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電影產業哪個環節最賺錢

電影產業哪個環節最賺錢

發布時間:2022-12-09 15:54:31

Ⅰ 為什麼電影行業這么賺錢

電影行業這么賺錢,因為它有著市場的需求,電影獲得盈利方式以下:

1、票房收入。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解決了了大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後。大眾開始關注和追求思想,文化藝術的精神價值。而電影是體現這種精神價值觀念體現的手段之一。電影在娛樂,藝術,文化傳播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元素。好的電影作品,大眾的接受度高,直接會拉高票房收入。

2、廣告。現在電影產業蘊含著巨大廣告市場。每當我們看完電影的時候,都會發現會有很多贊助商會去打廣告。這些廣告收都是電影公司的主要利潤之一。

3.音樂。每部電影都有不同的音樂作品產生。這些音樂作品的傳播都會有版權費用。

4.周邊產品。電影產業鏈中,周邊產品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由之衍生出的服飾、玩具、餐飲、旅遊、錄像和電子游戲等產生的收益將遠遠超過了電影院票房。

Ⅱ 電影盈利模式

投資電影從2002年2月1起《電影管理條例》裡面明文規定之後,在國內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時候電影市場完全是被影視圈內人士或者有資金實力的人以及公司壟斷的一個行業,普通人即使你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也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去參與一部電影版權的投資。

很多影視明星都曾經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表示,他們做演員片酬並不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實就是來源於電影版權投資。電影投資的收益當然主要是來自於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數據,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Ⅲ 電影院一般都是靠什麼賺錢的

電影院一般都是靠賣票賺錢,除此之外還會售賣一些飲料,爆米花等,靠賣零食和飲品賺的錢會比賣票掙的錢更多一些。現在很多電影院都陸陸續續開業了,而且最近也上映了很多部非常好的作品,所以時間允許的話,一定要去電影院看電影,這樣感覺才好。2020年,我還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呢,因為最近工作很忙,需要自己處理的事情很多,所以希望接下來能抽出時間和愛人一起去看場電影。

Ⅳ 有誰可以告訴我電影行業的盈利模式,感謝至極!

這個沒法一句話說明,基本是票價,音像製品,衍生品,內置廣告

有個叫趙寧宇的人的博客你可以看一下,他講了很多

給你貼一點看看

票價:被地產綁架的影院(一)

認識電影 2010-08-13 18:28:00
中國的電影票價到底有多高?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的電影票價在60~80元之間,大大的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消費能力。有人口誅筆伐,認為中國電影票價太高,特別是和歐美對比,人家的月收入多少多少,我們的多少多少,完全不成比例雲雲。聽似十分有理,爭取了民心支持,也造成了電影業瘋狂漲價壓榨百姓的假象。最近《唐山大地震》限價35元的事件又一次將電影票價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些聲音指責政府,認為政府應該把票價降下來。這種指責用錯了地方。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電影好不容易初步完成了產業化、市場化,怎麼可能退回到政策指令決定一些的方式呢?當中國的電影人和觀眾仍在反對殘留的「長官意志」的時候,居然有人想讓「長官意志」死灰復燃,這個邏輯自相矛盾。

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到底是多少?

電影票的定價權掌握在誰的手裡?

60~80元這個數字,為許多學者、影評人、觀眾所引用,然而,這個數字是不正確的。

最近幾年,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為28~33元;2009年的平均票價為31元。

這個數字,必然引起一片嘩然。這和許多觀眾印象里的票價大相徑庭,也和人們從媒體中的到的印象差距太大。確實,大城市往往都在60元以上,有些電影,甚至動輒120元、150元。這樣的票價水平,怎麼可能出現28~33元的平均票價呢?聯繫到中國各種統計數據的尷尬錯誤和個別電影公司數據造假,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電影票價,「被降低」了。

通過數據分析和一線調研,才能接近於事實真相。

什麼是中國電影市場?2009年產出62.08億票房、2010年到7月已創造67億票房的市場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全國37家院線、一千多家商業影院的5200塊商業銀幕。上列票房收入,均由這些商業銀幕奉獻。其他的收入——如農村、部隊、廠礦學校等——收入極低或不易統計,基本不計入商業票房總額。因此,每一個年度的總票房,其實比公布數字高一些——這還不包括被商業影院盜放的影片,這一塊黑色收入約占總票房的10%強,被影院人員私分——這一情況業內人士盡人皆知,即使全部安放電腦聯網售票系統也無法徹底避免。通過在天涯網的調研發現,南方有的城市影院私印私售「內部券」,服務人員憑券放觀眾入場,此類方法五花八門,挖的都是中國電影業的牆角。

