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本人發明了空心筷子,既可以夾也可當吸管用,會有銷路嗎
發明的宗旨是讓物品越來越好用,越來越節約成本,而不是為了發明而發明,如果發明的新事物,一,不如原來的東西實用, 二,還使用起來更加麻煩難用。 這個新發明的事物就是失敗的,也不會有商家愚蠢得進行大批量生產,更不會有人花大價錢買了回去「試用」。
一個新發明,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感覺無味,那它還有什麼價值呢?
首先,筷子和吸管,本來就屬於物美價廉之物。
你再給加上空心,請問,這個打空心的機器價值就不菲吧 ?
再就是使用更是麻煩。
你一邊用吃一邊喝嗎?筷子中間怎麼清洗?長久不會有味?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很 搞笑 的發明。
你現在才發明也太OUT了,十幾年前陳佩思早就給你想好了。
可以,我覺得銷路還行,我前些時候我發明了空心吸管,可以吸 ,也可以拿來吃飯
空心筷子絕對是一種愚蠢的發明,不可能有銷路。如果空心筷子好用,前人不可能想不到,絕不會把這種發明的機會留給你。其弊病一是空心筷子必須由金屬製作,否則強度不夠。而金屬筷子容易打滑,並且其中所含某些重金屬會給人類 健康 留下隱患,所以一向不受人們青睞。二是空心筷子用來喝湯容易堵塞,而且難於疏通和清洗,從而易於滋生細菌危害 健康 。
沒人買!有些幼稚!空心筷子的"發明"首先你是抄襲塑料吸管和空心面,只不過材質硬了些。
再有,喝湯行了,吃飯夾菜一些殘渣越積越多在管兒內發酵成了細菌滋生的溫床。孔內你怎麼解決清洗問題是個大事。
最好你再腦洞大開發明一種不用動手就可以吃飯的東西。預祝你成功!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不會。這種發明,可以說你根本就不了解市場,也不懂科學,不是所有的發明都有價值。
這種空心筷子 ,先不說麻煩不麻煩,方便不方便,單從生活中對人體 健康 來說就是「一大隱患」。筷子洗不幹凈或者受潮、放置時間太久,表層都易生黴菌,這是一種致病菌,對身體「殺傷力」較大。病從口入,說的就是這種不注意的日常行為之一。
有時候,黴菌毒素的存在,用肉眼看到也可以看不到,但是看不到其實更可怕。這種致病菌是很難用開水沖泡殺死的,而且繁殖力強,經常不注意就會病從口入,在體內大量繁殖就有可能致組織器官損害。
這次雙節期間,家裡招待客人,我想使用新的筷子,哪曾想放置了一年的新筷子也生長了不少黴菌,這可能是家裡比較潮濕的原因。如果使用空心筷子,裡面就會藏匿著各種細菌致病菌,很難清除出來,也恰好給這些細菌黴菌毒素提供了「天然的」營養場所,再使用就會很容易被吸進胃內,並在胃腸繁殖,同時給肝臟解毒能力增加負擔。
所以你白送我都不會要這樣的空心筷子。但你這種善於發明的精神還是非常可嘉,在發明專利的時候要多動動腦筋,權衡利弊,要對人體及 健康 有利才行,方便只是其中一個可以忽略的因素。
提問者說其發明了空心筷子,既可以作為筷子使用,亦可以作為吸管使用,問這種筷子是否有銷路?可以說,這種發明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困難不大,難的是即使專利證書到手了,根本沒人會去買這種存在著弊端的發明專利。
空心筷子由於其內部是空心的,吃飯時使用這種筷子,食物殘渣及各種菜汁很容易進入筷子內部,並沉積在內壁,很難清除。由於筷子每天都要用,經常處於潮濕狀態,這樣沉積在空心筷子內壁的各種殘留物很容易滋生細菌及霉變,危害 健康 。
