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信條電影與哪個物理神獸

信條電影與哪個物理神獸

發布時間:2022-12-12 14:46:47

Ⅰ 信條電影評價 信條的評價介紹

1、該片生硬、缺乏感情,即便在理應讓人動容的情節上,也顯得乾巴巴。如果把情節點都寫下來,再用圓圈、箭頭、彩色筆一一標注清楚,或許就能清楚發生了什麼,但是這部電影真的不值得這么忙活——更何況還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電影院里。

2、《信條》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學的概念來包裝故事,以物理學的學說為根基,對世界的樣子進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熵」是理解《信條》一個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對於時間別具一格地操作,構成了《信條》敘事上的多重復雜性:它有正敘,有倒敘,並且正敘與倒敘還可以匯合,從而實現「時間鉗形行動」。即,讓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抵達同一個時間點,完成同一個任務。如此燒腦,也註定了它會將很大一部分觀眾拒之門外。《信條》還是挺概念化的,電影的主要精力是以故事還原這個概念本身,所以電影雖然輾轉三大洲七個國家拍攝,但它們也都淪為背景,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情感動機相對欠缺。

Ⅱ 《信條》的超前觀看指南是什麼

《信條》最核心的概念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克勞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舉個例來說,如果把冰塊放進可樂里,只可能變成冰可樂。如果不做其他變化,是不可能出現冰塊越來越冷,可樂越來越熱的。這個定律跟我們之前學過的,包括牛頓定律、電磁方程、相對論等等定理和基本方程都不一樣。因為在其它的定理中,物體的狀態都是可逆的。

也就是說當我們觀看一個球在光滑平面滾動的視頻的話,其實我們分辨不出是正放還是倒放。但是如果有熱量參與進來,它就一定是有方向的,過程不可逆的,所謂「時間之矢」就會出現,我們就可以分辨出時間前後的差別。

後來克勞修斯引入了一個參量,來度量熱量的單向不可逆的過程,這個參量就是熵。熵在孤立系統中只會保持不變或者增加,永遠不會減少。在物理上熵也用來描述混亂的程度,也就是說事情總會朝著越來越混亂的方向發展,把你或者哈士奇關在房間里,房間只會越來越亂,只不過亂的速度不同。

宇宙作為整體來看,也是符合熵增加規律的。那會不會出現熵減少的反常現象呢,事出反常必有「妖」,物理學四大神獸之一「麥克斯韋妖」就出現了。

而在電影《信條》里諾蘭加入的一條規則,就是類似「麥克斯韋妖」的技術在未來實現了。任何物體甚至是人,都可以進行熵減和熵增兩種狀態的切換。電影《信條》里,根據熵減呈現出的視覺奇觀和情節,是聞所未聞的。

此外,《信條》里還有三把關鍵鑰匙。第一個就是預告片多次出現的紅色和藍色,其實可以簡單理解成紅色代表正常時空,藍色代表逆向時空。只要看準顏色,就不會被電影的奇觀,還有視角的轉換搞暈。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毒面罩和氧氣面罩的區別。防毒面罩類似豬鼻子,氧氣面罩類似象鼻。分清楚兩只區別,就不會被電影里貌似出現的Bug困擾了。第三個重要的細節,就是電影里會多次出現的小掛件,它是理解電影情節和角色之間情感非常關鍵的道具。

最後,看《信條》之前,最適合回顧諾蘭早期成名作《記憶碎片》。看的時候可以重點練習一下,對故事情節和影像細節的記憶能力,只要有足夠的記憶力,即便片中的物理概念一竅不通,也不會看得雲里霧里。

(2)信條電影與哪個物理神獸擴展閱讀

諾蘭談《信條》:

在介紹電影故事時,諾蘭說:《信條》是一部間諜驚悚片,其主人公是故事的核心,他就職於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通常,此類角色都非常冷酷、憤世嫉俗。

