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洛特伊》主角介紹
《特洛伊》(Troy)是一部2004年的史詩動作愛情電影,由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布拉德·皮特、奧蘭多·布魯姆、黛安·克魯格、艾瑞克·巴納主演,於2004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
《特洛伊》取材自古希臘神話。小亞細亞古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愛上了斯巴達美女海倫,並將她帶回特洛伊。海倫的丈夫,也就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邀集希臘其他城邦國,在邁錫尼王亞伽門農統帥下,率領強大艦隊追到特洛伊,圍城攻打十年,最後引出了希臘聯軍巧施的「木馬計」。
角色介紹編輯
阿喀琉斯
演員 布拉德·皮特
希臘第一勇士,半人半神的美男子。戴馬鬃裝飾的科林斯頭盔,身披胸甲,手持標槍圓盾,有著古銅色的皮膚和凸起結實的肌肉,有著戰無不勝的勇氣信心,大無畏的精神,他靠這個征服世界。
帕里斯
演員 奧蘭多·布魯姆
特洛伊王子。是他的輕薄挑起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以為那是愛情,卻不知不覺中了巫師的咒語。
赫克托爾
演員 艾瑞克·巴納
特洛伊大王子,帕里斯的哥哥,普里阿摩斯的兒子。剛直勇敢、忠於職守,與強大的希臘聯軍奮戰10年,甚至贏得了敵人的敬仰。作為特洛伊方面最優秀的戰士,他就是軍神的化身,一個為尊嚴而戰的好漢。
海倫
演員 黛安·克魯格
斯巴達國王的王後,全希臘最漂亮的女人。傾國傾城、貌美如花,與帕里斯出軌的愛發自真心、令人同情。
阿伽門農
演員 布萊恩·考克斯
斯巴達王墨涅依斯的兄弟。阿伽門農是個野心家,他攻打特洛伊主要是想完成自己統治特洛伊的心願,作為希臘聯軍的總統帥,他是一個絕對專制的人。以王兄的召喚為理由,聚集了以阿喀琉斯為首的希臘勇士,為國家而戰。
帕里塞伊斯
演員 蘿絲·拜恩
特洛伊著名美女。她在戰爭中被阿喀琉斯俘獲,兩人日久生情,而後,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貪圖其美貌而「插足」,引起阿喀琉斯不滿。
❷ 美國大片<特洛伊.木馬屠城>的歷史背景主要是什麼``
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的古希臘斯巴達,有一人家生了個女兒,取名海倫,這小姑娘長大後漸漸出落成一位舉世罕見的美女,被公認為是全希臘各國最美麗的女子。希臘各國的公子王孫們都紛紛追求她,並以看到她的芳容為一生最大的願望。海倫成了各國公子王孫們的偶像和珍寶。
後來,為了讓海倫的生活幸福美滿,她的追求者們達成了協議:讓海倫自己選擇丈夫,大家保證尊重她的選擇,而且要共同保護她的丈夫。
後來,斯巴達王阿特柔斯的兒子墨涅依斯為海倫看中,兩人成親。不久,墨涅依斯做了國王,兩人相親相愛,其他的追求者們也遵守著他們的承諾,共同保護著這對美滿的夫妻。
一天,墨涅依斯的王宮里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他是特洛伊國王的兒子——帕里斯。
特洛伊和希臘隔海相望,是小亞細亞半島上的一個小王國。墨涅依斯對帕里斯盛情款待,連年輕的王後海倫也親自出來接見。帕里斯長得風度翩翩,風流瀟灑,很討女人喜歡。海倫和他一見鍾情,竟鬼迷心竅地和帕里斯一起私奔,逃到了特洛伊城,同時,帕里斯還掠走了王宮中的許多財寶。