順便介紹,中國農村市場屬於公益放映。時下,從「2131工程」到「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的艱苦建設,中國擁有249條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流動數字放映設備3.6萬套,放映員7萬多,覆蓋近60萬個村鎮。2009年全國農村放映781萬場,中央財政補貼3.3億,地方配套4.4億——其收入未計入商業總票房。

5200塊商業銀幕,分布嚴重不均衡。

中國排名前50名的影院,全部分布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南京等大城市,他們的票房收入,占據了每個年度的1/3強。中國排名前100名的影院,亦全部分布於大城市和部分經濟實力不遜於大城市的中小城市——如珠三角的一些「小鎮」,DGP產值往往高於北方城市——他們的票房收入,占據了每個年度的60%左右。換言之,全國100家影院1000塊左右的銀幕,貢獻了60%左右的票房收入;而其餘一千多家影院的4000塊以上銀幕,卻僅僅能夠產出剩下40%的票房。如果按照單銀幕比較,兩者相差5倍左右。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我們尷尬的發現,決定中國電影走向的,其實就是幾十個大城市中經常光臨100家影院的少數觀眾,他們認為哪部電影好,哪部電影就有口碑、票房、檔期。二線城市的影院、網路、電視台,全部要跟隨這100家甚至50家影院和觀眾的選擇。

那麼,這50家影院的平均票價是多少呢?

根據對2010年前7個月數據的跟蹤,其平均票價約為35~45元(《阿凡達》上映時期高於這個數字,因為3D票價普高),來源為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辦公室每周通過《中國電影報》發布的數據。

這就產生了問題。如果說,二線城市的票價較低,一線城市的票價較高,最後拉低了印象中的平均票價,似乎順利成章。但是在排名前50名的一線城市大影院,平均票價居然才是35~45元,這數據顯得很靠不住。——涉及國家統計部門,似乎就有信任危機。60~80元/35~45元,差距太大,質疑順利成章。

這時候,需要到影院一線實地考察。調研結果為,60~80元是影院的門市價格,並非交易價格;如今,中國觀眾有種種辦法可以買到便宜很多的電影票,因此,35~45元正是一線大影院票價的真實反應。

觀眾獲得低價影票的途徑有以下幾條:

1、在影院辦理電影卡,一般在300~1000元之間,可享受票價5~8折。

2、購買團體票。中國電影市場團體票比例極大,各種機關、單位、學校、企業都會購買團體票,又稱「包場」、「團購」,團體票享受很大的折扣,有時候比5折還要低。

3、購買、獲得電影券。影院發行種種類型的電影券(前文非法內部券不在此列),一部分直接銷售,一部分以種種方式和所在商場、媒體、網站等進行置換,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觀眾從各種渠道得到的電影券,最終個人和中間商都是要買單的,並非免費

4、包銷。包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電影券批發、預購行為。一些有實力且與電影業有關聯的企業,會事先購買大批影票(高至數千萬),之後以回饋客戶、積分換取、有獎抽取等方式發出,這些企業包括電信、銀行、網站等。觀眾得到的這些免費或廉價影票,均由企業最終和片方結算,最終價格也遠遠低於門市價。

5、特價。全國影院大多實行周二半價日,很多影院還實行周一、周三、周四半價日,部分影院實行「18點前18元」活動,大大地拉低了票價。

6、在一些特別活動中,有一些特殊的優惠。如「北京放映」期間看一場贈10元兌換券,「體育電影周」的一些場次,都會有票價優惠。

綜上所述,按照門市價在售票櫃台購買影票的大多為臨時決定看電影、偶爾看電影的本地人和外地遊客,大部分長期固定觀眾可以有豐富的渠道獲得半價左右的影票。通過對發行公司、院線公司及北京、上海、廣州部分影院的調研,得知一般在門市購票的觀眾不超過1/3,團體票普遍在1/3以上,主體觀眾均通過各種渠道購買打折票。因此,一線影院35~45元左右的平均票價是真實可信的。而二線影院的票價均低於一線影院,年度平均票價也是准確的。

然而,即使是2009年31元的平均票價也不是一個很低的價格,假如2個人,坐出租,喝飲料,再吃一份便餐,消費也會接近200元——影院所處的位置迫使觀眾只能如此消費,而商城允許影院入駐也正是為了拉動周邊消費。那麼,這個31元左右的票價能不能再降?降到20元?甚至是10元?

