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亂》《最後的武士》等 類型的電影還有別的嗎
樓主是喜歡描寫日本戰國時期的電影吧,我看過的不太多,除了樓主說的3部,還有《7武士》、《座頭市》(非常厲害的殺手,最後你會發現大出所料)、《影子武士》,不過我推薦一步非常經典的這種片子,日本版的《天與地》(因為這個名字太普通了,越南、美國都有同名電影,所以加註是日本的),故事講的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的故事,角川書局監制的,拍攝不記成本,全是真人著裝表演的(雖說和角川作為日本動畫巨頭之一有點矛盾,但是說實話,值得提倡的),戰斗場面比較大,但是有個毛病,劇情講述太慢(不過樓主既然能忍受《亂》這么慢的那麼這部問題不大)。
B. 如何評價黑澤明電影《亂》
該片取材於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毛利元的故事,並將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的情節融合進去,構成了文字家的故事。它力圖從天的觀點來看待人世的「業」(佛家語),揭示人世的真諦,從而體現創作者的對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舞台劇的風格與魅力,影片的場景大部分採用中景和遠景。
C. 講講電影<亂>的故事情節和評論
【原 片 名】Ran
【中 文 名】亂
【出品年代】1985
【MPAA級別】R 級
【國 家】日本
【類 別】劇情 / 戰爭
【導 演】黑澤明
【主 演】仲代達矢(Tatsuya Nakadai)
寺尾聰(Akira Terao)
根津甚八(Jinpachi Nezu)
Daisuke Ryu
【內容簡介】
日本名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也是日本電影史上,一部震驚國際影壇的偉大作品。題材取自日本戰國時代,霸主毛利元就命子
折箭的寓言故事。但本片主要架構則加入莎士名劇《李爾王》的觀點,因而本片可謂融和了黑澤明的創作光華,與莎翁膾炙人口的
劇情,營造出本片不可思議的感動力。在這埸戰爭中,秀虎從一威風凜凜的老人,墮入一無法以意志抵抗的黑暗世界,驚覺自己的
剛強自信,卻在親身兒子眼中一無所值,因而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無力,甚至面臨了人格崩潰的危機。片中借著秀虎的自省,將人間
的凄涼表露無遺。本片戰爭埸面氣勢磅礴,非常具有震憾力。而片中人物衣飾也極為精緻餳究,相當值得仔細觀賞。黑澤明在本片
中將其爐火純青的編導技巧,發揮到最高境界,不僅實現了黑澤明對電影的執著理想,也獲得國際的肯定。黑澤明電影壯烈的魅力,
在本片中再度得到印證。
1986年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並提名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布景。
1986年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1987年獲得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最佳化裝獎,並提名最佳編劇(改編)、最佳攝影、最佳服裝、最佳藝術指導。
1986年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電影、最佳攝影獎。
1986年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1986年獲得落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音樂、最佳外語片。
1985年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
1986年獲得法國愷撒獎提名最佳海報、最佳外語片
http://lib.verycd.com/2004/11/22/0000027308.html
可以下載來看看,不過要先下個小騾子,呵呵.