已成為斯巴達國王的墨涅依斯不堪忍受如此奇恥大辱,連夜趕到邁錫城,糾集他的哥哥——邁錫國王阿伽門農,幫他復仇。
阿伽門農當時是希臘各國的霸主,他擁有當時希臘最龐大的軍隊和從未戰敗過的最偉大的武士——阿喀琉斯。為給弟弟復仇,阿伽門農將希臘各國聯合起來,決定用武力消滅特洛伊。不久,一支擁有十萬人馬和一千多艘戰艦的希臘大軍,浩浩盪盪地趕赴特洛伊。一場殘酷的戰爭由此爆發。
但是,由於特洛伊城堅不可摧,戰爭持續了九年,希臘聯軍也沒有得到他們的勝利。
第十年,希臘聯軍中一位足智多謀的將領想出了一條妙計……
這一天的早晨非常奇怪。希臘聯軍的戰艦突然揚帆離開了。平時喧鬧的戰場變得寂靜無聲。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撤軍回國了,他們跑到城外,卻發現海灘上留下一隻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驚訝地圍住木馬,不知所措。
他們不知道希臘人製造這木馬的原因和目的,更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它。有人認為它是這場戰爭的紀念品,要把它拉進城裡,有人認為它象徵希臘人對特洛伊人的侮辱,建議把它燒掉或推到海里。這時,有幾個軍士捉到了一個沒來得及逃脫的希臘人,便將他五花大綁著去見特洛伊國王。
希臘人告訴國王,這個木馬是希臘人用來祭祀雅典娜女神的。他說,希臘人算準了特洛伊人會毀掉它,這樣就會引起天神的憤怒,但如果特洛伊人把木馬拉進城裡,就會給特洛伊人帶來神的賜福,所以希臘人把木馬造得這樣巨大,使特洛伊人無法拉進城去。
特洛伊國王悲劇性地相信了這個希臘俘虜的謊言,拆掉了一半城牆,將巨大的木馬拉進了特洛伊城。
當天晚上,特洛伊人歡天喜地地慶祝勝利,他們又唱又跳,喝光了一桶又一桶的美酒,直到深夜才回家休息,做著關於和平的美夢。
深夜,一片寂靜。木馬的肚皮下面打開了一扇小門,隨後,全副武裝的希臘戰士便從木馬中鑽了出來。他們悄悄地摸向城門,殺死了睡夢中的守軍,迅速打開了城門,並在城裡到處點火。隱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臘軍隊如潮水般湧入特洛伊城……
十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希臘人把特洛伊城掠奪一空,燒成一片廢墟。特洛伊的男人大多被殺死,婦女和兒童被賣為奴隸,財寶都裝進了希臘人的戰艦。海倫也被墨涅依斯帶回了希臘。這就是傳說中的「木馬屠城」。
「特洛伊木馬」現在已經成了「挖心戰」的同義語,比喻打進敵人心臟的戰術。它提醒人們要時刻提高警惕,防止被敵人的偽裝所欺騙,使敵人鑽進自己的心臟。
現在被眾多網民普遍關注的電腦病毒——「木馬」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
❸ 電影<特洛伊>有幾個版本
第一個是美國近年拍的電視電影版《特洛伊的海倫》,第二個是《亞歷山大大帝》。
❹ 特洛伊電影評價一下,我覺得最經典了
是很好萊塢式的「史詩」片。
1:有布拉德.皮特和奧蘭多.布盧姆,這種片子想不成為偶像劇都難。與其說皮特演得好,不如說這個角色整個就是為他設計的,整天喝酒泡妞耍性格,高興或不爽了就出去砍幾個人,這就是傳說中的阿喀琉斯?這個角色設計的其實也是自相矛盾,一邊自稱為戰爭所生宿命鬥士,一邊因為女人鬧撤退,甚至最後是躲到馬肚子里進城,啥都不幹就死到女人懷里,只能說編劇的在鬥士和情聖之間搖擺不定,想兩者兼顧但搞得不倫不類。
