初一是此支鄧氏在龍岩小池卓洋鄧氏宗祠世德堂祭祖大典之日,已經當地鄧氏獨有的一個盛大節日!
雲台堂
福建汀州府千四郎祖賢公後裔遷浙江武義後裔所創立的堂號。
九睦堂
湖南長沙金圫鄧氏的堂號
此支鄧氏位於今天的湖南長沙縣榔里鎮金圫村,在歷史上相當富有,曾建有家族內部的免費學校。
愛德堂
今福建龍岩新羅區東肖鄧氏及紅坊悠遠鄧氏通用堂號,為閩沙鄧氏光布公後裔一脈。
崇本堂
今江西永新、興國等四縣鄧氏通用堂號,此支鄧氏由今福建龍岩永定縣合溪鄉王社村遷江西永新、興國等四縣,是福建簡公後裔一脈,為當地旺族。
光裕堂
今福建三明閩沙鄧氏的堂號。閩沙鄧氏尊光布公為開基祖,此支鄧氏人丁興旺,代有人才。如當代鄧子基是我們中國財經界的泰斗。
敦倫堂
今武義縣東南部金岩村鄧氏家族堂號,「敦倫堂」即以傳統倫理規范為堂號,勸戒訓勉後代子孫。敦倫,即敦睦夫婦之倫,也可謂敦睦人倫,家和萬事興。
此支鄧氏由福建汀州府上杭縣古田裡東乾(今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蛟洋古蛟新區東乾村)遷出。清初因族人經商來到浙江,寄居於金、衢、嚴(州)、處(州)四府,其中部分鄧氏定居武義南鄉二十都唐里(今熟溪街道塘里村),建宗祠名曰善繼堂。聯十公長子碧進從唐里遷武義南鄉雙坑葛塔村(今熟溪街道甘塔村),聯七公長子虞章遷到武義南鄉雙坑管嶺腳村(上甘塔),他的四子志榮遷居金岩村,為金岩村始祖。
武威堂」、「汝南堂」
鳳山廖鄧氏家族之鄧氏的堂號,當地98%之鳳山廖鄧氏、廖氏都以此為堂號! 四言
南陽望族;
新野芳蹤。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堂聯。全出典出鄧氏的望族南陽郡,以居新野時而著稱。
南陽世澤;
東漢家聲。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姓姓宗祠南陽堂的通用聯。上聯典出鄧姓宗族源自今河南南陽新野縣。下聯典出鄧姓先祖望族歷史啟自東漢之末名將鄧禹。中國分布極廣的鄧姓族人公認東漢的開國勛臣鄧禹為本族遠祖。鄧禹是河南省南陽郡新野人,為漢光武帝劉秀幼年同學。他追隨劉秀,屢立戰功。漢光武帝平定天下之後,封鄧禹為高密侯。此後,他的畫相掛在功臣閣,為著名的「雲台28將」之首。
南陽望族;
新野芳蹤。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雲台列首;
諫院知名。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初南陽新野人,字仲華,少年時游學長安,與劉秀關系密切,後奉劉秀命,以前將軍率精兵入關,大破綠林軍王匡等部,平定河東,任大司徒。劉秀統一全國後,封他為高密侯,明帝時拜太傅,圖像畫於雲台(今洛陽南宮所建高台,畫中興功臣像以表彰),居諸將之首。下聯典指宋代建昌人鄧潤甫,字溫伯,皇佑年間進士,歷官翰林學士、承旨、禮部尚書、尚書右丞,又曾主持諫院,有直聲。
平叔下士;
伯道存侄。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鄧訓,字平叔,明帝初為郎中,謙恭下士,人多歸附之。下聯典指晉·鄧攸,字伯道,攜家避亂,憐其弟早亡,危急關頭時,存侄而棄子,時人敬其德而哀之。
南陽世澤;
稅院家聲。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錦田鄧氏宗祠聯。
五言
南陽承世澤;
東漢啟功名。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屏山鄧氏宗祠聯。遷徙於香港屏山的鄧氏,有較為詳細的宗親歷史考證.據載,屏山的鄧姓人,其先祖的遷播路線,是由鄧州至新野,或經江西,或經福建而遷入廣東,而後入香港的。屏山鄧氏宗祠距今有700年的歷史。上聯典出鄧姓宗族源自南陽新野縣。下聯典出鄧姓先祖望族歷史啟自東漢之末。為鄧姓南陽堂的通用聯。
月斜詩夢瘦;
風散墨花香。
——明·鄧子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抗倭將領鄧子龍(1523-1598)自題書心聯。鄧子龍,字武橋,豐城(修江西豐城)人。公元1598年,明軍授朝抗倭,他以故官領水軍。從陳璘赴朝。時倭軍將泫海逃遁,他即偕朝鮮統制使李舜巨督水軍為前峰,邀擊於釜山南海,英勇奮擊,殺敵無算;因舟中起火,為敵所乘遂戰死。舜臣赴救,亦死。
清操歷冰雪;
赤手捕長蛇。
——鄧中夏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無產階級革命家鄧中夏(1894-1933)自題聯。鄧中夏,原名鄧康,號鍾懈,湖南宜章人。
憂樂關天下;
安危系一身。
——潘力生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潘力生贈鄧小平聯。
東漢家聲遠;
南陽世澤長。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鄧氏宗祠聯
六言
平叔常能下士;
伯道胡為無兒。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禁煙功勛卓著;