D. 黑澤明電影《亂》中怎麼會有類似火槍一樣的武器日本戰國時期相當於中國什麼時期
因為日本戰國時期的時候已經有西方的航海家們游歷到了日本,並且將火繩槍這種先進的火器傳播到了日本,並且傳授了製造工藝。火槍在當時可是非常昂貴的單兵裝備,價值差不多頂上一匹馬了。剛開始火槍這種東西傳到日本時,很多大名因為其造價昂貴而不肯大規模的列裝,後來織田信長就看出了火槍的厲害之處,並一語道破,說明了火槍這種新式武器會直接導致戰爭形式的改變,即冷兵器將退出歷史舞台。戰國時期最強的騎兵--武田家族,就是倒在了織田信長的三千桿火槍之下。
戰國時期開始的年代是16世紀中葉,當時正值中國的明代末期。
日本的火槍在日本戰國後期的統一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統一後的日本妄圖征服朝鮮侵略中國,日本在侵略朝鮮的過程中也是列裝了很多火槍的,但是由於明代中國的火器也極為發達,明代的火銃無論在口徑還是射程上都遠超火繩槍(所以明代是中國的火器技術還是領先於世界的),裝備上的差距也是造成後來日本侵略朝鮮失敗的原因。
E. 《亂》屬於黑澤明電影創作的第幾時期
《亂》屬於黑澤明電影創作的第三個時期
F. 日本電影亂講的什麼
東映株式會社(日語:とうえい、東映株式會社),簡稱東映,創始於1949年,為日本五大電影公司之一。除了電影製作及發行,東映同時也經營電影院、影城、衛星電視、及影片出租等相關業務。東映也跨足其他產業,如東映即為朝日電視台的發起者及大股東之一。另外,在1950及1960年代,東映曾是今日日本職棒的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的擁有者。
G. 推薦幾部明治時期天皇和幕府戰爭的電影
有美國拍攝的《最後的武士》湯姆克魯斯主演,強烈推薦。
還有前面網友提出的《亂》是黑澤明拍攝的戰國時代的影片,所以不是幕末維新時代的,應該不是您想要的。
其他的基本是日本本土的,我記得的有:
《御法度》《龍馬傳》《壬生義士傳》(雖然這一些時間設定也為幕末,但是最符合您意思的可能還是《最後的武士》)
如果也接受動漫的話,可以看看《薄櫻鬼》呀,動漫裡面還是有很多設定在幕末的,但是主要的斗爭是集中在在幕府的走狗——新選組和倒幕四藩的,他們就是兩方的代表啦。
望採納。。。
H. 日本電影《亂》的影評
《東京物語》的矛盾與無奈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一出現就會像山洪那樣馬上爆發,不可遏止的。有些矛盾從形成到真正出現都像一滴水,水緩緩從天空落下,即便是掉在地上,你也感覺不到它與地面接觸的響聲,一切都平平靜靜的。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裡面講述家庭間父母與子女的矛盾就是這樣,十分含蓄內斂,不急不躁。
看《東京物語》感覺就像聽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述敘著故事,沒有澎湃和激昂,只有平靜,甚至會覺得有點拖沓。這部影片中沒有張藝謀《英雄》中那樣宏大的場面,有的只是一些平常瑣碎的生活片段;沒有《Out Of Africa》中那樣具有特色的音樂背景,有的只是緩緩的人物對話;也沒有《綠茶》中搖擺不定、奇特的鏡頭,一切都是規規矩矩、方方正正的。這些反而使人覺得這部影片有一種無處不在的親切感,一種可以從銀幕中流露出來而流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親切感。
影片中兩位老人從鄉下去東京看望子女,並想順便在東京遊玩,但是子女們為了生計無暇陪父母。最後兩位老人回到鄉下時,母親就因患病逝世了,子女匆匆趕回去奔喪後又回到東京了。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卻平常家庭生活常見的問題,兩位老人的到來使子女忙碌的工作之餘還得照顧老人,老人想到別出遊玩但卻得不到子女的陪伴,最後子女來奔喪都是來去匆匆的。這樣的矛盾貫穿此片,但這種矛盾拍得有點不著痕跡,而是隱藏在父母與子女的彬彬有禮的對待中。
除了這部影片矛盾之外。我們可以摸索出另一樣的東西——人生的許多無奈。子女不是不孝順,只是無暇抽出時間來陪父母。為生計奔波,這對普通平民百姓來說是很現實的問題。在這個社會許多事情不是如買菜做飯那麼簡單,想怎樣就怎樣,片中的兩位老人也充滿無奈,雖希望子女能有多點時間陪一下自己,但必須對他們忙碌的生活給予理解,只是內心十分失落。
片中有一個場景使我很有感觸。這個場景是用一個長鏡頭拍兩位老人度假時看日出。柔和的晨光撒在平靜的海面上,海邊的堤岸上坐著兩個寂寞的老人。等到他們往回走時,堤岸上留下的只是兩個老態龍鍾的老人相互攙扶的背影,這時那份得不到子女陪伴的無奈在周圍慢慢擴散開了。看到這我覺得一陣心酸,不禁想起了我的爺爺和奶奶。有一年國慶時他們打電話想叫我爸陪他們去西安旅行,我爸去就方便有個照顧,到西安旅行他們一直惦記了好幾年了。但最後因為我爸忙,終究沒陪爺爺和奶奶去。那時電話是我接的,爺爺沒說什麼,還一勁地說:「你爸忙,工作要緊。」但爺爺那把蒼老的聲音透過電話線傳進我心中,使我覺得很沉。等我悠悠掛上電話時,喉嚨就哽住了。
家庭中的矛盾和人生的無奈在《東京物語》中交織成一張網,籠照在片中的家庭。在這部宛如小溪流水般平穩的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細膩與親切。人的一生中有誰可以逃避片中的情況呢?又有誰可以處理的游刃有餘呢?