至於布盧姆,告別了魔戒的臉譜式角色之後,看他的兩部片(加勒比海島)都顯嫩,角色本身本來就淡薄,演員也太偶像派,小白臉一張讓人看著完全沒有感染力--可能女人小孩看著又是另一種感覺吧,票房號召力擺在那裡。不知道他的《天朝帝國》會怎樣。
相比之下,班納的赫克托才是影片里唯一的男子漢,無論兄長,兒子,父親,將領的角色都表演的很好。
2:俗話說紅顏禍水,但這個片子至少有一點沒說謊,那就是梟雄是不會為女人而打仗的,懦夫和情聖才會。當年吳三桂反李自成,顯然也不會是因為陳圓圓,不過是這么說的話,坊間八卦好流傳而已。霸權永遠才是梟雄的首要目標,對於他們來說有了霸權,女人要幾個有幾個,雖然不那麼人性化,但歷史往往就是這種人寫就的。當然,如果因為女人而豐富一下打仗的情緒,也是有可能的。
影片找的海倫,實在不入眼~進一步證明紅顏論的不存在,讓蘇菲.瑪索這種級別的演還差不多。
不過最後暴君是死在一個弱女子手裡,這個情節倒滿讓我意外的,也覺得有點搞笑,哪有國王沖到火線前面,然後還讓女人現場扎一刀的。
3:影片的戰爭謀略方面倒不復雜,基本上是靠雙方的恩怨升級推動戰局發展的。挖牆角,殺對方兄弟,表親,讓人不能自抑的找到理由和動力持續戰爭--或者是說戰爭漩渦一樣將人卷到裡面,直到宿命終結。
4:赫克托是影片里最英明的角色,但如果他不犯錯誤,不死,那麼這場戰爭就是一邊倒,沒什麼可看的了。所以情節上刻意的讓赫克托縱容包庇兄弟,屈從父親的神論指揮,舍棄特洛伊城和阿喀琉斯進行必死決斗~~大概是命該如此吧。
5:戰爭方面因為勇敢的心,魔戒一類的中古對壘看多了,沒覺得太出奇,但每次看到這種千軍萬馬排箭齊飛的場面,還是滿震撼的,冷兵器時代,長矛,短刀,鐵錘,盾甲,別有一番審美風味。
6:歐洲人對尊嚴的執著真是讓人刮目相看,無論天大的責任和得失,有人叫陣,一定應戰,無論是決斗也好,正面仗也好。要是司馬懿,直接高掛免戰牌,管你送什麼女人裝,就是不出門,活活把諸葛亮憋死到五丈原。
7:影片失實之處太多,考慮到為了成就商業片,不深究。簡單的說兩處是:阿喀琉斯實際上在木馬計謀出來之前就死了,不可能跟木馬進城。阿迦門農其實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凱旋之後死在自己的吃醋老婆手裡~
❺ 電影特洛伊
其實關於特洛伊的電影有很多部,但目前除了2004年由華納兄弟拍的,在中國上映的這部《特洛伊》以外,離觀眾最近的關於特洛伊的電影就是2003年由環球公司拍的一部影片,它叫《木馬屠城記》,但它也是老片新拍,很久以前已經有一部同名電影上映過。
這部影片基本上沒有什麼大明星(偶也不知道主角的名字叫什麼),戰爭場面也沒有《特洛伊》拍得好看,因此上映以後基本上還沒有引起什麼轟動效應就撤下了放映檔期,不過由於影片的成本並不高,倒也沒有令環球公司虧本
但該片的平庸造成了很嚴重的惡果,因為只隔了一年,華納的相同題材的《特洛伊》就上映了,已經被《木馬屠城記》造成壞印象的電影觀眾認為《特洛伊》和「木」片同屬一個水準,很多人失去了去看影片的興趣。導致耗1.7億美元的《特洛伊》在北美票房只有區區1.4億。
不過「木」片中,那個扮演海倫的女演員確實比《特洛伊》中的海倫扮演者黛安·克魯格要漂亮許多,除此以外,其它方面都不如《特洛伊》(噢,還有一點,「木」片時間長達3個小時,比「特」片的2小時40分鍾還長20分鍾)
❻ 特洛伊電影的內容簡介
《特洛伊》內容簡介:在浪漫壯觀、引人遐思的古希臘,奧林匹亞眾神與人類之間的愛恨傳奇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這其中,荷馬史詩《伊里亞特》所記錄的特洛伊之戰更是後世劇作家與觀者反復演繹的經典作品。