若這種筷子作為吸管使用,使用後必須清洗筷子內壁,否則下次喝其它味道的飲料,會導致有異味。假設這種筷子用於路邊的各種飯店,並且是公用的,更容易給 健康 帶來危害,還不如使用上圖所示的一次性吸管方便衛生。
像這種看一眼都會的發明就不要搞了,假設你的發明有市場,別人也很容易避開你專利保護的內容,而採用類似方法生產。像上圖所示的304不銹鋼管,只要選用直徑幾毫米的,按照筷子長度切割,並將兩端打磨光滑,這就是空心筷子。
若想通過發明新型筷子賺錢,提問者可以在其空心筷子內部安裝一些感測器,製作成可以檢測各種食品衛生程度的筷子,譬如到路邊飯店用餐,將筷子插入飯里,便可以檢測出這碗飯的各種營養成分,細菌是否超標,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並通過藍牙信號與手機連接,這樣使用者只要通過手機即可讀出各種檢測數據。這種新型筷子肯定要比上述的空心筷子有市場。
空心筷子 既可以夾菜還可以當習慣。這絕對是一個好的發明。廣泛適用於以下場景:
這么多用途,銷量自然不錯 。
注意申請專利,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空心筷子」這不是十幾年前的一部喜劇電視劇《一手托兩家》中的梗嗎?劇中陳佩斯飾演的民間業余發明家找陳寶國飾演的岳總推銷他發明的空心筷子。
這段劇情真是逗樂啊,十幾年了還沒有忘記。陳佩斯上來一頓狂吹,說他的發明的空心筷子有多牛。他認為中國人體質不如外國人好主要是因為咱們中國人吃飯使用的餐具出了問題。人家外國人吃飯用刀叉勺會把盤子裡面的菜湯吃的一點都不剩。但是我們中國人呢?吃飯用筷子。剩下的菜湯就沒法吃了,都倒掉喂豬了。陳佩斯演的那個發明家認為,飯菜的20%的營養都在菜湯裡面。如果吃飯的時候這20%的營養成分吃不到肚子裡面,勢必造成人的體質過弱。
於是乎空心筷子出現了。在用空心筷子夾完菜後,再用空心筷子滋溜的一下子就把盤子裡面的菜湯吸干凈了。陳佩斯飾演的這個業余發明家得意洋洋的吹噓著他的空心筷子「不是我吹,只要我這筷子一上市,就可以為國家節約20%的糧食啊!一雙筷子賣一塊錢,那10億人每年每人用一雙筷子,那就是10億元啊!」
等陳佩斯飾演的發明家吹噓完後,陳寶國演的的岳總開口了「你這空心筷子眼兒這么細怎麼清洗呢?這不得用上幾次裡面就要發霉長毛了啊?再說了,你把筷子做成空心的不就是為了喝湯嗎?那吃飯的時候再配上一個湯勺不就完了么?」
陳寶國說完,陳佩斯愣住了「可不是咋的,這么說來我這曠世發明豈不是沒用了嗎?」
那可不是,空心筷子當然沒有用了。沒有用的產品怎麼會有市場,有銷路呢?
朋友是怎麼認為的呢?
你這發明沒有消路。其一,它不衛生,
手拿著筷子夾菜的那一頭,你又用嘴
含著它去吸湯。其二,筷子管內不好
清洗。居家不用一次用筷子!
⑵ 陳佩斯式喜劇電影你了解過嗎
提起小品,很多人都懷念陳佩斯和朱時茂小品的高光時刻,可以說,也正是陳佩斯和朱時茂,才讓小品這個節目種類誕生在春晚的舞台上。
陳佩斯第一次上春晚是1984年,也是第二屆春晚,當時和朱時茂一起表演《吃面條》。劇情很簡單,就是一個導演讓一個演員來演吃面條這場戲,是一個純粹的滑稽搞笑小品。
第一次上之前,導演問陳佩斯:你們這節目叫什麼啊?
陳佩斯不假思索地說:那就叫小品吧。
從此,春晚的舞台就第一次有了「小品」這個節目。也正是從《吃面條》開始,陳佩斯和朱時茂走上了中國小品的封神之路。
一共11次春晚,11個小品可以說個個經典,至今仍是許多人心中小品的巔峰。
1984年《吃面條》
1985年《拍電影》
1986年《賣羊肉串》
1988年《狗娃與黑妞》
1989年《胡椒面》
1990年《主角與配角》
1991年《警察與小偷》
1992年《姐夫與小舅子》
1994年《大變活人》
1997年《宇宙體操選拔賽》
1998年《王爺與郵差》
陳佩斯的小品究竟有什麼魔力呢?