答案是無法再降價了。因為中國的電影票價已經被地產綁架了!

電影票價的定價權不是政府,也不是某一家電影公司。中國這37條院線5200塊銀幕,隸屬關系十分復雜,有些屬於電影國企,有些屬於電影私企,有些屬於商業地產,有些屬於全民,有些屬於外路老闆,有些甚至潛伏著隱性的外資。電影票價的決定權,在於市場。

影院的收入,由幾部分構成,票房=稅費+片款+運營成本+利潤。

片款為返還製片方和發行公司的錢,比例幾乎為全球最低,一直遭到製片界強烈抗議,但基本維持現狀。

運營成本,包括人員+水電+宣傳+維修升級+地租等等。前面若干項基本支出和一般銷售單位類似,最後一項:地租,則是成本的決定性因素。

如此看來,稅費是固定的,片款是小比例的,利潤是可以估算的,基本支出是必須的,真正對影院定價權造成強烈影響的,恰恰是這地租!

中國幾乎所有大影院,均身處商業地產之中,也就是某個商業大廈或者商業區域之中。當年,這是中國電影復興的關鍵:依託商業地產的升溫造成影院的穩步發展,擴大市場,刺激製片業。然而,近年來商業地產不斷提高影院的年度租金,使得影院的收入相當一部分成為了商業地產的收益。換言之,商業地產按照一般商業規律,將他們承擔的壓力一部分轉嫁到了影院身上。商業地產升值,地租就漲價;地租漲價,票價就得跟著漲。特別是這些年來電影票房、利潤高速增長的數據被全面報道,商業地產更有了提租的充足理由。事實上,2010年各影院的地租比2009年上漲了很多,大批院線和影院不得不藉助《阿凡達》3D大漲票價,本意是2010年所有電影跟進漲價,但由於春季電影質量疲軟,市場調節,不得不做局部下降。否則,2010年的電影票價,真的有可能和房價、菜價、油價一樣成為國計民生的大話題,突破60~80元也未可知了。

如何降低票價呢?一方面,國家似乎可以免除部分稅收,放水養魚,待電影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比如年票房500億、1000億再行征稅——條件是影院增加部分低價甚至免費公映場次等。如今電影業年度票房不過100億,稅基很小,征稅意義不大。配合《國十條》的政策精神,假如稅務部門能夠部分、全部減免電影稅收,利在千秋,功莫大焉。(稅基養大了,一樣可以再征回來。)

一方面,要嚴防商業地產將通貨膨脹的壓力轉化到電影票價上來。然而,這卻是最難控制的一個環節:影院入駐商業地產,屬於商業行為,很難行政干預;商業地產要提租,影院想要生存只能接受。所有提租的金額(動輒數百萬計),除了降低工作人員薪酬、降低利潤以外,只能是轉嫁到觀眾票款上了。水電、宣傳等費用,從來只升不降——通貨膨脹的壓力從另一個渠道傳導到電影上。

與此同時,製片方一直要求繼續提高回款的百分比,這本是個合理的要求。好萊塢通行的規矩是製片方拿回票房款的55%,中國最好的情況是拿到43%,一般的連40%都拿不到,發行方拿去一些,稅費再征去一些,成本再扣除一些,中國電影製片業的日子確實難過。然而,假如製片方真的能夠拿到50%、55%,影院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唯一解套的辦法就是:繼續漲票價。

這就是全國院線一致稱贊3D電影的根本原因所在:可以「合情合理」地漲價。

Ⅳ 電影都是從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火爆,動不動就十億以上票房,那電影僅僅就是票房收入嗎?其實不然,還有廣告、版權、以及相關衍生和周邊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這是電影的主要收益途徑。現在城市的大型綜合體裡面都會有電影院,很多人都會選擇在空閑時間去看一部大片,度過精彩的兩個小時,釋放工作的壓力。年輕的男女談戀愛時多數也會選擇去看電影,增加平時的話題,同時增進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幾十塊錢的票價並不難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動不動就上億,這裡面的盈利空間還是很大。

綜上,拍電影如果紅了,真的可以賺得盆滿體缽。很多電影的拍攝成本幾千萬,就如同《戰狼2》系列,投資是一兩個億,票房最後是50多億,雖然按照三三分賬的演算法,很多錢要花在宣傳和影院方面,最後留給投資方和主創手裡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觀啊!