然而,他們的行為及肩負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是無私和自我犧牲的,代表了不同的行為准則及對同胞的責任感。我和約翰·大衛·華盛頓(影片主演)都覺得在這里有機會更多地利用這些屬性,以此激勵人們犧牲小我,去做更宏大的大事。」

諾蘭總結道:我希望通過《信條》為觀眾提供重新感受、重新體驗動作片,尤其是特工間諜片的理由。我想為我的觀眾呈現一套全新的觀影方式,讓他們也可以體會到我小時候觀看特工電影的那種興奮感。

我們也努力為觀眾提供一種全新的體驗,即你觀看電影中的動作場面時,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真切希望帶給觀眾們前所未有的時空逆轉之旅。

Ⅲ 諾蘭最難懂科幻片《信條》,想看懂至少需要知道哪些知識

話說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每一部電影都備受關注,他極其善於拍攝關於“時空”的題材,他的作品往往都特別燒腦。這次的電影《信條》也是如此,而且要遠比之前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燒腦得多。同樣的,《信條》這部電影也加入了許多“科學理論”,同時還做了一些奇怪的設定,令絕大多數的觀眾看得目瞪口呆。這篇我們就來聊一聊《信條》當中,那些基礎的物理學概念到底是什麼?

不過,關於“時間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這個說法是存在爭議的。這個說法成立的條件是宇宙是一個孤立的封閉系統。然而如今的研究發現,宇宙並非是封閉系統。因此,“時間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這種說法並非是科學界的主流認同,而只是一個假說而已。

Ⅳ 《信條》中「時間逆轉」與NASA發現的「倒置時空」一樣嗎

NASA發現的是平行宇宙的證據,既然是平行宇宙也就代表著是另外一個宇宙,而《信條》中逆轉時空是在我們的宇宙中進行時空逆轉,完全是兩回事。

還有諾蘭大導總是不按套路出牌,說到時空與時間旅行,一般情況下都是基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信條》則是基於熱力學第二定律,下面我們簡單說說這倆逆轉到底是怎麼回事。
物理界的兩只神獸
NASA發現的平行宇宙證據指的是CPT對稱宇宙和我們所知的平行宇宙不同。平行宇宙源於量子力學,由美國著名量子物理學家休.埃弗雷特提出。物理四大神獸之一的薛定諤的貓的思想實驗,很多人都聽過,一隻貓被放在一個封閉盒子里,會衰變的量子裝置連接著一個錘子。如果原子發生衰變,錘子會打破毒葯瓶,貓死,如果沒衰變貓活。

貓的死活取決於是否衰變,而衰變與否是由概率決定的。在薛定諤與愛因斯坦看來,由於衰變的概率為50%,因此貓死活各佔一半,也就是沒打開箱子貓在裡面就是50%死,50%活,打開箱子看到的只是箱子中已經執行了的結果。

哥本哈根學派的認為貓在盒子中應該既死又活,即100%活且100%死,你可能無法理解波爾的這個解釋,而這就是量子的特性,疊加態,貓生死疊加,只有在你打開箱子時貓才會又既死又活的疊加態坍縮成或生或死的狀態。

因此,愛因斯坦笑話到,波爾,你的意思是你打開箱子瞬間上帝搖了一下號,臨時決定貓的生死?

愛因斯坦說的「上帝」指代的是「決定論」。物理學另外一隻神獸,拉普拉斯妖它可以預測未來,其原理是它如果可以知道宇宙中所有原子准確的位置、速度、運動方向、所受的力等等,總之就是它知道一切物理參數,然後它又看破宇宙一切物理性質,那麼它就可以利用物理公式計算出未來所有原子的軌跡,演化出未來,這就是牛頓的機械宇宙,在機械宇宙中不存在隨機的事情,一切都是設計好,安排好的。

在微觀世界,量子的不確定性與「決定論」是相對立的。埃弗雷特認為貓在箱子中生死疊加態時概率為100%且100%,而打開箱子之後坍縮成單一狀態,兩邊概率不守恆,因此提出平行宇宙說打開箱子宇宙就分裂了,如果你開打箱子是貓是死的,那麼在另外一個宇宙中執行了另外100%的概率,即貓是活的。