抗日史冊留芳。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名將鄧延楨,字懈筠,江寧(今南京市)人。福建三明閩沙鄧氏光布公後裔,歷任兩文總督、閩浙等。1839年與林則徐,協力整頓海防,查禁鴉片。同年調任閩總指揮總督,加強海防,率軍擊退進犯廈門的英國艦隊。後受投降派誣陷,與林則徐同時被革職。下聯典指清代海軍名將鄧世昌事典。
鄧曼智能料事;
太後夙本好書。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期楚武王夫人鄧曼機智過人,料事必中。下聯典指晉代鄧訓之女幼好讀書,後貴為太後。
七言以上
平天下更雲台首列;
小寰球曾諫院廣聞。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雲台首列」,典出自東漢鄧禹佐光武帝平定天下,後列雲台之首(雲台乃東漢之八寶山也)。下聯「諫院廣聞」,典出自宋鄧潤甫任諫院翰林,以直言聞名。
瑞應星辰,雲台拔萃,
樹稱杞梓,鄧林毓奇。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東漢大司徒鄧禹事典,東漢大司徒鄧禹子十三人,時稱「鄧林材木」。
世長勢短,宜忘勢而處世;
人多仁少,須擇仁以交人。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全聯勸誡族中子孫如何處世、如何交人。
尊祖敬宗,登斯堂可無愧否?
光前裕後,履此地能勿思乎。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
溯賜姓於殷商,鄧國之衣冠如昨;
紀封侯於東漢,雲台之軍令尤新。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鄧氏宗親會會徽兩側的對聯。
公道言不妨侃侃而談,何計勢力;
孝順事正當人人自盡,焉論富貧。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
大小行事執快心,東平雲為善最樂;
古今義禮歸何處,朱子曰讀書更高。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全聯勸誡族中子孫為善、讀書。
宗祠聚祖考之精神,群昭群穆,真覺有嚴有翼;
祀典表子孫之愛敬,我將我享,惟期來格來臨。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
派分河北,由汀州而潮州、惠州、袁州,一脈流傳愈盛;
祭舉冬至,自始祖迄高祖、曾祖、顯祖,千秋陟降攸臨。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鄧氏宗祠南陽堂通用聯。上聯尋跟,寫出了鄧氏的源流及其曲折的遷徙路線、支脈分布情況。下聯典問祖,記載了各個時期率族人遷徙的祖先。商武丁封叔父於蔓,為鄧侯,即為此支鄧氏之始祖。
屏翰仰閩候,紹南陽之世胄,今朝派衍支蕃,不督衣冠隆祀典;
山河開萬里,承高密之家風,此日蘋馨藻潔,聊將俎豆報宗功。
——佚名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屏山鄧氏宗祠聯。上聯典出並歌頌的「閩候」,乃是建祠人福建方伯(又稱閩候,宋末元初人)鄧馮遜。下聯典出並所頌的「萬里」,乃屏山的立村祖先鄧萬里。「高密」 即今高密市(在山東省),是鄧姓早期為官遷徙並形成望郡之地。
我族自殷商賜姓以來,國建西周、侯封東漢,後裔承蔭,須念宗功祖德;
此地是昭穆憑依之所,門環綠水、戶擁青峰,先靈降鑒,好看山色湖光。
——鄧賓谷撰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鄂州廟嶺鄧氏宗祠聯。上聯典指鄧氏起源及東漢時的極盛。下聯道出宗祠所處的地理形勝。

閱讀全文

與扶貧電影鄧氏村是哪個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最好看的戀愛電影 瀏覽:299
高圓圓謝霆鋒合作電影有哪些 瀏覽:790
電影綠帽子怎麼看 瀏覽:106
電影配音視頻怎麼製作 瀏覽:702
有關於蛇電影叫什麼電影 瀏覽:276
世界哪一部鬼電影好看 瀏覽:849
好看的動漫電影電視劇有那些 瀏覽:736
電影院如何抓好收入 瀏覽:295
或人電影免費網站 瀏覽:124
去電影院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瀏覽:220
網上怎麼購兒童電影票 瀏覽:28
我可以去購物或者看電影英文怎麼說 瀏覽:29
電影院怎麼搭訕旁邊的女生 瀏覽:428
ios11電影票怎麼刪除 瀏覽:190
國內大尺度明星電影有哪些 瀏覽:812
有沒有什麼連環殺手的電影專殺美女的 瀏覽:857
相冊的照片如何製作電影 瀏覽:878
番茄影視看電影是免費的嗎 瀏覽:716
閃光少女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免費 瀏覽:208
電影頻道是多少赫茲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