當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奧蘭多·布魯姆 Orlando Bloom 飾)受希臘斯巴達國王之邀赴宴之際,卻迷戀上了國王的妻子海倫(黛安·克魯格 Diane Kruger 飾),對方傾國傾城的容貌讓他不能自已,遂將海倫帶回自己的國家。
此舉引發了希臘諸國的憤怒,在邁錫尼國王阿伽門儂(布萊恩·考克斯 Brian Cox 飾)的號召下,一支強大的聯軍浩浩盪盪向特洛伊挺進。
在隨後長達十年的戰爭中,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飾)、奧德修斯(肖恩·賓 Sean Bean 飾)、赫克托爾(艾瑞克·巴納 Eric Bana 飾)等英雄各逞英豪,譜寫了盪氣回腸卻又令人扼腕唏噓的傳奇史詩。
(6)特洛伊電影是哪個國家拍的擴展閱讀
《特洛伊》角色介紹:
1,阿喀琉斯
希臘第一勇士,半人半神的美男子。戴馬鬃裝飾的科林斯頭盔,身披胸甲,手持標槍圓盾,有著古銅色的皮膚和凸起結實的肌肉,有著戰無不勝的勇氣信心,大無畏的精神,他靠這個征服世界。
2,赫克托爾
特洛伊大王子,帕里斯的哥哥,普里阿摩斯的兒子。剛直勇敢、忠於職守,與強大的希臘聯軍奮戰10年,甚至贏得了敵人的敬仰。作為特洛伊方面最優秀的戰士,他就是軍神的化身,一個為尊嚴而戰的好漢。
3,帕里斯
特洛伊王子。是他的輕薄挑起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以為那是愛情,卻不知不覺中了巫師的咒語。
❼ 問個有關<特洛伊>和<木馬屠城>的問題
特洛伊是前些時候上映的。特洛伊2004年上映時並不理想,由於被批亂改希臘歷史,口碑並不好 。不過在全球還是獲得不錯票房成績 497409852美元
總體上看,後者氣勢比較宏大,完全屬於大片的性質,但是這樣一來就覺得缺少一種古希臘味,從服裝到動作上都把這種味道消除了,後者的服裝和城市結構感覺離那個時代更接近一點;
前者主要描繪打鬥,情節好像不是很豐富,所以突出了阿基里斯和赫克托爾(尤其是阿基里斯)的形象,最後奧德修斯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我生活在阿基里斯河赫克托爾的時代」,英雄在這部片子里是主角;在《新木馬屠城記》中,情節就比較豐富了,有很多細節方面的東西,如果說《特洛伊》在歌頌英雄,那麼《新木馬屠城記》主要是在描寫愛情,所以主角就落到了帕里斯和海倫身上 。
有些離原著太遠的地方不得不說,《特洛伊》把神化色彩去掉了(可能是為了體現人類中心主義的精神吧),結局把悲慘的屠殺和奴役、哀號的場面去掉了,我本來預料的是會看到一個很凄慘的結局,我會因它久久的感傷,但是恰恰相反,那個結局倒給了我一點希望,(好像有一種說法是古羅馬是特洛伊人的後裔建立的吧),只是很可惜,沒看到特洛伊俘虜咒罵海倫的情節;《新》還有那麼一點神化色彩—— 三女神還有祭司的預言,但是把一個很重要的情節給忽略了——那就是阿基里斯和阿加門農的矛盾,阿基里斯在原著里的確有些殘暴,但是畢竟還有情有義,在這里完全成了一個虛榮的屠夫!
此外兩部片子對帕里斯和海倫的塑造都很背離原著精神——對姦夫淫婦在兩部片子里的形象一下子反過來了,尤其是帕里斯,《特洛伊》里帕里斯開始還比較懦弱,到後來幾乎成了一個大英雄!《新》裡面的帕里斯開始就很厲害,連續打敗了好幾個特洛伊人,最後居然和他哥哥對打!和斯巴達王居然也幾乎打成平手!這個帕里斯勇敢,而且同情下層的人最後還英勇的戰死了!