01、豐富的肢體動作+金句頻出。
陳佩斯的小品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的小品並不主要依賴對話來表現人物,他更多的是靠豐富的肢體動作,然後再配上畫龍點睛般的金句,往往一亮相一出口,這個人物就「活」了。
比如就拿《吃面條》來說,桶是空的,碗是空的,演可能很多人都會演,但能演到極致的人卻很少。比如有一處細節是,因為吃了太多碗,實在吃不動了,最後有一個用筷子擠壓碗邊把面條「掐」斷的動作,非常傳神,再配上他的豐富而細膩的肢體語言,把一個一心想成名,但卻連兩句台詞都說不好,卻又很努力的小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
以至於後來有人說,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一聽到有人說「你著什麼急!」就會脫口而出下半句「你等我一會兒!」然後眼前浮現的就是那個陳小二呼嚕呼嚕吃面條的情景,本來是空桶空碗,卻真的把人看得吃飽了。
再比如《胡椒面》幾乎是沒有語言的,依靠幾個眼神,幾個動作,就把兩個人吃餛飩搶胡椒面的情景表現得惟妙惟肖。這個水準幾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再比如最受大家歡迎的《主角和配角》,更是被封為小品經典之最。
一句「隊長,別開槍!是我,是我呀!」
然後往旁邊這么一立,這個天生當配角卻又不甘心想當主角的活靈活現的小人物就立住了。
⑶ 由《山河月明》里的這對父子,想到演藝圈裡的三對「子超父」
電視劇《山河月明》已近尾聲,劇中陳寶國和陳月末這對父子給我印象深刻,但陳月末的演技還是不敢恭維,還需父親的指點和自身的歷練。但演藝圈也不是沒有兒子超越父親的先例,比如這三對:
一、陳強和陳佩斯父子。 陳強對於九零後以後的年輕人應該是陌生的,甚至對陳佩斯也不是太熟悉,但八零後以前生人對這對父子那是相當熟知的。陳強是五六十年代出生這個年齡段人心目中的明星,他在老電影《白毛女》《紅色娘子軍》里扮演的黃世仁和南霸天,那是一代人的經典,亦是反派角色的代表人物,因為黃世仁這個角色,陳強老師在私下差點受群眾的圍攻。
後來子承父業的陳佩斯也開始了演藝生涯,但他開始轉型了,不像父親演反派,而是演喜劇,他和父親陳強合作二子喜劇系列電影大受歡迎,比如好多八零後應該記得《夕陽照》《父與子》《二子開店》《爺倆開歌廳》等。除了電影,陳佩斯還演喜劇小品,他是春晚喜劇小品早期領軍人物,他和搭檔朱時茂從1984年在春晚上表演了喜劇小品《吃面條》開始,接下來演了《警察與小偷》《姐夫與小舅子》《主角和配角》等經典作品,現在還時常重溫。目前,陳強老師已故,已近古稀的陳佩斯也很少露面了,有時在影視劇中客串個角色,有時演演話劇,有時當當評委,生活過得很愜意,但他留下的經典對於八零後來說還是記憶深刻的。 如果說陳佩斯超越了陳強,也是時代的發展所賦予的。
二、葛存壯和葛優父子。 葛存壯父子和陳強父子有些相似,葛存壯也是以演反派著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演的電影《小兵張嘎》里的日本軍官龜田,也是讓群眾咬牙切齒的角色。葛優也是喜劇明星,但是他的成名作非喜劇,憑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李冬寶這個角色他一躍成名。參演老謀子的電影《活著》,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演員。後來他轉型做了喜劇演員,最為我們熟知的是他和馮小剛合作的喜劇電影,主演了《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非誠勿擾》等多部作品,讓他成為又一個內地喜劇大咖,但現在他的地位也在受沈騰、黃渤、徐崢等喜劇後輩的威脅。 他超越父親葛存壯比陳佩斯超越父親陳強更明顯一些。
三、謝賢和謝霆鋒父子。 可能是年齡問題,我對謝賢的印象也只是電視劇《射鵰英雄傳》里的配角楊鐵心,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里的那個大反派,其他太過久遠,可能七零後以前人士要了解一些,但總聽說他在香港 娛樂 圈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圈內人都稱他「四哥」。
謝霆鋒由於父親和母親狄波拉的光環出道即巔峰,他和我是同年人,記得我上中專的時候,19歲的他就火得一塌糊塗了,當時被稱為劉德華接班人,經常在露天的卡拉OK里唱他的《謝謝你的愛1999》,這個留著當時流行的碎中長發,穿著緊身襯衣,長相帥氣又稍顯叛逆,再加上動聽歌喉的他,一下子讓諸多少男少女瘋狂追捧,他的粉絲應該都有在床頭貼他的海報的經歷吧。2000年20歲的他就登上了春晚。
他能唱能演,17歲就憑首部影片《新古惑仔少年激斗篇》獲得金像獎最佳新人獎,之後又主演了電影《特警新人類》《玉觀音》《新警察故事》,憑借《十月圍城》的阿四一角奪得了多個獎項,還參演了電視劇《小魚兒與花無缺》《大人物》等。但可能是因為投資商業的緣故,他在2014年之後作品就不多了,但去年的電影《怒火重案》可謂是他的復出及轉型之作,他才四十齣頭,是時候回來了。
可能現在說謝霆鋒超越謝賢七零後之前的人士會不同意,但我認為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