《亂》影評
我記得一位朋友在評價黑澤明的代表作《亂》時,說:「太郎殘忍、二郎陰險,而皆昏庸。唯三郎善良,而富有謀略,可惜誤中槍彈。」只是,我在看《亂》時,卻實在提不起對三郎的好感,我甚至以為,一文字家的毀滅,三郎難逃其咎。
故事開始時,老侯爺(時間太長,名字已經忘了,似乎是一文字政虎)就令三個兒子折箭,教育他們要團結。這個方法,蒙古的阿蘭豁阿,日本的毛利元就都用過,而且都起到了相當好的效果。應該說,老侯爺的本意相當好,方法也不錯,若三個兒子果真如他所願,團結在一起了,一文字家絕對不會這么快滅亡的。偏偏三郎與父親作對,用蠻力將三箭折斷,使老候爺的良苦用心,演變成了滑稽的鬧劇,他意圖達到的效果,盪然無存。三郎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只是一時的逆反心理;還是在暗示父親:即使三個兒子團結了,一文字家也難逃失敗的命運;或者警告父親:三個兒子本就不可能團結,無論父親怎麼努力,都是白費心機?
老侯爺讓位,被認為是一文字家分裂的契機,三郎的勸阻,因此被認為是深謀遠慮且忠心耿耿。然而,該老的東西,都將老去,這是誰都無法違背的自然法則。老侯爺盡管當時還能射中野豬,卻在外國使臣面前晝寢,這證明,他已廉頗老矣,他的位置終將讓出,否則,難道要在這個位置上坐到死,這樣他的兒子就不會分裂了?在戰亂之時,一些聰明的統帥,總在自己頭腦清醒的時候,就讓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然後憑借自己的才智、威望輔佐兒子,指導兒子,支持兒子,在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是這么做的,這一方面可以鍛煉兒子,樹立兒子的威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陰謀:到現在,還有人為康熙晚年的糊塗而扼腕嘆息。由此可見,老侯爺還是相當有遠見的。當然,他這么做,並非沒有弊端,主要是他讓三個兒子各佔一座城池,平分秋色,使繼承人沒有太多的優勢。但這個弊端與退位沒有關系,因為提前退位而導致內亂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趙武靈王,他退位後,自稱主父,凌駕於趙王之上,甚至試圖再行廢立之事,結果被關起來,活活餓死。一文字老侯爺所做的,似乎與乾隆一樣,只是想安享晚年,本不該引起兒子的嫉恨的,但由於三個兒子實力相當,他到哪家,都會在事實上分權,這是太郎、二郎所無法容忍的,三郎在這上面沒有一言勸諫,只是一味的「嘲笑」父親的讓位,可以說是毫不明智的。
由於三郎屢次與父親對著干,暴怒的老侯爺趕走了他,他也拂衣而去,做了別家的女婿。既然他看出父親退位之舉的不妥,那他為什麼不忍辱留在父親的身邊——這與給長者折枝一般,是不難做到的,只要暫時道歉就行——然後力圖挽救。他若留在一文字家,大郎、二郎也不至於敢如此直露的拒絕父親;有他的牽制,大郎、二郎也不會很快就兵戎相見,演出驚心動魄的兄弟相殘的悲劇;他若留下,父親在被兩個哥哥拒絕後,只好還有第三城可呆,而不至於流浪荒野。但他走了,投靠了一文字家的仇敵——雖然當時,他們已經在尋求和平。他勸一名跟隨自己的將領回到父親身邊,但那將領一無兵,二無權,回去又有何用?他自己為什麼不能回去?更惡劣的是,他的部下,公然全軍追隨了他,這實際上首先開了一文字家的分裂的先例,首先分裂的,正是三郎!