要下載的話 迅雷旗下狗狗影視搜索
在線觀看的話 網路影視 優酷視頻 等等
❽ 汽車城之火車特洛伊 是哪個國家的
是國產的動畫片
相關:特洛伊(Troy), 是美國紐約州中東部一個城市,離紐約237公里(148英里),離波士頓272公里(170英里),為倫斯勒郡(Rensselaer County)郡治,亦為紐約州府都會區內的第三大城市。該市坐落於哈德遜河中游東河岸,面積28平方千米(11平方英里),人口為50,129人(2010年),屬於溫帶落葉闊葉林氣候。
❾ 電影<特洛伊>是在哪兒拍的 很想去看看~~~
海邊場景是在 馬爾他。 幾經商榷,彼德森選擇了在倫敦、馬爾他和墨西哥建造外景地,片中的大部分內景都是在離倫敦40英里的謝伯頓製片廠(Shepperton Studios)的攝影棚中拍攝的。當然,整個特洛伊城不可能都建在攝影棚里,於是馬爾他就派上了用場,製片人黛安娜·拉斯本說:「那是一個有著美妙懸崖峭壁的可愛島嶼,用來建造特洛伊城簡直再好不過了。但是,馬爾他沒有足夠大的海灘,無法讓劇組的電腦圖形專家放下上千條戰船,也開辟不出來可以容納75000人的戰場。我們的最後一站是墨西哥,一切需求迎刃而解。」 影片於2003年4月22日在謝伯頓開拍,在當地建造的主要布景包括特洛伊王宮,所有內景都採用了露明屋頂,因為當時光和熱的主要來源就是太陽和火。另外還有50英尺高的宙斯塑像,因為宗教主題是影片的重要元素。 隨後,劇組趕往馬爾他,在當地建造起佔地10英畝的特洛伊城外景,而外景地的原址是一座名叫里卡索里的17世紀軍事堡壘。雖然馬爾他考古資源豐富,但影片劇組發現當地沒有宛若公元前1200年的建築,整座特洛伊城沒有任何可利用資源,必須拔地重建。劇組僱傭了500多名馬爾他工人,同時還從英國空運過來將近200名能工巧匠,他們共同在這個島嶼上展開浩大的工程。強風、炎熱和潮濕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影片的拍攝進度,彼德森每早聽過天氣預報之後才能指定當天的拍攝計劃。特洛伊城內的王宮和復雜的街道是最後完工的,在曾兩次獲得奧斯卡獎的布景師彼得·揚(Peter Young)的裝點下,這兩處重要場景終於顯現出震撼人心、波瀾壯闊的氣勢。 片中阿波羅護衛隊由1200名臨時演員組成,他們穿著古代戰袍,護送赫克托爾和帕里斯穿越整個城市,然後第一次將海倫引薦給特洛伊民眾,觀眾會同海倫一樣第一次將特洛伊全貌盡收眼底,隨即肅然起敬。彼得·揚希望當大隊人馬緩慢通過城市街道時,為觀眾提供多層面的城市印象,他想讓建築物活起來,讓人感到並不是為了影片而臨時搭建的,而是真的有人在那裡居住,這不是僅僅靠擺放一些瓷器、讓穿好戲服的群眾演員來回走動就可以實現的。揚設計了許多合情合理的背景畫面:鐵匠鋪里忙碌的身影、提著籃子的婦女、推著平板車的人等等,這些難以察覺的細節為影片增添了真實性。另外,在特洛伊的廣場和大街上,揚嘗試著展示兩種全然不同的生活狀態,除了通向王宮的主路外,其它支路都是為了顯示更為普通的生活碎片服務的,那裡有著最為平民化的日常生活。廣場則是舉行儀式的地方,在設計上就需要更加正式和簡朴,那裡還是特洛伊木馬最後停留之處,揚和他的設計小組知道廣場上將會有一個40英尺高的木馬,所以其周圍的一切不能比木馬本身更打眼。
❿ 關於希臘羅馬神話的電影、動畫片等劇集…
1、《特洛伊》(Troy)是一部2004年的史詩電影,由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納、奧蘭多·布魯姆、黛安·克魯格等主演,於2004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特洛伊》取材自古希臘神話。小亞細亞古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愛上了斯巴達美女海倫,並將她帶回特洛伊。海倫的丈夫,也就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邀集希臘其他城邦國,在邁錫尼王亞伽門農統帥下,率領強大艦隊追到特洛伊,圍城攻打十年,最後引出了希臘聯軍巧施的「木馬計」。