平行意味著兩個宇宙永遠不會產生交集,而NASA發現的平行宇宙證據卻是發現另外一個宇宙的物質,等於是在說有一天你或許能看到那個中五百萬的你,沒准能順道讓他勻你250。

不過,NASA發現的證據和埃弗雷特的平行宇宙還一樣,是一個CPT對稱的宇宙,也就是空間、電荷、時間對稱,因為我們宇宙的時間是向前流動的,所以對稱宇宙的時間就是倒退的,而空間是倒置的,電子是帶正電荷的。

NASA發現的證據是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無法穿透地球,因為能量會減弱,而地球也不具備產生高能中微子的能力,然而它們卻在南極高空檢測到了高能中微子,而中微子的方向是由地球飛向外太空,也就是說地球「生」出了高能中微子,因此它們認為存在一個對稱CPT對稱的宇宙,從我們這個宇宙的時間維度上看中微子由太空到地球,而對稱宇宙時間與我們是相反的,因此中微子由地球到太空,某些原因反演的中微子打破了平行時空的界限讓我們發現了它。

當然,這個宇宙存在不存在還有待科學研究,這里不贅述,我們接著說說《信條》。
扭轉時間之矢
《信條》的時間逆轉源於時間之矢,即源於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定律。

翻譯一下,在一個孤立系統中混亂程度會逐漸增加,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舉個通俗的例子:一小勺牛奶混入一杯咖啡中,當它們混合在一起時,雖然已經相互摻雜,但如果可以損失一部分咖啡,趁牛奶尚未完全擴散開,你還是有機會把牛奶舀出來。如果你不去管它,隨著時間不斷流逝,最終你從微觀層面看,你會發現牛奶中有咖啡,咖啡中有牛奶,你完全分不出來,混亂達到最大化,這就是一個由有序自發達到無序的過程。由於過程不可逆,而時間也是不可逆的,因此熵增就像時間之矢,一去不回頭。

熵增是悲觀的定律,一切衰變,一切變得更糟,一切都分崩離析。宇宙也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從高效能量的出現,逐漸走向低效,即粒子結合並釋放能量,最終成為恆星的屍體,而這些屍體隨著時間的流逝又會被能量更低質的黑洞所吞噬,等到最後一個黑洞蒸發,宇宙達到混亂最大化,一片死寂,這就是時間之矢的終結宇宙大熱寂。

《信條》中的計算機"天能"掌握了萬物運轉的法則,通過反轉熵增,就是熵減,即逆轉時間之矢。最後主角死於翻車爆炸,在正常時空中,應該是爆炸釋放大量熱量,燒死主角,而在逆轉的時空中成了吸收大量熱,因此主角只是被「凍」了,不能再說了,再說劇透了。

時間是人類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記憶變化比較,離開記憶體,比較就無根基,時間概念也就消失,記憶概念是非自然存在,是人類的意識形為,時間是非物質存在。時間的根本存在是人類將過去的物質運動狀態在大腦中固化,產生假設不變圖像,以不變圖像為零或為1作為比較根基,權衡固化後的萬物變化過程,成為時間的存在依據,如果時間離開大腦記憶也就永恆不存在。

人類要想將時間時空倒流,物質變化過程回歸,唯一的路就是倒著走回頭運動,才有反物質反能量反宇宙等等平衡對稱概念的建立,自然界里永恆都找不到零與不變的1,沒有零就不存在對稱,沒有1就不存在復生,自然界宇宙任何時候都是1,宇宙是時刻實在的1存在,宇宙的1就是存在實刻實在性的唯一的1。宇宙萬物必然包括每一個人自己,昨天的你演化存在變成今天的你,你是實實在在的你,但是昨天的你還能找到嗎?中午時候的你,早上的你還能找到嗎?這說明什麼?說明萬物存在的實在性是時刻實在,並且是演化的實刻實在,所謂實在是自然界的運動過程態,演化是存在的存在根基。