Ⅵ 電影是通過啥樣的渠道賺錢的,誰給導演錢

電影是通過票房+影音產品的發行+發行放映權來賺錢的。
在電影的生產環節中,如果導演純粹以導演的身份參與,那麼導演的收入基本上就是事先談好的酬勞,有的還會有後期利潤的分紅(基本只有大導演才會有)。
如果導演在電影製作中有多重身份,比如投資,製片,編劇,演員,那就會多得相應的收入。
錢都來自於投資人或製片方。

Ⅶ 一部電影拍出來靠哪些收入賺錢

首先你要理解電影是作為一種商品,下面簡要介紹一下。

一些大的製片公司會對市場進行考察,選定合適的劇本,然後找到導演投資其拍攝。電影製作完成之後,由公司統一發行,通過各個院線進行放映,得到的票房就是電影公司收回其投資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作為一個導演,他的工資是整部影片投資的3%~7%。一些大片的投資動輒上億,所以導演的工資是相當可觀的。

監制就是保證製片人的錢都花到了正地方。

Ⅷ 電影行業哪個環節最賺錢,製片院線終端

電影產業鏈,院線最賺錢!
電影院投資高歌猛進,但是2011年前3季度,就新增影院628家,在一線城市,例如深圳,是地鐵沿線,每個站就達到一家影院。在二線城市也是密集布置,現在連三線城市都處於群雄混戰搶錢搶地盤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一家影院投資單座最低在1萬左右,更高的達到2萬。一個座位數在800左右的影院,投資大約就要1000萬,回收周期由原來的3年到現在的6-8年。電影院這個香餑餑,已經徹徹底底的淪落為超級微利行業。
電影院線,由於手握龐大影院資源,雖然其分點僅占票房扣除5%電影基金和3.3%的稅負過後的7%,但是一個院線處理這些工作的人很少,十幾二十個人幾乎就能承擔院線的日常工作了。按照一家院線的收入最低2億票房計算,其一年收入就達到12,838,000。而作為一個院線,其運營成本除了人工,就是辦公室租賃成本,以及一些日常辦公費用。按照一個院線20個人計算(這個計算對於人工估計多出很多),平均薪資5000元/月,每月薪資給出10萬,一年120萬。日常辦公費用,水電加租金,按照10萬/月計算,一年這一塊成本120萬。再加一些日常運營費用,例如快遞費之類的,一年成本大約400萬吧。稅前利潤達到883.8萬元,利潤率68.8%。院線可謂絕對的暴利行業。
發行方佔比具體多少,不知道,但是發行方和製片投資方,一般是占據票房扣稅和電影基金的43%,但是其要投入巨大的投資成本。製片不用說,拍電影的各項投入。發行,要投入宣傳費用,宣傳品製作等等費用。其利潤有高有低,要是能以小博大,那肯定是能賺一筆的,業內津津樂道的案例近期的《孤島驚魂》《失戀33天》,遠點的《瘋狂的石頭》等。但是虧損的是很大一部分,更別說那些排出來過後竟然無法進入院線獲取票房,只能通過電視網路版權來慢慢收回成本的影片了。
基本上,做院線是穩賺不賠的,而且幾乎是絕無風險,也難怪院線不對外資開放了。呵呵。一個電影產業鏈,製片、發行、院線、影院,最賺錢利潤率最高的是院線無疑。

Ⅸ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電影是通過購買電影版權來盈利的,具體就是通過購買一部電影的版權,成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人,等後期電影上映了再根據票房來計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後再加上其它網路版權收益如(愛奇藝、騰訊等)電視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版權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額給你進行分紅。

以下就是國內電影版權投資的票房分紅細則:

與電影產業哪個環節最賺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黑特工是什麼電影 瀏覽:867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手機 瀏覽:90
在什麼電影里有二妞 瀏覽:572
小彬彬什麼電影 瀏覽:381
免費觀看的完整的電影 瀏覽:192
迅雷下載電影怎麼切換語言 瀏覽:165
vip電影院座位如何調 瀏覽:120
電影里的垂直整合是什麼意思 瀏覽:21
爛番茄指數多少算好電影 瀏覽:834
網飛好看的電影2020 瀏覽:266
一女被五男調教電影有哪些 瀏覽:632
經典好看電影國語 瀏覽:248
一個人演的好看的電影 瀏覽:196
日本電影業怎麼樣 瀏覽:763
有什麼在電視上的電影好看嗎 瀏覽:748
安卓導航電影沒聲音怎麼回事 瀏覽:38
抖音怎麼截取電影里的聲音 瀏覽:633
手機上怎麼下載可以編輯電影 瀏覽:484
影茶電影價格多少 瀏覽:714
好看的電影紅色主題 瀏覽:927