接著,家中內亂,老侯爺被趕了出去,身邊只剩下一兩個人,大郎被殺,二郎幾乎完全控制了一文字家,這未始不是不得已的解決辦法,畢竟一文字家又歸於了一統,三郎完全可以把父親接過來,讓他安養晚年。或者,假如他不忿二郎所為,他至少可以先把父親接來,父子兩人徐圖恢復。但他卻愚蠢的向一文字家的仇人借兵,結果兩家一舉覆滅了一文字家,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中了流彈。
有人為三郎的死嘆息,認為假如三郎不死,一定可以復興家族,但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完全不具備這種能力。其實,兩家既然已經覆滅了一文字家,難道還會把到嘴的肥肉讓出,客客氣氣的將已經佔領的土地、城池還給三郎,給自己留下隱患?這樣的情形,大約只能發生在三郎的白日夢里。
I. 求推薦幾個日本戰國時代打仗的電影
《亂》有點佛教的感覺,又有點莎士比亞《李爾王》的感覺,講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事
《火天之城》1575年講述織田信長的故事
《最後的武士》美國內戰結束後,講述一個美國兵給日本訓練現代兵的故事
《無名愛歌》1574年傳說中一個小國中」類似閃電俠「的叫井尻又兵衛的傢伙的故事
《影武者》戰國時期講述武田家跟德川家爭雄的故事
《天與地》戰國時期最混亂局面下上杉謙信的故事
《七武士》戰國亂世,日本一個美麗的山村七位俠客武士的故事
《大盜石川五右衛門》講述織田信長在即將統一天下之時背叛臣殺死,後來的故事
《傀儡之城》傳說中500人勝兩萬的,聽起來有點玄乎的故事
《武士的一分》日本山形縣一個叫三村新之丞的下級武士苦練刀法復仇的故事
暫時先這么多好不啦?
J. 日本有哪些戰爭題材的影片
日本戰爭題材的電影有《在這世界的角落》、《空中殺手》、《赤色天使》、《我想成為貝殼》、《二百三高地》等。
1、《在這世界的角落》
《在這世界的角落》是片淵須直執導的動畫電影,由能年玲奈等擔任配音,於2016年11月12日在日本公映。
該片改編自河野史代的同名漫畫,以二戰末期的廣島為舞台,講述女主人公小鈴嫁到住在海軍軍港「吳市」的婆家後,經歷幾次空襲拚命生存、積極面對生活的故事。
2、《空中殺手》
《空中殺手》是由押井守執導,菊地凜子、加瀨亮等人參與配音的日本動畫電影,於2008年8月2日在日本上映。
影片改編自小說家森博嗣同名作品,講述了一位戰斗飛行員在一個類似日本的戰爭世界中奮斗生存的故事。
3、《赤色天使》
《赤色天使》講述1939年,中日戰爭如火如荼。年輕的女護士西櫻被派往天津日本陸軍醫院工作。她的清純美麗吸引著一曾出生入死的年輕士兵們。某晚,櫻被坂本為首的一眾傷兵強暴,作為懲罰,坂本被重新派往戰場。兩個月後,戰事不斷吃緊。
櫻受遣前去援助深縣的前線醫院。在這里,因戰火而負傷的士兵不計其數。櫻和主治醫生岡部(蘆田伸介 飾)每天馬不停蹄,為了保住更多人的性命,他們甚至不得不通過截肢等手段以縮短治療時間。在此期間,櫻見到了傷重瀕死的坂本,撫慰了失去雙臂極度痛苦的一等兵折原(川津祐介 飾),也漸漸陷入對岡部醫生的依戀之中。
4、《我想成為貝殼》
《我想成為貝殼》是由日本TBS電視台製作發行的139分鍾的家庭戰爭影片。該片由福澤克雄導演,橋本忍編劇,中居正廣、仲間由紀惠、柴本幸、西村雅彥等主演,於2008年10月25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改編自加藤哲太郎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日本高知縣經營一家理發店的清水豐松在戰爭期間被強行徵兵入伍,戰爭結束後,他因被懷疑在軍隊服役時曾聽從上司的指令而殺害美軍士兵而被逮捕。
5、《二百三高地》
《二百三高地》是一部劇情片。內容以日俄戰爭中旅順攻圍戰前在203高地為主軸,依據史實描述日軍第三軍司令乃木希典攻取此高地的故事。
從明治37年(1904年)2月到38年(1905年)7月,約一年半的時間里,日本與俄國之間為爭奪朝鮮和中國區域的控制權而爆發了日俄戰爭。這是一場帝國主義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范圍而主要在中國東北進行的一場強盜戰爭。
這場戰爭中的二零三高地位於旅順新市區西3公里,因海拔203米,被稱為二零三高地。日俄戰爭中它是西線制高點,距市區和港口要塞較近,是日俄雙方爭奪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