今天就說到這里,當你能理解什麼是自然而然的真正含義後,你的本題及其當代整個物理哲學道法概念,定律定理等等皆是小兒科。

量子只能理解為能量運動的各種不同壯態,太陽能量流過地球,經地球阻擋一時半會又向地球外軌道轉移傳遞,阻擋使太陽能量運動態不同步,才使地球顯現出質量與力的形為,阻擋過程的表現形為是地球生物及其物候變化的生存演化根基,地球人的感知認知定律定理經文經典就是不同人的自我感覺所悟。

π=3.14,4是時間,也是春夏秋冬。4以後的數都是4生出來的,15926都是4生出來的,當然6後面還有無窮個數,也都是時間4生出來的。時間就是空間,空間就是時間,4越往後,空間越小,也就是,1的空間比4小,5的空間比1小,9的空間比5小,2的空間比9小,6的空間比2小,一直下去,一直到無窮小。但是,π的盡頭是7,也就是 3.1415927,能夠到達盡頭的只有二個人,不是死人就是修成正果的人,只要沒死,3.1415926後面的小數就永遠無窮下去,就永遠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3.1415926人才開始出生,到達3.1415927就是死,簡單地說,6是生,7是死。3.1415927是什麼?它就是三。3.1415927=3,就是說,到7,小數點就回到三角形△的起始位置。3是一個三角形△,小數點是三角形△邊緣上的一個點,一個點和三角形△面積比,就是一比無窮大。小數點後面的數是小數點畫出來的,1415926是小數點畫出來的,畫到7,也就是畫到3.1415927的時候就回到三角形△起點,就是回到3。因為7是三角形△的二個邊,所以畫到7就回去。小數點後面的數比小數點還小,而且越往後越小。那天上網看,計算機已經計算到小數點後面10萬位還是10億位的,忘了。但是人活不到10億位就死了,就登上7了,就是登上3.1415927,所以每個人的壽命都不一樣,但是在π的小數點里都能找到自己。3.1415927是無窮大,因為它是一個三角形△面積,世界才是它上面的一個點,點和面積沒法比。但是,3.1415926後面的數越往後就越小,卻越靠近3.1415927,就是越靠近無窮大,所以它是一個尖。尖是小大。大是指3.1415927,小是指3.1415926,那個世界沒有時間的概念,是長生不死。這就是時間和空間的關系。因為這個世界有時間,所以它有極限,所以空間越來越小。因為那個世界沒有極限,所以空間無窮大。

Ⅳ 物理界著名的神獸拉普拉斯妖究竟是什麼

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是第一次科學革命的集大成之作,被認為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科學著作,這本書標志著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預示著科學時代的到來。而這本書也闡釋了牛頓的宇宙觀,牛頓認為世界就好像一個鍾表,當鍾表師傅完成裝配之後,將鍾表上發條,接著鍾表會自行運作,師傅不會再過問。

牛頓的宇宙觀,也被稱為機械宇宙觀。在這個世界裡,上帝在完成創造萬物以後,退居幕後,不過問世事,而人類可以憑藉其理性發掘世界的自然規律。所以牛頓一直也就認為宇宙存在第一推動力,他是這樣說的:

「一切物體開始運動必有第一推動力,那就是造物主」。也就是上帝(第一推動力)給整個宇宙上好發條之後,整個宇宙就開始自行運轉。第一推動力幫助牛頓解決了「太陽系如何形成」、「地球何以會繞太陽運轉」這些問題。

Ⅵ 剛上映的電影《信條》中,都有什麼看不懂的物理名詞

都說《信條》難懂,但看過後分析一下:也許難懂的並不是故事本身,只是物理專有名詞太多、場景太陌生。美人這就解讀一下,保證看懂後,電影燒腦程度直降兩顆星。

影片首先出現的物理名詞是熵。

男主經歷了中情局在烏克蘭戲劇院對他的“忠誠測試”後,被派到一個研究所,一個身著制服的女研究員向他說明了任務。

就是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世界大戰是什麼呢?