2、《大力神》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3D動作電影,由雷尼·哈林執導,凱南·魯茲、連姆·麥肯泰爾、蓋婭·威斯和斯科特·阿金斯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4年4月1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公元前1200年的古希臘,一位女王在為眾神之神宙斯生下一子後死去。她的孩子赫拉克利斯(凱南·魯茲飾)被賦予推翻國王暴政、重建和平的力量。當赫拉克利斯領悟到自己偉大的使命時,他必須抉擇:帶著真愛逃離或者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自己時代的英雄。
3、《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Hercules)是由米高梅、派拉蒙合拍的動作冒險電影,改編自史蒂夫·摩爾的同名漫畫,由布萊特·拉特納執導,道恩·強森、伊恩·麥柯肖恩、盧夫斯·塞維爾主演,於2014年7月25日美國首映。影片從巨石強森飾演的海格力斯在陰差陽錯之下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並接受了「十二試煉」展開,海格力斯因為被往日的罪孽所困擾,他和五位忠誠的同伴成為雇傭兵。當仁慈的色雷斯王和他的女兒前來尋求海格力斯的幫助,以擊退野蠻人和軍閥的進攻,海格力斯意識到為了正義和勝利,他必須重新成為曾經 ...
4、《諸神之戰》(Clash of the Titans)是一部2010年的奇幻冒險電影,由 路易斯·萊特里爾執導,薩姆·沃辛頓、連姆·尼森、拉爾夫·費因斯、傑瑪·阿特登主演。該片是翻拍1981年版《諸神之戰》的同名新作,影片講述了眾神之首宙斯之子落入人間後遭遇的種種事端,奧林匹亞山上的神仙都因此騷動起來,一場神與人、神與神之間的拯救與被拯救行動就此拉開。
5、《諸神之怒》是2012年華納兄弟影業出品的動作電影,為2010年《諸神之戰》的續集。由喬納森·理貝斯曼執導,薩姆·沃辛頓、連姆·尼森、拉爾夫·費因斯和羅莎曼德·派克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2年3月30日在美國上映。電影延續《諸神之戰》的故事情節,講述敗北哈迪斯又卷土重來,聯合了泰坦之王克洛諾斯,希望能夠活捉宙斯。珀修斯再一次踏上了拯救世界的征途,與「海神」之子阿基納、「火神」赫淮斯托斯一同前往冥界救出宙斯。
6、《奧菲斯》是考克多的三部曲中情節性最強的一部。正如主角與片名所示,它講的是古希臘神話中手持豎琴的歌手奧菲的故事。在神話中,奧菲因為歌唱而忘記了他的妻子,使得妻子被冥王擄走,他下到地域,要求帶回妻子,冥王答應了,但是要求在回程中他不能回頭看妻子,否則將會永遠的失去她。結果當然是奧菲沒有能夠抵禦心魔,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妻子。
7、《聖鬥士星矢》是日本漫畫家車田正美的代表作。整個故事以希臘神話為主要背景,但並不拘泥於希臘神話的典籍。除希臘神話以外,埃及神話、印度神話、佛教、中國古代傳說等也陸續被引用。作品誕生之後不久便風靡世界。被日本集英社評為「20世紀日本國內不容錯過的15部經典名作」之一 。2009年入選由中國圖書商報和中國出版科研所聯合評出的「新中國6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600本書」 。
(10)特洛伊電影是哪個國家拍的擴展閱讀:
希臘神話(希臘語:ελληνική μυθολογία、英語:Greek mythology),即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
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歐洲最早的文學形式。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它在古希臘原住民長期口頭相傳並借鑒了流傳到希臘的其他各國的神話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規模,後來在荷馬的《荷馬史詩》和赫西俄德的《神譜》及古希臘的詩歌、戲劇、歷史、哲學等著作中記錄下來,後人將它們整理成現在的古希臘神話故事,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