就是未來人用逆向武器攻擊現在,毀滅世界。

說到這里時,女研究員提到了熵。

熵,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通俗地說,宇宙中所有事物都像老子說的那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熵就是這樣,在宇宙中只要有一個物質,就會越來越混亂。比如說一個裝修的新房,從擺進去第一個沙發以後,就越來越雜亂。或者一顆子彈碰觸到玻璃,子彈殼、玻璃碎片、爆發熱量等越來越多,這就是是熵的正常運轉,熵增。

但是如果打碎玻璃的子彈也沒有爆發碎片和熱量,反而熱量減少了或子彈消失了,那就說明體系在逆向運轉了。

影片當中,科學家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研究出了一套演算法,可以讓世界通過熵變,實現世界逆轉(不只是時間逆轉)。


名詞五: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出現過多次,是尼爾講給男主的,當時男主正懷疑,為什麼未來人會想毀掉過去,過去的人類祖先沒有了,那麼不也沒有他們了嗎?

於是尼爾給他講了祖父悖論: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祖父母呢?

未來人雖然忌憚祖父悖論,但卻相信平行宇宙,認為可以放手一搏,沒准可以重新創造一個更純凈的新世界,反正未來人對當時的世界也絕望了。

Ⅶ 萬字《信條》全解析,你發現了哪些細節

細節有“熵”的方向性、祖父悖論矛盾、紅藍逆轉門。“熵”是讓物品從無序狀態回到有序狀態,即能夠導致時間逆向流動的物質,影片里利用熵增和熵減原理,人民有了時空逆轉能力。祖父悖論也是在人們有時空逆轉能力後出現的矛盾,在過去毀滅世界,那麼現在也將消失。

Ⅷ 看諾蘭新電影《信條》,有哪些必須知道的天文物理知識

這是一部打破大家對於“時間”傳統認知的電影,所以對於“時間”這個概念有必要重新認識下。

01、諾蘭又一部燒腦電影《信條》。

聽聞諾蘭新電影上映,我還是非常期待的,這位“時間管理大師”這次又會給我們呈現怎樣的震撼呢,想想就刺激。諾蘭的新電影名為《信條》,在2020年9月4日上映。

以諾蘭以往的電影來看,這部片子定然不會差哪裡去。如果還有人不認識這位導演,那麼我來簡單介紹下,《星際穿越》、《盜夢空間》、《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都出自他之手。


影片核心便是逆轉時間,它不是時間穿越那麼簡單。打個比喻,我現在正在就一個人,按照常理時間穿越,肯定是穿越到過去,過去與現在的兩個我一起救這個人。

但這部影片給我們提夠另外一種遐想,如果我穿越未來,未來的時間在逆轉,未來的我與現在的我也能一起救這個人。總之我對這部影片比較喜歡的,當然我的理解可能有誤,希望指正。

閱讀全文

與信條電影與哪個物理神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些可以下載英語電影 瀏覽:246
好看的美國戰爭大片有哪些電影 瀏覽:569
電影打板abc怎麼讀 瀏覽:647
好看的電影催淚愛情推薦 瀏覽:696
超好看國產電影電影 瀏覽:188
一個電影院多少平方 瀏覽:856
左右分屏的3d電影怎麼看手機 瀏覽:180
u盤電影怎麼弄到電視上播放 瀏覽:368
近些年有哪些國產動畫電影 瀏覽:598
無錫汽車電影院門票多少錢一張 瀏覽:967
轉轉如何出售電影 瀏覽:76
手機看電影用什麼網站 瀏覽:998
電視怎麼播放u盤里的電影下載 瀏覽:269
瓊和什麼電影 瀏覽:584
電影武藏好看嗎 瀏覽:463
穿高跟鞋的男人什麼電影 瀏覽:923
怎麼播放百度網盤里的電影 瀏覽:939
媽媽服葯自盡爸爸不在家是什麼電影 瀏覽:972
哪種動物電影好看 瀏覽:209
快手電筒影特效怎麼弄的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